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荒山造林绿化技术分析3篇

荒山造林绿化技术分析3篇

时间:2023-01-12 17:24: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荒山造林绿化技术分析3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荒山造林绿化技术分析3篇

荒山造林绿化技术篇1

荒山造林主要指运用人工方式恢复荒山植被的过程,中国西北地区荒山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层变薄、土地石化及沙化。荒山造林可保持水土,治理土地沙化,发挥防风固沙作用,提升土壤整体蓄水能力,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每公顷树林每年可吸收60万kg灰尘,每天吸收1005kg二氧化碳,每月释放720kg氧气。荒山植被恢复工作是生态恢复工作的重点,因此,退耕还林逐渐向荒山造林以及封山育林转变十分重要。本文阐述了荒山造林绿化技术要点,以期指导中国荒山造林工作。

1荒山造林技术实施原则

1.1因地制宜

在开展荒山造林时,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苗木习性,选择适宜的苗木品种,以适应恶劣环境,促进苗木成活,保证造林良好效果。

1.2保护原有植被

荒山中的原有植被可保护生态资源,为荒山造林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原有植被具有储存水资源与吸收水资源的作用,即使在气候比较干旱的情况下也能正常生长。因此,在荒山造林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认识到荒山原有植被的重要性,适当保护原有植被。

1.3加强养护

荒山自然条件比较特殊,因此在进行荒山造林后,需注重后期的养护工作。在正式造林之前,苗木实际适应能力较差,若不进行及时管护,可能会导致苗木死亡。因此,需定期管护苗木,及时发现苗木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苗木成活率,确保造林效果。

2荒山造林绿化技术要点

2.1整地

在整地时,需因地制宜选择整地方式及整地时间。在荒坡地,应将地整为鱼鳞坑状;在河谷地,应将地整为穴状。最好选择在雨季来临之前整地,这段期间土壤已经松动,整地会较为顺利。在整地后1个月再进行苗木移植。在整地时需先了解土壤杂质及地面情况。对穴状坑整地时,由于地势比较平坦,只需挖出深度和直径相同的圆坑。对鱼鳞坑整地时需对高线进行测量,然后自上而下将半月形圆坑挖出,提高鱼鳞坑储水能力。也需挖土围成土埂。

2.2运输技术

在进行苗木运输时,涵养水分十分重要。在起苗后,需使用土球将其迅速包装住,然后使用尼龙袋或是草绳将土球包住,尼龙袋具有密闭功能,草绳能够渗入水分。在此过程中,需保证苗木包裹完整,尽量避免在包装时伤害到根系,保持根系完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包装内添加湿润剂,如秸秆、稻草,避免包装内水分散失速度过快。除此之外,在对苗木进行运输时,需运用覆盖或遮蔽的方法防止高温对苗木产生不良影响,做好防风工作,保证苗木成活率。

2.3移植

春季是植物最佳移植时期,这一时期苗木正在休眠,并未生根和发芽,对外界湿度、气温的整体反应并不明显,生理活性较弱。在选择具体移植时间时,需充分考虑树种习性及当地荒山植被情况。若树种萌动时间较早,可提前移植,但是苗木在运输到荒山后,需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栽植。需根据苗木根幅,选择树坑直径,树坑直径应比根幅大1/3。若采取裸根栽植的方式,树木地径应高出2~3cm。若苗木在移栽时根部带有土坨,深度需比土坨高出5cm,这样才能使苗木在移栽之后尽快生长。当移植的苗木比较大时,应了解其在栽植时的原方向,以保证成活率。同时在移植时,应防止水分散发过快。可将树干用草绳包住,若苗木较大,在栽植当天就需用水将其浇透,且及时补水。在栽植后,需对苗木进行跟踪检查,若发现苗木出现沉降、偏斜等问题,需及时处理。

2.4灌溉

在进行荒山造林时,会遇到水资源短缺、土壤贫瘠等问题,受沙化及资源恶劣的影响,需运用科学的灌溉方式进行造林绿化。为了节约水资源,可运用穴灌技术对苗木进行灌溉,保证灌溉水分能够到达苗木根茎。对于正处于生长期但比较干旱的苗木,可使用喷灌技术,促进苗木生长。

2.5苗木管理

为了保证荒山造林效果,需运用科学的造林管理方式。首先,做好苗木防风、抗寒及抗旱工作,建造苗木保护支架,对苗木进行修剪,在气候比较寒冷时,需为苗木披防寒衣,防止低温对苗木造成伤害。其次,防治森林病虫害。应积极引入病虫害天敌,同时根据病虫害种类,构建生态维护系统。再次,制定科学苗木抚育标准,规定松土、翻耕等技术标准。松土时,第1年可松土3次,第2年可松土2次,第3年可松土1次,保证土壤透气性,提高苗木实际存活率。松土时需合理控制松土深度,一般来讲,松土深度最好为5~15cm,保护根茎免受损伤。最后,控制好除草频率。在栽植前2年,可每年除草3次,在第3年除草2次,在第4年除草1次,直到苗木成才,科学除草可提高苗木成活率,并加快苗木生长速度。荒山造林属于系统性工程,在具体实施时需根据区域实际情况,运用针对性的绿化方式,从栽植、灌溉、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管理,保证各个环节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实现对苗木的全方位管护,提高苗木实际成活率,为荒山造林创造良好条件,打造宜居生态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者:宋军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荒山造林绿化技术篇2

1荒山造林绿化原则

1.1适地适树

在荒山造林绿化过程中,需综合考虑荒山地理条件和树种生长条件,在树种选择时应对荒山周边区域地理环境和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当地荒山立地条件和自然环境特征,选择成活率和保存率较高的树种。同时尽量选择适宜成活和生长的乡土树种,保证造林树种快速适应荒山土质和气候条件。

1.2保护原有植被

荒山小范围内会有原生植被,在造林绿化时,应保证原生植物不被破坏。由于荒山原生植物生长时间较长,已经适应了当地环境,对于荒山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改变能力较强,可以更好调节荒山气候条件,保护荒山生态环境。

1.3增强荒山蓄水能力

荒山造林主要目的是增强荒山植被覆盖面积,调节荒山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增强荒山蓄水能力。荒山造林时要充分考虑荒山蓄水条件,通过扩大植被种植面积,改善环境气候条件,从而提高荒山蓄水能力。

2荒山苗木种植技术要点

2.1科学选择苗木种植时间

需根据树种种类、生长条件及荒山环境确定苗木栽植时间。北方地区选择在春、夏、秋季造林。春季是荒山造林最佳季节,针叶、阔叶树种均可栽植,此时苗木处于休眠期或刚刚萌芽生长,苗木栽植后水分蒸发量小,缓苗快,易成活。油松、樟子松等针叶树种适宜在夏季栽植,待苗木充分木质化后即可栽植,此时进入雨季,降水增多,土壤含水量高,苗木极易成活。华北落叶松和桦树、蒙古栎等部分树种多在秋季栽植,此时苗木全部落叶并进入休眠期,不易失水,栽植后很快进入冬季土壤封冻,积雪覆盖,土壤水分蒸发量小,次年春季苗木随着气温升高开始吸收水分,造林成活率较高。

2.2选择合理的栽植方法

合理的栽植方法有助于苗木生长,保证其成活率。一般情况下,不同种类苗木栽植方法不同,在栽植过程中可适当修剪苗木枝叶,以降低苗木水分蒸发速度。在中国北部地区,荒山造林大多使用容器苗,容器苗不受时间限制,全年可以造林;容器苗根部有容器包裹,根系完整,起苗和运输过程中水分散失少,苗木栽植后易成活;由于容器苗本身带有土坨,特别适合立地条件较差的荒山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中使用容器苗,可以采用机械造林技术,提高苗木使用率,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大面积造林。

2.3混交林营造技术

混交林是将2种或2种以上不同的树种进行搭配栽植而形成林分。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面积。通过耐荫性(喜光与耐荫)、根型(深根性与浅根性、吸收根密集型与吸收根分散型)、生长特点(速生与慢生、发芽与落叶迟早不同、前期生长型与全年生长型)及嗜肥性(喜氮与喜磷,及其吸收利用的时间性)不同的树种搭配,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有利于在不同时间和层次范围内利用光照、水分和养分。能较好地发挥防护效益。混交林林冠浓密,根系深,枯落物丰富,地上地下部分结构较纯林复杂,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及其他防护效益方面都优于纯林。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混交林生境条件好,寄生性昆虫、菌类等天敌增多,混交林病虫害较轻。混交林内温度低,湿度大,风速小,各种可燃物不易着火,火险性小。针阔叶混交林有阔叶树隔阻,防止树冠火和地表火蔓延,不易发生火灾。混交林对不良气象因素抗性较强。将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混交,减轻风害;将常绿针叶树与落叶阔叶树混交,减轻雪压倒伏。改善立地条件。混交林林内光照减弱,气温、地温略低而变幅小,风速降低,蒸发量减少,空气湿度增加,有利于改善林内小气候。混交林冠层厚,叶面积指数较大,枯落物较多,成分较复杂,比单纯林更能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林产品数量和质量。混交林能够充分利用外界环境条件和树种间相互促进的作用,光合作用的效率高,可以在同一时间内积累较多的有机物质,总蓄积量和生物量比单纯林高。混交林中的主要树种在伴生树种作用下,主干通直、圆满,自然整枝迅速,干材质量较单纯林好。确定好混交树种后,根据造林地内不同立地条件配置混交比例,确定混交方法,包括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

3苗木出圃、运输和包装技术

造林前,要充分做好苗木准备工作,在起苗、运输过程中防止苗木大量失水,确保成活。苗木出圃时要尽量保证根系完整,枝干无机械损伤,并且做好苗木分级工作,使用合格苗上山造林。可根据不同苗木选择包装材料,大苗常用包装材料为无纺布或草帘等,小苗采用塑料袋包装。在苗木包装过程中,要确保苗木根系完整并摆放整齐,长距离运输苗木可在根部添加湿润物,避免在运输过程中苗木出现缺水或温度过高导致苗木死亡现象。在苗木运输过程中,必须对苗木进行覆盖处理,避免风吹日晒造成苗木大量失水而影响苗木成活。

4荒山苗木抚育和管理技术

造林后期苗木抚育管理是荒山造林的重要环节。需定期对苗木进行抚育割灌和除草,一般根据灌木和杂草生长情况确定抚育次数,每年至少割灌除草1次。有条件的林区可根据苗木生长需要,对苗木进行施肥和浇水。同时要对新造林地进行围栏封育和全面禁牧,禁止人蓄进入造林地,对苗木造成伤害,确保造林成效。

5荒山造林绿化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加快荒山造林,全面推进国土绿化任务艰巨繁重。北部地区造林地瘠薄干旱,造林难度大,投入成本高。在荒山造林过程中,由于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在工作时缺少足够的技术监督保障,从而影响造林绿化效果。荒山造林工程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目前,苗木运输、移栽、管理仍然沿用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缺乏适用的科学造林机制,机械化程度低,施工进度缓慢,错过了最佳造林时机,影响了造林成效。

6推进荒山造林绿化的建议

6.1制定相关保障制度

为保障荒山造林高质量实施,应以县级为单位每5年制定1次荒山造林总体规划,设定年度造林目标,最终依据年度工程建设任务,编制荒山造林作业设计方案。应逐级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严格工作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做到一级检查一级,一级保障一级。

6.2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实施荒山造林绿化,投入是关键。地方应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实施项目牵动,实行工程造林和社会造林相结合。全面落实国家和各级政府支持林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6.3注重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为实现荒山造林科学化、系统化,应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巩固新造林成果,切实加强新造林地和幼林地管护,严格封山禁牧管理,建立护林员管理和使用机制。同时要依托荒山造林项目建设,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和林下经济。

6.4实行科学造林和依法管护

在严格落实作业设计方案的同时要因地制宜,分树种确定整地规格,达到蓄水保墒目的。做好出圃和运输环节管理,保证根系完整、不失水。合理施肥浇水。依法规范使用林地,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认真落实林业执法责任制。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严禁使用危险性病虫害苗木,强化源头检疫和管控。

作者:王永文 单位: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

荒山造林绿化技术篇3

荒山造林指的是采取人工措施将宜林荒山恢复成灌木林、林木或森林的过程。荒山会造成水土流失,尤其在中国西北地区情况更为严重,若水土流失情况未能得到控制将会使土层变薄,久而久之造成风化、石化,大量泥沙下泄,河床抬高且库塘淤积,严重威胁群众财产及生命安全。荒山造林绿化技术应用价值如下:在政府补贴带动下加大当地民众参与荒山造林的积极性,促进荒山造林绿化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变区域生态,优化区域环境,利用植被固土防沙,解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河床抬高等问题;在新时代革新荒山造林绿化技术,控成本、提质量。

1科学规划,为荒山造林绿化技术有效应用奠定基础

土地资源有限且环境问题具有区域性,为加强荒山造林绿化技术的应用,要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确保经济、生态、城乡建设统筹发展,以免出现土地资源分配矛盾。荒山造林科学规划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生态优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人文效益及生态效益相协调,绿化目标是改善生态,发挥森林促进产业发展、增长经济、改善生态等作用;二是针对性指导,结合不同地区生态环境及相关优势统筹规划,建设重点生态工程,凸显区域特色。在荒山造林技术应用过程中需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渐进原则。一些荒山面积大且生态环境恶劣,造林绿化技术应用需持续深入,不可急功近利,以免因外力过度干预破坏荒山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以增加存水量为例,需选用覆盖保水、水袋渗漏等方法持续改善荒山水分蒸发条件,使荒山环境更适宜应用造林绿化技术;第二,适宜性原则。根据荒山实际情况制定客观、可行且针对性较强的造林绿化方案,保障技术、生态、效益关系和谐,使荒山造林绿化技术具有选择性,同时规划方案具有包容度及实效性;第三,衔接过渡原则。有些荒山造林绿化工程间隔期较长,这就需要在宏观规划时对以往造林成果进行分析,不可盲目应用原有方案,需关注生态环境变化,适时调整栽植品类、存水方式等,预测荒山造林绿化技术应用成效,增强造林方案的前瞻性,有效降低荒山造林技术应用风险。

2细致整地,为植被生长提供必要条件

细致整地是荒山造林绿化技术的重要工作,主要分为2部分:一是植被清理。在翻垦土壤前将杂草、杂木、灌木等废物清除干净,可选用化学药剂处理、火烧、堆积、割除等方式,当前火烧及割除方式较为常用,近年来,五氯酚钠、氯酸钠、敌草隆等药剂应用范围扩大,降低成本;二是土壤翻垦。根据荒山造林绿化技术应用范围灵活选择局部整地、全面整地手段。第一,全面整地。在造林区域,将土壤全部深翻30cm左右,彻底清除杂草与灌木,强化土壤肥力,为幼树生长提供良好条件,在整地过程中根据荒山地形采用机械作业;第二,水平条整地。顺延等高线建成台阶状条面,利于保土蓄水,根据荒山造林客观条件决定整地宽度、深度、长度,基本要求为条面水平、外埂稳固、深度适宜、宽度合适、土壤松软。水平条深度在细致整地过程中属于较为重要的技术指标,因部分树木根系生长于40cm土下,深翻深度应为35~40cm,经雨水渗透土壤还会下沉4cm左右,幼苗根系通常为20cm左右,若深翻不足将会出现窝根情况,不利于幼树生长。荒山翻地时,各角落深度需相同。为避免影响水土流失及蓄水能力,在水平条带外围修建稳固外埂,宽度与高度通常为20、10cm,外埂可用草根、碎石、土等整地产生的废物堆成,边修埂、边踏实。通常条宽50cm,条里面土质松软。若荒山石头多、土层薄,那么可在整地进程中就近换土,优化苗木生长环境;第三,块状整地。针对小块状荒山造林地可使用此方法整地,小块地多为方形或圆形。荒山立地条件通常较差,土壤贫瘠、干旱少雨、养分较少,部分树木需水量较大,荒山很难为树木提供充足水分,所以应尽量选择灌木或乔灌团块混交,在整地时需控制苗木密度,为灌草提供充足生长空间,使之具有良好的固沙放风作用,可保留荒山原有灌木,并根据这些灌木选栽其他灌木品种,实现荒山造林因地制宜、品种多样的目标。块状整地多为“品”字型,使用大穴整地,坑穴规格一般为1m×1m×0.8m,株间距及行间距均为4m。若苗木根系较大则可适度扩大穴。为便于栽植、灌水,需在整地时预留人行道,人行道一侧统一在土壤下层放细沙石,将石块置于株间或低洼不平的区域。挖坑需注意口底一致,坑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展开造林作业。若坑底及四周由细石子、细沙、土、少量大石块构成,那么为确保灌水不塌方,可回填土25cm左右,降低塌方概率,若坑底及四周主要物质为大石块及石子,不能有效保持水分,则需先铺薄膜,而后坑内填土。不同立地情况需选择差异性整地方式,优化荒山造林效果,在整地前充分了解客观条件,做好规划工作,理顺整地思路,选定最佳方案,整地用料最好能就地取材,以免精细整地费时费工,同时选择适宜整地的季节,降低返工概率,节约整地成本,提高整地综合质量。

3苗木筛选,提高荒山造林绿化有效性

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各异,合理筛选苗木不仅可提高绿化质量,还能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首先选择强健苗木,确保其具有抗病、抗旱等能力,为提高成活率奠定基础,其次,要评价苗木综合价值,选出可改善当地生态条件的树种,最后适当引入新树种,优化生态环境,提高荒山造林绿化有效性。

4把握时机,保障荒山造林绿化技术应用效果

荒山造林属于系统性工程,若想提高造林绿化综合质量,需在科学规划前提下把握栽种时机,提高苗木栽种成活率,在栽种前充分掌握实地资料,了解造林区域气候、降水、温度等条件,合理选择栽种时机。通常3~4月气候较为稳定,可在这段时间实施荒山造林工程,同时关注荒山基础条件,选择合理的灌溉技术,避免灌溉不当影响荒山生态稳定性,为苗木提供充足水分,有效发挥涵养水源作用。应用保水剂提升存水能力,通过与土混合或喷洒的方式加大保水、吸水力度,为苗木栽种提供必要条件。荒山造林要看准时机,雨季营林时间较短且天气多变,若栽后晴天将降低造林成活率,确保根系完整,苗木不受损伤。以栽植侧柏为例,在荒山栽种侧柏时要选择大小适宜的容器袋,以免给运输及移栽带来难度,通常容器袋规格为20cm×15cm×10cm,排水孔位于袋子底部,幼苗以2年生为宜,地径及高度分别为2.5、50.0cm,移栽速度要快,3月上旬~4月中旬定栽,120d后稳定成活,便可用于荒山造林[1]。

5高效管理,实现荒山造林绿化目标

林地抚育管理是实现荒山造林绿化目标的关键,专职部门需推行“七分管、三分栽”的原则,在造林后做好管理工作:第一,淘汰长势差、有病害的苗木并及时补植;第二,加强日常管理,根据规定禁止放牧并及时除草,尤其要重视秋冬季节的火灾预警管理,在割除杂草的同时优化树木生长环境,造林5年后进行树木整形,通常在春初及秋末修整枝丫,修枝约为树高的1/3,而后间隔2~3年修枝1次;第三,加强病虫害防治,以侧柏为例,需做好侧柏毒蛾、柏大蚜及叶枯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可利用螳螂、胡峰、鸟类等天敌防治,也可使用化学药剂防治,例如益果乳剂、水胺硫磷乳剂等[2]。在荒山造林绿化项目启动前组织工作人员展开培训,了解荒山造林绿化目标、难点、标准、流程等内容,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大设备、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调动工作人员荒山造林积极性,做好绩效考评工作,考评需客观、公开、科学,定量、定性汇总考核结论,通过考评一方面发现工作人员荒山造林绿化能力短板,另一方面可通过绩效奖励肯定工作人员成绩。

参考文献

[1]吴敬芝.荒山造林绿化技术要点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21,53(2):60-61,64.

[2]郭佩芳.容器育苗技术及荒山造林的主要技术措施[J].花卉,2020,365(2):208-209.

作者:周彬 刘兰杰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国有胡山林场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