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低碳经济下我国外贸发展探索3篇

低碳经济下我国外贸发展探索3篇

时间:2023-01-03 17:07: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低碳经济下我国外贸发展探索3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低碳经济下我国外贸发展探索3篇

低碳经济我国外贸发展篇1

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外贸领域的发展及自身架构都有较大影响,会影响我国外贸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实力。我国的外贸发展,要与低碳经济进行紧密结合,并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措施,适应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与大方向,走新型的外贸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我国外贸经济才会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对于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才会具有促进作用。

一、低碳经济给我国外贸发展带来的挑战

在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针对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面对了一系列的问题及挑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第一,低碳技术落后。在全球市场经济中,发达国家一般具备大量资金及先进技术,低碳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很好地应用。我国目前科技水平较低,能源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程度的污染情况,大多数外贸企业并不具备较高的现代化生产水平,新型技术的引进率和利用率相对较差。在低碳经济的发展环境下,很多发达国家不愿输出低碳技术,使得我国想要引进相关技术面临很多困难,对我国外贸应用低碳技术形成严重制约。第二,低碳立法缺失。我国外贸在发展过程中,相关的低碳立法出现严重缺失。我国目前虽然在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方面制定了相关法律,但是还是呈现出严重的缺失状态。我国很多外贸企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注重低碳技术的应用与环境保护,很多政府部门为了外贸企业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对此状况不闻不问,甚至对一些污染较强的外贸企业的发展进行鼓励。第三,服务贸易不足。在外贸经济中,服务贸易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咨询、旅游等内容,服务贸易具有很强的低碳型特征,并且能够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对于发展外贸经济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在发展外贸经济的过程中,服务贸易发展严重不足,水平较低,竞争力相对较差。

二、我国外贸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如何发展

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之下,我国外贸想要得到合理发展,就需要在多个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我国外贸在低碳经济环境下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一)制定完善法规

对于我国外贸经济来说,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发展,首先需要相关的部门制定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外贸经济只有在合理、完善的法律法规指导下,才能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时候,相关部门首先要掌握和分析我国目前存在的能源问题及环境问题,要重视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关部门在制定法律法规的时候,要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我国外贸发展的一项基本性战略措施,将低碳经济纳入外贸发展的日常规划中。我国某市是外贸发展的重要城市,外贸经济是该市的经济支柱,该市为了使外贸经济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得到合理发展,专门制定了针对性较强的法律法规。该市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法律的时候,主要考虑了低碳经济与外贸经济之间的关系,为低碳经济在外贸经济中的发展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此外,该市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中还注重法规的宣传工作。该市利用传统纸媒与新兴电子媒体,宣传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外贸经济,提高所有人对其的认识,树立起相应的节能意识,引导低碳环境的营造。由于该市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外贸经济呈现出很强的低碳型,成功实现了合理转型,带动了该市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引进低碳节能技术

要想使我国的外贸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较强的低碳特征,还需要引进和应用新型的低碳节能技术。我国目前虽然外贸经济发展情况较好,已经是世界上重要的贸易大国,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不能被称作贸易强国。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外贸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没能及时引进新型的低碳节能技术。我国应该认识到低碳节能技术的重要性,在外贸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还可以邀请具备专业技能水平的技术人员来到我国进行交流。此外,我国要积极与发达国家之间就低碳节能技术进行积极沟通,引导我国外贸企业应用新型的低碳节能技术,解决我国外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无法应用低碳节能技术的现状。在积极与发达国家进行沟通的同时,我国也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为我国的外贸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只有积极引进低碳节能技术,我国的外贸经济才能在低碳经济的条件下得到合理发展。

(三)让企业“走出去”

我国外贸经济想要合理发展,适应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还需要我国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外贸企业“走出去”。我国可以引导外贸企业在发达国家进行符合实际的投资,这样可以为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数量的能源和资源。与此同时,外贸企业“走出去”,还符合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外贸企业加速对外开拓,可以吸取到发达国家优秀外贸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思想,并且可以吸收到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经验。因此,我国只有鼓励外贸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才能真正使外贸企业得到合理发展,其与低碳经济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这样,我国外贸发展才会日趋合理,体现出很强的低碳型特征。

(四)转变外贸产品结构

要想使我国外贸发展具有很强的低碳型特征,就需要及时转变我国现存的外贸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自身的技术含量与整体质量。我国有关部门应当对产品加工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对于污染情况比较重且经济增长不明显的对外贸易,要进行严格的限制。同时,要及时应用环保性质较为明显的技术,来增强外贸产品加工的综合实力。此外,我国要积极生产和开发科技化程度较高的外贸产品,不断提高外贸产品的自身附加值,让外贸产品不只是“中国制造”,更要向“中国创造”方向进行转变。最后,我国还要积极发展外贸服务业。目前,全球经济市场处于新的发展时期,带有低碳性质的外贸服务业发展情况相对较好。我国相关部门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严格把控外贸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对外贸服务业的内在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与积极的优化。这样,我国外贸服务业才会得到合理发展,对于我国外贸事业的低碳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做到上述几点,我国外贸产品的内在结构才会得到真正转变,这对我国发展低碳特征的外贸经济有重要影响。

三、结语

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体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还能有效解决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资源、能源不足情况。在低碳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之下,我国外贸经济想要得到合理发展,就要针对低碳经济采取强有力的发展措施。我国外贸应当在发展中改变传统的高碳现象,对出口产品进行精加工与深加工,加大科技投入,以此进行合理发展。

作者:施静涛 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低碳经济下我国外贸发展篇2

1我国开展低碳贸易的现状

发展低碳贸易对中国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中国经济已经驶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快速发展时期,由于长时期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能源支撑并且造成大量的碳污染。国际能源署(IEA)在2007年对世界能源形势进行了展望,其进行的情景分析表明中国至2030年期间一次化石能源的需求量增速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呈现明显正相关。其次是能源结构特征引起的高碳发展模式。在我国已探明能源存量中,煤炭以94%的占比高居绝对主导地位,石油和天然气则分别占比5.4%和0.6%,鉴于煤炭资源的高碳排放系数,故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典型能源特征使碳排总量处于较高水平。最后,产业的低附加值特征和贸易结构的低级化也是诱发高碳排压力的重要原因。我国当前产业整体水平较低,低端产业在能耗和碳排在数量上也比较大,并且我国在国际产业价值链条分工中居于低附加值的非战略环节,其绝大多数出口品属于能源消耗量大且污染环境严重的资源密集型产品。另外,在我国承接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过程当中,一些高污染性的重化工业以大量消耗能源为代价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在低碳经济时代,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我国低碳贸易存在的问题

2.1出口贸易商品结构问题

我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对资源比较依赖的初级产品和污染严重的中间产品。我国出口贸易额最大的有机械、电子、化工原料及其化工制成品。这些行业都是重污染行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增长的背后是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之所以说中国是贸易大国,是由于我国的出口贸易增长本质上属于粗放式的数量型扩张。尽管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成功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和服装主导出口转变为了由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主导出口,但客观来讲,其出口附加值以及技术水平依旧较低,甚至很多生产工序仍是简单的劳动加工,即便是高技术商品,其绝大多数也属于标准化产品生命周期的低端成熟技术品。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相较于发达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来说,我国工业结构优化程度及出口竞争力较弱。这追根溯源要归因于工业层次的低端性特征,大量低端价值链环节出口品的存在从根本上阻碍了低碳经济客观发展的需要。

2.2出口贸易方式结构问题

2.2.1贸易方式低级化问题

国内外在加工贸易的内涵和方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加工贸易的特点是加工对象属于劳动要素投入为主的非高级化产品,而该类产品的关键研发和营销等高增值环节则完全受制于境外企业。比如富士康生产的苹果手机,富士康并没掌握苹果产品的研发技术,产品的市场销售也是由美国苹果公司掌控。加工贸易方式在我国面临着以下症结:一是产业链条加工环节深度不足且价值性不高,产业缺失广泛的关联性;二是三资企业控制了绝大多数的加工贸易生产,据统计,外商投资企业在2012年的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额占全国该贸易方式总额比例为83.4%,总金额高达1056亿美元。截至目前,全球五百强企业中约480余家都已经在中国开工建厂。在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外贸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其占当时我国外贸总额的比例达87%以上,但随着90年代初期加工贸易方式的繁荣与发展,一般贸易方式占比迅速降至60%左右,而自1996年起,加工贸易首次取代一般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导方式。据统计,2012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比例大致维持在84%~86%之间,加工贸易方式占比过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劳动力资源过剩这一典型要素禀赋特征,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吸引着外商将其产品生产的低附加值加工环节放置于中国本土,这种参与国际竞争的方式使得我国对外贸易大而不强,高而不富,且由于加工企业的产业关联性较弱,无法有效带动产业层次升级,同时还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高消耗、高污染企业。

2.2.2服务贸易发展落后问题

201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规模刷新了历史记录,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470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较2000年上升了9个名次,位于美国和德国之后;其中,出口居世界第五位(前四位依次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额达4705.8亿美元,同比增加12.3%,增速快于世界平均水平约10.3个百分点,但其在世界服务贸易市场和我国外贸市场中占比依旧偏低,比例分别为5.6%和10.8%。尽管总体来看我国服务贸易呈快速发展,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首先,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较世界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其次,进口增长明显快于出口,服务贸易逆差扩大。再者,服务贸易存在的逆差领域相对集中,竞争力较弱。此外,其他一些问题也困扰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例如,在市场开放程度上,我国服务贸易市场整体开放不足而某些领域开放过度,同时名义的市场开放度较高而实际开放度偏低;在全球价值链上,我国服务外包企业与大多数制造业企业一样,主要处于中低端。

2.3出口贸易区域结构问题

目前,我国出口贸易的目标国市场集中度较高,重点集中于欧美日等少数国家,这就加大了贸易摩擦出现的概率。众所周知,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化时期,其人均碳排放量已经显著降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这导致了其在国际中通常会以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为由对尚处于工业化发展关键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加以批评甚至制裁,“碳关税”概念的出现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因此,中国出口对象国高度依赖欧美不利于分散其国际化经营风险,必须通过追求多元化市场来降低市场风险性。然而,既定的贸易市场传统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充足的市场潜力使得短期内实现市场多元化尚且难以操作。

3政策建议

3.1建立低碳经济政策体系

低碳政策体系主要围绕着五个方面,即财税政策、金融政策、能源政策、产业政策及碳汇政策五个方面。从财税政策上来说,用国家的宏观调控这双有形的手来解决市场外部的问题,比如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从事低碳技术研发的企业给予适当的税后优惠,来促进低碳技术的研发。也可以对高能耗高污染的出口企业增加关税来鼓励企业对自己产品的升级改造。低碳经济需要金融政策的扶持。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迫切需要在资金的引导下,投资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带动低碳产品的发展,为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的转型创造条件。中国的能源政策也必须转变。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主题依然是化石能源。我们必须从优化能源消耗上去考虑,发展低碳能源是减少对石化不可再生能源依赖的必然选择。从能源政策上,我国要对煤炭石油等炭基能源的使用实施保护政策,鼓励低碳能源的开发与应用。从产业结构上来讲,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第二产业仍占据主体地位,中国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调整。中国需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工业、农业等传统产业,实现低碳型,带动我国低碳贸易的发展。最后从碳汇政策上来看,中国需要确定限排标准,制定限排条例,制定减排和超排的奖罚条例,制定碳交换的市场机制和碳交换的市场。中国发展低碳贸易就必须从这五个方面做起,财务税收政策支持,运用金融货币的导向作用,能源政策的危机意识,产业政策的转型和碳汇政策的限制,立足国内先把自己做大做强,再展望国际市场,使中国的外贸产品始终处于优势地位。

3.2引进高新节能技术

低碳技术的创新与运用是我国发展低碳贸易的关键。我国虽然是贸易大国却不是贸易强国,特别是在低碳经济时代,如何解决低碳技术瓶颈,是我国开展低碳贸易的关键所在。吸引国内外有实力有经验的环保技术,咨询专业的服务中介及邀请专业环保人员进驻中国,为中国及中国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技术帮助与技术合作是引进高新节能技术的具体措施。除此之外,政府应该与国际间环保机构合作,并为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多渠道融资和多方面发展先进技术的机制,克服中国企业在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过程中所面对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瓶颈。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成效和发展低碳技术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国际上围绕着低碳经济的能源和产业新技术对中国来说值得学习,特别是节能技术共享将为中国提供技术保障。因此政府需要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并通过政策手段鼓舞企业引进高新技能技术,并且对引进的低碳技术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只有这样中国将可能在低碳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我国的贸易政策必须从传统的只顾经济效益不顾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中转变。节能减排,没有退路,难在出路。打开出路,企业是主体,技术创新是支撑。中国政府在低碳经济的政策上必须坚持对节能技术的创新,不仅应担当调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及鼓励、支持本国企业自主研发的责任,还应积极营造本土企业与其他区域国内外企业沟通、合作的良好环境,便于我国企业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协调引导企业改变只靠自身“单打独斗”式的内部节能减排,提升节能减排的成效。创建良好的国际技术合作环境促进国际间低碳技术的合作及加大对低碳技术创新是我国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可行之路。

3.3调整外贸产品结构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于内源性增长动力,中国经济却主要是通过外需力量带动经济增长的。在参与世界分工的过程当中,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分别按照比较优势从事着生产和消费,这不仅符合了双方的短期利益,实现了各产所能、各取所需,同时也在理论上具有平衡贸易和降低摩擦的作用。但是,静态的比较优势分工模式严重忽视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持久生命力所在,对本国相关产业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必须注重市场保护力量的作用以及动态利益的获取,通过扶持战略性产业以及引进和吸收高精尖技术来实现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实现科技兴贸和贸易强国的宏伟目标。调整外贸产品结构也是低碳经济时代我国要解决资源和能源瓶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目前来看,中国出口商品主要还是加工程度低,附加值含量不高的加工贸易产品。但是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如果不调整贸易产品结构,我国传统的劳动成本低和政策性优势将会丧失,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失去国际市场。因此促进贸易产品结构的升级转变是低碳经济时代我国对外贸易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企业应该在政府的引领下,对出口产品进行深加工,加大对出口产品科技含量的投入,提高商品的附加值,扩大贸易出口额。

作者:王菲 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低碳经济下我国外贸发展篇3

1.低碳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变化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种经济模式,其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会使当代国际贸易发展出现许多新变化。

(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低碳化。低碳经济意味着大量的低碳产品被生产和交换。所谓低碳产品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总量低,即“碳”耗低;另一方面是指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采用碳排放量低的运输方式,例如海运方式的碳排放量是陆运的1/10、是空运的1/50。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低碳化,首先将体现为服务贸易规模将明显扩大,并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产品。这是因为,服务贸易本身就具有极为明显的低碳特征,而且能够体现国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软实力。其次,目前货物贸易领域中初加工比重大、耗能多、污染大的产品贸易将不断减少,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出现下降,而低耗能、低污染的低碳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则趋于上升,从而使得世界贸易商品结构明显趋向低碳化。

(2)碳要素成为各国比较贸易优势的重要指标。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会形成与传统要素完全不同的碳要素,并逐渐成为衡量各国比较贸易优势的重要指标。碳要素作为—种新的要素,可以跨国自由流动,形成所谓的碳排放权交易,并且由于国家碳排放权的差异,形成稀缺性的产业环节,进而转化为其拥有的比较贸易优势。

(3)碳保护强化和加剧贸易壁垒。低碳经济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壁垒出现强化和加剧:一是环境标准更加严外贸发展促进研究格苛刻,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难以打开市场。二是以限制碳排放为名征收碳关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经把进口货物纳入碳税范围,并依靠其低碳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实力,保护本国市场,以实现“再制造业化”。三是实施贸易产品的碳标签。2008年英国出台了世界上第一个碳标准规范后,又率先推出了碳标签做法,将产品从原料、制造、储运、废弃到回收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之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从而便利消费者作出是否购买低碳产品的选择。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效仿英国,竞相推广使用碳标签,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出口企业增加生产成本,进而形成贸易壁垒。

(4)低碳技术构成国际贸易的核心竞争力。低碳技术包括碳中和技术、新能源技术、节能和提高效能技术、二氧化碳捕捉埋存技术等等。低碳技术是生产低碳产品的关键和核心,也是占据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制高点,与其他国家拉开技术差距,从而独享由于技术先进而带来的巨额贸易利益的重要前提,拥有低碳技术优势,就会提升本国的国际经济竞争力,形成国际贸易竞争优势。

2.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非低碳特征及其原因

(1)出口商品的含碳量较高。目前我国外贸出口的商品绝大部分是碳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如钢铁、冶金、矿石、机械、纺织品、服装等。这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碳资源,其含碳量明显增多。以纺织品和服装为例,由于我国目前主要以煤炭作为最主要的能源,而煤炭的碳密集程度比其他化石燃料要高得多,单位能源燃煤释放的CO2是天然气的近两倍,每燃烧一吨煤炭就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即便是将煤炭转化为电力,但火电的含碳量仍然比水电、核电、风能发电等动力高,最终使出口商品的含碳量水平较高。由于“富煤、缺油、少气”,煤炭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2008年高达68.7%,而石油、天然气等非可再生常规能源消费的总量和比重也在持续增加,我国出口商品的含碳量较高的状况短期内还很难迅速改变,实现低碳贸易绝非易事。

(2)外贸产业中的碳能源消费居高不下。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围绕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根本目标,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产业仍然要以工业制造业为主,从而外贸出口产品仍然是以钢铁、纺织品与服装、机电产品、箱包鞋帽等为主。但是,所有这些产品的生产制造部门都是以电力、煤气、蒸汽等二次能源为基础进行,仍然具有高能耗、高污染的特征。因此,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外贸总量的增加,意味着碳能源消费将会进一步增加。即便是实现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中国也只能做到相对的低碳经济发展。假定GDP的增长速度按9%计算,并且每年的能源强度降低4%,能源利用效率提高1%,2010年的CO2排放总量仍将比2005年增加20%以上,意味着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仍将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进而有可能使得外贸产业的碳能源消费居高不下。

(3)劳动力比较优势难以继续发挥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利用充裕的劳动力要素,生产成本相对低廉的产品向海外市场销售,或者进行大规模的加工贸易,最终形成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并实现较多的贸易顺差的增长方式和发展战略,决定了我国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的数量很多规模很大,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即便是在高新技术产品的制造和贸易方面,也主要从事中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始终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低碳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际贸易商品低碳化的趋势,将会显著减少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而碳要素的形成及其对贸易竞争优势的改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劳动力等传统要素的竞争优势。因此,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将会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合力,使我国传统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受到影响和冲击,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R&D水平滞后低碳技术要求。低碳技术的发展要求R&D的投入上规模,水平上档次。但是,我国目前R&D能力有限,水平不高,明显滞后于低碳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包括外贸产业在内的我国经济总体的低碳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落差。例如在电力行业方面,有关煤电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高参数超临界基组技术、热电多连产技术等,我国的水平还不够成熟;而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方面,例如大型风力发电设备、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氢能技术等方面差距更大。加上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优惠转让低碳技术的执行情况不乐观,特别是发达国家凭借其资金、技术优势及其国内相对发育的低碳市场环境,在低碳贸易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先机,并且频频运用碳关税、碳保护等设置各种贸易壁垒,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的低碳技术发展。

3.低碳经济条件下转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1)制定和完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法规。在这一方面,首先应该充分认识我国面临的能源和环境约束的严峻形势,高度重视向低碳经济的转型,确立率先发展低碳经济的总体战略,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为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制度、资金和组织等各方面的保障。其次,各级政府应当把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特别是积极宣传和倡导低碳经济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节能意识,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增多和扩大对低碳产品的需求总量。再次,是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既要加快国内有关低碳经济的立法工作,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法律保障;又要积极参与国际有关低碳经济贸易规则的创立和谈判活动,增强话语权,最大限度地谋求、争取和保护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正当合法利益。

(2)积极实现能源替代。我国目前出口商品含碳量较高的原因与外贸产业的碳消费居高不下密切相关,实行能源替代能够有效地改变这一状况。在这一方面,一是要使化石能源低碳化,这是因为,我国目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但是,可以通过碳中和技术,即在消费前对煤炭进行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从而减少煤在燃烧过程中的碳排放,实现化石能源的低碳化或无碳化。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很丰富,太阳能光伏发电、光热发电两种技术都已在运行,太阳能汽车、氢能燃料电池等技术也在研发中,但目前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不到2%,远远低于8%的国际水平。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大对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三是大力发展核能利用。核电是一种不排放任何温室气体的高效和耐久能源,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充分的开发和使用,而我国目前还以火力发电为主,核电只占总电量的1.8%。

(3)大力培育和积极扶持低碳产业的发展。低碳经济条件下,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大力培育和扶持低碳产业的发展,通过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促进出口产业结构的提升。例如信息产业中的IT产业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具有能耗低、污染小的特点,被誉为低碳经济时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再如现代服务业能耗低、污染小,而且就业容量大,被誉为低碳经济时代的朝阳产业等,都应该成为我国在低碳经济时代加快发展的重点产业。特别是要在制造业“设计→制造→品牌”三个环节的完整体系中,注重在出口产品的设计、研发和销售环节上下功夫,改变目前的“为他人作嫁衣裳”状态,尽快通过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促进出口产业结构的提升,形成新的比较贸易优势。

(4)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创新和利用。在这一方面,一是构建和发挥政府与企业、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联系协调的平台,加强对国家级研究机构对于低碳经济基础性和公共性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积极开展低碳经济应用性研究。二是组织落实一批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低碳技术项目攻关,如电力行业中煤电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高参数超临界机组技术、热电多联产技术等;新能源技术中大型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生物质能技术及氢能技术等;交通运输领域中汽车燃油性能改进、汽车混合动力等;冶金化工建筑等领域中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等。三是加强国际低碳技术的交流合作,通过和利用国际协商与合作机制,促进发达国家对中国低碳技术的转让,鼓励低碳技术的国际直接投资,增强对先进低碳技术的引进、消化与二次创新。

参考文献

[1]赵玉焕.贸易与环境.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2]鲁丹萍.国际贸易壁垒战略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鲍健强.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中国工业经济,2008(5).

[4]李建建.中国步入低碳经济时代.广东社会科学,2009(6).

[5]潘加华.怎样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生态环境与保护,2009(9).

作者:马常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