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9 08:54: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影视作品对牛仔服装的影响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80年代影响国内人们着装的影视作品
1980年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第一部从美国引进的电视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新奇的科幻题材、紧凑的剧情和时尚的人物造型使得这部电视剧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来自异域的风土人情强烈地冲击着观众。主人公麦克的造型深入人心,戴着咖啡色蛤蟆眼镜,穿着工装衬衫和蓝色的喇叭牛仔裤。年轻人效仿麦克的穿搭,衬衫和喇叭裤是当时年轻人最时髦的装扮,见图1和图2。电影《庐山恋》是1980年上映的一部爱情电影,片中展现了庐山美丽的风景和美丽的服装。电影总时长仅82分钟,女主角总共换了43套衣服,平均不到两分钟就换一次衣服。在当时引起了社会轰动,更唤起了许多年轻人对美好爱情和多彩生活的向往。《庐山恋》的电影海报是女主角穿着蓝色牛仔裤,搭配格子衬衫。这是当时最流行的年轻人造型,牛仔裤成为青春时尚的标志,见图3。很多女孩子拿着电影画报,找裁缝缝制电影中的衣服,电影女主角成为全国的时尚引领者,图4为1980年代流行的女式喇叭牛仔裤。
2.1牛仔服装进入中国
与多数服装的流行模式不同,牛仔裤的传播方式是自下而上,即由社会底层向高阶层传播。在20世纪70年代牛仔裤就成为国际流行的时尚单品。在20世纪80年代,牛仔裤进入我国。起初人们通过影视作品认识了牛仔裤,青年人纷纷效仿剧中人物,穿上蓝色喇叭牛仔裤,见图5和图6。但保守的观点却认为穿喇叭牛仔裤和花衬衫是“二流子”、“不正经”,是不良青年。当时很多学生是不能穿喇叭裤或者牛仔裤上学的。牛仔裤在经历了一番思想交锋后才被广为接受的。
2.2牛仔服装的流行
符号价值是附着于商品上的文化意义,正是符号价值使得一件普通商品变得令人心醉神迷[3]。西方牛仔裤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作为工作裤,强调功能性;之后牛仔精神与牛仔裤相结合,即功能性与文化性相结合;最后,牛仔裤与流行文化、音乐、偶像明星结合,凸显了牛仔裤的文化性和符号价值,并在全世界传播。影视媒体在凸显视觉元素的符号价值方面具有独特的表现作用。各种服饰的流行正是源于人们对美的强烈渴望,但当时人们追随潮流的行为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缺少对服饰和身体的审视与思考。宽松、统一的服装遮盖了身体特征和性别差异,而牛仔裤剪裁凸显身体轮廓,将大腿、腰部、臀部的曲线都展现出来,突出个性差异。牛仔裤的符号价值:自由、个性和反叛精神与1980年代年轻人的思想契合,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消费意识,激发了消费欲望,从注重服饰的使用价值转向了注重精神价值及情感意义,倾向于通过服饰表现出身份的象征性,形成身份认同[3],牛仔裤在中国深受欢迎,经久不衰。
2.3牛仔服装对女性着装的影响
在牛仔裤问世60年以后,第一款女士牛仔裤才诞生。但在我国女式牛仔裤和男式牛仔裤是同时流行起来的。在当时传统女裤门襟开口在穿着者的右侧,强调隐蔽性,与男裤加以区别,如图7。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男人为正,女人为侧。开口右衽,以示男女有别。而女式牛仔裤则同男式牛仔裤一样,门襟开口在前中,配有撞色线迹,打破裤装原有的性别界限,凸显门襟的装饰性,如图8。就功能性而言,前中开门襟的裤子穿脱便利,因为人们更习惯于在腰两侧提裤腰而不是前后。此外由于女性腰臀差较大,侧缝线弧度也相应较大,而前中线的弧度较小,所以在前中处开襟更加平服、美观。本来是男性专属的牛仔裤进入了女装的世界,营造出一种中性化的青春美感,对我国1980年代女性着装行为上两性平等的思想产生了影响。牛仔裤的理念打破了传统服装的性别限制,跨性别、中性化的审美主张自由、自我意识、平等,而中性化也不具有贬义、负面的内涵。女装的中性化也是女性寻求独立、平等、自由的表现,不再是从男性审美的角度决定女性的着装。
3结语
安迪·沃霍尔说:“真希望我也能搞出牛仔裤那样的东西———值得铭记的、家喻户晓的。”这些年来借助影视剧播出而大热的服装多在一段时间内流行后,随着影视作品一起失去热度。几十年过去了,牛仔服装却流行不衰。虽然牛仔服装的款式和风格基本没有变化,但其细节和工艺、水洗效果不断地变化,紧随时尚潮流,历久弥新。对于中国的服装行业来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引领时尚的影视作品,折射出人们在服饰态度上的转变。伴随这些影视作品的上映,人们开始用审视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着,一个多姿多彩的服装时代正式到来。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颜湘君,王佳佳.影视服饰传播的消费主义[J].文艺研究,2011,8(04):146-148.
作者:张晓旭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