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子宫脱垂的穴位干预与取穴规律的研究

子宫脱垂的穴位干预与取穴规律的研究

时间:2023-04-12 15:49:4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子宫脱垂的穴位干预与取穴规律的研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子宫脱垂的穴位干预与取穴规律的研究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沿阴道下降至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脱出至阴道口的妇科疾病[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发展,女性在绝经后,随着雌激素水平的逐渐降低,子宫脱垂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如今已达到50%左右[23]。其中60岁以上女性子宫脱垂的发病率高达60%,严重影响女性晚年的生命质量,对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可小觑的影响[4]。临床上将子宫脱垂分为Ⅰ~Ⅲ度,其中最多见的是Ⅰ、Ⅱ度轻型患者[56]。目前,手术和悬吊疗法是现代医学针对子宫脱垂常用的治疗手段,但其存在着创伤大、费用高的缺点,对子宫脱垂好发的农村地区患者而言,无疑会带来一些心理上的负担[7]。而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子宫脱垂上具有创伤小、刺激温和且预后良好的特点,能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样化的选择,但针灸治疗方案众多,且取穴组方配伍纷繁复杂,缺乏规律性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运用一系列文献计量学和数据挖掘的方法,从丰富的临床经验中总结规律,为子宫脱垂的临床治疗与研究提供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来源

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hina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hinaSciencePeriodicalDatabase,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ineseCitationDatabase,CCD)以及Pubmed上检索1960年1月至2020年10月公开发表并收录的所有相关文献。

1.2检索策略

将“子宫脱垂”“阴挺”“针刺”“艾灸”“穴位注射”“穴位按摩”“穴位埋线”“穴位贴敷”等作为检索词进行检索。

1.3纳入标准

1)临床病例数≥30例,设有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观察组病例数≥20例;2)治疗干预措施:单纯运用针刺、灸法、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穴位按摩、穴位按压或以上方法联合使用;3)观察对象经检查符合子宫脱垂的临床诊断标准[8]。

1.4排除标准

1)不以穴位刺激为主要治疗手段;2)个案报道、综述、理论探讨、经验总结类;3)以动物为实验研究对象;4)重复发表或同一作者的相似文献仅收录1篇。

1.5数据的规范与数据库的建立

筛选过程中,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分别独立进行筛选,若遇到同一文献2人意见不一致时,由第3人参与讨论,经商讨核实后决定。

1.5.1数据库的建立

最终纳入82篇文献,在MicrosoftExcel软件中录入82篇文献的篇名、作者、研究方法、纳入排除标准、研究病例数、穴位干预方式及治疗主穴等信息,对腧穴的使用频次、归经、特定穴属性进行统计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modeler18.0软件对整理的腧穴进行关联规则的分析处理。

1.5.2数据库的规范

腧穴名称规范: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针灸学》《经络腧穴学》等[911],用对应的现代标准汉字替换文中出现的通假字、繁体字、异体字等。规范时根据上下文、注解或所附图示等进行解读。

1.6数据分析

所有纳入文献涉及到的干预方式有针法、灸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和穴位贴敷。其中74篇运用针法及灸法(包括单纯针刺、电针、芒针、新针、温针以及以针刺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法等和各种灸法)治疗子宫脱垂;穴位注射5篇(其中2篇联合针刺治疗);穴位贴敷4篇(其中1篇联合针刺治疗);穴位埋线1篇。

2结果

2.1取穴规律

最终纳入的82篇文献共涉及57个腧穴,其中针法灸法的干预方式涉及56个腧穴,分布于10条经脉和经外奇穴中,其他干预方式涉及12个腧穴分布于5条经脉和经外奇穴中。

2.2腧穴使用频次

82篇文献的57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490次,使用频次排位前5位的腧穴依次是关元、三阴交、百会、足三里、子宫。见表1。若按照干预方式分别统计,针法灸法的腧穴使用频次前5位的依次是关元、三阴交、百会、子宫、足三里。见表2。由于除针法灸法以外的穴位干预方式所涉及的文献数量和腧穴数均较少,故将其频次、归经统一列出,以供参考。

2.3腧穴归经统计

治疗子宫脱垂的腧穴在经脉分布上以任脉、膀胱经为主,但由于经外奇穴在治疗子宫脱垂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故将经外奇穴单列一类与其他腧穴的归经进行比较。

2.4腧穴的特定穴归属

子宫脱垂的治疗共涉及到57个腧穴,其中除经外奇穴外有39个腧穴涉及10种特定穴,腧穴数前3位的特定穴依次是交会穴、五输穴、背俞穴。

2.5针法灸法的腧穴组方规律

通过SPSSmodeler18.0软件,在针法灸法治疗子宫脱垂的组方关联规则分析中得出以下规律,双穴组合支持度最高的是关元与子宫(37.21%);三穴组合支持度最高的是百会、气海与足三里(31.40%);四穴组合支持度最高的是百会、气海、足三里与关元(24.41%),且3种组合的提升值均大于1,所以均为有效规则。

3讨论

子宫脱垂属中医学中“阴挺”的范畴,“阴挺”一词最早出现在《诸病源候论》,其中记载“胞络伤损,子脏虚冷,气下冲,则令阴挺出”,由此可知气血亏虚、中气下陷、冲任失调为其基本病机[12]。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子宫脱垂的穴位干预方式包括针法、灸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和穴位贴敷,其中以针法灸法为主要干预方式的文献数量最多,其他干预方式虽有涉及但文献数量较少,需要有更深入的研究来支持。在取穴方面首选关元穴,关元穴作为足三阴、任脉与冲脉的交会穴,是元气之本,针之可培肾固本、固摄下元、调理冲任[13]。其次是三阴交、百会、足三里、子宫,三阴交作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善于调理肝、脾、肾三脏气血,用于治疗各种妇科疾病;百会位于巅顶,属督脉穴,为升阳举陷、振奋阳气之要穴,刺之能加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能力[14];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穴,为补益要穴,有调理脾胃、补益中气之效[15];子宫属于经外奇穴,具有调经理气、升提下陷的功效[16]。经统计分析,在腧穴配伍方面较优的腧穴组合为关元子宫、百会子宫。关元与子宫属于局部取穴,两穴相配可增强培肾固本、调养冲任的功效;百会与子宫属于远近配穴,两穴相配既能振奋全身之阳气,以升提下陷,又能调经理气、益气固胞。在经脉选择方面,临床上主要以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为主,基本与频次前5位的穴位相对应。《针灸大成》中记载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咙”,任主胞宫,为阴脉之海,可调养冲任、益气固胞[14];脾胃又为后天之本,故选择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以化气生血养冲任[17];同时此3条经脉的走行皆通过少腹部,也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在现代针灸学理论中,穴位的主治范围与其相关神经节段的支配空间密切关联[18],根据人体神经解剖学可知,女性生殖器官的神经节段支配分别为卵巢、输卵管等子宫附件对应L1-3脊神经节,子宫体、子宫颈对应T10~S4脊神经节[19]。同时有研究表明,支配生殖器官的神经节段与支配下腹部、下背部和下肢的神经节段基本重合,也与本研究得出的高频次腧穴的分布位置基本相符[20],例如关元穴和子宫穴位于下腹部,由T10~L1神经节段支配,可见支配子宫及其支持结构的神经,与支配下腹部的神经节段有部分重合,二者在中枢内存在着密切联系[16];三阴交穴与足三里穴均位于下肢部,下肢的皮肤由L1~S3神经节段支配,同时在对大鼠穴位神经节段支配的研究中,足三里穴的神经节段支配区域为L4~S2段脊髓,也与支配子宫及其附件的神经节段有部分重合[21]。并且在激素分泌水平的研究中,针刺刺激能够通过神经传导从而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内分泌系统的活性,通过针刺子宫、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能够有效促进下丘脑兴奋性神经元的电活动,从而促进性激素的分泌和释放,以促进子宫支持组织萎缩和下降张力的恢复[2226]。另外在其他的临床研究中也发现,温针灸和电针能够刺激子宫周围的肌肉与韧带的收缩,增强盆底韧带张力,延缓韧带老化和松弛,达到治疗和预防子宫脱垂的目的[15,2728]。根据以上研究可见,无论是现代理论研究还是古代中医理论研究,均可对针灸治疗子宫脱垂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且这2种理论研究具有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积极作用,更加明确和肯定了针灸治疗子宫脱垂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总之,目前在中医临床上对子宫脱垂的治疗以针法灸法偏多,且疗效确切,研究其取穴、配伍的规律性能够为临床治疗子宫脱垂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其他穴位干预的治疗方法虽然也有着不错的疗效,但其临床文献较少,且缺乏高质量文献,故无法对其作规律性方面的研究。因此,从长远来看,子宫脱垂的中医治疗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来丰富中医临床治疗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CAREYRJ,BEHNIAWILLSONF,NGUYENT,etal.Laparoscopicmeshsacrohysteropexy:Auterineconservingtechniqueforuterovaginalprolapse[J].JMinimInvasiveGynecol,2019,26(7):84.

[2]LANGJH,ZHUL,SUNZJ,etal.Estrogenlevelsandestrogenreceptorsinpatientswith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andpelvicorganprolapse[J].IntJGynaecolObstet,2003,80(1):3539.

[3]潘丁晨,杨碧蓉,马庆良,等.子宫脱垂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32):3841.

[4]张彩霞.补中益气汤对Ⅰ度子宫脱垂患者POPQ分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6,22(8):9092.

[5]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2343.

[6]孙亚男.中医治疗子宫脱垂的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2,30(9):152155.

[7]李耀,王兴红,陆露,等.腹腔镜行子宫腹壁悬吊术联合骶韧带缩短缝合术在子宫脱垂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0,12(7):7275,83.

[8]谢幸,孔北华,段涛著.妇产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79283.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1137.

[10]梁繁荣,王华.针灸学[M].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08.

[11]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71.

[12]宋曙霞,王雄虎,何田田,等.腹针联合中药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51(8):211214.

[13]周辉,高湘玲,黄同森.针灸联合龙胆泻肝汤对子宫脱垂患者血清TGFβ1、MMP2、TIMP2表达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0,39(1):3741.

[14]谭雪莲,杨梅,施擎.温针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子宫脱垂的治疗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7(44):4647.

[15]王园园.益气固脱方联合温针灸治疗轻中度子宫脱垂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

[16]毛越,江花.近20年子宫脱垂针灸治疗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4):142143.

[17]安英,陈丽,郗洪滨.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痛选穴规律探析[J].山东中医杂志,2020,39(4):382385.

[18]陈少宗,巩昌镇.现代针灸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1:68203.

[19]朱长庚.神经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73838.

[20]任晓暄,朱兵,高昕妍,等.针刺不同穴位对雌性大鼠下丘脑GnRH相关神经元活动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3):191195,199.

[21]李瑞午,李翠红,郭莹.乳鼠胃经腧穴的神经节段性分布实验研究[J].中国针灸,2000,20(8):2527,4.

[22]TSUCHIYAT,NAKAYAMAY,SATOA.Somaticafferentregulationofplasmaluteinizinghormoneandtestosteroneinanesthetizedrats[J].JpnJPhysiol,1992,42(4):539547.

[23]AKAISHIT,ROBBINSA,SAKUMAY,etal.Neuralinputsfromtheuterustotheparaventricularmagnocellularneuronsintherat[J].NeurosciLett,1988,84(1):5762.

[24]RA?TSESVS,SHLIAKHOVENKOAA,EMEL′IANENKOⅣ.Theeffectofacupunctureontheevokedpotentialsoftheventromedialhypothalamusduringstimulationofthevisceralandsomaticnerves[J].FiziolZhSSSRImIMSechenova,1991,77(2):1721.

[25]杨大男.针刺对衰老小鼠阴道、子宫及性激素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9):620622.

[26]许林玲,熊先亭,汪志霞,等.《针灸甲乙经》中不孕治疗经验探析[J].江苏中医药,2018,50(9):6566.

[27]王全权,陈海林.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子宫脱垂84例[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8(1):2930.

[28]冯冬兰,何军强,厚纪东.温针灸治疗产后子宫脱垂4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2):14531454.

作者:晁毓桥 陈侨彬 张丽丽 杨凯伟 厉文凤 陈少宗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