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2 09:34: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风景园林设计的创新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随着社会建设进程逐步加快,中国风景园林建设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风景园林建设对于城市环境有着极大的改善作用,包括改善城市气候及居住环境等。另外,风景园林也给居民提供放松之处。目前,中国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水平相对较低,在规划设计相关理念上缺乏地方特色,严重缺乏创新性,盲目追求美观,缺乏对于历史、文化及人文等因素的融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景观设计)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其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这些景观要素为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必须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系统组织,并且结合风水使其形成完整和谐的景观体系,有序的空间形态。景观设计主要服务于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商业街、办公环境等)、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与风景区规划设计等。景观设计的内容根据出发点的不同有很大区别,大面积的河域治理,城镇总体规划大多是从地理与生态角度出发;中等规模的主题公园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常常从规划和园林的角度出发;面积相对较小的城市广场,小区绿地,甚至住宅庭院等又是从详细规划与建筑角度出发;无疑这些项目都涉及景观因素在规划及设计过程中对景观因素进行考虑,通常分为硬景观(hardscape)和软景观(softscape)。硬景观是指人工设施,通常包括铺装,雕塑,凉棚,座椅,灯光,果皮箱等;软景观是指人工植被,河流等仿自然景观,如喷泉,水池,抗压草皮,修剪过的树木等。
1风景园林建设的意义
1.1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近些年,中国在社会建设及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化建设也得到了重视,不同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采用不同方式扩大城市建设规模。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双重压力,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设风景园林景观可在居民工作之余为居民提供一个休息的场所,进而减轻人们的工作压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除此之外,风景园林还可以帮助外来居民更好地融入城市。
1.2改善城市环境
为促进经济发展,在进行社会性建设活动时,不可避免的会对当地生活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当前,中国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经济建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风景园林进行建设,提高园林设计质量,实现其与经济建设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效果。
2风景园林设计原则
在规划和设计园林景观建筑时,必须要遵循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一,不能盲目追求其视觉效果而忽略其使用功能。景观设计是城市文化概念的一部分,不仅要保证视觉效果,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当地文化并具有实用功能;第二,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保持建筑风格和景观设计的一致性。不同设计理念下的设计模式不同,具体表现在景观与建筑设计上。保持园林景观与周边建筑的连贯性与协调性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必要条件,建筑与园林景观的和谐一致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必要条件;最后,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避免盲目使用外来文化理念。风景园林是表达当地风情文化的重要媒介,过分引入外来文化会使当地园林景观失去地方特色,无法满足当地居民观赏需求。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引入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进而反映出当地文化特征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呈现当地文化,让游客感受到当地的文化风情。
3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不足
3.1对于风景园林没有正确的认识
没有对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正确认识是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表现为没有清楚认识园林规划和设计对于当地的重要性,忽视了风景园林景观的独立性。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只是简单地种植植物和放置雕塑,设计单调乏味,不仅不符合城市景观设计要求,也无法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另外,盲目对园林进行设计规划,影响城市安全。许多园林设计仍保持着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这些设计理念早已不适用现代的风景园林设计。例如在园林中可能铺设大量电缆及水管等管线,严重影响景观规划与建设,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3.2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不符合当地发展规划
近些年,风景园林规划与当地总体规划要求不符合,规划设计不合理,不符合当地经济建设总体规划需求。园林设计与当地经济发展不协调,成为了阻碍现代园林发展的原因之一。目前,许多园林设计方法过于单调,对设计工作进行统一处理,没有考虑不同城市在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因此,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必须与城市规划设计相衔接,体现城市特色。同时,风景园林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尽可能给予园林设计空间,实现园林设计与城市建设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目的。
3.3没有体现地方特色
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人员会依据园林建设需求,统一设计方法,加入当地文化及地域特征。但是一些园林设计方法过于相似,容易导致游客产生审美疲劳。首先园林景观设计不符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植物因土壤、气候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长需求,导致大规模死亡,降低景观设计整体观赏性。另外,设计理念没有凸显当地文化特色,也没有很好地诠释当地地域风情。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需了解和掌握当地文化及气候等特征,并利用科学有效的设计方法对风景园林进行规划,以更好体现当地特色。
4风景园林创新策略
4.1对当地地理特征进行合理规划
目前,大多数城市在园林规划和设计中,盲目追求新颖设计,这是十分不合理的。园林设计过于抽象,导致景观设计和施工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需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当地地理特征对风景园林进行有效设计和规划。另外,在园林创新设计过程中,要依托当地地域地理因素等特点,考虑植物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注重保留当地特色文化及传统。增强当地居民归属感,引导游客了解当地文化特色,凸显园林设计效果。将当地著名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融入在园林设计中,打造具有独特文化风情的风景园林。
4.2迎合当地发展需求,优化设计空间结构
近些年来,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无法满足城市总体规划的问题时常发生,风景园林地理及空间结构不符合城市发展需求,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风景园林设计需迎合当地发展规划。园林规划设计必须与当地规划设计相衔接,体现城市特色,不能独立于当地建设需求进行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规划和设计空间较小,要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来进行设计,避免因空间阻碍城市发展。近些年,中国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风景园林景观设计逐渐被重视。园林景观设计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景观园林设计需充分考虑城市规划与当地文化,将环境美学、城市规划和人文理念融合在风景园林设计中。
作者:王伟 单位:山东省曲阜市市政公用事业综合服务中心
风景园林设计篇2
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生活变化的同时,人们对于各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具体化。在城市建设中,人们越来越注重绿色发展,绿色生态理念的推行,为风景园林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很多城市也都逐渐意识到风景园林建设的重要性。植物是风景园林中重要组成成分,赋予了风景园林生机,植物的融合,能够带给风景园林更多的自然感,让人们能够自然而然的亲近。风景园林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形象,带给人们更好的城市体验感。当然,要想风景园林达到一个理想的建设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内容,最为重要的就是植物的配置与规划,如果植物的配置与规划没有落实到位,那么风景园林呈现的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植物配置规划要考虑的内容比较多,比如怎么配置才能与城市环境保持协调感,美观的同时又不会显得突兀,赋予城市环境美感的同时提高城市的整体价值,让人们对城市有更多的好感。风景园林设计中要注重植物配置规划的协调性,与城市结构保持高度契合,做好各个方面的对接工作,确保植物配置规划能够达到一个相对理想的效果。
1风景园林植物配置与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风景园林植物配置与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在实施期间,要兼顾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因为植物配置和规划涉及的操作环节比较多,任何一个环节没有衔接到位,都会影响风景园林的建设效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风景园林建设中,因为覆盖范围比较广,所以植物配置与规划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多方面没有衔接到位,特别是对于植物的选取,不少园林中的植物都是从山区种植的树木直接移植过去进行栽种,问题就在于植物移植过程中,很多成熟的树木根茎比较多,植物挖掘的容易出现断根、超标的情况,植物根茎受到损坏比较严重,移植过程中造成树木的死亡,造成资源的浪费,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有些单位没有做好树木移植管理工作,只单纯考虑眼前问题,将树木移植过来栽种好就行,没有考虑到有些植物移植之后会对原来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打破生态平衡,而且植物运输中涉及的费用并不低,没有做好详细的规划,很容易增加成本预算,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不利于风景园林的有序建设。在风景园林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保证植物多样化,单一性的植物不仅存活率低,还达到不到一个理想的观赏效果,植物都是相互搭配,达到一个较好的协调效果。但是在园林植物配置中,所规划的植物种类比较单一化,植物种类不多,更多的是以观赏性植物为主,或者人工栽培的植物,这种类型的植物所发挥的生态效益比较低,使得风景园林建设更注重视觉观赏,忽视了生态效益规划。在这几年发展中,不少设计师也尝试着将生态理念融入到植物配置与规划中,但都处于表面研究阶段,很多方面都还不成熟,没有充分考虑到植物之间的交互性,植物种类不丰富,生态体系过于单一化,使得植物生长效果不太理想。对于植物配置与规划,要结合城市环境具体情况出发,做好相关协调工作,这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要花费不少的时间[1]。
2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原则分析
2.1自然性
风景园林设计主要就是为了让人们感受到自然之美,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将城市与自然环境进行融合,达到一个相对理想的状态。也正是如此,在风景园林植物配置与规划过程中,要紧贴自然性原则,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配置规划的基本原则,将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进行有效的结合,凸显层次感的同时美化城市环境。通过植物的引入,能够进一步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在这几年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态平衡性,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通过对风景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与规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环境压力,植物生态的融合可以与城市环境功能相互补充,促进植物更好的生长。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离不开植物生态系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城市需要依赖于植物生态系统,从而保持自身发展。
2.2因地制宜
我国地域较为辽阔,不同地区的环境情况有着较大差异性,因为地域性差异,使得不同地区城市发展有着鲜明的特点。而风景园林设计要贴合城市发展需求,而且也是为了更好凸显城市地域文化,也正是如此,在具体规划过程中,对于风景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和规划,要根据城市地区性差异因地制宜。风景园林设计中包含的植物种类比较多,但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特点不一样,而且因为地域性差异,有些植物只能在本土区域生长,离开了原来的生长环境就会死亡,有些植物的生长要求比较高,对于土壤的酸碱度都有一定指标,北方土壤的酸碱度一般保持在中性或者偏碱性,适合枸杞和榆叶梅的生长。植物配置这方面,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环境情况,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习性,做好前期规划工作,避免一些不必要问题的产生[2]。
2.3经济性
风景园林建设具有一定的规模性,所需要投入的资金并不少,可以说,前期的成本预算相对比较高,也正是如此,在每一个板块,都是做好仔细的资金规划工作,确保资金的充分利用,不浪费任何一项资金。在植物配置和规划板块,结合实际施工场景,了解具体规模和地形,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有序的调整,减少不必要资金的浪费,最大程度上节约资金预算,充分考虑到各个板块,以最为合理的成本管控达到一个最为理想的植物配置和规划效果。在植物配置和规划过程中,涉及的植物种类比较多,对于不同种类的植物需要进行合理调控,掌握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功能特点,在植物选择应用中,一般选择环境适应性强、具有较长生长寿命的植物,总的来说,对比多种植物,从中选择性价比最佳的植物,从而有效贴合经济性原则。
2.4实用性
在风景园林建设中,通过对植物的不同规划,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通过对空间的分割,能够使园林呈现多样化表现效果,层次感不同,风景园林设计贴合现实需求,与城市环境进行融合,带给人们更好的居住环境。所以在植物配置和规划过程中,要侧重考虑植物设计规划的实用性特点,满足实用性设计需求,贴合城市建筑结构,合理规划植物配置,不同环境设计需求不同,植物配置要满足建筑造型上的需求,对于建筑环境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凸显出植物配置更多的应用作用,比如填充、防风尘等。植物配置和规划过程中,注重植物的现实化观赏效果,规划好不同植物的错落结构,使植物之间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连接状态[3]。
3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
3.1植物配置
在风景园林中,涉及的植物种类比较多,对于植物的配置和规划,要结合城市区域情况,考虑到植物的生长习性,综合各方面影响因素,从而有序的进行配置和规划,通过植物配置达到一个改善环境的效果,使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植物在风景园林中占据了主体结构,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风景园林的布局,要贴合植物生长习性,对不同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的组合,植物更侧重于考虑到观赏性,建立在观赏性基础上,对不同植物进行有序的搭配。植物配置规划也要考虑与园林组成成分的契合度,比如喷泉和建筑等,确保整体规划方面的协调性。不同植物生长特点有所差异性,基于生长特定的不同使得植物呈现季相性,不同季节植物外貌会发生不同改变,受季节因素影响比较大。但植物的季相性并不是坏事,反而因为季相性使得植物能够呈现多样性变化,使得风景园林景色随四季变化,增加了动态观赏性。受动态性变化影响,在对植物进行配置和规划的时候,要重点考虑季节因素影响,与气候变化相贴合,还有就是做好相关对接工作,园林土壤和养护工作的开展对植物的季相性也会造成影响。为了风景园林能够达到一个理想的观赏效果,可以通过人工控制季相变化,动态调整植物表现特点,提高植物观赏性[4]。
3.2风景园林中植物配置方法
风景园林中涉及的植物数量和种类比较多,不同种类植物的搭配,所呈现的视觉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要从整体布局角度出发,做好植物配置工作。园林植物配置可以将观赏花和观叶植物进行有机结合,比如将颜色鲜艳的花朵和绿叶进行搭配,颜色鲜明不同,带给人们直观视觉冲击的同时更能凸显其层次感。映山红和常青树,百合花和红叶李搭配等,都能够凸显一种颜色层次感,效果比较好。同时为了增加自然美感,在植物配置中,可以多引入一些四季常绿的植物,包括柳树、常青树、梧桐等,这些植物一年四季都是常青状态,人们看到植物会有一种放松的状态,四季常青也进一步增加了风景园林的活力,给人们的体验感更佳。风景园林植物配置中,注重层次感的表现,就算颜色不明显,但是通过不同植物的合理配置,也能够达到一个较好的景色层次感。这种层次感凸显可以结合不同树木高度进行体现,比如将1m高的常青树和5m高的红枫树根据高度顺序依次进行配置,这种顺序种植方式虽然都是平行状态,但因为高度差,就很好的体现出了层次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层次感的体现主要通过高度差44建材发展导向进行体现,只要不同树木存在高度差,就可以进行合理的配置,树木之间也要有一定的颜色差距,不然层次感效果不明显。
3.3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艺术手法
植物形态具有千遍万化特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很多,自然生长的植物都是没有规律的,所呈现的视觉效果一般,但是通过对植物形态和颜色的充分利用,结合人工调控,就能够使植物呈现优美的视觉效果。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植物美感,园林植物配置中,植物种类比较多,要想凸显植物美感,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最为重要的就是植物搭配的协调性,注重整体美感和自然感,使植物搭配更贴合生态环境,让人们不会感受到突出,自然而然的有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植物的表现特点不同,对原理植物进行搭配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植物形态和颜色变化,有些植物的形态变化和颜色差异比较大,不能随意进行搭配,不然整体的协调感不佳,对园林的整体观赏性都会造成影响。植物配置中要注重植物的动静结合,不同植物的形态各不相同,有些植物的形态比较规整,比较适合栽种在园路的两边,有些植物的形态变化幅度比较大,比较适合栽种在园林空旷区域,比如柳树和松树。植物规划过程中,对于植物的动势和静势进行综合分析,从形态和颜色方面考虑整体规划布置的协调性。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习性不同,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到位的,然后做好相关协调工作,避免出现植物配置不平衡的情况。风景园林设计要注重景观层次感的体现,如果层次感单调,那么园林的观赏价值就会将很多。作为设计人员,要对园林整体布局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搭配不同的植物,将不同颜色、不同周期的鲜花配置在一起,将高低不一样、颜色不对等的树木有序排列,根据高低顺序依次排列。树木排列高度,一般是由低到高,前景树要比背景树要低,背景树的密度要高一些,从而形成一片天然屏障。前景树颜色要与背景树颜色区分开来,从而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5]。
3.4植物配置规划注意事项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占据重要内容,对于整个园林价值体现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植物配置规划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方面的处理工作,做好各个方面的协调工作。园林规划设计中,必须留有大面积绿地,这是实施植物配置规划的基础。对于植物进行配置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充分掌握不同植物种类的生长习性和季节变化特点,遵循植物生长规律,当然,为了呈现更好的视觉体验,可以采用科学的人工控制方式,确保植物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园林的土壤环境进行严格的检测,使园林土壤符合配置植物的生长需求,避免出现生长偏差的情况,不然后面种植之后,发现不适合生长,再进行迁移,会增加成本预算,这完全使没有必要的。在植物选择上,不要选择有异味或者容易对人身体造成危害的植物,定期检查园林植物杂草情况,定期进行修剪和处理,避免杂草生长影响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加强对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管理,禁止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药剂消除病虫害,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的方式,引入病虫害天敌,对园林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6]。
4结语
随着这几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城市环境发展,为了带给人们更好的环境体验,国家加大了风景园林建设力度,风景园林也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植物是风景园林中重要组成成分,赋予了风景园林生机,植物的融合,能够带给风景园林更多的自然感,让人们能够自然而然的亲近。风景园林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形象,带给人们更好的城市体验感。当然,要想风景园林达到一个理想的建设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内容,最为重要的就是植物的配置与规划,如果植物的配置与规划没有落实到位,那么风景园林呈现的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植物配置规划要考虑的内容比较多,比如怎么配置才能与城市环境保持协调感,美观的同时又不会显得突兀,赋予城市环境美感的同时提高城市的整体价值,让人们对城市有更多的好感。要考虑到植物的协调性,也要在不同植物群落中融入艺术结构之美,达到一个相对理想的风景园林设计效果。植物配置和规划要体现生长特点,符合生态理论要求,通过对基础框架的构建,进行多样化延伸。有序的植物配置和规划,更能增加园林观赏价值,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促进我国城市更好的发展。
作者:吕博 单位:菏泽城建工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风景园林设计篇3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由于长久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与结构性矛盾并未得到有效解决,使得各类城市化问题不断出现,城市化造成环境污染与城市失序,人们长时间工作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丛林中,与居住环境质量矛盾日益尖锐。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居住区建设重心发生改变,由传统主导区位优势转变为关注社区生活配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的绿色理念,居住区绿色园林应运而生。将绿色理念合理运用于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不仅能提高整体设计水平,而且能强化设计单位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物与人造物来改善居住区生态环境与景观,通过营造具有绿色气息的环境,带给居民舒适感,将居民从快节奏的生活中解放,减轻压力,实现人居环境文化品质的全面提升。鉴于此,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作为城市“明信片”,应对其保持深度思考。
1绿色理念在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绿色理念是一种生态性思想,阐述了本体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核心内涵在于“协调”,其最为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及人类发展与自然生态维持人类发展所需质量之间的协调。居住区是居民活动的重要场所,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城市居住区用地面积约为城市建设总面积的35%,而居住区绿地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已达20%左右[1]。在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中运用绿色理念,有利于扩大自然资源利用率,维持居住区生态系统平衡,还能改善人居环境,减轻人们生活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隐匿性环境问题日渐凸显,污染不仅影响着人居环境,而且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既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又是生存的物质保障[2],引入绿色理念符合居民内心追求,可缓解疲劳与压力,释放内心负面情绪,推动人们树立保护居住环境的意识。
2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引入绿色理念的内容
2.1绿色生态
人类应尊重自然,在与生态发生冲突时减少对其损害。首先,合理使用居住区环境内的土地资源、植物资源、水资源,避免出现过度开挖、填埋水系等问题,尽可能弱化设计与生态之间的矛盾,让人与自然真正融合在一起。其次,在设计过程中选择无害材料,避免使用化学材料,并根据环境特点选用抗害能力强的植物,优化生物群落,减少农药使用率[3]。最后,避免使用非常规材料,降低材料与能源消耗,选用透水性铺装材料,由此更好地发挥生态作用,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2.2绿色经济
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应注重保持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平衡,提升生态经济效益,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首先,绿色理念设计要求具有整体观,科学分配风景园林功能区,合理组织各类活动,确保居住区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保持信息通畅。例如,规划人车流线时,将车辆集中规划在专有区域或地下车库,禁止车辆在园林内通行,以减少尾气噪声造成的环境污染,提升居住区的安全性[4]。其次,合理利用和保护各类居住区资源,节约非可再生资源,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绿植浇灌。使雨水成为园林资源,提高雨水利用率。同时,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利用风能、太阳能为部分植物光照养护提供电能。最后,实施立体化绿化,提升居住区生态水平,节约能耗,例如,夏季种植爬山虎或常青藤的墙壁普遍能降低室温2~5℃,节约家用电器耗电量30%左右。
2.3绿色人文
居住区风景园林将居民与自然联系在一起,这种生态文化载体彰显了与众不同的特殊魅力。设计活动开始前,深入调研居住区及所在地的人文环境与文化背景,具体包括传统民俗、生活特点、地理风情等,并结合绿色理念,将这些文化元素植入风景园林设计中,由此强化整个居住区绿色人文内涵,延续生态文化脉络,引发居民情感共鸣,强化居民归属感与认同感。例如,保护居住区内的百年古树,使其成为具有文化属性的绿色人文景观。同时,紧随时代发展,不断融进全新的文化元素,使其与现代生活理念相符合,根据居民性别、年龄、需求等差异,设计出能为居民提供休憩娱乐的风景园林空间,增加邻里之间的互动交流。
2.4绿色景观
风景园林设计应重点关注生态的多样化,保持不同生物类群和谐共存,应合理保留河道、绿植聚落等自然景观,在充分尊重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设计景观。良好的生态系统能够降低居住区温度、净化居住区空气、调节居住区湿度,可在改善居住区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尽可能栽种多种类型植物,在保留原始植物群落的基础上丰富群落层次。现阶段,为了节约成本,部分居住区在设计时仅在草地上零星点缀几棵乔木,既不能发挥出生态效益,又无法满足居民亲近自然的现实需求。
3基于绿色理念的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要点
3.1循环利用水资源
人具有亲水性,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需要缩短人与水的距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人与水景相融合[5]。喷泉、人工湖等人工水景水源来源与自然水系不同,其独立于自然水系,主要依靠城市自来水供应,每日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且利用完后直接向下水道排放。因此,在风景园林初期规划阶段就应合理布局绿地,通过雨水收集并结合管道将自然水源用于园林水景,减少使用自来水,并使水道与浇灌喷淋系统相连,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我国居住区雨水收集系统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较为迅速,一般多采用先进的浇灌系统,避免人工浇灌过量导致浪费,同时,注意坡地浇灌管控,防止水土流失[6]。因无需人工参与,成本降低,可在干旱地区推广应用。同时,采用透水性水泥混凝土铺装,提升土壤活性,并结合植物种植形成居住区雨林景观,不仅能去除空气中的病菌、悬浮颗粒物及金属离子,而且能为鸟虫提供栖息场所,调节居住区微气候,为居民带来良好的视觉感受,且成本低,应用前景较好。
3.2充分利用太阳光
朝向是住宅的主要考虑内容,应根据具体环境情况做到因地制宜,21世纪后,以沿海部分城市居住区为代表的“围合”布局,改变了我国住宅设计“朝阳”的传统思维。阳光既是人类的生理需求,又能对情绪产生影响,所以,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应以建筑、树木作为构件组织阳光,让光照充足的同时,避免阳光污染,实现“冬有阳,夏有荫”,从而为居民营造阳光舒适的休息环境[7]。同时,根据不同地理位置利用太阳能,亚热带地区着重考虑遮阳,为园林搭建合理的遮挡物;炎热地区可搭建白色遮阳物,既能节能降温,又有利于保护居住区环境。
3.3有效利用废弃物
在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中融入废旧物品,既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解决部分环境问题,又可减少产生更多废弃物品。废弃物的物质肌体可反映地域在特定时期的文化特点与技术特色,尤其是建筑废弃材料,能积累各时期人们对其进行利用与改进的记忆,对其再利用展示了各时期人们对材料的利用形式,体现了各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与技术水平及在社会联系中日渐形成的文化认同与人群认同,从而彰显废弃物特有的情感价值。不管是从生态角度、经济角度来看,还是从人文角度来看,“再利用”比“再循环”更有裨益,也比重新生产物品更节省材料[8]。居住区风景园林会经常产生植物废弃物,例如,枯枝落叶、落花、杂草等,传统废弃物处理一般依靠填埋与焚烧,既浪费了有机资源,又容易造成空气污染。据相关研究可知,植物类废弃物对其进行覆盖或堆肥再利用,既能强化土壤肥力,保持土壤湿度,又能大量减少病菌繁殖与填埋面积及粉尘飞扬。另外,有条件的可在园中设置落叶展示区,废弃混凝土块经粉碎重新加工后可作为铺路石或用于砌水池。
4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4.1缺乏专业化设计人才
目前从事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人员较少,更缺乏专业素养与设计水平较高的设计师。在开展设计活动时会面临诸多问题,例如,部分开发商并非专业设计出身,提出的意见与需求往往不符合实际情况,从而导致风景园林设计效果不够理想;开发商或业主给出的设计意见,部分设计师并不能全部领会,难以在实际操作中表达,致使设计效果较差;部分设计师虽有许多创意,但其中多数与绿色理念背道而驰,导致风景园林工程实用性欠佳;部分设计师因性格原因不愿与其他部门沟通,导致风景园林设计缺乏实用性。
4.2绿植选择不合理
绿植是风景园林最为重要的组成元素,近年来,人们经常将绿植覆盖面积作为选择居住区的重要指标。在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中,选择绿植不可盲目,许多案例表明,为了缩减经费而选择低成本、大众化的绿植,往往会降低风景园林设计整体效果。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设计方案,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基本得不到回报。
4.3设计方案同质化严重
部分设计师为提高居住区档次,盲目参考其他成功设计方案[9],既没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又没有结合居民生活习惯,不仅导致最终设计的居住区风景园林趋于雷同,缺乏特色,而且实用性较差,不利于文化传承。
5基于绿色理念的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思路
5.1扩大绿化面积,关注种植设计的人性化
基于绿色理念的居住区风景园林,绿地设计至关重要,居民在绿地上可以开展各类休闲与娱乐活动,会产生不同的心理诉求。所以,绿地景观设计既要考虑观赏性,又要与居民心理诉求相契合。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要求居住区风景园林种植设计更具人性化,让居民能在人工创造的自然风光中感受生命的魅力[10]。一方面,遵循“组树”原则,关注斑块种植或组队种植,利用不同类型的绿植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景观。居民进入风景园林的目的在于散步、交流、观赏、休息,设计首先要明确植物色彩的搭配,丰富风景园林的空间层次,使得风景园林整体更具层次化、立体化;另一方面,重视绿植类型的选择,旨在提升设计视觉效果,设计前充分调研居住区位置、植物类型、气候特点,科学配置植物,提升植物群落层次感的同时,使得景观四季有景可赏,由此更好地优化空间层次。
5.2绿植配置应实现环保与经济双赢
(1)绿植配置既要体现林缘曲线变化,可栽种火棘、六道木、黄栌等灌木,又要体现林冠线变化,可栽植雪松、圆柏、水杉等尖塔形植物。(2)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应立足于能量循环,充分利用绿色理念,在绿植群落中利用植物与微生物代谢,实现无废物循环生产。绿植群落中的许多植物均能形成深浅各异的地下根系,可吸收大量有害物质,例如,豆科瘤菌能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槐树的生态链能增加部分害虫天敌量,从而减少使用化学药剂。(3)营造居住区风景园林绿植季相变化,实现“春似锦、夏如阴、秋盛红、冬常绿”的景观效果。春季以郁金香为主,辅以风信子;夏季以蓝雪花为主,辅以茉莉;秋季以红枫为主,辅以国槐;冬季以松树为主,辅以冬青或梅花。(4)因地制宜选择具有防晒、防风、降噪、降温、吸附小颗粒的绿植,部分条件允许的居住区可栽种经济价值较强的品种,尤其要选用无需大量施肥、管理便捷的果蔬类或中药类等经济绿植,例如,黄瓜、花生、樱桃、葡萄、桔梗等,不仅观赏性强,而且可降低管理成本。此外,避免采用等高式、等距式栽植手法,可运用框景手法,将装饰性绿植与开放型绿地相结合,打造出极具多样性的居住区风景园林景观。
5.3舒适与实用、居民与景观相结合
绿色理念强调舒适性与实用性,所以,风景园林环境已成为人们选择住宅区的标准之一。在安全性方面,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习惯与舒适性,避免选择对人体产生不适影响的植物;在功能性方面,将景观与绿植有效融合,从而满足居民放松身心的需求,同时进行无障碍设计,提升风景园林的人性化;在生态性方面,重视居民与绿植、水源及空间之间的密切关系,其中,与水源的关系强调景观的亲水性,与绿植的关系强调营造具有绿色气息的生态环境,与空间的关系强调要有满足居民需求的功能性空间。
5.4景观与居住区风格统一,满足居民景观需求
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强调居住区空间结构的统一,给予居民良好的视觉感知与体验,让居民能够放松心情、愉快生活,要求根据社区特点设计具有特色的园林景观,实现与居住区风格相融的目标,同时,强化园林装饰景观设计,让居民产生归属感。随着居民生活状态的改变,对风景园林景观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其中,美化环境需求包括园林景观风格、元素及植物类型、后期维护、节能等。例如,可按照居住区建筑风格采用相对应的主题风格来实现居住区环境与园林景观的统一;可通过水景丰富景观效果;选择植物时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根据季节与气候特点优化栽种,为避免植物不适应本地气候,导致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优先选用乡土植物;重点关注节能环保要求,充分利用太阳能,合理使用水资源。
6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影响至深的社会性综合问题。实践证明,将绿色理念中的绿色生态、绿色经济、绿色人文等思想运用于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既能有效改善居住区生态环境,促进居住区可持续发展,又能保护居住区“微型生态圈”,缓解居民生活压力,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意义重大。基于此,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应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综合考虑,关注绿色理念与人文思想,让居民在感受文化气息的同时,注重个体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遵循生态法则的基础上避免破坏环境,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做好节能减排,降低能耗,贯彻并落实可持续发展政策,从根本上提升居住区风景园林整体的观赏性、生态性与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高子惠,彭烁.绿色理念下对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的思考[J].花卉,2019(10):133.
[2]周璐琼.园林设计中绿色园林植保技术的主要应用[J].种子科技,2018(08):72+74.
[3]张志惠.住宅小区园林景观施工与苗木合理配置策略探析[J].住宅产业,2022(06):68-70+89.
[4]刘永红,孙健,刘建龙.住宅小区园林绿化施工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1,6(21):187-188.
[5]朱立国.关于现代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的思考探究实践[J].中国设备工程,2021(20):244-245.
[6]韩淑静.城市居住区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的探讨[J].新农业,2022(01):33-34.
[7]魏吕英.新中式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探讨———以厦门某居住区为例[J].居业,2021(12):22-23.
[8]龚秋华.关于提升上海老城居住区园林景观效果的研究———以浦东新区南码头路街道为例[J].上海农业科技,2021(06):90-91+95.
[9]杨展宏.关于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的研究[J].居舍,2021(29):117-118.
[10]张虎.以景观要素为视角的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21,23(04):111-114.
作者:孙禹 单位:河北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