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4 10:39:5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幼儿教育现状及改进3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幼儿教育现状篇1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将原属于小学的部分课程内容,教学形式以及班级管理方式等“移植”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之中,这种“移植”生搬硬套,盲目追求幼儿学科知识的发展,忽略了幼儿自身认知发展水平,违背了幼儿发育的客观规律,阻碍了幼儿全面发展的步伐,对幼儿身心健康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等多个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一)家长的错误观念
我国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普及率尚低,家长文化程度的限制导致家长群体对科学育儿观以及科学儿童发展观的掌握尚浅,不少家长并不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只一味地从表象评判幼儿的发展水平,例如能认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严重影响到家长在择园时的判断,一定程度上给幼儿园施加压力,且家长将自己孩子与其他家庭里的孩子进行对比的攀比心理,更是助长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风气,使许多幼儿园尤其以私立幼儿园为主,难以坚持正确的学前教育,反而迎合家长需求调整原有的正确办园理念。
(二)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教师虽然受幼儿园管理,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授业者”。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一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尚有欠缺,且部分幼儿园为教师提供的学习交流以及培训机会较少,幼儿教师虽有充足的实践经验,但缺少理论知识,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导致幼儿教师不能明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与幼儿家长持相同的教育理念,将学科知识“硬塞”给幼儿,全然不顾幼儿接受能力的发展,使得学前教育“变了味”。
(三)幼儿园办园思想出现偏差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我国幼儿人数增多,对幼儿园的需求扩大,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少幼儿园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建立起来。这些幼儿园尤其是私立民办园以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为目标,为吸引家长,放弃正确的办园思想与理念,仅专注于如何迎合家长需求,招揽更多幼儿入园。在这种背景下,幼儿园多开设识字、算数、英语等原应小学阶段幼儿才接触到的课程内容,并会定期进行考查反馈,向家长以及社会展示本园的“教育质量”,为幼儿园打广告,以便在新学期能够招到更多幼儿,抢到更多生源,获取更多利益。
(四)幼小衔接过程不完备
学前教育“去小学化”的口号已经提出许多年,各类政策措施也反复提及与修正,都在为“去小学化”保驾护航。但如今,小学化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儿园在努力“去小学化”,而小学带来的压力,真的能让幼儿园以及幼儿家长放心地让学前教育“去小学化”吗?我国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小学入学禁止采用考试的方式,但由于不同小学教育资源水平的差异,家长都想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资源好的学校接受教育,基于此,成为热门抢手学校的优质小学为了挑选优质生源将进行笔试或面试。在择校择班压力的驱动下,家长迫切需要幼儿园教授学科知识,甚至在幼儿园之外家长还会为孩子报班进行辅导,从而导致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屡禁不止。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一)不利于幼儿身心发育
学前教育小学化忽视幼儿身心发展发育的客观规律,强行传授小学内容。幼儿管理小学化,打乱了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幼儿被迫过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解,精神处于紧张状态,更易使幼儿感到疲劳,同时还易使幼儿产生厌学的消极情绪,对于去幼儿园产生恐惧心理。幼儿年龄尚小,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超额的学习强度以及学习压力会对幼儿身体技能以及神经系统的发展产生抑制作用,无益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二)阻碍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幼儿年龄尚小,身体与思维发展不完全,过早地接触小学相关的知识以及生活形式,幼儿因自身发展限制,将会产生反感情绪,对学习这一件事情产生退缩心理。一方面扼杀了幼儿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后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幼儿在此过程中因没有受到系统的引导,易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今后的学习生活受到消极影响。
(三)抑制幼儿积极个性的形成
学前阶段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力等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此时应当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保护幼儿珍贵的想象力。如若将幼儿长时间固定于小学生活形式中,反复进行相对枯燥乏味的识字、运算以及英语学习中,幼儿的想象力无法得到保护,思维逐渐固化,将抑制幼儿未来的创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阻碍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之基础,是为学校教育奠基的时期,此阶段目标在于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热爱学习,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的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终生学习的起步提供条件。如若这一时期没有注重幼儿品质的培养而是单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即可谓因小失大。短期内,小学化的学前教育看似使幼儿提早领悟了小学知识,比同龄人掌握了更多内容,但其负面影响将反映到幼儿未来生活的各个方面,且学前教育小学化,因为家长、幼儿园、小学等之间的攀比,使得社会上出现一种奇怪现象,“去小学化”进程不断推进,但小学化却依然越演越烈。此态势不仅对学前教育产生不利影响,对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将起到十分严重的消极影响,甚至导致我国初、中、高等教育事业的功利与畸形。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对策
(一)改正家长的错误观念
针对幼儿家长的焦虑情绪与攀比心理,幼儿园应当定期组织家庭教育讲座、育儿知识讲座以及幼儿身心发育规律等专业性讲座,向家长宣传与科普幼儿阶段的相关知识,灌输正确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态度,安抚家长的焦虑情绪,引导家长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过分强求与高要求幼儿达到小学水平,同时呼吁家长协助园方形成家园合作,双方相互信任与理解,教育目标协调统一,通过教育合力共同努力,逐步实现幼儿园“去小学化”。家长自身也应当努力接受正确教育观念,消解抵触心理,更多地关注幼儿身心发育的状况,为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不是“揠苗助长”,过分要求幼儿达到超越自身能力的目标。
(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素养
政府以及园方都应当注重幼儿教师素养的提升,贯彻落实《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由于我国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与各个教育阶段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人们对于幼儿教师的认知大部分还是“看孩子”这样一个不恰当的观念,幼儿教师的薪资低、招聘门槛低等都是导致教师队伍素质欠缺的因素。针对这一现状,对于已入职的教师,鼓励他们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继续深造,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自身的专业涵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与幼儿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园方培训,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认同感;对于未来招聘的教师,提高薪资待遇吸引人才,提高招聘门槛,建立清晰明确的晋升机制,对新教师进行入职前培训,使其更好地适应工作。同时,幼儿教师要坚守本心,不受歪风邪气所干扰,不盲目跟风,坚持正确的儿童观以及教育理念,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政府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相关部门应当充分重视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我国以及地方各级政府有关学前教育的文件精神,切实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对于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应及时纠正,协助幼儿园进行整改,做好保障工作,对于违反政策依然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园所或机构,出台适当的惩处政策。同时,政府应因时而变,根据教育部教育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去小学化”的具体措施与实施细则,针对公立园和私立分别采取适当措施,不一概而论,将“去小学化”的工作落到实处,而不是一句空口号。政府还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当地幼儿教师定期进行培训,组织相关专题讲座、教研活动、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经验分享交流会等,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素养,提高幼儿教师招聘的学历门槛,多方位确保幼儿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使教师自觉抵制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从而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落实幼儿衔接工作的开展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是涉及到幼儿园教育以及小学教育中的衔接工作,即需要幼儿园与小学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最好效果。对于幼儿园,其教育(主要是幼儿园大班教育)要体现生活化、游戏化、启蒙性,同时也要体现科学性与学科性,适当与小学教育进行衔接,使幼儿对小学教育有适应以及缓冲,其中,对于涉及小学教育的内容要进行严格把控,以防程度过深而成小学化,则适得其反。同时,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等可进行适当调整,逐步向小学生活靠拢,在此过程中,因只是衔接工作而非真正的小学教育,所以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层层递进,逐渐把活动引向新的高度,幼儿的能力随着活动的逐步深入也逐渐增强,从而为进入小学打好基础。对于小学,尽管幼儿已经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学生,但其年龄尚小,小学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时尽可能地应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对于幼儿在校内的生活不要求“一步到位”,而是允许幼儿有适当的适应时期,激发幼儿上学的兴趣与激情,使幼儿自发能动地适应小学生活。学前教育小学化作为已存在多年的问题,势必不是一朝一夕即可以解决的,但教师仍应以饱满的热情以及坚定的信心,在学前教育“去小学化”的探索道路上不断前进,团结社会各界的力量,力求为幼儿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作者:袁一琳 单位: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幼儿教育现状篇2
在幼儿的教育上,大多数国家都有适合自己国情的独特教育方法,我国作为一个教育方面的超级大国,以前主要抓中小学教育比较多,现在关于幼儿教育的体系和各方面支持也在不断健全,但不可避免还是会出现不少小问题。在幼儿教育问题上,如何掌握好各种尺度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家长和教师的共育理念尤为重要,只有角度方法正确,充分了解现状,并精确分析今后的方向,才能保证对幼儿的教育更加行之有效。
一、我国幼儿教育现状
1.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幼儿园教育过早小学化,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幼儿教育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许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在幼儿园中多学会一些小学知识,到上小学的时候,孩子能够轻松一点。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也希望孩子能够更好地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与过渡。其实幼儿的思维和心理尚未发育健全,这种把知识强硬往幼儿脑子里塞的方式会让幼儿过早开始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这对幼儿的身心发育是极为不利的。老师与家长在幼儿还不具备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强迫幼儿去学习,甚至希望幼儿走得再快一点,这无异于拔苗助长,和幼儿教育的本质轨道有所偏离。甚至还有大量针对幼儿阶段的课外辅导和培训班的出现,试图在这一阶段让幼儿掌握更多的各类技能,但最终孩子可能没有学会什么东西,上了小学,学习紧张起来,估计也就不会再投入时间去练习,最后是在单纯浪费家长的金钱而已。
2.单一的教育方法
对于幼儿来说能被吸引投入进的学习,才是好的教育,而不是单纯的说教。而要让幼儿能被吸引,就需要老师去创造学习。教育者首先要保证自己的方法能吸引幼儿,不是一味想要完成任务,否则如何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幼儿教育中不能只关注幼儿某一方面的能力,只注重知识、文化教育,不注重幼儿的个性培养和智力开发,这种本末倒置的教育方式反而会耽误以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教育方法的单一不仅会让幼儿在学习中感到枯燥无趣,也会让教育者失去激情,只有多样化教育方法,才能做到在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下,让幼儿全面发展。针对这一现状的探讨,要将视线投放在我国三四线城市以及部分农村地区,固然很多大城市都有着国内顶级的幼儿教育模式和理念,但是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因此,在面对大多数幼儿园的办学和教育工作开展时,存在的普遍情况就是在办学场地方面,很多幼儿园的场地标准不达标,甚至有些还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在师资力量方面,越小越偏远的地区师资力量越弱,实际上这些地区更需要优秀的教师和办学水平。是在资金与人才上处于较为尴尬的状态。在教学内容上,很多幼儿园过于模式化,缺少灵活变通,缺少教学多样性,缺少对儿童专项能力的培养。
3.相对落后的教育理念
虽然绝大多数幼儿教师都相对年轻,但是在幼儿教育方面理念还相对落后一些,在幼儿的教育方面依旧以语文数学等文化课为重,在一些幼儿活动中重文化轻情感,教育者跟幼儿的情感交流虽然多但是无法做到有效沟通,极大程度影响教学质量。教学理念落后无论对幼儿还是教育者来说消极影响都很大,所以要及时解决,不管采取何种方式,都要侧重幼儿在教育中的主体位置。
4.家长与幼儿园配合力度较弱
家长与幼儿园的配合是为了让幼儿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配合力度不够或方向不一致可能会产生教育方向偏离。幼儿缺乏一定辨别能力,教育方向不一致容易让幼儿在学习中失去方向感,不知道该听家长还是该听教师的,产生不必要的困惑。配合力度不够还会导致幼儿的学习受到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配合不够密切也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家长不知道幼儿在幼儿园学习到了什么,无法配合教师及时帮助幼儿进行实践巩固,会让教学效率和质量大幅下降。
5.幼儿的个性被抑制
社会中人们都需要有独立判断事物好坏的能力,需要在日常实践中形成自己特有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但是,如今的幼儿园教育却在无形中抑制着幼儿个性的发展。在大多数幼儿园乃至小学、中学、大学时,教师总是在无形中给学生传递着这样一种思想:凡是教师说的都是正确的,只要按照教师说的做,就会被教师夸作乖学生,否则就会被批评、被否认,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学生为了得到教师的认可,不得不事事都听教师的,不敢坚持与教师不同的想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得没有主见,遇到困难只会向教师或者家长求助。
6.保姆式教育过多
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如果一个人在社会上没有独立的生活与自理能力,那么无论他有多么渊博的知识、多么聪明的头脑,他也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但是,对于如今的大部分私立幼儿园而言“生源”即是“财源”。现在每个家庭也就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也比较溺爱。为了吸引生源,赢得幼儿家长的追捧,某些幼儿园相继出台了许多“保姆式教育”的举措,比如,当学生不会吃饭时,教师会亲手喂学生吃饭,有的学生不敢一个人上厕所,教师就陪着他们上厕所,有的学生由于玩游戏身上弄得很脏,教师就亲自帮他们洗脸、洗澡,甚至擦屁股。这些本是幼儿园学生应该学习自己完成的,但是都被教师一一代办了,这样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
7.丰富幼儿的社会体验
步入社会后,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幼儿园是一个人认识社会的启蒙时期,在幼儿园之前,学生很可能还不会说话,理解能力很低,对于世界的认识是模糊的,大多数幼儿刚记事起就被父母送进了幼儿园,所以,在上幼儿园之前,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几乎为零。因此,幼儿教育者应当培养学生对于当前社会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二、幼儿教育问题改进方法
1.幼儿教学适度展开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不要急于求成,对幼儿来说成功的教育并不在于会背多少句古诗词,学会了多少个字,会计算多复杂的数学题,会背多少个单词,而在于能否正确认识学习,能否学会正确的情感表达以及能否健康快乐成长。对幼儿的教学要时刻谨记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求快,也不能强迫幼儿接受与其年龄特点不符的知识,否则会适得其反,适度展开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幼儿思维,帮助幼儿打好基础。幼儿园时期是一个人智力和大脑功能发展的关键时期,大量固定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开发学生大脑的潜能。在幼儿园里,教师应当多组织一些益智游戏,多设计一些动手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传气球的游戏,教师让班里的学生围坐成一个圈,让学生轮流把气球传给下一个学生。在传球的过程中,学生要尽可能地不让球掉下来,还要控制传接的力度,避免气球爆掉,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双手和大脑的协调能力。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开发他们的智力,提升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
2.多样化教育方法
多样化教育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德智体美劳综合进行,幼儿的个人素养和价值理念教师要进行重点培养。比如在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小趣事和例子,拿幼儿中午吃饭时的言行举例。有的幼儿会主动收拾自己吃完饭的餐具,自己洗手,自己扔垃圾,而有的学生并没有这一意识,教师可以举例之后让幼儿向有优异品质的同学看齐;或者可以进行情景创设,引导幼儿进入情境,观察幼儿的价值体系,及时帮助幼儿纠正。当然,在教学中也要时刻谨记幼儿的主体地位,提升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创新教育理念
幼儿园的核心作用就是保证幼儿在入园期间的身心安全。而这种观念性的教育模式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没有形成体系,园方只是按照相应的教育体系构建基础的教学模式,让孩子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根据现代研究证明,幼儿时期是人类智力发展的关键,早教的效果相比于大龄儿童更是有着天然的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儿童的学习天赋会有所差距,比如两岁半左右是人类学习各种语言的最佳年龄,三到五岁是人类运动天赋基础夯实的关键时期。简单来说,在这一阶段对孩子进行特长培养,虽然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见到明显效果,但是对于孩子未来的长期发展却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该积极学习和了解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并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应用,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幼儿的个性进行不同教育方式的确定,做到以人为本,以幼儿为本。比如在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时,如果幼儿喜欢拼图游戏,教师就让幼儿进行简单的拼图,如果喜欢别的手工小游戏,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多与幼儿情感方面进行互动交流,给幼儿传递正能量的思维,这样师生关系能更加融洽的同时,还能保证幼儿在以后的教育中愿意积极参与,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4.提升家园配合力度
对幼儿来说,家庭和校园是他们学习活动的全部场所,教师要多和家长交流,一方面了解幼儿的性格和喜好,另一方面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和在幼儿园的表现进行对比,调整教学方针;家长教师双方主要多沟通交流,了解幼儿在校表现、学习进度以及幼儿园的教育方向,做好相关配合,只有家长和教师共同为幼儿的教育努力,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幼儿并非其中一方的责任,加之当前的网络非常便捷,教师和家长的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利用微信、QQ等工具及时沟通幼儿情况,对幼儿好的表现提出赞扬,不好的表现和家长进行反馈,共同帮助幼儿改正,最大程度上发挥两者的优势,形成互补,达到1+1>2的效果,有效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学习。5.开放幼儿的个性,营造良好环境为了使学生不同的个性得到开放,教师在工作和教育幼儿过程中应当学会倾听幼儿不同的看法,允许幼儿持有与自己相反的意见。当学生犯了错之后,教师要引导幼儿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与经验,当幼儿遇到难点时,教师要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要多给予学生鼓励,少对学生进行批评,让其自由地去实施自己独特的设想。
6.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向“保姆式教育”说再见
幼儿园教师应当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如果不会做某件事情,可以去让教师或家长来示范教自己。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人代办。“保姆式教育”会让学生形成依赖心理,会使学生一遇到困难就向他人求助,这样在他们还未步入社会时对他们不会造成什么困扰,但是一旦他们步入社会就会感到自己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因为当他们向陌生人求助时绝大多数情况会遭到拒绝,而他们自己又没有足够强的自理、自立能力,就会觉得在社会上生活起来举步维艰,所以幼儿园要从小便开始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并同时使他们在内心深处变得独立与自主。
7.丰富学生的社会体验
教师在幼儿园里可以设置一些迷你的小卖部、警察局、十字路口、医院、学校等,让幼儿在里面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幼儿体会社会上的不同组织的职能是什么,遇到了困难可以到哪个组织去解决,以及解决困难的基本程序是什么,这样极大丰富了幼儿的日常生活,又使得幼儿能够多提前了解一些生活知识。
综上所述,幼儿启蒙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很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幼儿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更能够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品格。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园要更加重视家园共建的理念,学习更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个孩子制定完善的教育计划,让孩子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天赋。同时,还需要在教学模式的改进、园区的改造等方面下功夫,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作者:袁丽娟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幼儿园
幼儿教育现状篇3
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在我国也被称为学前教育。此阶段的幼儿会初步接受相关的社会常识,是与初等教育相连接的时期。在幼儿教育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的同时,我国的幼儿教学也存在一些不合适宜的教学理念,家长对幼儿教育寄予过高的期望,导致幼儿教育呈现出畸形化的发展倾向,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对儿童的身心也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如何有效的提升我国幼儿教育水平,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幼儿教育现状
1.1办学模式简单
幼儿教育要有一个科学系统的管理和教学模式,才能提升儿童的智力。当前,仍有许多幼儿园采用传统的办学模式,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三四线城市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幼儿园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存在很大的问题。对幼儿园的办学资质管理不严格,很多幼儿园均没有相应的办学资质,办学场地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这种办学模式不仅对提升儿童的智力没有多少帮助,同时,粗放式的管理还可能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家长和幼儿教育工作者没有对正规化的幼儿教育产生足够的重视,导致幼儿园依然呈现出传统的“托儿所”状态。
1.2教学方式传统
在幼儿园的教学管理中,幼儿教育对象多为3~6周岁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对外部世界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这个阶段的幼儿教育,十分重要。幼儿园的教育使儿童离开父母,进入一个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对幼儿进行基本社会认知的过程。许多幼儿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过程中,采用原始的管理模式,对儿童的管理较为严格,甚至采用威胁、恐吓的手段来保持一种有序的班级状态。这种管理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尽管在表面上卓有成效,但是,会使幼儿对社会环境产生一些负面情绪。
1.3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人们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增多。这种对人才的过度培养教育贯穿于各个层面的教学工作中,甚至在社会上出现并流行各种胎教方式,这种人才培养环境和教育培训方式误导了许多家长。在一些幼儿教学中,小学化的倾向十分严重。儿童在幼儿园中接受了过多的小学基础教育知识,按照儿童的正常智力发育,这些知识是很难理解的,给儿童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不仅如此,社会上出现的各种形式的辅导班,培训的目标人群年龄越来越低,已经向学前儿童发展。幼儿家长盲目地要求孩子学习其他专业艺术领域的知识,儿童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知识的学习上,而失去了自由娱乐的机会。
1.4家长对儿童过分干预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此期间,大多数家庭都只允许生一胎,或者两胎。儿童的数量急剧减少,使儿童在家庭的地位逐渐上升。强化了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依赖性,严重地影响儿童的正常身心发育。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儿童初次离开家庭进行正规化的教育,许多家长会对幼儿园的教育进行过多的干预,要求幼儿教师按照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和管理幼儿,给正常的幼儿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另外,儿童在家庭中过分的依赖家长的帮助,导致在幼儿园中缺乏独立处理个人生活的能力。
2解决我国幼儿教育的有效策略
2.1完善幼儿办学模式
许多社会人员看到幼儿教育中潜在的巨大市场价值,开始涌入幼儿教育领域,一些非专业人士单纯为了经济利益开办幼儿园,导致幼儿园的办园质量良莠不齐。首先,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幼儿园办学资质的审查和监管力度,禁止资质不全、师资及场地不符合标准的单位或个人开办幼儿园。另外,要加强对幼儿园的巡查管理工作,取缔违法违规办园的个人或机构,切实保障广大家长和儿童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幼儿园管理者和师资的技能培训工作,尤其是在我国的偏远地区,政府部门应对幼儿教育进行帮扶,使幼儿教育工作能够在当地科学有效的开展起来。
2.2建立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合理的进行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学习外语的年龄也不能超过4~5岁,这时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5~5岁半则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6岁是感知大小、方位、知觉的最佳年龄,此时期对幼儿进行基本语言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启蒙十分重要。为此,幼儿园的教学要实现专业化和系统化,有效地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让儿童受用一生的品质、态度、情感和能力,同时,要学习一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2.3改变幼儿教学小学化现象
我国的基础教育体系十分科学完善,不仅在我国,就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也是按照这样的基础教育来建立的。有些家长和教师认为儿童应该提前认知各个阶段的知识,以此来培养顶端人才。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容易实现的。在幼儿教育中,要按部就班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培养,不要强加给儿童过多的课业压力,让儿童主动来获取知识、掌握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幼儿园去小学化的相关问题不仅是社会各界专家和学者十分重视的问题,也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着力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幼儿园教育广泛普及之后,教育部就相继下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相关文件,在管理和教学方面强调了规范办学的相关内容。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全面、彻底治理幼儿园的小学化问题。
2.4合理处理幼儿与家长的关系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家长与幼儿之间出现了两种极端现象,过分宠爱和过多管制。这两种现象都出于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但是,在方式和方法上都存在一些问题。这种现象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家长同幼儿园产生了很大的误解和隔阂。面对这种情况,幼师要多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使家长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误区,感受到自己的孩子在接受幼儿园的教育后的进步和改变,以此来改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3结语
幼儿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没有正确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社会加深了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对人才培养体系的认识也更加科学准确。同时,幼儿教育的理论成果上也越来越丰富,这些都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的幼儿教育发展还十分不均衡,西部偏远地区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条件来开展正规化、现代化的幼儿教育,需要各个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力量来解决。
参考文献:
[1]冯春芹.我国幼儿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2):32-33.
[2]和梦雯.我国学前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7,(03):55.
[3]李建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对策分析[J].软件:电子版,2018,(04):23.
[4]常红献.浅议幼儿教育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J].神州(上旬刊),2017,(15):168.
作者:孔彦新 单位:山东华宇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