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高校体教融合的实然之困与应然之策

高校体教融合的实然之困与应然之策

时间:2023-03-22 09:47: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高校体教融合的实然之困与应然之策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校体教融合的实然之困与应然之策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开启了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纲要》中详细阐述了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并提出了推动青少年竞赛体系和学校竞赛体系有机融合,推动大中小学运动队及俱乐部建设,充分调动高校参与竞技体育的积极性等一系列贯彻落实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既体现了对青少年体育、高校体育的关注,也彰显了体教融合理念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渗透。2020年8月,为了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方案,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协调发展,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体教融合作为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强劲动能。《意见》对高校体育工作进行了专门强调,指出要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鼓励包括高校在内的大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校内竞赛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学校代表队等,这些政策条款和内容充分体现了体育强国背景下推进高校体教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体教融合的实然之困

体教融合中的“体”实际上指的就是竞技体育,也可以进一步细化为“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教”指的则是学校教育,可以具体落实为学校体育教育。因此,体教融合指的是在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协调配合的前提下,发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学校体育教育相互促进的作用,促使二者有机融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和体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决定了体教融合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然之举,高校更是贯彻落实体教融合的重要平台。近些年各大高等院校在体教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与此同时,在践行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3-4]。

1.1高水平运动队的功能定位和目标定向不明确

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是高校贯彻落实“体教融合”工作的重要一环,《意见》指出,要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倡导高校积极申报设立高水平运动队。为此,2022年1月,教育部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管理的意见》,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进行了明确界定,即引领学校体育课余训练与竞赛的改革与发展,为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然而,部分高校在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时却偏离了上述功能定位和目标定向,呈现出了功利化、短视化的倾向。例如,个别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目的是在各类竞技体育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增辉生色,并将其视为提高学校公众认可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方式。而不是将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培养综合素质优秀的高水平人才、如何促进高水平体育人才身心各方面素质及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等层面。这导致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过程中过分偏重招生,力求在招生环节吸纳尽可能优秀的体育人才,却忽视了招生之后的训练培养等,避难就易,倾向于“摘现成果子”的做法,未能充分发挥高校在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高水平运动队功能定位与目标定向不明确,如果该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不但会影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良性发展,同时也会影响高校体教融合工作的贯彻成效[5-6]。

1.2高校大学生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制度不完善

《意见》指出,在开展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时,要重视大学生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学分制、延长学制、个性化授课、补课等方式,在不降低学业标准要求、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为优秀运动员完成学业创造条件。但在实际贯彻落实的过程中,部分高校并没有充分领悟《意见》的精神和要求,在高校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未能根据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和学习实际,合理安排文化教育活动;大学生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时间与训练时间存在冲突;缺乏关于大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规则制度和管理制度等。虽然也有部分高校积极尝试采用学分管理制度开展大学生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管理工作,但所制定的学分管理制度体系以及对应的管理措施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以至于高校大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成为高校深化体教融合遇到的主要症结,既影响了大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和高水平体育人才的有效培养,也影响了高校体教融合的实施成效和体育强国建设方案在高校的落地。

1.3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的协商联动不到位

高校体教融合的全面推进,必须要有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的协商联动作保障。但是,当前高校体教融合实施的过程中,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协商联动不到位的情况并不鲜见。例如,教育系统举办的高校体育赛事,往往缺乏体育系统的支持,从而影响了赛事的规模和影响力。体育系统的体育赛事活动与教育系统的体育赛事活动互不相同、互不兼容,有着各自独立的组织开展路径等。这些情况本质上反映的就是高校体教融合中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协商联动不到位的问题,这既是影响高校体教融合深化的障碍,也是局限高校体教融合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主要症结。

2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体教融合的应然之策

2.1从长远发展出发,对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进行准确定位和明确定向

从《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管理的意见》中有关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的阐述可以看出,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主要指向两方面:一是通过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的开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二是通过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的开展,带动学校体育课余训练与竞赛的改革与发展。上述目标指向与高校体教融合的目标指向,本质上是相契合、相一致的。高校体教融合的目标同样指向两方面:一是通过体教融合的实施,基于高校体育教育这一平台,培养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二是通过体教融合的实施,发挥竞技体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影响和引领作用,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促进健康第一目标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落实,激发高校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提高高校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水平。由此可知,无论是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还是高校体教融合,其目标都不仅仅指向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也不仅仅指向大学生运动员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和竞技成绩的取得,而是指向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全面发展,指向以体育人,指向包括大学生运动员在内的所有高校学生。因此,高校在开展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借助高水平运动队的设立和相关活动的开展,推进体教融合时,就要注意对工作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明确的定向,不但要重视大学生运动员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文化素养的发展,不但要重视运动队的活动安排,还要注意通过运动队的活动安排,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吸引更多学生关注体育运动、参与体育运动,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2.2结合大学生运动员的现实情况,制定完善的文化教育制度

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制度不完善,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安排和文化教育安排不合理、时间有冲突、相关规章制度缺乏等问题,高校应结合大学生运动员的现实情况制定完善的文化教育制度。例如,大学生运动员不同于普通的高校学生,他们不但要完成文化学科的学习任务,同时还要坚持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竞技体育运动水平。所以,大学生运动员相较于普通的高校学生而言,学习和训练的时间更为紧张,如果在文化学习和竞技体育训练的时间安排和精力分配上缺乏科学规划,那么不但文化课学习会受到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也会受到消极负面的影响。为了规避上述情况,高校在推进体教融合的过程中,就要关注大学生运动员群体,针对大学生运动员的现实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更为完善的文化教育制度。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可参考如下做法。一是重视大学生运动员的学生身份,保障他们的文化课学习时间。大学生运动员既是运动员,也是学生,为了规避个别学校功利化的锦标主义,以及过分强调大学生运动员的身份,而却对他们的学生身份关注不足的情况,必须将发展大学生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将文化课成绩作为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优化运动训练质量,提高运动训练效率,深化运动训练改革等方式,切实保障对学生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时间。二是结合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实际、学习需求等,从多方面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为了解决大学生运动员普遍面对的学训矛盾,高校应在确保运动训练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从多方面入手,为优秀运动员学业任务的完成提供帮助。例如,针对大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必修课、选修课、学分完成进度、毕业论文的完成等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时解决他们完成学业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三是完善高校大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规章制度,尤其是招生制度、授课制度和毕业制度,确保大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质量。除此之外,针对大学生运动员训练任务重、比赛任务多,影响文化课学习的情况,还可以制定相应的学制延长制度和个性化授课制度,通过制度确保质量,通过质量确保成效。

2.3消除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之间的体制壁垒,实现两者之间的协商联动

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体教融合既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高校体育教育之间的有机融合,也是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在体教领域作用力的有机融合。而要实现上述融合,必须以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体制壁垒的消除为前提,实现两系统之间的协商联动,发挥两系统的之间的合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应注意构建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之间的常态化沟通联动机制,两系统不但要经常针对高校体教融合的相关问题进行互动沟通和共同研讨,同时还可以充分挖掘和融合两系统之间有助于推进体教融合的资源条件,共同组织开展高校体育竞赛工作,共同助力高校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工作等,通过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的协商联动,为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体教融合的深入实施提供保障[7]。

3结语

综上,高校体教融合是实现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全面、有机融合,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实现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如何深化体教融合则是现阶段高校体育工作中需要理性面对的重要课题。面对这一时代课题,高校体育工作应始终坚持体与教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的原则,科学审视高校体教融合中出现的高水平运动队功能定位和目标定向不明确的问题,大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协商联动不到位的问题,并在问题剖析的基础上,探索契合高校体教融合发展需求的切实可行的解决之策,充分发挥高校体教融合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推动力作用。

参考文献

[1]柳鸣毅.体教融合协同治理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意蕴的实践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专题报告(学校体育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22:590-591.

[2]汪晓赞,杨燕国,孔琳,等.历史演进与政策嬗变:从“增强体质”到“体教融合”——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演进的特征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20,56(10):3-10.

[3]孙科,刘铁军,马艳红,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47(1):13-20.

[4]李爱群,吕万刚,漆昌柱,等.理念·方法·路径:体教融合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讨——“体教融合:理念·方法·路径”学术研讨会述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7):5-12.

[5]李晓鹏,汪如锋,李忠伟.德国体育俱乐部体制与高校体育运动协会对“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当代启示[J].山东体育科技,2022,44(1):59-66.

[6]李国华,卞辉,李艳茹.困境与突破: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发展策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2,39(5):633-640.

[7]彭小伟,汪嘉琦.体教融合视域下美国高校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经验与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2):79-84,92.

作者:杨一波 单位:湖北警官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