时间:2022-10-14 16:35: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医疗护理员规范化培训与管理浅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医疗护理员作为医疗辅助服务人员之一,是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提供除专业护理服务外的生活照护、辅助活动等服务的人员[1]。随着我国老龄化、空巢化、家庭照护功能的弱化、无陪护病房的开展、慢性病发病率的增高和三胎政策的推行对照护人员提出了巨大的需求。研究认为,为了照顾全国1100万卧病在床的患者,至少需要220万专职医疗护理员[2]。到本世纪中期,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有可能突破4亿,而年龄在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可能达到1亿,医疗护理员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社会角色。为此,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1]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医疗护理员管理制度,细化培训内容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服务质量监督考核。但目前我国医疗护理员人力资源匮乏,且存在培训体系不完善、资质认证低等问题,为了将有限的医疗护理员人力资源投入到日益严峻的医疗工作中,做好医疗护理员规范化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现将医疗护理员管理的发展现状综述如下。
1医疗护理员的分类
《通知》[1]以服务对象为划分标准,将医疗护理员分为以患者为服务对象、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以孕产妇和新生儿为服务对象的医疗护理员。
1.1以患者为服务对象的医疗护理员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3]医院需逐步开展“无陪护”服务,这意味着我国医院将大量使用以患者为服务对象的医疗护理员。加之我国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慢性病发病率的增高及无陪护病房的开展直接导致家庭的医疗护理、家庭照料功能弱化,许多患者家属无力独自承担护理工作,对医疗护理员的需求急剧增长[4]。以患者为服务对象的医疗护理员通常为患者提供日常生活照护,协助护士清洗消毒、帮助患者功能锻炼[5]等服务,给予患者基本的陪护,解决部分家属没有时间照顾和陪伴的后顾之忧,同时对护士不足起较好的补充作用。1.2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医疗护理员《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中要求[6]2022年底前,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医疗护理员数量应达200万,而2020年数据显示目前尚不足100万人[7],从业人员严重匮乏,且存在年龄较大、教育程度低、离职率高等问题。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医疗护理员通常为老年人提供集预防、保健、护理、理疗、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于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8],通过专业的照护来延缓老人的衰老,维护老人的机能,是养老服务方面中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1.3以孕产妇和新生儿为服务对象的医疗护理员
随着我国三胎政策的推行和晚婚晚育现象的出现,母婴护理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且呈现常态化的发展趋势[9]。同时年轻一代对产妇保健、科学育儿意识的增强,促使出院后产妇倾向于聘请专业医疗护理员来帮助她们顺利度过产褥期。以孕产妇和新生儿为服务对象的医疗护理员通常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专业照护、合理膳食、日常生活,协助产妇产后康复锻炼等服务[10],给予产妇最及时、最专业的生活护理,解决了家庭对产后服务的需求,有助于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水平[11]。
2医疗护理员的培训现状
2.1培养内容
目前,全国尚未建立行业统一的医疗护理员职业培训机构和标准的培训教材[12]。多数医院培训内容以中华护理学会编定的《医院护理员培训指导手册》为蓝本,加以参考张容[13]学者专著的《医疗护理员服务管理规范》,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胜任力为核心的医疗护理员培训内容。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医疗护理员标准培训体系[14],主要内容涵盖生活照护、临床照护、康复训练等专业知识,清洁照护、饮食照护、移动照护及睡眠照护等操作技能。调查发现[15]该体系虽培训内容较为全面,但侧重点与实际工作脱离,各操作项目难度不等。建议建立以应用型为主的考核标准,合理调控操作试题的鉴定点,区分项目之间的难度,增强项目之间的可比性。与此培训体系不同,朱红燕等[16]指出,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素质教育、应急救护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实践技能培训、记录单书写5个部分,在注重知识教育和技能操作的基础上,关注职业素质与职业安全,确保病人安全的同时保障医疗护理员健康。现阶段,尽管我国对医疗护理员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都有相关研究,但均为培训内容的体系探索,无具体实施状况,且主要集中于岗前培训,后期无持续的继续培训教育[17]。因此,相关行业协会和政府可组织专家编写统一的培训教材,合理整合培训模块,优化培训内容,使医疗护理员行业逐步向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靠拢。
2.2培训师资和培训时间
医疗护理员的培训师多由医疗机构资深护士或职业院校教师担任[18],均具有丰厚的授课经验,有效弥补院校教师实践部分的不足及资深护士理论方面的欠缺。但尚缺乏明确的培训师资格认证及考核办法,也没有确立统一的培训周期[19],医疗护理员培训的专业性有待考量。为此,应统一建立医疗护理员培训师的资质认证制度,同时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医疗护理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现阶段,医疗护理员培训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既利于深入剖析理论问题,又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提高临床实践能力[20]。但对于培训时长安排的合理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考证,进而使医疗护理员的培训越来越标准化。
2.3培训模式
医疗护理员多以女性为主,年龄偏大、学历不高、理解能力差,学习过程中易出现学习进度慢、遗忘快等问题,单一授课模式难以保障培训质量[21]。基于此,多样化的培训模式根据医疗护理员的不同需求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和满意度,使培训效果最大化。医疗护理员培养模式主要为导师制带教、案例教学、分层教育、组内合作、翻转课堂、E-learning等[22],每一种都有其优势与不足,目前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及医疗护理员自身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一种模式或多种模式的组合,使培训效益最优化,让医疗护理员真正起到辅助医务人员的作用。现阶段,医院管理者推崇分层教育结合组内合作的培训模式[23-25],先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或分组,再选出组长组织相互讨论、指导及评价,依据各层医疗护理员目标差异给予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从而达到学习效果最佳化,具有较强科学性。此种模式下,学员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提高,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实用性的满意度达95.0%以上[26],得到各大医院医疗护理员的支持和认可。
3医疗护理员的管理现状
3.1多种管理模式并存,多数医院监管不到位
实施医疗护理员优质管理只有建立在科学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明确工作职责,才能为推进医疗护理员改革提供强大驱动力和制度保障。目前,医疗护理员主要存在4种管理模式:家属自聘自管、公司管理、“医院+公司”双重管理模式、医院管理[27]。为缓解人力资源紧张问题,我国大多数医院采用双重管理模式,即医院竞标引进一家陪护公司,公司依法派遣医疗护理员并负责其从业管理,护理部负责对医疗护理员的培训与考核。该模式有效弥补单一管理模式的缺陷,使医疗护理员队伍越来越规范,但由于医疗护理员对服务对象的生活照护缺乏统一培训指导、统一业务规范和技能评价标准,其服务水平一直没有突破性提高[28]。面对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小规模陪护公司独自承担医疗护理员培训、分配、筹资等重要环节,导致医院在不了解医疗护理员岗位胜任力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分配,监管力度不强且行业规范化程度不足,逐渐出现“黑护工”横行、人员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管理混乱等情况。为此,应积极探索多方协作的新型运营模式,在医政结合、医工结合、工作分配流程、监督流程等方面深入探讨,不断提高整体照护质量。
3.2权益保障覆盖率不高,配套福利偏低
在劳务市场中,医疗护理员属弱势群体,作为整个医院管理系统底层的员工,绝大部分生活在基本保障线上,其劳动条件和劳动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上海学者王燕等[29]调查发现,514名被调查者中,公司为自己购买保险、公司未为自己购买保险、不清楚公司是否为自己购买保险的医疗护理员比例依次为63.3%、28.1%、8.6%,表明部分陪护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注重保护医疗护理员的合法权益,但执行力度仍有待加强,权益保障覆盖率仍有待提高。同时,工作压力繁重、工时较长、工作风险高、配套福利不完善且维权渠道不畅通等现实问题[30]直接导致一些年轻、有文化的医疗护理员纷纷转行至其他行业。长此以往,不仅医疗护理员工作满意度与服务能力下降,医疗护理员数量也难以保证,人力资源匮乏问题将日益严重。因此,为增大医疗护理员职业的吸引力,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将医疗护理员纳入城镇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方面的社会保险范畴中,增强医疗护理员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从而缓解该行业人力资源匮乏、服务质量高低不一等问题。
3.3绩效考核不完善,待遇有待提高
将绩效与奖金挂钩,合理的激励性分配机制是国内外管理者激发医疗护理员主动性的重要手段[31]。现有的医疗护理员绩效考核体系多以照护患者数量、质量、照护难度、服务效果、满意度及服务态度等为考核指标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激励挂钩,使经济薪酬与职业价值相对应,但多数为处罚性规定,缺少奖励性规定,奖惩制度略为简陋模糊[32]。部分医院由本科室护士及护士长根据医疗护理员服务态度、工作技能、工作纪律和服从管理等因素对医疗护理员进行等级评判,等级越高所得绩效工资越高[33]。此种绩效考核方式虽充分调动医疗护理员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但考评方式笼统,软性指标多,硬性指标少,缺乏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量化指标体系,降低了绩效考核的内部公平性。因而,亟需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奖金分配制度,体现医疗护理员岗位价值与岗位产出,实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3.4层级设置不明,职业发展规划不清
合理的层级设置可作为实施岗位胜任力培养、管理培训、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34]。天津市医疗护理员职业标准[35]中将医疗护理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每个级别按照生活照护、感染防护、安全与急救照护、健康问题照护、心理照护、康复锻炼六大模块制定相应工作要求。这种层级设置虽明确各层级医疗护理员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服务标准规范等,但没有形成明确的晋阶制度,职业成长阶梯仍不明确。近年来,我国各地市在医疗护理员的分级管理和使用上有过很多尝试和改革,如星级管理模式[36]、分级管理[37]等,但多停留经验主义的层面,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和统一的标准,尚未形成与职称体系及临床实际相适应的层级设置,其中各层级人员所占比例也缺乏具体设置标准,导致我国医疗护理员职业发展规划不清。因此,可从层级设置入手,建立清晰可及的职业发展规划体系,增强医疗护理员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
4展望
4.1建立规范化的全国医疗护理员培训与认证体系
针对我国医疗护理员培训内容不统一、资格认证及再认证制度不完善、培训师资不合理等问题,可在借鉴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明确规范医疗护理员工作的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时长、资格认证和评价规范等,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人才。笔者建议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后,从培训内容入手建立规范化的全国医疗护理员培训与认证体系。由政府和协会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使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医疗护理员的各层级岗位职责和要求,设置不同业务能力进阶培训课程。而后相关部门加快对医疗护理员培训基地、培训师资的认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完成理论和技能培训学时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授予职业证书,完成医疗护理员的资格认证。对于持证上岗后的医疗护理员,可以安排临床护士或医疗护理员主管定期进行工作抽查与评价,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专业复训,以提升医疗护理员照护专业性及行业规范性。
4.2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护理员层级管理方案
现阶段,针对我国医疗护理员层级设置没有统一模式的问题,管理者应在综合衡量国内外医疗护理员层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临床患者比例基数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患者就医习惯影响的国情,构建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医疗护理员层级使用方法、制度等,并且配置时做到不同层级的医疗护理员合理搭配,以适应临床工作需要。同时,学习和借鉴不同行业的层级管理方法,深入探讨医疗护理员层级管理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在遵循医疗护理员能力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定级、定岗、定薪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使医疗护理员岗位管理真正符合临床工作需要。此外,管理者还需结合专科特点、临床照护工作量等实行科学倒班制及多种形式的弹性排班,兼顾病区安排、患者病情需要和医疗护理员个人需求,把适合的人放在合理的岗位,以最小人力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收益,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护理员层级使用模式。
4.3构建医疗护理员标准化管理模式
医疗护理员服务是医院重要的临床支持系统,现阶段存在服务范围、服务内容界线模糊,管理混乱,无统一行业规范和标准等问题[38],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临床运行效率和医院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实现规范化管理,有待共同探讨。笔者建议管理者应尽快针对性地开展医疗护理员服务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并构建医疗护理员标准化管理模式,建立系统的医疗护理员服务运行标准,不仅为相关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缓解医院医疗需求所带来照护管理的重大压力,还指导和规范医疗护理员从业行为,实现行业服务监管有证可循、有规可依、有据可评及有标可参,保障医疗护理员服务有序、安全、高效开展,对提升医疗护理员服务行业影响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综上可知,我国医疗护理员培训处于初步构建阶段,行业管理逐步进入规模化探索期,现阶段在医疗护理员的分层管理、培训考核、监督职责、酬薪分配、权益保障等方面还需进一步论证。未来管理者应联结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及医疗护理员职业现状,统一编制医疗护理员服务运行、人员管理、培训管理、质量评价等方面关键技术标准,促进我国医疗护理员行业管理标准化实施。在“十四五”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进一步规范医疗护理员管理,迎接机遇与挑战,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谭雯 渲张容 朱瑾 洪妙璇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广东省第二荣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