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

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

时间:2022-12-14 09:19: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

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篇1

1引言

从我国民营企业当前的内部情况来看,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然存在,这不仅会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会制约社会的整体进步。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挑战。因此,民营企业在开展会计工作时,有必要对信息失真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问题原因给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2会计信息的重要性

第一,会计信息通常通过会计报表体现,对于民营企业的管理层来说,他们可以从会计报表中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生产状况。不仅如此,管理层还可以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改善经营管理工作,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第二,会计信息有利于国家财政、税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执行监管工作。民营企业上报的会计信息包括营业利润、职工薪酬费用、库存现金、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等多方面内容,通过这些信息,监管部门可以检查民营企业是否按时足额缴纳了应上缴的款项、是否存在偷税漏税行为,以此促进民营企业遵守法律法规,按照国家政策和方针行事,从而确保国家财产安全。第三,投资者和债权人把资金投入和借贷给民营企业,他们最关心的是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结果。而投资者和债权人了解这一信息的方式是获取和分析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并得出其贷款是否能够按时足额收回、是否能够获得预期利润的结论。

3会计信息失真概述

3.1会计信息的含义

会计信息是指对会计主体资金的流入、流出以及各种资金运转情况的消息、数据、资料等记录的总和,是民营企业会计监督与核算的基础,也是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的基础。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载体包含民营企业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软件、审计报告以及其他与民营企业资金相关的信息。这些会计信息往往通过公司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者财务附注等多种形式向公司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与民营企业相关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公开披露,并给出某段时间或时点有关民营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状况、经营管理成果与民营企业资金结构变动等重要的财务信息。

3.2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是指民营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没有客观真实地向会计信息使用者即民营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等提供能够准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经营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运行情况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失真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即制度性失真与执行性失真。制度性失真是指由于民营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制度中可能存在的制度缺陷和漏洞造成的失真。尽管这种失真并不违背法律法规,但也反映出民营企业背后的资金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执行性失真是指在会计信息处理和报表编制过程中产生的失真,分为非故意性错误及故意性舞弊。无论是哪种错误都属于违法行为,会计主体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无论是哪种信息失真都有可能给民营企业、投资者或债权人带来不可挽回的危害。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已演变成某些民营企业的经营者、会计人员以权谋私的“保护伞”,通过会计造假与信息披露为违法行为蒙上一层“面纱”,危害国家、投资者或债权人的利益。例如,通过虚增利润、虚构交易、人为调节收入等粉饰民营企业的经营成果与财务报表,助长了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的不良风气,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害。同时,通过虚增成本、隐瞒利润和关联交易等手段非法逃税,导致国家税收的流失。人为调节折旧方法、私自变更会计准则这些违法行为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导致账实不符,影响民营企业经营者的重大决策和后续的生产与发展。“假作真时真亦假”,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重大会计信息失真案例,让投资者对民营企业愈发失去信任,对当前民营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4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因素

4.1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

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其对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角度分析,部分民营企业内部缺乏明确的架构划分,股东、董事、监事、经营层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因此,为了保全自身利益,民营企业中的各个主体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冲突。在利益博弈中,会计信息造假和失真现象的发生难以避免,这是不良管理体制遗留下来的问题。在许多民营企业中存在治理结构作用失灵所带来的经营问题,民营企业应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做到法人治理结构的各组成部分职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避免对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4.2内部监督机构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的经营者或管理者对内部监督部门的重视程度低于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内部监督部门的人员数量相对较少,甚至除了履行监督职责外还要兼任其他工作,造成监督部门难以有效履行职责。在日常运行中,若财务活动与相关法律法规出现利益矛盾时,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会选择偏向财务部门,削弱了监督部门的执行力度。在民营企业的经济活动运行中,难以按照监督主体的差异制定适合的监督方向与方案,监管力度和效用微弱,甚至部分监督主体之间缺乏沟通,独自履行各自的职能,难以发挥出监督的作用。虽然国家法律法规对民营企业设置会计监督人员和制度进行了要求,但在实际运行中监督人员不被重视,监督工作难以深入展开。由于民营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机构不够完善,为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埋下了隐患,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土壤。

4.3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足

国家虽然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法规,但惩罚力度相对不足。例如,《公司法》中对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金额普遍偏低。当前,对违法民营企业的处罚措施相对不足,以经济处罚为主,刑事处罚较少,难以在惩治会计信息失真违法行为中发挥真正的作用。在巨大的利益诱惑和低违法成本的双重作用下,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频繁发生。

4.4缺少健全的民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

对于会计法律法规来说,国家虽然建立了会计核算制度,但制度不能对每个行业都具有针对性,很难利用一套系统的制度体系来约束所有的经济行为,因此,这会导致许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此外,相关会计准则的出台往往在时间上相对滞后,导致特殊业务发生时没有明确的规定来指导会计核算,不同的核算人员对规定又有不同的理解,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出现。

4.5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

一是民营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部分民营企业会计人员缺乏对从业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造成民营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不足,对会计政策、会计制度的理解存在偏差或在会计活动中缺乏正确的职业判断,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二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不高,责任心不强。民营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意识较为薄弱,部分会计员不能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在面对企业主或管理者的财务作假行为或要求时不能坚持原则予以抵制,甚至为了个人利益积极配合进行造假。

5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5.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民营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研究建立一套权责分明、归属清晰、流转顺畅的现代民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决策、执行、监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对独立、互相配合、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清晰明了、运行高效的企业治理结构有助于提高民营企业会计信息采集质量,防范徇私舞弊行为,确保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从而有效促进民营企业的正常经营、有效管理,改变以往由于信息缺失、信息不实对民营企业经营状况的错误认知导致民营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情况。

5.2完善监督激励体制

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调查监督不仅仅是从加强民营企业内部监督入手,还要做到内部监督激励与外部监督双管齐下。从针对民营企业进行内部监督的各个角度分析来看,一是民营企业要建立完善针对企业管理者的内部业绩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运用多元化的业绩考核评价方式对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以及财务指标质量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量;二是民营企业要积极实施与企业未来发展适配的激励政策,如公司股权、期权激励等,调动公司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公司整体运作效率,将员工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紧密结合,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三是加强内部监督部门建设,配备经验丰富的监督管理人员,对监督部门履职行为予以大力支持,使其对员工行为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从外部监督来说,一是通过建立会计信息的外部强制披露监督制度,促使民营企业更为详细完整地向各会计信息使用者展示真实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提高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服务质量;二是强化外部监管,提高监管的地位,充分发挥外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如由监管部门聘请审计机构每年按一定比例随机抽取民营企业进行财务审计,及时发现民营企业会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予以处罚,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形成有效震慑。

5.3加大违法处罚力度

一是在立法上应加大对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舞弊成本,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形成威慑。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双管齐下,加大行政处罚的力度,如提高处罚金额上限,并对恶劣的信息失真行为施以刑事处罚,对违法行为起到强力威慑作用。二是从严执法,违法必究,惩前毖后。三是从民营企业内部和行业两个方面加大对违反相关法规人员的处罚力度,对涉事人员绝不姑息。首先,对信息舞弊人员进行处罚时,民营企业内部可实行对涉事人员进行停职、解聘、损失赔偿及向投资者道歉等多种形式的惩罚;其次,在行业中构建会计人员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健全会计人员失信名单,加强对失信违法人员在行业中的联合惩戒,对重大失信违法人员采取终身禁止从事会计行业的惩戒措施等。

5.4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民营企业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以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在收入成本确认、财产清查、现金盘存、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依据法规给予明确的规定,避免因为民营企业制度、规定混乱造成会计人员作出不规范行为或不正确的判断,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在会计信息收集记录、分类汇总等环节配备经验丰富、专业素质高的会计人员,降低会计人员能力不足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同时,要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有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条件允许的民营企业可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覆盖公司主要经营流程的数字化信息系统,提升内控管理水平,降低人为操作风险,防范舞弊行为的发生,保障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5.5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会计法律法规及时进行完善,有利于减少会计人员利用漏洞进行人为操作的空间。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的制定力争更加详尽,尽量减少主观判断事项,避免财务人员因理解偏差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在健全完整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下,会计人员将难以利用规则漏洞对会计信息进行人为操控,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将得到较大保证。

5.6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一是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教育,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丰富继续教育方式,及时更新教育内容,持续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二是加强会计人员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开展多元化的教育实践活动,如组织违法警示教育活动等,树立会计人员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法治观,提升会计人员整体的道德水平。三是会计人员应当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专注于努力提升自身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及时关注会计法律规章的更新,熟练掌握各项作为合格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除了专业技能的学习外,还要注重其他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四是会计人员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坚决不弄虚作假,严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

6结语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监督机构不完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足、会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等。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民营企业会计财务信息的失真已经对市场经济的良性竞争发展秩序产生严重阻碍,想要彻底改变目前民营企业会计信息采集失真这一普遍现象,有必要对影响问题的各种因素逐一进行分析以解决问题。在民营企业自身和外部政策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作者:林志滨 单位:龙岩市汇元发展有限公司

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篇2

一、主要原因

(一)民营企业主在观念上有偏差

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非民营企业,企业家是一个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同样,民营企业主也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因素。现实中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关键是民营企业主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观念上的偏差所企业会计人员的实际调查中发现,有61.5%的人认为“造假单位太多,法不责众,处罚难,38.5%的人认为“未考虑会有处罚”,可见会计人员除在取得从业资格证书时需要职业道德考试外,之后其职业道德尚无有效的约束。会计人员对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已经见怪不怪了。此外,民营企业会计人员流动相当普遍而频繁,对会计职能发挥和会计信息生成影响很大。由此造成一方面会计人员不主动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状况,难以准确核算会计资料,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工作的主动性、责任心不强,没有长远目标,存在着“混饭吃,不行走人”的想法。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会计机构职能不健全

民营企业会计机构职能不健全,在实际调查中,我们造成的:一是他们将企业法人资产视为个人资产。二是他们将会计作为机器设备一样的工具对待。产生这两种观念偏差的根本原因是民营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二合为一且高度集中,尤其是在一些小民营企业中,投资者就是经营者,权力高度集中,又没有监督,就必然导致滥用,导致民营企业主产生错误观念,认为企业资产是企业管理层甚至是所有者的,企业资产可以任意处置,算账是企业主的事,会计应按自己的需要记账,会计工作可以随意支配,与机器设备没有大的区别。受此影响,会计信息失真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低下

由于民营企业主存在观念上的偏差,很多会计人员难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加上民营企业会计人员自身学历低,专业技术能力低缺乏应有的专业判断能力,相当多的民营企业会计人员甚至连基本的会计处理方法都不清楚,因此,一些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也会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导致会计信息不实。民营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同样令人担忧,在对民营企业会计人员的实际调查中发现,有61.5%的人认为“造假单位太多,法不责众,处罚难,38.5%的人认为“未考虑会有处罚”,可见会计人员除在取得从业资格证书时需要职业道德考试外,之后其职业道德尚无有效的约束。会计人员对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已经见怪不怪了。此外,民营企业会计人员流动相当普遍而频繁,对会计职能发挥和会计信息生成影响很大。由此造成一方面会计人员不主动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状况,难以准确核算会计资料,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工作的主动性、责任心不强,没有长远目标,存在着“混饭吃,不行走人”的想法。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会计机构职能不健全

民营企业会计机构职能不健全,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有23.7%的民营企业没有单设会计机构,有39%的民营企业只设一个会计人员,有37%的民营企业设两个会计人员,一些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有些民营企业甚至用没有会计从业资格的家属担任企业的资金、财务管理工作,会计机构的职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内部管理制度缺失要保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需要依靠建立健全与民营企业经营特点、管理要求相适应内部管理制度。它包括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等,而实际情况是约有30%的民营企业缺乏完整、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70%的民营企业虽有内部管理制度,但其中能认真有效执行的也只有32%。由于民营企业缺乏完整、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或虽有内部管理制度,但从未认真执行过,出现资产体外循环,会计事项不按会计准则和制度处理,造成企业账面虚亏实盈或虚盈实亏;向不同的政府部门(财政、税务、工商等)提供不同的财务报表;隐瞒重大会计事项和会计信息等现象。

二、治理对策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其权威性、可操作性

首先,国家和政府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将会计信息的公允、可靠作为会计法规的立法宗旨,特别是要在《会计法》中细化明确法律责任,使财政部门便于处罚操作,加大财政部门执法权;其次要不断完善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其它法律法规,如在《公司法》中应明确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防止和约束民营企业主的个人意志干扰和操纵会计信息,在《合伙企业法》中应明确企业财产与个人财产分割的程序和方法,明确企业财产与个人财产混淆应承担法律后果;再次,财政部门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相关的管理制度应作出具体规定,防止和杜绝利用管理制度漏洞造假;最后,要加强对民营企业主的法律、法规、政策培训与宣传,增强他们法律意识,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民营企业主是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单位负责人必须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对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并作为本单位会计信息造假的第一法律责任人。利用法律法规的威慑力,来增强会计领导工作,使民营企业主不敢造假。

(二)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职业道德教育

首先,民营企业应按《会计法》的要求,建立健全会计机构,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这是民营企业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环节;其次,财政部门应完善民营企业会计检查制度和检查结果公告制,并与会计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检查相结合,以提高检查的有效性,促进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对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会计人员予以严惩,并建立企业、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以备其它信息使用者、用人单位查询,以此提高使造假者的综合成本,促使民营企业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时提供规范、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再次,财政部门要强化对民营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决定了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因此,要强化对民营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通过举办“会计职业道德有奖征文”活动,“会计诚信知识知识有奖竞赛”等活动,通过活动起到会计诚信导向作用,帮助民营企业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促使民营会计人员养成自觉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品质,以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最后,财政部门也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民营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开展会计法规、新制度、新准则培训等业务培训,帮助他们增强业务能力,促使他们养成过硬专业技能,从而从思想上和技术上铲除假账。

(三)明确产权结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民营企业要明确出资人的股权和公司财产权之间的界限。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财产权相分离,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创新企业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民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设置内部管理机构,促使经济业务在处理时,有关人员能够互相制约、相互监督,从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上强化财务约束,控制造假源头,保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四)建立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管机制

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管机制包含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包含三个层次,一是通过健全与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来约束,二是通过提高民营企业的商业道德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约束,三是通过正确的社会舆论约束。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需要建立这三种约束机制做保证,并使之形成合力,才能创造出良好的会计环境、抵制违法行为、有效提高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激励机制就是要建立一种对遵守商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的民营企业、会计人员,以及积极揭发举报会计违法行为的单位与个人,予以褒奖和鼓励的制度,这种制度能起到会计诚信的导向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会计工作的良好氛围,有效地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蔓延,重塑会计人员在社会公众中的良好诚信形象,提高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社会公信力。总之,民营企业内部原因是其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头,我们应积极探寻多种措施,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头,重塑会计诚信形象,才能发挥会计信息的商业语言作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

作者:宋小萍

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篇3

前言

会计信息是指通过会计核算实际记录或者预测反映会计主体过去、现在、将来的有关资金运动状况的、各种可以揭露和理解的信息数据资料的总称。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变动的财务信息,是记录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重要载体,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评价经营成果、进行再生产的重要依据。而会计信息失真则指的是会计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不一致而产生的信息虚假,即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因此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行为。

会计失真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总体来说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会计规则性失真

会计规则性失真是指会计规则本身的缺陷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原因是知识的相对性和人有限的知识所造成的。因此,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

(二)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

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编造者违背会计规则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为之的,因为种种利益与因素的存在使得会计信息处理者对会计信息有意的进行造假,这是由于人的趋利性造成的,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却是可以避免的。

(三)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

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主要是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处理者由于自身对会计信息存在的不理解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性失真是人们无意引起的,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从根本上来看是由于人类认识的有限性所引起的。

民营企业中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的重要信息依据,其在企业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财务部门中会计作为至关重要的一节,其质量和真实性是必须要得到保护的。而在我国,由于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市场,以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刻贯彻,民营企业的数量也开始变得惊人,截止到2017年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占总企业数量的49%,预计未来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数量的进一步扩大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资金,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数量越来越多,质量却存在着问题。民营企业由于进入门槛低,大量不规范的民营企业也普遍存在。民营企业由于是民间资本的投入,对于市场秩序并不了解,民营企业的创立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公司管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建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三会结构,使其可以有效运转的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也应逐步转变企业结构,不断地向国有企业学习其管理制度,但其只是学习了制度的皮毛,建立了框架却没去进行实质性的建设。三会虽然俱全但是运行效果却差强人意,各部门之间缺乏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机制,存在着董事长或总经理一人掌权的现象。公司的中层管理者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要求,为了凸显工作业绩便可能指示会计人员做虚假收入及利润,使报表满足自身利益的需要,致使会计信息真实性缺失,会计人员成为管理者晋升的一种工具,会计信息也成为牺牲者。

(二)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不完善

为了跟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之呼应,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权。2000年我国颁布修改的《会计法》,2007年1月1日我国实行《企业会计准则》,最近一次在2017年又对《会计法》的相关规定作了修正,说明了我国会计法律法规在不断地改善完整,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会计行业先后不断暴露出的问题,正表明了我国现阶段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完善。同时,由于缺乏相配套的规章制度,执法者无法对违法者进行恰当的处罚。正因为对违法者的处罚不到位,助长了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缺少敬畏之心,最终导致了会计信息的虚假、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屡禁不止。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一件必然的事。

(三)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单位领导法制观念淡薄

一些单位负责人由于个人私利或者其他原因,指示会计人员违规将会计信息进行改写,以此满足其自身利益。正由于领导人对法律观念的淡薄,无法预料其行为对公司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所以导致其心中对法律缺乏敬畏感而不断进行违规操作。作为会计活动主体的会计人员,是企业会计信息的制定者,社会以及企业领导所使用的会计信息均出自会计人员之手。会计从业人员的非专业化现象普遍,许多从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便匆匆上岗,由于经验不足,业务不熟练,当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无法做出适当的、合理的操作,这就是由于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不过硬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另一种情况则是会计人员故意而为之,由于出于自身利益或者其他利益的驱使,会计人员受人利诱,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会计信息的虚假操作,这种行为属于知法犯法,无论是存心还是无意,都是由于会计人员自身专业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高造成的。

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和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以及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与国际社会进一步接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解决的,我们应该做好长期治理的准备,一步步坚决彻底地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一)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以及企业会计准则

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会计信息的失真从根本上讲还是由于相关的会计制度以及企业准则不够严谨、完善,给了不法分子可乘趁之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的现代会计制度以及企业会计准则,不断完善当前的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使其更加严谨、更加公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对于企业而言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企业通过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良好的、符合现代化要求的企业。通过良好的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现代化企业,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中流砥柱。企业应该自觉遵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进而从根源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于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因此,为了彻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就要对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进行加强,要求执法部门必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违法犯罪分子的处罚力度,要让违法者彻底断绝二次犯罪的念头,让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对法律产生敬畏之心,不敢有任何违法违规的想法和行为。总的来说,会计人员的违规行为关键在于其违法获得的利益远远超过其犯罪成本。因此,才会有大量的会计人员不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对此,需要补充制度的缺陷,使得制度更加完善,对违法分子的处罚更加严厉,使其违背法律所获得的利益大大小于其违法违规行为所付出的代价。同时,也要补充对于执法人员的处罚力度,对于不作为的执法人员也要进行严厉处罚,使执法部门真正发挥其监督和执法作用。

(三)建立内部外部控制机制,加大监督力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要保障,完善内部控制可以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监督,政府应该配合企业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使会计信息失真从根源上得到控制。企业内部机制应对法律存有敬畏之心,要彻底贯彻落实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强化《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的全面贯彻执行。整顿会计专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行为。社会公众和政府要加大会计中介机构的监督力度,使会计师事务所这一会计中介机构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公正力和监督能力。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大众的监督力度,使公众对于企业也拥有监督权利,尤其对于上市公司,公众对其报表等一系列会计信息拥有质疑以及举报的权利,政府以正确严谨的态度对待社会公众的质疑和举报,使得社会公众的监督力度得到真正的贯彻与落实。

总结

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一系列研究分析,对引起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由浅入深的研究,重点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即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一、专业水平不高以及会计行业制度的不够完善。此外,还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进行了着重描述,希望引起社会及行业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视。此外,由于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地位,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利推动力。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会计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又影响了各行各业健康有效的发展,希望通过笔者的分析,对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帮助。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提出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张亚强.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治理措施[J].现代商业,2016,(32):134-136.

作者:高枫 单位:西安财经大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