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方法3篇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方法3篇

时间:2022-12-21 09:26:0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方法3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方法3篇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篇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2022年5月1日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强调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同样重要,职业教育从“层次教育”到“类型教育”转变使之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高职院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大学语文作为职业院校培养人才、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体现出工具性、实用性、人文性、审美性的主要特点,在培养大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以及推进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当前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开好大学语文课程。

一、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高职院校普遍专注于职业、技术、技能,通识教育课程往往被边缘化。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看待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技术、技能等,认为大学语文是非专业课程,往往将大学语文课程列为选修课,且课时不足,更有甚者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这反映出部分高职院校未意识到职业人才培养也要重视人文素养培育,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价值。第二,教材内容选编不够合理。不同的高职院校采用的大学语文教材不尽相同,现行大学语文教材可谓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当前,大学语文教材选编存在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教材选文与中学的内容重复过多、选文中古代作品过多、单方面强调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单方面强调审美性而忽视实用性等。第三,教学方法陈旧。一是未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对学生群体的个性和特殊性分析不够,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二是课堂教学“满堂灌”还很常见,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听课,在课堂中缺少互动与实践的机会,学生因而缺乏良好的学习体验、难以产生共鸣;三是教学手段单一,教师简单依靠“言传”,未能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如有的教师未能灵活运用音频、视频以及网络资源库等开展教学。

二、高职院校提升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高度重视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和选用

如何定位大学语文教材?有学者提出“大学文学说”,认为文学大于语文;有学者提出“大学人文说”,认为大学语文是体现民族精神、文化传统、审美情趣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当前,大学语文教材的种类繁多,从内容上看,有纯文学作品的,有文学作品和汉语基础知识相结合的,有文学作品和应用写作相结合的,有文学作品、汉语基础知识和应用写作相结合的,等等;从形式上看,有按诗、词、歌、赋、骈文、小说、戏剧等分类编写的,有按作品、现代汉语知识和古代汉语知识等分类编写的,有按文学欣赏、汉语基础知识和实用写作等分类编写的,有按“主题加文选”编写的,有按“专题加文选”编写的,有按“作家加文选”编写的,有按“体裁加文选”编写的,等等。如何编选大学语文教材呢?笔者认为,应侧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编写和选用体现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基础工具性的教材。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将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一般为40个课时,占2个学分。在编选教材时,既要选择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类别的经典文学作品,又要考虑所选内容要有利于教学汉语基础知识、应用写作知识等语文知识。具体包括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诗、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唐宋诗、唐宋词、唐宋文、古代戏曲、古代小说以及现当代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这些教材内容能充分体现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基础工具性特点,能满足高职院校教学和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需要。二是教材作品选择应富有时代气息。选文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一套(本)教材的面貌和质量。文章能否选得好,关键取决于教材选编者“衡文”的眼力和水平。可以说,只要文章选得好,教材编写就成功了一大半(顾之川,2000)。教材选编如果只是片面追求年代久远的经典作品,对非中文专业的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因此,选编教材时应增加选取现当代优秀作品的比例,收录富有时代性的作品,使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教材的亲和力和说服力,引导学生对现当代文化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二)注重大学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实用性

高职院校生源较复杂,包括高考生、中职生和技校生,有的高职院校还招收退伍军人、社会青年、农民工、下岗工人等。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因此,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应突出语文基础教学这个根本,即凸显其工具性和实用性,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一,大学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可从培养阅读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读书会、经典诵读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利用具有时代气息、内容新颖的作品吸引学生进行阅读,如席慕蓉创作于1999年的诗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诗后经乌兰托嘎谱曲,传唱二十余年。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断积累词汇,深入理解和分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阅读和生活体验的高度融合。第二,大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突出表现。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开展语文教学多侧重于读和写,忽略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不愿开口、不善于说。高职院校开展大学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如通过积极开展演讲比赛、经典诗词诵读、戏剧(情景剧)表演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进行语言表达的实践机会,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第三,大学语文教学要突出对大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进入新时代,大学语文教学要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特别是注重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提出“大学生在走向岗位之前,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学会写工作、生活中实用的文章”。从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要求来看,高职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有效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写作需求。在职场上,不同程度地要用到事务类、新闻类、公务类等文书。高职院校开展大学语文教学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计划、总结、通讯、消息、演讲词、请示、报告、通知、函等文种的写作技巧。

(三)强化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审美性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也是铸魂的过程,即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审美情趣。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要培养大学生自信而不自负、平凡而不平庸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家国情怀,教育学生胸怀天下、锐意进取、关怀生命、关爱自然,引导学生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最终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的人,就要突出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审美性。第一,大学语文教学必须突出人文情怀教育。人文情怀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催化剂,是学生心灵的净化器。人文情怀的养成离不开人文知识的学习,而人文知识体系的构建又离不开语文基础。大学语文教学恰好具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创新能力的功能。《孟子·万章下》有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必须突出人文情怀教育,特别是情感教育,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能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以文化人,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第二,大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职业精神教育。职业精神是指人们从事某职业具有的精神、能力和行为自觉。大学语文教材广泛收集古今中外优秀、经典的作品,这些作品闪烁着人类思想和智慧的光芒,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学语文教学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重任,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及培养学生职业精神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教学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节选)时,不但要突出作品的主要人物孙少安、孙少平的职业精神,还要侧重强调作者路遥创作文学作品的敬业精神,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第三,大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承载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基础。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一直根植于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行动中,如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思想等。语文课不是单纯的文学课,也不是简单的德育课或美育课。认知文化内涵、感受文学魅力、体悟传统文化精神是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促使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第四,大学语文教学必须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高职院校必须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采取更加务实和灵活的方式开展教学,注重课程思政。从践行理论到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都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备条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培养有志于提升自我、敬业修德、服务国家的合格人才,也是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

作者:王汉奇 单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篇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将其融入大学语文课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教材中经典国学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从而树立民族自豪感。而且通过大学语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推动作用。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我国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发展,通过政治、思想等各类文化的综合,最终积累成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在我国随着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力度也要随之加强,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的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以传统美德、人文素养等内容为主要核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诚实守信、仁爱互助等思想理念,从而在学习活动中践行实事求是的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优秀文化中丰富的元素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等美德,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教师应结合教学大纲、教材、传统文化开展教学,在达到思政教育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其知识层面,切实发挥出大学语文应有的育人价值,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优化评价与判断是非的标准,进而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事业的进步。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还要看到道德素质教育的关键意义。部分学生虽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但由于道德素质教育的不足,容易出现行为偏差。所以,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与当代思想有机结合,能够提升大学语文教学的水平。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还能让人文精神发光发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带领学生赏析汉语文学,传统文化则会让学生看到文学的光辉,拓宽自身的视野,强化人文意识,使其学会尊重他人。在确保学生专业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学生也会树立起强大的民族自信心,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的稳步前行。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

首先,培养学生对文化内容产生兴趣。若想让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便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积极了解学生当下关注的热点话题,创设可以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情境,将生动的情境引入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培养自身能力的同时,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与思想道德情感,陶冶自身的情操,并激发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欲望。其次,设置合适的教学环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和精神传递给学生。开展教学的目的是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并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内在修养,实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标,在适当的教学环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这些精神和观念,不能以传统方式直接灌输给学生,要将其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教学环节中。这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之时,应安排更多学生参与和讨论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参与教学实践中,以自主感悟的形式,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濡养。最后,组织实施科学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高尚情操、坚贞信念等。教师有效组织教学实施过程,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根本。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出自身“指路人”的作用,使实施过程能按照教学设计的进程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应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有选择地对于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在思想上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真挚情感产生共情,受到古代圣贤们优秀道德品质熏陶。

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优选教学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内容十分丰富,想要深入了解和学习,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课堂时间有限,想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将其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教师便要优选教学内容。在选择之时,教师不仅要牢牢把握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看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此可以选择中华文化多年以来发展的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发现每篇作品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使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并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经典的文学作品中,无论是作者自身,还是作品中出现的人物,通过了解,再投入到文章学习,都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格魅力,这对学生塑造不同方面的自身品格、塑造出更加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都具有积极影响。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将教学重点放在对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上,还要注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思想内涵、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等入手,探索出每篇文章呈现出的文化特征。

(二)授课风格多样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方面,教师要注意授课风格的多样性,还要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新时期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活跃度,有鲜明的个性化兴趣和思维特征,对于新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寻找和应用差异性的教学途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古典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或在讲解重难点内容之时,结合文章当时的历史、文化等背景,使用多媒体利用有关图片、影视资料等,描绘出作品中呈现出的意境,以这种方式丰富教学的各个层面。不但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教育中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中包含了众多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形式和体裁也形形色色。教学内容上不但关注了文化的传承,也有对思想启迪、培养审美等方面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对文学作品自身进行鉴赏,还要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对于教材中一些理解和学习上相对简单的作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主动学习或讲解,以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感悟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教师如果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展开教学实践,会逐渐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应重视融入一些具有悠久历史,且学生难以直观理解的传统文化知识,引导他们对其进行探索,用研究推进教学。当然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教师都应根据时代的发展特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重视因材施教、以生为本。

(三)培养学生审美

虽然大学语文注重综合素质教育,不同的版本中也会包含不同的文学作品,但教材内容大体上是以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为核心。从先秦到现代的文学经典作品,以及国外的经典名著等,无不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知识。学生在品读和鉴赏优秀文学作品之时,也会体会到作品中承载着的深厚的文化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所有诗句朴素且自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诗经》不仅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也为学生展现出了传统文化中的悠远、含蓄的意境。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还要关注对文学知识的融入,结合本课中涉及到的文学作品,以作品中蕴含的真实情感感染和打动学生,为学生带来文学美的享受。

(四)打造文化环境

校园环境对于大学生的身心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想要在课堂教学中高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就要注重为学生打造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人文与精神的双重力量。比如,学校可以在教室、走廊悬挂白板,张贴我国古代名人的画像、简介、名言和作品等,或将其当作传统文化的宣传栏,定期更换其张贴内容。或者学校也可以在校园广播内播放传统诗词改编的歌曲,或著名大家的诗词、美文的朗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整个校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学校还可以考虑组织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使学生亲自感受文化蕴含的魅力。如举办朗诵大赛、国学知识竞赛等,增强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社团,鼓励学生依照自身的兴趣学习,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者举办文化节,开展民俗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自觉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结束语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其蕴含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依然影响着每一个国人。大学语文肩负着文化育人、传递知识的重要使命,其中包含的中华文学经典,符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因此,教师应不断发现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在进一步探求时代意义与现实启示的同时,使学生领略到传统文学经典的风采,最终成为富有责任心、有时代精神的综合性人才。

作者:周琳 单位: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篇3

大学语文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2017年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新时代在“文化传承”背景下开展大学语文课程,高职院校应重点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大学语文中的知识、精神和思想内涵深度融入进来,彰显文化自信,有利于开阔大学生的视野,更好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的路径。通过积极转变大学语文的教学观念,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中高度重视大学语文教学,更好地肩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

1.1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单单指成绩的优异,还要考虑人文精神等软实力的影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教学,能够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大学生重视人格的力量,陶冶大学生的良好情操,还能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提升大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大学生突破思维定式,进行创新思维[1]。提高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实效性有助于从总体上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教学与高职院校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联系,提高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潜移默化地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1.2有效调动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学往往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也无法促进在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高职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有效地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促进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大学语文的教学资源,也能够提高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可以让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不会感觉过于乏味,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将爱国、诚信、友善、勤劳、勇敢等精神充分传递给大学生,能够让高职院校学生主动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高职院校应紧抓在校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期,让高职院校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调动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

1.3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要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就需要有效落实大学语文的教育工作,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落实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语文教学。高职院校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能够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让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升,进而为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困境

2.1高职院校不够重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

高职院校基本参照自身的状况设置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技能轻文化”的现象,功利思想严重,高职院校往往把职业教育看作学习技术、谋生的一种手段,让学生大量地学习技术,而忽视了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甚至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将大学语文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使得大学语文处于边缘化的状态[3]。

2.2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在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长期被边缘化,很多学校在安排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时,甚至未专门配备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师,有些学校虽然配备大学语文教师,但由于不受学校重视,发展前景不明朗,有些教师直接转为行政岗位[4]。此外,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也存在定位不清的问题,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听、说、读、写方面能力的培养,将大学语文看作学校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辅助,没有充分挖掘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缺乏对语文教材思想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

2.3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不足

大多数高职学生比较迷茫,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很好地规划自己未来的工作。由于没有奋斗目标,高职学生在平常学习中极易出现懒散的状态,有些学生经常打游戏,甚至部分学生还会逃课、旷课,这些现象对大学语文教学是极其不利的。而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只是简单地进行课本教学,并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课堂教学上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乏味,也会让许多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不利。

2.4教师教学方法落后

大学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仍然会采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简单地分析课本内容,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并不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学生无法很好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久而久之,这十分不利于高职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5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有偏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其中包含着丰富智慧、爱国精神、风土人情等,但由于当前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在网络上可以获得大量的外来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5]。尤其是多元文化的影响,对在校大学生的认知造成极大的影响,加之部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厚内涵和文化底蕴并没有深刻的了解,网络上有关历史题材的文本、音频和视频材料等,甚至有些材料歪曲历史,以博得眼球和下载量为目的,让高职院校学生极易出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错误理解的情况。长此以往,十分不利于高职学生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的中国智慧,严重影响其人文素养的形成,更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的传承和发展。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路径

3.1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高职院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较大,这也使得大学语文教师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比较独特新颖的方法,可以为高职学生创设灵活生动的情景,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6]。例如,在课前,语文教师可以先整合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素材,将要在课堂上展现的图片、文本、音频、视频等内容制作成PPT,然后将这些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播放多媒体中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先观看,深化其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并记录下自己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可以把每个小组讨论的问题整理成一个系列问题,在引导学生集体探究。教师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总结课堂知识点。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能够把个人的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结合起来,更好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以便更好地继承和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基本要求[7]。这就要求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丰富其学科知识,使其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教师可以开展文化精粹大赛。在大赛开始前,教师可以提前组织学生了解大赛主题,可以重点提出几个中国传统节日,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提醒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提前准备相关的内容并进行学习、探索。在大赛开始时,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将自己搜集到的相关材料展示出来。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学生组成大众评审团,对展示的学生进行评级,评选出一些优秀的作品并给予奖励。通过大赛,学生能够很好地构建系统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充分增强自身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文化传承意识。

3.3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将教材中的主要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教学资源,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知识和古代文学作品。在学习文学作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古人优秀的精神品质和思想,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信、友善、勇敢、奉献等精神,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朗诵,也可以在学校举办朗读比赛等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的文学作品。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多去背诵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警句格言,通过背诵更深刻地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学生能够学到中国古人身上优秀的品质[8]。这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4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华文化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中国众多的传统节日,如上元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都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有着自身独特的意义。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非常多的作品与中国的传统节日相关。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的传统节日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甚少。为了更好地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提高高职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重视程度,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节日,能够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有利于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9]。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大邦,几千年的文化发展长河中,留下了非常璀璨的礼仪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对传统礼仪的讲授较少,对于学生的行为培养也必将受到影响,部分学生缺乏礼仪方面的常识,不懂得正确的人际交往礼仪。因此,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应通过讲授中国传统礼仪,让学生能真正了解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高职学生重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形成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的道德规范,不断延续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4结束语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已经是十分紧迫。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应将大学语文的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给予高职学生精神指引。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和背诵中华优秀经典,让学生能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何兰新.新形势下对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16(6):97-98.

[2]王科瑛.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J].文教资料,2017(15):59-60.

[3]张凯.传统文化进校园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J].辽宁教育,2018(15):19-20.

[4]闫晶,周光大,高虹,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传承[J].职业技术,2018,17(10):87-89.

[5]于洪晶.在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9(35):130-131.

[6]陈文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传承[J].作家天地,2019(19):60,67.

[7]郭海凤.简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J].现代交际,2019(13):206-207.

[8]眭婧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传承探析[J].风景名胜,2019(1):88-89.

[9]黄慧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导学,2020(30):58-59.

作者:周琳 单位: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