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对策3篇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对策3篇

时间:2022-12-29 17:42:3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对策3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对策3篇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篇1

1前言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成果直接关系到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而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关键组成部分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来国家市场化制度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面临诸多问题,其改革的可行性也遭受质疑。因此,研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现状、难点以及相关的应对措施,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与国家社会的稳定发展。

2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现状概述

由于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也一直处于不断改革的过程中,以此顺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要求。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容、形式以及相关政策都得到了有效的完善,但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政治发展的新态势,原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经济政治发展。这就需要国家及政府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方针,鼓励各级政府对养老保险相关内容进行研究与创新,促使其及时适应并有效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早在2015年,我国国务院就印发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正式提出了机关事业单位应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结束以往的“双轨制”的想法,期望以此优化我国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工作、促进人力资源部门综合发展、提高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效率。在这一决定的影响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承担主体方面逐渐向共同承担的态势发展,从而极大程度上强化了个人的参保意识。结合目前的养老保险管理工作来看,新政策的实施使得养老保险的管理体系得以完善,特别是对事业单位而言,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极大程度上加强了事业单位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尽管当前养老保险改革的形势较为乐观,但实际的反响与收效却难以达到期望水平,再加上在养老保险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养老保险的改革进程。所以,分析当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养老保险各项改革措施的开展进行分析,对实现养老保险改革工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3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中的问题

3.1当前的养老保险法规尚未健全

目前,由于我国社会保险立法尚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导致社会保险制度存在不统一的现象,难以高度适应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发展。针对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而言,国家仍未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指导方针,无法与养老保险政策法规相匹配。另外,由于部分地区所推出的具有本地特色的政策不同,使得全国各个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出现进展不一的情况,甚至呈现不同地区之间养老保险政策在实施细节上天差地别的现象,造成了养老保险在政策上的多样性。

3.2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具有较高的改革成本

在传统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由于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不需要缴纳社会保险费,因此地方财政并未累积社保基金。然而经过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其对已经退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供养老金支持,这一部分资金需要由地方财政进行统一拨款发放,因此极大程度上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继而产生因改革成本较大而无法正常推动改革进程的现象。

3.3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存在明显的续接问题

现阶段,关于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在缴费处理转入企业、缴费年限计算、个人账户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缺少明确合理的操作规范,再加上事业单位工资拥有较多项目、补助、补贴且管理较为混乱,极大地影响了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的续接问题。[2]另外,由于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不完善、工资缴费基数的不统一以及不同年资情况下,员工缴费基数计算方式的不合理,使得员工的基本工资低于其他补助补贴工资,因而导致实际的缴费工资低于实发工资,影响了员工养老金的发放。

3.4存在较大的养老基金管理风险

为了避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出现退休人员待遇降低的情况,事业单位在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时,除了基本养老金外还应设置职业年金,以此保障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具体利益。职业年金需要经实账积累后统一归集到各个省份,从而推动市场化的投资运营,实现收益计息。然而当前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所配套的各项制度尚未健全,同时地方政府也尚未出台具体化的职业年金投资运营政策,甚至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基金管理监督机制,导致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职业年金的监管力度未能达到相关标准,各项基金面临较大的风险。

4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对策

4.1完善养老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

为了保障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顺利推进,国家以及各级政府需要重点对养老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与优化,从而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对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而言,详细、具体、明确、科学的法律规定能够为解决部分改革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路,进而有效促进改革工作的实行。[4]所以,立法部门需要充分结合养老保险的改革进程以及实际的改革需求来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最大程度上支持养老保险改革工作进行。例如,立法部门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法》来弥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部分法律制度上的缺失。养老保险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不仅仅需要依靠立法部门的努力,更多的需要各级单位的鼎力支持与积极推广,因此,各级单位需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改革情况出台相关的法规、制度及政策,以此来达到健全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目的,进而加快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步伐。例如,2018年,我国人社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2018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表示:“从2018年1月1日起,为2017年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17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左右。”根据实际数据推算可得,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得近1.14亿名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受益。

4.2构建专业的养老保险管理机构

构建专业的养老保险机构,能够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真正做到专款专用、收支平衡。目前,各级政府对于养老保险管理机构的执法能力要求较高,出台了大量刚性政策来推动养老保险机构的专业化程度。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首先需要鼓励养老保险机构加大费用缴纳的监管力度,从而推动养老保险改革顺利实施。其次,地方政府需要联合当地专业监管部门对发放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的社会服务机构进行监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社会服务机构存在的工作压力,借此促进专业的养老保险管理机构的建成。最后,地方政府应推动养老保险管理机构扩宽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具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事业单位),以此实现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满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4.3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缴费制度

建立并健全科学合理的缴费制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国家老龄化的危机,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在实际制定缴费制度的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针对我国退休工资、在职工资制定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规划,再根据当地的实际经济水平进行测算,确定养老保险的最终缴费金额。与此同时,事业单位也需要将社会统筹养老金的计费年限进行有效更改,通过参考单位就职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缴费金额的设定,提高了养老保险缴费金额的合理性。除此之外,事业单位需要与地方政府进行合作,根据其养老保险统筹缴纳实际情况,制定养老保险企业转制接续政策,即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年限、缴费年限、个人账户进行有序的转移,其中个人账户需借助账户转移。针对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依然存在缴费基数不合理的情况,例如单位工资项目较多、补助补贴条目复杂、基本工资远低于补贴补助金额等,需要事业单位积极推动工资项目的规范化建设,以此有效调整缴费基数,同时根据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与标准,确定科学的养老金缴费标准金额。

4.4缓解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层面的财政压力

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过程中,财政部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养老保险存在的改革成本较大以及基金管理风险较大的问题,事业单位需要注重财政压力的缓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与开展。首先,事业单位应建立起完善的养老保险金发放体系,实现对养老保险资金的流动进行监督监测,一旦出现不正常的资金流动,则立即启动报警机制,以此提高养老保险资金的安全性。其次,事业单位可以申请国有资本来补偿其需要支出的养老金进行补偿,从而有效降低养老保险的资金压力。[6]最后,事业单位可以调整养老金的发放制度来提高养老基金的安全性,从而进一步缓解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层面的财政压力。

5结论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有效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进程,对国计民生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关改革政策时需要保持谨慎的态度,事业单位自身需要对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制定科学统一的规划,社会各界则需要给予事业单位大力的支持,以此促进相关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成。

作者:肖勤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传媒学校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篇2

我国早在2015年就出台了一系列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的文件,而近年来,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在此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原则和思路进行研究。

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及社会稳定

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无可替代的根本性制度。就我国现状来看,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水平普遍要高于一般企业水平,有的甚至远高于一般企业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平衡发展及社会稳定;虽然国家为解决该问题、缩小一般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的差距,对一般企业的养老金标准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但受制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核定制度等客观因素,该问题非但未得到有效解决,反而还有愈演愈烈之趋势。鉴于此,只有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由此可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及社会稳定。

(二)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及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站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之所以要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普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仍旧十分严峻,60岁以上老年人在人口总数中的占比正逐年增加,总体已经达到了10%以上。可以说,我国现今已经迈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虽然政府对此早有预见和准备,但这一必然趋势是难以扭转的,在这种背景下,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才能够使相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与社会保险制度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前者的改革也势必会对后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及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三)有利于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及发展

站在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及发展的角度来看,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进一步改革是极为关键的。而在其具体改革过程中,不仅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同时还要构建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管理体制。自我国颁布实施《公务员法》以来,机关事业单位的聘任制度发生了很多变化,这进一步提升了养老保险的特殊地位与作用。也就是说,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隶属于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其也是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必要前提条件。从这点上而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利于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及发展。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则

(一)“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原则

当前,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必须切实遵循“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原则。“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原则的具体表现是:每个职工都既平等享有养老保险的权利,又承担对养老保险的相关责任和义务,如从事劳动、依法参保缴费、达到法定缴费年限等,参保者只有在履行了相关责任和义务的前提下,才能够享受到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二)“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原则

当前,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必须切实遵循“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原则。“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原则的具体表现是:职工的养老金水平既要体现出社会的公平性,足以维持个人的基本生活,又要体现出不同人员之间的一些合理的差异性,能够有效促进职工参保缴费积极性的提升。

(三)“改革前与改革后相衔接”原则

当前,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必须切实遵循“改革前与改革后相衔接”原则。“改革前与改革后相衔接”原则的具体表现是: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的老职工保持原有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并参与未来的待遇调整,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的新职工依据新机制实现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合理衔接,而对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部分中间职工通过相应的过渡性措施保证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不降低。

(四)“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

当前,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必须切实遵循“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的具体表现是:结合当前实际国情,根据现阶段国家、单位及个人的实际承受能力,依照生产力发展实际水平,对养老金标准进行合理有效的确定。

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路

(一)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法律和政策

任何制度的改革都需要以健全的相关法律和政策为前提,这一点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来说,也不例外。所以,当前我国应尽快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法律和政策,以为实际改革相关工作的开展与具体方针办法的实施提供科学的法律依据和有效的指导。现阶段我国主要是依据《社会保险法》来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在现实中,《社会保险法》中的一些具体条文与实际政策执行之间尚存在一些不匹配之处。例如,《社会保险法》中规定可以在基金中发放丧葬费和抚养费,但在实际政策执行中不可在基金中进行发放;再如,《社会保险法》中未规定必须缴纳职业年金,但在实际政策执行中要求必须缴纳职业年金。鉴于此,进一步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法律和政策进行完善,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与一般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并轨

针对目前存在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水平普遍高于及远高于一般企业水平的问题,我国应积极推进两者的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有效缩小机关事业单位与一般企业之间的养老金水平差距。并轨之后,不但能够促进社会稳定,同时还能够促进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向企业流动,从而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具体来说:首先,要对机关事业单位与一般企业构建统一的养老保险征缴基数标准、比例标准及待遇核定标准等,确保双方职工在缴纳和领取保费方面享受同等的待遇;其次,对机关事业单位与一般企业之间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和接续制度进行进一步规范,确保人才流动的合理性;最后,对机关事业单位与一般企业采用统一的业务流程及工作软件,确保双方之间信息互联互通。

(三)完善职业年金制度

职业年金是一项特殊制度,它实质上是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的养老保险基础上所采取的一项强制性补充保险,其初衷是进一步提升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平。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的征收和管理不同于一般企业直接向相关商业保险公司进行投保,其是由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负责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充分考虑职业年金的保值增值问题。由于在我国目前的规定中,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都是强制性进行参保的,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那些自收自支的机关事业单位的负担,在现实中,甚至还会出现机关事业单位无力缴费、欠费的情况,这无疑大大影响了退休职工养老金的领取。因此,首先,应尽快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制度,改为职工自愿投保形式,并交予相关商业保险公司进行具体办理。其次,应充分结合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财政实力和职工老龄化情况,合理选择时间节点及具体路径,逐步做实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例如,若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财政实力较雄厚,则可一次性做实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的单位虚账部分,其后再同步做实单位缴费与个人缴费;若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财政实力较弱且职工老龄化速度较快,则可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尽量将个人账户在短期内做实;若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财政实力较差而职工老龄化速度较平缓,则可以依靠同级财政为主,同时适当由中央财政补贴转移支付,分阶段地将个人账户做实。最后,还应对职业年金的给付方式做出合理调整,宜分别从待遇给付期限与个人账户继承方式两点出发来调整职业年金待遇领取方案。具体来说,一方面,将待遇给付期限的发完为止改为终生支付,并随着当地预期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而适当调增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另一方面,取消个人账户单位缴费的可继承性,只允许继承个人缴费,以回归养老保险的共济性。

(四)提高养老待遇核定的科学性

当职工办理了退休手续后,国家和社会为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所给予的物质帮助,即为养老待遇。过去,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待遇实施办法中,对于工作年限对应的计划发放比例这方面的划分比较笼统且区分度比较模糊,例如,一些机关事业单位针对工作年限在35年以上者计划发放比例为90%、30~35年者计划发放比例为85%、20~30年者计划发放比例为80%,也就是说,在职务、职级以及退休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退休职工的工作年限相差5年及以上,其养老待遇计划发放比例相同或比较相近,这意味着劳动贡献与养老待遇的关联程度较低,因此不利于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维护社会养老待遇公平。鉴于此,应通过相关改革来提高养老待遇核定的科学性,将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待遇与其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系数、实际缴费基数以及个人账户累计缴费等关联起来,并将各项数据精确到月,细化相关考查指标,从而更好地保障职工的合法经济权益。

(五)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分担机制

受历史原因影响,机关事业单位中的退休职工普遍较多,且其养老金费用水平也普遍相对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需要支出大量的资金来用于支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而这是造成我国每年基金支出出现巨额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在实际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支付工作中,中央财政补助分配尚缺乏比较具体、完善的规定,往往随意性、盲目性较大。针对该问题,我国应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分担机制,并对财政补助的分配方式进行明确,以有效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当有了科学合理的财政分担机制后,我国的基金支出缺口问题会得到改善,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六)加大新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力度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件事来说,它直接与机关事业单位中的每一名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若想顺利推行其改革,必须先得到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支持和认同。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设法进一步加大新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来加深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对新养老保险政策的理解、打消职工对新养老保险政策的疑虑、减轻职工对新养老保险政策的抵触情绪,进而提高职工对新养老保险政策的支持和认同。只有如此,才能够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为实际改革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助力。

(七)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经办队伍建设在任何领域、任何工作的开展中,都需要具备足够的人力资源,并且人力不能是普通的人力,而必须是专业基础扎实、业务能力过硬、综合素质较高、创新能力较强、工作态度端正的优秀人才。同样,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也需要具备这样的人才,才能够有效实现其改革目标。为此,我国各级政府都应充分重视人才培育和引进,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办队伍建设。在具体的人才队伍建设中,尤其要把好各级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入口关,遴选那些符合要求的人员;还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不断更新其专业知识、提升其业务水平、改进其思想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此外,不仅要加强经办队伍建设,还应强化人才管理和重视绩效考评,设法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大化地激发出来。总而言之,必须先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办队伍,才能够确保其改革工作的有效开展。

(八)严格进行人事档案审核和管理

现如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养老待遇申领和确认工作,都是由单位的人事工作人员登录当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中心网站进行网上办理的,在此背景下,必须严格进行人事档案审核和管理,确保档案调取的及时性、完整性、高效性。尤其是要进一步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尽快构建一个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支持对人事档案各项信息的收集、存储、整理、分析、检索、查阅以及处理等功能,从而为养老待遇核定工作提供便利。

结语

综上所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在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及社会稳定、应对人口老龄化及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及发展。在实践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应始终遵循“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改革前与改革后相衔接”以及“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等原则。而在具体的改革思路上,则应以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法律和政策、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与一般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完善职业年金制度、提高养老待遇核定的科学性、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分担机制、加大新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力度、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办队伍建设以及严格进行人事档案审核和管理等为主。

作者:董渊博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篇3

养老保险对于调节收入分配和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社会的完善和进程,这就需要进行逐步的改革,使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实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对于保障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实现社会稳定都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概述

(一)制度的内容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中心内容,也是对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重要保障。在目前的改革过程中,应逐步打破原有的双轨制模式,有效实现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公平。由单位和个人按照相应的人员保费组成进行缴纳,同时应对相关的标准进行一定的改革,以满足事业单位员工养老的需求,保障社会的稳定性。

(二)理论分析

在进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理论分析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1.公平高效的原则。在社会进程中,市场经济模式下的每个人都应具有同等的养老保险的待遇,在养老保险面前实现人人平等。在目前的改革过程中,有效的解决养老保险传统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双轨制,实现整体养老保险的公平性具有重要的作用。2.应遵循经济性的原则。在经济性的原则当中,能够体现出养老保险在设计的过程中能达到的最终效果。同时,应加强其保险和经济性两重的综合考虑,以经济性为基础,设计出较为合理的养老制度,为人民创造福祉。3.实现最优化分配。事业单位养老制度主要在于保证其员工能够安享晚年。同时,国家应建立相应的保险制度,为其提供生活保障,这是对于养老保险的最优分配制度的重要体现。

二、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完善

当前,我国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同时使更多的人能够进入到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体系中,很好地解决我国目前的民生问题。事业单位人员占有我国就业人口一定的比例,因此其改革的措施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养老保险不应以盈利为目的,应有效地促进社会公益的发展,完善各项保障机制,能够合理地为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提供有效支撑。

(二)控制制度风险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正处于较好的发展时期,社会各行业、各领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事业单位应结合目前最新的市场经济发展理念,改变传统养老模式,建立适应不同事业单位行使的养老保险制度,打破传统制度双轨制的根本问题,促进养老的社会化。形成不同的融资管理模式,降低制度风险,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保障社会的发展进程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组成过程中,事业单位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在传统养老保险中,其事业与企业的双轨养老保险制度并不能体现公平的现象,也使得我国不同企业对事业单位的养老双轨制提出异议。因此,在其改革发展过程中,需要使用同样的保险制度,实现社会化养老进程,只有采取了同等的养老保险制度,才能在社会主义保险体系中实现公平性,避免在社会发展中提出的不公平质疑,也是促进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对策建议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对于我国社会保障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结合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状况,找出养老保险改革的合理对策。具体如下:

(一)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

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过程中,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以此为前提,结合目前事业单位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革,法律的不完善会造成养老保险改革制度停滞不前。不但会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落实,同时也会对其规范性造成一定的质疑。同时,可能会对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很大影响。通过以上的分析,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必须实现法治法规化,使之实现统一的社会化养老进程,与企业同等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结合目前我国实际形势,对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的分析,结合国情创造良好的保障机制和体制。

(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制度的制定

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过程中,养老金发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在制度中规定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发放时间、发放手续、发放办法等各种要点。同时,对发放要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监督,保障合理实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是目前事业单位养老金发放的重要手段,其结合了目前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大力对其社会化保险进行合理安置,通过社保机构使养老金发放到每一位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手中,保证养老金发放的时效性,并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处理,使养老金的发放能够实时地传递到平台中。事业单位退休员工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等各个方式掌握其目前养老金的组成和发放时间、金额等,从而有效地实现了社会化的发放模式,彻底地改变了原有事业单位自筹发放的不良局面。同时,各位退休员工也可以享受到良好的社会化服务,通过不断完善,有效地提高了养老金发放的效率,为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养老金的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职业年金的制度对于目前缓解养老金发放具有重要的作用,其领取方式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1.职业年金以月为单位,通过计发数量的标准进行测算。当前计发的月数根据目前人口普查的预计平均寿命为标准,但是因为人口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增加的趋势过程中,因此,需要重新对其年金的发放月数进行测算。虽然可能每月的发放数量会进行减少,但是因其总量的增加,同样会让退休员工享受良好的退休金待遇。2.将职业年金的制度与领取方式进行统一。在年金的发放过程中,企业账户余额发放完毕后,由财政部门作为后续义务继续支持,实现了养老保险使用过程的连续性,增加了职业年金的合理保障属性。

(三)工资制度改革措施落实

在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过程中,重要的还是因其在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在不同地区存在着发放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很多地区还沿用了几年前的工资发放标准,没有合理地对其工资待遇进行增长,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社会发展。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事业单位进行养老保险的改革,其退休金主要还是来自社保基金和国家财政的支出,需要对养老金来源待遇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改革,转变为各个单位和个人一起进行缴纳。在具体制度的实施中,需要提高员工的薪资水平,确保其在缴纳保险后基本的生活保障能够得到满足。通过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能够稳定事业单位员工的收入。在其保险改革过程中,有效地实现了新旧制度之间的过渡,在改革过程中,通过薪资的合理转换,实现了事业单位员工的稳定。避免因为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造成的收入下降等新的社会问题,为养老制度的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提高社保基金的抵御风险能力

目前,事业单位员工较多,因此在退休金的管理过程中需不断提高社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应加大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例,需要增加其在运转过程中的使用要求,对养老保险保险维护的重点是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其养老金,做好各种不同层次养老金发放的统筹标准,全面提高社保基金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的增值增效。同时,应保证养老金的安全性,这是稳定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事业单位保险的过程中,养老保险的改革应建立在个人权利义务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应采取竞争激励等方面的机制,使其具体运用到各个领域当中,使其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热情,不断发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杠杆作用。使社保基金在征收和使用过程中能不断的抵御各项风险。二是增加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全面的统筹,将其与事业单位的账户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增进其保值增值的过程,这对于优化社会养老稳定的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养老保险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重要的改革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化的宣传,因为大多数退休员工对保险制度还没有良好的了解。自以为实现了养老保险的改革,就会影响其收入水平,这种理解会增加对社会养老制度改革的不利因素和阻力。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应有效地加强其员工养老保险改革意识的教育。同时,部分员工因法律意识较弱。认为养老保险的改革可以不着急,甚至存在推脱缴纳养老保险这种不利于改革的行为,应重点加以避免。为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和落实,首先要在领导方面做好组织。通过人事和宣传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宣传目前养老保险改革制度的优化。例如,可以利用多种媒体向员工宣传养老保险制度,对政策进行贯宣,使各个事业单位员工能够了解最新的政策,避免其因收入问题产生一些误解,给制度的改革推行创造良好的认识基础。同时,在新制度的执行上,能够让各员工加大理解,保证其在执行过程中的优化实施。因此,为了进一步落实养老保险的征收。相关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公众号、网络平台等多种信息平台,加强其在养老金保险改革过程中的宣传,加大公示力度,采用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对拖欠养老金的单位加大通报力度。同时对于积极进行养老保险改革的单位进行奖励,这些都是良好的正向促进手段,保证良好制度改革的实施。最后,政府还需要找到目前养老金制度改革的过渡政策,在事业单位中建立年金制度,保证其在退休后的待遇。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我国事业单位在运行养老和保险改革过程中的稳定。

(六)减轻事业单位的财政压力

目前,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过程中,对于事业单位的财政压力是目前阻碍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保障制度的实施,就需要对养老保险的合理测算,同时通过多渠道减轻其财政方面的压力。最主要的是重新在国家、地方财政等方面逐级的分担其社保造成的压力。如事业单位进行养老保险的缴纳改革,可能在社保支出方面会增加10%左右的支出。对于并不充裕的财政资金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国家可以在财政方面,在平稳运行的基础上,适当加强资金的重新规划,增加部分事业单位和领域的支持,增加社保金的活力,同时也可以将使养老保险改革的成本分摊到各年逐级的分解,减轻事业单位在改革过程中的压力。通过以上的论述,事业单位在改革过程中应重点对养老金的制度改革进行优化,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公平性。同时,应改革目前事业单位的工资管理制度,加大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宣传,增强社保基金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些都有助于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顺利进行,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复卫.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效果评估——以比例原则为分析视角[J].政法论丛,2018(06).

[2]苏晓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1).

[3]崔亚平.改革视域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服务亟需处理好四个方面问题[J].劳动保障世界,2018(32).

[4]郑金灿.以人民为中心,扎实做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J].就业与保障,2018(11).

[5]徐祥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10).

[6]苏晓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11).

[7]王荣.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4).

作者:徐洪霞 单位:建湖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服务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