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研究3篇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研究3篇

时间:2023-03-02 09:06:4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研究3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研究3篇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篇1

给留守儿童带来不利影响的是心理上的种种问题与冲突。学生从小就需要家庭更多的爱与引导,但是家长的疏远,让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对生活的依赖,并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文章将针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出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班主任心理辅导的教育策略,期望为农村基础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借鉴与帮助。

一、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现状

(一)个性特征缺陷

留守儿童易表现出性格缺陷、任性、自我为中心等特点。笔者教学实践发现,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因缺乏家庭管束而产生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缺陷,小学阶段甚至存在逆反心理、暴力倾向等严重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多数在家不听话、顶撞祖辈、性情乖张等。1.留守儿童自卑心理较强留守儿童由于种种原因,其自卑情绪得以扩散。如果没有家长的切实关怀,就无法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而且自卑感又能诱发学生的一系列其他心理活动。比如,自我封闭意识特别强,心理上对外部刺激非常敏感;嫉妒情绪,自负行为,等等。自卑心理可能是其他负面情绪产生的催化剂,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丧失自信、产生抑郁倾向,等等。2.留守儿童安全感不足缺少家庭的关爱,学生安全感不足。表现在非常警惕身边人和事物,不愿过多地参加公共活动。从行为上看,有些“胆小怕事”,有些“叛逆暴躁”,对于身边的事很容易做出过度反应。一句话,学生情绪的长时间紧绷,给他们的成长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伤害。3.留守儿童孤单感较强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缺少玩伴以及家长的陪伴,使得他们自身孤独感很强,同时还会造成他们心理上的种种困扰。孤独感让一些学生养成“离群索居”心理,个性非常孤僻,不愿与身边人有太多接触。与此同时,孤独感又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自卑感,导致其安全心理阈值持续下降,对身边的一切都产生严重恐惧。

(二)不良的学习习惯

在留守儿童中,学习问题始终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环。小学阶段学生在校时间少、学生人数众多、老师难以照顾到每名学生、课后缺乏家长监护都会造成其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能及时完成。与此同时,因为小学阶段学生自制力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学习困难、注意力不易集中等问题,家长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乏对学习的监督管理,学习中表现为学习主动性不强,加之多数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带教,且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一般偏低,当学生学习有困难时难以给予有效的帮助,致使原本不高的学习动力被渐渐磨灭。二是随着年级升高、学习内容逐步加深、学习压力增大等,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不想学习的情况,甚至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萌生退学不读书的思想。

(三)行为习惯不良

由于留守儿童没有家长监护,容易形成一些不良行为,如撒谎、打架及沉迷电视和电脑,即使是课堂上也可能影响其他学生学习。例如,农村中许多留守儿童有爷爷奶奶看管,长辈们对子女更是娇生惯养,听之任之,自然越看越纵容,产生了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对学生本身,对家庭和社会都有影响。均埋下了潜在危险。留守儿童缺少家庭照看,心理不懂分享,表现得较为自私,自制力较差,听不到别人的建议与指导。长时间的家庭管教缺失,会让他们的心性变得越来越自由随意,对管理规则与制度视而不见。也许会使他们提早弃学,走进社会去“闯荡”。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德育规则教育,使其了解规则;从行为上看,上制其行,遵守公共规矩与道德。同时,家庭还需参与学生管理,避免学生走向“油盐不进”。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家长不在家,对留守儿童家庭指导教育不当,使儿童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形成扭曲的价值观等。二是祖父母教育观念不够科学等,多数祖父母教育留守儿童都很简单,精力不足、教育观念不端正是祖父母存在的通病,而且与子女年龄相差甚远,使子女不愿跟祖父母倾诉。三、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应采取的措施农村留守儿童是当前社会中的一个特殊难题,儿童身心健康与文化教育在农村发展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还有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国家与政府应提供经济方面的援助,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予以救助与关怀,并从教育、加大学校师资力量等方面采取若干具有可行性的理性举措,以尽快破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

(一)组织集体活动、发展健康情绪

一部分留守儿童个性比较呆板,不愿和学生、老师过多沟通,长期下去会给学生健康成长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学校与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应创设各种课外活动,增进儿童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家的温馨。但在安排活动时,班主任要充分听取学生的建议,而不是直接确定活动形式与内容。家长长时间外出,也是极没有安全感的。所以当班级举办集体活动时,班主任可利用课外活动这一契机,对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工作,使其在上课期间,主动畅谈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感受与遭遇,增强其沟通交流、促进其相互帮助,从而使留守儿童体会到他人的关怀与照顾。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时,还安排了一些唱、跳和体育比赛等活动,加大留守儿童课余文化生活的开展力度,使其学校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还能提高其集体荣誉感和引导其积极愉快地健康成长。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经常在班内开展一些教学活动,比如每月给家长写一封信,班主任可以拍照,通过微信、QQ等方式向家长传递。举办“卫生习惯”教育,督促全班学生养成洗干净脸、刷干净牙、洗干净脚等卫生习惯。班主任经常进行亲情教育,使这些敏感而又弱势的学生能够体会到家长浓浓的关爱。

(二)对留守儿童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

对留守儿童而言,班主任犹如父母。要想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不管是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每一位班主任都肩负着重大的职责。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班主任要对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进行仔细而深刻的了解,对学生所提问题要进行耐心而详细地解释。学校及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为每一名学生都建立家庭档案、个人档案、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性格特征等,便于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帮助工作。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老师在得知学生的真实状况后,能够以父母的身份与他交谈,成为朋友,帮助他解决他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增进信任,激发他的学习欲望,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心态,并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留守儿童多数位于偏远山区,地广人稀,与陌生人接触的机会很少,而班主任又是其接触最多且比较信任的一个群体,对这些农村留守儿童而言,教师与学生间的信任关系有助于这些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上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素质。

(三)加强家校联合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培养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非班主任一人所能胜任,更需要得到家人的大力支持与合作。做为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学生健康发展也至关重要。例如,有些家庭环境较差的学生,其心理压力会很大,班主任应着重关注这部分学生,并及时与家长交流,尽量减轻家庭环境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所以班主任应经常家访学生,了解家庭情况,特别是问题较为突出的学生更需发挥其联系家长的桥梁作用,化解家长和子女间的交流障碍。还要让父母尽量多地与学生沟通,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使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呵护与关怀。班主任在生活中要用心去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情况,班主任会在课堂上通过他们的日记,周报等对他们的心理变化进行留心观察,对于心理变化比较大的学生班主任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通过谈心等形式,与他们成为朋友,进而逐步对他们进行疏导,处理好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问题。并及时向父母通报学生心理变化的原因,使父母对学生家庭生活的心理健康也有所关注。

(四)通过课堂教学,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

1.教师维护人本教学策略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师应该保持平常的心态。大部分留守儿童还会展现出自强、谦虚、动手能力较强等特点。教师不先入为主,将留守儿童“特殊化”对待与评价。对此,教师可在课间、生活等方面与学生保持情感交流与沟通,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心理“靠山”,这样才能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更主动,更积极。2.教师重视留守儿童分数的提高与进步就学校教育教学而言,学生的首要任务仍然是掌握和学习知识,提高与稳定学生成绩,这对于扩大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外在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此背景下,教师需着重关注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给予他们更加个性化的引导,启发他们进行学习上的转变与尝试,从而让学生在科学素养,德育理念等方面都能够获得更加高效的发展。3.教师主动维护留守儿童集体形象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切实保持学生各个方面的形象。比如,课堂教育时,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在日常生活方面,警示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塑造自身个性化特征,让他们在课堂学习、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更加活跃的方面。4.教师提倡培养班级集体团结意识就班级教学而言,班主任教师有必要塑造与培育学生的集体文化。比如,课堂上鼓励学生间合作学习,课后鼓励学生举办各种自发性活动,等等。让学生收获集体生活更多的积极体验,降低留守儿童边缘化的概率。5.教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手机家庭会议已经不再是一种阻碍。教师可经常组织学生、家庭、老师三方举行“联席会议”,通过手机加强对学生正向监护与教导,让学生充分信任老师与家庭,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6.引进多元教学方法要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妨尝试着在传统教学中引入一些多元化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学习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比如目前较为流行的就是互联网+技术、教师教学时,针对那些较为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或难以用语言,实物加以说明和分析的东西,教师可借助“互联网+”下的多媒体演示技术,通过动画模拟等方式使学生观察,进一步理解知识点所蕴含的内在意义,这种自主化的学习气氛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外,针对课上教学反馈信息,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复习,教师还可站在学生立场上设计有A、B、C,3个不同等级微课视频,使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等,均能参与课堂回顾总结过程,从而在保证教学全面性的前提下,使不同学习能力等级的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摒弃之前的偏见,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推动监护人形成科学教育观念

当班主任面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时,必须先确保儿童监护人教育观念应该是科学、健康的,才能做到父母与班主任加强沟通,对儿童教育问题形成一致。因为子女父母在外务工这一事实是不能改变的,所以教师在与学生父母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校讯通及时与家长交流,再通过家访的形式逐渐改变祖辈们的教育观念,并在家庭教育中积极鼓励学生父母对子女给予健康、科学地指导,从而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习惯和端正人生价值观。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国家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教育发展难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水平稳步提升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国家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教育政策中明确指出,对于留守儿童教育,既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要把心理教育放在首位。

作者:赵雅倩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平泉镇上刘小学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篇2

新时代下,农村教育更加多元化,不仅注重传统的文化教育,还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一直受到各方的关注,如不及时关注和加以改善这一问题,会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未来的个人发展。本文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和体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以及策略研究出发,剖析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和体现

“全国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痛点及公益帮扶模式探索”论坛发布了《乡村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乡村儿童抑郁、焦虑情况较为严重,留守儿童这两项指标均高于非留守儿童。要保障乡村儿童健康成长,必须直面城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缩小差距,补齐“短板”。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倾斜,逐步缩小东西部、城乡和区域之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差距,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发展为重点,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按照“城乡结合,以城带乡”的原则,加强城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和城乡均衡化发展。事实上,即便是在城市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仍有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等问题。2020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被调研的全国3142所小学及941所初中里,仅有19.16%的城市地区学校设有专职心理教师,乡村学校的状况,可想而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乡村学校规模普遍变小,这给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每所乡村学校应配置至少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是,乡村学校普遍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科教师参加心理健康培训,然后兼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前述研究报告显示:只有2.64%的农村学校设有专职心理教师。这一现状,显然难以满足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相比于城市儿童,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影响更大。为应对生源减少,有的地方把乡村儿童集中到寄宿制学校就读,而寄宿学生因从小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容易产生情感缺乏、孤僻、不合群、不自信等问题。另外,缺少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尤其是从城市返回户籍地读书的“回流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儿童时期本应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年纪,但是农村留守儿童在本该灿烂的年纪承受了太多的心理压力,因此心理健康出现问题,问题成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教育缺失

大多数农村的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选择了在城市打工,但由于对孩子缺乏陪伴,造成了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父母一年能回到老家见孩子一面,更有甚者几年都不在孩子的身边,父母教育的缺失导致了留守儿童缺失了“第一任老师”。同时,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由隔代的长辈抚养,这些上年纪的长辈的教育理念比较落后,教育能力有所不足,无法直接指导留守儿童的功课,而且部分长辈往往只顾着顺应留守儿童的心意,宠溺留守儿童,往往没有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教育问题,导致少数留守儿童出现辍学的情况。综合以上原因,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家庭教育,使他们产生了“父母不管我学习,长辈不在乎我是否学习”的错误想法,从而导致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这件事上处于无所谓甚至越看管越逆反的状态,学习成绩不理想。

(二)社交恐惧

一个传统的三口家庭由父亲、母亲及孩子构成,很大程度上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身的角色,父亲的角色是就教会儿童担当、勇敢;母亲的角色教会儿童温柔、善良;父母双方的交流方式以及与其他人之间的沟通过程都会影响儿童在刚接触社会时习得的社交方法。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不同,他们在成长的阶段缺少了父亲、母亲的陪伴,对社交是比较陌生的,因而很多留守儿童都比较敏感内向,与其他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这样的落差带给留守儿童的冲击很大,容易造成自卑感。父母的缺位和父母情感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产生了社交恐惧,他们的心理脆弱、敏感,往往不愿意与同龄儿童交往沟通,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三)情绪消极

由于隔代长辈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年龄差距很大,很多时候不能理解留守儿童的一些行为和做法,部分长辈会采取放任不管或者是极端的方式对待,长此以往,留守儿童的情绪无法及时释放,很容易在心里面种下消极的种子。而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虽然没有得到父母的亲自照顾,但他们很懂事,不愿意把难过、伤心的事情与长辈倾诉,这种被迫的懂事和超越年龄的成熟非常不利于留守儿童的成长。从长远角度来看,儿童阶段的未成年人正处于性格养成、基础奠定的阶段,因此,一定不可忽视留守儿童的消极情绪,要防止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更多的心理偏差和过激的行为。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地区儿童基础教育的重要问题之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在农村基础教育领域始终存在一些困扰问题,甚至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推进和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需要从心理层面和教育层面深入挖掘和剖析当前存在的客观性和实际性问题,以此更好地做好当前的整体性工作。上文阐述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针对问题分析了原因,要想真正的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还要从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入手,针对现状反映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总结方法,进而完成策略研究。当前,我国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第一层面,由于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对教育教学的重视,农村地区基层政府、学校及家长普遍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对心理健康教育还不够重视,导致留守儿童的家长及教师并未真正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二层面,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的兴起时间较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还处于逐步发展、深入阶段,很多心理教育的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边实践边总结经验,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方式方法还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才能对症下药更好地帮助农村留守家庭和农村留守儿童;第三层面,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父母的重视程度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是否健康的重要保证,研究表明,在父母身边并与父母亲近的孩子患心理健康疾病的概率比留守儿童要低很多,同时,留守儿童父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程度是农村留守儿童在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能否尽快解决的最重要指标,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考虑,父母都必须尽快地关注和参与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不足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村扶贫的力度,实现了“真脱贫、脱真贫”的目标,但政府对农村心理教育的投入还有待加强,农村相对落后的教育环境和保守的教育观念,让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因为没有足够的心理教育经费,优秀的青年教师流失,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自然处于落后的状态,急需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重视起来,保障农村学校教育,更好地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若没有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甚至容易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演变为心理健康疾病,而父母亲的缺位和抚养人的疏忽很容易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疾病看作是小孩子的脾气和叛逆心理,致使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解决。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待改进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拘泥于课堂的说教式教育,辅之以心理测试游戏,虽然近年来对教学课本进行了改进,但改进方式不够深入也不够具体,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问题,且农村留守儿童的接受度不高,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同时,虽然很多的农村小学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但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没有起到辅助的作用。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参与度不高

当前,还有一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没有意识到学习以及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往往侧重于考虑温饱问题和物质的满足,对儿童的陪伴和教育不够重视。其实,无论是课程教育还是心理教育,在未成年的阶段,都要学校和家庭共同配合,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虽然具有特殊性,但是在儿童时期,学校、教师或是其他长辈都代替不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基础教育阶段重点的教育性问题。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主阵地,学校管理者要在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特别是针对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应该主动了解,主动疏导,主动排解,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心理的健康程度。同时,也要求教师突出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实时关注度,在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中更应该主动以留守儿童为关注对象,提高对他们的教学关注度和心理关注度。

(二)强化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

在学校管理者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的同时,也应该提高每一个家庭对他们孩子的关注度和认可度。第一应提高留守家庭对儿童心理健康程度的关注,让他们用更加科学和健康的手段关注和引导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第二,应强化学校和家庭的合力作用,强化学校与家庭的主动沟通,主动引导,让学校管理者可以第一时间得到留守儿童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变化,让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孩子在学校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变化。第三,应提高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和理解程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受家庭生活的变化长时间影响,因此要从源头进行处理,促使父母对儿童主动关注,加深理解,提高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三)强化社会专业力量对留守儿童的主动介入

可以灵活利用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力量和综合力量,利用村委会的主动动员力量,让社会工作者可以更方便主动地介入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解决工作。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家庭的客观变化导致,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时间存在心理问题没有经过主动排解导致。基于此,更加需要社会专业心理疏导力量和人员深入农村最基层,深入每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的家中与监护人、与教师、与留守儿童主动沟通,得到完整细致的社会心理介入工作方案。通过一段时间的专业介入和管理,让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得到明显的缓解和好转,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专业性的心理辅导,使他们主动感知社会的关爱和社会的美好,让他们感受社会更多力量对他们的关注和理解。同时,政府各部门也要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要提高思想意识,充分认识开展“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的重要意义,强化监护人主体责任,增加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监护干预,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二要以此次宣讲活动为契机,落实好宣讲任务,丰富宣讲内容,开展特点鲜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政策宣讲活动,推动宣讲对象知晓法律、了解政策,推动各级力量合力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提升不仅要学校管理者、家庭和社会专业工作者的有效介入,还要留守儿童努力配合,解决心理问题,让他们可以真切地感受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和爱,让他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心理状态发生的明显变化。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需各方合力共同作用的大问题,需要长时间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才可以让留守儿童更为真实地感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是一项长时间的研究课题,教师必须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逐一推动,逐一提高,才可以更好地推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高。

作者:牛治国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八一小学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篇3

近些年,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持续增多,在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到城市当中,导致留守儿童数量急剧增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留守儿童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确保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还需要针对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一、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能保证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为其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就目前的留守儿童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都已经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问题,而如果能对留守儿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对其传授心理健康内容,对其进行正确的引领,还能帮助教育者及时了解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的各项问题,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帮助其排解不良情绪,使其心灵创伤能得到有效的弥补,并能应用科学、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一切,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实,不仅能够强化留守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对其自立、自强意志的形成以及社会理解程度加深也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这是推动留守儿童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最重要的是,借助心理健康教育,能促使其更为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在提高其生活情趣、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能对其生活领域进行有效的开拓。与此同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心理健康是一个人道德、思想的基础,其心理健康水平也是高尚道德的重要体现,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对儿童良好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也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能使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心理健康问题一直都是留守儿童家庭较为担忧的问题,但这些家庭普遍不知道怎样科学的解决此类问题,而且心理健康问题通常都是经过长时间积累才出现的,想要对其解决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在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会对一个家庭的精力和物质造成较大的消耗。还会为家庭成员带来较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在此影响下,家庭成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会随之变弱,情绪日渐烦躁,进而产生了很多不和谐因素。对一个家庭而言,孩子不仅仅是情感的纽带,更是保证家庭和谐稳定、实现未来发展的关键,而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则可以让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在造福农村家庭的同时,推动农村社会的平稳发展。

(三)能提高未来农村人口素质

在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三农”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其对农村人口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对一个国家来说,想要实现现代化发展,其国民素质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但就我国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来看,素质偏低的情况还比较严重,这也对我国的现代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而如果能针对留守儿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提升,还能使其心理素质更好,情绪更为稳定,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成长,这对农村未来人口素质的有效提升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还需要有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参与,这也对相关教师及留守儿童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及家长学习与应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及措施,也可以间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情况

(一)存在性格缺陷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很多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各种困难,往往无人倾诉,这也导致其经常会将烦恼和压力埋藏在心理,而长期的承受这种成长压力,再加上父母的交流沟通不及时,非常容易让留守儿童出现胆怯、寂寞以及性格孤僻等心理状态,导致其不愿意将自己的心扉敞开。与此同时,农村家长之所以要离家在外,就是为了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但过分关注物质生活,而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引导,也让很多留守儿童形成了较为极端的性格,如逆反、蛮横、霸道以及自私等,而这会使留守儿童经常出现各种不良行为,甚至是产生极端行为。

(二)缺乏安全感

由于生活和学习当中父母缺位情况较为普遍,导致留守儿童心理上的各种困惑与烦恼难以及时得到解决,而这会使其产生紧张焦虑、缺乏安全感的情况,甚至会对社会缺乏信任感,进而出现自信心缺乏、社交恐惧以及自暴自弃等心理障碍。(三)价值观错位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家中祖辈文化水平又普遍偏低,所以留守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无法及时获得他人的帮助,而这会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效果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其产生厌学心理,不愿意进行课堂学习。与此同时,很多留守儿童对父母在外务工的行为不能理解,久而久之对自己父母产生怨恨,并形成逆反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父母在家,留守儿童也不愿意与父母进行交流沟通,存在一定的情感距离。

三、对农村留守儿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在家庭方面

1.对家庭教养观念加以改变,并对孩子加强沟通为了保证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其家庭应该对自身教养观念加以改变,即尽量避免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因为根据相关调查发现,父母双方都不在身边对于孩子的影响要远高于父母一方外出,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家庭应尽量保证一人在家陪伴和照顾孩子。若是条件不允许,父母双方必须要外出务工,则要注意与留守儿童多加沟通。当然,这种沟通并不仅仅是增加沟通次数,而是要注意沟通的内容,即除了要对生活方面的内容进行交流以外,还要对孩子的情感、心理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对沟通方式进行灵活的应用。如除了可以通过电话沟通以外,还应用卡片以及信件的方式进行沟通,实体化的沟通载体,能带给孩子更为亲切的感觉。而在物质供给方面,父母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构建温馨的教养氛围,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对孩子的物欲进行过度的满足。而父母在与留守儿童进行直接沟通的同时,还要与其监护人以及教师加强沟通,经常进行联系,针对孩子的问题加强交流探讨,对孩子信息进行全面的掌握,即在关注其学习成绩之外,更多地关注其内心想法,避免其出现心理问题堆积的情况。2.适时陪伴虽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通讯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仍有部分农村家庭较为贫困,且受到地域、文化素质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农村父母与家里的联络仍然比较困难,这也导致一些留守儿童长期无法获得父母消息,即便在春节时期父母会回家一段时间,但由于分离时间较长,相互之间缺乏沟通话题,也会显得尴尬。对于这种状态,留守儿童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而父母回家时间一般都比较短,这也导致留守儿童还没有适应与父母在一起的生活,父母就又要外出务工,致使留守儿童出现了情感空白,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此,外出务工父母应该认识到长期分离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增加回家次数和在家时长,多陪伴孩子,使其情感空白能够得到有效的弥补。

(二)在学校方面

1.针对留守儿童建立档案,落实相关监管机制

学校是针对留守儿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学校必须要对该项教育工作保持高度的重视,并做好健康档案的建设工作,在档案中,不仅要对留守儿童父母所在地、联系方式以及监护人实际情况、联系方式加以记录,同时还要对儿童在校期间的成长情况进行记录。要通过档案实现儿童成长过程的有效解析,确保在其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学校能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而在针对留守儿童建立监管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推动教师、家长、学生以及档案的全面结合,推动家校共管机制的有效建设。与此同时,还要在学生之间设置信息反馈渠道,很多留守儿童虽然并不愿意与家长或者是教师进行交流,但可能会与同龄人进行沟通和倾诉,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将此作为了解留守儿童的渠道,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而学校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考核内容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则可以作为与家长沟通的主要内容之一,提高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大力支持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对教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加以丰富

对于留守儿童,想要提高其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必须要对教育活动的形式及内容加强创新和应用,不断提高其丰富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及自我教育能力。具体需要对留守儿童的想法进行深入的了解,确保课程设计的针对性。首先,可以组织相应的体验活动或者是体育活动,对儿童的品格及意志进行锻炼,达到提高其抗压能力的目的,使其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其次,可以对地方优势资源加强应用,组织学生进行本地参观,帮助他们对家乡历史以及社会生活加以了解,一方面,帮助其通过社会生活对做人的道理加以学习,另一方面则要提高其家乡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崇高的理想帮助留守儿童驱散心中阴霾,使其能够更好地去追寻生活中的美,推动其健全人格的发展。最后,可以运用一些能够触动心灵的教育方法,帮助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正视过去的阴霾,以此来推动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3.对学校教育责任加以落实

第一,要对教师团队加强建设。学校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关心理辅导编制的设置工作,聘请专业教师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且要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进行不断的提升,通过相应的培训,使其能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需求。尤其是留守儿童相对较多的班级,学校应该选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且耐心较好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并为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如引入各项心理教育设施、设置心理辅导室、建立心理辅导网站等。第二,对学校寄宿条件加强建设。很多农村学校都存在寄宿条件不好,甚至是没有寄宿条件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相关学校应该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寄宿条件,使留守儿童能在学校当中居住,与教师和同学在一起,由教师为其安排生活所需,改善其食宿条件,并通过同学为其带来更多的陪伴,以此来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第三,要对社会力量进行引入。学校应该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一方面,可以对社会中聘请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工作者,将学校教育与其进行有效的结合,更好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此同时,要对社会案例加以收集和了解,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的同时,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了解社会。当然,学校也可以借此获得更多的支持,进一步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和教育质量。第四,提高学校的吸引力,学校应该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积极的组织,例如,组织学生在学习中与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帮扶活动;为留守儿童庆生等,要通过各种活动的有效应用,提高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的丰富性,使其能更为真切地感受学校的关怀,从而更愿意来到学校学习,并在学校中敞开心扉。

(三)社会方面

第一,政府部门应给予大力的支持。政府部门应该针对留守儿童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政策法规的建设工作,首先,要对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管理,如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避免周围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念以及心理受到侵害。其次,应该由政府部门牵头,积极组织社会媒体以及民间组织参与到留守儿童的教育当中来,以此来统一社会认知,通过各界力量的齐抓共管,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最后,政府部门要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设置绿色通道,可以建立“快速回家”通道,使留守儿童父母能借助低价、甚至是免费途径经常回家陪伴孩子,保证其心理健康水平。第二,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投入力度。能否针对留守儿童有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会对所在区域教育工作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还应该针对农村教育加大投入力度,使农村地区教育落后的现状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例如,从住宿条件入手进行改善,保证其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只有住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留守儿童才能更加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具体来讲,农村学校要尽力改善学校住宿环境,这样也能让儿童父母更加放心地将孩子交给学校,并有效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综上所述,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不管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各界,都应该对该项工作保持高度的重视,要结合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对各种方法进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实现对留守儿童的正确引导。

作者:张芸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山丹镇周家庄小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