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沉浸式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沉浸式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3-03-03 10:13: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沉浸式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沉浸式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纳入2020级1个班66名即将进行儿科护理学学习的大专学生(试验组)和2020级由同一教师所教授的同一科目的1个班68名大专学生(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两组研究对象均是3年制护理专业大专学生,为同一教学层次。在分组时,所有学生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在学习儿科护理学课程前,所有学生均已完成护理学基础知识、健康评估、护理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以及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课程的部分学习,具备一定的护理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护理学习经验、临床思维以及自主学习儿科护理学的能力。对照组中,男性11人,女性57人,年龄区间为18~21岁,平均年龄为(19.50±0.69)岁;试验组中,男性9人,女性57人,年龄区间为18~21岁,平均年龄为(19.48±0.61)岁。统计学分析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学生知情同意;②依从性强;③学生能够根据课程安排完成课程。排除标准:①学生配合度较差;②中途退出者;③因特殊原因缺课达到3次及以上。

(二)方法

1.教学方法

两组教学均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护理学(第4版)》教材,授课教师为同一人。研究对象共完成54个学时的教学(理论38学时,实训16学时)。本研究以儿科护理学中3个重点章节为目标课程授课内容,包括《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护理》;两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一致,共12学时,包括理论和实训。

(1)对照组教学实施

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模式,在学生知晓教学大纲、计划的前提下按教学进程进行授课,教学方式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方面:①教师按计划进行课堂讲授,通过插入图片、播放视频、案例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学生课前预习、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和测验;③辅以1-2次翻转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热情。实践教学方面:①先由授课老师进行护理操作示范,并在示范时向学生讲解操作时的注意事项,然后再让学生依次进行模拟操作,对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评价,再指导其完成正确的护理操作,实现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下课前几分钟回顾本节案例情境中待解决的问题,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必要时可进行适当检测;②由教师提前布置案例内容,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纲,按小组进行案例讨论,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2)试验组教学实施

试验组给予沉浸式教学模式,在学生知晓教学大纲、计划的前提下按教学进程进行授课,教学方式同样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方面:①教师按计划进行课堂讲授,通过插入图片、播放视频、案例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学生课前预习、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和测验;③辅以1-2次翻转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热情;④在学习儿科常见疾病前由授课教师提前分好小组并布置角色扮演作业,学生通过预习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自行做好角色扮演的准备,此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合作意识。案例选择儿科常见疾病,如腹泻、支气管肺炎、小儿贫血等;⑤学生在课上进行相关案例的角色扮演,运用预习知识,通过角色扮演以及角色体验向其他同学展示案例,达到沉浸式体验临床案例的效果,未参与扮演的同学可通过观察,沉浸式体验每个角色,并在此过程中明确案例存在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此过程,可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⑥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组内、组间点评,教师点评,并总结归纳疾病相关基础知识、护理知识,对于学生在点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与学生共同交流探讨、相互促进。实践教学方面与常规教学模式一致。

2.观察指标:(1)记录两组学生的学习成效。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护理学(第4版)》教材内容,设计学习成效考核指标,包括课堂作业10分,理论成绩60分,实践操作20分,教师评价10分。得分越高,学习成效越优。(2)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课堂氛围、教师态度、学生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课前预习意愿等5个方面,总分100分。满意:80~100分,一般:60~80分,不满意:低于60分。满意度=(满意+一般)/n×100%。(3)统计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能够加深记忆、理解与运用,案例分析典型且透彻,展现了儿科护理特殊性及课堂气氛活跃四方面。如学生表示肯定,则填写“是”,表示不赞同则填写“否”。

二、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正态分布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率表示,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两组学生学习成效对比

试验组学生的各方面学习成效均优于对照组,总评分为(93.38±4.53)分,高于对照组对应评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两组学生学习过程满意度评价对比

试验组学生学习过程满意度评价更高,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三)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四、讨论

(一)沉浸式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的课堂作业、理论成绩、实践操作、教师评价等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即学习成效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认为,沉浸式教学方法主要的改革在于提升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自行模拟的案例情景中体验学习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前准备、课上交互式学习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方面予以认真对待,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提升学生学习成效。

(二)沉浸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满意度

试验组学生学习过程满意度评价为93.33%,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数据认为,采取沉浸式教学方法提升了课堂氛围和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学生在自行模拟的案例场景中充分准备,在课堂角色扮演时利用已有道具和所学知识,尽全力表达案例内容,体现主旨教学内容,提高呈现效果。大部分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提高了自学能力、表达能力,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且整个课堂教学在轻松状态下进行,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以上因素均对提高学生学习评价满意情况有积极作用。

(三)沉浸式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这表明利用沉浸式教学方法,学生对教学效果更为认可,大部分学生均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加深儿科相关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对典型及常见病掌握更充分,且涉及的案例均与儿童相关,再对比内外科的相关案例后,自然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儿科护理的特殊性。此外,课堂氛围较好,大部分学生更愿意认真学习并积极地参与到其中。以上因素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提高教学满意度。

五、结语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为走向临床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创新性融合新型沉浸式教学方式在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进行实践,能提升护生主动参与案例问题分析、解决模拟临床难题的应用能力,帮助其学会思考反思,自主挖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双向提高护生儿科护理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是高职院校在儿科护理教学中不断探寻各式教学方法的指向标。通过本研究对照,将新型沉浸式教学应用于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法改革值得推广,此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教学评价及满意度均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红萍,周菊红,刘莉.基于分组学习的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10):1274-1275.

[2]曲航菲,肖适崎.微课辅助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11):22-23.

[3]袁淑琴.“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36-39.

[4]徐娜,周小兰,李菲,等.基于互联网的递进式随堂测验在本科护生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8,25(11):6-8.

[5]高海霞,张华,康健,等.三位一体线上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1,36(8):59-61.

[6]李金娟,熊倩,陈清华,等.“全时空”教学理念下《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教论坛,2021,6(27):57-58.

[7]刘曼玲,荆亚茹,刘庆,等.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探索[J].护士进修杂志,2007(18):1643-1645.

作者:衡利 单位: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