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究

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究

时间:2022-11-23 14:08: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究

当前我国已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面对世界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应着眼于思想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渠道”作用。党史教育融人思政教学重在以党史理论为引擎提升育人实效,涵养学生党史情怀,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深度融合需准确“把握党史教育的理论厚度、历史深度、价值温度、实践广度”[2],切实发挥党史教育凝心聚力、协同育人的作用,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指导地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一、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论断,为高校党史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推动党史教育走深走实的关键课程,要继续坚持以党的历史为抓手,学习好、总结好党的历史教训,传承好、发扬好党的历史经验,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政治觉悟,使其逐渐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砥砺前行,以伟大实践践行初心使命,以伟大精神锤炼党性觉悟,构筑了党的红色精神谱系。百年党史贯穿于高校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实践教育的各环节,充实了思政课程体系的理论构成,丰富了思政教学的本质内涵。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党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融合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需要以学术讲政治,以党史增信念,循序渐进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旗帜鲜明地上好新时代思政课,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党史学习进程。

(二)新时代培育正确党史观的重要举措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动荡,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国外敌对势力借此时机大肆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历史相对主义,肆意夸大党史挫折,否定党的领导,严重影响了当代青年的价值判断。在此形势下,积极推动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深度融合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四史”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发挥教育政治引导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提高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的重要举措。党史学习教育不是要简单的照搬历史、重复历史[3],而是要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将党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点人物放在所处时代去考察,把握党的性质宗旨,明确党的主题主线,形成关于党的历史的整体性认识。通过中西方历史和现实发展的纵横对比,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分析方法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挖掘党的历史根源,从世界发展进程中感悟党的伟大作用,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消极社会思潮的渗透,提升自我主体意识[4]。正确看待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反对和驳斥历史虚无主义,科学评价党史事件、党史人物,提高学生的政治判断力,培育正确党史观。

(三)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必然选择

历史是最生动的教材,中华民族的成长史、中国的发展史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皆是新时代党史教育的应然内容,孕育着党的红色基因内核。红色基因熔铸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彰显了党的初心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怕牺牲的政治品格。传承红色基因的本质要求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党的精神内核,把牢党史教育的政治方向,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讲好红色故事特别是新时代党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只有讲深讲透党的理论成果,不断夯实红色基因的政治基石,才能帮助学生追寻党的红色足迹,激活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充分体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5]。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是新时代党史教育的历史必然,需要以史鉴今,凝聚奋进力量,筑牢学生信仰之基,帮助学生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真理的力量,深化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认识以及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理解。

二、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应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自上而下开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要切实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突出党史教育的政治引领作用。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引导青年学子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自身,从而深化关于党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的理解。高校思政党史教育重在以学术讲政治,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使学生在历史和现实的统一中进一步明晰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与政治责任,坚定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6]。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系统开展党史教育的有效途径,坚持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机统一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始终把牢政治方向、强化政治效能,从宏观以及微观多个层面做深做实党史教育的各项工作,构建起全面、立体、多元的思政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强化学生的政治担当。

(二)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带有明显的意“价值与知识”的辩证关系,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7],坚持讲理论与讲情感并重,保证思想贯通、内容融通,切实发挥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知识是价值的载体,党的历史承载着伟大建党精神,以党的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头脑,用党的真实故事、真实人物阐释党的革命理论、革命精神,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正确把握党的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价值是知识的反映,当代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其价值取向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高校作为系统开展党史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将意识形态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注重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在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中不断深化学生关于党史国史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党性修养,唤醒青年一代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推进高校思政党史教育常态化要持续传递正确的党史观念,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从“知情信意行”的统一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在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立足实际,把握实践要求,切实做到学史力行。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内在规定了党史教育不能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片土壤,需将理论素材这本薄书和党的历史这本厚书结合起来,依托思政小课堂,衔接社会大课堂,客观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形成用于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理论。学懂弄通党史理论是前提,实干力行是根本,将党史元素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理论上的“知”,更重要的是将党的理论、党的精神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规定了高校党史教育开展的基本方向,强调实践性教学、开放性教学,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亲身体悟中构建严整的党史观,实现沉浸式、体验式教学转化。历史、现实和未来是贯通的,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感悟党的历史成就,有利于学生从党的伟大实践中总结历史经验、汲取精神力量,以史鉴今,实学实干,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三、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路径

(一)统一教学关系,提升党史育人实效

推动党史教育创新融入高校思政课,要统筹好“教”与“学”两个方面,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8]。高校思政课作为党史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使命,因此要进一步厚植思政党史元素,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升党史育人实效。

1.以教师为主导,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思政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是高校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力量,其整体素质关系着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具体落实。高校思政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好思政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这不仅需要教育者夯实党史理论基础,更要拓宽党史视野,锤炼专业技能,提升党性修养。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9],真正做到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有信仰者讲信仰。因此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做深做实教师的培育工作,组织思政教师系统学习党史知识、党史理论,进行岗前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引导教师坚定政治信仰,形成良好的师风师德。其次高校应针对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相关的学术研讨与教学观摩活动,定期安排思政教师到党校以及基层挂职,通过学术交流及时更新教师教学观念,鼓励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开展党史教育,从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此外各地高校还可通过集体备课形式,实现教师队伍间的资源共享,促进思政教师通力合作、互帮互助,形成统一的教学标准,从而推动党史教育长效化发展。最后高校应建立多元教学评估机制,将党史教育成效以及授课情况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以学生的满意程度作为教学质量评估的指标之一,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引起思政教师课后反思,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人到日常教学中,以自省、自觉做到“自身硬”,从而建立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人格正的思政教师队伍。

2.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安排思政教学内容

大学是学生思维方式、心理素质等价值观念逐步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主体意识凸显,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意愿,最需教育者的引导和栽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强调高校要重在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深入了解党史、国史,加强党史理论学习。高校思政课与学生个性发展存在耦合性,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要充分契合学生发展需求,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依据不同学段特点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高等教育包括本专科以及研究生等多个层次,高校对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思政教育历来是多渠道并举[1°],因此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也会依据不同层次人才培养要求有所差别,从而实现不同学段、不同门类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高校思政课程建设要聚焦党史教育,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开设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11],严格落实学分制,实现多层次教学。本专科思政课程设置要进一步按照课改要求,完善“马工程”教材的统一修订,研究生阶段重在探究新时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思政课程设计上要顺应时代要求,以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侧重党史理论与时事政治的联系,解读热点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党的历史发展规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脉络。

(二)整合党史资源,创新融通三大

课堂传统的理论说教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要正确处理理论、实践、网络“三大课堂”的辩证关系,切实发挥“三大课堂”协同育人的重要作用。根据党中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要求,高校思政教学要立足百年党史的新起点,形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的教学体系,创新高校党史教育形式。

1.改进理论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用科学的知识教育人、培养人,传统的思政教学往往偏重教学结果,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传授教材知识,以老师“教”为主体,忽视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导致“教”与“学”相分离,教学过程机械枯燥,教学效果大大折扣。高校思政理论教学应侧重方式方法改进,坚持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并重,遵循思政课程的学科属性,发挥学科合力,形成联动效应,自觉将学生熟知的党史事件、党史人物穿插在课堂教学,创设相关历史情境,打造“红色理论课堂”,引发学生共鸣,强化情感认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问答式、情境式教学方法面对面进行理论授课,消除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完善授课机制,提高授课质量,推进教学整改,科学设定党史教育目标,完善相关课程体系规划,对党史教育课程进行动态调整。

2.创新实践课堂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一种立体式教学模式,以思想政治理论为基础,兼具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的双重功能。推动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融通要协调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的内在联系,秉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拓展思政教学空间。实践教学不等同于简单的“社会实践”,因此要统筹课内、课外实践教学资源,创建实践教学平台,帮助学生深人学习党的理论、党的历史。校内通过开展党史纪念活动,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潜移默化地进行党史教育;围绕党史教育专题定期开展团日活动,创办党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在寓教于乐中增加党史学习教育趣味性。对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引导学生参加寒暑假社会调研、教育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历史事件发生地、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痕迹,厚植爱国爱党情怀。

3.搭建网络课堂教学平台

信息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使“线上”思政教学成为可能,迎合了高校学生的发展需要,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政课实践教学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将新媒体技术有机融人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12],借助多种媒介形式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打造校园专题网站,定期发布党史资料、党史视频,吸引学生进行点击学习;开设慕课、易班、学习通等线上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海量精品思政课程,弥补传统课堂信息滞后的缺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高校还可创设自媒体平台,借助新闻客户端、校园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主流媒体发布党史教育的有关动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党史知识,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畅通师生交流渠道,掌握学生思想动向。网络课堂建设适应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利于党史教育的深入开展,因此要进一步推进立体式网络课堂建设,构建理论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一体化教学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思政教学的高效化。

(三)用好红色资源,让党史教育入脑入心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铸就的红色资源,蕴含了党的精神实质,夯实了党的历史底蕴。红色资源是党史学习的重要载体和生动教材,党史教育与髙校思政课深度融合须多维度挖掘红色资源的育人元素[13],赓续红色血脉,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信仰之力。

1.立足本土红色资源,创新思政实践教学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时期创建了大批革命根据地,构成了红色党史资源的主体模块。不同地区的高校应立足本土红色资源,依托地区资源优势,延伸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程的实践场域,将“大思政课”善用之。做深做实校外红色研学,定期组织学生游览红色历史文化遗迹、党史纪念馆、红色历史博物馆等场所,致敬革命先辈,传承伟大革命精神。同时高校思政教学还需创新实践载体,整合校内校外党史资源,建立红色教学实践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联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强化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开放性,引导学生领悟党的思想伟力,强化党性修养。因时、因地开发红色资源,搭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在思政教学中渗透党史元素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推动党史教育和高校思政课的互动融合要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第二课堂”阵地建设,通过创新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情感培育以及精神塑造。

2.讲好红色故事,提升思政教学感染力

百年党史是党的立身之本,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构筑起来的恢弘篇章,学习党的历史要根植红色土壤,讲好红色故事,延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育人职责”[14],因此需先学、先知、先行,阅读大量历史文献,扩充历史知识储备,提高自身文化底蕴。教师只有正心明道,才能讲深讲透不同时期中共党史理论以及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以榜样力量激发学生的使命感,深化学生关于党的伟大精神的认识。党史教育带有一定的政治属性,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关注社会热点,衔接党史理论,让学生学习和理解红色政权从何而来、为何而来[15]。此外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特色党课、红色经典诵读等活动,邀请优秀党员、时代楷模等先进模范走进课堂与学生开展深度交流,讲好新时代党的故事,以党史精神滋养初心,培养学生的人民立场,坚定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党的故事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高校思政教学要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学生关于党的执政理念、指导思想的准确认识,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亲和力。

四、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双向融合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要充分利用好党史资源,创新实践教学路径,构建思政课程体系新格局,强化青年学子对于党的历史的深入理解,听从党的正确领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肩负时代重任、贡献青春之力。

作者:边凤花 吕泽昕 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