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1:40: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及课程思政研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而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是其“立德树人”的主要方式,抓好高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使命要求,也是高校专业课程涵养学生思政素养的应有之义。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重申了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即“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其他课程利用起来,发挥其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提出“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不同学科专业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出台后,各地高校纷纷开展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努力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较好的课程思政成效,但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设计理念与教学实际不谐和的问题。例如,在保险学课程的课程思政设计中,专业教师大多结合学科的教学特点,将保险专业知识的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一并设计,以丰富保险学课程的思政元素,但在教学设计中重思政内容设计,忽视了保险学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差异,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与思政教育要求不适切,影响了课程思政的实效。
1保险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适切性问题
当前,保险学的课程思政设计多集中于思政元素融入、思政内容构建等方面,在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上的探寻还不足,对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发掘不够,导致“教学”与“设计”不适切,存在融合不足、教育乏力、匹配不佳等问题。
1.1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的“两条线”还未能有机融合
目前保险学课程在教学设计中通常是将课程思政项目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单独地列出来,这样一方面显示出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另外一方面也表现出了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陌生,还不能做到有机融入、润物无声。这样的教学设计也使专业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面临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两条线,使得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难以预期,导致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不和谐。
1.2课程思政教学的专业课程化趋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在保险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专业课教师的思维定式和教学偏好,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靠拢专业课程教学的趋向比较明显,在教学设计中对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不足,课程思政的教学易被专业课教学同化,导致一些学生并未感受到思想上的触动与提升。出现课程思政教学趋向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专业课教师习惯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其教学的思维理念受限于专业课程教学,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时自觉不自觉地以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的理念、方式、方法不太了解,还不会使用适于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方式,导致在具体教学环节中落入了专业课程教学的窠臼,不能自如快速地切换到课程思政教学的轨道上来。
1.3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还未能匹配
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大多起点较高、目标远大,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却难以在课堂获得预期的效果。如在保险学课程中,为使保险学课程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协同发展,同时兼顾保险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在教学设计上将保险基础知识贯穿于保险专题(专业前沿动态)和时事热点当中,通过对保险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将这些要素聚焦归并为“家国情怀的弘扬”“个人品格的提升”“职业素养的形成”“科学精神的探究”等类别,并通过中华文化、热门话题、感人故事,将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行为准则教育、风险防范教育等思政元素渗透进去,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这些“高大上”的教学设计要求创新课程教学方式,采用适切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期在实际教学中取得预期效果。但专业课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时主要还是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等方式,难以支撑和实现确立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这也导致专业课教师在落实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时感到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有落差,而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进行了“降维”,最终使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2课程思政教学适切性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导致保险学课程思政教学出现适切性问题的原因有多种,但专业课教师对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差异理解把握不够,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方式掌握不足,没有细化分析两者之间的教学异同点,采取适宜专业课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行课程思政内容的教育教学,无疑是在教学中导致课程思政教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
2.1教学理念上存在“知能”培训与“感观”塑造的要素论冲突
保险学课程知识点多、专业性强,这使得保险学专业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注重保险知识和保险技能的学习,主要是作用于学生的认知领域,表现为对知识的掌握。而保险学课程思政的内容有法制教育、行为准则教育、风险防范意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诚信教育、民族自豪感教育、大国担当教育、职业操守教育和敬业精神教育等,这些思政教育的内容都指向学生的思想意识领域,重点是培塑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表现为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思政教育的目标是观念内化,并非知识获取,这与专业课程教学的重点有较大的差异,其评价标准不是学生了解不了解、会不会,而是认同不认同、选择不选择,因此课程思政的内容并非教师讲了学生听懂了就可以,需要经历一个反复、强化最后达到巩固成型的过程,这与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不完全相同。这些教学理念上的差异和冲突使专业课教师在落实教学设计时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进行了“降维”,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有运用、有融入,但是没有得到恰当地融入,导致“夹生”。
2.2教学方式上存在“量产”与“订制”的方法论冲突
在保险学课程教学中,教学的内容都是新内容,通常采取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操作练习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学可以批量的形式进行“量产”。思政教育不是概念、定理、法规的学习,而是思想的碰撞、强化和升华,其教育是在学生原有思想的基础上进行的,既受学生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刻影响,又受到社会多元思想和舆论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内化过程,因此思政教育特别强调“一人一事”,即根据不同的人遇到的不同事情进行个别的思想教育,以取得教育实效。在保险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其教学对象———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积淀,有些学生已经形成了较为牢固的思想观念,并且不同的生活经历使学生群体多元价值观念共存,学生的思想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需要专业课教师遵循思政教育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对学生进行“私人订制”式的思想教育引导,这与专业课程整体式的教学方式格格不入,成为影响课程思政实效的一大阻碍。
2.3教学途径上存在“走脑”与“走心”的载体论冲突
教学途径是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实施的落点,只有通过适切的教学途径,才能有效推进教学实施,实现教学目标。在保险学课程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辩论、模拟软件操作和课后练习等方式来加强自身对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突出的是“练习”的思维途径。思政教育要求“学、思、悟、践”,注重个体在亲身实践体验中感悟升华以获得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即学生个体亲身参与保险学课程给出的情境活动,在参与实践中获取思想认知,从而强化或校正自身的思想认识。在两者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练习是出于外,强调的是理性,要求“走脑”,而实践要求入于内,强调的是感性,要求“走心”。这种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走脑”与“走心”教学途径差异和冲突给保险学课程思政教学也带来了较为强烈的不适切,专业课程的教学难以实现所期待的课程思政效果。
3增强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教学适切性的对策
增强保险学课程思政教学的适切性应创新教学理念、情境构建和教学方式,将保险学课程的专业知识体系教学与思政价值情感体系教育有机融合,用专业课程知识设计和展现思政精神要义,用思政的教学方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让学生入脑入心,引领学生“立德树人”。
3.1确立混合式教学理念
为提升课程思政教学适切性,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应确立混合式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内容的混合、教学方式的混合、教学评价的混合,以促进课程思政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使相关教学设计系统衔接。一是教学内容混合。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要有专业特色的思政内容,如果课程思政内容没有专业特色,那就会成为思政而思政的“两张皮”,无法凸显专业特色,难以形成教育教学合力,因此,应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使课程思政成为保险学领域的思政,也使保险学课堂成为思政教育的阵地延伸,以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三者的融合统一。二是教学方式混合。在保险学课程教学中应根据内容的性质来选择适切的教学方式,专业课程内容的教学采取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以思政的方式开展,以各自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这也就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仅要了解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还要熟悉思政教育规律和价值观培育的方式,具备教授与引领的教学能力。三是教学评价的混合。在教学评价上应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并重,多种评价方式并用,在考评专业知识掌握时设置思政考评标准,在科学的评价体系下,促进学生向课程思政目标靠拢。
3.2创设一体式教学情境
对于培塑“感观”的思政教育来说,教学情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学生体验、感悟上可发挥其他教学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在特定的情境下开展教学活动,可对学生形成特定的心理暗示,能够定向引导学生的心理情感走向,从而获得更充分的情感体验,从而强化学生的心理认知和价值判断。因此,教学情境的创建既是思政教育自身教育规律的需要,也是课程思政恰适的表达形式,对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背景淡、情感元素少等缺憾可起到较好的弥补作用。一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把真实案例进入课堂,设计融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为一体的教学模拟内容,采取案例分析、分组研讨和角色扮演等,让学生身处保险当事人、保险中介人、保险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假设情境中,掌握不同岗位的战略素质及技能要求,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积极推动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合。二是创设课外实践情境。积极将教学向第二课堂延伸,向社会延伸,向企业延伸,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面向市场开展保险市场运行和实践的调查,或组织学习开展实习研习,在耳濡目染的亲身参与中获取体验、收获感悟。三是创设网上教学情境。借助信息技术设置问题情境,结合网络授课、线上作业和模拟软件操作练习,构建专业知识环境,融入思政语境背景,让学生在课程教学的全程、全领域涵养思政素养。
3.3增强互动式教学力度
互动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双向互动,突出学生的参与性、体验性、实践性,而参与、体验与实践正是思政教育所强调的。保险学作为一门金融类专业课程,其互动式教学应结合课程思政目标、遵循思政教育规律,适时、适宜、适量地加以互动,以有效促进学生思政思想的内化和深化。一是突出问题解决。课程思政教学的落点和评价要点不是“知”而是“行”,即学生能够运用思政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行动实践,在行为层面展现出教学效果,要促“知”入“行”就需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升学生基于保险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的研讨互动让学生实现知识的操作化和思想的指导化。二是加强思想引领。课程思政内容具有强烈的思想倾向性,专业课教师应了解思想发展规律,在课堂互动中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营造好课堂氛围,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的思想认识向思政思想靠拢。三是完善互动设计。在互动的设计上应结合教学情况,灵活选取互动主题,综合采取讨论、辩论、案例分析、情境设置、课外实践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做到有效互动,促进学生的思想深化内化。
参考文献
[1]单洁,卢光跃,田巧娣.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研究与探索[J].高教学刊,2021,(5):189-192.
[2]苗静.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保险学》课程教学设计优化[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1,19(4):35-38.
[3]杨晓慧,沈壮海,高国希,等.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笔谈[J].教育研究,2020,(9):16-33.
[4]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5]卢黎歌,吴凯丽.课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的三重逻辑[J].思想教育研究,2020,(5):74-78.
[6]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56-64.
[7]邱伟光.论课程思政的内在规定与实施重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8,(8):62-65.
[8]李丽红.“三全育人”视角下保险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2):185-188.
[9]李明,赵世秀.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学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J].高等教育,2021,(27):128-129.
作者:汤玉莹 赖学良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