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7 09:13: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价值3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随着当前医疗环境的优化,医院科室正在逐渐细化。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包含了较多精密的仪器、专业的操作以及复杂的病情。多数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都会存在严重的负面情绪,从而使之生理应激反应的诱发可能较高。而当前手术多以局部麻醉为主,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意识相对清晰,良好的手术室护理工作,能够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稳定,有助于手术的进行[2]。另外,良好的手术室护理能够帮助主刀医师开展手术,优化手术结果。传统的护理管理没有意识到这一事项,从而使得其管理内容相对狭隘。精细化管理在对手术室护理进行约束时,能够意识到手术室的工作特点,从工作人员的专业性着手,来提高其服务能力。然后,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或以制度的形式进行明确,保证管理力度。择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及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该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运用精细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手术室运用常规护理管理时收治的1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择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手术室运用精细化护理管理时收治的1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手术室12名护理人员,年龄24~42岁,平均(32.6±9.1)岁;其中4名男性,8名女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手术开展的相关标准,且意识清晰,沟通能力较好,其自愿参与该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23岁,平均年龄(42.39±4.32)岁;普外科28例、妇产科35例、骨科37例、泌尿外科1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最大的64岁,年龄最小的22岁,平均年龄(42.19±4.56)岁;普外科29例、妇产科33例、骨科38例、泌尿外科1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开展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在拟定手术日期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测,做好基本体征记录与健康宣教;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保证其机体符合手术的开展要求;对手术环境进行干预,做好温湿度的调节工作;术中积极配合医师的操作,及时提醒手术时间;术后对患者的状况进行确定,并及时告知患者家属,做好交接工作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精细化管理干预。其主要内容为:①精细化小组的成立与培训。根据手术室的具体状况,选取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成立精细化小组,并且在管理工作开展之前,对小组成员进行精细化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使之能够充分掌握精细化管理的特点与内容,提高其职业素养。②制定精细化管理规范。结合科室的具体环境以及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将手术室各项护理操作流程明确和细化,尽可能将精细化管理的运用到个人,降低护理中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同时制定风险预警机制,对手术室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且分析原因所在,制定对应的预防策略,提高手术时的安全性。③手术室环境管理。依照当前的相关规定,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灭菌消毒制度。同时,结合患者的舒适度,对手术环境进行调整。在术前15~30min,对手术室内的温湿度进行调整。同时核对手术室的相关器械与药品,确保符合手术开展的相关需求。严格控制手术室内的人口流动,按照不同的区域进行功能划分,以保证手术效益,降低感染可能。④手术室护理监督。手术室实施精细化管理以后,必须要以监督的方式来保证其管理质量。监督工作可以以定期的评估、对患者进行随机调研等方式来进行,从而保证管理质量。⑤管理问题的调整。在手术室护理之中,其会存在多种多样的问题。精细化管理的运用,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某些问题。但由于其中存在的不可控因素,手术室护理仍旧存在较大风险。基于此,必须要定期开展管理会议,结合护理人员以及手术室医师的意见,来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原因解析和预防制度制定,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从手术室环境、设备管理、文书写作、基本护理几个内容来评估护理质量,每项评分25分,分值越高,则状况越好。同时,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包括器械缺失、器械清点有误、标本污染等。采取自制调研表,从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几个方面来对其满意度进行调研。1.4统计方法数据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3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之一。为了保证手术的效果,医院规划也在逐渐更新。手术室的发展经过了简易手术室—分散型手术室—集中型手术室—洁净手术室—数字一体化手术室的发展过程,当前较为现代化[4]。手术室作为手术开展的必然场所,其中涉及较多精密仪器,自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每个环节都关系着其生命安全。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保证操作的质量,尽可能避免不良事件的诱发,保证手术结果。随着现代护理服务理念的转变,传统服务中“以疾病为中心”也转变为以“患者为核心”,在手术室护理管理时,也需要坚定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完成护理工作的前提下追求护理质量的优化。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实际上是依据标准化、程序化的原则将规则细化,使之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其核心理念在于精、细、准、严。将精细化管理模式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时,必须要明确手术室护理流程,结合手术室环境、基本工作程序与方法,综合手术室护理系统的多个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明确其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并且通过管理制度来对其护理工作进行控制,使之达到标准化和流程化的现象[8]。在该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精细化管理,需要以专业的工作人员培训为基础,使得护理人员综合素养得以优化,能够保证工作的落实;然后创建管理制度,保证管理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管理活动进行定期的检查与评估,进而达到监督管理质量的目的;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出和解决,达到优化管理质量的目的。从该次试验结果上来看,观察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中不良事件诱发率相较于对照组均存在明显差异,可以看出精细化管理的优势。当然,在精细化管理落实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手术室护理状况进行实时调节,以保证其与时俱进和操作性。定期开展管理会议,对精细化管理的使用价值进行肯定,自上而下提高护理人员的意识。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运用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地控制不良事件的诱发,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优化护理质量。
作者:王莹 单位:高唐县中医院手术室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篇2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源于企业为了适应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以提高运营绩效和改善服务质量为目标,建立的一种科学管理理念或科学管理模式;它是通过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等手段,促进组织管理中的各个单元或环节之间精确、高效、协同和可持续的运行[1]。手术室设备种类繁多,设备精密化、科技化日益加深,设备使用操作人员复杂,流动性大[2]。为了做好手术室设备全面质量管理,我院通过系统梳理总结手术室设备管理各组织和环节的重点和难点,运用现代化管理理论和工具,构建了以“动态准入的三级岗位监督管理,循证理论的医学装备配置评估体系,完善的设备验收流程,优化设备使用管理措施,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otalNormalizedProductiveMaintenance,TnPM)和可靠性维修为中心(ReliabilityCentredMaintenance,RCM)相结合的一体化设备维护方式”为核心内容的手术室设备精细化管理模式,并应用于手术室设备临床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研究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手术室在用设备624台及使用人员148名(护理人员82名,外科医师66名);设备类型为:无影灯、手术床、内窥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设备、麻醉机、监护仪、气腹机、电外科设备、影像系统、除颤仪等。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采用的传统管理模式设备相关资料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后设备相关资料作为观察组。两组设备类型、品牌、数量、使用年限、操作人员的学历、年龄和职称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构建动态准入的三级岗位监督管理体系
以手术室护理人员为核心领导力,手术室设备专职工程师、临床各手术科室主任为辅,构建手术室设备管理主体框架(图1)。其中,护理人员实施设备岗位三级职责管理[3-4],即临床护士设备第一使用人对设备进行一级管理,负责设备的规范操作、使用登记和日常清洁维护等;专职设备管理人对设备进行二级管理,负责“专管共用”和“专科专用”类设备的日常使用调度、账目管理等;手术室护士长作为设备三级管理人,统筹手术室设备质量管理的全方面,定期同临床各科室主任沟通反馈手术室各专科设备使用状态、维修状态、购置需求等[5];同时选拔3~5名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成立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小组[1],协同科室管理设备。引入了“动态准入体系”[6-7]的概念(图2),即在明确岗位三级职责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定期的“临床满意度调查”“动态准入考核”和设备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综合指标来构建动态准入的岗位监督管理评价体系,对于成绩优异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绩效奖励,对于成绩不达标的管理人员,进行岗位调整或质控等。
1.2.2基于循证医学和循证管理的科学思维方法构建医学装备配置评估体系
设备申购评估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8]中采购环节的重点,基于循证医学和循证管理的科学思维方法[9]构建医学装备配置评估体系,将设备评估具体化、数据化、客观化。手术室设备申购评估主体,一般由手术室设备三级管理人和设备管理小组组成,制定设备申购评估评价表,细化具体评估内容和标准;对于重复采购的设备,从配置情况、临床治疗效果、设备使用量、设备收益、设备维保成本等方面评估;对于新类型设备,需要从学科发展需求、设备安装条件、预期使用量、医疗收费标准、预期使用效果、其他医院使用情况评价、设备配套耗材等方面评估。
1.2.3完善设备验收流程,量化设备验收标准
作为设备采购的延续和质量安全管理的首要环节[10],我院在原来三段式验收的基础上补充了售后验收环节,即完整的验收流程包括商务验收、技术验收、临床验收和售后验收环节。售后验收是针对合同约定的设备质保期内的设备保养、巡检等维护内容执行情况的验收,一般发生在设备维保期结束的最后一个月,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厂家不履行设备维护承诺情况的发生。同时完善了临床验收阶段的量化标准,即1个月内达到10次以上利用率且无不良事件发生,目的是为了解决以往设备在技术验收之后投入临床使用后1个月内设备使用次数极少或未使用而进行验收的问题。
1.2.4基于人因工程理论,优化设备使用过程管理
基于人因工程学理论[11-13]分析,医疗设备(或器械)临床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和设备(器械)交互产生的使用失误是影响手术室医疗设备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14-16],我院优化设备使用过程管理的措施包括:①增强临床医生和护士的设备操作使用培训力度,通过新安装设备培训、重点设备每季度培训、专科组设备计划培训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操作人员记忆力;②制定详细的设备术前、术中、术后的标准化流程和考核评分标准,考核采用纸质答题和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③每台设备悬挂状态标识牌、操作应急指示卡,性能良好设备悬挂绿色完好牌,否则悬挂红色故障牌,便于操作人员快速识别;④细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和内容,对因使用不当造成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设备管理小组定期反馈分析;⑤运用6S管理法对手术室设备进行清洁和整顿[17],通过从层流检查、温湿度登记、人员控制等方面实行设备环境精细化管理[18];⑥通过设备使用过程中医生和护理人员、工程师的相互协作和监督,术前手术资质和状态的核对,建立以“不断持续改进风险预防和管理的策略为目标”的工作氛围[19]。
1.2.5构建TnPM和RCM相结合的一体化设备维护模式
手术室设备维护管理包含设备维修、巡检、保养、质量控制环节,是手术室设备管理的难点[20]。我院在原有的预防性维护与RCM相结合的维护模式上,构建了TnPM与RCM相结合的一体化设备维护模式。TnPM是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为载体,以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维修体制[21-22]。手术室TnPM和RCM相结合的一体化维护模式,包含设备维护主体的组建,巡检保养维修制度的制定,规范化过程管理,制定有效的维修策略,科学的点检和保养计划,标准化评估,维护档案的保存等。根据以上方式,我院制定了详细的三级维护的实施策略,见表1。
1.3观察和评价指标
对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前后,我院手术室在用的624台设备使用、维护状态,82名护理人员操作规范程度,以及对66名外科医生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相关指标评价标准:①手术设备操作规范率是指手术室护士长、设备管理小组组长、专科组长和驻科工程师依据《手术室设备操作评分标准》共同评价手术室护士设备全程操作过程,得分85分以上为操作规范;②闲置手术设备数量是指统计手术室年使用次数≤20次的设备数量;③手术设备不良事件发生数量是指手术设备使用过程中因配件不齐、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手术中断超过20min的数量;④手术设备故障及维修监测指标,统计手术室每月仪器设备发生故障的次数和维修的次数;⑤医生对手术设备满意度是指使用自制的《手术设备满意度调查表》,由手术医生对手术设备申购、手术设备调配、手术设备功能、手术设备操作、手术设备维护5个条目进行评价。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按照“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进行评分,满分为25分,满意和非常满意视为满意。选择6名研究对象检测调查表的信度,测得本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8。邀请手术室领域的6名护士长评价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内容效度,本问卷的S-CVI系数为0.92。本研究共发放问卷66份,回收66份,回收率100%。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人员手术设备操作规范率
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后的观察组手术室护士设备操作规范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手术设备操作规范率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2.2手术设备不良事件发生数量
2020年手术设备不良事件发生数量为15例,较2019年的28例,降低了46.43%。
2.3闲置手术设备数量
2020年闲置手术设备数量为23台,较2019年的33台,降低了30.3%。
2.4手术设备故障及维修监测指标比较
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后的观察组手术室护士设备故障、维修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手术设备故障发生次数和维修次数比较如表3所示。
2.5医生对手术设备满意度
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后的观察组临床医生对手术设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4所示。
3讨论
本研究中通过在三级岗位职责构建的基础上,引入“动态准入监督管理”的理念及“TnPM和RCM相结合的维护模式”来实现设备管理目标的分解和责任的细化。通过循证的科学方法和完善的设备验收流程来实现设备配置需求和使用验收标准的量化,结果表明实施管理后的观察组设备闲置率较对照组,降低了30.3%,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室设备的资源配置和利用率。依照人因工程理论分析,通过增强重点设备和专科设备的培训力度,制定设备操作标准和应急指示卡,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反馈,术前资质的核查和状态识别等,来降低因操作人员不熟悉设备操作规范、不了解设备故障、禁忌等造成的手术设备不良事件的发生。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的护士设备操作规范率高于对照组(P<0.001);手术设备不良事件发生数量降低了46.43%。因院内维修水平有限、需要关注的手术室设备点和面比较广,仅依靠工程师进行的预防性设备巡检、保养工作量非常大,也很难有效落实。本研究中依据TnPM理念制定的设备维护方式,改变设备巡检和保养只依靠工程师完成的固有思维,强化全员参与设备点检和保养,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后的观察组手术室护士设备故障、维修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01);通过加强全员设备点检频率和细化点检保养内容能有效提高设备故障预防能力,降低设备维修率。手术室设备精细化管理强调以“手术患者安全”为核心,以服务临床为宗旨,通过“临床满意度调查”可获得医生对手术室设备服务质量和效能的直观评价,结果显示精细化管理模式后的观察组临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精细化管理是将精细化思想贯穿于整个系统每个环节的全面管理,但现有的手术设备精细化管理相关研究多聚焦于某一类设备应用效果[23-27],或针对手术设备管理中的某一方面,如手术室环境[28-29]、手术室护士设备操作水平[30],或主要围绕加强培训考核、使用记录、细化采购验收的细节等开展精细化管理[31-32]。本研究采取的手术设备精细化管理,不仅涵盖以上研究内容,还完善了手术室设备验收维保期售后环节的管理,对于手术室设备维护提出了全员参与的TnPM和RCM相结合的具体实施策略。然而,本研究精细化管理方法,信息化手段应用不足,未来对于采用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培训[33],PDA的信息设备运维管理系统[34]应用于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的手术室精细化管理效果的研究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析。本研究通过采用以“构建动态准入的三级岗位管理体系,基于循证方法的设备配置评估体系,完善设备验收流程,基于人因工程理论的优化使用管理,TnPM与RCM相结合的一体化设备维护模式”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全员、全组织、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有效提高了手术室设备效能,对于手术室设备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作者:张云龙 黄维健 单位: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 医学工程处 东区手术室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篇3
手术室是重要的患者抢救和治疗场所,是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般情况下,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都将工作重点放在救治患者方面。但近几年来,手术室的工作压力也在加大,致使不良管理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不仅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还对患者的治疗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研究表明,一些医疗机构的手术室管理存在一些管理缺陷问题。为此,如何有效的提高手术室管理的质量便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本研究中,将利用分组比较的方式研究不同管理手段在手术室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在2016年2月—2019年2月间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被选取对象,根据所有患者入院时间的不同对所有被选取对象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在2017年9月—2019年2月间在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与对照组(在2016年2月—2017年8月间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两组。对照组中,男54例(54.00%)、女46例(46.00%);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48.76±15.37)岁;行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行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38例;其中行儿科手术的患者32例、妇科29例、外科18例、产科21例。研究组中,男52例(52.00%)、女48例(48.00%);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49.47±15.04)岁;行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57例、行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43例;其中行儿科手术的患者30例、妇科28例、外科20例、产科22例。本研究两组被选取对象的基础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本研究的比较标准。纳入与排除标准(1)所有被选取对象均意识清晰,能够独立思考。(2)所有被选取对象均同意参与此项研究,且进行了知情同意书的签署。(3)所有被选取对象术后均生命体征稳定。(4)排除存在认知障碍、沟通障碍和精神疾病病史的患者。(5)排除未成年或年龄超过80周岁的患者。(6)排除存在严重免疫系统疾病或重要器官器质性损伤的患者。(7)排除存在手术禁忌证的患者。(8)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症状或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1.2.1常规管理方式对照组100例被选取对象在手术治疗期间均行常规管理方式进行手术室管理,即严格根据规章制度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并严格管控医疗器械,以避免不良管理事件的发生。
1.2.2精细化管理研究组100例患者在入院后利用精细化管理制定进行手术室管理。首先,应当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培训,利用培训的方式向医护人员宣教精细化管理的意义与作用,让医护人员了解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打消医护人员的抵触心理,提高医护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意识,以便于精细化管理制度的有序开展。其次,应当进行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紧急处理与问责制度的建立和优化,归纳既往手术室不良管理时间的发生原因及相关应对方法,刊印成册后分发所有医护人员,并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优化与完善。同时,当出现问题时,应当严格进行追责,通过问责制度促使医护人员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失误。最后,应当做好安全管理。医护人员应当定期对医疗器械和药品进行查看,及时更换出现问题的药物,并对损坏的医疗器械进行维修[4]。并且,医护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制度,在进行手术前应当严格进行自身与医疗器械的杀菌消毒,在手术完成后应当对医疗器械进行合理的放置,为下一场手术做好准备。并且,医护人员还应当定时对手术室进行检查,确保手术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符合规定,避免患者感染。
1.3评定标准
采用患者评定、医护人员自评和领导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期间的手术室管理质量进行评定,该标准分为术前准备、医疗器械管理、患者体位摆放和护理质量安全等四个方面,每方面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管理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组间各项手术室管理质量评分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并比较发现,研究组100例被选取对象手术治疗期间的各项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3讨论手术室作为重要的患者抢救与治疗场所,是重要的医院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手术室的主要作用便是通过手术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并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有研究表明,一些医疗机构的手术室管理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6-7]。为此,我院为提高手术室管理水平,于2017年9月起施行了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依据标准化、程序化原则对规则进行系统化细分的先进管理方式[8]。在本研究中,通过在手术室管理过程中施行医护人员培训、优化问责制度、突发事件预演和严格手术室无菌制度等措施,显著的提升了我院手术室管理质量。临床研究表明,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能够通过培训的方式向医护人员进行微笑服务、医疗器械安全管理、责任制和不良管理时间处理能力等内容的宣教,不仅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还能够降低工作期间出现不良管理问题的概率[9-10]。并且,该管理方式还能够通过优化实习生的培养制度和医护人员管理制度等方式,提高医护人员的医德与责任心,并通过定期选拔人员进行进修培训,不断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优化提升,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改善其术中配合能力,以满足日益提升的医疗需求[11-13]。而且,该管理模式还能够通过制定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规范,优化手术室操作流程,从而使医护人员遵循规程进行手术操作,以降低手术期间出现意外事件的概率[14]。有研究表明,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管理质量[15-16]。这一研究与本研究一致,我院在手术室管理中施行精细化管理后,管理质量均要优于施行前。也有临床研究表明,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还有利于手术效率的提升[12]。但本研究未对此方面进行涉猎,所以无法论证这一研究结果的准确度。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在手术室管理中进行应用,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手术配合默契程度和责任心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有利于手术室管理质量的提高,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朱月花,张琦.精细化护理管理在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9,26(10):87-88.
[2]毛双凤.精细化管理理念用于乳腺旋切手术室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0):196-198.
[3]沈珂珂,林霜霞.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实用医学,2018,30(1):119-120.
[4]崔小艳.精细管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70.
[5]肖俊.精细化管理在心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9,25(2):344-345.
[6]丁蓉霞,戴琳峰.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2):184-185.
[7]甘福琼.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效率及患者的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9,(32):218.
[8]傅莉.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8):2901-2903.
[9]孙丽丽,金莲锦,周旋,等.精细化管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以及手术效率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9):164-166.
[10]林秀敏,黄雪莲,吴碧瑜.精细化管理在提高首台手术开台准点率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5):81-83,89.
作者:张小花 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