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3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3篇

时间:2023-01-04 17:26:5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3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3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篇1

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要想突破教改目标,加强引入信息技术是必要举措。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化学教学可以直观、生动地向学生呈现最本质的化学现象和概念,加速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学生化学探索动力。因此,教师应该深化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围绕化学教学流程和需求,融合信息资源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打造灵动精彩的化学课堂,助推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稳定发展。下面我们就对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策略展开浅析。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初中化学教学领域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互联网+”教育资源以及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软件、设备,如多媒体短视频、图片素材、互联网课件、题库、搜索引擎、电子白板等等。传统粉笔板书+口头讲解的化学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的化学教改要求,学生的日常生活处处存在信息技术,化学科目具有抽象性,化学教学对接信息技术更能迎合学生认知经验和心理期待。经过化学学情分析和理论实践研究,笔者归纳整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三点价值。第一,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提升化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趣味是学生参与化学学习最根本的需要,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意愿不强,追根溯源是化学教学内容缺失趣味元素。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最突出的运用价值就是可以提升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和真实感,如教师可开发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资源的集成功能,根据化学课程目标为学生搜集展示信息化资源、创设多媒体情境,利用动图、短视频、动画、文本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领会化学概念的本质以及化学物质变化规律,使学生体验到化学世界的奇异和曼妙。这些都有助于一扫化学课堂枯燥的氛围,从而以趣驱动学生自发投入化学课堂学习。第二,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助力教师创新化学探究活动。以往化学教学资源局限于教材和练习册,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也拘泥于灌输式讲解,学生难以从中获得新颖的化学探究体验,久而久之,化学学习主动性就会愈发低迷。时下的信息技术资源极为优渥,将其引入初中化学课堂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可以助力教师创新化学探究活动。如在开展一些真实条件下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化学实验时,教师就可以应用化学模拟实验动画,或是在虚拟实验平台上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观察到具象的实验现象,这些都能弥补化学教学资源短板,从而开阔学生科学视野,培植学生积极探索的化学研究态度。第三,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透彻理解化学微观现象。化学变化中存在较多微观现象,部分学生可以轻松理解化学宏观内容,但是在辨析微观现象时经常遭遇难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最大的功用,就是能够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化学微观现象。如在讲授物质微观层面的组成、结构、性质联系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信息课件为学生模拟演示物质的微观结构,使化学微观现象变得可感、可视,进而引导学生基于物质微观结构预测其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以及可能产生的变化,这样学生就能领会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从而使学生的化学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素养得到有效发展。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点燃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

初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期,部分学生对化学知识存在认知障碍,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时,可以借助信息化试听资料、情境化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思维感官,为沉闷的化学课堂注入动能,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不易游离,关注点也会凝聚于化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对化学课程产生强烈的了解兴趣,切实点燃学生化学学习热情。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化学情境创设策略如下:第一,创设化学史情境。化学史是优质的情境创设素材,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可增加化学史料的展示比重,唤醒学生化学学习期待。如化学课程目标是学习某项化学定理,教师在导入阶段就可以在信息技术资源中查找相关化学史料,比如发现该化学定理的科学家、科学家简介及其研究经历资料等等,将图文结合形式的化学史料通过电子白板呈现给学生,同时跟进导语:“同学们,了解完化学家的研究轶事大家有什么体会?”学生探讨后反馈:每项化学定理被发现、被验证的过程都是非常曲折的,是科学家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教师表扬:“同学们感受十分深刻,那么大家想不想深入了解这项化学研究成果呢?”学生齐答:“想!”这样在信息史料情境的支持下,学生参与化学新课学习的意愿被顺利调动,同时积累了化学史知识、感悟科研精神。第二,创设生活应用情境。化学在现实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化学情境时,应该从生活视野切入,引领学生体会化学应用的广泛性。如在学习某化学材料时,教师可以在信息资源库中搜集该材料的生活应用资料,采用短视频的形式展示该化学材料在日化生产、医药生产等领域的应用过程,再使用图片展示学生熟悉的对应日化用品和药品,同时提问:“同学们还能列举该化学材料的其他生活应用例子吗?”学生争先恐后的举例,教师作小结:“看来同学们日常都非常留心生活,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该化学材料展开学习,看看它还有哪些用途和性质。”这样信息资源和生活资源得到巧妙结合,学生也能感知到学好化学的必要性。第三,创设社会热点情境。社会责任感是化学核心素养维度之一,化学研究关乎社会、环保等问题。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时,应该着眼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在研究某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课程中,教师就可以在互联网库中搜集筛选相关时事热点新闻,使用具体的新闻数据向学生呈现该资源的年消耗量,反映已经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等等,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在社会热点新闻中获取哪些信息?”学生交流后反馈:该资源的年耗量在逐年递增,利用过程中引发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教师追问:“那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改变这种现状呢?”学生纷纷从化学角度提出治理和保护方法,教师再趁热打铁带领学生开展化学课题研究,通过信息化社会热点情境的启发,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化学环保意识[1]。

(二)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增强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

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主要的培养内容,以往教师在策划化学实验课程时,经常面临实际条件不满足实验需求的难题,致使部分化学实验只能用文字材料阅读代替,降低学生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效力。应用信息技术能够补足化学实验教学短板,模拟实验动画、虚拟仿真实验软件等信息工具,都能助力学生无障碍参与化学实验探究。因此,教师应该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相关教学措施如下:第一,应用化学模拟实验动画实施演示实验。模拟实验动画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十分便捷,如在一些实验现象不清晰的化学实验课上,教师可以在云教育资源库中下载相关模拟实验动画课件,通过电子白板播放的形式实施化学演示实验,同时指导学生合作观察,描述模拟实验动画中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然后写出对应的化学式,达到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目标。再如,在向学生渗透化学实验安全常识时,教师也可以应用模拟试验动画,为学生演示因操作手法不规范引发的材料着火、有害气体泄露和器材炸裂等后果,增强学生化学实验安全意识,培植学生严谨、一丝不苟的实验作风[2]。第二,应用化学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开展实验操作。针对现有实验室条件达不到要求的化学实验课题,教师也可以引入化学虚拟仿真实验软件为学生创造实验操作机会。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可以根据课题在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平台搜索对应课程。在师生登录平台后,教师可以在微云系统终端指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操作,平台会给出每个实验步骤的操作画面和操作选项,各组学生可以在移动端合作讨论,确认点击软件界面出示的操作选项。若学生操作选项有误,软件会自动发出纠错提醒,教师让学生阅读纠错提醒信息后,实验操作可以继续进行。待全部仿真实验操作步骤都完成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把实验结果和实验设想相对照,检验设想成立与否。对于虚拟实验出现操作错误的小组,教师需要将错误步骤单独摘出来精细讲解,从而加深学生印象,发挥信息技术对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效用[3]。

(三)应用信息技术反馈检测,巩固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多种多样,化学课程反馈检测环节就是最佳的应用场景。以往教师开展化学反馈检测时,一般是给全体学生出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习题、对答案,题目难易程度得不到科学设置,教师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也无法对每个学生的检测结果进行面批,反馈检测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信息技术搭载的互联网题库具有贮量大、交互性强智能化等优势,教师在化学教学反馈检测环节应用互联网题库,可以实现分层检测、难度调节、智能批改和分析等目标,从而巩固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相关教学策略如下:第一,应用互联网题库为学生布置分层化学检测题。在互联网题库中,通常会划分化学习题难度等级,教师在反馈检测环节应用时,应该按照实际学情,为学生分层布置化学检测题。比如教师可以按照基础、发展、绩优三个层次将互联网题库中难度较低、一般、较高的检测题发送到各层学生的移动端学习设备上,然后发动学生自主开展随堂检测,借助互联网题库的难度调节功能解决化学绩优生吃不饱,发展层、基础层学生吃不消的问题。第二,学生自主应用互联网题库智能批改和分析做题结果。各层学生都完成化学检测题练习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移动端自主调取题目参考答案,启动互联网题库的智能批改功能,先核对答案是否正确。若答案正确,教师应该让学生详细阅读参考答案给出的解题思路和步骤,与自己运用的解题方法进行比较,得出解题步骤的不翔实之处,并加以完善;若答案不正确,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启动互联网题库深度分析功能,识别出现错误的解题步骤,然后再让学生参照正确的解题步骤独立修改。这样既能起到教师面批和针对性指导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自主运用互联网题库开展化学检测练习的意识,从而提高初中化学反馈检测实施效率[4]。

(四)应用信息技术归纳总结,健全学生的化学知识体系

归纳总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过往教师在开展化学总结或复习时,需要在黑板上将大量化学概念整理成板书,不仅耗时高,而且观感比较杂乱,学生参与化学归纳总结学习的兴致不高。思维导图和CAI课件是优质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契合化学归纳总结的开展需求,教师应该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化学归纳总结模式,提高化学知识的梳理和总结时效,健全学生的化学知识体系。相关教学应用策略如下:首先,在化学单课时教学的归纳总结环节,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当堂吸纳的化学知识点。比如教师可以在白板上投屏展出一张空白的思维导图模板,同时引出归纳总结任务:“同学们,回顾本课化学探究,你有哪些重要的收获呢?请大家分组梳理总结课堂知识要点,把化学概念、定律、公式及其探究过程、方法,填写到思维导图的对应模块。”学生归纳总结期间,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按照化学概念、定律、公式的推理顺序完善思维导图,最后再让各小组互动核对填写好的思维导图,把错误的内容和颠倒的步骤纠正过来。其次,在化学单元教学的归纳总结阶段,教师可以将每课时的化学概念、例题以及学生做过的习题编制整理为CAI课件,在电子白板上播放课件后,教师发布总结复习任务:“同学们,老师将整单元的化学要点内容整理成CAI课件,请同学们翻阅自己的学习笔记,看看课件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在学生汇报、补充的过程中,教师要即时修改CAI课件,促使学生在无形中梳理、总结一遍化学单元课程重难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CAI课件下载到个人优盘中用于课后复习,从而实现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全过程应用[5]。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但可以提升化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还能助力教师创新化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学生透彻理解化学微观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化学情境、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开展化学反馈检测、改进化学归纳总结等路径,改善化学课堂资源贫乏的局面,增强教学直观性和交互性,从而借力信息技术助推学生化学素养高效发展。

作者:陈学焘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西营九年制学校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篇2

1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化学注重实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准备实验药品,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并整理好实验报告,通过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物质的变化规律,理解物质从微观到宏观的变化内涵。教学实践表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目前,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目的的不同,初中化学实验大体可以分为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操作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在做实验之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结论,在实验过程中透过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验证性实验在实验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实验结论,也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实验现象,但是需要自己动手再做一次实验,看看实验现象和结论是否符合;操作性实验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和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下面几个问题。1)教师在实验台演示实验(比如金属钠溶于水),部分学生看不到,或者因为化学反应剧烈且快速而导致学生看不清楚,也听不到实验中发出的声音。2)因为学校实验条件有限,部分验证性实验只让学生背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并不让学生实际操作,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3)因为学校实验台有限,分组过程中每个小组中成员比较多,分工不明确,每次都是几个固定的学生做实验,其他学生只是看客,导致部分学生实验学习兴趣不高。4)部分化学实验因为试剂有毒,或者会生成有毒性的产物,不适合初中学生动手操作,教师会选择讲实验并让学生背实验的方式来解决。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传统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各自发挥优势,可以大大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2.1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降低实验难度

初中学生实验能力有限,对于一些化学实验,一个步骤错误就会导致整个化学实验难以进行。比如食盐的溶解实验,需要学生将称量好的食盐分批次加入水中,并且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保证食盐完全溶解。但是个别学生一下子把10克食盐全部加入水中,导致食盐沉底发生过饱和不溶解,而实验课时间有限,学生也不可能重新再做。这时可以让做错的学生进入化学仿真实验室,熟记操作步骤,大概不到十分钟就可以完成。

2.2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有些化学实验的实验原理很难理解,学生即使看清楚了实验现象,掌握了实验结论,还是不明白实验原理。教师可以借助化学仿真软件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进行动态模拟,例如:水分子可以分解为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但是氯化钠在熔融状态下却分解成钠离子和氯离子,这就导致分子结构和离子结构化合物的性质差异比较大。

2.3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保证实验的安全

部分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不适合学生操作,比如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危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让每个学生都清晰地看到,既保证了实验安全,又让学生学习了实验。

2.4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平台、软件等辅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使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提高。线上操作不同于实际操作。学生通过各种软件或者平台进行实验操作,需要熟记实验步骤,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否则稍微一点儿疏忽就会导致实验停止。因此,信息技术融入初中化学实验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3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1演示实验,形象具体

初中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反应比较剧烈,学生操作起来比较危险。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平台演示实验,录制实验过程并对视频加上配音。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有任何问题,教师可以随时暂停,和学生进行交流,和学生自己在实验室做实验一样,直观形象。如“金属钠的性质”,这个化学反应非常迅速、剧烈,学生操作有危险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做,学生观看实验,但是坐在角落的学生看不清楚实验变化,教室后面的学生听不到实验中发出的声音。借助信息化技术,教师在平台播放视频,学生可清晰地看到金属钠溶于水中,金属钠小球浮在水面上,剧烈地转动,并发出“嘶嘶嘶”的声响,还有可能发生爆炸;在烧杯中加入酚酞指示剂后,溶液颜色变红,说明生成碱性物质。再如“铁的腐蚀”,观察金属铁在空气中、食盐水中和真空中,哪一种情况下腐蚀得比较快,这个化学实验时间太长,需要10天左右,显然学生不可能一直在实验室待着观看实验现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选取三根打磨干净的铁钉分别放置在空气中、食盐水和真空中,展示三个实验场景中不同实验条件下,铁钉在第五天、第10天和第15天的变化。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铁钉在食盐水中生锈最快,在空气中第二,在真空中不发生氧化。最终总结出铁钉氧化需要接触到空气和水。

3.2自主探究,创新思维

在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实验整合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化学实验仿真软件,结合化学反应的实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学生可以选择试剂库和药品库中的药品进行多次实验,记录好实验数据。选择实验的最佳配比方式,这样不但可以为实验室中的真正操作提供参考,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如“实验室制备氢气”,方法很多:锌片溶于稀硫酸中生成氢气,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锌片溶于稀盐酸中生成氢气,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铝片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氢气,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电解水生成氢气,化学方程式:2H2O==O2+2H2↑学生可以借助虚拟仿真软件对这四个制备氢气的实验分别进行操作,总结哪种方式实验成本比较小,哪种实验操作起来比较明显。“电解水”是初中化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因为实验条件比较特殊,并且实验结束后对氧气和氢气生成的量很难进行衡量,这个验证性实验一般需要学生熟记口诀“阳极氧气阴极氢气,氢气体积二氧气体积一”。学生在仿真实验时会发现真实实验过程中收集的气体并不是氢气体积二氧气体积一,而且在电解时需要在纯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因为纯水不导电。

3.3凸显现象,总结规律

教师在实验教学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放大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优化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化学反应规律。以探究性实验“金属活动性顺序”为例,本次实验主要探究金属铜、铝和银的活动性顺序,实验中需要学生准备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和铝丝与铜丝。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屏技术,分别放大第一组学生把洁净的铝丝加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第二组学生把洁净的铜丝加入硝酸银溶液中的现象、第三组学生把洁净的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的现象,让学生通过投影仪上三组学生的操作,总结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可以对每一组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达到互相监督和互相学习的效果。

3.4处理数据,快捷方便

初中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数据比较多,需要学生在搜集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实验原理。初中学生已经开始学习计算机课程,对于计算机软件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可以利用一些比较简单、容易操作的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处理,如Excel、Origin等。以“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规律”为例,学生需要记录开始通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不足时、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时、二氧化碳有少量剩余时、二氧化碳过量时等不同情况下,溶液的电导率数值,整理好实验数值后再绘制曲线。借助Excel、Origin,学生可把电导率数值设置为曲线的纵坐标,把通入的二氧化碳量设置为横坐标,直接绘制。这样比较简单,可以节约大量时间,而且软件制图比用直尺画图更准确。

3.5视频回顾,梳理知识

化学实验也需要进行复习。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一般通过复习实验报告或者看书的方式来复习,不可能再去实验室重新做实验,效果并不好。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实验整合后,教师可以借助实验视频回放,帮助学生重温实验过程,加深对实验现象的记忆,梳理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总结实验结论。如在学生观看视频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去找出之前实验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既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结语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在传统实验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这样的整合举措不仅可以丰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而且可以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作者:闫祥文 李正刚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篇3

化学是一门注重研究与分析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外,还需要重视学生探究分析能力的发展,从实际出发来设置教学环节,推动学生的反思学习。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的教学革新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围绕教学设计的优化做出研究,将信息技术工具融入到教学中进行分析,实施效率更高的化学教学。为此,教师可以从有效导入的构建、微课工具的运用、分层作业的设计三个层面做出具体的设计。

一、融合媒体展示,构建有效导入

教学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合理的导入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构建一个趣味性较强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到课堂学习当中。为了帮助学生构建效率更高的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需要对教材做出分析,再联系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导入方法,进而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展示,从而生成有效的教学导入环节。

(一)分析教材,研究教学内容

教学导入的设计需要契合当前的教学内容,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为此,教师需要利用课前时间来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选择教学导入所需要使用的教学资源和材料。例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这一课的内容时,为了合理设计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围绕本课的教材内容来进行分析,研究教学内容的构成。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本课所涉及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现有水资源状况的展示和爱护水资源的方法。相应地,教师在构建教学导入时就可以结合水资源的状况做出拓展,构建合理的教学导入环节,以此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通过这一检索、分析的过程,教师就可以做好有效教学导入环节的准备。

(二)联系教学实际,选择导入方法

选择合理的导入方法会对教学导入的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常会采用复习导入法来设计教学导入,这使得教学导入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均得不到保障,对学生的发展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现阶段,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优化,教师需要围绕当课的实际内容与学生的兴趣来选择教学导入的方法,并结合对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来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学导入环节。一般而言,化学课中常用的导入方法包括实验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教师在运用这些导入方法时需要注重对信息技术工具的融入与运用。例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选择情境导入法来设计本课的教学导入环节。为了有效应用这一导入方法,教师需要在课前搜集一些关于水资源枯竭和水污染的图片,这些图片需要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资源检索方面,教师需要访问一些资源站点,获取清晰度较高的图片来插入到教学导入的展示设计中。这样一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内容,带领学生共同学习本课的知识。

(三)运用媒体展示,生成有效导入

在课上,为了构建切实有效的教学导入环节,教师需要围绕实际的导入方法来融入多媒体进行展示。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若教师选择使用实验导入法进行导入设计,则可以利用多媒体预先对相关实验的步骤做出展示,简化实验的内容,以保证导入不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若教师选择使用故事导入法进行导入,那么教师在为学生呈现相关的故事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2·配图,以此提升导入的效率和质量。当教师运用情境导入法设计导入环节时,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多媒体做出展示,以此生成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例如,在《爱护水资源》这一课的教学导入设计中,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土地干裂和水中遍布垃圾的图片,在学生观察图片时,教师要提问:“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图片中的场景会出现?”在学生做出回答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出数据统计图,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水资源情况,使其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通过这一导入环节的设计,教师就可以营造一个较为严肃又引人深思的情境,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开展做好铺垫。

二、运用微课工具,优化教学效果

微课是微时代下的产物,其是一种有效性较强的信息技术工具,将微课工具融入到化学教学中,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的基本构成做出优化,也可以利用微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效理解与掌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学生预习、学生分析、学生复习三个层面来做出对应的设计与调整。

(一)设置预习微课,推动学生预习

预习是课前学生所要进行的重要自学环节,通过创设有效的预习环节,学生可以对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实现基本的自学,这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有着较高的价值。在过去,教师虽然会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但并未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预习资源,这使得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无法得到保障。现阶段,为了优化初中化学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帮助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预习。而为了设置有效的预习微课,教师则需要对当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从中设置一些问题到预习微课中,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学,发展其自学能力,教师就可以从实际出发做出设计,想办法设置预习微课。在设计预习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本课需要主要掌握的铁、铝、铜的反应与性质,给出学生自读的文本或化学式,让学生做出独立分析。为了引领学生进行目的性较强的自学,教师还可以在微课设计中融入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些问题可以是“铁、铝、铜三种金属的性质存在哪些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等。

(二)构建解析微课,帮助学生分析

对重点知识进行解析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了帮助学生有效理解与掌握化学重点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有效的解析微课。一般而言,在解析微课的构建过程中,教师需要围绕重点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联系相关的延展内容形成有效的解析展示环节。这样一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可以通过观看解析微课来实现对相关化学知识的有效掌握。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本课所学金属的几种常见反应,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的同时也需要构建一些解析微课,帮助学生分析和了解反应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卡通图片来演示金属反应前后的状态,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应用化学教学语言来推动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与理解。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所代表的具体化学反应形成深入的认知,教师还可以围绕具体的化学式来构建解析微课,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各种反应物的变化过程。

(三)给出复习微课,帮助学生复习

复习是保证学生实现知识掌握与巩固的关键途径,在现阶段的化学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有效复习与巩固,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构建合理的复习微课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微课的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系统化知识认知需求,教师可以在复习微课中融入思维导图,让学生可以对当前所学单元知识的体系结构生成一个基本的认知。例如,在《金属和金属材料》这一单元的主要教学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围绕本单元所学的金属知识内容来构建复习微课,从而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更好的了解与掌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复习微课中融入对金属性质的系统概括,帮助学生复习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教师还需要联系本单元涉及的三个课题来构建解析环节,并将其融入到思维导图之中,这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三、联系学生发展,分层设计作业

作业的有效设计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在过去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并没有对作业进行有效的分层设计,学生的作业也缺乏梯度、难度方面的设计,这使得部分学生的化学学习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现阶段,为了构建更加有效的化学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软件对学生的学情发展情况做出调研,实现学生能力的有效分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从难度入手,对作业的设计进行梯度划分,为学生设置有效性更强的作业练习。

(一)结合学情分析,实现能力分层

对学生学情的有效分析是教师构建分层教学的基础,在现阶段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分层,教师需要对大数据分析软件的运用做出研究,想办法构建学生档案,而后结合分析结果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做出量化,实现有效分级。为了实现学生信息的采集,教师可以设置一次小型的综合测验,在其中通过问题、解题、实验等多方面测试来收集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以此完成基本分析。在分析完成后,教师就可以由高至低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出分层,分别对应为能力较强、能力中等、能力稍弱三个层次的学生。例如,在学习《溶液》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联系本单元的教学过程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采集,为学生档案的合理设计提供基本数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问题回答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做出记录,在基本教学完成后,教师还要设计一次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分析和研究,教师可以获取学生的基本发展情况,并结合梯度排列划分,实现学生能力的分层化。

(二)设置梯度作业,推动有效练习

在梯度作业的合理设置上,教师需要联系预先完成的学生分层来做出设计。一般而言,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其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不佳,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基本知识的掌握上,相应的,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为其设置一些基础类的题目;对于能力中等的学生,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尚可,但其常常会在知识应用上存在疑惑,为了推动其发展,教师可以为其设计以知识运用为主题的作业;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其基本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为了给其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教师可以围绕创新研究来设置作业,设计一些思考类题目,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练习作业的布置。对于发展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布置的作业可以集中在对本课主要知识的研究上,让其重点记忆化学式的构成。对于能力发展一般的学生,教师则可以着重强调化学式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能够合理地应用化学式进行解题;对于能力发展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探究思考的实践问题,让其在生活实际中去设计实验,并观察酸碱平衡的现象,感受酸碱平衡的表现。这样一来,通过梯度作业的设计,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推动学生的能力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融入对初中化学教学的优化具有较高的价值,为了构建效率较高的化学教学流程,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信息工具进行应用,从教学导入的设计、微课工具的运用、分层作业的设计三个层面做出具体的教学调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崔洪娴.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优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3):126—127.

[2]张朝甫.浅谈信息技术对初中化学教学的优化方法[J].学周刊,2018(35):140—141.

[3]陈洁.浅谈信息技术对初中化学教学的优化方法[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5):183—185.

[4]涂芳莹.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化学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139—140.

作者:马芳勤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江初级中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