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临床药学专业现况分析3篇

临床药学专业现况分析3篇

时间:2022-12-20 11:51:5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临床药学专业现况分析3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临床药学专业现况分析3篇

临床药学专业现况篇1

药学类专业旨在培养新时期合格的医药卫生人才,而临床药学作为新的药学学科分支,旨在培养懂医精药的高素质人才,该专业所学课程蕴藏大量的思政元素。当前,不合理用药现象广泛存在,严峻的用药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药物预防和健康促进是改善人们健康的关键手段,也是国家关心的重大卫生事项[7]。然而,当前旨在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成效不佳,疾病的预防和药疗亟须包括药剂师在内的所有医疗专业人员的参与。新时期,临床药师不仅要关注药物的合理使用,而且越来越多的临床药师需要参与人们的健康状况筛查、疫苗接种计划,并担任患者的初级保健提供家庭保健与用药管理服务[8]。在一些发达国家,临床药师已被认定为能有效改善人民健康并已做出巨大贡献的卫生保健人员[9]。因此,临床药师的成长成才关乎生命健康,关乎患者用药安全,这就要求高校在临床药学人才培养上,学生除了必须学好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医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因此,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中,才能培养出医德高尚、品行优良、技术过硬且具有敬业奉献精神的新时期医药卫生人才。

临床药学是药学类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充分发挥本课程的思政教学功能,实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本课程团队以抗生素的临床合理用药章节为例,深度发掘与讲授内容锲合度高的思政元素,构建课堂思政教学体系,从而更好地提高临床药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育人的总体教学目标,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医药卫生人才。

1案例理论依据及背景

抗生素在防治感染病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对患者的健康和国家医药卫生发展存在严重的负面影响[7]。抗生素会破坏一个人的健康菌群,导致机会性细菌感染,如艰难梭菌,这可能危及生命。当前,最令人担忧的是抗生素耐药细菌,因为对细菌耐药的这些患者面临更高的风险,甚至是死亡[7,10]。由于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耐药微生物已经进入公众的视野,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事实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或过度使用已成为威胁世界公共卫生的祸首之一[10]。深刻认识临床药师在抗生素合理使用中的价值作用并培养忠诚担当的医药人才已经刻不容缓。

本教学案例选取的临床合理用药章节是药学本科专业《临床药学》的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影响药物治疗的因素、合理用药的概念及意义,临床不合理用药现状与分析等内容。因此,本课程的讲授内容与医院药学活动、医院用药安全及患者健康促进关系密切,教学时长为2课时。本案例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当前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熟悉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树立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价值观和医药德道观,培养肩负道德责任和发展医药事业使命的优秀医药卫生人才,从而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

2案例分析

2.1案例主题

案例主题为剖析抗生素的临床用药现状,规范临床应用,实现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合理用药。

2.2案例意义

长期以来,抗生素被人们当作是包治百病的神药。人们一般遇到身体不适,首先就会自行使用阿莫西林等常见抗生素。即便是临床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是滥用司空见惯,而对不合理使用带来的危害却知之甚少。据报道,到2050年,预计死于耐药病原体感染的患者(1000万/年)将超过2020年死于肿瘤的人数(820万/年)[10]。据报道,我国每年有8万人死于抗生素的滥用。如果滥用情况得不到有效遏制,预计到2050年我国死于耐药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将达到100万例/年,为国家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1-12]。实际上,抗生素滥用及耐药早已成为当前全球最迫切的健康问题之一,亟待有效解决。为此,多国呼吁:继续滥用将无药可用[12]!因此,本案例关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蕴含的思政元素,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意义重大,能通过专业知识的讲授更好地实现学生家国情怀、职业理想及价值的引力作用。

3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引下,临床合理用药思政教学目标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医德品质、职业理想与信念、服务奉献与团队协作及创新精神,以期培养学生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医者内涵,践行爱国敬业、精益求精的个人素养,为未来学生从事医院药学相关工作奠定基础(见图1,表1)。

3.1医德品质

培养学生仁爱、严谨、诚挚、公正和奉献的高尚医德品质,引导学生承担起对患者、社会和国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3.2职业理想与信念

引导学习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终生学习的理念,激发学生实现自身理想和抱负的心理和意识,培养学生为医药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

3.3服务奉献与团队协作

新时期下,临床药师工作的核心就是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而药学服务中最根本的关系是药师与患者的关系。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临床药师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放在首位,勇于承担药学监护使命,提升药学服务理念。同时,通过思政教学可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与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培养其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用药风险,使其努力成为符合新时期国家需要的医院药学人才。

3.4创新精神

通过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细菌耐药、新药研究瓶颈以及我国科学家取得的成就等多个方面让学生明确合理用药、药学科研、药学服务三个方面的创新发展对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学好临床药学专业技能、鼓励学生关注细菌耐药、关注抗生素研发及临床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4教学方式与策略

本教学案例实施的对象是2019级药学本科三年级学生,共计2课时。开课之前,教学团队(教师+临床药师)就教学目标进行反复的讨论和总结。课程中以抗生素的临床合理用药为例开展的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充分考虑了他们的思想状况、课程结构和知识储备,结合珠海市人民医院临床用药管理的实际经验和真实案例,融入“健康观、医德、仁心、专业、奉献、合作、创新”等系列元素(表1)。在实施的过程中,围绕前期制定的教学目标,以PPT及小视频的形式展示课程内容,并联合运用启发、讲授、探究、讨论、分析及案例法等多种方法,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思政元素(表2)。例如,在介绍抗生素发展简介时,以庆大霉素的主要发现者——王岳的满怀报效祖国热情,献身发展祖国的医药事业的伟大事迹以及他的人生座右铭“一息尚存、奋斗不已”为素材,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抗生素研究的现状与成就,研究精神与理想信念,让学生心灵得到震撼,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以王岳为代表的祖国医药学者的家国情怀、忠诚担当、勇于进取的伟大品格,从而达到激励学生,感化学生的良好效果。

5教学反思

通过本案例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不难发现课程思政的融入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学效果评价,学生自评及同行反馈,可以发现课程思政在塑造学生品格,职业素养及专业素养方面意义重大。但课程思政的讲授不应该是喊喊口号,更多的是切实地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合理的设计形成教学目标,并持续化改进,方可做到潜移默化,达到激励、教化、感化的育人要求。通过抗生素临床合理用药课程思政的设计、实施与评价,我们发现一堂生动的专业课实际上必然包含了很多典型的思政元素。

5.1教师队伍

教师团队是思政教学的设计者、推动者、主导者,实施者,是优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因此,教师的思政素养、教育教学理念对课程思政的高水准开展影响巨大。教师团队应结合授课内容,紧盯前沿,积极参加学科相关的思政培训,持续提升思政素养。

5.2思政素材

专业契合度高、感召力高、代表性强、蕴含价值高、精神营养丰富的思政素材是做好思政教学的核心。例如,本章在介绍抗生素的简介时,通过对我国微生物学家王岳发现庆大霉素的事迹介绍,用榜样的力量感化学生,激励与引领学生树立“一息尚存、奋斗不已”的实干精神,感召学生对成才的向往,以激励学生形成较强的专业认同感,树立正确生命健康观及强化学生在奉献中成就人生的理想信念。

5.3教学方法

一堂生动的课堂教学蕴涵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好的教学方法容易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在本案例中,灵活运用了启发、探究、讨论、讲授和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其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讨论式及情景模拟式教学环节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较为明显。例如,抗生素临床不合理用药案例分享与讨论教学环节从政策、伦理、道德,并结合医生、患者、药师、护士及患者家属等不同角色分析了抗生素的使用,有机地融入了课前设定的思政元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美德,塑造了学生刻苦钻研、爱岗敬业的个人品格,培育了学生勇敢、担当、实干、奉献和协作的精神品质。

5.4教学评估

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上好课程思政的有效保障。考核指标是否合理、考核重点是否明确,考核工作是否科学规范,对于思政课程的探索实践具有现实意义。作者认为应该以教学设计目标为依据,引入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上级督导、用人单位考评四位一体评价模式,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提升效果。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分析、反思培养过程,优化改进思政教学内容与目标,积极实践检验,以实现为祖国培养优秀医药人才的初心和使命。

6结语

本课程教学团队以临床上抗生素的合理用药章节为例,充分挖掘蕴含的思政元素,设置了符合普通药学本科生培养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并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和手段,围绕学生品格养成、职业素养和求实创新等方面,构建了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施与课后评价,发现本章所受专业内容较好地融合了思政教学元素,且这种融合较为自然,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当然,本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还需要结合知识的更新和临床用药规范不断去革新,不断去优化和完善,才能形成更为科学的理论体系,为临床药学课程及其他医学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构建和发展提供经验借鉴。总之,药学类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开展和持续性革新对于立德树人意义深远,思政教育的长期坚持将会为我国医药卫生领域培养出一批爱国厚德、懂医精药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何希瑞 杨燕 孙银香 单位: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 珠海市人民医院

临床药学专业现况篇2

自1989年原华西医学院率先在全国开设临床药学专业以来,关于临床药学专业的定位、课程设置、带教师资、毕业实习、学制等改革的讨论不绝于耳。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临床药学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临床药师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医疗机构的重视。临床药师的工作重点已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从偏重化学类课程转为偏重医学类课程,毕业实习从侧重在药学部门内的实践转为更注重在临床科室的药学实践[1]。临床药师的职责包括深入临床、帮助临床合理用药,利用血药浓度监测、药物代谢基因型检测等技术协助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处方/医嘱审核及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这要求临床药学专业的准临床药师在学习阶段更多地接触临床,了解临床的真正需求,培养解决临床用药实际问题的能力,故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的毕业实习显得尤为重要。《临床药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2]建议,临床药学本科专业毕业实习的医院实习由药学部门实习和临床科室实习两部分组成,实习时间不短于42周,其中临床实习时间不短于32周,应涵盖3个及以上临床科室,由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共同组成带教组进行带教。本研究中查阅临床药学专业毕业实习带教模式和考核模式相关文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了解目前我国临床药学专业毕业实习带教的情况及考核方式,为建立和实施规范化临床药学专业毕业带教模式提供思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来源

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PubMed及WebofScience,以“(临床药学OR临床药师)AND实习”及“(ChinaORChinese)AND(clinicalpharmacistORclinicalpharmacy)AND(undergraduate)AND(practice)”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起至2021年8月。

1.2文献筛选

纳入标准:文献类型为介绍临床药学专业毕业实习相关工作;描述的实习带教模式和/或考核模式应全面完整并已应用于实践。排除标准:研究内容未包括毕业实习内容;仅介绍药学部门实习内容;介绍国外药学专业实习情况。筛选流程:阅读标题及摘要对文献研究内容进行初步筛选,下载符合条件的文献并阅读全文,按上述文献纳入排除标准进一步筛选,最终纳入临床药学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相关文献144篇,均为中文文献。流程见图1。

1.3数据提取与分析

采用中国医科大学崔雷教授研发的文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2.0)[3]和Excel软件,分别从发表时间、发表机构、来源期刊等方面,对纳入的临床药学实习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

2结果

2.1论文发表时间

144篇临床药学专业毕业实习带教相关论文的发表时间为2006年1月至2021年8月,其中2017年至2019年发表相关论文数较多,每年均超过15篇,2020年和2021年发文数减少。详见图2。2006年以前发表的论文多涉及国外临床药学专业毕业实习现状、临床药学专业本科课程建设等相关内容。

2.2论文发表机构及来源期刊

对纳入的144篇论文发表机构进行统计,显示发表论文数≥5篇的有6家,其中山东大学药学院9篇,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5篇,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5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5篇。144篇论文中,来源期刊共95种,其中发文数最多的是《中国药房》16篇,发文数排名前10的期刊见表1。另外,《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发文3篇,《中华医学教育杂志》和《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各发文2篇。

2.3临床药学专业毕业实习带教模式

临床药师的工作是在临床科室为临床医师、护士和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学校制定的实习大纲中对临床科室的实习时间分配超过2/3,各实习基地也越来越重视临床科室轮转时间。本次文献调研发现,实习时间目前多分配于医院药房实践、临床药学服务实践和药学科研实践3阶段,部分实习基地未设置药学科研实践。不同实习基地在各阶段的时间分配有一定差异,医院药房实践4~12周,临床药学服务实践30~40周。针对临床药学专业毕业实习生的调研发现,部分实习生希望增加临床科室实习时间,绝大多数实习生愿意接受临床药师加临床医师的双导师组合方式带教模式[4],此模式目前也是各实习基地选用的常规带教模式[5]。

传统的临床药学专业毕业实习带教模式是以带教老师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BL),但实习生的临床参与度不高,临床药学实践不深入,较难培养实习生的药学服务能力。近年来,文献中报道的带教模式主要包括以下5种。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促进实习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带教老师通过临床问题对其学习的过程和内容加以指导,以实习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能帮助他们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临床问题,提高其主动参与临床的积极性,以及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6]。

案例教学法(CBL):将教学目标融入具体的临床用药案例中,基本教学形式分为4个步骤,即教师准备、实习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和教师总结。首先由带教老师给出临床药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以病例的形式模拟临床提出问题,通过实习生集中讨论、查找相关证据,以相关临床药学知识为支撑、以整合互动为特点,充分发挥实习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其综合学习能力,培养临床思维[7]。

以循证药学为基础的教学法(EBP):基于PICOs原则,即患者或人群(patientorpopulation)、干预措施(intervention)、比较因素(comparison)和结果(outcome),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严格评价药学研究结果,获得详细、明确的最佳证据,结合患者意愿将这些证据应用于临床药学服务[8]。基于此教学法,能培养临床药学专业毕业实习生求真求确的科学作风、培养总结分析文献证据的能力和临床药学实践能力。

以文献为导向的教学法(RISE):由老师提出临床问题,实习生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主动解决问题寻找答案[9]。RISE模式与EBP模式有类似之处,均是调动实习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基于文献证据解决临床实际药学问题。

支架式教学法:通过逐步搭建实习生的药学知识“脚手架”、将实习生引入实际临床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等步骤,建立以实习生为中心、完成意义构建为教学目标的教学体系,有效激发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经验[10]。

以上带教模式中以PBL及CBL教学法报道的文献最多,此外,还有思维导图[11]、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模式[12]、临床路径教学法[13]、师生角色互换[14]、引入积极心理学带教等方法。在实习带教过程中,常将以上多种教学法联合使用[15],可弥补单一教学方法的不足,全面提高实习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4临床药学专业毕业实习考核模式

临床药学实践是实习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实践考核是教学水平和效果的重要评估指标。临床药学实习基地的毕业考核形式包括试卷考核、技能考核、用药案例分析和毕业论文答辩考核等。目前更强调过程考核和临床实践考核,日常考核多每1~2周考核1次,主要考核实习生近期学习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沟通交流能力等,由带教小组组织考核并进行评分与反馈。出科考核多在出科后第1周进行,主要考核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应知应会内容及实习过程中的工作态度、专业能力、沟通技巧等[9]。部分实习基地采取每个临床科室轮转结束后的出科考核联合毕业论文答辩的考核模式[16]。近年改革的考核方式包括:1)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多站式考核,通过处方调配、处方点评、发药交代、药历书写和案例考核等5站对临床药学实习生进行考核。此考核方式内容设计全面,针对性强,涵盖了药学基础知识、临床诊断知识、重点药物的用药监护、用药教育、医患沟通交流等内容,考核内容设计合理[17];2)针对药学科研实践的考核,包括专题开题考核、专题中期考核和专题答辩考核,培养实习生临床药学创新意识。临床药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更应结合临床用药问题,而非基础科研。毕业论文可从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研究、药物临床应用综合评价、真实世界用药大数据研究、药物经济学研究等方面选题。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实习生对临床药学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3讨论

3.1毕业实习更注重临床药学服务能力

临床药学专业不仅需要学习药学和医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两者紧密结合,精药懂医,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药学服务实践中。我国大学本科阶段的临床药师培养多重理论轻实践,成为临床药师成长的一大瓶颈。目前,临床药学专业毕业实习的重点向临床药学服务实践转移,文献分析结果也反映出我国的临床药学专业实习教学采用PBL,CBL,EBP,RISE、支架式教学、临床路径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的模式,致力于让实习生通过临床问题和案例讨论,解决临床问题,培养了临床药学专业毕业实习生查找循证证据的能力、与医护患沟通的能力,并提高了批判性思维能力,使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

3.2实习带教的深度和广度仍需加强

美国的药学教育也称Pharm.D课程,也相当重视实习安排,除第4年以毕业实践为主,其余年度每年都安排了实习任务,主要包括社区药房和医院药房实习。我国《临床药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毕业实践除医院实习外,还包括社会实践,但国内大部分医药院校的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多在教学医院进行毕业实习,缺少社会学习实践,仅有山东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几所院校安排学生到社会药房实习。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国家逐渐重视以临床药物治疗管理为核心的家庭药师服务模式,并伴随家庭药师制度的摸索建立,故各高校临床药学专业可考虑加强与社会药房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居家药学服务毕业实习。另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的“互联网+药学服务”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很多教学医院已开展线上药学咨询,建议实习生跟随带教师资一起参与互联网药学服务实践,了解新型药学服务模式。

部分实习基地的临床药师未真正深入临床,未开展常规临床药学工作,未得到临床医师、护士的真正认可。若跟随这样的带教老师,实习生很难掌握临床药学的工作性质及特点,以及找到临床药师工作的切入点,这将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故有必要对带教师资的带教热情进行评估,并定期考核带教能力,如带教能力未通过考核,将取消下一年度的带教资格。可定期开展教学培训,提高带教药师的教学素质,量化考核实习生教学任务,并给予相应的绩效奖励,提高带教师资的积极性。

本研究中通过对我国临床药学专业毕业实习模式和现状相关论文的分析,发现目前的实习更注重对学生临床药学服务能力的培养和考核,逐渐开始重视对实习生的临床药学科研能力培训。因本研究并非基于实地调查或问卷调查,因此对各教学医院开展的带教情况分析受限于文献描述,可能难以全面反映临床药学专业毕业实习带教现状。

作者:罗平 张赞玲 龚志成 刘韶 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 湖南省临床药学研究中心

临床药学专业现况篇3

临床药学专业是一门将药学和医学相结合的学科,其人才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懂医精药”,能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实施,具有良好人文素质和沟通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现代医学模式正朝着精准化方向迈进,精准医疗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根据患者的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和诊断,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1]。该理念的提出与发展,使得治疗药物的个体化、精确化使用逐渐在临床中得以实施[2]。而精准药学作为药物治疗的新方向和医院临床药学人员的必备技能之一,将对现有的药学教育形成巨大冲击,这对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3]。本研究中通过对福建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进行精准药学服务知识普及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在精准药学服务领域创新服务能力的现状,为后续探讨精准药学服务领域临床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福建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18份,回收有效问卷118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2方法

自制“精准药学服务知识普及现状”调查问卷,在线发布于“问卷星”微信小程序,由临床药学教师随堂发放问卷填写链接进行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专业、年级、工作/实习经历,含3道问题;第二部分为学生对药学服务与精准药学的了解情况,包括药学服务的对象、目的、内容、医患沟通方式的选择,精准药学的内容、目的、对象及临床医护与药师沟通的内容等,含13道问题;第三部分为学生对精准药学服务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思维、技能的掌握情况,包括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模型、群体药动学模型、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药物基因组学及其应用、治疗药物监测及其应用、文献检索等内容,含65道问题。

1.3数据分析与处理

应用Excel软件对问卷进行双人双录交叉核对;采用率(%)对各模块各题选项的构成比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受访者基本情况

受访对象中,大学一年级9名(7.63%)、大学二年级12名(10.17%)、大学三年级37名(31.36%)、大学四年级50名(42.37%)、大学五年级10名(8.47%)。其中47名(39.83%)有工作或实习经历。

2.2“药学服务”了解现状

近70%的学生听说过“药学服务”;超50%学生忽视了护士也是药学服务的对象;近30%的学生认为实现以药品为中心的合理用药也是开展药学服务的目的,理解不够准确;近80%的学生认为药学服务的内容形式包括特殊药品管理,混淆了药师日常工作内容和药学服务内容。近80%的学生选择开放式结合封闭式提问的医患沟通方式,也有个别学生不知如何选择沟通方式;仅18名学生具体说明了提问方式的优点(开放式,自由度较大,可获答案多;封闭式,仅需二选一可直接迅速地获得信息;两者结合,可避免“说教式”沟通,取得较好沟通效果);受访者认为的药学服务中患者依从性差的原因,除因患者工作繁忙或老年人健忘而漏服外,其余均是药师可以进行药物服务的环节(医师制订给药方案和患者用药过程中),体现了药学服务的重要性。组织有序的监护计划是临床医护与药师交流的纽带,但正确选择者不足6%。详见表1。

2.3“精准药学”了解现状

仅约1/3的受访学生学习过“精准药学”相关课程。虽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精准药学了解程度逐步提高,但直到大学五年级也仅30%学生“比较了解”,表明精准药学相关课程在受访本科生中的普及度较低。A.全体B.大学一年级C.大学二年级D.大学三年级E.大学四年级F.大学五年级大部分受访学生对精准药学的内容和施行目的有一定了解,详见表2。关于开放题目中的需要精准药学服务的对象,本调查收到106份有效回答,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知晓老人、孕妇、儿童及肝肾功能不全、慢性病、危重症患者等特殊人群更需要药师提供精准药学服务。

2.4生理药动学掌握情况

受访者中,超50%的学生学习过生理药动学课程,但仅21.18%对其比较了解或十分熟悉,且高年级学生对生理药动学概念整体较低年级更熟悉。详见图2。A.全体B.大学一年级C.大学二年级D.大学三年级E.大学四年级F.大学五年级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本调查中设置了7道选择题。不到50%的学生知道生理药动学的英文缩写及何为药物的ADMET(药物的吸收、分配、代谢、排泄和毒性);受访学生能回答出生理药动学模型的主要应用方向、在新药研发上的出发点及其构建方法(“自下而上”法),但仅17.80%了解该模型的构建过程(建立-验证-学习-改进),且仍有约35%不了解模型具体生理房室的划分。该结果反映了学生对生理药动学理论知识了解欠佳。

模型实际操作:本调查中设置了3道选择题,结果仅8.47%的学生了解生理药动学建模软件,65.25%认为建模时有必要判定该模型的稳定性,21.19%不确定其必要性,甚至有13.56%认为没必要判定模型的稳定性;仅14.41%的学生了解评价模型不确定性和差异性分析的方法。

2.5群体药动学掌握情况

受访学生中超50%未学习过群体药动学课程,且仅14.41%比较了解或十分熟悉此概念,近40%不了解。详见图3。约50%知道群体药动学的英文缩写;仅20.34%的学生了解群体药动学参数;仅9.32%了解可用于群体药动学研究的软件;仅4.24%的学生了解NONMEN(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的全称。总体而言,学生对群体药动学理论知识及其模型的具体操作知之甚少。

2.6药物基因组学掌握情况

约2/3学生未学习过药物基因组学课程,较少学生熟悉药物基因组学的概念,更有约50%学生对此不了解。但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对药物基因组学概念不了解的学生比例逐渐减小。详见图4。相应知识获取渠道以学校为主(72.03%),其次为互联网、专业杂志或学术会议。大部分学生(66.95%)认为药物基因组学的临床应用是必要的。受访学生均认为,其临床应用的优点包括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提高药物疗效、预测不良事件和评价药物疗效、降低患者的疾病/治疗经济负担。A.全体B.大学一年级C.大学二年级D.大学三年级E.大学四年级F.大学五年级61.86%的受访学生听说过基因多态性和基因检测技术。本调查中设置了8道题目,结果显示,仅约30%学生能实际运用药物基因组学知识;85.59%表示不了解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的药物,11名学生能举例需进行基因检测的药物(如氯吡格雷、华法林等),仅9名能列举出药物相关多态性基因(如CYP2C19、CYP2D6等)。

2.7治疗药物监测(TDM)掌握情况

约2/3学生在本科时期听说过TDM,超50%学生学习过相关课程。仅21.19%比较了解或十分熟悉相关概念,但高年级学生整体较低年级更熟悉。详见图5。药学生相关知识获取情况类似药物基因组学。A.全体B.大学一年级C.大学二年级D.大学三年级E.大学四年级F.大学五年级76.27%的学生知道TDM的英文缩写,37.29%了解其核心。对于其工作内容,大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临床药动学研究、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和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也属于工作内容范畴。受访学生认为临床可检测的样本包括血浆、血清、全血、尿液和脑脊液。大部分受访学生认可TDM与临床密切相关,有必要运用于临床,且临床需要具备TDM相关知识的人员,并配备专人负责解读患者的药物检测结果。绝大多数受访学生能回答出临床可进行TDM的情况,但仍有32.2%认为所有药物均必须进行监测。在开放题中,仅12名学生能列举出需要TDM的药物(如万古霉素、华法林等)。受访学生认为TDM临床应用的优点包括预测不良事件和评价药物疗效、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患者的疾病/治疗经济负担和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结果表明,虽然受访学生认可TDM的必要性,但对其临床应用及具体作用了解较少。

2.8文献检索能力情况

超半数受访学生(58.47%)在校期间未学过文献检索课程,对中英文文献数据库了解较少;61.02%表示不了解NCBI数据库,极少部分(<15%)能列举出常见的文献数据库(主要为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对于专用数据库如基因数据库,受访学生了解更少,55.08%未听说过基因序列数据库,仅有约5%了解该数据库。

3讨论

精准用药是药物治疗发展的新趋势,在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的医改新形势下,精准药学服务成为药学人员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也是培养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基地。但我国的临床药学教育工作开展较晚,人才培养模式仍未脱离化学模式的轨道,与发达国家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培养模式有较大差异,未能很好地与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相结合,进而无法在临床实践中有效发挥作用[2,4]。目前的临床药学专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偏重理论知识而临床实践能力不足[5]。有学者梳理了精准药学导向下我国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突出问题,包括学生对于“精准医学”“精准药学”理念认知的缺失;相关交叉学科在日常教学中的融入有待进一步深入;学生参与“精准”药学技术平台建设与服务机会较少[6]。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我校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对于精准药学相关理论知识虽有一定了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对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及优化。如学生们能掌握药学服务和精准药学的核心概念和主体对象,但对个别知识点或深层次的知识要点仍掌握不到位。精准药学相关课程在本科生中普及度不高,这可能由于受访学生来自各个年级,而该课程通常仅设置于高年级。学生对精准药学系列课程的熟悉度偏低,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的了解较浅。但大部分学生能理解课程设置的意义,认为有必要应用课程所学来指导临床药物应用。针对该现状,亟需构建精准药学模式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对精准药学理念的认知,培养学生精准用药技术手段,强化学生精准药学科研理念和实践技能[6]。

“精准”包括“精密”和“准确”两层含义,目前循证医学在临床中仍占主导地位,其强调“群体”临床特征而忽视了个体复杂性、遗传性和环境差异性[7],而精准医学是以个体生物学特征为主要依据。在药学教育中需加强“精准”理念的传播,将精准药学渗透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中,帮助学生在基础学习和临床学习过程中融会贯通,建立正确的临床用药思维。

精准药学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依托生理药动学、群体药动学、药物基因组学这三门课程,临床药学本科生作为日后药学服务提供者的后备主力军,掌握程度欠佳可能会影响药学服务质量。调查中还了解到,学校是大多数学生获取治疗药物相关知识的重要来源,仅有少部分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学术会议等渠道获取,反映其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不高且获取效率低下。文献检索作为了解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不仅可拓宽个人知识面,且日后应用广泛,因此可考虑开设相关课程(如选修课等)让学生尽早接触相关知识。在学生获取知识广度的同时,也需授课教师挖掘知识深度。建议今后学校课程设置的重心向这四门课程倾斜,以提高学生对基本概念及模型实际操作的熟悉与掌握程度,为精准药学服务的普及奠定理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方式,适当地引入动画等,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结合具体的精准用药案例,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同时,精准药学信息检索的教学重点可放在精准用药常用数据库的掌握和应用上,让学生熟悉每种数据库的特色、收录内容、检索方法,能选择适当的数据库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8]。

临床实践是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重要一环,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本研究结果显示,我校大多数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认可精准药学的重要性与临床必要性,但缺乏临床应用与实践,很难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校教育缺乏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导致其在精准药学服务领域内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不足。曾有学者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调查了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发现超过85%的受访临床药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认为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不平衡[10]。因此,应建议学校加强精准用药实践模块的建设,强调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可结合临床案例,分析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如何利用基因检测[11-12]和TDM技术以及药动学理论[13],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制订给药方案,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精准用药思维;临床实践中通过TDM和基因检测与报告出具、药学监护[14]和患者用药教育[15]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致力于提高临床治疗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校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缺乏系统精准用药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培训,远未满足社会和时代的需求,改革势在必行。下一步将重点探索精准药学服务领域临床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教学实践,在精准药学服务领域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高水平临床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付青姐,凌志扬,李明春.精准医疗下的药学服务[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6,32(6):574-576.

[2]彭剑青,陈艺,张彦燕,等.“精准用药”的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海峡药学,2020,32(8):81-84.

[3]汪一帆.精准医疗——临床药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1):10263-10264.

[4]任文霞.“医、教、研”协同下药学人才培养路径——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中国药房,2017,28(36):5173-5175.

[5]王尤婕,王皓,葛卫红,等.我国临床药学专业本科实习生在校课程体系研究[J].药学教育,2019,35(2):65-70.

[6]张颖,张敬军.“精准药学”导向下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药学教育,2019,35(6):23-25.

[7]苗参,崔泽实,王菲,等.精准医学与技术驱动及医学模式创新[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2):138-142.

[8]李新刚,余克富,霍记平,等.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应加强精准用药教育[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4):369-371.

[9]王淑梅,时正媛,鄢丹.基于精准药学服务提高临床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19):1966-1968.

[10]陈蕾蕾,张嘉欣,周乃彤,等.四川省临床药学培养模式及认知现状调研[J].中国药事,2018,32(5):694-700.

[11]利程,陈文礼,李亚男,等.我院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与精准药学服务实践与总结[J].今日药学,2020,30(3):204-208.

[12]韩朝宏,冯欣,刘祺.1例自然流产患者的精准药学服务实践[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7,15(8):66-68.

[13]黄珊,宋洪涛,林玮玮.精准医疗体系下神经内科药学服务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药房,2016,27(2):154-157.

[14]吴萍,万慧,夏宗玲,等.住院糖尿病患者精准化药学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药学与临床研究,2021,29(2):146-148.

[15]王巧云,张文忠,孙加琳,等.精准药学服务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理用药的影响[J].中国药业,2022,31(1):116-119.

作者:林翠鸿 吴婉虹 林珅 林荣芳 吴朝晖 周洁 黄品芳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