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6 16:32:2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医疗信息化建设研究3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当前,我国医疗信息化水平日渐提升,这是我国医疗事业的一种发展趋势,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医疗信息化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3个方面,不仅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挖掘医务人员潜能,还能更加方便且精准地调动资源,尤其对保障医疗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然而,受信息化建设投资成本、人才质量、条件规模、基础差异等各类因素的影响,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并非畅通无阻。本文主要以部分中小医院为对象,以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探索相应的建设举措,以期更好地助推中小医院发展。
1医疗信息化建设背景
1.1政策陆续出台,行业加速发展
作为医疗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之一,医疗信息化从2009年开始成为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全国各大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与《关于印发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的通知》等政策。这些政策无一例外都体现着国家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关注度、重视度,致力于持续推动医疗行业加速发展。2020年,信息化在医疗行业各环节的重要性不断显现,在远程医疗等服务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1.2规模持续扩大,市场空间广阔
从市场方面来看,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2011—2019年,我国医疗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且增速保持在10%以上的较高水平。2019年,我国医疗产业信息化市场规模约为548.2亿元,同比增长11.5%。2020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突破650亿元。这充分说明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也对我国医护人员、信息技术人才和系统整合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把握未来发展方向,才能更好地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预期战略目标和发展目标。
2部分中小医院医疗信息化现状
当今时代对医院提出了更高和更具体的要求。只有与时俱进,医院才能更好地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就需要医院增强信息意识,掌握运用信息去发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中小医院而言,在医疗信息化推进的过程中,新设备、新技术、新系统的应用能给其带来更多的收获和成效,但前提是医院全员的信息素养要普遍提高、观念要及时转变、思维要跟上时代步伐。中小医院医疗信息化建设标志着管理、后勤、临床医护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要不断丰富与提升,这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医疗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但是,部分中小医院医疗信息化情况还有些不尽如人意。一是年龄较长的医护人员较少接触信息系统和设备产品,信息敏感度不高,学习和操作各类系统或设备的效率较低,出错率较高,很多时候系统设备的应用并没真正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反而给他们的工作带来负担和阻碍。二是各职能科室人员信息思维转变不及时,一如既往地自我站位,对于院内所有与电子设备相关的功能操作,都希望由医院信息中心进行处理,这就造成了一定的人力资源浪费,也减少了设备系统实操的机会,不利于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对于涉及软件基础字典方面的操作,又不够谨慎,信息需求没有实现闭环管理,相关修改审批制度不够完善。比如,院内药品字典、频次目录、用法目录、自定义体征项和检验检查字典等出现维护人员随意操作的问题,导致后续系统角色需要手工校对,使信息化建设工作变得更加不利。三是管理部门依赖性较强,在工作中过于依赖系统控制,希望借助系统避免人为错误,但同时又希望在发生问题时可以进行特殊性处理,并没有真正从业务流程的严谨性、信息化建设的长远性和功能模块的延续性去思考,也没有提出常态化、合理化的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四是人员岗位调动频繁,缺乏有效的推进、组建、传达机制,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无法真正满足医疗信息化发展需要[2]。一般参与信息化建设的临床梯队人才需要经过3~5年的培养,这样其才能了解全院的基础业务流程,而这些人才基本上是临床业务骨干或身兼数职,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中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3部分中小医院医疗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目前,部分中小医院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存在盲目建设的问题。例如,在未论证调查的情况下急忙购入一些信息系统和技术设备,或者在现有架构下不断根据零散的需求对接各种系统,导致医院信息系统相互割裂,“信息孤岛”问题严重,新系统和老系统流程又经常冲突或互相影响,影响了信息的共享。这些问题致使医院资源严重浪费,不仅无法满足临床需求,还影响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2]。
3.2投入较高,难度较大
医疗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通常情况下,医院需要投入较多的经费用于信息化的初始建设,这容易让一些中小医院望而生畏,犹豫不前。同时,这项工程往往涉及几十个应用系统甚至更多,对于中小医院而言,要想提升医疗信息化水平需要部署复杂的信息系统,还要使上下层级接口功能匹配畅通,横向部门系统充分融合,内外各部门和医疗机构互通协作,真正推行起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物力,难度相对较大。
3.3数据挖掘与利用能力相对不足
目前,中小医院对医疗数据的挖掘与利用存在不足,数据的使用更多停留在对不同数据的整合,而整合的数据往往重复性较大,可利用性不高[3]。很多数据可能来源于不同的系统,数据合并后,经常出现数据缺失的情况,给患者的健康风险分类及医疗模型的建立带来困难。但仍有部分管理者只关注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问题,而忽视医疗数据的深层次挖掘和多维度利用,无法为决策者提供精准的参考依据。
3.4系统更新频繁,部门间沟通不足
当前,中小医院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前景广阔,信息系统的厂商也层出不穷,信息系统多种多样,有些电子化设备质量堪忧,从而造成院内系统更新频繁,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医院在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局部系统间兼容性、稳定性、匹配性、统一性不足等问题,出现系统卡顿、网络终端扫码不成功和系统数据需要重复输入等情况,导致整个医院系统出现运行问题。另外,由于部门间的沟通不足,使得业务流和信息流无法统一,造成系统流程太过复杂,增加了医疗人员的工作量。
4提升中小医院医疗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举措
4.1提高医护人员的信息素养,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
一方面,中小医院要强化人员培训考核,把培训考核内容作为医护人员在职教育重要的基础性内容来抓,提高医护人员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要引导全员树立信息意识,强化自主学习,采取多种形式,普及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管理相关知识。建立“传、帮、带”机制,安排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教师来院或远程定期授课;安排专人帮助年龄较长且系统操作困难的医护人员进行实操训练;安排院内信息技术过硬的人员定期为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个性化指导。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内培外引,不断培养医院内部复合型人才,不断从外部引入“新鲜血液”。同时,对医护人员的薪酬体系、工作压力、医患关系予以关注,避免优秀医护人才的流失。努力打造一支懂技术、精业务、擅管理的复合型专业医护人才队伍,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以充分满足医院进一步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4.2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系统融合管理
把握全局,通过顶层设计实现信息系统上下级部门的纵向整合、横向间科室的融合、内外部协作管理,实现不同条线的平台和功能模块集成整合[2],优化系统融合管理,推进各项工作高效开展。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利用系统的、完善的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稳步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整合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4.3注重平台管理,强化数据挖掘
在设备、系统等招投标的过程中,中小医院要充分了解系统设备的功能,不盲目购入,多方比对评估,选择优质的供应商,尽可能实现供应商少而优,避免因供应商过多而造成各种设备不兼容,防止医疗信息化平台的软硬件设备出现安全性、稳定性、准确性等问题[3]。同时,借助新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实时校验、比对,在确保医疗数据准确获取及录入的基础上,强化医疗数据的挖掘和利用,利用健康档案和诊疗大数据,汇总完善所属区域的病患信息,提高系统间的融合度、关联度,避免数据丢失、错误或不全,还要根据数据信息建立风险分层模型,全面掌握病患的身体健康状况及病情严重程度,基于分析和研判结果,为病患提供针对性、差别化的优质服务[4]。
4.4强化信息闭环管理,严格落实审批制度
职能科室要充分沟通,严格落实审批制度,充分研究医护工作特点与医院信息系统应用管理的基本规律,确保信息流与业务流相统一,实现信息闭环管理,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护理服务和质量管理问题的能力。信息需求从产生到落地,要求各职能科室参与。各类程序、系统测试完成后,需要将更新内容、操作手册及注意事项通过办公自动化(OfficeAutomation,OA)、钉钉、宣传栏等各种渠道向全员通知到位。特别是涉及基础字典目录变更的内容,应由需求科室发起申请,经职能科室维护人员和信息人员共同确认、核对后,方可进行针对性的维护,必要时可请外援支持,努力减少信息变更风险。
4.5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做好资金投入规划
一方面,对于医院而言,无论规模大小,都要保持较高的站位,努力着眼全局,把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做好资金投入规划和储备,明确目标,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充分借鉴国内外大型医院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分阶段投入资金,在人才培养和引进上下功夫,在系统设备的开发管理和融合上下功夫,在医院的角色定位和长远发展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在未来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另一方面,从资金投入角度而言,系统投入需要考虑硬件成本、管理成本和使用成本,所以要做好资金投入规划。硬件成本主要是指购置硬件所需要的费用,包括服务器、存储系统、网络设备等。管理、使用成本主要体现在大型数据中心、存储系统等方面。其中,管理、使用成本远远大于硬件成本。对此,对于规模小且投入资金相对有限的医院而言,可以考虑云计算在医疗息化中的应用,因为和传统的单机或网络应用模式相比,云计算具备以下显著的特点:一是具有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功能;二是设备要求低,使用方便;三是数据共享与应用方便;四是有较强的扩展能力;五是成本低。中小医院通过云计算的应用,能充分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并采用有效的信息管理技术、节能技术,大大降低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总成本[5-6]。
5结语
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医疗卫生改革的关键一环,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但是,部分中小医院在推进医疗信息化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如医护人员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复合型医护人才数量不足,软硬件设备的应用度、融合度不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各方的关注。基于此,中小医院要提高医护人员的信息素养,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系统融合管理,注重平台管理,强化数据挖掘,从而更好地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让医院更加“智慧”,实现良性发展。
作者:夏倩倩 单位:丽水市人民医院
医疗信息化建设篇2
信息化建设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了必然的趋势,在医疗领域也是如此。国家大力度地推进医疗服务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建设信息化共享的医疗平台,以此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希望能够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改变传统的就医模式。患者持医保卡或者就诊卡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信息录入和登记,例如挂号、取药、缴费等,节约患者时间成本。医疗领域对信息化建设的提升带动工作效率,同时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虽然医疗信息化建设已在全国各地普及,但也显露出一些问题,医疗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仍然有待提升,人民群众治病需要更加完善的智慧化服务。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有相当完善的政策支持,但是现如今仍然面对着时间、信息安全、人才、技术等问题。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从设备到医护人员,改变就诊模式,接触信息化医疗设备,都存在一个适应的阶段,在适应过程中就会涌现出层层问题,只有分析当前问题出现的源头,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才能够真正让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一是风险问题。医疗行业事关重大,只有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才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在应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需要大量的实验来支撑技术的可行性,尝试新技术的同时会带来更多的风险和挑战,而短时间内做不到成熟的技术应用;另一个风险在于信息化技术带来的资源共享导致信息安全的隐患,患者的大量信息集中到一个平台上,信息共享的同时,信息泄露的风险增加,这将不利于医疗信息化的持续化发展。二是人才问题。只有先进的技术人才,才能够让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医疗行业当中。医疗行业专业性非常强,这需要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医疗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专业的信息化人才的缺失,导致不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缓慢。三是资源分配问题。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导致信息化建设差异较大。一线城市发展水平较高,有丰富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人才。但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技术设备只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医疗服务,由于缺乏硬件设施,获得最新的技术更新和研究成果的周期较长,导致医疗信息化建设缓慢,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拉开了较大的差距。四是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因为各地、各医院的信息化差异,医院之间缺乏及时的沟通,对于复杂的医院管理制度和药物分类没有统一的信息化规范,使得医院之间的信息不能及时交流和共享,影响区域内的信息化发展。
解决当前问题的措施
1、提升信息化技术降低医疗风险。救治患者需要安全可靠的医疗技术,就要从严谨的科学理论到严格的数据检测,细化技术验证的流程。医院要加强救治过程中的实时监测。另外,患者的诊疗数据要严格保密,确保患者隐私不会泄露,完善信息平台的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把控资源获取的权限,保证患者权益。切实利用好5G网络在医疗领域的优势,全面优化系统资源,既要考虑到方便医护人员获取资源,又要保障患者隐私不得泄露。
2、广泛吸纳人才。针对国内相关技术人才的缺失,要反思总结。一方面大力招贤良纳英才,面向全国甚至全球引进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完善科学的用人制度,建立人才奖励机制,解决人才的住房、户籍、子女上学等问题,降低人才的流动性,使其能够长期服务于医疗信息化建设工作。
3、加大对信息化薄弱地区的扶持。要提高信息化薄弱地区的医疗服务质量,首先要满足硬件设施配置;其次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让医护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到,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能够大力提高医疗效率,要积极学习先进技术;最后要选派青年人才到基层单位学习实践,同时带动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服务能力。脚踏实地落实国家惠民医疗政策,真正实现将有限的医疗服务资源向更广范围的有效辐射。
4、规范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自上而下地建设统一的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确保信息能够互利互享,医疗机构之间能够及时沟通,最大程度服务好患者。综上所述,当前,在医疗信息化建设方面,应提高信息化服务质量,实现医疗数据共享,惠民助民,提高医疗效率,减少医患矛盾和纠纷。发展信息化医疗服务,还能够协调区域之间的医疗设备和资源。统筹医疗信息化建设,加强患者、医院、政府三者间的联系,打破信息屏障,建立互利互通的合作关系。
作者:刘畅 单位: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医疗信息化建设篇3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就诊手续烦琐等问题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导致医疗服务水平一直难以提高。现在正处于信息时代,集成多种先进信息技术促进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既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又有利于完善患者就业流程,构建全面覆盖的医疗管理体系,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实现全民医疗信息化。新时期背景下,如何有效推进智慧医疗信息化深入建设,是目前各相关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1智慧医疗基本内容及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1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是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为医务人员、医疗机构以及医疗设备与患者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提供相应的服务平台,提高医疗管理信息化水平。医生资源具有稀缺性特征,供求关系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是导致病患看病难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之一。“重医疗、轻预防;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型医院、轻社区卫生”是我国各地区医疗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多数城市居民对大型医院有着极大的依赖性,致使就医矛盾越来越突出,专家号难求等情况频繁发生[1]。基于此,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新时期,提出基于智慧医疗理念,全面推进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建立需求充分满足、操作灵活、医疗服务质量佳的智慧医院。在智慧医院模式下,病患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进行预约挂号、诊前咨询等,因而在有效创新医疗管理模式的同时,可以让就医流程愈加完善化,解决患者看病难的问题,消除一号难求的现象,从而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积极推动我国医疗事业高质量、深层次发展。
1.2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必要性
医疗管理系统完善程度不足、医疗成本投入大以及医生资源稀缺等问题,是导致国内医疗服务水平难以提高的主要因素,医疗体系运行效率不高、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看病难等就医现象愈加严重化。通过对目前的医疗机构运作情况进行调研与分析可知,消除医疗信息流通缓慢、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以及医疗监督力度缺失等因素的制约,在新时期下,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推动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为患者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我国医疗行业整体的服务水平势在必行。首先,智慧医疗由数字医院和拓展应用两个部分共同构成。数字医院由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网络门诊系统、自动化检查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以及医护工作站等组建而成,是支持与实现患者诊疗信息共享以及行政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基础,能够提升医疗数据收集、存储以及处理等流程操作的便捷性。其中,电子病历系统是数字医院运作的核心,主要发挥整理和汇总患者健康情况与医疗信息的作用,直接关系着医疗机构内部患者接诊、身体检查、诊断治疗、手术开刀等医疗工作质量[2]。其次,拓展应用则是根据就医看病需求、医疗服务改善等方面内容,为数字医院建设提供图像远程传输、大量数据计算等技术服务,促进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如生化检查自动化、医疗器械智能组建、居家看病、智能警报等。最后,为了保障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以及相关平台平稳运作,将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满足安全管理需要的保障体系,从根本上保障智慧医疗信息化平台安全运作,并为平台内部各功能系统效用发挥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智慧医疗是全面促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深化的必然趋势,其能够通过技术驱动引领,解决医疗信息孤岛、就医流程烦琐、信息数据共享和安全等多项制约问题,在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支持下,实现医疗机构运营更高效、医疗管理更智能、医疗服务质量更可控,有效促进医疗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高,减少医疗成本投入,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从而推动我国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
2新时期如何推进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
2.1智慧医疗信息化全联接架构
可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搭建智慧医疗信息化全联接架构。该架构由应用层、数据中心、网络层以及感知层4个部分共同构成,是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的基础,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看病效率提升,也能更好地完善医务人员病症诊断流程,增强医疗服务便捷性、高效性,实现医疗服务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了方便医务人员、各部门科室等与患者进行良好互动,可通过搭建电子档案健康医疗信息平台为其提供相应服务,并助推医疗信息化体系完善建立。智慧医疗信息化全联接架构如图1所示。
2.2开发掌上医院App
患者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安装掌上医院App,通过移动客户端满足预约挂号、医疗信息查询、费用支付等功能需求。患者通过在客户端上填写完整的身份证等基本信息,便可以选择相应的科室进行问诊。掌上医院App不仅可以让患者就医的便利性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且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在医院排队等待方面不必要的时间消耗,提升患者看病就医体验[3]。
2.3建立移动门诊输液系统
门诊输液是门诊医护人员主要的日常工作,建立移动门诊输液系统,能够省去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下不必要的门诊输液操作环节,简化医护人员工作流程,促进日常门诊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与该系统相配套的手持式PDA终端设备,以射频识别技术为核心。利用手持式PDA终端设备对相应标签进行扫描,即可实现对患者身份及药物信息的智能化识别,真正降低医护人员门诊工作量。
2.4建立电子病历系统
以手写方式对患者病历进行录入极易在病历转抄过程中发生操作失误情况,再加上大量纸质资料需要存储,若未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将会导致纸质资料丢失或重要信息不完整。基于此,建立电子病历系统,改变传统手写录入患者病历的操作流程,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医生诊断填写的规范性,也能满足患者信息资料在医院内部共享的需求,从根本上保证患者病历填写质量,解决纸质资料易丢失、难以长期保存的问题,从而将医生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就医患者,提高治疗水平。以医学影像数据共享为例,电子病历中也会涉及诸多医学影像信息,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医学影像数据共享,可以解决包括影像在内的各种信息孤岛问题,并对多量数据进行整合,让信息走出医院、地域,形成医疗数据大联通,支持通过云存储和调阅影像进行会诊,满足远程医疗需要,提升影像医生诊治的快捷性、便利性以及精准性。
2.5生化检查自动化
一般情况下,患者就诊前均需要完成多项生化检查,利用集成多项先进技术所建立的检验系统,可以同时满足抽取患者1管血液完成多项生化免疫检查的需求,并统一批量出具检查报告,实现就诊前生化检查全过程自动化、标准化以及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6智能警报与智能租借
首先是智能警报,例如,患者在输液时,若输液完成未及时发现,将会在输液瓶内出现血液回流情况,为了减少该情况在患者输液过程中出现,可通过智能警报预防血液回流现象。具体操作流程如下:首先,基于重力传感器+互联网技术应用,当患者输液即将结束时,显示患者病床及对应床位号的警报灯将在护士站及时响起,提醒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处理。医护人员即可根据警报灯所显示的信息,第一时间抵达患者所在病房,以此保证输液瓶更换的及时性,或无问题结束患者输液过程。此外,持续保持警报灯显示过的相应床位信息,可以有效避免多个床位号同时警报响起时而造成输液处理混乱的问题[4]。智能租借是指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医疗器械租借服务,简化医疗机构原有复杂且烦琐的医疗器械租借流程,实现医疗器械租借流程智能化。患者通过在就诊所在医院开发的App客户端上进行身份注册,并填写所要租借的医疗器械,再交付一定的租借押金,即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拐杖、轮椅等医疗器械的租借。不仅能够有效减少了医护人员日常的工作量,使其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伤病治疗方面,而且能为此类患者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2.7建立居家看病系统
医疗机构烦琐的就医流程为患者看病带来诸多阻碍,极大地延长了患者预约排队的时间。基于此,可借助智慧医疗信息化平台,建立居家看病系统。患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或电脑客户端下载就诊医院官方App,待完成身份注册与登录后,即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相应的导诊服务。该系统将根据患者提供的信息为其匹配诊疗科室或医生,看病全过程均以线上的方式完成,同时提供视频、语音等多形式的就诊服务,让患者更直观地了解自身病情。在居家看病流程中,医生可以根据线上看病所得信息为患者提供初步诊断意见,同时患者可利用该智慧医疗信息化平台进行线下就医检查预约,省去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下不必要的看病流程,提升患者就医效率。
2.8建立网络门诊与智慧睡眠诊断系统
可基于智慧医疗信息化平台,建立网络门诊系统,满足患者个性化医疗服务需求,患者在就诊前,可以根据个人病情直接通过网络门诊系统预约看诊科室或医生,同时也可以利用专业网络在线检查功能,与专家就个人疾病问题进行线上远程沟通和交流。专家则可以根据问诊所得信息向患者提供疾病检查报告以及电子处方开设等。门诊药师在核查电子处方后,即可将配好的药品及时运送至患者就诊点,从而有效提升医院门诊工作的效率,减少患者预约排队的时间。智慧睡眠诊断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可以为患者提供远程睡眠障碍诊断治疗服务。工作与生活方面的压力日益提升,导致现阶段年轻人普遍患有睡眠障碍疾病,患有该类疾病的患者数量逐年呈递增趋势。可基于智慧医疗信息化平台,并通过智慧睡眠诊断系统为患有睡眠障碍疾病的患者进行诊断,从患者的健康呼吸和健康睡眠两部分着手,筛查患者患有睡眠障碍疾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疾病管理服务[5]。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时期背景,积极推进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构建利民惠民的区域健康信息服务平台,不仅能为广大患者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而且能为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的沟通提供便利。应充分发挥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和作用,不断完善就医流程以及医疗管理体系,实现全民医疗信息化,为我国医疗事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汤苗俊.基于“互联网+智慧医疗”的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2(6):45-46.
[2]付紫燕,赵琳娜,田安红.浅谈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成效与发展[J].智能城市,2020,6(16):17-18.
[3]陈沛,李晶辉.“互联网+智慧医疗”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思考[J].中国信息化,2020(7):87-88.
[4]王其军.扬州市智慧医疗建设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0.
[5]白徽志,刘泽华.基于“互联网+”智慧医疗的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20,27(4):54-55.
作者:葛文勇 赵慧芳 游世军 单位: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