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深度融合式汽车人才队伍培育体系研究

深度融合式汽车人才队伍培育体系研究

时间:2022-11-29 14:28: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深度融合式汽车人才队伍培育体系研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深度融合式汽车人才队伍培育体系研究

1引言

汽车产业作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标志着区域工业以及制造业综合发展水平。汽车制造产业作为盐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盐城市的经济发展版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1年7月,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盐城市“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规划中明确指出盐城汽车产业发展要坚持“做优存量、培育增量”,以实现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推动盐城汽车产业向“一核四化”方向发展,实现产业“多元化、高端化、国际化、服务化”,打造东部沿海汽车名城[1]。高级蓝领是蓝领人才的最高层次,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领域内的高级技术,在企业实践生产中是某些关键生产环节中的操作和组织者。其工资介于白领和“金领”之间,因此被称之为“金蓝领”。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强调,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要“平起平坐”,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也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加强高技能人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产业链对于这类人才的需求也显著增加,“金蓝领”开始“吃香”,其社会地位显著提高。随着工业4.0的到来,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人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市场需求量的不断扩大,汽车类“金蓝领”人才队伍的培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汽车产业作为盐城支柱产业,需要大量的“金蓝领”高技术技能人才,但目前这类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远远达不到需求。由于汽车人才的体量和质量与发展迅速的汽车产业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深化产教融合,有机衔接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和教育链,这是当前汽车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2]。显而易见,研究以何种模式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和教育链协同打造人才链已成为学术界当前的研究的重点内容。因此,探索“四链”深度合式“金蓝领”汽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职业教育精准对接产业高端技能人才需求,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

2“四链”深度融合式“金蓝领”汽车人才培育模型的构建

产业链是某产业从上游原材料的生产到下游终端产品的制造、市场拓展等环节所形成的的完整链条。产业链本质上是不同行业之间的关联,所以产业链的主体是行业。创新链是链状结构,它反映科技成果从创意的产生到商业化生产销售的整个过程,主要反映科技成果知识、技术在链状结构中的流动、转化和增值效应,也反映各创新主体在整个链状结构中的衔接、合作和价值传递关系,故创新链的主体是企业[3]。要素链是指促进某一行业发展的所有保障要素所形成的链条,包括土地、金融、人才等先进配套基础。要素保障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一环,提升要素效率,通过优化完善要素链可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素链保障的主体是政府。教育链是指职业院校在充分调研产业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设置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高技能人才的专业知识掌握、技能能力发展和职业素养培育的系列活动形成的价值增值链条。教育链的核心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金蓝领”人才队伍而言,教育链的主体是高职院校。综上所述,“四链”深度融合式“金蓝领”人才队伍培育体系构建的核心是通过深度“产教融合”实现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教育链的深度融合,最终形成以“产业需求”为培育导向的“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四方深度融合协作的“金蓝领”人才队伍培育体系,“四链”融合的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

3“四链”深度融合式“金蓝领”汽车人才队伍培养协作机制

3.1构建与产业链、人才链、要素链、创新链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制定者针对产业链对“金蓝领”人才的需求,开展广泛调研,结合行业专家意见、企业动态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的方向,合理高效配置“政行校企”等多方资源,做到人才培养要“定位准确、服务产业、特色鲜明”。本文以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在对行业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企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制定产教深度融合的“312”的人才培养方案。即在校内完成前3个学期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第4学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专业核心方向或订单培养的岗位课程学习;第5、6学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将学校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企业真实工作情境中,进一步加大工学结合的力度,实现“四链”深度融合。

3.2探索四结合“全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质量高素质技能人才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校以及教师为课堂中心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摒弃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灌输式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与产业岗位需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技能教学与岗位“1+X”考证相结合、毕业工作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培养高素质高质量技能技术人才。基于工作岗位需求将专业课程内容进行重构,构建“金蓝领”人才队伍培养“全程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企业真实的工作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基于企业真实生产过程,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虽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但在学校就能真真切切的感受企业真实的实践环境,学习过程就是工作过程,进一步促进“四链”深度融合。

3.3构建“三位一体”产教深度融合平台

“四链”深度融合背景下,面向盐城汽车制造业的人才培养,联合行业领先企业,依据产业需求建专业,依托专业建设平台,对接平台开展创新创业,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构建“战略互动—服务互赢—人才互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从产业跟随、产业合作到产业领跑,全面推进“四链”深度融合。课中以岗位工作过程中的任务驱动学习,遵循“全程实践”的教学体系,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企业岗位技能要求、行业技能标准等,保证学生在达到素质、知识、技能的目标的同时,更能够适应岗位的需求。

3.4创建校企合作共建师资,优势互补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建设是“四链融合”人才培养中重要的一环。高职院校和相关行业企业可以共同培育师资队伍,通过实行校企双方互聘制度,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资源共享。一方面,高职院校老师可以利用寒暑假或者空余时间下企业实践,深入企业,了解行业企业最新的技术与生产经营管理方法,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深入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与实践。通过企业实践,教师将企业最前沿的技术带入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更加迅速的适应企业生产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通过产教融合相关合作项目的实施,企业的能工巧匠也可以作为职业院校的兼职教师,与高职院校老师一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专业建设与课程的开发,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共同提升。通过产教师资融合,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加适应产业发展特点,能够培养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适应性高、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质“金蓝领”技术技能型人才。校企共建师资队伍,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企业“互聘、共培”,着力打造一批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最终达到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4“四链”深度融合式“金蓝领”汽车人才队伍培育体系实现路径

4.1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规划

教育链与产业链的相互融合是“四链深度融合”的前提,教育链和产业链存在着共同转型、相互影响的关系。产业发展的需求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专业动态设置,教育链紧密对接产业链转型升级需求,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汽车相关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邀请企业核心部门负责人担任汽车相关专业指导委员会组长,公司技术专家参与制定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建设规划。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开展,共同研究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技能岗位要求、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设计等。

4.2构建基于产业链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汽车类企业典型的工作岗位有汽车底盘装配位、汽车内饰装配岗位、汽车测试调整岗位、汽车零部件装配等,课程体系就是在分析这些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及需求的基础上,摒弃原先分专业课程“各自为政”的缺陷,重构教学内容,打造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底层共享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致力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包括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构造等课程,专业基础课能够满足岗位对技能人才的共性发展需求。中层分立课程体系包括专业群内不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核心岗位能力。高层互选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专业拓展课程,学生在扎实的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核心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延伸、拓展、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满足产业链对综合性技能人才的需求。“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选择专业方向,有利于培养综合型、复合型“金蓝领”人才。

4.3对接产业链,深化“四链”融合,建设校企共建共管共用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四链”深度融合背景下,对“金蓝领”汽车人才队伍的培育提出了新的需求,但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专业与实训基地结合不紧密等关键问题,很多学校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仅仅流于形式,在企业人才需求、产业技术创新、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研究不够深入,致使教学与生产未能充分结合,教学过程与企业真实生产脱节,无法真正做到合作双赢。采用政校企多方合作,深化“四链”融合,将政府主导的要素链融入到教育链与产业链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市场协调作用,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提供实践教学场地和师资队伍等,积极吸引上下游产业人才与资源,建设校企共建共管共用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将企业的先进设备、先进技术、行业制度等真实场景融入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用”资源深度融合,最终实现教学实践、企业真实生产、社会职业技能培训、企业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多方共赢。

4.4创新链、教育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校企共同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学校、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针对汽车制造产业链中的核心技术进行研发创新,共同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学校师生与企业人员共同申报省级、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发明专利、创新创业大赛等,在此过程中,职业院校既能够提升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又能够为企业培养输送创新意识强的技术技能型“金蓝领”人才;企业能够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会需求;学生在层次多样、形式灵活、内涵丰富的宽广舞台得到锻炼,最终实现从顶岗实习到就业招聘系统化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

4.5以教育链为根基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对接的重要环节。针对汽车制造专业,探索了一下教学改革:

一、全面实施线上线下“智慧教学”。在后疫情时代,智慧教学已成为主流趋势,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线上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线下利用多种智慧课程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教学过程全跟踪,课后动态评价等多种功能。智慧教学模式既提高教师学生的信息化水平,也能顺应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二、实施分层分类教学。为了适应产业以及岗位对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根据基础知识及技能测试,将学生分为达标型以及挑战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定两单,分类发放技能任务工单,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三、创新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创建知行合一、技能为先,共建多元多维的教学评价体系。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标准。摒弃之前的单一评价体系,融入企业导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行业标准评价等多维评价方式,深化产教融合。

5结语

在高职院校“双高计划”背景下,开展“四链”深度融合式“金蓝领”汽车人才队伍培育体系创新研究,通过“政行校企”四方主体协同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和教育链的深度融合,实现“协同创新,共同培养”。“四链深度融合式”人才培育体系有力的整合了各方资源,实现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的全方位融合,推动了职业教育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尚明.高职教育面向产业链的专业链构建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5):24-26.

[2]蒙振海.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高职专业动态建设机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24):470.

[3]刘娜.高职教育专业链精准对接产业链的创新研究—以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服务河北产业发展为例[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9):83-85.

作者:郭丹丹 陈安柱 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