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时间:2022-11-18 11:55: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文化建设在党中央“五位一体”的统筹部署中处于重要位置。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举措,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抓手,其能够发挥时代价值助力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乡村文化振兴借力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遵循,以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为实践路径

1价值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乡村振兴为了人民,乡村振兴依靠人民的根本宗旨,这是以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首要价值遵循。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和受益者,新时代乡村振兴要鼓励农民凭借其身份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发挥传统文化价值,发挥人民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自农耕时代开始,具有浓郁地域性、乡土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并不断积累和融合、发展,多样的文化表现形式既折射出中国的发展面貌、社会的前进步伐及人民的生活态度与美好愿景,并通过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形式积累、呈现给后代。时至今日,这些文化资源和遗产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的道德价值观念构建、文化品牌打造及治理水平提升等方面仍发挥着超越时空的价值。因此要鼓励人们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结合新时代乡村发展实践和人民的需要,赓续创新,加速乡村振兴和乡村现代化的步伐。

2现实意义———助推乡村文化现代化转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实现了乡村经济发展的转型,乡村物质文明实现了长足发展,但同时一些道德失序、不良风气和乡村陋习盛行等精神文明问题成为制约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和乡村现代化转型的新阻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摘要: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色,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通过重构乡村道德价值观念,打造乡村民俗文化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凭借其蕴含的文化资源对乡村道德价值观念的构建、文化品牌的打造和治理水平的提升发挥独特价值,助推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2.1重构乡村道德价值观念

乡村生产方式的改变、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推进对村民伦理观念的与时俱进发挥了重要的启蒙作用,但是受制于村民较低的文化素质、缺乏文化甄别能力,另外现代文化中的利益至上、娱乐至上、人情寡淡、功利主义及利己主义等其他消极、负面的价值和道德观念逐渐在乡村土地上滋生蔓延。对此,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要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和公共服务的开展,将承载着优秀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人物故事、碑文建筑及文学艺术作品等记忆载体融入到文化活动、公共服务、乡村景观、村史馆和文化展板的设计中,深入挖掘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勤劳节俭和遵守契约的价值观念,孝为先、与人为善和睦邻友好的道德观念,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结合,构建与乡村文化振兴、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现代乡村价值、道德观念。

2.2打造乡村民俗文化品牌

“乡村民俗是依附于各地农村群众生活、习惯、信仰和情感的地域文化风俗,是当代新农村文化建设主要推介内容”[3]。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民俗是村民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村民团结的重要资源,实现乡村民俗文化的挖掘、继承、保护和发展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乡村民俗文化在主观上遭遇传承、发展瓶颈,在客观上受到城镇化的影响加速走向没落的现状,必须要以蕴含着丰富多样风俗文化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要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符合村民需求及具有多元价值的民俗文化素材,借助媒体数字平台和现代科技手段推广乡村民俗文化,重塑乡村民俗文化生态,打造精品民俗文化品牌,在此基础上推动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文化产业挂钩,以文化振兴带动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整体振兴。

2.3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一方面依赖政府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则依赖基层治理创新。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治理思想,实现文化治理的基层治理模式创新和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文化治理的全过程是一个结构化的行为过程,并非通过集中性、单一性的治理力量能够实现”[4],乡村治理的文化路径不同于政府的行政治理,其是一种更多依靠文化、伦理、道德等因素来实现的软性治理。传统文化中的乡村自治思想,主要以传统熟人社会、伦理社会和宗族社会等典型的乡绅乡贤自治为背景,其中的部分治理观念已经不符合现代乡村治理的需要,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取舍、借鉴。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要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治理思想为源头培育新乡贤文化,发挥退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和乡村名人等在乡村治理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发挥其维系乡村社会秩序稳定、凝聚村民共识的作用,实现法治基础上的乡村文化自治。

3实践路径———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

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振兴理念,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文化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作用还必须通过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及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实践路径,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助力作用。

3.1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受到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市的不断转移,乡村大学生异地升学就业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的“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人才缺口日益成为制约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重要原因。以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必须要建立一支适应乡村振兴需要、适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政府要发挥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作用来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建立一支涵盖基础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多层次文化人才队伍,以满足乡村文化振兴的需要。通过搭建学习平台、拓宽培训渠道和创新培训内容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加强以农民为主体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商业化开发和品牌打造,吸引具有丰富传统文化资源及文化产业开发经验的专业人才,壮大文化专业人才队伍;推动具有当地特色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高校课堂,通过人才引进等方式鼓励高校文化专业毕业生加入乡村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其次,要完善政府资金投入和体制保障,加强对文化人才的吸引,稳步提高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水平,多渠道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投资;提高文化人才专项资金的利用效率,完善医疗、养老等保障体制。

3.2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传统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资源,也是包括乡村旅游在内的特色文化产业等非传统乡村经济价值创造的重要依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价值的发挥需要以遗产的保护为基础,“要把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5]。第一,政府要通过广播和新媒体平台等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地位、价值的宣传和教育,增强村民对文化遗产的认识,提高其保护意识,从而提高村民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第二,针对当地的物质文化遗产,诸如器物、典籍、艺术品、古建筑和遗址等,政府要明确其性质和价值,并出台相应的保护方案,采取科学的措施对古建筑、文物等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修缮,在最大程度保护的基础上力求还原其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第三,针对当地优秀道德资源、思想理念和价值体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实现其数字化保护,以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多媒体技术为依托,创新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保存和利用方式,建立传统文化数字馆、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库和传统文化网络展示空间,以此来实现传统文化遗产的共享共建。

3.3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特色文化产业是中国文化产业深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突出依托区域独特文化资源形成一定规模的文化业态,更多发生于乡村,既具文化性又具经济性”[6],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既能够创造经济效益,也能够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创造条件,其三大核心要素分别是创意、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首先,要强化创意意识。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相较于现代创意文化产业,其带有明显的小规模、低创意、低技术和缺人才的特点,具有明显的“草根”特性。针对此问题,文化振兴背景下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3条路径来达到提升创意的目的:一是政府要在当地筛选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特色文化产业,对其经营主体和骨干人才通过理论学习、实地参观和政策支持等方式进行创意生成培训,以此来达到强化特色文化产业创意、创新发展意识,引领产业创意发展的目的;二是政府要鼓励、引导当地院校和创新型企业等对当地特色文化企业进行理论、技术、人才和创意帮扶;三是在当地挖掘一批精通当地文化的文化或文创从业者,以技术、创意顾问的身份对特色文化产业给予帮助。其次,充分利用特色文化资源。“特色文化产业是基于传统、民族的特色文化资源的文化产业”[7],特色文化资源和基于此的文化产品是特色文化产业前后两端最为重要的2个部分,创意的生成、产品的创新及文化产业链的延长都需要立足于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因此,必须要利用好特色文化资源,这是特色文化产业相较于一般文化产业的优势。特色文化资源包含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自然、原生态的及加工、深加工等不同形态,伴随着与文化创意和产品的结合,其形式和内涵也不断得到丰富。特色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通过强化创意、创新、科技和人才等要素的支撑,通过文化产业园和产业链等方式,实现特色文化资源与文化产品的融合、转化,融合的合理利用过程也是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过程。不仅如此,这个过程还有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乡村传统文化“双创”发展、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带动乡村就业、提高村民经济效益及优化乡村治理等一系列好处。最后,要延长特色文化产业链。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受到乡村发展环境的限制,在乡村众多产业中更多属于边缘弱势群体,加之产业经营管理主体素质普遍不高、市场嗅觉缺乏及创意创新意识不强,这些因素造成了乡村文化产业孤立发展,乡村一二三产业各自延伸的现状,这不仅严重制约了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也降低了乡村产业优势互补、通过积聚优势共抗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特色文化产业园、专业合作社和特色小镇等模式推出特色文化衍生、跨界产品和服务,延长特色文化产业链,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吸纳村民就业,带动创业,另一方面也能丰富特色文化产品类型,扩大特色文化产业市场和影响,提高文化企业经济效益。

4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饱含中华儿女的勤劳与智慧,展现出中华民族灿烂且厚重的文化底色,赋予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乡村文化振兴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生命力的彰显是一个相互促进、与时俱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

作者:廉红伟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