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措施3篇

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措施3篇

时间:2023-01-30 16:58: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措施3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措施3篇

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篇1

一、引言

财务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工作、履行职能具有重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因其具体职能不同,财务管理所涵盖和涉及的内容和企业相比并不完全相同,但基本的管理方法、管理流程总是万变不离其宗。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加强财务风险防控极为重要。

二、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财务风险的存在可能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预算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出现偏差,进而会影响到单位业务的有序开展。但是财务风险的存在是无法避免的,且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特殊性质,对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工作的力度相较于企业有所不足,这就可能导致其面临的问题更多。在行政事业单位实际运营的过程中,风险的来源存在差异,表现的方式也各有不同,这就可能导致风险发生时产生的损失也不尽相同,因此,对风险类型作出有效区分是开展风险防范工作的前提。

(一)支付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使原先的预算经费支出结构发生了改变。这原本是为了调整和优化预算经费支出,解决预算支出中的固有矛盾,但在实际财务支出中,由于一些预算指标设置不够合理,项目经费结构比较分散,财务工作人员不得已只能通过挤占其他项目预算经费来弥补资金缺口,破坏了预算资金的专款专用的规定,造成支付风险。

(二)核算风险

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高新技术也逐步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会计制度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并通过不断的更新日趋完善。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而言,自身的综合素养与知识积累较为有限,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新政策的掌握程度往往落后于制度更新的速度。财务人员在使用新的会计政策开展实际工作、处理具体问题的过程◎文/徐亚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探究中容易出现偏差,进而造成会计核算质量下降,导致票据审核不严谨、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频出,引发财务风险。

(三)管理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体系是否健全,会对单位各项工作能否正常开展造成直接影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尤其深远。如果单位内部制度不能有效落实,极易造成财务监管的盲区和死角,致使对财务监管的力度受到削弱,管理实效大打折扣。现实运行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策略不到位,在会计信息传递、审核等过程中存在监管缺位,财务工作效率偏低,加剧了财务工作风险。

(四)道德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担负着使用、保管和分配国家财政资金的重大责任。财务人员自身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直接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影响。财务人员若不能坚持正确原则,不能严格遵守财务制度,极易导致单位财务管理出现偏差、产生漏洞,甚至可能出现财务人员自己违法违纪、侵害单位利益的情况。目前,仍然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财务人员的配置安排上不够慎重,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财务活动风险。

三、引发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一)财务工作基础与财务管理要求不相称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一套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上还存在不足。一是风险防范意识较薄弱。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标,在开展各项活动时,以公益性或服务性活动为主。部分财务人员将主要精力用在财务核算和记账上,对财务风险防范关注度不高,不具备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部分工作人员对财务知识和财务业务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理解,自然对与工作相关的一些财务风险问题缺乏足够认知,导致风险防控意识不强。二是部分财务人员缺乏独立性。行政事业单位因机构编制限制,人员队伍规模普遍受到控制,这就使得财务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往往需要身兼数职,不仅可能从事一些财务之外的工作,而且可能突破财务规范管理边界,从事一些本应由其他人员承担的财务管理工作,使之难以在某一个财务工作岗位保持工作之独立。三是财务管理体系欠完善。行政事业单位所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偏向于资金使用的制度化,侧重于财务工作具体细节,而在与财务管理有关的整个制度体系构建上还存在诸多不足。现有的财务管理体系无法实现财务风险问题的防范与控制。另外也基本没有对财务人员进行组织培训,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岗位,进一步加剧了财务风险。

(二)预算管理与业务活动联系不紧密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核心内容,可以在整体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进行把控。现阶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与业务活动相脱节的现象,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预算的编制与业务需求不相匹配。目前,在编制预算经费时,业务科室通常依据以往经验进行申报,而没有充分考虑新一年度本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增加预算脱离实际工作的风险。二是预算的执行与预期情况不相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过程中,由于外部工作环境变化等原因,部分原先设定的项目预算经费不能够按时支出,或者超出了预设的范畴和标准,导致预算失去了必要的刚性,这些偏差累加起来容易给财务工作带来更大的风险隐患。

(三)经费投入与单位效益产出不对等

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使用虽然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但也要讲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体现资金的使用绩效。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投入与效益产出不相符合,特别是针对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巨大的经费投入有时并不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存在重复投资、扩张投资等情况,导致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低下,无形中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风险。

四、加强财务风险防控的有效措施

(一)夯实财务管理基础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稳固并增强财务工作基础,推动财务工作顺着既定管理目标展开,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秩序化。提升全单位财务风险防控意识,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从上到下都重视财务工作,树立财务规范意识,在财务制度框架下开展工作。单位主要领导、财务分管领导和财务工作人员应以身作则,践行财务管理制度,遵守财务管理规范,密切关注财务风险,落实好财务管理职责。应尽量保证财务工作人员的岗位独立性,不同财务管理岗的工作人员应尽可能避免职能交叉,确保各司其职,避免财务工作人员在开展财务工作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影响财务规范化。应多储备具有专业财务风险防控能力的工作人员,尤其要强调财务人员的道德水准,以保障不同的财务活动开展需要。要构建完善详备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明晰经费运行使用的范围、规则、程序、标准等,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从制度上扎紧保障财务安全的篱笆,降低财务风险。

(二)促进预算科学管理

新形势下,应立足于“业财融合”视野开展财务工作,推进财务工作与业务活动紧密联系,减少因“业财分离”带来的财务风险隐患。首当其冲的是要保证预算的科学性,维护预算的刚性权威。在编制预算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发展情况和计划、财政实力等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尽量缩小预算和实际支出的差距,降低财务风险。在执行预算时,应严格按照预算目标落实业务活动经费,尽量将预算执行偏差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项目经费确需调整的,要严格按照相关调整流程进行调整,调整频率不宜过高。

(三)强化项目绩效审计

改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形式,适时引入第三方专业审计机构,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和避免由内部财务人员自查、自评所造成的审计失真现象发生。要突出绩效审计,关注效益产出情况,设计具体的审计考核指标,可以涵盖业务完成量和服务的社会评价等多个方面,以便客观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内在的资金投入与效益产出。改变事后进行审计的简单做法,加强全过程审计,通过阶段性的调研、检查,及时对效益产出情况进行相应评估,并提前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从而有效防范资金浪费。

(四)搭建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工作正逐渐从纯手工记账管理向电算化转变,会计电算化、信息化的发展不仅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也有效降低了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全面整合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财务账务处理、部门决算、资产管理等业务工作平台,推进指标数据入库联网,实现一站式管理,使财务工作更加一目了然。同时,对财务收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可以及时触发反馈信息,提醒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审核、修正错误,使财务工作风险更加可控。

五、结语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环境在变化,这些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外在源头,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实。行政事业单位只有从加强内部管控入手,全方位认识、关注和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才能从根本上防控财务风险,促进社会服务工作和单位自身发展实现良性运转。

作者:徐亚利 单位:三门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篇2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宏观调控中,行政事业单位是实行此项任务的重要平台之一,但是在数字经济、知识经济等多种新经济形态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面对多种数据与资料,管理内容愈发复杂,现有财务机制的逐渐无法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因此,为有效防控财务风险,拓宽单位经营活动范围,研究风险防范中存在的不足和相应的控制措施是必要的。

二、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控制意义

1.具体的财务风险种类

从行政事业单位当前发展现状来看,其涉及的经济项目规模和数量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导致财务管理内容增加,由于观念滞后、管理方式单一等多种影响因素,常见的财务风险如下:第一类,会计收支核算风险。首先,由于核算内容较多,里面夹杂着一些不规范的会计原始凭证,比如填写格式不规范或是内容不健全等,甚至存在造假行为,试图套取财政资金。其次,记账不准确,比如支出拨款不足进而挤占项目经费等,甚至未落实专项核算工作,没有实现专款专用。最后,财务报表编制不够规范,账实不符,极易引发财务风险。第二类,会计信息安全风险。会计电算化的推进和展开使得线上审批、网络保险等多种会计管理模式出现,但是在其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风险。较为常见的是硬件风险,比如计算机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而出现设备故障等,导致财务数据丢失;或是软件风险,软件设计缺陷导致财务数据准确性受到影响,病毒入侵等;最后是人为风险,即恶意篡改会计数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第三类,采购风险。这方面主要是采购途中出现的问题,具体为:缺乏健全采购流程和审批形式,给腐败等不良现象提供机会与空间;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按照标准落实规范的前期准备工作,市场调研时间相对滞后,甚至流于形式;监管力度较弱,缺乏高质量的采购后续管理,最终引发恶意串通、虚假招标等重大风险隐患。

2.控制意义

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单位,通过面向多种财务风险开展防范控制工作,一是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和会计监督的全面落实能够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在该情况下,单位不仅可以通过信息数据打击、遏制不良行为,还能够为相关决策提供有效支持。二是有效规范单位职责行为。作为国家重要职能部门,在日常管理发展中行使各项职权,通过落实财务风险控制工作,能够约束会计人员行为,避免违规乱纪等现象的发生,从源头上杜绝滥权等情况,这对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力和公信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不足

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大多都认识到了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但在其风险防范中仍存在一定不足,具体如下:第一,会计核算观念存在相对滞后性,监督效果较差。在财政改革日益深入背景下,部分单位会计核算观念理念较为落后,与新政策、新制度脱节,领导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影响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开展环境。第二,单位内系统配备不够完善,操作规范性不足。计算机作为会计电算化开展的重要基础设备,缺乏维修和更换,且忽视信息化管理,最终引发信息安全风险。第三,采购程序尚待优化,监管水平相对较低。相关人员缺乏对最新政策法规的学习与研究,采购调研没有切实结合项目需求,最终埋下风险隐患。

四、探究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1.树立责任意识,提高会计核算监督强度

为实现会计核算相关风险的有效防控,行政事业单位上下职员均应提高有关财务管理的责任意识,尤其是单位领导,正确认识到财务管理在内部管理的核心地位,从而不断优化会计核算管理,以此提升会计质量,依托于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控制财务风险。具体而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分析当前环境,积极推进预算收支改革工作,行政事业单位也应提供更多的业务培训机会,以此增强会计人员专业化能力,逐渐提高整个财务部门的职能水平。与此同时,为有效提高会计核算监督力度,应落实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会计核算工作,加强日常核算和专项收支监督,主动配合第三方审计部门和财务、纪检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以此降低会计核算风险。除此之外,针对会计收支核算工作,会计人员应对原始凭证规范性进行全面检查与核对,将填写不规范、内容不全面的凭证一律退回,避免财政资金被套取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要确保各类票据、单据和书面证明完整、合格的情况下开展后续工作。另外,做好专项经费的核算工作,即设置“拨入经费——拨入专项经费”明细科目,核对经费指定用途后进行单独结报。此外,还要重视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约束,规范预算编制格式和内容,紧抓预算执行,从而落实全过程财务风险控制举措,利用明确的预算开展审批流程把控资金走向和利用率,具体如图1所示。

2.加大力度建设系统配置,规范操作管理

为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功能作用,防控信息安全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应强化信息化财务系统配置,包括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和先进数据分析等软件配置。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落实规范的操作管理要求,加强后期系统运维和安全管理工作,保证会计信息数据真实的同时提高财务信息安全水平,最大程度降低信息安全风险的出现。除此之外,针对常见不良现象,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优化设备所在环境,比如配备专门的恒温恒压机房,降低环境因素对设备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高财务服务器运行质量。在优化财务系统时,应注重会计核算计算机配置性能的优化,加装VPN等,尤其是需要联网操作的计算机局域网,同时布设防火墙等安全设备,以此保证软件系统运行安全高效性。为防止网络病毒的渗入和网络不良分子的入侵,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安装相关杀毒软件,围绕财务数据落实区块链、云加密等技术,避免财务数据泄露、被恶意篡改等事件的发生。在落实先进财务系统后,为充分发挥信息系统价值作用,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围绕系统操作规范、技术要点等内容开展系统化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会计人员操作水平,以岗位职责为基础划分用户操作权限,从而将内部控制与信息化财务风险控制进行有机整合,进一步保证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真实性。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聘请第三方单位开展财务信息系统的运维工作,定期迭代优化系统版本,及时修补系统漏洞,从而将财务信息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3.围绕政策规范程序,强化监督

在政府采购环节中,不仅涉及采购物品,还设计预算编制、分管审批、监管监督等内容,因此,为有效控制采购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应在采购过程中应要求财务人员加强对有关政策和法规的研究学习,保证采购全过程都有法可依,依托于相互监督和沟通交流控制采购风险,避免贪污腐败等严重社会问题的发生。在具体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开展全面的市场调研工作,以调研结果为基础优选供应商。为提高其责任意识,行政事业单位应落实追责制度。同时,设立举报电话、微信公众号、网址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且做到有报必查,发挥潜在投标人监督作用。在开展内部监督管理时,则要围绕采购文件编制、招投标文件评审、合同管理等内容开展工作,通过将监督工作全面渗透到各个环节,促使监督管理人员主动、积极发挥自身监督管理责任,实现采购风险的全面控制。另外,采购环节涉及预算编制,为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还应落实健全的项目审批流程,项目审批流程如图2所示。

4.规范资产管理,落实追踪问责

作为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构成,行政事业单位应提高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根据资产实际状况和自身发展情况规范管理内容与形式,强化单位上下职员的资产管理意识,落实健全的资产管理机构和制度。在开展资产管理工作时,应强化单位内部管理机制,利用完善的内控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其中,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控力度时,管理层要分层落实监督机制,建立内部监督小组,加强小组管理,通过独立的组织做到报表的及时审核以及财务数据的仔细核对,从而使每一笔资金都有备案。根据资金资产运作情况开展及时记录分析工作,杜绝一些私自操作行为,制定岗位责任书和工作操作手册。尤其在资产清查和处理方面,要依托于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搭建提高资产利用率,将库存设备及时处理,保证单位账面资产情况真实、准确。对于低值易耗品做好出入库登记工作,同时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合同执行管控,清理应收款项等,从而提高资产利用率,避免资产的不必要流失,促进单位健康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作为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因素之一,相关工作人员应围绕财务工作内容落实控制方案。应正确认识到当前经济发展环境,提高责任意识,加强单位内外部监督,规范资产管理,利用追踪问责制度提升财务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围绕最新政策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等,从而提高财务管控水平,减少风险隐患。

作者:魏瑰

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篇3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正面临着财务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对于财务风险的管理不容忽视。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给管理水平,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面对各种风险的能力,进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想要做到真实有效,必须要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以及进行严格的会计监督。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可以提高单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保证会计信息不出现纰漏。同时,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力还可以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问题上不弄虚作假,改善经营环境,防止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而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

(二)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行政事业单位拥有一部分国有资产,是国家将资金注入进来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可以有效监督国有资产的使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职责行为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的重要职能部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能有效避免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一些损害单位利益的行为,防止违法乱纪事件的发生,并对单位的资产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责行为。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征

(一)客观性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多少会存在一些无法人为掌控的不确定因素,不管对财务风险采取何种措施进行防范,都不能完全消除财务风险,只能尽量降低。

(二)不确定性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可能发生在财务管理的不同阶段,或者是发生在财务管理不同的方面。而且,行政事业单位出现财务风险之后的后果也是不确定的,可能会给单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也可能就产生很小的波动。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不断发生变化,财务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的掌握程度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三)可预测性

虽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充满不确定性,但是通过财务风险是可以被预测的,财务风险发生是有规律的,只要掌握合适的专业方法,再利用丰富的实践经验,就能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以及波及范围进行科学有效的预测,从而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或者尽量使财务风险产生的损失减少。

三、行政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经过诸多学者的研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对内外环境风险的认识不足;财政预算约束严重弱化;核算管理观念陈旧,缺乏有效监督;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监管不严等。

(一)对内外环境风险的认识不足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政事业单位发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不仅包括单位内部管理不当,也可能受到外界市场环境的影响。就内部管理而言,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或者虽然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工作,导致财务风险加大。另一方面,单位对于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监管不严格,或者惩罚力度太轻,导致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工作不认真,也会造成财务管理不当的后果。除此之外,如果财务人员整体专业素养不高,对于财务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精准,或者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会导致单位财务风险的加大。就外部市场环境而言,一方面,我国的经济体制还比较落后,经济还不够发达,资本市场还不太成熟,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管理问题缺乏具体的规定,相关制度还不健全,影响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时代在进步,然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导致管理学理念日新月异,如果单位进行财务管理不关注外界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加大单位的财务风险。

(二)财政预算约束严重弱化

在以往的年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受到政府财政预算的约束,还不至于出现太大的问题。然而,近几年政府财政预算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约束严重弱化,行政事业单位可能会出现负债经营的状况,严重加大了单位的财务风险。这种由于政府财政越算约束弱化导致的财务风险,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风险防范与控制的重点。

(三)核算管理观念陈旧,缺乏有效监督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也是不断革新,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监督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如今还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核算管理观念陈旧,不懂得与时俱进,与新制度相脱节,导致单位对于财务管理方面不重视,缺乏风险防范意识。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素养,对单位的会计核算的监督不严格,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加剧。

(四)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监管不严

行政事业单位是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是由国家进行财政拨款的非营利性组织,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成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监管,导致容易出现财务风险。除此之外,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合同管理分布在各个部门,而财务部门并不直接参与合同制定,对于合同中关于资金的细节以及条款了解不足,容易导致应收账款难以收回,而财务部门又无法直接进行催收,参与合同制定的部门缺少监管,也加剧了财务风险。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不断加强单位财务预算管理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加强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点,行政事业单位只有保证收支平衡,不进行过度负债,按照既定的规划进行操作,才能避免减少风险的发生。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时,要进行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单位各部门,遵循勤俭节约的原则,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引进新技术方面,增加创新投资,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有效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想要进行财务风险防范,必须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而且预警机制一定要有显著地效果,能帮助单位减少一定的损失。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财务风险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以预测的,因此,单位可以根据财务风险的规律对财务风险进行量化,从而进行科学的预测,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首先,一定要选取合适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指标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若是指标选取不合理,则会造成预测不准确,既浪费了时间和成本,又不能减小财务风险。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在设立风险预警指标和预警值时要考虑实际情况,并且可以随着外部市场环境以及单位的变化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进行合理的预测。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时要采用最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不能固守旧思想,要懂得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当前,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非常庞大,若是不能采取最先进的处理技术,则不会得出有效的结果,不能进行正确的预测。

(三)建立起内部控制信息化平台

如今是信息时代,行政事业单位想要科学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信息化平台,依托该平台进行财务管理以及监督。一方面,要建立数据集中内部管理模式。如今,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平台兼容性较大,很难实现信息共享。因此,要将各部门的数据整合到一起,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另一方面,要开发统一现金流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平台,将各部门的现金流去向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方便进行查看与监督,保证财政预算资金零风险,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

(一)提高责任意识,加强核算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想要加强财务风险控制,首先要提高单位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核算监督。加强会计核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减少财务风险的核心。财务部门要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的培训,将最新的会计政策与制度传达给财务人员,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意识。同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也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使他们在监督单位财务工作时,认真负责。除此之外,单位内部审计人员也要积极配合外部审计机构的监督检查,内外部监督相结合,争取将单位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二)强化系统配置,规范操作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时候,要利用最新的软件配置,保证财务服务器的稳定性。并且,加大对于财务系统的保护,安装有效的杀毒软件,防止财务信息泄露,保障财务软件运行的高效性和安全性。除此之外,财务人员要规范操作,增强会计电算化培训,对财务人员合理设置操作权限,强化内部控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安全。

六、结语

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进行解释,并分析了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而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几条建议。行政事业单位想要稳定发展,必须加强对于财务风险的预防,要采取合适的方法,提高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素养,减少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王春丽.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J].中国经贸,2020(8).

[2]聂荣荣.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J].新金融世界,2020(2).

[3]张洪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内控机制的构建[J].经营者,2020(20).

作者:覃荔 单位: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