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医药院校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

医药院校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

时间:2022-11-25 16:01: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医药院校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医药院校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

培养方案是学校落实国家教育方针而制定的培养学生的一套体系,其中包括了学科简介、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课程设置以及毕业要求等模块。培养方案质量的高低及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学生的质量,甚至能对其适应现代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药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毕业生的质量也要求越来越高,药学类专业不断面向大众化,国际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药学人才需求格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加加剧了药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以及就业选择[1],这些原因的存在都急切地需要我们结合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培养方案。右江民族医学院通过采用医学院校、用人单位、课程承担单位、毕业生、在校生等多方面人员的共同参与的“五方联动”机制,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少数民族地区院校特色,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优化课程体系设置,解决课程之间存在的不连贯现象以及交叉重复现象,培养适应现代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更高质量的新型药学人才。

1“五方联动”调研

我校位于滇黔桂三省交界,一直致力于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根据我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我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我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扎根于少数民族地区,向少数民族地区的医院、药品研发、生产、医药流通领域、检验机构等单位输送优秀的药学专业人才[2]。以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以及药学专业认证标准的发布为契机,进行新一轮的培养方案的修订,狠抓教育质量。主要通过“预约走访”“定点集中走访”“随机走访”“代表访谈”等多种形式进行调研,摸清实情,了解真相,找到原因。以学校、学院的支点,积极拓展与医药企业方面的合作,进行走访调研;与兄弟医学院校交流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模块以及开设情况等方面进行探讨;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以及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方向;对课程承担单位对课程的设置、教学大纲、考核方式等模块调研;毕业生对岗位的胜任能力及对本学科研究前沿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反馈意见收集[3,4];对在校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需求度以及评价方式(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等进行多方面的综合研究,虚心听取并及时收集需进行整改及与现有课程体系的相关意见及建议,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围绕少数民族地方院校特色,注重把握好进度和节奏,注重定性与定量结合、动态与静态结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客观的分析,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改进不足之处,着力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与社会实践,完善现有的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解决课程之间存在的不连贯现象以及交叉重复现象,优化课程体系设置[5],培养社会需求的更高质量的新型药学人才,更好的为社会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通过“五方联动”机制来对原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完善,并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将新型的课程体系融入到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完善新版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课程体系的修订使得学科更加合理的分化或整合,也解决部分课程的不连贯性以及交叉重复性。

2课程设置的变化

药学专业以往的培养方案,分为公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素质拓展等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分有选修和必修,课程的设置主要以化
学和药学课程为主,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改革以及院系方面经过多方面的研究调查,此次修订向多学科方向进行交叉辐射融合等方面发展,逐步实现跨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逐步形成课程组模式,不仅减少了课程的重复性,同时也增加了多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贯通,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体系内容紧凑,专业特色也较为突出,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6]。同时还加大专业课中理论及实验的学时数,教师不仅能更加深入进行系统的理论讲解,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能力,能更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更加充裕的课外时间,锻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时与学分的比例也由之前的18:1调整为16:1;还积极响应教育部打造“金课”教育的理念,将“金课”教育落实到此次培养方案的修订中;此外还增设了《论文写作与指导》、《药学英语》、《药学科研基础与实践》等相关课程,对学生后期继续深造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提倡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学生可以根据科研兴趣以及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导师,导师也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选择,通过双向选择完成匹配后,导师根据专业培养方案指导本科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实验、实验论文撰写等,在指导的过程中同时引导学生做好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教学模式的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各式各样的网络教学平台不断地涌现,如中国MOOC大学,微课、智慧树、学习通、超星、对分易等教学平台,教师运用现代教学信息化平台也经受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2019年12月份发生的疫情后,各种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率显著提高;不仅是因为这些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了优质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同时也部分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推动下,要求教师们要充分地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资源,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主学习。疫情期间,学校购买了中国MOOC大学上的部分专业课程,获得相应权限后,在教师们在平台上上传部分教学视频以及与课程相关的一些教学资料,力求在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方面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现代教学信息化工具的使用,不仅节约了教学环节的时间,也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水平,反映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技术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线上教学平台的开放在线讨论、课前互动、授课教师答疑、问题反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测验等环节,能及时解决学生在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授课教师也能更好的根据学生反馈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测评方式可及时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药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药学作为“生命相关性”特殊应用型学科,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更要求学生具有相当熟练的实践能力[7]。我们鼓励学生要学会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独立运用各种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合理利用网络上现有的资源,包括电子书以及各种各样的开放性数据库,借助如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Pubmed、WebofScience、丁香园等优质网站平台[8],从中获取与本学科相关的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发展与研究动态以及研究成果等,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继续深造学习或者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4评价方式的改革

教学效果的评价模式为两种,一是学生评教,二是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对教师课堂授课质量的肯定;教师评学意味着授课教师评价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评价方式的合理性对授课质量的评价起着重要作用[9]。以往的评价方式都是“G”、“Z”或者是“G+Z”这几种评价模式,其中“G+Z”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和以往不同,不仅仅局限于最终的考评成成,评价的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教师在课前先对授课班级进行整体行评价,做好学情分析,对学生在课前是否做好对课程的内容的预习情况及预习效果等进行检测;课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课堂的参与度以及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价,课后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满意度以及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知识拓展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全方面的合理评价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能促进和推动教学效果的优化,同时还能对授课教师起到一定的激励、鼓舞作用,间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10]。

5创新创业改革

新时代大学生,不仅需要适应社会形势发展,还应注重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培养。近年来,“互联网+”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项目也逐渐收到国家重视,也积极倡导各个高校加大对“互联网+”的重视程度以及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随着“互联网+”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学校也十分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培养,此次修订的新版培养方案中,“互联网+”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项目也纳入了培养方案中,同时还设置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这门课程中。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营造良好的氛围,学校注重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如通过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及与部分相关企业单位签订实践基地协议,来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通过拓展社会实践平台也可体现教学改革的多元化,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药学人才。定期召开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专题讲座,开展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竞赛活动,通过组织各项活动来加强创新创业社团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项目入为评优评先的评价指标之一,提高重视程度以及调动积极性。鼓励学生自由组建创新创业团队,目前院系创建了“磨乜”创新创业团队,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以及“药苑论坛”等竞赛活动;同时,鼓励还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导师制,参与科学研究,为今后从事研究工作或者是考取研究生等方面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方方,桂双英.供给侧改革视域下药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20,(7):175-177.

[2]张璨,孙冠男,高明.药学专业发展新方向及课程体系研究[J].天津药学,2018,30(6):69-71.

[3]郭俐麟.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J].现代职业教育,2019,(6):192-193.

[4]于静之,孙元曦.药学类技能型人才需求及课程体系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113-114.

[5]刘灵素.药学服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8):243.

[6]任悦欣,房泽海.构建综合型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药学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3.

[7]张辉,喻莉萍,雷华平,等,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探索[J].智慧健康,2018,4(7):13-14.

[8]胡莹莹,赵舒扬,张勇.整合药学和转化药学理念下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药学教育,2020,36(6):21-24.

[9]刘青广,李心雨,唐辉,等.药学一流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1):110-111.

[10]郝红英,周芳,吴建丽,等.民办学校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创新能力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4,41(14):252.

作者:夏小燕 黄祖良 韦贤 杨彩艳 黄健 莫斯锐 陈楠 陈钟和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