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汽车专业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研究

汽车专业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研究

时间:2022-11-29 15:39: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汽车专业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研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汽车专业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研究

1引言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更加明确校企合作的重要性。2019年1月,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强调了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要求。2021年11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要求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由此可见,国家已从战略层面、政策导向上,将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作为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汽车生产企业、汽车服务行业对于人才需求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研究高职汽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对于汽车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高职汽车专业现有的校企合作项目

高职汽车类专业所属的类别主要包括:装备制造大类中的汽车制造类,交通运输大类中的道路运输类,具体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全国各高职院校开设汽车相关专业排名前三的为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分别为735,666和630个。从专业备案数量,可以看出各院校培养了大量的汽车制造、检测、维修人才。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在2017年备案数仅为189个,五年之中增加了3倍多,也充分反映了国家政策和新能源车企的变化。在人才培养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外,专业标准中特别强调: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等。为了提高职业院校汽车专业职业教育水平,自1994年开始,各职业院校陆续与丰田、宝马、保时捷、大众等汽车品牌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主要的校企合作项目及时间如表2所示。

3汽车专业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合作形式

3.1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

为响应教育部推出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汽车类校企合作项目主要面向售后服务岗位,如售后服务技术人员培养,机电技能型人才培养、售后英才培养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丰田公司T-TEP项目,也是较早与国内职业院校合作的项目。课程体系包括三个培训方向和四个能力级别:常见维修服务培训、诊断能力培训、技术更新培训;丰田技术员、专业技术员、诊断技术员、诊断技师。宝马BEST项目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职业技能培训,教授尖端的技术。南京某学校融合宝马标准,开发“BEST”理实一体课程群,研制配套课程资源“教学包”。共同开发9个项目课程、32个模块。保时捷PEAP项目提出了“精英培养”的理念,项目开发了针对教师的培训课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项目教师。针对于新能源车企的校企合作项目,相对比较成熟的是吉利控股集团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的吉利“成蝶计划”班。

3.2校企合作主要形式

汽车类专业的校企合作是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在汽车生产、销售、服务等生产等领域,开展科研项目合作、教师工程实践、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采用的主要形式为组建订单班或项目班,通常是校企双方为实施主体,订单班比较简单,按照企业的需求组建相应的班级并进行命名,如吉利“成蝶计划”订单班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采取“五定、五共同”的运作模式。对于项目班,合作企业需要提供相应的课程体系,通过培训、遴选出符合要求的项目教师,提高学校师资力量,如宝马项目、丰田项目、保时捷项目均采用此方式等。建立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或成立校企合作联合体。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产教结合开展实训,学校在厂区设立教学区,企业自主建立面向社会的实习基地。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产业学院

4汽车专业校企合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4.1汽车产业变化对技能人才要求升高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302万辆,同比增长145.4%。传统汽车销售维修企业人才需求趋于饱和。新能源汽车领域除需要掌握传统汽车的结构原理之外,还需要了解电池及管理系统、驱动电机控制等相关知识。随着汽车自动辅助驾驶、车联网不断升级,智能网联汽车职业教育方向典型工作岗位需求变化为车联网管控制系统辅助研发,车联网管控系统调度,汽车智能电子系统辅助研发,智能电子系统装调与测试等,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升高、能够了解汽车、通信、计算机等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4.2企业在产教融合中主动意识增强

以往部分企业在校企深度融合的主动性不高,仅在校园招聘时与学校进行联系,是一种短时的校企合作模式。由于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人才储备,提早参与到学校的各项人才培养工作中,如在专业前期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提供岗位能力需求,参与课程体系建设的讨论、课程标准撰写,课程教学实施,学生相关活动或是给品学兼优学生提供奖学金。

4.3学生的非专业能力培养更加重视

汽车专业学生从事汽车后市场工作比较多,多数企业要求学生在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希望他们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执行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纪律观念、进取精神、质量意识、学习精神、创新能力等。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也聚焦立德树人,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增加职业素养、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非专业能力。

4.4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更加迫切

为了适应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职业院校对于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非常迫切。对教师工程实践的要求已写入学校的职称晋升的文件中。教师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工程实践不但可以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5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实施策略

5.1共融

政行企校协同参与校企合作长效建设,扮演不同的角色,相互融合。教育部等六部门多次印发校企合作相关文件,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为合作双方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等部门陆续对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等企业和学校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行业协会是企业和学校对接的桥梁和载体。如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应用与服务分会、各省汽车工程学会、汽车职教集团联盟等都为汽车行业校企合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企业与学校共融,主要为企业参与建设专业标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或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参与制订课程标准、参与学校双师型队伍的培养,参与学生考核评价。企业为学生实习实训及就业提供岗位或就业指导服务。学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一方,邀请汽车生产、服务企业的技术人员、人事经理等参与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课程建设中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优化课程内容,开发教学资源。

5.2共建

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育基地,学校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为指导委员会成员,聘请汽车4S店技术总监、销售经理、售后经理为课程改革专家。共建课程体系,根据汽车诊断维修流程,总结出汽车维修案例等内容最多的项目加入课程内容,并将这部分内容融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共同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调研汽车行业产业政策、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文件,探讨如何在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中,更加有效地融入国外汽车行业标准、国家教育部的专业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融入1+X职业资格等级标准等。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职业学校建设培养培训基地。将企业真实生产项目或典型生产案引入校园,创设真实职业环境等。协同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例如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增加职业素养类课程、《汽车商务与职业素养》、《汽车认识》《劳动教育》等。引入产业文化、企业文化。

5.3共享

校企双方实现物理共享,如工作场地、实训实习场地共享。学校安排大一学生到汽车销售维修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学习,大二学生进行跟岗实习,大三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企业在学校设立实训基地,在校内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如宝马的BEST基地,保时捷品质实习生基地等。校企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如客户分析、故障案例、维修方法等。为学校师生开发有部分账号,师生可以了解最新的产品政策、维修案例。学校对维修企业员工开放一些在线上课资源、毕业生资源等。实现技术共享:如共同申报项目,进行技术创新等。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中心等产学研一体化机构,开展技术和产品研发、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服务等。

5.4共管

共同设立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加强校企合作的组织领导,配备相应管理人员。形成系统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体系,对教学质量关、经费投入把关、师资质量把关,学生管理和就业工作把关。共同制订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让各利益主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共同对投入资金、设备、团队、学生进行监管。

5.5共育

共同培育校企教学团队,借助自身场地、设备、技术等资源,能够实现为企业技术人员、企业维修技师、为教师提供工程实践场所。双方设定准入制度,高职院校需建立企业师资准入制度,把企业教师纳入学院教师培训体系,制定企业教师岗前培训、工作过程培训、参与教研教改活动的措施和要求,不断提高企业教师教学水平。实施企业教师培训考核,同时为学校教师、学生等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

5.6共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校企双方需要具有创新意识,企业培养员工的创新理念,学校为在校学生开始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培养机制,校企双方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校企双方进行创新技术改造,提高工作效率。如发挥汽车专业教师的特长,为汽车维修企业开发工具改造类专利。创新培养方法,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员工、教师、学生等不管创新培养方法,如采用校企双导师制、成立项目课题组、学生跟岗顶岗实习,企业员工到学校参加培训等。

6结论

高职汽车专业在校企合作能够长期稳定的保持合作,离开政府的支持、行业协会组织、更加需要依靠校企双方付诸行动,将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学校需要面对汽车产业的调整适时地调整人才培养方向,通过共融、共建、共享、共管、共育、共创等措施,实现校企长期稳定合作。

参考文献:

[1]崔巍,李晓琳,荆涛.高职“双元培育”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13):26-27.

[2]张永栋,温福军,王庆坚,张飞,丰田T-TEP培训模式特点及启示[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80-82.

[3]何才.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院校课程开发实践与探—以上汽通用ASEP校企合作项目为例[J].职业教育.2019:18(20),32-35.

[4]周乐山.校企深度融合,创新“四共”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0),24-29.

[5]杨云峰,蔺宏良.困境与突围:高职院校行进中的现代学徒制——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德SGAVE项目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8(41),10-13.

[6]张远亮.基于订单培养的汽车专业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以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吉利“成蝶计划”订单班为例[J].时代汽车.2020(6),32-33.

[7]谢娟,张婷,程凤农.基于CIPP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5):95-103.

[8]吴建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9]严莎.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初探[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4):41-44.

[10]贾建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汽车与驾驶维修.2017(7).

作者:何宇漾 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