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技术研究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技术研究

时间:2022-11-09 11:22: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技术研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技术研究

1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开始重视落实科技兴林的政策要求,通过林业科学技术的使用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加快生态环境修复的速度,改善林业资源的生长环境。新理念和新技术的使用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丰富了森林资源,扩大了森林的覆盖面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些许的问题,具体如下。第一,缺少完善的林业基础设施。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是影响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某些林场在供水设施、电力设施、通讯设施、管护站设施等方面均存在着落后和陈旧的问题,影响了林业生产活动的开展,难以针对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信息传递也存在着不及时的现象。特别是公路养护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开展,使得林业资源的运输成了重要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部门投入的资金较少,虽然重视林业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森林面积广泛,财政资金方面存在着一定压力。第二,缺少爱林护林的意识。基层群众是保护森林的重要主体,只有基层群众形成较好的爱林护林意识,才能够规避林业发展过程中滥砍滥伐、破坏林业资源的行为。生态意识的渗透是极其必要的,然而现阶段缺少有效的推广体系,未针对基层群众进行系统性的生态意识宣传,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缺少扎实的群众基础。第三,林业经营模式教育落后,未对林业科学技术成果进行有效应用。林业科技是推动林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但是很多林业部门都没有将新型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林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影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在进行科技研究时也出现了技术结构体系单一的问题,没有投入过多的研发资金和人力资源,影响了科技研发进程。

2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技术分析

当前林业生态环境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挑战,滥砍滥伐现象以及过度放牧现象较为严重,给林业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水土流失问题愈发严重。面对这种问题必须要针对林业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解决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林业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推动力。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新型技术,下文从5个角度出发对生态环境保护新技术进行了分析。

2.1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环境之中,森林、病虫与天敌三方形成了一个小型生态系统,既是依存关系同时也是制约关系,这种密切关系意味着每一方的生长与消亡都会对其余两方产生巨大影响[1]。以往病虫害防治只是使用大量的农药,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会导致周围环境受到污染。农药中的毒性作用会渗透到土壤内或者树的内部,影响林业资源的生长品质以及土壤肥力水平,因此必须要选择无公害防治技术。2.1.1农业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是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对育苗、栽移以及养护采取针对性的完善与调节,将生态系统中的森林这一组成部分进行针对性的操控,从而形成一个对树木与害虫有益,但不利于害虫繁衍滋生的生存环境,利用生态学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预防治理。农业防治需要相关人员可以对林业资源实施有效的水肥管理,以此来提升林木的性能水平,强化林木自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保证树木能够吸收充足的营养成分。在进行林木栽培之前需要重点针对苗木培育环节进行管控,对苗木进行疫病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病害问题的苗木避免在后期出现病害大范围扩散的现象。2.1.2物理防治技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物理防治技术属于应用简便、成本投入低的防治手段,可以针对虫害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能够管控虫口基数,避免虫害问题的大面积扩散。物理防治是防止通过人工的方式对害虫进行捕捉,为了能够提升防治的效率,现阶段会选择各种各样的工具对害虫进行集中和捕捉。捕虫灯是常用的工具之一,可以根据害虫所具备的趋光等性能吸引害虫聚集在一处,能够针对害虫进行统一灭杀处理,可以提高害虫防控效率。2.1.3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一直以来都是最为常用的防治手段,能够在短时间内起到较好的防控效果,化学防治和传统的农药防治区别在于会对农药进行合理的配比,能够避免给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农药的选择方面,应选择效果显著、无毒或毒性较低的农药,避免农药对人畜造成危害,降低环境污染,保护害虫天敌,在享受化学治理带来的明显成效的同时,也要注重自然防治的各个因素,提升自然的控制能力。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应当将预防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根据林区树种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树种常见病虫害问题,并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归纳病虫害的流行规律,在病虫害流行期到来之前采取有效药物进行预防。2.1.4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属于一种新型的防治手段,充分利用了各个生物之间的特点,符合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要点。生物防治技术利用生物代替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农药,能够对病虫害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还能够丰富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林区内部的生态环境,防治效果较为理想。这种防治技术不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过多影响,我国现阶段林业生产活动的开展需求。一般情况下会根据虫害的特点利用相应的害虫天敌进行治理,在林区内放养部分鸟或者其他生物。在生物技术发展过程中开始利用微生物进行病虫害防治,通过微生物、真菌或者病毒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2.2营林造林技术

营林造林技术的应用可以扩大森林面积,加快林业的发展速度,改善土壤沙化的问题,提升林业经济效益[2]。在营林造林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树木品种保证,确保该品种能够拥有较好的生长性能,不容易受到病虫害问题的侵袭。在挑选品种时应当将本地品种作为首选,该类品种和自然条件相匹配,适应能力强,生长状态稳定,如果引进新品种需要重视进行苗木检疫。海关边检部门与木材检查站要严格把控各种外部入侵情况,针对国外引进的树木品种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外来有害生物,对植物进行初步筛查,避免带有疫病的植物被引进到国内。其次需要对造林结构进行明确,为了能够提升营林造林的效果,可以选择打造混交林,对不同类型的树木品种进行合理的配比,能够对空间内的各类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混交林抗病虫害能力较强,可以起到保护水土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丰富领取的景观价值,提升林业发展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后,做好土地整理工作。要想保证造林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重视针对造林地块进行处理,在造林一个月前对土地进行翻整,利用加入底肥或者开沟筑垄的方式对土壤进行改良。

2.3封山育林技术

封山育林是指对山区实施封闭处理,可以减少其他人活动给森林资源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能够加快森林的恢复速度,促使林业资源得到更新,对于林业植被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3]。在使用该技术时需要重点针对林业发展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结合林业发展现状、发展战略、工程建设需求以及现有效益确定建设目标。对包括林地保有量、森林保有量、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森林火灾受害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等在内的各项指标进行设置,并根据林业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全封、半封、轮封等封育方式,规范封育措施并完善相应的保障措施,提升封山育林技术的应用效果。

2.4水土流失问题处理技术

水土流失问题一直是林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过度放牧或者开垦导致林木的生长环境受到了破坏,水土流失问题严重,难以为林木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成分和水分[4]。因此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成了林业发展所关注的重点,现阶段在治理该问题时可以通过打造水流调解林的方式进行处理。水流调节林适合在山体或者坡地上方进行种植,能够避免山体表面水流速度过快,也减少了水流给土壤造成的冲击,可以缓解水土流失问题。水流调节林可以涵养水源,满足树木在发展过程中的水分需求,让根系可以充分将地表水进行吸收,使其能够成为地下水。在水流调节林种植过程中需将种植宽度保持在9m,如果同时混合种植乔木或者灌木能够取得更好的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或者也可以建造沟边防蚀林,可以对水流起到一定的拦截作用,避免地表径流水量过大,可以对山体沟壑进行控制。水土流失问题不仅会引导影响到林区,同时水流冲刷还会使大量的泥土进入到河流内部,引起河道堵塞的问题,河岸河堤防护林这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避免河流内部出现过多的泥沙[5]。

3提升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效果的措施

3.1增加林业建设资金投入

充足的资金是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在引进先进设备、优质化学农药、专业人员、专业技术等多个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林业发展突出的地区大多不具备极强的经济实力,因此需要有关部门增加资金支持,为林业管理带来更加先进、专业的技术与人员,成立审计专项小组,全程监督政府的资金补贴使用情况,保证每一分资金都真正用在林业发展工作当中。同时做好资金规划,根据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制定出最佳的资金分配策略,充分利用资金,杜绝浪费现象。为了能够保证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活动的有序开展,政府可以根据病虫害防治、水土流失问题治理、防风固沙工程设置专项资金,保证各项活动能够得到资金支持。同时重点引进专业人才,将人才的专业能力与先进技术的掌握能力作为主要考察标准,在病虫害分析以及培育技术方面都需要理解能力与专业素养兼备的人才,这样才可以为林业发展带来更加科学的建议,提高专业人才的待遇,吸引广大林业研究人员积极投身于林业建设当中。

3.2合理使用农药

农药的使用在林业资源管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如果农药使用不合理会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土地质量,给水体环境造成污染。面对这种问题必须要提升农药使用的合理性,需要对其使用方式进行调整。大力发展生物防治的体系之下,化学防治只能在应急情况下使用,化学防治具有极强的使用效果,但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因此在农药选择上,要注意农药的毒性与污染性,低毒且污染较小的药剂是首选,尽量避免使用广谱化学农药,为避免病虫害产生耐药性,更要时常变换农药种类。在选择农药时应当根据具体的病虫害种类挑选药物,结合自然条件、病虫害类型、病虫害发生原因对药物的浓度、给药方式进行调整,提升药物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效率,避免出现一味增加药物使用量而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的现象。

3.3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

作为林业管理部门应当重视利用不同方式对社会群众实施宣传教育,加强社会群众的环保意识,以此来调动人民群众也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为林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助力。管理部门可以重视使用各种信息化手段,针对林业管理制定专业的咨询平台,如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有关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加强群众对于保护管理工作的了解程度。同时可设定激励机制,针对及时发现树种出现问题的行为或者及时举报滥砍滥伐行为给予适当物质奖励,让群众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自主监督和约束意识,避免出现破坏林业生态环境的现象。基层组织也可以和林业管理部门进行合作,利用植树节这一类节日组织植树活动,让群众均参与到绿化活动中,使人民群众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4结束语

林业发展对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通过扩大林业资源的覆盖面积,不仅能够满足市场上对于优质林业资源的需求,同时还能够改变现有的生态环境,提升空气质量水平,对于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目前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应当重点针对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改进,能够形成绿色无公害的防治理念,同时重点利用各种营林技术或者封山育林技术,改善存在的水土环境问题,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为了能够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效果需要积极引进优质人才,增加资金投入,对农药的使用方式进行调整和改进,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作者:李斌 蓝芝丽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巉囗林业试验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