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林业防火管理及森林资源保护方法

林业防火管理及森林资源保护方法

时间:2023-03-15 10:22: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林业防火管理及森林资源保护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林业防火管理及森林资源保护方法

1林业防火的必要性

1.1加强林业防火是维护资源生态安全的强效保障

森林防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全保障,是森林资源保护的首要任务,是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事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安全,事关国土生态安全,森林防火责任重于泰山。当前保护区森林防火面临如下新形势森林资源总量增长,森林防火任务日益加重。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和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保护区森林资源得到了较好培育和发展,枯落物积累增加,地表可燃物大量积累,极易形成火灾,森林防火的任务越来越艰巨繁重。森林防火事关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保护区发展稳定大局。森林火灾的危害极大,不仅毁山毁林,而且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重大的威胁。针对保护区森林防火在新时期面临的形势,需要加快构建完善的林业防火管理规划,指导解决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打响含山生态品牌,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加强林业防火管理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碳达峰的有力措施

抓住低碳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机遇,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应对气候变化总体部署要求,以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双增”为目标,以增加林业碳汇为核心,加强森林经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不断增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加强森林防火,提升森林火灾监测、火源管控和应急处置能力,遏制重大森林火灾发生,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率均达到责任状指标要求,有效减少森林火灾导致的碳排放。将转变传统低效污染发展模式为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加快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能源安全高效、引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我国的碳中和碳达峰具有重大意义[1]。

1.3加强林业防火是全面推行林长制的重要抓手

全面深化林长制改革,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到2025年,林长制组织体系和目标责任体系更加完善,林业保护发展机制更加健全,政策保障制度更加完备,初步实现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级党委、政府是推行林长制的责任主体,林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森林防火是区域生态建设的工作重点,作为《森林法》规定的对政府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内容,也是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长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1.4加强林业防火是政府处置突发危机的能力体现

森林火灾位居破坏森林的三大自然灾害之首,它不仅破坏生态环境,给人类的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还会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是最为严重的公共危机类型之一。能否有效处置危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检验政府执政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因此,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是提高各级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体现。同时,森林防火将优先保护人身安全、重要设施安全作为制定防火政策和实施防扑火措施的重要原则,是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的具体体现。

1.5加强森林防火是林火管理迈向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目前,与国际和国内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地区相比,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森林防火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体现:一是信息化水平不足,常规管理手段较为落后;二是在基础设施上扑火效能有待提高;三是在机构改革转轨过程中,机构设施和人员力量还有不足。在充分总结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经验和不足后,采取相应措施,全面提升森林防火信息化水平,是保护区迈向林火管理现代化的迫切需求,也是响应安徽省数智管理的需求。

2林业防火管理存在的节点问题

2.1野外火源管控难度增大,火灾隐患增多

野外火源管控难度增大,火灾隐患增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向往回归大自然的意识逐渐增强,到山林旅游度假的人员大量增加,造成山林复杂的社会因素,野外火源点多、面广、线长,难于控制,野外火源管控难度增大。再加上保护区本地散坟多,当地有清明、春节等重大节日上坟烧纸、燃放爆竹的习俗,极易发生森林火灾。自然地形和城市发展情况特殊。由于自然地貌的特点,保护区的山地基本为平原独立山丘为主,造成了进山入口分散,长期人力管理难度大的特点。

2.2防火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推广力度不够

森林防火综合信息化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保护区周围环境日趋复杂,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森林防火预警、监测、指挥、扑救、应急救援等森林防火信息化体系建设却相对滞后,不能适应现阶段森林防火的需要。监控监测网络不健全,通信指挥设备落后。近年来,虽然保护区加快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但由于受条件限制,森林防火监控监测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保护区大面积林区防火监控云台、视频监控摄像头数量严重不足,监控覆盖率很低,特别是坟墓集中地、山地寺庙等重点防火监控区域,存在大量监控盲区。森林防火监测主要依靠护林员巡护和群众举报,一旦发生火情,很难确保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出击、迅速扑灭。同时由于不能有效监控,后期火灾案件查处难度大,很难严惩责任人,形成震慑威力。森林防火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在日常调度指挥,防火期督查巡查,火灾扑救指挥,灾后历史情况记录,损失评估等,信息化程度不高,森林防火信息化手段推广力度不够。

2.3消防队伍、护林员队伍年龄层偏高、巡护能力仍需加强

护林员年龄偏大,待遇偏低,制约了护林巡护能力的提升。保护区现有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专(兼)职护林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血液不足。专业森林队伍主要依托国有林场员工,年龄偏高,制约了护林巡护整体能力的提升[1]。

2.4空中巡防力量薄弱,立体化防灭火体系有待完善

森林防火空中巡防力量薄弱,立体化防、灭火能力有待加强。近年来,国家和省对航空应急体系建设逐步重视,航空护林的技术装备,从直升机到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保护区尽管做了一些尝试,一些镇区已购置无人机设备,但与立体化防灭火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空中防灭火装备匮乏,缺乏常态化备勤的装备。空中侦察、巡航护林、空中灭火等技术装备应用,还不能完全满足日常需求。空中防灭火队伍缺乏,尚未组建专业的森林防火无人机空勤队伍,也未进行相关人员实操培训,亟待加强专业队伍实战能力。

3做好林业防火管理,提升森林资源保护效率的措施

3.1落实森林防火责任

一方面推动各级林长履行防火责任。以林长制为重要抓手,推动各级林长履行森林防火责任。要推动林长巡林,检查督导森林防火工作,着力解决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认真落实《森林防火条例》《甘肃省森林火灾预防和火情早期处理工作规范》,全面抓好森林火灾预防和火情早期处理工作。另一方面压实林业经营者主体责任。国有林场、森林类自然保护地以及其他林业经营者,要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健全防火制度,加强防火设施建设,开展森林防火巡护,加强防火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能力,保证不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落实乡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山、护林员包片的责任承包制,落实相应的奖惩机制,形成森林防火网络化管理的责任链条。发生森林火灾后,各乡镇、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做到“四个不放过”,即火灾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肇事者不追究不放过,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到位不放过。最后一方面完善防火检查督导机制。在重点防火期及重要节假日期间,对发生森林火灾或者森林火灾隐患较多的地区,市森防指、市林业局组织森林防火工作督查组,开展明察暗访、检查督导等工作。按照省林业局《森林防火工作考核办法》,对各乡镇森林防火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全市通报,并建议纳入全市绩效考核评分体系[2]。

3.2开展防火宣传教育

首先开展防火宣传月活动。做好经常性的森林防火宣传工作,同时,在每年10月份重点开展防火宣传月活动,采用多种宣传形式,形成深厚宣传氛围。其次开展防火警示教育。组织开展好防火警示教育,通过解剖案例、现身说法、观看相关视频资料等形式,教育广大群众自觉做好防火工作。

3.3强化野外火源管控

首先,守住野外用火审批关口。落实“谁审批,谁监督,谁责任”的野外用火审批制度,做到“四不批”,即:高火险期不批,大风天气不批,防火措施不周全不批,火场周边未清理不批。野外用火经市林业局审批后须报省林业局备案。其次,开展坟区专项治理。协调各乡镇组织坟区防火治理,对集中成片的坟区,在周边开出不少于5m宽度的防火线;对零星散落的坟墓,落实监管责任人,做到“祭祀前有提醒、周边有清理、祭祀中有监管,祭祀后有查看”,坚决防止因祭祀失火[3]。再次,严格扫码检查进山。在重要入山路口建设标准化的防火检查站,检查过往人员、车辆,所有进山人员必须扫“防火码”,防止携带火种入山。最后,开展防火巡护。充分发挥无人机巡护效率高、综合功能多的特点,利用无人机开展防火宣传、隐患排查、火情核查等防火巡护工作;组织防扑火队伍和护林员开展动态地面巡护,紧盯山头、地头、林头、坟头、人头,实现全域全天候巡护。

3.4加强消防队伍建设

组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林草系统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依托国有林场等组建林业系统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队规模按照管护森林面积3万hm2以上的,原则上不少于50人,管护森林面积1万hm2-3万hm2的,原则上不少于25人;管护森林面积不足1万hm2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专业队伍规模。建队标准按《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标准》[4]。积极组织参与各级森林消防技能竞赛,提高森林消防队伍实战水平,开展经常性消防队伍实战化演练。规定时间内完成护林员清理工作。对所有护林员要逐一检查,重新登记造册;对长期不巡护,所负责的片区多次发生森林火灾,或者确因年龄偏大、身体残疾、行动不便难以继续履行护林员职责的,要清理出护林员队伍;关心爱护护林员,提高护林员待遇。

3.5深入排查火灾隐患

一方面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每年公开挂牌督办一批重大隐患,开展一次隐患大排查,确保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到位,实现隐患“动态清零”。另一方面开展重点隐患清理大行动。结合自然保护区实际开展重点隐患清理。侧重做好专项治理,协调旅游景区、风景名胜区针对流动人员多的情况,开展火险隐患专门治理,开展林区道路周边火灾隐患专项治理,林区输变电线路火灾隐患专项治理。

3.6提高防火基础能力

首先,建设林火阻隔系统。按照全省统一规划,在全市重点林区分期分批建设林火阻隔系统,积极向上级争取实施度林火阻隔系统建设项目,建设生物林火阻隔带。建成防火道路网,确保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和物资运输迅捷通畅。实行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配置林火阻隔网,形成科学的阻隔网络。水库、塘坝、蓄水池等水源设施合理布局。通过新建森林防火水网、加强大型灭火装备建设,提高重点生态功能区防控重、特大森林火灾能力。其次,全面提升预警监测能力。建设并完善森林火灾预防和指挥调度系统,集成森林火险预报预警、卫星林火监测、视频监控等系统,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的监测预警,开展森林火险形势研讨、会商和预报,及时处置调度森林火情[5]。结合5G和云技术,实现语音、数据和图像传输相结合的现代通信和指挥模式,使森林防火重点区域火场应急指挥通讯覆盖率在规划期末达到95%以上。

4结束语

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的防灾减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林业、气象、航空、通信、新闻、文化、教育、民政、交通、旅游等多个行业部门,是一项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事业。要在政府的领导下,林业部门与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并按各自的职责范围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形成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整体合力,真正建立起“政府全面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积极支持”的森林防火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尹继峰.森林防火管理及林业生态安全的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1,50(10):111-112.

[2]王琼.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24):98-100.

[3]李恩勇.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2021(12):60-61.

[4]彭展花.基于林业资源GIS平台制图技术研究[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1(21):54-55.

[5]李锦伟.基层林业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J].农村科学实验,2022(3):124-126.

作者:刘建军 单位: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大黄山自然保护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