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高职茶艺课程的实践3篇

高职茶艺课程的实践3篇

时间:2023-02-22 11:22: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高职茶艺课程的实践3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职茶艺课程的实践3篇

高职茶艺课程篇1

茶在发展进程中经历食用、药用、饮用几个阶段,几千年历史沉淀后,已然成为人类的精神享受,茶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近年来,对茶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入,充分凸显出当代人对茶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陆续开设茶艺课程,作为新兴学科十分注重学生茶艺技能掌握。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要不断开拓网络教学路径,并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培育更多茶艺领域新兴人才。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质上是将传统教学模式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契合学生的学习时间与学习诉求,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由教师进行课堂授课、课堂提问与课堂互动,并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为学生布置作业。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保留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并融合网络线上教学,让学生有充足时间进行课前预习与自主学习,并总结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中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解答,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此来提高教学成效。在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以学生为主体原则,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十分注重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足时间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了解学生学习诉求,加强与学生沟通,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二,师生与生生合作原则,该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想要取得良好成效,离不开师生互动与生生合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在线上与线下课堂中交流探索,相互分享学习心得,根据学生的反馈,有针对性的优化教学内容与流程。第三,线上与线下融合原则,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线上教学与线下的有效衔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断层,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才能形成教学合力,巩固课程教学成果。第四,结合实际原则,由于课程教学的内容具有较大差异性,且运用的教学工具、硬件设施不同,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现有工具,合理进行分析与选择,利用线上教学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不足,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2高职茶艺课程的教学现状

近年来,伴随我国科技与旅游业的高速发展,茶产业迎来全新发展环境,不断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使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行业发展必然会增加对人才的需求,茶艺人员无论在茶叶企业管理、茶叶销售以及茶文化推广领域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始终受到我国茶叶行业的青睐。当前茶艺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的重要学科,以课堂教学的形式传授学生茶艺知识与技能,但是由于茶学专业在我国高职院校占比相对较小,所以茶艺课程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茶艺课程教材尚未统一,特别是高职院校,许多教师并未获取专门教材,通常是自主整合教学内容,导致内容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偏差。其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由于茶艺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学科,兼顾艺术、美学、音乐、设计与表演,对课程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许多教师自身对茶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足,难以胜任课程教学工作。最后,高职茶艺课程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主要以课堂中教师讲解为主,教学内容分为茶艺基础理论和茶艺实践操作,教师将侧重点放在茶艺技能操作训练,忽视了专业知识与茶艺技能的有机融合训练,导致部分学生在茶艺表演过程中动作十分僵硬,专业问题无法有效解决。总而言之,当前高职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单一落后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偏低,无法真正掌握茶艺技能。特别是一些男同学存在思想观念上的认知偏差,认为茶艺是女生学习的课程,无论是课堂练习或茶艺表演过程中,均羞于表现自己导致无法规范化呈现茶艺动作。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茶艺课程中的实践路径

3.1借助网络平台,开展自主预习

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茶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线上教学阶段需要教师根据茶艺课程教学具体内容,为学生布置课前自主预习与学习的任务,并且将茶艺表演的相关动作,以图文或视频的形式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可以自主获取学习资源。教师需要对课程线上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整合,有选择性的上传至微信平台、QQ平台或慕课平台,并且通过移动社交软件告知学生,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茶艺知识与技能前,能够利用课下时间提前观看图文或视频,对茶艺操作有基础性了解或自主练习。除此之外,高职茶艺教师还需要明确学生学习任务,利用网络工具对学生形成监督,学生自主总结学习茶艺知识和技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于教师更好的优化课上教学内容与流程。只有有效发挥线上教学平台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展开自主预习和学习,才能为线下教学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提高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茶艺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3.2依托翻转课堂,加强课堂互动

高职茶艺课程在开展线下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将以生为本作为教学指导理念,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依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对学生自主预习与学习成效进行检验,并提出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进行分组探讨研究。以茶艺操作训练为例,教师可以总结茶艺表演中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在课堂中相互指导练习,并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堂展示,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茶艺表演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规范茶艺表演动作。在线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线上自主学习的问题,并组织课堂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互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茶艺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更加规范化的茶艺操作技能。

3.3组织拓展训练,提高茶艺技能

实践训练对于茶艺课程教学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实践训练茶艺技能,实现茶艺知识与技能的有机融合,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同时亦能够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实践锻炼过程中掌握更多才艺表演的经验,为学生日后参与茶艺相关工作获取并累积充足经验。在开展拓展训练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不同主题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例如,以茶艺基础知识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网络知识竞赛,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种类的茶叶,不同类型茶叶的区别、功能,以及茶叶除饮用之外还有哪些其他的用途。再如,茶艺表演的主题活动,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报名,并告知学生具体时间和地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准备。在茶艺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茶艺技能,深化理解茶叶相关知识,在锻炼中消除学生紧张感,更加从容应对茶艺表演。

3.4实施多措并举,科学考核评价

由于茶艺课程相比其他学科,知识点缺少系统性,学习的过程中侧重于实践操作,所以在考核评价的过程中,运用终结性考核方法很难准确评估学生的茶艺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特别是部分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会存在紧张感,出现一定的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单一的考核方式会削弱学生学习热情,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因此,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的过程中应多措并举,以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为主导,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由于茶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学生在掌握茶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操作茶艺技能,所以,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考核是重点内容,评价形式同样需有所倾向。过程性考核主要以线上考核为主,包含学生的课件学习、出勤情况、课堂活动的探讨等,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互动情况。终结性考核主要以线下为主,包含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茶艺知识测试、实践操作技能测试。以茶艺技能操作为例,考核的标准为茶艺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出场时是否存在步履颤颤巍巍、表情僵硬化、动作浮夸等情况,需要符合生活实际,呈现出茶艺的艺术美感,传递茶艺表演的内涵,带给观赏者心灵的洗礼。当然,茶艺实践操作不仅包含茶艺表演,同时也包含冲泡技巧、茶席设计、茶艺编排等,教师可以在考试过程中录制视频,并通过分解动作的形式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容易犯错的地方,进一步加强自主练习,提高茶艺课程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茶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是顺应时代发展与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化课堂交流互动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因此,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借助网络平台,开展自主预习、依托翻转课堂,加强课堂互动、组织拓展训练,提高茶艺技能、实施多措并举,科学考核评价等多种路径,实现茶艺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推动高职教育的信息化发展。

作者:鄢向荣 单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交通服务与管理学院

高职茶艺课程篇2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关于茶艺课程的理解与认知也实现了成熟发展,所以,在具体做好茶艺课程的项目化实践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完善和丰富具体的实践环节,尤其是通过对该课程的实施需要,以及整个茶艺课程的发展与表达诉求进行分析,从而实现整个茶艺课程项目化实践活动推进的理想效果。

1当前高职茶艺英语课的实施状况认知

在我们进行具体的高职茶艺英语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践改革发展时,必须针对以往教学过程中,其所使用的传统教学策略上,具体存在的误区,通过内容丰富和文化内涵的集中表达,进而让学生在成熟理解和感知文化价值影响力的同时,实现文化深厚影响力的全面发挥与呈现,同时,在该过程中,文化元素应用与整个高职茶艺英语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践改革发展的要求之间,也实现了深度融合和集中发展。因此,在目前教学改革优化的整体背景下,通过更好发挥文化的驱动力,全面认识文化对语言教学的价值所在,通过融入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内涵理念,从而实现整个高职茶艺英语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践改革创新的理想效果。当然,学生作为整个时代的关键,培养和引导学生对整个文化机制和文化体系发展状况形成深度理解的过程,实际上也为整个茶文化体系的传承、交流、创新,乃至丰富发展提供重要帮助。不仅如此,客观上看,就高职茶艺英语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践活动的应用状况看,其中有着浓厚而成熟应用属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从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的具体需要出发,通过丰富职业内涵和价值属性,从而实现整个高职茶艺英语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践活动的最佳效果。当然,从茶文化的发展背景出发,去具体认知的当前高职茶艺英语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践活动所正在实施的具体思路,其就需要在满足整个高职茶艺英语教学活动的要求这一基础前提下,实现整个教学活动创新发展和全面提升的理想效果。不仅如此,我们也必须明白,茶艺活动实际上是茶文化以艺术化形式呈现的重要活动,在该过程中,其不仅有着浓厚的文化理念,同时也有着相关艺术特色,特别是随着当前整个文化交流机制日益完善,如今我们在应用项目化教学实践理论时,我们发现只有通过合理定位、加上从整体和全面的发展实践来理解该实践课程的实施与推进机制,从而才能真正做好高职茶艺英语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其也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很多有关茶艺活动的表述更多是基于社会大众约定俗称或者长期的历史发展所形成的词汇或者语句,因此,无论是具体的英语翻译活动,还是相应教学,都需要在具体立足教学诉求的前提之下,进行全面诠释和丰富创新,必要时,也要通过使用其他补充方式,来对具体教学活动的实施状况形成精准认知。特别是要注重对茶艺活动的本身名词及语言应用习惯进行成熟理解,进而在提升课程匹配度的基础上,实现整个茶艺课程内容的精准分析。

2项目化教学实践活动的相关理论分析

结合当前整个教学活动的具体推进与实施来说,创新是必要,而认识学生的具体状况则是必然,尤其是对于整个高职教育机制来说,其学生更有自身特殊性,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更好实现教学效果,其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并且给与学生必要的关注。客观上的看,整个高职教学体系中,存在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加上这些学生的基本能力较弱,因此,这让我们在制定该教学理念,以及相应流程时,必须从实际的学习习惯出发,通过匹配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思考内涵,以实现高职茶艺课程实践英语教学的最佳效果。想要合理有效的应用项目教学法,其需要我们对该方法的具体内涵形成清晰而全面的理解与认知。客观上来看,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一项工作内容,而从根源分类上看,其属于行为导向为基础的方法所在。在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与制定过程中,其通常会有开始与结束时间的具体限制,并且按照相关惯例,在完成某一项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其往往需要呈现出一项完成的成果。所以,在当前教学活动改革发展不断突破的大背景下,认真研判该方法应用的具体流程,对于我们应用好该流程,至关重要。客观而具体的看,整个流程主要表现为:首先,需要对整个项目的最终目标予以明确,通过老师牵头,发挥引导作用,更多是由学生自身来进行讨论,并且最终在学生的为导向制定相应学习计划,并交由老师进行指导。其次,在做好计划的制定之后,对整个学生群体进行必要的分工,通过发挥合作的价值,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对自我的精准认知。最后,要注重对整个项目的完成状况进行评价,同时具体提炼和总结,从而最终在指导该教学活动的全面应用。结合高职茶艺课程的英语课程的相应特点来说,做好具体的项目化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和创新,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高职茶艺英语课程实践的实施要求

当然,从茶文化融入视角来开展整个高职茶艺英语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践活动,其实际上整个教学观念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而在该过程中,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意识,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参与高职茶艺英语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践活动,实现最佳效果提供重要支撑。文化如同奔腾流水,其是无止境的,也是动态化的,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认知能力也是相对有限的,如果想要真正应用好文化元素,认知茶文化的应用价值,并且能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愿意参与到茶文化资源的认知和理解过程中,其实际上就需要从培养学生自身学习兴趣的基础出发,只有更好发挥学生的探索意识和主动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当然在现代教育技术日益完善、且成熟全面的今天,能够被应用到具体高职茶艺英语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素材内涵也更为多样化,特别是通过合适构建语言应用机制,结合项目化的具体内涵和应用诉求,在将茶艺活动的具体素材融入其中,从而帮助高职茶艺英语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践活动实现具体丰富与全面创新。

4高职茶艺英语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践构建机制

不仅如此,在高职茶艺英语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清楚,这相对于正常的教育体系而言,存在几项特殊性,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做好该教学实践活动,其就必须充分注重把控以下内容:首先,要从整个专业的职业性出发,尤其是要认识到该专业学生的培养,其需要具体围绕未来的就业方向来整体实施,所以,无论是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还是融入主要的专业教学思维和素养,都需要从整个专业的具体特点,尤其是与其未来就业过程中所具体需要的要求相结合,从而实现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践与未来就业活动的全面融入。职业性,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要求,同时更是一种思维导向的形成前提和基础。所以在该实践课程中,要认识到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认知才是具体关键。其次,要认识到整个教学活动推进过程中,其都是围绕高职茶艺活动的整体内涵来实施的,特别是高职茶艺活动,其本身就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活动,表演艺术、文化认知、思维内涵等等,都是开展高职茶艺实践活动时,其必须注重具体应用的内容所在,在茶文化理念发展日益完善,加上整个职业教育发展日益成熟时,如果我们能够具体围绕高职教学体系的本质诉求,通过丰富相关内涵元素,从而为打造全面、完善的茶艺英语课程实践打下必要基础。无论整个活动如何丰富,其最终都需要围绕具体的语言展现来予以表达,这是实现整个茶艺课程实践活动价值内涵全面提升的关键所在。最后,无论是该教学实践活动,还是高职教育的整体特色都决定了我们必须从具体的专业属性出发,尤其是要完善实践技能的必要培养和完善融入,通过丰富整体认知和理解,结合合适元素的筛选和应用,从而实现整个实践活动的合理构建与推进。结合项目化教学活动本质的内涵,我们看到整个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具体倡导的的就是通过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理解和认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该项目。可以说,在该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身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其所能实现的教学效果,将不仅是教学内涵上的丰富,更重要的是其实际上是整个教学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过程,通过师生合作,不仅革新完善了师生关系,同时也让学生自身的兴趣实现了全面孕育,当然该过程,实际上学生“主宰”课堂的重要诉求所在。

5结语

当然,我们如果想要做好高职茶艺课程的相关教学活动,必须从高职茶艺英语课程的专业属性和应用属性出发,尤其是要将其与整个高职专业教学活动的实施诉求相结合,从而确保该专业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最终就业紧密结合,进而提升其就业过程中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在该英语教学活动中,其具体包含的内容,应该包含多样化和综合性,无论是具体的教学内容,还是相应的文化内涵,都需要通过整个时代发展需求出发,通过将专业特色、茶艺文化内涵、学生学习诉求等等多样元素相结合,从而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最佳效果。

作者:王谷全 单位: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高职茶艺课程篇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茶学专业,全球化进程中,茶文化的传播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都偏重于语言的实用性,忽视了语言具有文化素养教育的隐性功能。茶艺英语课程的内容大多停留在专业术语、词汇积累等表层学习范围。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英语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逐渐凸显,高职英语教学重点也从语言的实用性转向语言的文化功能,包括中华文化自信、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等方面,致力于培养集专业知识、外语技能、文化素养于一身的优秀复合型人才。而茶艺英语课程本身蕴含丰富的文化属性,为了使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增强茶学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将课程思政融入茶艺英语课势在必行。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并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它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和各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价值引领,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将“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二、高职院校茶艺英语教学现状

1.教材缺乏。目前,我国大部分开设茶艺英语课程的院校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缺乏统一的教材。有些院校使用的是校本教材,有些院校使用的教材仅仅是茶艺专业的课本中夹杂的一些英文专有名词。尽管市场上也有少量纯英文教材,但质量参差不齐,内容不够权威,单元环节的设置不够合理,配套学习资源不够完善,甚至还有多处印刷错误。例如,红茶的英文为blacktea,但在某些教材中常会出现blacktea和redtea混用,前后不一,让学生困惑不已;多数国内的英文篇章中,“品茗”一词的“品”被译为“savour”,而在英语国家,人们通常采用的是“sip”,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书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离。此外,从当前所有的教材来看,内容编写更侧重于让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词汇,而不是更深层次的文化内容,更不用提思政内容的融入。

2.师资薄弱。教学离不开教师,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各大院校不缺乏专业的茶艺教师,更有稳定的英语师资,但由于国内双语茶艺师的缺乏,多数院校在配备茶艺英语课教师时,安排的都是教授公共英语课的教师,这就导致大部分院校讲授茶艺英语的教师本身并不具备茶学专业知识。加之教材内容的缺乏,导致教师备课困难,上课内容更偏重词汇、语法、应试技巧,忽略了对学生文化方面的培养。当然,这一问题也有解决办法,由于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时间成本高,各大院校可以通过组织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英语教师的茶艺技能和茶学知识,以弥补英语教师在茶学专业方面的不足。

3.实训设施不足。茶艺英语课程不是一门单纯的语言课程,还是一扇让中国茶文化通往世界的大门,每一位学习茶艺英语课程的学生所学的不仅是一些专有名词,更是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因此,茶艺英语实训是课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而茶艺实训需要学校投资建设模拟实训室,给学生提供仿真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茶艺和语言技能,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当前,国内院校不仅存在校内实训设施不足的情况,学生参与课外实践也困难重重。一是因为涉外茶艺活动本身较少,二是因为这些活动大多在游客较多的旅游城市或者是为了吸引海外客商的博览会上举办,由于身份和地域的限制,学生自己很难接触到真实的实践环境。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对校内实训环境的建设,并且建议学校与课外机构,如茶馆、展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给学生提供有保障的实习场所。

4.课程考核形式单一。课程考核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课程考核,可以反馈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据调查,由于教材缺乏、师资薄弱、实训设施不足等多种原因,目前多数院校对于茶艺英语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较为单一,基本构成通常为日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期中期末考核。其中期中期末考核大多采用传统的笔试方式,侧重于学生的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与大多数课程相同,学生尤为熟悉,然而,它并不利于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容易使茶艺英语课程与传统英语课程并无二致。

5.学生缺乏积极性。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他们不愿意动脑,害怕用英文交流。而茶艺英语课不仅包含英语,还涉及专业知识,这就让学生更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学习热情降低。同时,由于教学场地的限制、英语教师缺乏相应的茶艺知识,使得课程设计更偏重于语言而非文化,学生的课程体验也不容乐观。另外,教材内容的单一使大部分学生对茶艺英语课的认知停留在词汇积累等语言学习的浅显范围,没有意识到向世界推广中国茶文化的使命。

三、课程思政融入茶艺英语的必要性

1.树立文化自信,传承工匠精神。课程思政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而高职英语教学长期以来注重突出语言的实用性,忽视了语言在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隐性功能。茶艺英语教学沿袭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风格,侧重于专业术语的积累和篇章阅读,传统沉闷的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忽视了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茶文化的内涵与精神被忽视已久。随着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不断冲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迫在眉睫,而这也是课程思政融入英语课程的有效途径。茶艺英语课程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属性,传承茶文化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茶艺英语课不仅能让学生摆脱枯燥的语言学习,更能带给学生丰富的文化体验,使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审视中国茶文化,并且逐步具备将中国茶文化传播出去的能力和自信。随着对中国茶文化的深入了解以及对思政内容的挖掘,学生也会在茶艺英语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国茶人的工匠精神,并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

2.传播中国茶艺,打破文化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英语的强势地位导致世界文化生态环境的发展不平衡”,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大国有资格在文化方面保持输入与输出的对等。但长期的“哑巴式”英语学习使得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停留在应试层面,缺乏说英语的自信,更不用说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而传统英语教材的内容呈现也让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习欧美国家的语言和文化,造成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茶起源于中国,随着各国之间的商务往来,茶传播到世界各地,受到了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也形成了不同地区的茶文化。而由于英语的强势地位,中国的茶文化虽然历史最为悠久,但在世界范围内并非主流。茶艺英语课为扭转这一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使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更为广泛地传播,也为了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深入交流,将课程思政融入茶艺英语教学十分必要。教师有责任深入挖掘茶艺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内容,树立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也应该意识到,他们应当肩负起打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传播中国茶艺文化与精神的使命,中国的未来是他们的未来,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闪耀,是他们的光彩与荣耀。

3.为传统茶艺英语课注入新活力。如前文所述,目前大部分院校的茶艺英语课仍然停留在词汇、语法教学的层面,课堂内容沉闷,考核形式单一,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用英语进行茶文化交流的能力。因此,在茶艺英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无疑为课程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不仅能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思政内容的挖掘与拓展,还可以将思政内容纳入课程活动、课程考核等各个环节,使思政与茶艺英语相互交融,课程更加立体化,使茶艺英语课迸发新的活力。

四、课程思政融入茶艺英语的有效途径

1.内容学习。深入挖掘内容是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茶艺英语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英文纪录片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深入了解茶的历史、领略茶人的工匠精神,并带领学生学习不同国家的茶文化,启发学生的传承与创新意识。还可以利用各种茶文学作品,开展茶文化对比教学。以我国经典著作《红楼梦》为例,作者曹雪芹在书中描述了许多品茗场面,茶名也十分优美,如“千红一窟”“老君眉”“枫露茶”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查阅《红楼梦》的英译本,如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DavidHawkes)译本,通过对比其中的茶名翻译,引导学生探究译者选择翻译方法的出发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将翻译与思政融为一体。

2.实践提升。将课程思政融入茶艺英语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中国茶文化的对内传承和对外推广,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因此,丰富有效的实践活动在课程设计中尤为重要。首先,学校可以提供仿真实训场地,让学生将茶艺课所学应用于茶艺英语课中。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茶艺展演模块任务,邀请留学生担任外事嘉宾或评委,让学生模拟涉外茶事活动,分小组表演各种茶类的茶艺,并进行英文讲解。该活动不仅可以对中国学生的茶艺学习进行反馈,锻炼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英语口语自信,还可以促进中外学生在茶文化方面的交流,促进中国茶文化在留学生中的普及。其次,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有保障的课外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在真实场景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体会传播中国茶文化的民族自豪感。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以及外界对自身能力的认可,学生更能由衷地产生民族文化自信心和爱国情怀,在日后的学习中更有动力和使命感。

3.考核创新。考核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检验课程思政是否有效地融入茶艺英语教学,基本考核内容除了日常考勤、课堂表现、期中期末成绩,还应加入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爱国情怀、人文精神的考核。因此,考核方式可以脱离传统的笔试模式,加以创新。例如,教师可以将期末考试设计成一个实践项目,让学生充分利用音视频软件和信息化手段,制作一段茶艺表演的视频,并给视频制作英文配音和字幕,要求视频内容优美,能够展现中国茶文化的魅力。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能反馈学生的语言能力、动手能力、创作能力,学生在考虑如何体现茶文化魅力的同时,也锻炼了文化推广能力,可谓一举多得。综上所述,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是大势所趋,茶艺英语课本身的文化属性使其极具优势。只要教师用心挖掘、学校密切配合,茶艺英语与课程思政就能相互交融、相辅相成,为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供沃土,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推广谱写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黄玲.高职茶艺英语课程教学优化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9,24(02):81-83+87.

[2]杨蕙源.高职茶艺英语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01):52-53.

作者:吴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