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1 16:12:3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探讨3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众所周知,文言文和古诗词是高中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阻碍。高中的学生在学习、理解文言文、古诗词的时候存在诸多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教师机械地应用解读法,按照教材下的注释翻译文本,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同时影响学生的理解效果,最终导致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效果不佳。尽管在新课改背景下,不少高中教师开始探索新颖多样的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途径,但是还有不少教师固守传统,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途径。对此,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途径,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积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高中语文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着应用何种方式开展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以及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的开展效果。目前,高中语文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效果不佳,是因为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不强。因此,要想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采用恰当的方式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一)树立新课程文言文、古诗词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意义理解的具体体现,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切实地把握新课改的精髓,建立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提高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效果。在长期钻研新课改的过程中,笔者树立了如此教学理念。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在道德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此要求的提出,驱动着广大一线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是一个较兴奋的活动。如何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呢?笔者在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宽容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使他们逐步地弥补学习不足,获得满足感。同时,笔者还对学生们的点滴进步积极鼓励,使他们建立自信心。第二,大语文观。文史不分家,这表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基于此,教育领域提出了大语文观,建议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根据教学需要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学科内容,并将这些内容顺其自然地引入到课堂上,使学生在其他学科内容的辅助下深刻地理解所学,同时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因此,在大语文观的影响下,笔者挖掘文言文和古诗词中的教学资源,融入经济、文化、政治等内容。
(二)拓宽文言文、古诗词教学知识面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这表明,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否则将难以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在信息化时代,学生的知识储备愈加丰富,这无形中对教师提出了挑战。目前不少高中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文言文、古诗词知识储备,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哑口无言,不仅导致课堂教学无以为继,还使学生们产生了失望,影响了语文的学习态度。面对此情况,要想提升文言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不断地拓展文言文、古诗词的教学知识面。比如,文言文和古诗词是古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有感而发的作品,是古人对时代的思考、对人生的反思、对生活的理解。“知人论世”是教师开展语文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笔者在实施汉语教学的时候,立足具体的文言文和古诗词内容,利用教参书、网络渠道等,搜集与之相关的内容,如社会制度、生活习俗等,并在课堂上将这些内容展现给学生们,引导学生们回到当时,站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有针对性地剖析文本内容。
(三)丰富文言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开展语文文言文、古诗词教学活动的有力工具。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从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效果不佳,是因为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当。因此,提升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切实地储备丰富的教学方法,并根据教学需要加以灵活地应用。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储备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不断地诵读,学生可以从整体上认知内容,尤其可以自主地由浅入深地理解阅读内容。因此,在开展高中语文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笔者应用诵读教学法。以《登高》为例。这是杜甫的名作之一。杜甫在首联先写了俯仰间的所见所闻。在书写的过程中,连续使用了六个特写镜头,凸显出了秋江景物的特点。立足此内容,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指导学生们利用较强的节奏感反复诵读。如,一气呵成地读出“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在不断诵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读出了悲凉的语调,这表明他们与杜甫实现了情感上的共鸣,自主地理解了文本内容。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在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理论的影响下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驱动学生体验具体的场景,自主地迁移知识和经验,实现知识的建构。情境教学法是符合高中生语文学习特点的,同时可以调动高中生对文言文、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应用了情境教学法。以《涸辙之鲋》为例。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先引导学生们分析这个故事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们自主地走进故事中。立足学生们给出的答案,笔者细致地解读每一个故事。以第一个故事为例,笔者联系故事内容继续发问:“庄子为什么要借粮呢?监河候答应了吗?庄子当时有什么反应呢?”在提出问题之后,笔者鼓励学生们与小组成员展开交流,合作讨论问题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还需要扮演庄子和监河候角色,将二者的对话形象地展现出来。角色情境的创设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兴趣。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利用语言、动作等展现当时的场景。展现场景的过程,正是学生探寻问题答案、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但可以使学生成为探究所学的主人,还使他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所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语文文言文、古诗词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文肯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建议教师应用恰当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因此,为了提升文言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笔者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探索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趣味性的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生之前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觉得文言文和古诗词是复杂难懂的。面对学生的如此心理,教师需要在他们刚刚开始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时候,就先帮助他们克服畏难心理,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材料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对象,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开展语文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笔者会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具有趣味性的其他材料,使学生在这些趣味材料的作用下首先产生兴趣。比如,在高中阶段学生们要学习庄子的文章。庄子的文章是具有荒诞性的,但在荒诞离奇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荒诞离奇的故事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因此,在组织文言文教学之初,笔者打破教材限制,先为学生们展现庄子的文章,使他们产生兴趣。
(二)利用文本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尽管文言文和古诗词内容是抽象难懂的,但是其中不乏有迎合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极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因此,在实施语文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笔者还以文本内容为切入点,挖掘情感、美景、疑问等因素,使学生们产生学习兴趣。以《沁园春·雪》为例。在这首诗词中,作者生花妙笔地展现了壮阔的北国风光景象,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情感。美丽的北国雪景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根据作者在文章中描写的景象,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了具体的场景,形象直观的场景一下子就点燃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们观看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们思考:“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呢?这些场景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描写这些场景的意图是什么呢?”进一步地点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驱动下走进景色中,从景象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意图。
(三)以翻译文法为手段,引导学生对文言文内涵强化理解
在进行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当中,文言文和诗词的翻译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步骤,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当中不断积累文言文和诗词翻译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文言文和诗词当中经常出现的连词或者是介词等的用法,可以做到比较熟悉地运用和掌握。基于此,学生才有可能更好地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对文言文和古诗词进行更好地学习。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应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对文言文和诗词进行深入地学习。在文言文、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发现与外语学习有着相同之处,简单来说,就是必须要先入门,才能感受到这种语言文字特有的精妙之处,同时要求学生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如若不然,学生没有办法在文言文和诗词的学习过程当中入门,只能做到一知半解,甚至出现越学越糊涂的情况,自然就无法提升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基于此,在文言文和诗词教学过程当中,如何才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入门,是当今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注意如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侧重于把握文言文和诗词翻译的三大原则,分别为“信”“达”“雅”,要求学生在翻译文言文和诗词的过程中,要保证疑问的准确性,不应该对文言文和诗词的内容随意增删,同时需要保证译文的通顺性,保证不会有语病出现。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考虑译文要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所翻译出的译文内容应该符合原文的表达方式。其次,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常用的集中翻译方法和手段,例如可以教给学生“对译法”,简单来说,就是引导学生参照原文,按照每个词语的顺序进行翻译。例如,在实际开展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的教学过程中,文章的内容为“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在这句话当中的“拥”字就可以翻译成“携带”的意思。或者教师还可以教授给学生“替换法”进行翻译,所谓替换法,主要是用现代的词语替代古代的词语,就是将文章中的古词通过现代词中的近义词、同义词进行替换。如上句之中的“余”字,在当今的现代汉语中,就可以翻译成为“我”。除此之外,还应该在翻译的过程中,适当地扩大或者是缩小古文、教师现代文两者之中的近义词语义的范围,并且需要在翻译的过程中将经常使用的的例子进行详细地记录。例如在古代词语中所说的“江”,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指的是长江,而古代词语中所说的“河”则说的是现代人所指的黄河,而在现代词语中,对这两个字相关的语义都有所扩大。最后,教师在实际开展文言文、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计划性地指导学生做好文法常用词或者是特殊句式的积累工作。例如在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常遇到一些常用的通假字,或者是经常在文章中出现的倒装句等等,学生都可以对这些特殊的句式和常用词进行整理,并在学习笔记中详细地记录下来,进而形成积累。长此以往,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如若再遇到类似这种情况,就可以通过积累过程中掌握的文法翻译的相关知识,对文言文和诗词进行自主性的翻译,并可以在自主翻译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整体对文言文和诗词的翻译过程,可以说与探险的行动相似。因为在翻译的过程中,学生并不知道在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从而就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学习和翻译诗词、文言文提供良好的学习动力。为学生日后进行文言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和诗词的质量和效率,促使学生对文言文、诗词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并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更好地感受文言文、诗词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结语
综上,在实施高中语文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从自身角度入手,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拓展知识储备,丰富教学方法;从学生角度着手,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的主人,并通过体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加深对文言文和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同时掌握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方法,提升自身的文言文和古诗词学习效果,促进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有效性提高。
作者:王国瑞 单位:静宁县甘沟中学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篇2
以主题为中心的小组语文阅读教学,结合课文实现学生自主建构与探究,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核心素质。它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词汇和文字的阅读和翻译,更注重学生深入的阅读体验,与新课程改革下“以人为本”的新思想相吻合,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促进其核心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搞好学生的辅导,提高文言文群文的阅读效率
中学语文文言文通常篇幅很长,大多意义深远,中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布置任务、设置语言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分析和理解文言文,并学会阅读、分析和理解文言文,从而获得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比如,在《荆轲刺秦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鸿门宴》进行授课,主题是“学习古代叙事诗的方式”,首先根据“理解文本的背景、使用工具、对比注释、初读、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的过程指导学生阅读与了解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从中找出发生的事件、人物、情节等相关信息,让他们全面感知文本,掌握其中的重要字、词、句的解释。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荆轲、项羽、刘邦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描述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个问题:荆轲是怎样的一个人?找出有代表性的,表达能力强的语句并进行分析;由此也能窥见荆轲的为人。那樊于期怎么办?作家用哪些方式来表现这些角色?荆轲的形象是怎样的?司马迁是怎样使用个人化的语言和行为描述表现他的性格特征的?让他们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能更好地阅读古文。
(二)丰富社团活动的组织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章的阅读是以特定的主题为中心,按照课程的教学目的,精心地选取不同的课文进行教学,所选的课文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在进行群文选择时,学生既可以从教师提供的群文组合中自由选择,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从多个角度选择论文,并将其纳入一个主题的群文组合中。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又能在课堂上利用好的课外阅读资源,丰富他们的阅读积累,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授李清照《醉花阴》《声声慢》时,教师就可以从“李清照”这个主题入手,以李清照的诗词为主题,选取李清照的其他诗词,供同学们朗诵。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李清照的诗词,我们还会组织同学们参加李清照的诗歌朗诵比赛、歌唱比赛、绘画比赛等活动,用各种方式来诠释李清照的诗词,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诗词,并让他们对她的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课程主题与沟通的设计
主题设定是课程的中心环节,也是课程的灵魂所在。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主题是否恰当,是否能够引发有效的思考与讨论。主题设置,根据语言能力、情感观念价值的需要,在多节课中,依照词汇的综合积累、复述文本的内容、人物形象与造型技巧的对比、文本结构的编排、作者的情感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问题树”设置了主题。每堂课都要设定一个主题,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对比阅读;在多课的情况下,应注重学科间的联系与逐步上升,从而使阅读教学能够得到系列化的发展,从而形成一套包含文言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内容的完整的教学流程。以掌握课文的一般复述为例,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整个语篇的能力,这也是部分学生的薄弱环节。在主题设定时,可以把握语篇中的重点词汇,使学生紧紧围绕着叙述的脉络,归纳出文章的主旨,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增强归纳、表达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对复述质量进行评估,在设计时应根据语言的准确性、口头表达的质量等因素,通过教师的评估、学生的自我评估、互评等方法和环节来实现,达到沟通的目的。
(一)主题的革新
主题在群体阅读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既是读者的思维取向,又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窗口。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多数题目都是以讨论与开放的形式,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的整体效果。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比如,在《赤壁赋》一节课中,教师把传统的阅读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从背诵、翻译转向独立地阅读和理解。根据本文的教学要点,教师设计了《苏东坡的胸怀》这一主题。在课题的设计中,以作者为主线,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苏轼,也可以收集、阅读苏轼不同时代的作品,使学生可以更全面、更立体地理解他的作品。以此为依据,可以加深对原文的认识,从而体会苏轼豁达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丰富选文内容
在群体阅读中,文章的组合并非单纯地相加,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以便为学生的整体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选读课文时,要充分考虑题目,确保课文的结合能激发学生对题目的探究;其次,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宽课外的内容,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文本的搭配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极大考验,因此,教师应主动拓展自己的阅读领域,以保证组合文本的形成。大家都知道,《赤壁赋》是《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而语文课本则选用了《前赤壁赋》。所以,在结合课文时,教师可以将《后赤壁赋》与《读赤壁赋前后二首》结合起来,理解苏轼的心胸。《前赤壁赋》通过声音、色彩等的结合,抒发了自己的主观情感,感叹世间的喧嚣与空虚,从而领略了作者对生活的坦荡与超脱;“孤鹤”的形象在《后赤壁赋》中尤为突出,也是作家自我表现的符号与标志,这个意象表明,作家对待痛苦并非无动于衷,而是新的生活态度,一种坚韧,一种执着,一种豁达。文天祥的这首诗,既是对《赤壁赋》的一个概括,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认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立体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的深度。
(三)强调自我建设
建构主义认为,在教学中,学生必须有输入,还能输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不再扮演“领导”的角色,而成为“合作伙伴”和“引导”,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和发展。这种以主题为导向、多语篇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思考、讨论、表达,构建课堂教学内容,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设置任务和提问等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顺畅。以《赤壁赋》为例,在分析作家个性特点的同时,也要给学生探讨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作家怎样表达自己的忧郁情绪?”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作品进行仔细的研究,从而在作品中找到作者的显著表现,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再如,在探讨“孤鹤”的意象时,教师可以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将其与课文相结合,阐述自己对该意象的认识。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和表达意愿,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找到最基础最正确的方法
文言文一直都是学生们最头疼的一个方面,对如何去学,如何学好文言文,教师应该从最基础的方面开始引导,再结合“群文教学”的方式,完善整个教学体系。下面就介绍几种效果较好的教学方式。
(一)多读法
古人说,读书百次,其义自显。只有多看几次,认真阅读,才能体会到它的深意。自己领悟,总比教师教得要好。阅读数次后,如有某些词语仍然不能领会,可查阅词典、字典或向别人咨询。同时,对自己实在不懂的知识要及时做好记录,不断地记忆,直到达到熟练为止。背下来,提高语感,掌握感性认识,了解文章的内涵。首先,要对重点句、难句进行反复阅读,用心体会,达到“手到、眼到、心到”的境界。首先要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暂时看不懂的句子,也不用急着去解决,而是用工具来解释,也可以自己去揣摩、去领悟。其次,在“课文导读”的帮助下,通过对原文中的生字难字进行梳理,把握全文的基本内涵,把握全文的结构。比如,记叙文要把握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展历程;说明文要把握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对象特点;论文要把握基本的观点、材料和论证的方法。所以,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试着读一次,也可以让同学们一起读,或者单独念一次,从试读中找出问题所在,再一一纠正。在反复朗读中,充分发挥文言构词造句的特征和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等阅读要领,加深对词义、句意的认识和辨析,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苏轼曾经说过:“读书百遍,读书多,读书多,才能知道。”可见,朗读有助于学生领会文言文的含义,体味其美,感受其情感,逐渐掌握其词语的某些特征和规律,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其对文言文的语感,进而提升其阅读能力。
(二)质疑法
宋人张载曾说过:“学而不信,学贵而不信。”对文学的了解往往是因人而异的,俗话说,“横望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有异。对学生的个人观点,如果他说得有理有据,他就不会反驳。正如在讲授《愚公移山》时,一些学生会质疑愚公的做法。他们觉得愚公的方法不可行,而愚公也的确“愚”。针对学生的观点,可以给予鼓励与肯定,并从本文的目标出发,谈谈教师的观点,本文的主旨是让大家了解愚公的不畏艰险。学生对词语和词语的理解也经常会有疑问。正如在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有一段“散入珠帘湿罗帘”,“散”字到底是哪个音,引起了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建议他们自己去查阅《古汉语词典》,最终发现了这首诗的读音。因此,当学生的提问意识得到认可后,他们就会勇敢地展示自己,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读书要用心、要敢问,要知道古人的用意。不能随波逐流,要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去辨析、判断,把握文章的主题。在问题情境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应该是不能直接回答问题;组织研讨,不包换;设定对立面,不急着撤军;指明思维的方向,不能给出已有的回答;鼓励提出不同的观点,不要机械地画一条线,允许怀疑,不要勉强得出结论。如果老师们重视启发式的指导,那么这种探究式的教学作用就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符合教学内容的气氛或情境,以使学生能更快、更精确地理解教材的内容,从而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中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在文言文教学中,情景的创造主要是以具体、直观的意象为基础。这个意象,可以看见,可以听见\可以触摸,可以有很多感觉。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就放出邓丽君演唱的视频。在轻柔的曲调中,在凄婉的曲调中,学生似乎置身于诗人所营造的明净悠远的境界中,感受到了诗人的落寞、无奈和旷达。除了运用现代的录像、录音等教学方法,教师还能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语言创造出诗意的环境,使他们能真正体会到诗歌的内涵和感情。比如《归园田居》,实际上是一幅乡村生活的朴素写照。首先,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将诗歌中的每个句子展开,形成一幅生动的人生画面。再反复朗读,使其脑海中的形象不断地变得清晰、充实。诗意的环境使他们跨越时间和空间,接触到了诗人高尚的灵魂,远离尘世,接近他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合适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热情,并促进其对文言文的欣赏。“情境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情感、启发思想、发展想象力、发展智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传统语言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老师给我一片天空,我就能自由翱翔。”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使学生产生兴趣,这样,文言文教学就会重新焕发生机,把“怕学”变成“乐学”。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既单调又枯燥,学生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就会影响整个教学效果。将“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需要相结合,既能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主动接受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将其与先进的“群问教学”相结合,成为一位终身学习者,创造出一种更适应于学生的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水平。
四、结束语
“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需要相结合,既能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主动接受先进的教学方式,成为终身学习的人,并创造出一种更符合实际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兴君.基于群文阅读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2021(26):274.
[2]张宵.基于“群文阅读”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3]胡昕.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15):119-120.
[4]雷晓莉.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20(4):104.
作者:漆子静 单位: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篇3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教师一定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主动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创新,树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高中语文文言文是高中时期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要利用文言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可以在文言文教学中融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现状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正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升学压力,成绩和分数在语文文言文课程学习中占的比重较大,教师也往往更关注文言文词汇、语法知识、句式组成结构等热门考点知识的传授。但是文言文与现代语言差异较大,在大量知识性内容的堆积下,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问题频现,其中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观念陈旧,课堂枯燥
文言文是一种古代语言体裁,与现代语言区别较大,有许多难以理解的生僻字和知识点。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仍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得文言文课堂变得更加枯燥无趣。除此之外,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部分教师虽然已意识到利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较为呆板,在大量文字、习题的堆积下,教学的逻辑性和实用性较低,教师的课件制作也有待改进,久而久之,文言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
2.死记硬背,情绪倦怠
文言文涉及的语法内容很多,是高中考试的一个重要考点,学生需要识记背诵很多内容。但是,在目前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机械背诵”成为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最常见的方法,虽然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能节约时间,但是学生在此过程中极易产生倦怠情绪。同时,运用这样的背诵方式,学生遗忘的概率较大,学习效果也不佳,最终会引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内容的畏难情绪,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1]。
3.缺乏累积,理解困难
由于文言文词汇意义、句子结构的特殊性,文言文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理解累积的过程。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受课时限制,教师对文言文知识单元、课程内容的讲授速度较快,过于强调重点字词的含义,对于稍有争议的词语释义,只是粗略讲解,却未究其深意,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仅仅处于浅层次的、一知半解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学生在文言文初学阶段常识积累不牢固,因此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在文言文词语、语法的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困难等现象,这样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四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现代汉语也发生了巨大的蜕变,人们在交流、写作时大多使用现代汉语。但是,文言文的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是我们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所在,值得世人学习传承。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也有专门针对文言文而开设的单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研究和探索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缓解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难情绪,从情境创建、方法指导、记忆理解、自主学习四个方面入手,深入研究,真正让文言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起来。
1.创设情境,积极引导
高中文言文课程内容中蕴含着较大的词汇量和复杂的语法结构,而且其中所描述的生活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差距较大,因此学生难免会觉得陌生又晦涩难懂。如果教师不能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还是以知识性的灌输式教学为主的话,就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课堂也会显得呆板枯燥。因此,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深挖教材内容,创设出更加轻松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引导学生增强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最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例如,学习《兰亭集序》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创设直观的故事情境,利用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手段,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课文中盛大的兰亭集会场面,以及这个集会的时间、地点、原因、人物、场景等重要知识点。构建这样的故事情境,能让学生有一种参与兰亭集会的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这些高雅学者的风采和诗意生活。再如,在学习《阿房宫赋》的时候,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阿房宫的3D复原图或视频,为学生创设阿房宫修建后的壮丽景象,同时与阿房宫焚烧后的凄惨景象做对比。结合文中语句,教师可以以图像为主线,分析阿房宫是何时建造的。“六国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可见阿房宫是由统一六国的秦国所建的,六国指的就是齐、楚、燕、韩、赵、魏这六个国家。再转到第二张图片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起义的两个人陈胜与吴广,为什么要烧掉阿房宫?阿房宫在当时代表着什么,它的存在寓意着什么?由于学生对这篇文言文并没有清晰的了解,所以在教师展示了对比图片后,有不少学生发出感叹:这么富丽堂皇的宫殿为什么要烧掉呢?学生在问题及教师的引导下,对此文言文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心,能够紧跟教师的指令集中注意力进行文本学习,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紧扣重点,联想记忆
由于文言文填空在高考中有着一定的分值体现,因此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对一些重点课文进行背诵记忆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会采取死记硬背的模式,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死记硬背并不能长久,学生在考试时经常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况。而如何正确地背诵文言文,成为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中之重。因此,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并结合课文中的重点文言词汇或语句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回忆学过的知识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联想式的文言文记忆背诵[3]。例如,在学习《陈情表》这一课内容时,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依照“因何陈情——如何陈情——陈情的结果”的线索,去赏析第一段以及相关祖孙情的句子,从语言入手,由表及里,递进深入,从而深刻体会到李密动人的孝情。在这个梳理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中的重点内容。最后,教师可以结合诵读和背诵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并理解相关内容,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读记,又能让学生快速地背诵出文言文知识点。
3.授之以渔,领悟精髓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常见表现形式,有其自身的结构和逻辑。但是,学生对很多文言文语法知识点不熟悉,这导致学生找不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自然不高。为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授学生文言文学习方法,如常见的归纳赏析法和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等,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文言文语法要义。同时,教师也要关注文言文的细节之处,带领学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使学生读懂文章,领悟文章的精髓,从而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品读理解能力。例如,深入学习《兰亭集序》时,教师可以紧扣课文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社会整体处于急剧动荡之中,“天下名士,少有全者”,有人“悟言一室之内”谈玄悟道;有人“放浪形骸之外”归隐山林。虽“静躁不同”,但“终期于尽”。紧接着,教师要导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作者“痛”之由有哪些?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探讨。通过学习,学生很快理解了作者由“乐”而“痛”的心理转变过程,作者在明白了乐和痛是人生常态后,表达了对生与死的看法: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看,把长寿和短寿看成平等的做法是虚妄的。言下之意是生与死是不一样的,活着就应该有活着的样子,生与死都是一件大事。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领会一些词的用法,例如:“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这些均为意动用法。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相关知识的积累,归纳总结文言文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学生在熟练掌握了运用规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提高文言文考试的成绩。
4.自主学习,创作实践
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累积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结合教材注释和自身累积的文言文知识,尝试自主理解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创编文言文等方式,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与认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例如,学习《陈情表》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续编创作活动:“如果你是晋武帝,会如何批复李密的表文呢?”让学生写一段话,字数在200字左右。这样的自主实践创作活动,能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如“文言文朗诵”“文言文创作”“文言文翻译”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促进知识的累积。这样的自主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宝藏,教师要从传承和弘扬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积极探究更多文言文教学策略,让文言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多彩,使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从而实现对中国古代汉语文化的良好传承。
参考文献:
[1]姜瑆.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0.
[2]杨建青.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D].固原:宁夏师范学院,2020.
[3]汪建德.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9(22):56-57.
作者:黄婷 单位:福安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