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产业分析

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产业分析

时间:2023-03-15 10:25: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产业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产业分析

我国属于传统的农耕国家,农业生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并且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地域色彩鲜明的农业文化和农业体系,农业发展关乎经济建设、社会稳定以及国家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地区农业生产也面临着转型升级,农业经济成为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而如何发展农业经济,对产业结构进行适当调整,成为了当前政府需要解决的关键课题。

1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1.1合理优化人力资源

在重庆农村地区,农业生产依然是经济建设的主要产业支撑,但是随着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农村居民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人力资源也难以得到合理利用。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可以将更多的人力资源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分配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不仅能够转化剩余劳动力,还可以提升当地农民的经济收益。

1.2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物质需求也持续增加,而想要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则要进一步加速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是农村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大部分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发展农业经济可以实现增产丰收,而调整产业结构能够丰富农户的经济来源。例如,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可以将其作为农户经济的来源,扩大农村在周边地区的知名度,充分满足农村居民的物质需求[1]。

1.3加速农业机械化进程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机械化进程相比较西方国家起步尚晚,随着近些年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农机设备也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取代了人力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例如新型收割机、无人机以及传感器等,提升了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程度。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发展,能够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促使更多先进的农机设备在生产中应用,发挥其生产优势。

1.4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

在城市化建设背景下,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制约。农村地区经济建设主要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城市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尤其是在工业化进程下,拉大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距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农业经济,可以缩小农村地区与城市的经济差距,有助于城乡一体化战略的落实[2]。

2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2.1研发应用农科技术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科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在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模式下,技术成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新型农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加速技术大范围推广,发挥农科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优势。首先,农科技术研发要立足于重庆地区的实际情况,重庆地区山地较多、耕地较少,基于现有耕地面积下提升农产品产量是农科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地农业高校和农科研究院,要积极开展高产丰收技术研究,构建良性合作机制;其次,农科技术研发要贴近农户的实际需求,研究人员要深入到一线农业生产中,与农户进行面对面沟通,以需求为导向开展针对性研发,可提升农科技术的应用价值;最后,农科研发是一项繁琐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源作为支撑,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保证各项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

2.2加大农民培训力度

农民是开展农业生产的主体,其综合素质、观念意识和操作技能与农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但是当前农村地区受到教育资源、教育观念的影响,农民群体的素质和能力不高,对农业经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首先,当地政府要给予农民培训以高度重视,将其视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合理投入教育资源,聘请农业高校的教师或者农业专家作为培训教师,实现农民培训常态化、系统化;其次,结合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农民培训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包括农业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农机操作、农科知识等,通过培训促使农民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农机技术,并且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最后,探索多元化的培训模式,例如较为流行的“线上+线下”培训模式,将学习资源提供给农民,促使其利用农闲时间开展自主学习,不仅可以解决农民培训与农业生产的时间矛盾,还可以促使培训形式更加灵活,调动农户参与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3]。

2.3积极应用农机设备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机设备是主要硬件支撑,尤其是在大规模生产劳作中,农机设备已经完全取代人力,成为影响农业经济的重要因素。目前在重庆农村地区,农机设备的应用程度不断加深,机械化作业成为生产主旋律。在发展农业经济中,要进一步提升农机设备的利用效率,充分释放农村劳动力资源。首先,当地政府要出台相关补贴优惠政策,鼓励农户采购和使用新型农机设备,对于大型农机设备可出台租赁政策,不仅能够提升机械利用率,还可以减轻农户的经济负担;其次,鼓励农户积极应用新型的农机设备,采取多元化举措加速新型农机推广,例如社会宣传、建立示范点、与农户面对面沟通等,促使农户转变传统观念,主动应用新型农机设备,做好农机的售后服务和检修管理,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最后,当地农科部门和农机制作企业也要积极开展新型农机研发,将信息化和智能化作为研发的主要方向,提升农机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以农机设备为支撑发挥土地的生产价值,促使农户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4]。

2.4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基于重庆农村地区的特点,发展农业经济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创设优质的发展环境。首先,当地政府要认识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根据当地农业需要加大经济投入用于兴建基础设施,例如农村道路桥梁建设,可以为农民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提供便捷;其次,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中的必备资源,而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以往的水利工程已经难以满足生产需求,因此,当地政府要注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最后,加强农田规划设计,对现有的耕地进行统筹规划,积极发展规模化农业生产,不仅能够提升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节约生产成本[5]。

2.5发展“互联网+农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其已经在诸多领域和行业中获得深入应用,并且取得显著的应用效果,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基于“互联网+”战略下,“互联网+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必然发展趋势,当地政府和广大农户也要认识到互联网的优势,将其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首先,当地政府要给予信息化建设以高度重视,完善农村地区的硬件设置,扩大无线网络的覆盖面,对于偏远山区要铺设宽带,以满足农户信息化生产的需求;其次,探索以电商平台为主的农产品销售新模式,利用当地的优势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地域品牌,提升农产品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和知名度;最后,为农户开展信息化生产提供专业指导,组织相关方面的人才深入到农村地区中开展“一对一”帮扶,促使农户掌握先进的信息化生产和销售技术[6]。

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3.1推动农业转型发展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劳作中,农户形成了固化的生产思维和生活模式,不仅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会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调整农村地区产业结构中,要积极推动农业转型发展。首先,探索生态型发展新模式,从细节推动产业转型。例如,规范农户的生产行为,摆脱对化肥农药的依赖,积极推广新型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和生态药剂,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其次,当前重庆农村地区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但是农机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不高,依然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当地政府要加速智能化农机的应用,进一步释放农村劳动力资源,提升农业的智能化程度;最后,对农业生产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利用现有的耕地资源,积极发展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在地区内形成优势竞争[7]。

3.2大力发展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农村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第二产业逐渐从城市向农村地区转移,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因此,基于现代农村的实际情况,当地政府要大力发展第二产业。首先,当地政府制定以及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大型企业到农村地区投资建厂,给予企业以一定的政策扶持,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第二产业发展中;其次,处理好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不能为了第二产业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制定科学的污染治理政策,落实企业生产监督工作;最后,将第二产业与当地优势农业充分结合,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行业,实现农业与工业的协同发展[8]。

3.3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随着现代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在物质需求获得极大满足的基础上,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旅游成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重庆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注重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石。首先,对农村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山水等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农户兴建民宿以及富有地域文化和民风民俗的旅游景点,吸引附近的居民来此旅游;其次,将农业文化与乡村生态旅游充分结合,并且将乡村旅游作为农业文化宣传的重要途径,让更多的城市居民了解重庆农业的发展历程;最后,生态环保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和前提,当地政府要做好生态治理工作,避免旅游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还要加大社会性宣传,提升广大农户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9]。

3.4加强专业人才引入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支撑,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各种途径提升人才队伍质量。首先,面向社会和高校公开招聘具有一定专业背景和岗位经验的人才,充实以及完善队伍建设,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需要,优化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其次,提升现有干部队伍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更好的为当地企业和农民提供服务,定期组织培训教育,强化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最后,农村地区的工作环境较为艰苦,与城市地区存在差异,容易出现人才流失的问题,影响队伍的稳定性,政府相关部门要给予人才以人文关怀,帮助其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解除其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乡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中[10]。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发展与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密切相关,基于重庆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当地政府要采取科学的措施发展农业经济,对产业结构进行科学调整,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解决农民就业难的问题,充分释放农村劳动力资源,推动地区稳定和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乔晓艳.试析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J].科学与财富,2021,13(28):377-378.

[2]邹李航,周阳,薛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商情,2012(2):52-52.

[3]云步宇.文昌市锦山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探讨[J].农技服务,2011,28(9):1374-1374,1390.

[4]张宝玲,金忠梅,翟玉柱,等.论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发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0):106-107.

[5]谭林,崔静.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内生性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3):14-19.

[6]钱明辉,潘菲,齐悦.后新冠疫情下我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问题、趋势与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11):62-71.

[7]姚淑琼,强俊宏.对运城市新农村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7):764-766.

[8]刘国斌,董俊杰.产业结构优化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东北农业科学,2020,45(2):67-71.

[9]刘宏娜.乡村振兴背景下高密市小农户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青岛农业大学,2019.

[10]姚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乡村振兴发展问题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6):259,266.

作者:邓路英 单位: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人民政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