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生态环境保护及环境监测策略3篇

生态环境保护及环境监测策略3篇

时间:2023-02-15 11:51: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生态环境保护及环境监测策略3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生态环境保护及环境监测策略3篇

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篇1

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即利用相应的设备,在自然环境灾害发生前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从而对环境质量进行有效判断,提前做好后续的各项预防工作。在当前绿色发展的新形势下,开展环境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在执行过程中要强调科学性和层次性,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把传统的污染治理变成综合类型的治理。面对现存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加速推进城市未来发展建设,避免后续区域发展建设受到环境制约,从而可以进一步朝着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1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概述

1.1环境保护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也随之做了相应的调整,但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处理不当则会对环境保护工作造成影响。当前我国环境质量总体较差,多种连锁性问题非常突出,在监测中发现有害点位率已经超过16%。从发展的宏观角度看,若不对污染进行管理控制,到2025年污染物的整体超标率将提高至30%,为此需要依据国家环境管理条例、地方环境管理条例等,将各项指标均控制在合规范围内,在掌握现场实际情况后做好保护工作。同时,需要做好污染情况的分析评估、区域环境执行监察等,在获取详细的参数信息后做好区域指标的评定考核,妥善处理环境治理的各种冲突与矛盾[1]。

1.2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主要是相关部门利用监测技术和设备,对当前区域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搜集与整理,有效对环境状况进行评估,了解未来发展的动态变化。当相关数据超出既定标准指标后,则可以判定为当前环境处于危险期,需要提前做出处理,指导环保工作的精益开展,切实提高各项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若想契合当前时代的需求,应不断加强区域环境监测工作,将其覆盖到环境变化的不同阶段,掌握辖区内污染物的类型、来源、分布信息等,并根据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预测未来环境趋势,详细了解污染物的成分以及结构特点,掌握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环境污染模型、提供真实数据,以保障后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特点

2.1专业性

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利用监测技术与设备获取的数据信息,包括土壤、水体、大气等,经过整理分析后进行科学评估,最终根据所得结果制定后续的整治策略。由此可见,环境监测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实际工作中如某一环节出现操作偏差就会埋下隐患,所得指标也无法被应用于后续的污染预防与治理中,所以需要专业人员,结合统计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基础进行环境监测工作,为后续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2.2连续性

环境污染的来源十分广泛,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动态变化,在不同时期所获得的具体数据可能存在差异,短期、不连续的监测手段仅能代表某一阶段的环境情况,为此需要通过连续监测来提高信息的精确度,并对污染物质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预测,以指导环境保护的顺利开展,缓解当前生态现场危机。同时,还需要根据当前区域的实际情况设定监测方案,将各个阶段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对比、分析,有效应用于后续工作中,从而为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利依据[2]。

2.3综合性

环境监测不仅要获取某一个指标,还要获取当前区域土壤、水体、大气的基本情况,并通过调查、布点、采样、测试、分析得到结果,以充分展现环境监测的现实价值,其实际执行过程中较为复杂,属于一项综合而系统的工作。为了能够提升环境监测的整体水平,在监测过程中要依据标准、规范执行,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要综合评估多个指标,全面分析监测环境的污染状况,保证数据分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而使后续的环境保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3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作用的分析

3.1经济方面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如早期建设中由于不重视环境问题,导致全国各地出现了严重的灾害,若想避免出现“偏差”,就应通过科学措施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并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做好环境监测,配合各类政策手段解决现存问题,从而使两者能够同步提高。环境监测要注重动态性,在实际工作中要对区域进行划分管理,对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准确评价,依据所得数据提前做好规划,不断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

3.2社会方面

环境监测工作可为环保执法提供有利证据,有助于确定环境资源污染的主体责任。在各地区开展生态工作协同管理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在逐渐完善。现阶段,高污染型企业的超标排放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埋下了隐患,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做好保护措施,要求这类企业对污染物进行细化分析,加强协同工作并提高环境保护质量,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基础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快该类企业的发展进程,避免因此而阻碍整个社会建设的进程[3]。

3.3生态方面

随着人们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提高,相关工作的开展速度也在随之加快,为此要将管理工作落实到基层,确保人类更长远的发展。我国生态环境污染主要包括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环境污染,水污染主要是指一些地下水和地表水,监测时要了解水环境情况,分析污染物及主要污染原因,对水质不达标区域进行治理;对于大气污染,主要监测目标为CO、SO2以及PM2.5等污染物,并计算出AQI指数,为预防和治理大气污染提供理论依据;土壤污染方面主要为重金属含量超标,所以要加大监测范围,通过监测数据信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4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预警的重要性

4.1促进城市的发展

环境监测能够有效控制环境质量,并综合一段时间的数据信息,对环境污染程度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源头实施有效处理,切实提高区域环境质量,推动城市的发展建设。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环境监测的支持,所以在当前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从需求入手,融合各类现代化技术手段,将环境与经济联系起来,用统筹、长远的眼光看待现存问题,掌握地区自然环境状况的真实数据,通过有效监测提升环境保护能力,这不仅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数据支持,还可以进一步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4.2提供治理依据

环境治理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合理应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做好环境污染程度的有效检测与分析,以进一步提升地质学科研究的价值,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环境监测人员需要在工作中认真执行各项制度,配合监测预警数据对一些危险废物进行实时检测,在此过程中要将企业排污情况为重点检测对象,掌握实际情况后如发现异常,则需要提出相应的建议,并配合环境监察部门做好整改工作,使区域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避免出现生态不平衡的情况,以保证最终建设符合我国的预期要求[4]。

4.3推进环保活动

在环境保护监测过程中,要着重关注工业生产与日常生活两个方面,包括工业废水、废气、尾气、垃圾、农药等,通过技术手段和现代化设备了解当前环境的具体情况,并提出定性和定量的具体分析结果,为监察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工作人员在环境工作中主要充当的是服务者,掌握环境污染的类型、污染程度、变化趋势,全面了解区域的环境信息后,对环境展开保护与修复工作,并对环境实施全面评估,所获取的具体数据要向大众公布。同时,相关部门则应做好宣传工作,从而进一步推动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5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影响因素

5.1外部因素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但目前我国各项技术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如未能合理进行配置与应用,则无法为相关部门提供全面性的数据,数据信息也不能作为制订方案的依据,因而使工作执行失去了自身作用。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具有专业性、连续性、综合性特征,适宜的环境能够提升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如在执行中环境不符合要求,且所用仪器设备与技术不匹配,则会对监测结果造成严重影响,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也就难以保证。因此,在工作执行中要强调全过程控制,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各类任务的关注力度,注重外部因素造成的影响,从而减轻这些因素对生态环境构成的严重威胁[5]。

5.2内部因素

环境监测需要由专业人员完成,如在应用方面未形成完善的体制,不按照规范严格操作,环保部门就无法获取全面的信息,保护力度也就无法达到国家制定的标准,就会显著降低环境工作的质量。环境监测涉及到多门学科的知识,对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在当前的工作开展中,部分人员仅具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效果不理想,埋下了隐患。同时,环境监测具有规范性和严谨性特征,操作要按照国家标准、行业规范等执行,要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分析,对监测结果做出准确判定,如存在偏差则无法获取准确信息,对后续环境保护工作就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内部因素还涉及到执行过程中的取样与检测全过程,在对取回的样品进行分析时,要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和测试手段,依据样品的实际情况执行。

6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策略

6.1建立联动机制

生态环境保护中要想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协作运行,就要构建联动体系。环境保护部门应预先进行分工,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履行各自职责,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尺度,获得数据后要及时反馈结果,使各项工作更加清晰。协调运行需要法律法规作为基本支撑,环境监测部门在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监察部门则需要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与处理。在执行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内部配合,并不断提升监测人员整体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二者的协调运行,为监测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6]。

6.2构建监测网络

监测控制体系与预警工作的开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在相关工作的执行过程中,需要规范综合指标,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法律制度,对监测指标不统一、不明确的问题进行调整,如在水体抽样中应明确总量,并配合监测网络对周边区域进行详细调查、抽检相同批次的样品,并要求平行样测定率达到10%以上,测定率应控制在10%~20%左右,所获得的信息可以实时传递,最终做到快传输、全覆盖,从而打通以往空间与时间上的壁垒,最终保障工作的一致性。

6.3引入现代技术

环境监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若想使其契合当前时代的需求,就必须要引入现代技术,将自动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形成综合体系,并利用自动检测分析仪器,快速确定区域内发生污染的具体位置,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出现问题时系统会自动提醒,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从而能够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提升环境监测的工作效率。如在监测空气中所含有的固体颗粒污染物时,可以预先根据区域布设的点位,按照每100m2一个点位的要求,利用现代化技术找出污染源头。在监测工作中还可以结合记录,对布设的点位做出调整,使监测数据更加全责,并根据这些数据开展治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的效果[7]。

6.4扩大监测范围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所涉及的内容较多,若想提高执行效果,就需要建立环境监督管理制度,不断拓展监测范围。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下级部门单位的监管,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以借助分子遗传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能源副产品,以此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配合基因技术、DNA修复技术改变分子结构,从而减少区域的化学污染,获得最佳降解、除毒效果,最终做好对污染物排放企业的监督[8]。

6.5调整工作内容

随着我国当前发展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各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也在随之加重,对群众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环境矛盾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若想使区域后续建设能够达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环保部门应不断强化布设监测站,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检查调试,并注重对采样周期的选择,根据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等将采样时间控制在12h以上,采样间隔所需间隔为1m,并预先规划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可以编入10~20%的质控样,做好各项原始记录的保存,以保证全过程的工作都能够准确无误,从而有效规避风险问题的出现。

7结语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相关部门需要做好监测监测与控制工作,并保证各项工作全面细致地落实。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根据当时区域的实际情况布设点位,且所选取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并结合当时现状做适当地调整,以切实满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

作者:郎炜 单位:潍坊市坊子生态环境监控中心

生态环境保护及环境监测篇2

现阶段,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受到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已经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因此环保工作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针对环保工作开展的环境监测力度也越来越大。然而实际上,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工作量较大、硬件设施落后、应急能力较差等,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优质环境监测队伍、进一步创新优化环境监测技术、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开展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工作、创新环境监测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当中的重要作用。

1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1.1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关系

伴随着当前工业生产的不断增加,尽管经济发展速度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导致人们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危害,也带来了极大的环保压力,因此环境监测工作也必须要进一步强化才可以有效应对环境污染问题。因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越来越严峻,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同时也会导致人类现有的白云、清水、空气与蓝天这些自然美景受到严重破坏。为保障我国经济正常快速的发展,我国政府必须要进一步加速环保工作的顺利落实,采取更加严格且有效的政策,致力于提升全国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强化环境监测的实施力度,让环境监测成为环保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

在环保工作当中,主要污染源的探索、污染程度的分析、环保工作的重点、环境污染发展趋势的预测等,都与环境监测的有效帮助不可分离。生态环境监测可以进一步指明环保工作的方向与缺陷,帮助环保工作人员更加高效、高质量的开展工作,真正完成环境治理的工作目标。借助于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及时获取监测区域的土壤、水体、大气等污染情况,并提供给相关企业,帮助环保部门及时找到环保工作当中的缺陷,从而提高环保工作水平。除此之外,借助于环境监测还可以精准的判断出首要污染源及其具体发展趋势,帮助环保工作人员更具有针对性的完善与制定防治工作方案,确保环保工作能够具有更加明确的方向,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1.3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数据

环保工作的贯彻落实时保障生态平衡的关键所在,可以有效维持生态平衡免遭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针对部分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则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恢复处理措施与方法。在环保工作与环境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由专业的环保人员对当前环境污染发生的具体程度进行精确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决策环保方法与相关政策,同时也可以有效预测环保工作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而这些都需要依赖于准确的监测数据,而监测数据则主要来源于相关的监测部门。比如针对汽车尾气开展监测,建立一个信息化数据系统,确保能够将相关数据信息及时传输到系统当中,并进行集中化、科学化的存储管理,充分发挥出科学数据在环保工作当中的重要作用。

1.4环境监测对于突发性污染的重要作用

突发污染事件指的就是在工业生产期间,受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发生突发性污染问题,这种问题在当前我国工业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持续上升,突发性污染问题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一旦在针对该类事件进行处理期间,无法精准分析其中具体的数据信息,就会导致失去最佳治理时机,甚至会加重突发性污染带来的环境危害。所以针对这一些危害事件,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从而对污染扩散问题进行更好的遏制,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治理程度。比如在发生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我国就针对全国范围开展了普遍的环境监测,面向核辐射,通过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最终将监测所得数据向公众公开,从而有效减轻了公众的心理压力。

1.5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有效评价

环境监测可以有效评价环保工作的具体进展,在环保工作当中不同的环保措施收效如何以及具体实施情况,都需要借助于环境监测才可以得出更为精准的评价。环保工作人员在开展具体处理工作,落实具体处理方法之后,必须要结合环境监测手段针对落实处理方法的环境变化状态开展实时监测,如果发现环境污染问题能够被有效限制,就表明此时落实的具体处理方法是科学的、有效的;反之,如果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甚至发生了更加严重的情况,则说明此时采取的方法是不可行的、不适合的。因此不难发现,环境监测工作能够有效衡量环保措施的效果与质量,更能够成为环保工作开展的有效动力。

2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高效开展的主要措施分析

2.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想要使环境监测工作更好的应用于环保工作当中,首先应当进一步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为此,可以设置有关环境监测的专项扶持基金,推动环境建设相关技术与设备的完善或改造,促使环境监测流程能够更加规范化,确保环境监测能够获取更强的实效性,同时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环保工作水平。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并完善环境监测制度以及相关政策制度保障,让环境监测当前的市场环境能够得到更好的优化与升级,对融资渠道进行不断的拓展与丰富,充分发挥出环境监测工作本身的价值与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力度与工作质量,使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

2.2建设优质环境监测队伍

需要着重建设优质的环境监测队伍。环境监测的顺利开展必定离不开团队间的协调配合,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自身必须具备过硬的综合素养。现如今,工作的关键所在就是如何全面提升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打造出一个更高水平的专业队伍,确保环境监测工作最大化价值的实现与落实。为此,需要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其次,监测单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与再教育,借助于科学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思想觉悟以及综合素养,确保专业工作人员能够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以及较强的工作能力。

2.3进一步创新优化环境监测技术

确保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更高效率,还应当进一步的创新与优化环境监测技术。随着当前越来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出现,相关监测工作也越来越复杂,确保环境监测的科学性与精确性,必须要不断创新与优化环境监测技术。首先,环境监测部门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明确具体的职业标准,确保日常监管工作能够开展到位,保证所有的工作都能够切切实实的得到落实。其次,针对环境监测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开发与研究,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有效推进了技术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人们完成了创新发展环境监测的技术手段,就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创新现有的检测技术体系。例如:可以应用无人机进行环境监测,收集所需要监测区域的生态环境数据,根据图像资料对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如图1)。

2.4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工作当中的质量管理制度。环境监测当中的质量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环保工作的整体开展水平,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当中的质量管理,是确保环保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强化环境监测技术的优化与创新,完成环境监测工作中质量管理能力的提高,避免监测数据出现被随意篡改的问题,确保环境监测数据能够真实可靠。除此之外,还需要高效的建立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并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优化,推进环境监测与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得到更高的效率与质量,从而保障环保工作整体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2.5开展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工作

加强环境监测当中的数据分析,整理好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的所有原始数据,参考地区与时间总和针对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明确其中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选择更加高效且科学的环保手段。在具体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如果发生了严重污染事件,则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完成上报,充分发挥出政府管控工作的整体优势,确保环保工作能够顺利且高效的实施。与此同时,借助于对环境监测开展的数据分析,还能够有效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质量。

2.6创新环境监测手段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水平,还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与优化,针对西方的先进技术与经验进行吸收借鉴,能够有效促进环境监测技术与手段的进一步创新,推动环境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具体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结合地方发展实际情况,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将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与设备应用到环境监测工作当中,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增强环保工作治理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环保工作开展过程中,为全面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合理的应用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能够有效确保环保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进而更好的解决在环保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阻碍,充分发挥出环境监测对环保工作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崔伟洋 王坤 广州伯朗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百年虹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生态环境保护及环境监测篇3

环境监测是很关键的基础工作,要不断地对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行改革,从整体上提升环保监测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还应继续加强对先进监测技术的应用,这样才能全面地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创造出一个更好的生态环境。

1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利用特殊的技术与设备,对一种特殊的环境、污染物进行采样、分析,全面反映区域的环境污染情况,并将污染物的形态、分布、浓度等信息显示出来。在进行环境监测时,首先要确定监测范围、监测内容,然后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调查,以资料为依据,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对区域内空气、土壤等进行采样、测定,并进行相应的检测与评估。通过对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可以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推动经济转型,缓解土地荒漠化、酸雨等环境问题。但是,当前许多基层环保监测机构,监测仪器配备陈旧,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对环境监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环境保护工作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环境监测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对所辖区域的环境进行全面的监测,并通过全面的分析,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据此制定相应的监控方案。加强监督规划的可操作性,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控方案,使监测结论更加科学、有效。对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做好健康、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1]。

2我国环境监测现状分析

2.1大气污染监测状况

在大气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持久有机污染物,它们通常呈现出气体状态。这部分污染物会和空气中的粒子、分子相互融合,也可以相互依附,随着空气的流动扩散到其它地方,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由于此类污染物的体积微小,并且随着空气四处流动,所以为监测工作和治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不仅会对城市居民造成影响,还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它们存在于空气和水中,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甚至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

2.2水污染监测状况

大部分持久有机污染物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到另外的环境中,当进入到水中会造成严重污染问题。我国环境监测部门发现很多地方的水体环境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的还导致大量水生生物死亡。比如我国东海岸出海口附近水域就存在这种污染问题,而且污染情况比较严重[2]。对水体环境造成污染的罪魁祸首是氯化物,此种物质在不同水体环境中的浓度大致相同,可见持久有机污染物通过水的流动进入到不同地区,对当地的水域生态带来污染问题,给水环境治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2.3土壤污染监测状况

农药能够有效地防治各类害虫,但过量施用杀虫剂会对土壤产生一定的污染。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有机氯杀虫剂的使用规定越来越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的污染,但是,经检验,仍有农药残留存在土壤中;另外,这些污染物不易降解,难以根除,对农业生产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也会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3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3.1为环保标准的确立提供依据

近年来,各种新型工艺和新型材料层出不穷,在社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导致环境质量不断下降,雾霾、酸雨等新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环境质量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环境监测需求。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对不同类型的污染进行检测,从而正确地判定污染的来源、特征和扩散速度,为制订新的环境管理标准奠定基础。如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各项指数的设定,便是体现之一。未来,可能会将大气中的有害微生物数量纳入环保标准,相应的法律将会更加完善。

3.2为环境影响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在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评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环境影响评估的目的是对工程建设项目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客观地评价,并结合当地的大气、水源等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通过环境监控来收集可靠的数据,比如项目的污染程度、噪声等级,这些指标全部符合当地的环境标准才能通过。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制度的完善,大部分建设项目已经完成了环境监测工作,技术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锁定污染源,并报监管部门依法行政、执法。在科学的指引下,环境监测有利于提升监管质量,为产业经济转型奠定良好基础[3]。

3.3可促进城市环境规划及提升建设质量

城市环境规划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对环境缺乏适当地规划,会造成土地不能充分利用,甚至导致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时,由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加剧,导致一些区域的生态环境退化,对濒危生物产生威胁。环境的营造对城市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生态与经济应当互相促进、互相推动,通过环境监测得到的信息,对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提供可行的方案,避开主要污染区域和生态区域,提升人们的居住质量。此外,对城市的环境状况进行监控,使公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生态状况,增强公众环境保护认识,激励他们为环保而努力。

3.4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

有些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往往忽视了环保法规,不按规定排放污水,不设置污染治理设施,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通过环境监测可以获得环境污染的证据,了解环境污染程度和危害程度,为公安、司法机关提供相关定罪量刑的依据,这对打击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及其关键。

3.5防控突发性污染事件

局部突发污染事故,由于发生得突然,污染扩散快,影响范围大,控制和控制难度更大。实施环境监测、自动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启动应急监测系统,根据污染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实时监测。同时,通过对突发性污染状况的监测,有助于做好突发事件的预案。

4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不足

在当前的环境监测实践中,由于监督制度和监督意识比较薄弱,导致后续监督工作的准确性难以达到相应的要求。例如,大部分基层站在进行环境监测时,由于技术、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环境监测工作不能有序进行,容易引起各种事故。同时,由于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仅影响了日常的监测工作,还会影响到后续的环境质量管理。此外,部分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难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由于环境监控质量管理涉及的范围很广,容易受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技术要求比较高。但在实践中,没有严格按有关规程进行现场布点、采样作业,造成了严重的错误。同时,由于缺少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难以准确地分析最终的数据,造成监控与管理的脱节,不能达到总体环境监测模式的优化目的。

5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有效措施

5.1推进环境监测机构垂直管理改革

当前环保督察改革的过程中,采用了纵向控制的方式,即由省监察机关进行监督,并进行环保检查。县级环境监察机关是省级环保督察机关的直属单位,根据省厅的要求进行环境监察工作。通过实施纵向控制改革,实现对环境监察人员的科学控制,并促进日常的环境监察工作。

5.2实现环境监测领域的技术创新

由于我们的环境监测工作起步比较晚,与国外的差距还很大,监测技术相对滞后。为此,必须积极学习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改进环境保护工作。同时,要加强有关人员培训,不断输送专门的技术人员。例如,运用现代的遥感技术,在获得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发布紧急行动指示提高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5.3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

要从实际出发,多方面推进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应进一步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资料监测的可靠性,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根据不同的条件和现有的技术手段,形成合理的监测预警系统,对环境监控范围进行判定,当有危险的信号时,保证及时发现并快速处理(见图1)。

5.4构建完善的国家级监测网络

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由环境各个方面的监测业务网络、环境管理监测网络和国家监测网络等构成。建立健全的全国环境质量监控网络,能够更好地了解环境质量,为治理环境污染、保障环境质量、及时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有关的监测网络,强化监控与分析技术,提高监控的综合能力,提高我国的环保技术水平。

5.5提高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能力

在应急监控方面,要收集和汇总资料,充实现有的应急方案。同时,针对各种突发情况,制订出更为完善的应对方案,对整个计划进行优化。对以往的经验进行归档,形成一套更为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应急事件的现场处理能力,确保取样的代表性和完整性,落实好应急方案,保证样品质量,为下一步环境分析打好基础(见表1)。

5.6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

环境监控技术实施与技术监控的结合,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监督结果有着直接的关系。新的环境监测系统需要专门的技术人才来构建和完善。必须培养高素质的环保人才,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首先,必须加强监控小组的灵活性,使他们能够迅速处理突发的、严重的环境事件;其次,人员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代表性、科学性、准确性。

6结语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迫切要求改善环境监察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使之能为环境治理与环保决策提供可靠的资讯支持。通过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改进,保证监测结果的及时性、准确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合理的生态修复,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俞苏.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2(2):160-163.

[2]余良,熊向陨,杨立君,等.深圳环境监测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21,33(4):1-4.

[3]周羽化,张虞,雷晶,等.对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适用性评估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2022,38(2):191-196.

作者:李丹 单位:鄄城县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中心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