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公共卫生教育发展趋势3篇

公共卫生教育发展趋势3篇

时间:2023-01-29 16:16:5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公共卫生教育发展趋势3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公共卫生教育发展趋势3篇

公共卫生教育发展篇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建设也逐渐步入正轨,对于公共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有了相应的提高。良好的公共卫生教育是发展高素质公共卫生教育人才的关键,也是保障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的关键环节。要实现我国公共卫生的建设和发展,就必须尽快完善我国的卫生管理制度教学模式。该研究就从我国公共卫生的教育模式和体系现状,对公共卫生教育发展对策研究进行了阐述。

1我国公共卫生面临主要问题及教育现状

1.1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的问题日益显现。近年来,许多世界关注的新发传染病已经在我国相继出现。我国的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涨,我国因心血管疾病、器官癌变、肿瘤等疾病死亡的人数占了世界总数的比例接近半数,这一情况严重威胁到公众健康和生命,并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给我国的卫生健康工作带了了更大的压力。我国老龄化现象日益加重,趋势更加明显,增长速度惊人,尤其是在一线二线等大城市,老龄化现象更加严重。这也是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日益增多、疾病负担日益渐重的重要原因[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和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市面积越来越大,流动人口快速增加。对公共卫生、保健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与此同时,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在公共健康管理上投入的资金明显不足,资源分配不合理[2]。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远大于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公共医疗卫生的资金投入占政府财政总数的比例较少,这将导致一部分原本应当由政府支付的医疗费用成为了个人支付的范畴。此外,医疗卫生投入明显偏向于城市、医疗和大医院,而忽略了农村、防保和社区。农村医疗卫生水平较低,且医疗体系建设存在较大的缺陷,给公共健康卫生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隐患。

1.2我国公共卫生教育和专业队伍能力建设现状

尽管我国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进行公共卫生的管理,但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队伍仍存在较大的缺陷,在管理人才的培养上明显不足,导致公共卫生建设缺乏动力。管理人才上的缺乏是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分别是管理人员数量明显不足并且专业素质较低;系统的结构设置上不够科学合理。其中,城市与农村在公共卫生建设人才的培养上缺口很大。卫生监督人员素质分布很不平衡,学历上普遍不高,中专为主。专业知识方面结构不合理,相关人员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和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监管人员的素质也普遍不高,限制了公共卫生管理质量的提高。此外,我国在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上的投入也明显不足,在一些理论的宣传内容上已经与实际的操作不符,实践和理论没有良好的衔接,教学的过程也偏向于形式化,教师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缺乏一定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一些主要的知识和技能在学校无从得知。在公共卫生的教学上仍采用了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应有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解,很难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应用。此外,在公共卫生教育中存在一个严重的误区就是强调高端技术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基础理论及技能的教学。片面强调生物学知识和实验室技术,对应用的知识和技能缺乏训练。教师实践经验上的缺乏将导致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训练和培训,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价也难以做到客观、有效。大多数教学内容都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进行考评,无法真正反映出学生的真实能力和素质。为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快专业团队的建设,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和高水平的管理人才,从而有效解决公共卫生管理中的问题和缺陷[3]。

2公共卫生教育发展对策

公共卫生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如新的公共卫生问题的出现;医学模式的转变;高等教育和卫生防疫机构的改革;社会需求的改变,政策及国际化的影响等。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关键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

2.1公共卫生教育教学评估与监控体系的构建

我国公共卫生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独立的、系统的公共卫生教育评估体系;评估体系功能定位模糊,评估行为行政化;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较为单一;评估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发展与评估技术手段的实际应用脱节等。在评估技术的发展上,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发展经验,从教学评估和监控体系上进行完善,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如通过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公共卫生教育基本要求,构建系统的公共卫生教育教学评估与监控体系;顺应公共卫生教育模式的变化,加强公共卫生事业的质量监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多样化的管理平台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实现公共卫生教育教学质量监管的更新和优化,从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的角度加强评估质量[4]。卫生教育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是卫生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公众对公共卫生的重视,中国公共卫生教育的基本要求已经有专门的文件进行规定和确认,在我国的公共建设中也处于核心的地位,在教学评估和监管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些要求是根据公共卫生实践对专业人员知识结构和核心能力的需求出发,提出的一个前卫的有长远眼光的全面人才培养需求。在原有的教育体制和内容下,应当构建起一个更为有效、独立系统的公共卫生教育教学评估与监控体系很有必要,根据要求的指导,切实执行这些指导要求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及教育的水平。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公共卫生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并且已经在一些理论和方法上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课程体系等的内容的变革。公共卫生教育教学评估与监控将从单纯的行政性行为,转变成一个具有多层次功能的评估体系,其功能和定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导向功能;监督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等。新的评估机制要包括三个方面:多样化评估标准;多样化评估方法;多层次评估体系。公共卫生教育机构设置专业的管理人员和评估人员对公共卫生教育的质量和成果进行评价和监督,从而确保卫生教育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进一步推动公共卫生事业教育的发展。

2.2充分借鉴国外公共卫生教育教学途径

国外的公共卫生教学形式较为多样,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外,还组织学生进行学术讲座和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课程。同时,学校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调查,许多学生会深入社区或疾病控制中心,对一些疾病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调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被应用到了公共卫生教育中来,收效颇丰。当前,公共卫生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例如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提倡合作学习;视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等。国外即使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也较少采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的灵活性和主观性得到了强调,并注重与学生共同分享实践经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学生随时可以提出问题和发表见解。小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各尽其能。这种教学模式能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国外的公共卫生教学更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会应用到各种手段的方式。项目教学法有益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综合训练。国外的公共卫生教育教学内容通常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自然科学模块、社会科学模块和医学模块。许多国家重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社会、科学、人文等多个学科的内容都有综合的掌握。

2.3国内公共卫生教育教学方法与改革发展方向

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的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在我国的公共卫生教育中长期采用了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但这一教学模式的缺陷很快就显现出来了,例如学生的参与度低,学习积极性不高,被动性太强等。这种模式早已不适应我国公共卫生教育教学的要求,阻碍了我国公共卫生教育事业和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更强调对理论知识的教学,缺乏相应的实际操作练习,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只能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不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大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以问题为先导的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课堂讨论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我国教育教学中被广泛的运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并且在彼此的交流过程中形成学生自己的主观思考和分析。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训练。讨论的内容应当与发展现实紧密结合,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就是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还能优势互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随着科技发展,计算机和多媒体更多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将现代电化教育和多媒体手段穿插到课堂教育中,这种方法对教育教学有很大帮助[5]。

2.4实验教学方式

我国公共卫生教学中实验环节,大多数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限制了我国公共卫生教学质量的提高,科学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并没有真正应用到实际中来。因此,我们要加快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如开放式教学模式、综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项目—导师制教学等模式。开放性能够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地位,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开放性教学能满足不同层次和个性化的教学要求,涉及面更广,教学成果更加显著。综合性实验教学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好更有效地处理遇到的问题,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总结

我国公共卫生体系还不够完善,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国情,公共卫生教育事业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公共卫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是但这些问题中也蕴藏着无限的机遇,尤其是对那些有着公共卫生管理经验和技术的人而言,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对政府而言则应当加强对公共卫生教育的投入,加大改革力度,尽快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共卫生教育专业人才。

作者:杨阳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公共卫生教育发展篇2

近20年来‚我国快速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和逐步建立的卫生保健体系使得对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且要求不断提高。但我国现行的公共卫生教育体制基本上仍然沿袭原苏联的教学体制‚其教学方法也远远落后于现代公共卫生教育的需要。本文旨在进一步归纳和把握目前国内外公共卫生教育中教学方法与改革的趋势‚对我国公共卫生现行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探索‚以促进建立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共卫生教学模式。

1国外公共卫生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特点

国外公共卫生教学授课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以教师讲课为主的课堂教学外‚还有教师的学术讲座、学生的学术讲座、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课等、学生参加社区或疾病控制中心的实践工作‚进行调查和案例分析讨论多种形式‚近年来也在进行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如采用PBL教学法、计算机模拟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模块式教学法、研究项目教学法、基于实践基础上的教学法等。归纳起来其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呈现出以下显著特点:

1∙1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在国外公共卫生教学中‚目前最为流行的是由加拿大McMaster医学院发起的“以问题为先导的讨论式”教学法‚即PBL教学法。该教学法在许多国家得到普遍的推广。教师虽也用讲授法来开展教学‚但是教师讲课很少有统一的教材‚而是以讲授自己心得和一些研究成果为主。教师和学生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教师在讨论中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以及启发学生。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或者发表见解‚学生将讨论的结果整理成专题报告交给教师。例如‚2000年以前‚法国医学院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公共卫生学院由统计学与流行病学、环境与公共健康、健康与社会3个系组成。从2001年起‚法国医学教育纷纷改为“以问题为先导的讨论式”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以往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授课方式‚采用以问题为向导‚以学生为主体‚多学科共同参入的方法‚深受学生的欢迎。

1∙2提倡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指以小组活动为主‚其活动特点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各尽其能”的学习方式‚起源于英国剑桥大学‚又称参与式教学法。一般做法是‚将程度参差不同的学生混合编为小组‚先让各小组阅读所要学习的材料‚了解内容‚然后组内的每个人分得学习材料中某方面的内容‚并要对这部分学习材料承担起“专家”的任务。在每个人熟悉了各自的材料后‚各组接受同一材料和任务的学生再合起来组成一个话题小组‚就所承担的内容进行对话。然后各自回到各人所在的小组去承担该方面内容。目的是让所有参与学习的学生都能接受和消化所要学的全部材料‚并通过考试。考试结果标志着小组每个成员的努力‚也标志着小组每个成员的整体成绩。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小组每个成员不但期望自己的伙伴努力‚而且自己也会加倍努力。它大大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师生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法重视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作用‚容易调动大家参与的热情‚在流行病、计划免疫和艾滋病干预培训中应用较多。

1∙3重视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国外的大学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中采用多种方法与手段。例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就是其中常用的方法。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在欧美国家已逐渐普及‚具体方法是首先根据教学进展的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案例;其次‚抓住学员个人阅读分析案例、小组讨论分析案例、课堂讨论分析案例这3个重要环节;最后‚案例的评价总结‚由教师对在班级讨论中形成有关案例的各种观点进行归纳。案例可以是引起公众注意的、学科前沿的或是有争议性的‚教师不需“揭晓”正确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在适当的时候拓展学生的思维范围。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使科学知识变得更有相关性‚更为新颖活泼。目前‚不少高校将案例教学与其他新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构成了更加生动的教育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的效果。如各种媒体手段与案例教学的结合就是一个相当成功的例子。现在‚美国国立案例教学中心提供的案例教学资料包括录音、录像、出版物、多媒体动画和Web链接等多种类型。项目教学法有益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综合训练。教学中使用该方法重点在于给出的每个项目均是精心设计和挑选的开放式课题‚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应用型或研究型课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学生使用综合性复杂仪器‚从定量化数据测量和采集入手‚经过数学建模、计算、分析、报告等方式完成研究任务。例如‚匈牙利德布拉森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教研室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与欧盟合作开始进行教学改革采用了这一教学方式。该方式建立在学生对重要卫生问题作出扼要报告的基础上‚其教育目标是:在本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就人群中卫生状况的某一重要方面提出报告。方法如下:先作有关内容的讲课(5h)和小组讨论(8h)‚包括:医学人口学、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和信息学的关键问题‚并以此作为进行课程作业的基础。另外还有4h专门用于讲解地区网络的应用、卫生统计资料的来源、电子数据库的报告写作。然后学生根据各自研究方向‚进行报告的撰写‚包括:对传统的资料(年度统计报表等)和电子数据库的资料作出利用和解释‚运用电子计算机编制报告‚分析同人群健康状况有关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提出一份正确的报告。课程作业报告由两名教师给予评分‚并在3d内将成绩反馈给学生。如果学生认为报告的成绩不够满意的话‚允许他们另交一份不同专题的报告。准备提供第2次报告的学生在提交报告以前由教师给予指导。课程作业的得分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5%。

1∙4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国外发达国家医学院校课程基本上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3大部分组成‚其中社会科学类课程占总学时的比重‚德国为20%~25%‚英国、日本为10%~15%。90%的公共卫生学院设有与社会、行为、人口、家庭保健、健康教育等有关的系部‚专门从事这些边缘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日本高等院校普遍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人文、社会的一般基础知识‚具有科学思维方法‚较强的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等。英国政府很重视通过对学生工艺、音乐、艺术的教育‚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收到了好的效果。例如‚一些学校在上课时让听几分钟莫扎特的乐曲‚教师认为‚这样能使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成绩也有所提高”。

2国内公共卫生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改革趋势

2∙1传统教学法

传统的“一人讲、众人听”、“教室里学理论‚黑板上谈调查”的教学方法在我国过去一直被广泛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是:学生参与学习少‚学习不是主动性而是被动性的。虽然近年来强调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汲取知识‚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如大纲要求、学时限制、考试方式等原因的约束‚使教师上课讲‚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仍成为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方法仅提供某项研究的部分资料和结论讲解或让学生按部就班、孤立地计算和分析某个研究中一个或几个侧面‚着重强调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对某些理论易掌握‚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走上工作岗位后面临实际多变的现场常常束手无策。近年来‚许多学校也积极地采用各种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如幻灯片、投影胶片、录像带、挂图等‚使教学效果有所改善‚但这些教学辅助手段需要的准备时间长‚工作量大‚内容不易及时更新等缺点‚同时仍然无法解决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问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仍限制着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2∙2∙1课堂讨论式教学法

课堂讨论式教学法在我国公共卫生教学中较为普遍地采用‚课堂讨论的作用除了巩固、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外‚还具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作用。我国公共卫生教学中的课堂讨论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讨论。讨论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教师围绕教材的重点提出合乎逻辑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的结论。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这种方式增加了学生交谈的时间‚减少了教师指导的时间。讨论由学生掌握‚学生通过切磋和讨论‚使学习更加主动‚更有方向性。第1种类型讨论在我国公共卫生教学中采用较多‚但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不易产生创新性观点;第2种类型讨论采用相对较少‚且讨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也较欠缺‚同时‚由于教师在运用第2种类型时‚对讨论现场的把握能力还有所欠缺‚也进一步抑制了讨论作用的发挥。为弥补其不足‚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马骁教授与健康教育教研室的教师们将该课程的教学与国外高校教育所采用的seminar方式相结合‚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在绪论、健康行为研究、健康教育诊断、健康教育评估、综合性五个环节结合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整理和提出问题或案例‚教师提供主要讨论材料‚要求同学查阅相关辅助资料‚经充分准备后分组讨论‚在讨论中逐步统一思想‚形成的结果各组推选同学作总结性发言‚教师在此基础上给予总结与评价。由于教师和同学的精心准备和高度重视‚所讨论的问题既紧密结合了课程内容与社会实际‚又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在切磋和讨论中思维更加活跃‚且各组同学通过学习取长补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2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广泛运用于我国公共卫生教育的各个学科‚尤其对于卫生统计学意义更加重大。因为统计学的教学过程涉及很多的数据、计算公式、图表等‚在教学中使用CAI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教学实践基地无法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的情况下‚CAI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增强教学的现场感‚提高学生对实践的认知程度‚也具有较重要的作用。虽然CAI教学优点突出‚但也有明显不足‚例如由于高质量的公共卫生课程的CAI课件制作难度较大‚需要较为专业的制作技术和工具‚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公共卫生学院在这方面还较欠缺‚因而也非常缺乏足够数量的CAI课件。此外‚有学者提倡多媒体组合教学法‚即电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整合‚它强调利用声音和图像为主的多种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化结合‚配合教师进行讲授‚使现代电化教育媒体手段得以灵活应用并穿插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使传统面授与电化教学相辅相成‚浑然一体。这种方法在我国公共卫生教育中实施也还有一定的差距。

2∙2∙3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先导的讨论式”教学法‚在我国公共卫生教学中有部分院校开始尝试使用‚该方法最早是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引进‚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引进的有原华西医科大学、湖南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暨南大学等。华东师范大学的慕景强对PBL教学法在我国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L方法适合于我国医学类教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宋波等把PBL教学模式应用在病理学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最终目的是减少死记硬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沈阳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张玲等也采用了PBL教学法‚实施方法是强调在病理学的每个系统学习结束后‚给出病例讨论题‚由学生独立完成讨论稿‚并进行评分‚然后集体讨论‚学生发言‚教师讲评‚结果令人满意。通过实践证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优点突出‚但有19∙9%的学生认为现有病例讨论太难‚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精选病例。

2∙2∙4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产生于一战时期的美军课堂‚当时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方法‚亦称听说法。情景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模拟某种情景或景象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以情景适应、情感激发为原则‚分为4个阶段:情景教学准备、设置现场情景(实在的情景、虚拟的情景)、情景实践与现场处理、情感激发与总结经验。其优点是:实现课堂信息传递的多极化;更具针对性、灵活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可以克服教师在教学准备中的惰性。在我国‚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郝加虎等人对该方法应用于流行病学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进行了尝试‚效果较好。此外‚沈阳医学院预防医学系的王家骏、孙文娟等建议采取模拟实验室的方法以解决办学规模不大的医学院由于人、财、物的支出过大‚无法建立的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习基地的困难。

2∙2∙5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由于其良好效果已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公共卫生教育中采用‚例如大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的马莉等人在流行病学实验教学中‚选择国内外经典实例模拟流行病学研究实践过程进行了尝试;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系统计学教研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案例分析教学方法;首都医科大学于在课堂教学方法上‚特别注意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在不同模块的教学上‚引用各自与社区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讲授分析。在我国各高校试行的案例教学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我国各高校、各教师的案例教学还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没有能够形成多学科、多领域的有效配合‚同时‚在制作和采用具有综合训练价值的高质量经典案例方面还非常欠缺。3实验教学方式

3∙1传统实验教学方式

我国公共卫生教学中的实验环节‚大多数基本上沿袭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多年不变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当前高速发展的前沿科学新理论、新技术严重脱节‚方法和手段更是远远落后于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落后的、开放程度低的实验教学方式使学生动手机会少‚不能自主学习‚不利于个性发展‚相当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近年来‚部分学院也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进行改革‚但由于受到资金、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其效果不尽人意。

3∙2实验教学方式改革

3∙2∙1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指实验时间、空间、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是开放的‚学生有自主选择权‚它能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要体现在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时间、实验方法、组织方式等方面的开放。其优点是显著的:开放式实验教学能促进教学观念和学风的转变‚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学生改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有兴趣、合理安排时间和选择实验内容的学习;开放式实验教学能满足分层次和个性化的教学要求;开放式实验教学能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开放式教学中的一些实验内容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涉及的知识面广‚教师不仅要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好的实验技能‚还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这在新实验开设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显得尤其重要‚否则就不能胜任实验教学。目前国内部分公共卫生学实验教学在尝试该方法‚如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大公共卫生学院等。

3∙2∙2综合性实验教学

“综合性实验”是相对由“验证性实验”而言的‚后者一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实验条件的控制‚使学生对某一理论方面的问题有直观而深入地认识。而“综合性实验”‚则是利用学生所学过的综合知识‚并针对实际条件及样品‚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过程‚评价实验结果‚它不仅能够使学生验证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各种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综合实验素质及创新能力。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卫生化学教研室从1998年起在水质检验综合性实验改革已取得的教学成果基础上‚开展了预防医学专业卫生检验方向另一门主干课程《空气检验》的综合性实验改革‚分别在卫生检验96级、97级和99级中设置综合性实验。调查问卷显示‚大多数学生在综合性实验中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科学思维、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数据系统分析能力以及调查报告写作能力得到提高‚知识面拓宽。

3∙2∙3项目—导师制教学

项目一导师制教学是指重视教师“导”的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知识‚检索、查阅国内外资料‚全面了解本课题的研究进展与现状‚熟悉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指导学生进行课题设计、制定并逐步实施研究计划、撰写论文。其优点是使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锻炼与提高‚有利于培养既精通理论又熟练操作的实用型医学人才。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刘国礼等在该院2000级临床医学专业400名学生的预防医学实验课中采用这一教学方法‚结果表明:85∙19%的学生对项目一导师制教学持满意态度‚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对提高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启发思维、增强学习兴趣等有益。教师评分和试题考核结果均显示实验班的成绩优于对照班‚证明这一新的实验课教学方法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4结语

国外公共卫生教育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公共卫生教育的共同特点是对该领域人才的培养起点高‚且各类学生的培养目标明确‚要求严格‚非常注重与实际工作的需要相结合。在教学中摒弃了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并有相当数量的实践工作者参与教学和培养。教学方法与手段强调和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和参与‚采用以问题为先导的、以现场为中心的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现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特别强调重视学生实践与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求学生具有人文社会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较强的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等较高的综合素质。我国公共卫生教育由最初全盘引入前苏联卫生教育体系‚到目前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教育体系‚应该说其中不乏培养理念、模式、方法、手段等各方面的借鉴和改革‚但与国外先进的公共卫生教育观念、方法与手段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构成单一‚生源起点和学生质量相对较低‚教学方法与手段未能脱离传统的落后方式‚教学内容陈旧、与实际工作脱节、实践环节不足、忽视创新能力培养、人文社科知识缺乏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尽管部分学院和教师在教学方法、手段等各方面进行各种借鉴与改革尝试‚但总的来说‚改革的力度不大‚涉面不广‚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束缚。

作者:朱昌蕙 陈丹镝‚ 马骁‚ 王国庆 ‚肖茜‚ 王波‚ 魏端

公共卫生教育发展篇3

21世纪被称为“生命科学的世纪”。医学科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现代医学一个重要分支的公共卫生也将在生命科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已由单一的防病治病发展到保健、强身,更多的医疗费用支出也使得成本—效益提高的公共卫生项目逐渐为决策者和投资者所关注。同时,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疾病模式的改变,以及城市化、卫生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的增加,国际交往的扩大,都使公共卫生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合格有用的公共卫生人才,这正是我国高等公共卫生教育改革要面临的核心问题。下面,仅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高等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些曾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传染病已逐步被消灭或得到控制;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如爱滋病、艾博拉病毒;已被控制的传染病死灰复燃,如结核病、梅毒、淋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人群不断扩大,且治疗费用高、病程长,成为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社会压力和情绪紧张,精神障碍问题迫在眉睫。同时,伴随工业化进程而加剧的环境污染、生态环境被破坏等问题,导致新的致病因素,使新的卫生问题不断出现。市场经济条件下,部门利益、个人利益、人口流动、商品流通等社会现象也使解决公共卫生问题变得日益复杂。处理公共卫生问题的手段不再仅仅是消灭致病因素、切断传播途径等生物学方法,更是一项集人群管理、健康干预和社会参与为一体的系统工程,需要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以及有力的后勤保障。公共卫生人员是这一工程的主力军,必要时,还要积极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谋、建议。因此,公共卫生教学应主动适应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着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许多院校为适应形势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把原来的预防医学专业改名为公共卫生专业,体现了该专业的公共性和社会性,然而,这一特性并未体现到公共卫生教学上。同时,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新的防病治病技术不断出现,公共卫生教育一方面要着力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意识和吸纳新知识的能力,使之跟得上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结合我国国情,培养基层用得上、留得住、养得起的实用型公共卫生人才也是尽快开创我国农村预防保健工作新局面的迫切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教育应列为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外,20世纪末兴起的教育思想改革也将对公共卫生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世界教育思想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是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社区定向教学”等。

2当前我国高等公共卫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是借鉴前苏联的模式形成的,公共卫生高等教育作为医学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是以高等医学院校中的系(学院)的形式存在的,长期受传统的医学教育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其教学思想、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已明显滞后于社会需求和现代科技的发展。

2.1知识结构不合理,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首先,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盛行,高中文理科分班,使进入医学院校的理科学生人文知识欠缺,而我国的医学院校中对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加之校内课程设置单一,缺乏社会文化底蕴的熏陶,影响了学生语言文字表达、人际交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高,而这正是一个公共卫生从业人员所必须的。其次,当前的公共卫生系(学院)的课程设置一般是基础医学教育、临床医学教育、预防医学教育这种“三段式”教学结构,且后者的比重远远低于前两者,相当一部分公共卫生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胜任一个普通医院的临床医生或考取临床专业的研究生,却难以胜任一个合格的公共卫生医师。笔者认为,这正是由于教学中医学专业的内容过深、过专,而相关的社会学、心理学、市场经济学、法律、人口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内容则严重不足,以致学生专业面窄、适应能力差,面对复杂的社会群体问题和公共卫生事件无从下手。

2.2教学方法封闭,脱离现实

我国的公共卫生专业教学以分专业、分学科教学为主,课堂教学多以讲解为主,实习则是在医院和防疫站的时间各一半,而在防疫站的实习又因防疫站工作的随机性而得不到系统的安排,多以了解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为主,这种教师和学生按教学计划规定,以专业为中心进行授课的形式的优点在于能保证教学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但是这种近乎封闭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和余地,也不能尽早接触实践,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更谈不上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对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考核以死记硬背的理论考试为主,忽视了综合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前公共卫生教育的局限性。

2.3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需加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是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许多学生片面强调个人的价值,崇尚实用主义。有调查表明,愿意到大城市及沿海城市工作的人占绝大多数,而在医学生中,愿意到大医院、地(市)级以上的效益好的单位工作的居多,对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而言,这种倾向也很严重,还有人认为学公共卫生没有出路,不如当大夫挣钱多,有的学生对耳闻目睹的公共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抱有畏难情绪。这也是目前我国基层公共卫生队伍不稳定、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3高等公共卫生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3.1转变教育思想,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的传统学校教育中,学生的主要作用表现在消极接受、服从和记忆上,并以此获得好评价和分数,而教师则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在这种教育思想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是“高分低能”,缺乏竞争和创新意识,自我封闭,惯于被动地处理问题。当然,传统教育中也不乏有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求实的学风精华。我们要做的是把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转变教育思想,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输送合格的公共卫生人才为目的,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抽象能力的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创新,以保证他们既能适用于高层次的科研和教学,也能在基层的实践工作中游刃有余。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使之能适应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

3.2重视综合素质教育,改革教学体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现代高科技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公共卫生人才的成长需要加强对公共卫生学生的素质教育。国外许多院校对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要求是很高的,一般是完成正规医学专业培训后再接受专门的公共卫生教育,目前我国也有人士持此观点。从长远看,这是一个理想的改革趋势,因为,合格的公共卫生人才不仅需要全面的医学、生物学知识,还要有社会、经济、环境等学科的知识,而且重要的是还要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正是我们提倡综合素质教育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在目前情况下,我们还不能立刻实现从医学教育延伸到公共卫生教育,最佳选择就是想方设法拓宽教学领域,丰富教学内容。应当说,综合性大学凭借其多学科阵容和深邃的文化底蕴在素质教育方面有其功能上的优势,因此,有条件的院校应该把握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合并这一高校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资源,另一方面,独立医学院校的公共卫生专业应把握自身的不足,在狠挖自身潜力的同时,不妨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视野领域[2]。要着重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不可偏重一方或分裂开来,要突出二者的相辅相成和相互结合。体现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主要是要以核心课程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开设社会文化素质课程,尤其是边缘学科,以求课程的设置能满足社会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要强调实践性,加强实验、实习、社会服务、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外一些公共卫生专业的教学借鉴商学院的“模拟教学”方式,虚拟不同的公共卫生事件,让学生去制定解决方案并组织讨论,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决策能力。此外,“以问题为中心”、“学导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也不失为我国公共卫生教学改革的有益借鉴。

3.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公共卫生专业的师资除了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和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及教育科学知识外,还应有一定的社会实践体验,具有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目前,用人单位和学生常抱怨学用脱节,笔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长期脱离实践造成的。试想一个从未处理过紧急疫情的教师在讲述这一过程时是多么苍白无力。毕竟,公共卫生不同于基础医学,实验室无论如何也替代不了包罗万象的社会环境。因此,公共卫生专业的老师应定期拿出一段时间参与公共卫生第一线的实践,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此外,教师队伍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学,对此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综上所述,宽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较强的处理事务的能力和社会事业适应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身心状况是21世纪公共卫生人才不可缺少的品质。公共卫生教学改革应本着有利于调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调整学科结构和教学方式,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优化教学环境,多方位地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为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程鑫.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对我国卫生事业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0(4):196-197.

[2]项扬.医学院校在加强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的若干问题[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9(12):646.

作者:黄思桂 单位:山东医科大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