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中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3篇

中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3篇

时间:2022-12-31 09:55:5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中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3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3篇

中学生体育锻炼篇1

中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重要时期,是学生从少年到成年角色身份的转变,而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在面对压力时难免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和过激行为。学习压力是指学生自己无法适应周围的环境或者学习的环境使自身感到不适感[1]。研究表明,我国中学生群体由于面临中高考以及家长的殷切期望而普遍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一旦中学生无法有效应对由学习压力带来的影响时,便很容易导致他们采取极端方式来排解压力,如离家出走、自我伤害甚至是自杀等。这也使得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帮助中学生有效缓解和应对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从南通大学附属中学、南通市小海中学、南通市田家炳中学(初中部)、张家港高级中学、张家港护漕港中学、兴化市第一中学共抽取13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同时,为了确保此次调查的有效性,调查问卷由当班体育老师和班主任共同负责发放,学生现场集体填写并当场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46份,回收率94.6%。剔除错答、漏答和有规律作答的无效问卷,最终确定有效问卷933份,问卷有效率为98.6%。学生年龄范围在13岁~19岁之间,平均年龄(15.49±1.39),其中,男生494人,占52.9%,女生439人,占47.1%;初中生522人,占55.9%,高中生411人,占44.1%。本次调查时间为2021年11月-2022年1月。

1.2问卷调查法

《人口学调查问卷》:自制人口学调查问卷,共12个条目,从性别、独生子女与否、学段、年级、父母陪伴程度、父母支持体育消费状况、学校体育设施水平、是否参加课外体育培训等对学生相关情况进行调查。《运动技能与习惯问卷》:依据赵富学构建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5]中对于运动技能与习惯的内容进而编制了《运动技能与习惯问卷》。该问卷包含运动技能、运动习惯两个维度,共7个题目,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0表示完全不符合,4表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明相应的素养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24。《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由徐嘉骏根据中学生学习压力的理论,并结合自我决定理论编制而成,用以测量和评估中学生体育学习压力的水平及状况[6]。问卷共21个条目,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4个维度分别为父母压力、自我压力、教师压力、社交压力。0表示完全不符合,4表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明相应的学习压力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问卷的总体克隆巴赫系数为0.904。

1.3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M±SD)的形式表示。首先采用Q-Q图对所得数据进行正态检验,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数据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人口学因素对中学生体育锻炼及学习压力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性别中学生的自我压力、社交压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中学生的父母压力、教师压力、运动技能、运动习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生得分明显优于女生。从生理学方面来说,男生肌肉较发达,身体机能优于女生且活泼好动,对运动的兴趣较高且投入时间久,因而男生体育锻炼行为高于女生。相对于男生把较多精力投入运动中,女生则把更多精力用在学习上,学习成绩较优,因而父母、老师对其的管教相对宽松,相对于男生来说其学习压力也会更小。是否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父母压力、自我压力、教师压力、社交压力、运动技能、运动习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是否为独生子女对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体育锻炼行为影响较小。不同学段中学生的父母压力、运动技能、运动习惯、运动技能与习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段中学生自我压力、教师压力、社交压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生得分高于高中生。原因可能是高中生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学业压力逐渐增加高于初中生,其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不同年级中学生的父母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中学生运动技能、运动习惯、自我压力、教师压力、社交压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二年级学习压力得分最高;在高二年级学生面临着分班压力、小高考压力与即将到来的中考压力,同时还伴随着来自教师、同伴、自我、环境等的有形无形的压力,因而高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

2.2家庭因素对中学生体育锻炼及学习压力的影响

由表2可知:父母陪伴子女程度不同的中学生在父母压力、自我压力、运动技能、运动习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母能够陪伴子女的中学生其学习压力要显著低于父母不能陪伴的中学生,而父母能够陪伴子女的中学生体育锻炼要显著高于父母不能陪伴的中学生。已有研究发现良好的亲子关系或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子女学习压力的缓解具有较大助力,同时亲子之间的体育互动又能有效促进家庭和谐[7]。可见,父母陪伴因素对中学生学习压力和体育锻炼的影响意义重大。不同体育消费水平的中学生社交压力、教师压力、运动技能、运动习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学生有一定的金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体育装备,不仅体现了家长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支持,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的引导,学生会不断深入了解体育、参与体育、热爱体育。同时,学生在父母满足了自己渴望的体育装备器材后也会对自己的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以此来回报父母的支持。这种亲子间的互动也有助于中学生体育锻炼的促进和学习压力的缓解[8]。

2.3学校因素对中学生体育锻炼及学习压力的影响

由表3可知:对学校体育设施满意程度不同的中学生在父母压力、自我压力、教师压力、运动技能、运动习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现阶段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学生需要一个窗口去发泄自己,运动正是学生最为便捷接触到的发泄方式之一。学校的体育课多数情况下是多个班甚至一个年级出来一起上体育课,相应的体育场地与学生数量却不能达成正比,常常会出现学生多器材少的状况,这就对学生的体育活动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当学校拥有完善的体育设施时,说明该校重视体育,课外体育活动较为丰富,其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式也会有所体现,如重视对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和运动能力的培养,该校学生的运动技能与习惯可能也会表现较好。是否参加课外体育培训的中学生父母压力、教师压力、运动技能、运动习惯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体育中考分值的提高以及体育纳入高考的政策预期,学校体育对学生运动能力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和提高,不少家长也会选择让子女参加课外体育培训以提升其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但凡参加课外体育培训活动都会增加学生的体育学习时间,使学生在更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压力增大。此外,参加课外体育培训以后父母对学生培训效果的期望值会更高,这也使得学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会更大一些。

2.4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习压力的关系

由表4可知:中学生学习压力四个维度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运动技能与习惯两个维度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运动技能维度分别于父母压力、自我压力和社交压力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运动习惯维度与父母压力、自我压力、教师压力和社交压力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即中学生体育锻炼水平越高,其学习压力的水平就越低,这与以往研究得出体育锻炼有助于压力缓解的结论基本一致[9]。

2.5中学生体育锻炼等因素对学习压力的回归分析

以中学生学习压力总分为因变量,中学生运动技能、运动习惯、性别独生子女与否、学段、年级、父母陪伴程度、父母支持体育消费状况、学校体育设施水平、是否参加课外体育培训为自变量,构建中学生体育锻炼等因素对学习压力的回归方程模型。由表5可知:该模型F=6.91,P<0.01,表明模型成立,模型整体解释率为47.1%。其中,学段、性别、父母陪伴、运动技能和运动习惯进入回归方程(P<0.01),且上述五个因素种父母陪伴、运动技能、运动习惯能够负向预测学习压力,表明这三个因素能够有效缓解中学生的学习压力。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中学生性别因素、学段因素、年级因素、父母陪伴因素、体育消费因素、学校体育设施因素、课外体育培训参与因素对体育锻炼和学习压力的影响显著。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习压力呈显著性负相关;中学生的学段和性别因素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学习压力,而中学生的父母陪伴、运动技能和运动习惯因素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学习压力。

3.2建议

各级地方政府应当有效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针对中小学生出台的“减负”政策,着力减轻中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学习压力,尤其要加强校外学科类培训的检查和监督。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大力提升中学生“减负”政策的执行力度,遏制学生、班级、校际的“学习内卷”,同时还要加强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体育运动参与硬件,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家长应当与孩子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多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鼓励孩子经常性地参加体育锻炼,同时在经济上要支持子女正常的体育消费。

作者:李俊 李文江 陈志良 马爱民

中学生体育锻炼篇2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根本保障。为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吸引更广泛的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2017年11月28日,体育总局等7部门联合制定了《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基于此,本研究以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aeducationpanelsurvey,CEPS)2013—2014学年追访数据作为数据来源,运用SPSS软件,从学生视角分析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机制,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策略,旨在为促进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相关综述

(一)中学生体育锻炼

王洋(2018)指出,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存在明显差异,如外在动机、直接动机等,这些动机在体育行为上存在细节化的表现。杨倚华等(2020)指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加快其身体的新陈代谢,让学生释放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从而实现我国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教育目标。方宇祥(2020)认为,现在的中学生普遍缺乏体育锻炼,课余时间坚持体育锻炼更是难上加难。

(二)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库

江求川等(2020)基于CEPS数据对初中教育机会不平等的情况进行了探究,发现了家庭背景与教育机会不平等之间的相关性,得出相比于农村,城市中家庭背景影响教育机会不平等的作用力更加明显。吴翌琳(2016)应用CEPS数据对全国112所中学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九年级课外补习的强度比七年级更大,课外补习支出与家庭经济水平成正比。综上所述,科学的体育锻炼对于提升身体素质,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学者多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锻炼进行研究,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在CEPS数据的运用上,我国学者多侧重于学业成绩、教育质量以及亲子关系等。

二、研究数据、变量与方法

(一)研究数据

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设计与实施的大型追踪调查项目,以2013—2014学年为基线、以七年级和九年级为调查起点、以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和流动人口比例为分层变量,随机抽取全国28个县级单位(县、区、市)作为调查点,并以学校为基础,从所选县级单位中随机抽取112所学校和438个班级进行分析和调查,共调查约2万名学生。本研究以九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得到有效个案16912个。

(二)研究变量

笔者将因变量Y设置为体育锻炼时间,通过CEPS(2013—2014)数据对九年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天数以及每天锻炼的时间进行数据调查。笔者将自变量X设置为身体肥胖、体育锻炼兴趣以及学习压力,通过CEPS数据对九年级学生进行数据调查。1.身体肥胖。身体肥胖的学生在具备健康意识后,更有可能参加体育锻炼。因此,笔者采用“你和父母一起做运动的频率”等问题来判定学生的身体是否肥胖。2.体育锻炼兴趣。兴趣爱好是影响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一项重要因素。笔者通过CEPS(2013—2014)数据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及其他因素间接了解学生是否对体育锻炼有兴趣。3.学习压力。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学生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学习上,很少有机会进行锻炼。然而,中学生的学业压力不仅来自学校,还来自家长。基于此,笔者采用“上个星期,你的父母有没有指导你的功课”等问题研究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此外,笔者运用SPSS26.0软件对中学生进行了描述分析,每个变量的详细信息见表1。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通过学生视角探究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无意探讨学校、家庭等层面。因此,笔者使用SPSS26.0,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数据整理,详见表2(见下页)。

三、结果分析

本研究通过学生视角,以回归模型探究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关系。在学生视角中,肥胖程度对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产生的影响占比为16.7%,学习压力对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产生的影响占比为5.7%。分析得出,肥胖程度、学习压力对体育锻炼参与有积极、显著的影响,体育锻炼兴趣对体育锻炼参与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四、加强中学生体育锻炼的相关策略

(一)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推动体育设施建设

体育经费与学校体育的发展息息相关,是体育设施建设的有力保障。政府应加大体育经费投入,监督学校将经费贯彻落实于体育设施建设,为中学生提供舒适的体育锻炼生态圈,助推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二)重塑学校体育文化,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能有效激发学生运动锻炼的积极性。①学校应继续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育健康教育。②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③学校应搭建体育课后服务平台,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组织多项体育运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培育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三)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督促学生进行锻炼

为促使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家长及教师应改变固有思想观念。首先,学校应构建家校合作平台,督促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其次,体育教师应与家长进行长期、充分的沟通,齐抓共管,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教师可以建立微信群,随时与家长交流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等,还可以召集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让家长关注、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最后,家长应主动学习体育锻炼知识,与学生共同参与体育锻炼,构建和谐的家庭运动氛围。

结语

本研究根据CEPS(2013—2014)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笔者认为,肥胖程度、学习压力对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有积极、显著的影响,体育锻炼兴趣对体育锻炼参与的影响作用不明显。本文受数据时效性和自变量视角的影响,尚存在不足之处。在未来研究中,相关学者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进行多层次研究,深入探讨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其他因素。

作者:张洋源 邹银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麻阳县尧市镇中心小学

中学生体育锻炼篇3

1引言

目前造成近视的原因有很多,很多研究认为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和缺乏体育锻炼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当然也提出了许多疗法,例如针灸和阿托品等治疗方法,不同替代疗法效果也不尽相同。针对目前初中生视力问题越发严重的现状,学校不得不警醒。学业压力重,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长时间用眼导致视力下降情况日益严重,而如何改善学生视力问题已然成为研究的重点。

2初中生视力状况恶化的原因

2.1学业压力过大

尽管不断强调“素质教育”和“双减政策”,但应试教育仍然是中国教育体系发展的重要引导。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业压力持续增大,“繁重作业”和“校外补习班”的现象也一直存在,这都会让学生的身心处于疲劳状态。最重要的是,长时间的学习和沉重的课业都会造成学生用眼疲劳,学生的眼睛得不到休息,视力就会下降。现在,大部分中学生都戴上了眼镜,戴眼镜虽然可以在一定阶段内、一定程度上稳定视力,但是长时间配戴眼镜也会对眼睛产生损伤,而且戴眼镜的时间越长,视力就会越差。

2.2电子产品过多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便捷。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与各种形式的电子产品密不可分。除了学校的学习任务,电子产品也占据了初中生的部分时间,其中手机和电脑对学生眼睛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大。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大都用在了手机或电脑上,玩游戏、刷视频,这对视力的影响是非常不好的。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会对眼睛造成严重伤害,这也是影响视力健康的主要原因。

2.3忽略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眼保健操是国家为保护学生视力健康而大力推广的,其在促进视力健康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但许多学校对眼保健操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此外,体育锻炼也是保护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的重要途径。在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的身心都处于放松状态,精神状态也较为放松,这对放松视力是很重要的。但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仍然缺乏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尤其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会重视学生的文化教育,从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学校体育改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价值特点

3.1根本价值:增强青少年的获得感

近年来,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对各行业、各部门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例如,通过对2007年北京市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56.4%的年轻人因体检不合格受到影响。与之前的近视数据相比,门槛逐渐降低,但仍有18.1%的学生因近视而被排除在外。同时,随着中国各领域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学生选择专业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是,大量的专业对视力有明确的要求。据相关研究部门统计,“在涉及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技术、船舶驾驶、空中交通管制等专业时,考生肉眼视力不得低于5.0;对于大多数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视力必须不低于4.8。”成功进入合适的大学是多数同学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选择。根据生命历程理论,童年时期的健康状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个体在不同时期保持高水平健康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必须从小强调体育锻炼的好处,提高学生的视力健康,逐步增强青少年的受益感和满足感,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

3.2现实价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立德”要求学生深刻认识当前的社会发展体制,执着于新时代的领导思想,明确自己的行动标准;“树人”需要制定具体指导方针来改善学校体育运动。而清晰宽泛的领导理念系能领导学校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历史共识。重点应该是提供体育教育,作为一个中心。体育是一种综合体,德、智、艺、劳是学校体育和卫生工作的转化。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表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体育教育更应从身心出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深入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中,学校体育的地位再次受到鼓舞。学校体育作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渠道,是提高青少年视力健康的中坚力量。

4学校体育改善青少年视力健康的突围

4.1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政策引领

国家政府提出的方案,既要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又要为实现学校体育和教育目标编制一份纲要和发展规划清单。在预防和改善儿童青少年视力障碍的国家目标下,应优先考虑学校体育,继续将流程实施与有效可操作性结合起来。依托《实施方案》作为战略规划,强调各省、市、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公布学校体育法律文件,帮助中国儿童青少年提高视力,形成不同监管系统。

4.2提高近视的防治能力

“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方之外”是中医中关于养生明目的手段,《皇帝导引按跷经》中也非常重视按摩和导引的养生防范作用,其中导引便是体操。“体育锻炼是实现健康生活的根本手段”是古希腊名希泼克拉底提出的著名理论,充分说明了体育锻炼对于视力健康的重要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在这一过程中,眼部的肌肉也可以得到有效调节,这是防治近视的重要方法。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止身体的肌肉群得到了有效的锻炼,眼部的调节肌作用也被放大,从而可以提高眼部的收缩能力和调节能力。所以体育锻炼可以防治眼睛近视,对于已经近视的眼睛,也能防治度数加深。青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视力健康是青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健康视力的重要性不容低估,而体育锻炼便是近视科学预防和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允许青少年参加课堂内外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让青少年每天运动1个小时以上,已成为保护青少年视力的重要法宝。视力预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缓解视觉疲劳,降低近视的概率。

4.3体育锻炼有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改善视力

充足的营养是学生视力健康的物质基础。青少年眼睛的晶状体、视网膜等比较娇嫩,只有摄入均衡合理的营养,才会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来清除眼睛中的自由基(即眼部垃圾,它会破坏视觉细胞),尽快恢复视疲劳。如果营养摄入不够或不合理,没有足够的能量提供视觉细胞更新换代的需要,眼部的物质基础就会改变。一旦视疲劳不能及时恢复,假性近视就很容易演变为真性近视。因此,改善视力,还可通过饮食来调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也能有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行体育锻炼时,由于身体不停地运动,肌肉需要的营养物质增多,心脏跳动加快,肺脏呼吸加深,血液循环处于旺盛状态,能量的消耗加大,胃容量增加、排空时间缩短(正常成人胃容量为1~3升,进食后30分钟内食物便开始离胃入十二指肠,约4~5小时内可完全排空),使胃肠蠕动增强,促使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欲增加,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同时,体育锻炼还可大幅度提高膈肌的升降活动,对胃肠起按摩作用,能增强胃的消化功能。这样一来,不仅能供给四肢肌肉更多的养料和氧气,而且能供给眼睛更多的养料和氧气,使眼睛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视觉功能增强,从而起到预防近视、矫正视力的作用。总之,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身体得到充分的发展,也有助于保护学生的眼睛。为了提高初中生的视力健康,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多安排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在增强体魄的同时,改善学生视力问题,为中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武玟斌,樊晓婕.体育运动对中学生视力影响的研究综述[J].体育时空,2017(13).

[2]吴向宁.乒乓球锻炼对6–9岁年龄段儿童视力的影响与建议[J].四川体育科学,2018,37(4):5.

[3]张明.治疗视力的视力锻炼方法,CN107280928A[P].2017.

[4]陈霜.在校普通全日制初中学生视力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028):279-280.

[5]王东升.论大体育观下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10):2.

[6]中国教育报.减负是降低近视率的有力抓手[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3(21):1.

作者:刘亚 单位:扬州树人学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