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社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策略3篇

社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策略3篇

时间:2023-03-08 10:38: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社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策略3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社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策略3篇

社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篇1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管理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核算、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基金银行账户,合理使用基金;根据社会保险基金的参保人数、缴费标准、缴费基数等计算基金收入;根据参保人员提交的相关资料和业务经办部门出具的待遇支付单据,进行支出审核和资金拨付;定期进行会计账务处理,编制基金预、决算报表;提取数据进行财务分析,揭示年度辖区内人员参保情况、基金支出构成情况、社会保险机构运行情况以及进行基金整体运行质量评价等;在单位内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适应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等,规范基金相关工作,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基金的安全。会计人员要通过严格的审核来杜绝基金误支出、滥支出的情形;要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来揭示基金运行中的异常现象和发展规律,为决策提供依据;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基金运行质量。优质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是推动社会保险事业良性发展的有力手段,也是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平稳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会计人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增强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作用,参与基金管理决策。

一、加强基金核算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是确保基金安全的需要

随着社会保险基金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基金的规模逐渐加大,基金的积累越来越多,基金整体保障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单位在职人员、城乡居民、灵活就业人员、改制破产国有企业人员等都可按政策缴费参加社会保险。并且,除个人缴费之外,不同的险种还有相应的配套财政补助,以及根据政策获得的利息和投资收益。因此,管好用好来之不易的基金,确保基金安全,是国家及人民赋予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人员的神圣职责。

二、加强基金核算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是确保待遇及时

足额发放、维护参保人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社会保险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下依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如养老保险,达到累计缴费年限和法定退休年龄后,参保者就可以享受退休待遇。社会保险的待遇享受门槛低,只要属于社会保险的参保对象,不论是在职还是退休,不论是职工还是居民,都能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社会保险基金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治、穷有所助的保障,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因此,及时足额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管理现状

一、会计核算方式不合理

目前,部分社会保险机构在落实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会计核算方式不合理问题,导致最终的核算结果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当期的实际损益情况。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保险机构选用会计核算方式时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而收付实现制的使用尽管可以在短期内真实地反映基金实际支出情况以及社会保险基金实际运行情况,但是却难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不利于社会保险基金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有效提高。收付实现制可以通过操作资金收付时间来干预账面数据、隐匿风险,客观上为侵占挪用基金提供了空间,既容易导致基金监管失控,又容易造成财务指标口径不统一,不具备可比性。另外,基金会计核算时间与业务的实际发生时间相比较为滞后,而领导普遍从权责发生的角度去判断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归属期,因此对收付实现制下的财务数据难以理解,往往持质疑态度。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引起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社会保险基金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

社会保险制度不断优化,各地区的社会保险信息化系统建设也随之不断推进。但是由于大部分地区的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级次较低,政策参差不齐,没有标准化支持,缺乏整体规划,因此其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还停留在各自开发、各自运行的阶段,数据信息由各统筹地区独立使用,不统一、不互通。在这种背景下,擅自扩大社会保险使用范围、多地参保重复享受待遇、欺诈骗保等情形很难防控,并且在未来提高区域统筹级次时,系统整合也会面临较多困难。这不仅严重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也不利于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乏力

为使社会保险基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必须通过加强监督管理来确保基金安全。作为社会保险基金的参与主体,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人员既要强化对内部经办环节的监督,也要不断推进对参保人员的监管,防止欺诈骗保现象的发生。目前,由于监管手段落后,基金审计监督专业人员较少,对内、对外的监督只是停留在表面,或局限于某一个环节上,尚不能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监督,以财务、审计手段对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的监管更缺乏力度。另外,个别社会保险机构未按规定建立相关制度,未妥善保管财务账目、会计凭证等资料,导致重复领取待遇、参保人员死亡后待遇被冒领、服刑人员违规领取待遇等情况屡有发生。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管理的改善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为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基金管理决策,相关部门需要研究并采取适当策略来改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有机融合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这两种会计核算制度各有利弊。收付实现制能真实地体现基金的存量、反映基金的支付能力,但是对账面应收却长期未收回的基金欠费没有进行处理,导致账面基金结余虚增;权责发生制可以较为完整地体现基金的应收应支数额,避免人为干预账务,提高基金核算透明度,有利于合理安排预算,但是其所反映的基金状况中包含债权,账面偿付能力偏高于实际。将这两种会计核算制度有机融合起来,能消除财务核算与业务经办数据的时间差,既能满足会计核算需要,又能反映出基金真实的收支、结余和实际支付能力,有助于领导精确掌握信息、精准决策。

二、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社会保险机构要着力培养一支专业水平高、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会计人员队伍,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避免弄虚作假。为丰富会计人员的知识储备,社会保险机构应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培训,强化其对于财务管理、会计基础理论、财务制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从而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高财务数据处理效率。此外,会计人员不仅要熟知《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还要学习其他相关的管理知识、法律法规及社会保险经办业务有关规定等,并将学到的知识与会计工作紧密结合,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对基金的收支进行及时、正确、完整的反映,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推动会计工作成为社会保险机构领导层决策的良好参考。

三、树立正确的会计核算认知

整体来看,会计人员的管控意识直接影响社会保险机构的管理水平,社会保险机构要树立正确的会计核算管控意识,同时真正地了解会计核算的工作任务和价值,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了解会计工作的真实含义。同时,要在现有的管控工作中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到会计核算的工作开展中,确保会计工作的效果。树立正确的管控意识是确保会计核算准确性的关键,相关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确保相关的工作落实到位。

四、规范会计人员核算基础工作

在经济化和信息化时代下,为了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相关单位需要做好专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通过科学的方式来落实各项管理工作。如在社会保险机构内部,相关单位可以开展会计专业知识竞赛活动,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与此同时,相关单位也要积极开展精英培训活动,要求会计人员积极学习和掌握各项专业知识,熟悉各项准则。另外,相关单位可以通过构建信息化管理机制来拉近各个部门的距离,确保业务、财务信息能够及时沟通和传递。要积极分析和了解社会保险基金的资产状况,及时盘点、管控风险,并加强对基金财务问题进行处理,确保核算的针对性、正确性,逐步提升会计核算能力。

五、加强会计信息化系统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目前,社会保险机构仍在沿用传统的会计制度,管理会计的分析、预测和决策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会保险机构要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全面实现支付业务社银直连,利用信息系统科学进行基金运行分析,及时掌握基金的预算执行情况、基金支撑能力的变化等信息,积极推进基金精算工作,准确预测基金中长期发展趋势,同时通过大数据获取更多有利于基金良性运转的信息,帮助管理者作出科学管理决策,降低社会保险基金运营风险。以前,在业务经办方面,由于信息不能共享,部分参保人员多地参保、重复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工作人员在当地社会保险系统内无法获取相关数据。后来,相关单位根据审计署对各地社会保险信息的核查分析比对结果获得线索,成功追回流失的社会保险资金。由此可见,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建设统一兼容的社会保险信息化系统和数据平台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必须确立标准化的主要流程,并对差异化的模块进行整合。这样既能保障各部门之间顺利进行信息共享和交互,又能兼容不同地区社会保险的统筹级次和政策差异。如此一来,纵向可实现社会保险信息化系统的有效对接,横向可实现跨区域、跨层级的系统覆盖和信息互通,逐步达成异地参保信息共享的目标,不仅可以通过共享人员信息和社会保险信息的联动完善转移结算流程、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还可以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增强系统功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基金监管,杜绝各类欺诈骗保行为。

六、强化基金监督

目前,基金规模快速增长,业务经办链条大幅延长,这给基金监督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我们要积极拓宽监督对象和范围。要从只针对基金核算环节的监督,扩大到对基金经办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其中包括缴费基数的核定、补缴、劳动能力鉴定、提前退休审批等环节。要从主要依靠外部监督,发展到内部、外部监督双管齐下。可以采取现场监督、非现场监督、第三方机构监督检查、聘请专业人员协助开展工作等多种手段,增强监督的力度和有效性。现在,社会保险费用由税务部门征收,这决定了基金监督还需要跨部门合作,在收的方面要做到应缴尽缴、应收尽收,在支的方面要严格把控、加强检查。同时,要加强与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建立监督体系,确保基金安全完整。

七、深入落实国家政策

改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严格落实国家制定的政策。这就需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制定相应的会计管理制度,并且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内容以及流程进行全面管理。另外,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个岗位人员的具体岗位职责,从而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每一位基金管理人员的作用,科学地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确保核算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可用性,提升数据的准确性。

结语

新时期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务必要统一社会保险基金程序及运行标准,并加强人才建设,还要优化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原则,同时也要及时完善社会保险基金信息系统,加强基金监督,确保基金安全。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会计核算水平和财务管理效率,促进社会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红霞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

社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篇2

1相关理论及分析工具概述

1.1内部控制理论

内部控制,即在组织内部实施的一种控制措施。美国COSO于1992年曾对内部控制做出了定义,该定义主要是从公司方面展开的解释,认为内部控制实际上是公司管理层为了实现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以及经营效率的提升,使公司开展经营所获成果得以实现,且不悖于国家法制的过程,内部控制是公司战略目标得以有效实现的重要保证。社保基金内控之所以是必要之举,主要是基于委托代理要求,委托代理是行为主体一方为行为主体的另一方提供相关服务,获得相关服务的一方可将决策权授予服务一方,授权者即为委托人,被授权者即为代理人。社保参保人及参保单位将保费足额缴纳给社保基金管理单位,所以参保人及单位属于委托人,而管理单位则属于代理人,其要履行相关代理责任,所以需要通过内部控制来实现社保基金的稳定性,保证社保基金能够充分发挥其社会保障作用。

1.2分析工具

1.2.1PEST分析工具

PEST分析工具是专用于外部宏观环境分析的一种工具,主要是从政治(P)、经济(E)、社会(S)以及技术(T)四个层面来开展外部环境分析的。社保基金管理工作面临着国家政策指向和支持,需要按照国家政策内容来开展相关工作,所以其受到政治环境影响。同时由于社保基金是参保居民和单位足额缴纳的,而居民收入及单位收入受经济环境所影响,所以社保基金也便因此受到影响。社会环境层面主要包含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人口容量等,这些因素也会对社保基金管理产生影响。技术环境对社保基金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保基金管理的技术条件,例如,信息化技术。

1.2.2COSO五要素

COSO五要素是专门针对内部控制提出的。COSO五要素分别指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内部监督。其中,控制环境是指组织控制氛围,COSO报告表示控制环境会对组织开展内部控制的架构和规则产生影响。风险评估是组织内控目标面临的相关风险,通过对风险评估,使组织获得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的依据。控制活动便是针对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的控制措施及其他相关控制内容。信息和沟通是指企业内外部之间信息交流传递,使职工通过掌握信息,根据掌握的信息可以更好履职。内部监督则是对内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内控质量和效果。

2某市社保基金管理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基于上述理论和分析工具的概述,某市在开展社保基金管理内控时,需要了解自身社保基金管控的总体概况,通过PEST分析工具分析该市社保基金管控面临的外部环境,并结合COSO五要素对该市社保基金管理内控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从而为进一步完善该市社保基金管理内部控制提供支持。

2.1某市社保基金管控的总体概况

某市开展社保管理工作时,主要是遵循就近原则、属地管控原则来将管理目标和任务下发县级社保基金管理单位,并由市级社保基金管理单位及其他市级相关单位牵头开展全市社保基金管控工作,某市社保基金管控流程图见图1所示。截至2021年末,某市参保人数有688.19万人次,城乡参保基本达到全域覆盖,征缴社保基金已成为该市开展社保基金管控工作的重要内容。某市2017—2021年各险种的参保情况详见表1所示。从表1可以了解到,某市三类险种参保人数在呈不断增加趋势,同时某市的社保基金在收支规模方面也在不断扩大,社保基金的结余也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具体见表2所示。从表2可以观察到,某市2021年社保基金收入达到160.50亿元,同比增长了10.39%,而某市2021年社保基金支出达到148.10亿元,同比增长了7.71%,某市2021年社保金金滚存结余达到119.70亿元,同比增长了4.54%。说明某市社保基金的整体收支规模呈现增长趋势,该趋势要求社保基金管理工作的质量必须跟上,要求社保基金管理单位做好人民群众的管家,充分发挥社保基金的重要作用。

2.2基于PEST分析工具的某市社保基金管控外部环境分析

从理论部分可以了解到,PEST分析工具是从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四个层面对外部环境展开分析的,所以本文便采用PEST分析工具对某市社保基金管控的外部环境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2.2.1经济环境

根据某市统计年鉴,其2021年全年生产总值达到了3483.11亿元,同比增长3.9%,某市公共预算方面的收入达到237.92亿元,同比增长7.2%。良好的经济环境,使得某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根据该市统计年鉴得出某市2017—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见图2所示。从图2可以了解到,从总体数据来看,某市居民收入水平在不断提升,这主要是因某市的经济环境持续改善所致,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会促使某市参保人员数量的增加,说明某市的经济环境态势良好,能够促进某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对财政提升社保预算投入极为有利,既能够将社保基金的结余予以充实,又能够实现社保基金内控得到增强,提升社保基金运营效果,但也增加了社保基金管控难度。

2.2.2社会环境

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某市人口为879.5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446.18万人,农村常住人口为433.41万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50.73%,农村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49.27%,从数据可见,某市人口规模较大,虽然能够提升社保基金收入,增加结余,但社保基金管控难度也有所增加。近年来,某市为了提升社保基金管控质量,开设了四级经办平台,即市级、县(区)级、乡镇(街道)级以及村社(社区)级,实现了社保服务全覆盖,提升了社保基金管控能力及抗风险能力。

2.2.3技术环境

为了提升社保服务质量,近年来国家对社保服务系统进行了整合优化,同时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在社保数据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加快了进程,并对社保卡数据库和地区社保信息系统进行了连接,使数据交换、共享得以实现,并开设了全国异地结算系统,便于异地转移结算。该市在社保基金管理中构建了全民参保数据库,可推动社保基金的信息化管理。

2.3基于COSO五要素的某市社保基金管理内部控制不足分析

2.3.1控制环境分析

从图1可以了解到,某市针对社保基金管控设置了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流程,有利于提升社保基金管控的有效性。在组织架构方面还重视流程的衔接性和各岗位工作职能之间的制约性,通过信息服务实现了社保数据联网,对开展社保基金管理和内控工作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制度方面,完善了社保服务的流程、优化了资料受理到审核程序,对于提升社保服务效率起到一定作用,这说明某市在控制环境方面较为良好。未发现内部控制在环境层面存在不足之处。

2.3.2风险评估

根据PEST分析结果得出,某市开展社保基金管控工作,在政治政策、经济水平以及社会人口以及信息技术方面均能够获得一定支持,为某市社保基金管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存在的外部风险仅仅是参保人数不断增多,导致社保基金管控工作的难度逐渐变大,但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可将此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此,某市并不存在过于明显的外部风险因素。而从内部因素来看,目前,某市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在制度建设方面比较完善,但内部控制人才比较缺乏,参与稽核监控的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经验和监管方法,导致稽核监控工作质量容易受到影响。

2.3.3控制活动

目前,某市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对经办规程方面的设计比较看重,重视岗位间的制约关系,通过对工作机制来严格制定风险防控,但某市存在的内控问题仍比较明显。首先,某市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在内控管理方面的层次不够高,内控时忽视了管控过程以及管理面临的风险。其次,内控制度实施时缺乏必要的力度,主要表现为岗位职责不明晰,且缺乏对内控的重视度,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力也存在不足,导致内控制度无法充分发挥实际效果。

2.3.4信息和沟通

目前,某市在社保基金管控中虽然实现了信息化,并且可将信息服务用于财务管理、稽核监控等方面,但管理部门对信息系统缺乏必要的管理能力,例如,基层社保管理部门仅可在前台进行操作,而后台数据管理则需要通过第三方来完成,导致操作和管理相互分离,再者由于市级部门缺乏社保基金管理相关的软件设计人才,软件服务通常要通过外包的形式实现,若外包供应商一经确定,便会很难对其更换,导致在这方面受到限制。

2.3.5监督

目前,某市对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是由稽核监控部门开展的,主要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方面,因监管人员缺乏专业的业务素养,未能对社保政策相关业务进行数量的掌控,且对于内控制度缺乏执行力,导致内部监督存在不足。外部监督方面,主要是由财政部门以及审计部门来负责的,这些部门对社保基金认知不足,尤其是在运营方式上缺乏了解,并且负责监督的工作人员容易被调动,导致外部监管经常会发生“外行管内行”的情况,无法保证监管的效果。

3某市社保基金管理内部控制不足的改善对策

针对上述COSO五要素分析得出的某市社保基金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要采取有效改善对策将不足予以改善,以保证某市社保基金管理内部控制效果得到提升,根据上述内控不足分析可采取如下对策。

3.1重视控制环境的不断完善

第一,完善内控制度,对内控制度进行落实,实施权责发生制,将相关的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第二,重视部门全体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的提升,坚持全员参与,尤其是单位部门的负责人应该发挥带头作用,将自身视为内控工作的首要负责人,并及时将内控相关技术知识培训给工作人员,使工作人员能够带着重视度参与内控工作。第三,重视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包括财务职责、业务职责分离、审批和支付岗位分离等。第四,重视专业团队的建设,如软件设计人员、内控管理人才、审计人员等,均需要加强培养力度,重视内部控制之中人的作用,以免出现外行乱指挥,内行不作为的情况。

3.2加强风险评估

首先,保证社保基金管理部门能够将自身风险识别能力进行提升,需要部门不断吸取内控风险的经验教训,采取内控自查机制,定期排查内控风险,一旦发现风险点必须予以及时控制。其次,紧抓风险环节,将一些容易出现管理风险的环节列为重点排查对象,例如,容易出现漏支、错支、审核错误等问题的环节,结算金额过于庞大的环节,均需列为重点排查对象。最后,开展有效的风险评估工作,严格按照制度开展风险评估,做到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环节的评估,从而形成点线面全方位评估,保证风险评估工作的效果。

3.3做好控制活动的落实工作

首先,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控制,并加强对流程的控制力度,重视对内控制度的落实,在制度落实过程中,需要采取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控。其次,对各岗位职责体系进行优化,对于结算支付、窗口受理以及财务管理等必须制定操作职责体系,将各岗位负责的内容明确化,避免出现一岗多职、多人一岗等问题。最后,加强内部监管,重视业务监管和财务监管,对所有岗位工作开展有效稽核,针对社保基金实施全过程监管。

3.4加强信息化建设相关部门需要

在人才投入和资金投入方面加大力度,使信息化建设获得支持,加强对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使社保基金管理系统能够从软件设计、操作维护等方面均由相关人才予以负责。同时,重视社保基金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保证系统运行的速度和安全性,从而提升系统使用的效率和质量,避免社保信息出现泄露。最后,对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全面构建,可通过互联网对社保基金相关的部门进行互联互通,构建统一的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从而为社保基金内控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国内某市为例,对该市社保基金管理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了解该市在社保基金管理内控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制定相应对策有利于弥补这些不足,促使该市社保基金管控的效果和效率得到提升。

作者:李红霞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

社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篇3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是一项多层级、多部门、多环节的复杂管理体系。在社会保险基金参保人数年年增加、基金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水平在运营中逐渐出现的问题,亟需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内部控制策略来解决。

一、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社会保险基金的进出款项、收支结余具有数量大、频率高的特征,其参保对象广泛且规模庞大,为了确保参保人群的利益,要求社会保险基金的运用更加高效,并且在基金运营过程中保障安全性。当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发展仍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虽然部分内部控制的机制已经建立,但是总体呈现出地域上的发展不平衡,以及人为因素干预超越机制控制本身的缺陷,社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经营和管理目标,通过制定制度,以及实施一系列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动态监管机制[1]。该概念是由企业管理中引入,对于企业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业务核算等各方面进行内部控制,规避可能的风险,减少企业内部损耗并提高收益率的手段。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引入内部控制,是为了防范社会保险业务经办中的风险损失,确保基金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执行,保障基金业务的规范有序开展,力求在源头上管控基金,杜绝社会保险基金冒领、盗取现象的出现。在当前社会保险基金参保人数年年增加、基金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内部控制策略的改进一旦跟不上时代需要,容易导致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的产生,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保障造成影响。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基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策略,提升内部控制成效。

二、社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认知偏差

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关注点集中在单纯业务工作的完成上,缺少对业务全流程的研究理解,未能建立系统化、流程化的内部控制体系,经常出现的问题包括:内控部门未设立或设立后没有具体业务章程、没有专职内控人员、没有独立管理权限等,这样的内控部门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的设立名存实亡,未能发挥其内部控制规避基金运行风险的作用。基层领导干部、基层社保部门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存在认知偏差,在重视程度上存在如下不足:一方面,由于内部控制成效主要体现在预防问题的发生,导致社保部门领导在落实内部控制工作上缺乏主动性、责任感,贯彻力度有限。内部控制未能形成以上率下氛围,基层经办人员一人多岗、身兼数职现象屡见不鲜,因一人身兼业务工作、内控工作于一体,既增加了业务量,对内部控制工作未能产生岗位认同,且内部控制专业理论掌握不多、理解不深;另一方面,内控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缺乏合理性,大部分内控制度在制定过程中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与地方特色和具体实践相互脱离,导致在内部控制的执行环节中缺乏可操作性,内控人员的执行力也就相应的削减。内控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简单的拿来主义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缺陷,就是由于忽略了各部门原有的业务运行机制、人际沟通关系的制衡,导致内部控制的实际运转流于形式、监督工作停留表面,最终结果就是内部控制运转总体效能上未能达到预期的满意效果,业务流程中各环节的内部控制强度不达标,小微乃至重大的基金管理事故层出不穷。

(二)风险评估不足

内部控制的核心在于风险控制,不能够准确的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合理性,更无法发现内部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对其进行改进[2]。因此,通过评估来科学合理地规避业务流程、管理运营中的风险,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高效运作是内部控制要达成的重要目的。现实情况下的内部控制往往只重视控制工作,缺乏系统化的风险防控体系,对于业务流程、业务质量的风险评估严重不足,直接导致基金管理的全流程中漏洞百出,内部控制工作流于表面,这一问题尤其集中在各部门日常业务办理的细节中,在多部门协作的交叉业务中衔接不畅、监管缺失,各部门互不隶属、互补失效,存在着风险评估盲区。一是风险评估缺乏全流程评估,在内部控制中,不能够对业务办理的每个细节步骤进行实时监督管控,就无法进行风险的事前控制与回避,实际操作中往往孤立地看待每个业务环节,风险评估集中在各部门独立业务中,忽视了业务办理的全流程特性,某一部门业务的变动会引起到其他部门业务的变动,这种变动造成的风险隐患一般会比部门独立业务中的风险隐患更大。比如:一些基础数据的修改往往涉及到多类关联信息的更改,如果缺乏全流程评估,直接导致信息混乱,基础数据失真。二是风险评估缺乏重点评估,在全流程梳理中要分析掌握业务流程的重点环节进行重点评估,尤其在业务衔接环节、业务审核环节等,经常会因为处于两部门交接地带形成“两不管”的情况。在业务衔接审核的部分缺少足够的重视,毫无重点地开展风险评估,造成业务信息在进入各部门业务处理环节时就已经是错误信息,使得风险评估缺乏准确性,因此,在关键环节上落实风险评估工作,是提高风险防控效率、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举措。

(三)组织架构缺失

岗位的相互制衡、业务的相互约束是内部控制的重点,这一切的实现有赖于组织架构的合理搭建。在一些基层社保机构中,由于工作人员少、业务工作多,常年一人经办同一项业务容易造成工作责任懈怠、失去创新活力,甚至其他人员无法介入、不熟悉该项业务从而形成无人监管局面。另外,在业务部门之间没有合理的岗位设置轮混,使业务工作衔接不畅,内部控制运转执行难以顺畅地依托业务平台进行全流程管控。在组织架构上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岗位权限混杂,未能有效剥离形成制衡。比如:业务、财务岗位二者的权限未能进行有效分离,部分存在由财务人员对业务数据、业务单据进行直接处理,部门与部门、环节与环节之间失去相互监督制衡关系;二是岗位人员缺乏轮换机制,定期岗位轮换制度是减少职务犯罪,规避道德风险的有效手段[3]。在大部分地区社保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主要是由于部分岗位的专业性需求较高,岗位人员的工作熟练度提升不容易,一般熟练岗位操作后就很少进行轮换,从业务工作效率的角度来评估是正确的,但是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就是一种组织架构的缺失。由于长时间从事同一类型业务导致丧失工作热情,机械简单地重复工作内容,缺少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且人员缺乏流动导致各环节之间业务人员互相熟悉,原本相互制约的内控机制在熟人关系下变得形同虚设,长此以往影响了内部控制的规范性运转;三是部门衔接不畅,未能形成制约协同的双向机制,具体事项涉及多部门且兼具有事项特殊性的情况并不少见,需要部门间的协作沟通,形成的临时解决方案不在内部控制的常规内容之中,如果部门之间的衔接不畅会使该事项的内部控制出现缺位,造成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风险隐患。

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内部控制的策略运用

(一)培育内部控制岗位设计认知

内部控制的岗位设计上与普通岗位的区别在于其全流程的参与,在业务岗位、综合岗位、稽核岗位上要建立起链条式、扁平化的职责分工,做好科学的人力资源分配,避免在日常内控工作中由于部分工作人员的能力不足导致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预警机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在岗位设计上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在岗位设计上按业务层级、按业务流程建立纠责问责的全过程,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在上级与下级之间,“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地把部门岗位全过程纳入内部控制管理,从职责角度促使员工落实落细内部控制各项工作内容;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在岗位设计中要突出全局性,每个岗位都是服务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的细小齿轮,工作人员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岗位工作在整体工作流程中的重要性,明确自身职责以及在工作全局中扮演的角色,提高管理机构人员对社保基金内控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以内控思想为指导开展工作[4],摒弃“我负责的工作不重要”“我这个环节有点小错误没关系”的观念,即使再细微的工作失误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的全流程中也会不断放大,不容工作人员疏忽大意。在梳理掌握社会保险业务各岗位职责、风险因素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岗位进行分析设计。一方面,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岗位,专人专班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与业务部门工作的脱离有助于内控人员在中立立场上客观地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内部控制专业化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学习掌握。当然,熟悉业务岗位的工作流程对于高效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是有益的,因此,内部控制岗位的工作人员除了专业内控知识技能外,还采取在业务岗位进行定期、不定期轮岗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内部控制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育内部控制人才熟练掌握各业务流程,在岗位轮岗中发现问题并且防范可能发生的管理风险。另一方面,在各业务衔接岗位赋予内部控制工作职责,为具体业务经办赋予其内部控制职责能够更好地规避“外行指挥内行”导致的内部控制不到位现象,而且能够补充内部控制工作人员数量。除了专职的内部控制工作人员之外,通过对关键节点的业务岗位赋权,能够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个业务流程环节中,扩展内部控制范围,避免产生内部控制死角,实现内部控制与业务实操的良性互动。

(二)建立内部控制风险防控体系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涉及到多方面、多层次的关系,需要进行内部控制的范围广、内容多,相对应的风险评估涉及面更大,风险防控体系需要更加健全完善,因此,为了有效地杜绝基金管理中的各项风险,要积极构建内部控制风险防控体系,将风险防控及应对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策略。在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前做好如下工作:首先,要增强风险意识,在社会保险基金的内部控制上许多管理层、决策层都是一知半解,而随着社会保险基金各项体系的逐步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环境、管理目标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与之相对应地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也在变化甚至在不断增大,科学合理地分析研判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风险,才能够采取高效合理的措施解决风险;其次,要梳理各风险点,社会保险基金的险种广泛、流程全面,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局限在大概念上的风险控制,而是应该对每个险种特征、具体流程细节上的风险点进行广泛地挖掘、排查,对风险点进行评级、制定对策,搭建起内部控制风险防控体系的基础。在正式搭建内部控制风险防控体系时,主要从前端、中端、末端的全流程角度进行搭建。前端内控主要强调风险的科学评估,对基金运行风险提前进行分析预警,结合社保各经办部门的业务特点,研究过往典型案例中的经验教训,多环节、多角度地对业务流程上的风险点、行政管理上的风险点进行梳理鉴别,寻找内控薄弱环节,增强风险识别能力;中端内控指的是风险的应对处置,通过打造专业化、信息化的监管软件系统实现全流程的留痕业务操作,确保在业务流程上实现有迹可循,事后问责、追责有依有据;末端内控要求强化风险的纠错免疫,在内部控制中开展运用部门自查、交叉巡查、重点督查等手段,强化内部控制风险监管力度,对于易发、频发风险进行归纳汇总,并且及时通报纳入绩效考核内容,避免相同风险隐患再次发生,逐步构建纠错免疫机制,推动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

(三)提升内部控制业务流程效率

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效,内部控制的策略运用要把全流程管理作为主要原则,在组织架构上实现“职能导向”转变为“流程导向”,将社会保险基金的业务申报、审批复核、跟踪倒查等各项业务职能按流程导图梳理明晰纳入内部控制业务流程中,确保内部控制高效运转。业务流程的再造需要建立在操作规范化的基础上,各项工作的基本性质、职责分工需要进行规范化梳理,建立完善相应的运行管控制度,在具体实践的业务办理中进行细致整理归纳,删减非必要流程、增加内控环节,尤其在重要风险点上要进行内控责任的明确,并制定相应的标准,避免内控工作中遗留死角空白。业务流程的再造要体现信息化提升效率,开发运用内部控制平台衔接各业务环节的信息流转,确保内部控制的高效率、可追溯,从全流程角度来提高内部控制效率,预防控制风险的发生。内部控制流程的再造离不开业务操作流程的再造,剔除掉不符合社会保险基金发展的操作流程,重新建立业务操作流程及相对应的内部控制流程。一方面,业务操作流程再造。社会保险业操作规程是社会保险经办业务走向规范化的基础性文件[5],所以要根据具体业务需要实现的目标制定规程,重新划分业务岗位权责,将业务风险点进行归类,从整体架构上重塑业务流程,实现分工职责、业务流转、风险防控等三方面的明确,确保业务流程与内部控制达到最佳共同运转水平。另一方面,制定内部控制手册。根据再造的业务流程重新制定内部控制手册,组织参与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内部控制人员在内控知识以外应当要熟悉社会保险各项政策及具体业务操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升内部控制工作质量。同时,业务操作流程、内部控制流程的重新梳理建立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传播灌输,使员工逐渐熟悉并掌握新的流程及规范,并通过定期、不定期地抽检,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修订流程规范,确保新建立起来的制度能够正确地贯彻执行,确保内部控制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的效果最大化。

作者:王婉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