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地方本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0引言 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推动高等学校全面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予以保障。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中明确指出,要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3],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应用型
地方本科高校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是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而
教师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中坚力量,是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教师
教学能力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推动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尤为重要。在内涵式发展视域下,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应以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为关键切入点,研究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打造一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1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1.1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现代化育人功能的核心体现,是对“人德共生”教育传统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4]。高校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是责无旁贷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整体表现是积极向上的,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辛勤工作。但也有一些教师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些教师放松政治理论学习,理想信念与“四有”好教师的标准存在差距,对学生缺少关爱;有些教师只满足于完成考核、晋级等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忽视教学德育目标;有些教师学术不够严谨,进行功利化研究,学术风气不够端正。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2契合人才培养需求
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师,大多数来自高校毕业生,在动手操作或实践应用等方面缺乏经历和经验。教师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局限了实践应用型课程的教学,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不从心。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才能更好地契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1.3提高教学质量需要
教学质量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教育发展的命脉,也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部分教师,局限于把自己当成一个传授知识的施教者,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基本技能认识不清、重视不够、钻研不深,难以主动开展教研教改,对教学质量要求不高。较多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欠缺,教学过程组织不力,与学生课堂互动少,很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有些教师固有思想严重,更偏向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新时代“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方式认识不足,无法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及资源。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4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教师提升自我的主动需求。地方高校有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缺乏职业规划与指导,缺少系统培训,缺失团队合作精神,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比较迷茫,难以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充分实现自我价值。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增强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有助于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
2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才能为建设应用型地方性本科院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而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在充分考虑学校长远发展的基础上,制定一整套符合教师发展规律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机制,为制定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政策提供支持,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最根本的保障。通过实施六项工程,构建“厚德—成长—培育—增能—聚贤—考评”六位一体系统,以寻求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使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育人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2.1厚德: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师德师风建设是地方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摆在师资队伍建设首要位置,准确把握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和“四个引路人”的内涵和要求,精准施策发力[6],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更好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担起学生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良好师德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培育,还需要潜移默化地熏陶。创新师德教育方式,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和培训实践,进一步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多平台、多渠道、多形式的师德教育模式。深入挖掘校内模范典型,开展师德榜样教育,用榜样的力量鼓舞人、引导人。同时要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环节,既润物无声地筑牢师德之根,又使教师个人价值得以实现。
2.2成长:青年教师成长工程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教育教学第一线的主力军。学校应强化青年教师育人能力培养,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通过定期举办青年教师培训班、成长沙龙、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活动,引导和支持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前沿进行创新性研究,为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使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建立传帮带关系,加强导师制过程管理,充分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作用;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教案交流和教学质量评估等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注重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科研反哺教学。设立专项科研基金,调动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鼓励和扶持青年教师提高科研水平。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了解学科前沿,拓宽学术视野。团队建设要吸纳青年教师参与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在老教师的带领下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着眼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找课题、做研究,切实提高实践能力。
2.3培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工程
学校建实建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加强教师发展工作和人员专业化建设,完善高校教师发展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规划指导,努力营造有利于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环境。持续推进教师培训体系的完善,通过短期与长期培训、线上与线下培训、岗前与在职培训、专业与方法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进行培育,使培训贯穿职业生涯的始终,着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名师的示范教学与交流活动,使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查漏补足,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最佳教学途径。树立新型的现代教育观,鼓励引导教师积极学习信息化的手段和技术,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快传统课堂教学改革,以满足教学新形态的需要。不断完善教学竞赛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真正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
2.4增能:“双师型”师资建设工程
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要对接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1)学校要先制定相关文件,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进一步落实支持和鼓励教师到企业和相关单位学习交流、培训、参与研发等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制度,鼓励、引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向“双师型”方向转型。2)按照在职培养与企业挂职相结合、短期培养与长期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内培锻炼,加强培养。利用校企合作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创造机会提高实践能力;选派专任教师到相关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革新、产品研发等,实现教师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或技术人员到学校为教师进行系统专业技能培训或通过合作课程教学、学生毕业设计指导等形式,促进教师实践能力提高。3)继续推行和完善引进“双师型”教师机制,引进优秀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以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指导项目等形式承担相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以适应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2.5聚贤:团队培养工程
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必须打破高校教师“单打独斗”的状态,培养优秀的教学和科研团队。依托重点学科专业、重点项目、重点实验室,健全团队建设机制,真正形成集群优势,充分发挥团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辐射、带动和影响作用。打造高水平教学研究团队,进行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学习与研讨,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打造高绩效科研创新团队,研究学术前沿,开展高质量的学术沙龙,合力开展研究,形成集群效应,创造更高的学术价值,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教师科研创新水平。尤其是充分发挥年轻博士的创新优势,让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作为负责人,开展各级项目申报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用最新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同时要加大团队育才支持力度,对优秀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成员在参加教师培训进修、职称评审、岗位聘任以及各类人才培养计划申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2.6考评:科学考核评价工程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形成由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知识能力、业绩贡献等要素构成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突出政治导向、质量导向,注重凭能力、讲实绩、论贡献进行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积极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并形成完善的质量监控机制,通过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不断优化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课程建设、教学竞赛和教科研项目等,加大获奖或立项教师的奖励力度,激发教师从事教学的积极性。
3结束语 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设计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机制。通过“厚德—成长—培育—增能—聚贤—考评”这六个方面培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利于提升教师素质和学校的稳健发展。其中“厚德”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也是首要任务,为教师提供思想指导;“成长”“培育”“增能”和“聚贤”是主要措施,着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考评”是检验,激励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六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将教师个体发展与师资队伍整体建设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打造一个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肖艳宇.高校助力“一带一路”发展的几点思考[J].求知,2019(2):49-5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A/OL].(2018-01-31)[2022-06-18].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3]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20〕10号)[A/OL].(2021-01-27)[2022-06-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151/202101/t20210108_509152.html.
[4]韩丽颖.立德树人:生成逻辑•精神实质•实践进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201-208.
[5]武彩慧.基于新时代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思考[J].商情,2020(13):113.
[6]李敏.基于“六个着力点”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3):28-30.
作者:杨习居 罗望 王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