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问题研究3篇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问题研究3篇

时间:2022-12-27 08:15: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问题研究3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问题研究3篇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问题篇1

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对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科研工作‚既是培养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及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壮大‚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功能日益凸现‚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认识也在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正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为提升自身办学实力和品牌‚把科研工作作为打造职业特色、提高竞争力的“助推器”已初步形成共识。但由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起步较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认识偏差和科研水平相对不高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认真分析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采取有效对策以便更好地推动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迫切要求。同时‚加强科研工作‚对于推进高职院校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实问题

(一)重视不够‚定位不准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技能型应用人才。然而‚有的高职院校领导包括教师对科研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有的虽然比较重视科研工作‚但是在“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中‚忽视了科研在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教育上应用的地位和作用。部分高职院校对科研工作很重视‚但对科研管理工作的定位不准‚常常以发表论文的数量来作为教师科研能力的衡量标准‚忽略了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结合‚淡化了高职教师应注重技术应用开发的特点‚削弱了高职院校应有的科研活力。一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还面临着“做大论”(即把高职院校科研做成既有管理系统‚又有实体运作的大科研)、“下岗论”(即高职院校科研没有定位‚基本上边缘化)、“低调论”(即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可有可无‚应该少说多做)的困扰。若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着院校的健康发展。

(二)科研组织机构不完善‚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

一方面‚专门科研机构及科研管理机构是科研工作的组织保障。然而‚高职院校专职科研人员极少。有的院校还没有独立的科研管理部门‚有的院校虽有独立的科研管理部门‚但没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管理水平不高。由于高职院校成立时间短‚科研管理工作起步较晚‚机构设置简单‚管理制度不全‚缺乏专门的科研管理人才‚专职管理人员有的是1~2人‚管理的内容主要是教育研究课题。一些高职院校的科研职能部门要承担科学研究、教学研究两项任务‚甚至还要办学报‚一套人马往往有科研处、高职教育研究所和学报编辑部三块牌子。由于人手受限‚科研职能部门对课题的管理无法达到全面管理的要求‚对课题只注重立项和结题而忽视过程管理‚对论文只追求发表数量而忽视质量要求‚对纵向课题只起到公示发布的作用而忽视对院内科研力量必要的整合‚对科研的类型只注重院内教育教学课题而忽视院外横向课题的承接和开展。

(三)科研队伍参差不齐‚教师科研能力不强

不少高职院校的科研队伍构成复杂‚既有专、兼职教师‚又有行政人员‚还有外请外聘人员‚这给统一管理带来困难。同时‚教师学历层次低、科研能力不足。高职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科研知识培训‚缺乏基本的科研知识、科研能力和科研方法‚因此‚部分教师虽有较强的科研欲望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生产实践经验‚但如何搞科研无从下手‚不知如何选择课题和搜集资料;如何撰写开题、结题报告;如何把自己的经验升华到理论高度‚写出高水平高层次的论文和报告;也不知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在适合自己风格和特色的刊物上发表文章。

(四)科研经费不足‚运行机制不到位

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科研经费渠道也不畅通‚大量资金又都投入到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上‚任课教师和科研人员很少能获得科研经费支持。同时‚科研运行机制也存在问题‚如科研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奖励制度落实不到位‚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对策

(一)更新观念‚强化科研意识

要加强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就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科研工作的内涵、作用和意义‚认清自身存在的不足‚树立正确的科研观。高职院校上上下下都应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理念‚共同把科研工作做好。尤其是领导应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自觉把科研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投入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并将其列入学院的发展规划中‚并从制度上保障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各级管理部门‚特别是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和服务‚加大学校的科研政策宣传力度‚落实各项科研奖励工作‚调查分析、研究本校的科研优势‚把握科研的重点和方向‚提供科研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系部应加强引导和督促‚提供必备的科研环境‚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把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有效融合。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科研素质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对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推动作用‚找准自身优势‚主动开展科研工作‚实现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的角色转变。只有上下一心‚克服各种不利影响‚采取鲜明、积极的态度和勇于实践的行动‚高职院校才能形成长久的、浓厚的科研氛围。

(二)创新科研管理‚突出工作重点

高职院校具有起步晚‚办学灵活‚机构精简‚科研涉及面不广‚项目量较少‚参与人员不多等特点。科研管理工作不能照搬高校的管理模式和体制‚坚持“扬弃”与“借鉴”结合‚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进行管理创新。一是明确各部门职责‚尽量减少交叉管理。二是采取项目负责制‚给予项目负责人相对的责、权、利‚减少行政干预。三是管理部门坚持内外两条线开展工作。对内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建立科研督导机制‚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对外加强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的联系‚建立资源、信息共享机制‚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加强对外技术服务。积极采取阶段性工作方式。在科研工作起步、发展阶段‚可侧重于科研信息收集‚项目的争取‚科研项目管理(如项目的申报‚院级项目的设计‚研究过程的监督与控制等)‚科研成果鉴定与知识产权保护‚学术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随着科研工作的深入‚教师参与的广泛性‚重点应该放在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注重科研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完善科研竞争机制;提高研究档次和质量;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研资源的优化整合;科研管理创新等方面。从而实现科研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

(三)采取多元化培训手段‚提高教师科研素养

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也是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加强科研方面的专题培训与指导‚积极寻求教师参与科研的各种途径。一是积极开展学术活动‚聘请校内外专家举办有关科技论文写作‚项目申报方法、撰写‚获取科技信息的方法‚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理论及方法技能等知识讲座。二是提供交流、学习平台。开展学术交流‚参加各级各类学术活动‚参加各种社团组织‚创造教师外出学习、进修、考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定期召开部门科研座谈会‚了解教师对科研工作的看法‚建议‚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三是通过产学研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利用校企合作‚让教师深入到(合作)企业第一线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工程师接触交流‚参与企业的设计、施工、管理工作‚参与企业项目研究‚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实际技能和实践教学水平‚而且构建了对外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应用的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双赢。

(四)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建立切实可行的科研保障机制

一方面‚高职院校首先要完善院内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科研经费资助机制‚扩大科研经费资助的范围‚加大科研经费的资助力度。对于获得立项的纵向课题‚应当给予配套资助。学院每年立项的院级科研课题‚以经费资助方式鼓励教师深入开展研究。加大技术应用性课题的奖励力度‚在科研管理的奖励政策上‚相对加大技术应用性课题的奖励力度。有些技术问题‚甚至可以在完成可行性研究的前提下‚在学校先立项‚成功以后‚再向企业推广应用‚推动产学研结合‚达到校企双赢。同时‚要想方设法筹措科研经费‚组织力量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和社科基金的项目‚争取立项单位的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企业横向课题以期获得合作单位的资金支持‚同时积极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以得到资金回报‚从而弥补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开展科研工作的保证是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必要、高效的管理组织‚如学术委员会‚科研处‚高等教育研究所等‚负责对全院科研的组织领导‚为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二是制定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明确科研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以便科研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如职称评定、优秀教师评定及骨干教师选拔要严把科研关‚对科研中取得成绩的个人和部门要大力表彰和奖励‚在评优、晋升、外出学习、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四是加强科研成果管理。通过成果鉴定、成果评奖、成果转化等形式界定科研成果级别等次、社会应用价值‚及时组织成果鉴定和报奖‚以提高科研成果的档次和水平‚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实效。

作者:肖俊勇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问题篇2

高等院校科研工作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高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度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师资水平、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高校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直接手段。然而,与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的地位严重不相符的是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严重滞后,这极大地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寻求有效加强和改进科研工作的对策,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问题

1.领导认识不到位,科研氛围不浓。高职院校的领导对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教学主导观,二是教学科研并重观。由于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素质、就业和可持续发展,进而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地位和招生影响力,是显性因素,因此普遍受到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学院的各种资源都会无条件地向教学倾斜,教学主导观在高职院校占有绝对的主流地位;当然也有部分领导秉持教学科研并重观,但这种观点更多的却是停留在言语形式的重视上,在激励机制、奖励措施、配套政策、人力物力等实际行动上并没有相应的体现。领导不重视,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科研氛围不浓、教师科研积极性不高、科研成果少等问题。

2.教师认识不到位,功利性较强。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教师作为社会人,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部分教师不再甘于默默无闻、安贫乐教,而是开始追求金钱、权力、名誉和地位,这种浮躁功利的心态,造就了部分教师无心教学和科研,热衷于经商、办各种学习班等商业活动;另一方面,迫于生存和生活的世俗压力,教师们不得不为评职称而做课题、拉项目、发论文。因为职称与教师的经济利益挂钩,与教师的职务晋升和学校的地位、影响力挂钩,于是,科研就异化为部分教师追求进步的一种手段,学术圈也逐渐异化成了名利场。

(二)科研管理问题

1.机构不健全,部门职责模糊。领导认识不到位,造成多数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构不健全。为了节约人力物力,科研管理部门多是与诸如教务处、培训处等部门合署办公,往往会造成人员配备不足、部门工作职责混杂、工作重心不突出、工作开展不力等问题。这些因素都进一步造成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薄弱、科研成果不多等现象。

2.管理人员素质低,服务意识不强。科研部门的管理人员大多学历职称偏低,自身科研能力不强,自身主动学习性又不够,对科技政策不熟悉,不了解学术规范,与上级科研部门联系不紧密,深入基层了解教师科研需求不够,缺乏科研服务意识,往往只是起到一个上级部门的传话筒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引导科研工作的作用。甚至有些院校的科研管理人员,自己就没有真正研究过课题,没有发表过高层次的论文,严重缺乏引领科研的能力。

3.机制不完善,制度不到位。笔者在对河南郑州、开封、沁阳和济源四所高职院校科研部门负责人进行调查访谈时,大家一致认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活力的科研激励措施。例如:教学质量奖年年评,荣誉和奖金都很高,在教师心中很有分量,但科研成果奖却都没有设立,科研工作表彰大会也远没有像教师表彰大会那样隆重。科研方面的配套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也极其不到位。

(三)科研定位问题

1.教研即科研。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科研基础薄弱,学术氛围不浓,教师科研能力较弱,缺乏研究专长和方向,大家普遍认为教研即科研,教研活动即是科研活动,撰写论文也多局限于教学心得,做课题也以教研课题为主。例如,济源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立项的40项院级课题中,教研课题占74%;2011年立项的75项院级课题中,教研课题占68%。甚至很多理工科的教师,课题选题也都没有选择专业领域的内容,而是选择教研教改领域进行研究。

2.课题即科研。大部分教师认为,申请课题就是搞科研。以至于大家对申报课题情有独钟,不惜代价到处申报课题,从院级到市级,从地厅级到省部级,无论是否有研究能力,是否有研究价值,是否属于自己的研究范畴,也不管是否能结项,以数量论英雄,以申报成功与否论成败,严重偏离了科研的本义。

3.项目即科研。部分教师认为,高职院校的科研就是要搞项目研发和技术创新,其他的研究都没有价值。所以,到处找项目,夸夸其谈,脱离实际签协议。不管项目的层次、大小、难度和价值,也不管自身的专长优势、条件和实力,结果出现了大批违约、毁约现象,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关系,影响了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能力[1]。

(四)科研水平问题

科研水平是科研成果多少、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当前,高职院校科研水平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如下:

1.科研力量不强,研究水平有限。由于办学体制和历史的原因,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训练,科研基础较差,缺乏基本的科研素质、科研能力和科研方法,更缺乏科研领军人物,没有形成高素质的科研群体。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对开展科研感到困惑,觉得无从下手,不知如何选题、立项、研究和结题,更缺乏归纳提炼能力,不能有效地将教学实践升华到理论高度,写不出高水平、高层次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2.课题数量偏少,项目层次不高。由于科研力量不强,研究水平较低,高职院校教师申请到的课题数量较少、层次偏低,除院级课题外,主要是一些学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课题。教育主管部门、政府部门课题以及有基金资助的项目偏少。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0年共立项77项课题,其中院级课题40项,河南省社科联项目27项,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3项、自然科学项目4项,济源市科技项目3项,没有国家级项目和课题。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大部分是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针对自然科学、高新技术和其他人文社科的研究很少;课题缺乏创新性,学术含量较低,成果缺乏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欠缺。

二、改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认识

1.领导重视,树立正确的科研观。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能,高职院校各级领导首先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和把握科研在高职院校的地位,认识到高校科研在人才培养、知识与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引领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全面树立教学科研并重观。高职教育倡导和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核心是校企合作,科研是校企合作的结合点。学院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领导,把科研工作作为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一项大事来抓,要投入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将其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从制度上保证科研工作的地位,在舆论引导、氛围营造、政策支持和经费资助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

2.教师重视,围绕教学搞好科研。教师是科研工作的主体,教师对科研工作的正确认识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层次和水平。广大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围绕本职工作开展科研,强化“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的观念,不断进行高职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提高科研水平;把科研工作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善于思考和总结,善于发现和挖掘问题,及时将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问题上升到科研的高度,以教促研,多出成果;要把教研与科研统一起来,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要正确处理好教学、科研和职称评审三者的关系,使三者联动、互相促进、和谐统一,从而降低教师的职业焦虑感,增强他们的成功体验,提高幸福指数。

(二)找准科研定位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科研实力相差较大,因此要结合自身的条件,结合教师的实际水平和优势所在,本着“人人参与、发挥优势;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服务优先,协调发展;合理定位,突出重点”的思想,鼓励全体教师增强科研意识,立足本职工作,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主动开展科研工作,力争教学、科研协调发展。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基础实力和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地找准科研定位,集中学科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突出科研重点,形成科研特色和强项。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大方向寻找定位:

1.研究高职教育规律。高职教育办学历史短,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有待探索,因此高职院校可加强高职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从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入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高职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如何构建高职教育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如何建立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系与模式、寻求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如何形成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有效途径等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逐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2.研究高职教学规律。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共识,那么,如何才能培养这样的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的教学该如何组织,课程体系如何建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是不争的事实,但实践教学如何有效组织,理论教学该如何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等,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广大教师可以研究的重要课题,高职教师应从教学第一线找课题,开展教学研究,做到教研相长,以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3.研究和开发应用技术,服务区域经济。大多高职院校都是地方主办的,服务区域经济是学院的办学职能和就业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要应该在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方面确立自己的优势。应用技术研究主要包括新的生产工艺和流程的开发,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使用,生产技术的服务和咨询,技术人员的培训等。通过这些应用技术的研究,可以使教学与生产紧密联系,提高教职人员的实践能力,从而使学院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合生产和管理一线需求,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

(三)培育科研队伍

要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合作精神和科研团队意识,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全面培养科研骨干,扶持科研带头人,打造科研团队,形成科研梯队。

1.大力培养科研骨干。要注重对科研骨干的选拔和培养,善于在青年教师队伍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尤其是对教学一线的硕士和博士群体,他们受过严谨的科研训练,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有着较好的科研基础,是学院优质的科研人力资源,要尽量创造条件,在课题申报、资金资助、研究条件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高职院校的科研骨干。

2.重点扶持科研带头人。科技人才是科研团队的精髓,科研带头人是高水平科研团队的标志,是科学研究的核心,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关键,是科研发展和科研特色培育成功的决定因素。高职院校要在内培和外引的基础上,在科研资源、科研条件、科研时间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外在困难,协助他们进行科研成果的推广,促成一批科研带头人的脱颖而出。

3.全力打造科研团队。在培养科研带头人和科研骨干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大力打造科研团队,力争通过科研带头人的带动、辐射、引导与帮助,组织和培育一批科研团队,使其成为应用技术性研究领域的生力军,带动专业的技术应用性研发工作的发展。

(四)规范科研管理

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管理,是高职院校提高科研水平的根本保障。规范科研管理,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保证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

1.制定科研发展规划。高职院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中长期科研发展规划。通过制定规划,明确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确定科研发展的目标、重点、难点和步骤,理清理路,统一思想,实现对科研工作的科学管理。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科研管理部门,设立独立的科研处,让科研工作职能独立,职责清晰,人员配置到位,从组织上保证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要明确分管科研的学院领导,形成校长办公会定期讨论科研工作制度,各系部也应有相应的领导专门负责科研工作,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

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科研部门工作人员,要全面提高素质,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身的职责使命;二是加强学习,全面把握科技政策,熟悉科研工作程序;三是提高工作能力,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为教职工立好项目、多立项目做好技术服务和外围工作;四是转变工作作风,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五是提高自身科研能力,树立个人威信,增强与广大教师的科研对话能力。

4.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制度是管理的手段,是保障管理成效的有效方式。要建立科学的科研管理制度,全力构建以科研业绩考核、奖惩制度和科研成果评价为主导的科研引导机制和配套的制度,如《科研工作管理条例》《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学术活动管理细则》《科研工作量计算细则》《科研骨干教师、科研带头人和科研团队选拔办法》《科研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等。此外,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还应经常组织各类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定期举行科研先进评选活动和科研表彰大会,设立科研成果奖,加大对在科研上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的奖励力度,引导教师多出成果,为教师科研工作创设良好的外围环境,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整体科研实力,实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目标。

作者:张端端 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外事处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问题篇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科研水平逐渐成为制约高职院校综合影响力提高的短板。如何将科研工作融入教育,让科研服务成为高职院校的新亮点,合理促进科研工作提升成为目前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高职院校发展科研的必要性

首先,科研工作与高职院校的发展密不可分。高等院校的四大职能之一即为科学研究,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滞后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高职教育的影响力。而随着社会改革对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重视,科研发展水平成为了衡量高校研究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人们评判一个高校将更多的目光投诸于作为技术开发和创新载体的科研工作发展之上。毫无疑问,如若科研工作长期滞后,高校将很难取得众人的重视,其竞争力也将大大降低。无论是着眼于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还是立足于教育服务社会、科研服务社会的现实,大力推动科研工作的发展都是极其必要而迫切的。其次,发展科研工作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在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必须及时与行业企业技术水平相对接。在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中,需要进一步提出了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构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并能够通过科研工作的开展了解市场对人才技术水平的要求,从而确保教学工作能够适应社会需求。之外,通过科研工作,使高职院校教师更多地对科学发展和学科发展进行研究学习,鼓励高职院校教师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科动向汲取新知识,积极钻研科研工作,从而丰富高校课堂内容,使其整体的师资水平有所提高。

2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科研意识淡薄,科研投入欠缺

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起步发展较晚,致使其在科研工作的认知方面存在很大偏差,认为高职院校更应该将主要人力财力集中在课堂教学等方面,科研工作可有可无,甚至有的认为科研工作应该是本科及重点院校的事情,和高职院校无关,因而院校领导很少投入甚至零投入人才资金在科研建设方面,极大限制了高职院校科研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其综合实力的提升。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的目光完全停留在教书育人上,无论是高校管理者还是教师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技能掌控或就业水平和创业能力等方面,对科研在教学上的作用甚少关注。同时,传统的职称考核体系又让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应对论文撰写工作,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科研管理激励机制,高校在科研考核和奖惩制度上也未作明确指示,又未曾给予科研团体或个人必要的物质和智力方面的支持,这些都桎梏了高校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发展。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师的科研意识淡薄,很少有人愿意花费很多精力去进行科研。

2.2科研基础薄弱,骨干人员匮乏

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展起步较晚。资料显示,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之后,我国高职高专的教育才迎来了其规模发展时期。大多数高职院校也都是从之前的中专院校、成人高校及高等专科院校经改制、合并组成的。由于之前的高中专院校和成人高校中甚少参与科研工作,且大多数教师学历职称不高,使得而今的高职院校科研基础普遍较为薄弱。长期基础薄弱又使得高职院校无论管理者还是教师都很少重视科研,因而科研工作骨干人员极度匮乏,更不用说形成科研团队等,这些都是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

2.3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奖励机制

除了以上两个重要原因之外,还有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由于很多高职院校领导在对科研工作的认知上存在一定偏离,很少有高职院校愿意投放精力在科研工作的发展管理之上。无论是在科研管理体制还是在奖励机制上,和本科及重点院校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五分之二的高职院校都不曾建立专门的科研机构,更不用说专门的领导负责管理了。有些高职院校即便设立专门机构和政策,也往往只关注课题的申报和论文、专利等科研成果的统计,很少关注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切实提高,甚少关注科研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实用性,使得很多科研工作都浮于表面。

3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对策针对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笔者在高职院校多年科研管理工作经验,特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3.1注重科研考核推广,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不同层面的科研工作给予支持,高职院校需要拥有一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来承担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针对高职院校科研意识淡薄等情况,相关院校领导需要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并对院校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及时的推广,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用。同时,要将科研工作的考核结果和教师切身利益相关联,从而进一步调动高职院校教职工人员进行科研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学校中营造一种众人投入科研工作的浓重学术氛围,促进其科研工作快速稳定发展。当然,对于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等问题,院校领导也要予以高度重视,可以设立专门的科研工作经费,提高科研经费在学院建设中的投入比重,并建立专门的经费管理专项,保证科研经费专款专用。除此之外,亦要激励教职工人员争取科研课题立项,经由多种渠道获取科研经费,使科研所需资金得到保证,从而让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得到保证。

3.2加大培训力度,组建科研团队,提升科研能力

教师是高等院校科研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和生力军。针对高职院校教职工科研基础薄弱的弊病,院校需要重视对教职工的科研专项培训,在教职工对科研工作基本要求和相关程序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定期组织教职工参与高职教育理论的学习深化,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鼓励教职工对科研工作积极探究思考,使其科研工作能力得到切实提高。同时,对于高职院校中一些学历和职称比较高、基础扎实并且有一定科研成果的骨干教师,可以选择组织能力较强且乐于奉献的教师作为院校科研工作的领头人,由学院提供支持,鼓励其建立科研团队,从而带动学院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需要科研实践的锻炼。高职院校要将青年科研骨干的培养和校内课题融合起来,通过校内课题解决科学技术及其应用中的具体问题,一旦产生实用性成果,可以连续资助,使教师完成实用性科研项目的开发、应用等一系列过程。对科研带头人的培养可以同专项课题融合起来。通过大型项目,实现做中学、做在研、做中提高实用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等。对普通教师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竞赛融合起来。对于在赛中获奖的教师要给予科研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和鼓励,实现竞赛与科研的互相融合,互相促进,提高实用科研能力。为保证教师对科研工作的投入,高职院校需要改革评价体系,提供时间等方面的支持。高职院校可以建立教学工作量转换机制,将科研工作折合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以解时间之急。在成果的评定方面,可以对实用性科研成果突出的项目,给予免鉴定的待遇。实用性的科研成果,如专利的成功转让、生产,研究报告得到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成果获得市级以上行政部门奖励等,都可以视为应用性突出,而应免于对成果的依托项目进行鉴定。免于鉴定制度无疑可以引导教师致力于实用性项目研究,提高实用科研能力。

3.3健全管理机制,明确奖励规定

要抓好某项工作,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必不可少。针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建议相关院校设立由专人负责管理的独立科研管理机构,并以科学缜密的科研制度做辅助,健全其队伍建设和科研保障以及科研成果评估和激励等运行机制,做好科研项目的组织,落实科研任务,使科研工作的持续健康开展得到切实保证。同时,对于积极参与科研工作的教职工,要根据其参与和完成情况进行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从而激发教职工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科学合理健康发展。

3.4鼓励联合申报、共同研究

高职院校要重视和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联合申报各级各类项目,共同进行科技研发工作。项目的申报主体可以是地方企业,也可以是地方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可发挥人员等优势,与所在地中小企业合作,共同申请地方政府科委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或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共同解决行业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技术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与兄弟院校联合申报,由几所高职院校和企业、行业联合进行开发。高职院校的科研实力,尤其是有关高精尖技术科研的实力、基础性科研能力低于本科院校,是高职院校的短板,但高职优势在于学院特色的应用型研究,同有实力的本科院校联合进行综合性纵向课题申报,帮助企业行业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共同发展,是高职院校科研改革的又一方向。

4结语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科研成果在评估高校综合实力方面的影响力将愈发增强。但显然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提升不是旦夕之间就能完成的,这需要院校领导的重视支持和教职工的充分配合。高职院校必须以自身现实为依托,针对科研工作需求进行不断调整,积极鼓励教职工参与,从而促进本校科研成果的有效提升,实现院校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进一步增强,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和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森,张霞.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定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12-14.

[2]闻学颖,孙维.谈提升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水平的策略[J].辽宁高职学报,2013(2):16-18.

[3]贾同振.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现状及发展分析[J].科技信息,2007(35):801.

[4]陈莉敏.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现状与发展对策[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82-84.

作者:石华 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科技与产业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