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9 10:26:3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煤矿安全管理及建议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分析
我国95%的煤矿是地下作业,煤层赋存条件复杂多变,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和顶板灾害事故频繁发生。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加大导致开采条件更趋复杂,重大动力灾害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
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差的原因,除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装备不良、科技水平低等因素外,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 现行煤矿安全监察体系、监察方式不能从政府层面实施有效监管,大量煤矿事故被隐瞒,难以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我国煤炭工业安全监管的基本机构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其下属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煤矿安全监察局,各级监察局的人员编制属中央垂直管理。煤矿安全监管实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与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政府双重领导、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为主的管理体制,强化了代表国家的自上而下的煤矿安全监察体系。这种体系构架与发达国家成熟的煤矿安全监察体系基本相似,也为煤矿安全监察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轨道奠定了体制保障。在这一体系下,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也出现了很大改观。但目前我国煤矿安全事故仍然不断出现,而且呈现乡镇煤矿最高, 国有地方煤矿次之, 国有重点煤矿最低的特点,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现有的监察、监督方式仍有许多方面的不足:
(1)在现行煤矿安全监察体系下,要完成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察任务,目前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人员配置远远不够。
(2)目前的监察方式无法实现危险源的动态系统监控。
(3)现有的垂直安全监察体系导致大量煤矿事故被隐瞒不报。
2.2 煤矿开采生产技术落后,特别是安全管理技术落后
在煤炭开采技术方面,虽然国有重点煤矿与世界煤炭开采技术差距不是很大,甚至一些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但是我们的综合技术是有差距的。尤其重要的是,在我国数量庞大的乡镇煤矿中,有1/3甚至更多的煤炭是依靠落后工艺方式生产出来的。这不仅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而且加大从业人员劳动强度,造成更多的安全隐患。
在煤矿经营管理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煤矿管理模式先进、高效,这缘于美国管理层面的基本技术、管理方法是成熟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多元化的企业结构、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法治的传统,使美国煤炭企业形成独特的管理模式、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机构精干,权力分散,生产经营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安全管理实行严格的逐级负责制,把安全贯彻到一切工作中。而纵观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个体、集体煤矿基本停留在时期的生产队管理上,国有重点煤矿大部分还在延续上世纪八十年代总承包制,可以说层层承包是大部分煤矿的选择。由于受煤炭经济长期不景气影响,在国内能赶上美国煤矿管理的煤炭企业很少。
2.3 煤矿生产过程缺乏对人的因素的重视,加剧了煤矿事故的发生机率
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统计表明,由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 %以上。美国工程师海因里希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存在着88:10:2 规律,即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引起的,有10 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2 起是人难以预防的,即所谓“天灾”。同样,煤炭行业80 %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现场管理不善和职工违章造成的。
我国国有煤矿从业人员每天工作时间大都在10―14小时之间,其它煤矿的从业人员工作时间还会更长。长期超时从事高强度的劳作,势必会降低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大了误操作的概率,增加了事故机率。
通过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开展(1)煤矿安全措施的人性化研究;(2)煤矿安全生产设备的可用性研究;(3)煤矿生产重大灾害的预防(警)管理支撑体系研究,开发相关安全管理技术与方法,刻不容缓。
3、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建议
3.1 应用信息技术,对危险源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和预警,改变目前对危险源的单纯的人工监察方式
在煤矿开采现场,使用传感技术,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的动态数据采集,将数据结果通过INTERNET网络传输到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在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安装运行远程终端软件,可以对各煤炭企业的危险源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并实现自动预警。
3.2 应用信息生物识别技术,建立煤矿入井人员安全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改变目前的事故报告体制,事故隐瞒不报现象
在各种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具有精度高、对使用者侵犯性小、适用人群广等特点,而且由于没有传统意义上隐私权的担心,虹膜识别技术更容易获得用户的接受和青睐。目前在国际上虹膜技术已在各行各业以各种形式推广应用,也给使用者带来了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种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这种趋势正在以较快速度递增。因此,通过建立煤矿入井人员检测生物识别技术系统,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能较好地解决入井人员上下井唯一的识别问题,并使煤矿事故监测可以做到无漏报无隐瞒,有利于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
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层次,通过INTERNET网络连接,在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安装运行远程终端软件,便可构成如附图所示的国家级煤炭生产人员安全监测多级管理网络系统。
3.3 使煤矿安全检查方式从单纯的外部监察,转变为企业内在素质、观念和能力的提升,实现煤炭生产的本质安全
(1)实行煤炭行业各类从业人员准入制。
煤炭行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在于人,实行煤炭行业各类从业人员的准入制,重点对煤炭行业一线从业人员进行基本技能、安全观念、最长工作时间、最低薪酬等进行核准监察,是实现煤炭行业生产本质安全的根本措施。
(2)应用先进技术改造落后生产方式,实现人、机和环境协调。
随着煤炭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综采设备性能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其可靠性大大提高,然而综采设备可靠性的提高却没有带来矿井产量、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同种型号设备的生产效率与国外相比相差较大,这主要是影响采矿系统人、机、环境系统可靠性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环境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作业可靠性没有提高,从而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因此,改善工作面环境,提高人的作业可靠性对于提高整个综采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另外从设备角度应加强对机器设备的设计管理,显示装置的信号适合人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减少因信息传递混乱而引起的人为失误;控制装置要操作简便、省力;显示器、控制器的布局要合理;安全防护装置、人体防护用品要安全可靠;有缺陷的工具要及时修理或更换,实现本质安全生产。
(3) 引入新的健康和安全标识、指引体系,推广先进的PDCA管理方法,提高企业应对紧急事故的能力。
通过贯彻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使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通俗易懂、易于操作、切实执行,将被动管理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人性化,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主动参与安全管理过程,从而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4) 在煤炭行业引入HSE(健康、安全、环保三位一体)管理体系。
HSE是石油勘探开发论坛组织最早提出,将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有机融合在一起,建成一个动态管理体系。在煤炭行业引入HSE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制定全国统一的《煤炭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煤炭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范》、《煤炭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实施程序编制指南》,在全行业加强HSE的理念和方法培训,逐步在各个煤矿企业推行HSE标准认证,建立HSE动态管理体系,以人为本,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企业健康安全及环境管理能力,提高工人和管理人员应对安全问题和处理紧急事故的能力,促进煤炭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安全生产模式研究是煤炭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作者:张强
煤矿安全管理篇2
1 要增强煤矿企业整体的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要从上至管理层领导,下至下井工作的员工整个企业进行培养,以此提高煤矿企业整体的安全意识。在矿井生产过程中要从生产任务型的思想中转变过来,要树立起安全才是生产的本质,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不安全则绝不进行生产。
对企业来说经济组织是其存在的意义,盈利是企业生产活动的根本目的,但对于煤矿企业来说,由于其生产环境条件的限制,造成了这是一个高危的行业的残酷现状,安全若是得不到保障,那么何谈生产。安全生产对于煤矿生产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要坚持安全生产比天大的生产理念,要将安全第一的观念落实到工作生产中,无论是井上还是井下都要全过程全方位地进行落实。
要想创建安全矿井,就必须要将传统的观念转变过来,不能再只抓经济发展,同样要狠抓安全生产,并且要将安全生产放在生产工作的第一位,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坚决坚持安全第一的生产准则。要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在对煤矿企业进行考核管理的时候,不能只是看中他们的生产纳税情况,还要把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对于安全管理不达标的煤矿企业必须严格勒令停业进行相应的整改,在外部监督上形成一个良好的监督氛围,督促煤矿企业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其次则是要在煤矿开采企业的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管理环境,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逐级地进行明确,对于安全隐患要严格执行一票否决的制度,要在企业的内部将责任、权力和利益几者之间实现对等。要从上到下地树立起不安全则绝不进行生产的生产观念,要从根本上改变只重视安全却轻视安全的畸形生产观念,努力地创建一个以安全作为本质的矿井,彻底地将安全基础夯实。
2 对于安全管理的体系要进行优化
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以实现矿井企业对于安全管理能够自主、自觉、自愿地接受监管,并进行自我监管。安全监管并不是以告诉企业不能进行生产是由于查出了矿井存在的安全隐患作为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告诉矿井企业采用什么方式将安全隐患排除,从而进行安全生产。煤矿各级安全监督的职能部门,要本着跟煤矿企业相同的愿景和目标,那就要保证煤矿的生产工作能够安全地进行,让生产秩序能够维持正常,将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都降到最低,两者之间的关系本应该相辅相成、志同道合,但是现状却是监管部门只负责监督管理工作,查处了问题就立即叫停企业生产。但是由于煤矿企业,技术管理的水平有限,专业的人才也十分的缺乏,从业的相关人员业务素质都不高,对于乡镇企业的煤矿企业来说凡此种种矛盾凸显尤甚,却没有统一的部门机构来指导煤矿企业通过安全的生产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而一些企业为了避免被叫停生产,且有的企业负责人又急功近利,在应付检查的时候做一套,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的做法又是另一套。所以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要进行优化,以实现矿井企业对于安全管理能够自主、自觉、自愿地接受监管,并进行自我监管。
安全指导和监管工作必须要得到加强,对于安全隐患必须要做到及时准确并且快速地处理,防范于未然,防止生产中发生安全事故。对于所有的煤矿企业必须要设立单独的安全指挥中心,在安全指挥中心要设置安全技术、安全监控、安全督察、探放水队、隐患处理、信息、通风等等的职能部门,而煤矿的第一安全责任人必须明确为煤矿董事长和矿长,安全指挥中心必须除了要将上级下达的安全政策、安全方针以及法律法规和指令等等贯彻落实之外,还要负责编制煤矿的安全生产纲要和规划,以及对日常的安全工作进行管理,并对各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处理。
此外,建议政府的监督部门也要积极地参与到帮助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中来,通过煤矿技术服务中心的帮助,提供建设工程的技术、对瓦斯等级进行鉴定以及合理的采掘布置和选用开采设备等等提供指导服务,这样一来就能弥补煤矿企业缺乏技术人才的不足。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煤矿企业的整体安全水平,让煤矿将安全隐患排除,进行安全生产。
3 对于现场的管理要引起重视
安全隐患是任何生产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问题,对于煤矿企业生产来说更加如此,对于安全隐患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可能做到将其排查处理,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才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只有这样主动地对隐患进行排查,才能够改变被动的处理事故的局面,这样就提高了煤矿超前的预防能力。在现场管理的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提高生产准备的水平,这样生产的安全性能才能得到多一分的保障。要通过煤矿技术服务中心的技术支持来推广普及产量监控系统的建设以及瓦斯监控系统的建设和井下作业人员的管理系统。要提高安全管理的认识,加快各系统的建设与升级。其次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在人员的管理中要做到赏罚分明。
对于煤矿技术设备,要制定出国家级的标准,煤矿企业在使用技术设备时,有标准可参照。煤矿的安全指挥中心则需要对装备的规范和技术的标准进行制定,采用全新的技术和工艺,以及全新的材料和装备,以此将煤矿的安全生产程度提高。
再有就是要将关键的部位和重点的环节突出来,切实地将煤矿现场的安全管理加强提高。要加强水害的防治工作,并且要杜绝无风或者微风以及瓦斯超限的条件下进行作业;要严密地监控瓦斯的含量,掘进面工作的安全性要得到加强,掘进面要保持通风且要做好其探放水管理工作;机电设备的管理业必须严格,淘汰设备杜绝下井作业,严格防止电器失误产生爆炸;井下的火工品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对于涉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进行强化的培训,以提高其专业素质,严格地按照相关文件进行爆破操作,火工品在下井运输以及管理的过程中都必须要安全规范;瓦斯治理工作是煤矿安全管理的老生常谈的话题,瓦斯的综合治理,一定要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到,管理到位,监控有效,抽采达标,通风可靠。
4 结语
要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则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将监督工作做好,管理机制也要进行完善,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必须达到一个高度,安全生产必须深植于人心,配合科学的管理与先进的技术装备,并且积极地排查安全隐患,在生产中则一定能将安全事故降到最低。
作者:赵瑞
煤矿安全管理篇3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煤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之矿井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煤矿井下的采煤、掘进、运输等各项生产过程中的事故不断增多,由事故造成的损失不断增大,强化安全管理是煤矿生产的重中之重。为此,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以较少事故造成的损失。这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在此我提出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一些方法。
2.系统介绍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人的素质问题,也就成为煤矿安全管理的最重要问题。要提高职工的技术安全素质,首先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质量达标准、安全创水平规范人的意识和行为,规范人的操作,把“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自觉行动,增强自主保安、紧急应变的能力;二是针对煤矿井下条件变化大、下井人员多、层次复杂、工种多、流动性大的特点,实行“广泛宣传、经常教育、强行培训、岗位练兵”等方式来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其技术安全素质。只有职工技术提高了,安全意识增强了,才能在生产中避免许多错误操作,及时排除各种事故和隐患,熟悉各种灾变前的预兆,从而掌握事故防治方法,遇到险情能采取急处理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安全生产需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互动管理。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织实安全联络网,捆实得利益共同体,构筑安全管理平台。用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管理理念,营造安全氛围,谱写安全生产新篇章。加大安全投入和技术革新投入,引进融合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加大对安全生产技术,设备等的投入。通过企业内部建立技术开发部门,鼓励有能力的员工再深造,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建立创新的员工考核管理制度。思想隐患是最大的隐患。“思想隐患”是指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人的思想意识存在着不安全的思维和趋向。思想上的隐患让人放松安全第一意识,让安全措施得不到真正落实,让人不能举一反三接受事故教训。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煤矿领导,业主,安全生产管理者,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真谛,以对职工生命大于一切,以国家财产、企业财产高于一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在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的同时,从煤矿安全管理无小事的高度抓好“细节”。
2.2建章立制、完善管理、科学管理
(1)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业主、矿长、工程技术负责人,矿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班组长,工人的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为一级负责的安全生产氛围。
(2)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将安全生产层层分解,层层落实。煤矿业主与矿长(主要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矿长与矿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矿级管理人员与中层管理人员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中层管理人员与班组长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班主长与工人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相关科室与特种作业人员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中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并承担的责任,目标责任书的签定必须达100%。
(3)狠抓责任制的落实和隐患的整改落实工作,明确奖罚,充分发挥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把安全工作做细做实。
2.3加大隐患排查和治理力度,严格责任追究
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特别要以“一通三防”顶板管理防治水、防突为检点。
(1)检查通风系统是否合理,风流是否稳定可靠,通风设施是否完好,风量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微风和无风作业,瓦斯超限作业,瓦斯监测、监控是否能正常使用,瓦斯监控传感器是否按规定吊挂,数量是否满足要求,井下作业地点是否按规定悬挂便携式瓦斯报警仪,班组长、安全员、电钳工等是否随身携带瓦斯报警仪。
(2)检查井下是否有发火预兆和火灾隐患,在电气设备硐室,变电站和电气设备较集中的地点是否按规定采取了防灭火措施,灭火器材是否按规定配齐。
(3)检查矿井防尘系统是否完善,喷雾洒水降尘设施是否齐全完好,没有喷雾降尘设施的地点是否按规定定期清扫或冲洗粉尘。
2.4建立建全安全、监察机构,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建全安全检查和监察机构,在安全上构筑起两道防线。
(1)安全检查机构负责管理、排查处理日常的安全工作,对“三违”人员进行处罚和教育。
(2)安全监察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对安全生进行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限期监督整改,对整改不彻底的进行严格处罚和停止采掘作业。
总之,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而企业的管理者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应做的工作很多,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我们必须牢牢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穿在实践中,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操作原则,并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来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严格执行和落实好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从预防抓起,从细节抓起,注重日常的基础工作,我们的安全工作才会更加做的安全。
作者:赵振洋 周松 张浩
参考文献
[1] 澳大利亚的煤矿安全管理[J].煤矿支护,2003(1).
[2] 刘威.浅谈煤矿安全管理发展现状[J].现代经济信息,2010(10).
[3] 林杨.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对策探讨[J].安全与健康,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