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荒山造林绿化现状3篇

荒山造林绿化现状3篇

时间:2023-01-12 17:15:2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荒山造林绿化现状3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荒山造林绿化现状3篇

荒山造林绿化篇1

由于前期粗放式发展对环境影响较大,导致我国整体生态状况较差,荒山面积不断扩大,不仅严重限制了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还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存环境。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强了对于荒山造林的重视,但由于荒山本身资源情况和生态环境较差,使得实际造林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加强对荒山造林绿化中问题的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

1荒山造林绿化原则

由于荒山的基本条件较差,实际造林的难度也相对更大,为保障荒山造林绿化的效果,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绿化造林过程中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尤其是对于荒山而言,其本身生态条件相对较差,植物种植较为困难,而且成活率相对较低。为保障造林效果,就必须要遵守因地制宜原则,根据造林当地的实际气候环境、生态环境、土壤特点等,合理选择植物类型,提高植物成活率,保障造林绿化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经济价值高的树种,确保荒山造林经济效益。2)保护原有植被。即便是荒山,其本身也会存在一些植被,这些植被是原本就生活在造林区的,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已经有了极强的适应能力,是保护荒山水土的最后一道屏障。因此,在造林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原有植被的保护,避免由于造林破坏原有植被,使荒山原本就较差的生态环境遭受进一步冲击。3)改善荒山条件。导致荒山植物成活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水资源的大量流失,为保障植物成活率,就必须要加强对水资源的重视,改善荒山环境。因此,在造林的过程中,必须要修建合适的水利工程,确保水资源供给充足,为植物成活创造基本条件。

2荒山造林绿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生态环境较差

荒山的主要问题在于其本身生态环境较差,不适宜大部分植物生长,山体的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且整个荒山地区的绿化情况及生长条件都相对较差,在进行造林绿化的过程中,生态稳定性较差,即便进行了相应植物的种植,由于环境较为恶劣,也难以成活。

2.2缺乏有效监管

缺乏监管是我国荒山造林绿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导致造林效果较差的重要原因。由于相关林业种植单位和林户缺乏长远发展规划,更注重短期利益,因此对林木种植之后的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和有效投入。林业种植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林木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林木成活率较低,林木产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荒山绿化效果相对较差。同时,为尽快获利,相关单位或个人往往在林木生长发育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就进行砍伐,严重影响了森林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3技术措施落后

相较于普通环境而言,荒山造林基础条件较差,造林难度较大,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造林技术才能够有效保障造林绿化效果。而在造林的过程中,涉及的造林技术相对较多,所需要注意的要点内容也更为复杂,很多林业种植和管理人员缺乏较为全面的知识,导致荒山造林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同时,先进技术措施地推广和应用相对不足,很多林业管理人员仍然采用传统造林种植方式,不仅难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而且人力、物力成本投入过大,难以得到相应的回报,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导致工作人员积极性降低,林区逐渐荒废[2]。

3荒山造林绿化策略

3.1优化种植环境条件

由于荒山实际生态环境较差,不利于林木生长发育,为保障造林工作的有效性,在进行荒山造林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高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视,优化荒山地区自然环境,确保造林绿化工作能够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应充分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加强对荒山地区环境条件的考察和调研,并以此为基础,落实土壤条件的改善处理工作,做好整地、基肥施用及蓄水工程建设等基础工作,为后续林木种植提供良好环境条件。荒山地形较为复杂,造林过程中应巧妙利用地形,对不同区域的林地进行科学处理,并采取恰当的种植方式,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如在坡度在25°以上的坡地进行种植时,应使用鱼鳞坑穴播的方式,在挖穴时保持穴面稍微向内倾斜,形成外高内低的状态,提高树木种植的稳定性。2)科学合理选择多种绿化植被,提高荒山植被物种丰富度。针对荒山生态结构单一的问题,合理制定树种、灌木、草地等种植方案,丰富物种组成结构,健全生态系统,提高荒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结合荒山实际情况,优先选择蓄水能力强的植被物种,防止水土过度流失,进一步提高绿化造林的质量和效果。此外,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应考虑树种的来源和荒山造林工程的成本预算,本地树种不仅能够适应荒山生长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和生命力,同时能够降低长距离运输的成本,有利于提高整体的造林效果。

3.2做好造林管理工作

由于荒山的环境条件相对较差,植物难以成活,荒山造林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必须加强对荒山造林管理工作的重视。1)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造林管理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①当地政府部门应与相关环境管理部门进行合作,结合当地荒山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造林方案,并明确各阶段工作开展实施细则,主要包括资金与资源的分配、基础设施的建设及相应技术推广措施等,为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指导。②应完善相应资金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林业种植单位及林户积极开展荒山造林工作,提高其积极性,促进荒山造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2)进一步加强林区监管及对荒山造林成果的保护,避免由于乱砍滥伐等行为影响荒山造林绿化效果。应结合造林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林区管理维护方案,加强对林木的保护、管理,做好相应的水肥管理工作;加强病虫害治理,逐步形成稳定的林业生态系统,提高荒山生态系统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抗能力,促使荒山生态可持续发展;制定详细的造林技术方案,明确相关工作内容,保障方案的可行性,确保荒山造林工作的稳定进行。

3.3加强技术研究推广

对于荒山造林而言,由于本身环境条件较差,植物成活率低,为保障荒山造林绿化效果,必须加强对相应种植技术推广的重视,科学开展植树造林和林业管理。1)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相应造林技术的研究,包括林木选择、移植技术、管理技术及土壤改良技术等,确保相应技术应用效果。2)可以通过现场培训、网络宣传等方式,加大先进造林技术的推广力度,确保相关造林人员具备相应技术能力,进一步保障荒山造林效果[3]。3)可以尝试通过构建试验基地的方式,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观和培训场地。在进行荒山造林前,在试验基地中对技术人员进行专项的培训教育,提高实际造林的成功率。同时,建设试验基地能够直观性地为人们展示造林技术,提高推广效果。

4保障荒山造林绿化效果的有效措施

4.1精细整地,科学栽培移植

1)精细整地,为林木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环境条件。在整地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荒山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整地措施。例如,对于干旱少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可采用鱼鳞坑、穴状和水平阶3种方式进行整地处理,以提升土壤蓄水能力。根据荒山不同区域地势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科学整地,如在山坡处可使用鱼鳞坑,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在山坡下部分的平整区域,使用培修田埂的方式进行整地,修成梯田或盆地,帮助进行雨水集流,实现对雨水的充分利用。2)科学栽培。结合周围地势分布、土壤条件及气候变化特点,进行植物生长环境的分析,并根据苗木的实际特点和生长发育情况,合理选择定干、育苗等栽培技术,包括叶片剪切处理、苗木种植时间选择等,进一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为保障苗木成活率,需要根据苗木情况进行合理栽植。例如,对于阔叶苗木,为避免栽植过程中水分过量蒸发而影响后续苗木发育,可以适当进行枝叶修剪;对于萌动性较强的苗木,需要在休眠期移植的过程中,合理进行截干、定干等。3)合理确定移植时间。苗木的移植时间直接影响着苗木的生长发育情况,因此需要根据苗木自身的特点合理确定移植时间。如生长发育较早的苗木,可在3—4月进行移植准备,当气候稳定后,就立即进行移植工作,保障移植工作的顺利完成。此外,还需要合理选择移植方法,为避免水分蒸发量过多,可在移植前适当进行枝叶的修剪,并最大程度保留苗木根系,合理进行烂根、老根的剪除。同时,在预算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采取带土移植的方式,保障苗木成活率。

4.2加强管理,保障造林效果

对于荒山造林而言,后期的苗木管理十分重要,直接影响着林木植物的成活率,因此应加强苗木管理。1)在苗木管理的过程中,应做好日常松土、除草等工作,避免其他植物与苗木争抢营养、水分等而影响苗木正常生长,为林木发育创造良好环境;应科学进行翻耕,避免对植物根系造成破坏。2)结合荒山实际情况、气候特点及苗木生长发育需求等,加强荒山环境管理,做好相应防风、抗旱及抗低温等保护工作,避免由于环境或者气候突变等外界因素影响苗木发育,必要时可在荒山搭设遮阳棚、保护支架等;在冬季还需要采取相应保温措施,进行绑扎覆盖等,进一步保障苗木成活率。3)由于荒山地区环境情况特殊,因此还需要加强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由于荒山地区本身生物多样性不足、生态稳定性较差,十分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综合防治技术,包括生物、物理及化学防治等。优先选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引入害虫天敌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控,此法还有助于重建荒山生态环境;尽可能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避免对荒山土壤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4)还需要加强林木管护,严格控制人员进出及牲畜进入,避免幼林受到破坏。建立荒山造林管理和监测体系,加强对荒山的管控,针对盗伐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4.3科学施肥灌溉,提高造林水平

水肥管理也是荒山造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于荒山土壤肥力较弱,且干旱问题十分突出,为确保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就必须要加强对荒山水肥管理的重视。1)需要结合土壤实际情况及林木发育需求,合理进行施肥处理,保障肥料充足。2)在保障水资源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充分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应用滴灌、喷灌等先进灌溉技术,同时加强对灌溉时机的控制,结合实际天气特点,合理选择灌溉技术和灌溉频率,减少不良天气对于苗木生长的影响。

5结语

荒山造林绿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荒山生态环境较差、管理落实不到位及技术措施落后等。因此,在造林绿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科学制定造林方案,还需要重视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优化森林结构,加强林业管理,科学应用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保障造林绿化效果。

作者:李玲 单位:荆门市东宝区林权产权监督管理办公室 荆门市东宝区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荒山造林绿化篇2

作为林业工作者,一方面应深刻领会生态文明思想内涵,将绿水青山作为城市发展底色;另一方面更需做好基层林业指导工作,提升造林工作开展效率。在实际工作中,林业工作者要积极践行绿色发展观,促进先进林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既有助于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将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率,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作用。让荒山变青山,不仅能够造福子孙后代,更是林业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本文主要对荒山造林绿化的工作现状、绿化技术的必要性与技术策略进行了探讨。

1荒山造林工作开展现状

1.1提升工作效率

因荒山缺乏有效管理,其不仅植被稀疏、土壤十分贫瘠,造成植树造林、绿化技术的应用阻力较大,甚至部分地区因受前期粗放式经济发展影响过度开发,导致土地、植被遭受严重的破坏,因此已荒置多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需要绿化技术的应用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但现实情况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有些土地常年闲置、缺乏管理,辽东地区部分山地变荒山,亟待提升植树造林工作开展的效率。

1.2降低成本投入

开展荒山造林,需要技术与资金的同步支持,且树木生长周期相对较慢。可以说,林业工作的推进并非一蹴而就的,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提升应用绿化技术的有效性,更需要将苗木成活率把控在一定范围中。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林业工作的开展价值。故此,在荒山造林中应用绿化技术,还应做好成本把控,目前还存在局部地区的荒山造林存在重复造林、资金浪费的问题。

1.3体现经济效益

为了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荒山造林绿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应体现出良好的经济价值。因林业工作开展前期投入的时间、人力和物力等较大,且树木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仅依靠政府部门的投入与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体现出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不断地引入社会力量的支持,使民间资本关注荒山造林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好地引入先进理念与新的绿化技术。可现实工作中,依然有很多地区在开展荒山造林与技术应用时,主要依赖政府资金的投入支持。

2探究荒山造林绿化技术的必要性

重视林业工作的开展,做好荒山造林绿化工作,有助于构建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城市,让民众更具生活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使其共享生态红利。以本溪为例,无论是促进工业振兴还是发展文旅事业,都需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重要前提。为了打造生态环境的样板城市,让山更青、天更蓝,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需重视对荒山造林绿化技术的探究,引进先进理念,使荒山治理工作扎实推进,提升栽种成活率,构建集观赏、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城市。通过对有效技术的运用,使荒山变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由此可见,探究荒山造林绿化技术应用,提升林业工作的开展效率,是较为关键的,其有助于构建优美的生态环境,提升植株的存活率,带动区域发展,打造靓丽的城市名片。另外,在技术应用中,对于北方的大部分城市而言,还应重视增强荒山的蓄水能力,其有助于促进植株的健康生长。例如,可抓住雨季造林时机,使荒山造林绿化工作取得良好的推进效果。此外,还可以运用技术手段,提升荒山的蓄水能力;适当地增加灌木树木的种植,避免出现水土流失,为后续工作的推进筑牢基础。

3荒山造林绿化技术应用要点

3.1选择优良树种

首先,在推进荒山造林的过程中,树种的选择决定着工作开展效率。造林树种选择的适当与否,是造林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造林树种选择不当,会造成林木成活率低、生长缓慢、难以成林成材,以致浪费劳动力、种苗和资金。故此,为体现林业工作的开展优势,依据相应的发展规划,需科学规范地推进植树造林工作,根据当地实际自然条件,遵循“降本增效、因地制宜”的原则,优选适应能力好、成活率较高的苗木。例如,本溪市造林进行树木选择时,可依据土壤情况、降水问题及林业发展特点等,选择高大乔木、落叶乔木等。同时,还应挑选那些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还要立足于本溪市林业资源丰富、现有森林覆盖率等开展工作,选择根系发达、抗风能力强的树种。

3.2实现高效整地

在荒山造林中应用绿化技术,还应做好整地工作。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环节,鉴于荒山地区有着土质较硬、表面石头较多、适宜种植的土壤层较薄等特点,在种植前进行准备时,可依据种植需求,进行荒山整地。其中,以穴状整地、水平带状整地及水平阶梯整地等较为常见[2]。而在绿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4点:第一,需在整地前做好土壤的检测,记录种植区内土壤质量、含水率等;第二,需将废旧树根、杂草等清理干净;第三,应当结合现实情况,合理调配机械设备;第四,需依据荒山造林目的、工作规划等选择相应的整地方式,从而确保后续工作的跟进,以便优化生态环境。

3.3把握造林时机

在应用绿化技术的过程中,还应挑选适宜的种植季节。在北方,可在春、夏、秋季进行荒山造林。具体还需依照不同树种的抚育要求、品类、实际绿化技术的选择及荒山位置等灵活安排。本溪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般多在春季进行荒山造林。但其也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会对绿化技术的运用造成一定的影响,如降水少、大风等。夏季相对更为湿润,树木生长需要更多的水分、养分供给。有些苗木在夏季种植,成活率较为不理想,而秋季可进行常绿针叶树、落叶树小苗的种植。辽东地区秋季微凉,还应做好防冻工作。

3.4关注技术应用

在荒山造林中还应选择有效的绿化技术。例如,可依据自然环境、地势情况等,选择植苗、播种及分殖等。在山坡较陡、土壤层较薄的区域,不适合进行播种;而在种植适应能力优良的灌木时,可选择分殖造林。另外,可选择容器苗造林,其会显著提升荒山造林的成活率,有利于树苗的健康生长。

4荒山造林绿化新技术的应用

伴随科技的快速发展,更有助于应用荒山造林绿化新技术。例如:用新兴科技进行造林,使用无人机播种的方式,不仅能节省人力、物力,还有利于提升树木的种植成活率与工作效率,也可以智能巡查进行护林防火,并可通过云平台、大数据的应用,为已种植的树木设定相应数字化编号,实施标签管理,提高新兴技术的应用效率,保障荒山造林工作的开展。尤其在对病虫害的预防中,无人机、智能监控及信息化平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既有助于深层次地落实预警工作与制订防治计划,又将使荒山造林与日常护林工作有机融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促进优质经验的共享,实现新兴技术的应用,更离不开立法工作的跟进,为林业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因此,还需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使荒山造林绿化工作更加可量化、可视化、可溯化。如此一来,既有助于荒山治理工作变得有据可依,更将健全市场机制。另外,还应加强荒山造林绿化工作的宣传,使民众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通过对融媒体技术的应用,厚植生态环保意识,让百姓切实参与到绿化工作中。从而,着眼于“生态立市”视域下,优化资源的配置,促进统筹规划,积极应用新技术,以便于进一步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在民众心中深植生态环保理念,使荒山造林绿化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监督与大力支持。通过提升荒山造林绿化工作的开展效率,加强对新兴技术的应用,构建本溪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既为林业工作开展指明了新方向、勾勒出较为清晰的路径,也对林业工作者的工作开展水平、服务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作为基层林业工作人员,在助力荒山造林工作的开展中,既需对绿化技术的选用加以科学指导,更应依据工作开展规范,重视绿化技术的推广。另外,需一直秉持降本增效、因地制宜的原则,使荒山造林绿化技术适用于林业与荒山的需求,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做好养护工作,促进现代林业的持续、稳健发展,为荒山造林绿化任务完整、有效、系统地实现,提供技术支持、管理保障和专业平台。

作者:任德才 单位:本溪市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荒山造林绿化篇3

1开展荒山造林绿化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1.1适宜性原则

荒山地区本身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相对较差,不利于普通植物、植被的生长与存活,因此,在荒山地区开展绿化造林活动时,必须要坚持适宜性原则。适宜性原则也称因地制宜原则,即在进行荒山造林活动之前,先充分了解探察荒山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植树造林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需求,然后结合不同树种、不同植被的生存环境及存活条件,为荒山地区选择合适的树种与植被[1]。另外,适宜性原则还要考虑同一荒山地区的不同树种选择。一方面,由于同一荒山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因此要因地制宜、分区规划,选择不同的绿化树种;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树种或植被的作用及绿化功能不同,应搭配种植合适的树种,不仅有利于各自的生长,还能够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利于提高荒山绿化效果。

1.2保护优化原有植被原则

荒山地区现存的原有植被与气候环境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已经能够较好地适应荒山地区的恶劣气候环境,还具有一定的生态保护功能,具有防风固沙、维护水土营养等作用。因此,在进行绿化造林规划工作时,要充分了解并考虑荒山地区原有的植被,根据原有植被的树种、分布等特点,制订合理的绿化造林方案。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的绿化工作,节约绿化造林工作的成本,又可以充分发挥原有植被的绿化功能,提高荒山改造、绿化造林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1.3优化荒山地区的地理条件,提高植物存活率

任何树种与植被的存活与生长都要有一定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作为支撑,在进行荒山绿化工作时,一方面要选择适应性强、存活率高的树种与植被;另一方面要适时改造荒山地区的地理环境条件,为植物的存活与生长创造条件。例如,水分是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提高树木的存活率首先要保证水源的充足供给。对于荒山地区来讲,水源的供给情况可能不太理想,对此,一方面要增加荒山地区的水资源供给渠道,修缮供水工程,支持树木的生长所需;另一方面,可以选择种植蓄水能力强的树种,如灌木树种等,可以有效地固定水土,防止水分流失,提高绿化造林工作的质量。

2现阶段荒山造林绿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荒山地区绿化生态环境不稳定、结构单一。一方面,由于荒山地区植被覆盖率低,一些荒山地区的绿化面积仍然较少,不符合荒山造林工作的绿化标准,因此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稳定性差。另一方面,荒山绿化所种植的树种、植被种类单一,大面积种植同一树种,不利于构建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在病虫害高发的季节,结构单一的荒山地区便被轻易攻击,生态结构脆弱[2]。第二,荒山地区的抗逆性普遍较差。由于大多数荒山地区植被覆盖少,给一些适应性强、繁殖能力高的入侵生物提供了有力“阵地”,例如以葛藤为代表的藤类植物等,这些入侵生物由于缺少物种竞争和生存压力,往往会快速生长,并不断扩张它们的栖息地,对荒山地区的绿化植被、树种或其他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这些入侵生物的快速扩张,给病虫害的传播提供了载体与机会,导致一些荒山林成为生态灾害的易发区、高发区。第三,大多数荒山地区生态观赏性不高。一般荒山主要分布于高速公路、铁路、省边界线等地,人烟稀少,由于绿化工作的不到位,导致这些荒山仿佛是“不毛之地”,人们对其渐渐出现排斥心理,产生荒山越来越荒凉的恶性循环。另外,荒山的荒凉景象影响当地的形象或市容市貌。

3解决策略

3.1加大相关政策法规的扶持力度

政府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大对荒山地区绿化造林工作的政策支持,是有效解决现存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政府应联合相关生态管理部门对本地区荒山造林工作制定合适的工作方向和工作方案等,以生态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为工作实施的各个阶段制定详细的实施准则,例如资金的分配、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其次,政府应制订并完善有关荒山地区植被保护与管理的规定与法案,明确规定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与职权,保证荒山造林工作能够取得较好的收益,必要时可以制订相应的量化考核标准,从多个方面加强对荒山造林工作的政策支持与监督管理。

3.2因地制宜,制订科学的工作方案

为了使荒山地区绿化造林工作取得最大限度的收效,并节约经济效益,就应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树种栽种方案,即避免生态结构的单一性,遵循相关的科学栽培原理,使树木在荒山地区能够茁壮成长。首先,根据荒山地区的土壤环境与气候条件,为其选择合适的植被生态系统,采用多种树木结合种植的方式,构建相对稳定的生态结构。其次,根据荒山地区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水土环境的变化,制订绿化工作后期的管理维护方案,帮助荒山地区逐渐形成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系统,实现绿化造林的长期收益。再次,一套完整的绿化造林工作方案包括选择树种或苗木、栽植方案,以及制订抚育标准、防护标准等多项工作,因此,工作方案要尽量详细,具有可实施性,并根据工作实际进展实时调整,为后续相应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3.3完善并创新荒山绿化造林工作中的技术

荒山造林的绿化工作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专业技术,主要包括苗木移植技术、运输与包装技术、培育与管理技术三大类。首先,在苗木移植过程中,为了保证最佳的移植效果,应选择合适的时机与方式进行苗木移植,根据所选择树种的生存习性及荒山地区的天气环境条件,科学确定不同树种的移植栽培时期,以保证最大的存活率;对于不同树种的移植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一些常绿树需要采用带土移植的方式,一些阔叶树在移植前要修剪枝叶,避免水分的过度蒸发。因此,在进行移植工作时,一定要根据树木的生存习性及对环境条件的测算,选择最科学、最合理的方式进行移植,保证绿化工作的效率。其次,苗木的运输与包装也应采取科学恰当的方式,苗木的包装应选择相应的材料,并在打包前科学处理根部,保证苗木的存活率;苗木的运输应快速,并避免运输过程中各种外界因素对苗木存活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景利.荒山造林绿化技术要点问题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6(9):140-141.

[2]丁春晓.荒山造林绿化关键技术探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6(4):33-34.

作者:武利园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