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模式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02 21:12: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双语教学模式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双语教学模式

篇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9-0192-02

1 双语教学有个成熟过程

长期以来,我们受自身条件和学校对双语教学认定标 准的局限,对双语教学心存敬畏,裹足不前,期望着自己达 到双语教学的严格要求再行组织实践双语教学。现在发现 这个思维是个很大的错误,其结果是让我们不敢放开手脚 大胆实践。“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首先看其它学校如何规 划、开展双语教学。

李建中、陈渊、张品(2004,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 规划课题成果)指出,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双语教学模式 有:浸没式(immersion model)、过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model)和维持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model)三种。其中 浸没式双语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完全沉浸在第二语言(或外 语)的习得环境之中,这种教学模式的成功率很高,但需要 特定语言环境和条件;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是一种将第二 语言(或外语)作为媒介语逐步导入教学全过程的模式;维 持式双语教学模式则是指在将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 语言的同时,继续用母语来维持学生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 而在我国,小学和初中还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浸润式。 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按照“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 进、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双语教学能够向液体一样渐渐渗 入教学领域的全过程。这四种教学模式各有特色,各适于 不同形式的双语教学。在实施时我们要根据主讲教师的英 语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的难易程度,以及各学校、各 专业的具体情况,分专业、分课程、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 进地开展。具体可归纳为五种方法;

(1)中文教材、中文授课、穿插英文专业词汇。

(2)中文教材、中文授课、穿插英文专业词汇和分析讲 解英文专业资料。

(3)中文教材、中文授课、部分章节使用英文教材。

(4)英文教材、中英文授课。

(5)英文教材、英文授课。

以上的五种教学模式及五种教学方法在双语教学的开 展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师资、教材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 的方式加以选择,条件好的可以直接采用难度大的教学模 式,条件差的可以先采用难度小的教学模式,亦可以采用循 序渐进的方式,或将几种教学模式交叉使用。

付筱娜(2002)认为,根据师资和学生的外语水平与专 业知识的实际,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模式大致存在三种 类型:

(1)全外型。

即所开设的课程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讲授。学生 以外文形式接受所学知识这是属于高层次的双语教学模 式。师生应分别具备教与学的条件。

(2)混合型。

这种双语教学模式是采用外文教材,教师采用外文与 汉语交错进行讲授。这种模式与全外型比较属于较低一个 层次,但对于学生来讲易于对知识的接受。这种模式对于 初开设或开新课的双语教学以及广大教师宜广泛采用,也 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求。

(3)半外型。

这种模式属于双语教学模式的一种较初级形式。即采 用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采取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学 生外语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薄弱所致。学生需要占用一定 的时间攻读教材。既需弄懂外文的语言知识,又需学好专 业知识。上述三种模式,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和教材的选 择,一般是由主讲教师确定,因而存在着较大的灵活性和变 动性,不够规范。这个问题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应逐 步得到解决,使其严格按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规定步入规 范化的轨道。教材选择的原则是在国际上某一领域优秀 的、先进的、当代的教材。对于混合型、半外型的教学模式 应采取措施,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全外型。

李家龙(2004)认为,双语教学难度很大,要循序渐进。 并进一步指出可以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专业术语后注外文式。这需要教师首先学 会这些外文单词,然后在课堂上传授中文知识的同时,将对 应的外文词汇讲授给学生。这一阶段适应于外语水平有限 的教师。教师在授课前,需要熟记有关的外文术语,在备课 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作准备(这种模式虽然对外语水平有 限的教师较适应,但是,由于外文专业术语的补充和插入, 往往影响授课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在教学效果上多少有些 影响)。

第二阶段,外文术语导人中文讲课式。这种方法对教 师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熟记有关的外文术语, 而且能正确地发音并讲授出来,同时还需要用外文术语组 织教学内容。由于欠缺外语的交流和互动,这还属于双语 教学的过渡阶段。

第三阶段,外文直接导人双语讲解式。这种模式对教 师的外语水平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外文术语 和词汇,有正确的发音,还需要有较强的外语交际和表达能 力,在教学中能用外语与学生交流和互动这种模式可兼顾 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使教学内容的组织更为合理。但是, 由于教材的不适应性和课堂上外语互动交流的程度还有 限,还未达到自然的双语教学境界,不过已为真正意义的双 语教学做了必要的准备。

第四阶段,外文授课,中文补充和外语互动交流式。这 方面,香港高等教育的发展很成功,在香港高校教学语言基 本上是英语,课堂上的交流语言也主要是英语,在这种环境 下,师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普遍较高,以英语为主的双语教学 也很自然,在我国国内要达到这种真正自然的双语教学模 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种模式对教师的外语水平要求 很高。他需要有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对外文和教材内容有 准确的把握,还需要熟悉学生的理解力,有一定的双语教学 经验并以师生间外语互动为补充。

这些实践或研究结果,给我们上管理统计学双语课,指 出了方向,回答了在实践中的什么是双语教学的问题。双 语教学不再高不可攀,虽然开展双语教学有难度,师资、学 生、教材以及教学方法条件可能都不成熟,但是我们可以积 极寻找突破口,找准切入点,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学习、借 鉴和创新。只要我们长期坚持,结合我们的实际,积极探索 学习,逐步提高,就能达到较高水平。

2 我院《管理统计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审视

2.1 条件审视

从师资的角度看,我们有主讲教师5人。年龄结构上, 4人年龄均在35岁以下;学历结构上,一名博士,4名硕士, 其中3人是在读博士研究生;职称结构上,1名教授,4名讲 师。英语水平上,教授已经完成出国留学英语培训,其他人 英语达到6级水平,也有老师参加过公共英语培训和双语 教学研讨班。因此我院管理统计学开设双语教学的师资条 件已具备。

从学生的角度看。我院工商管理专业有普通班和国际 工商试点班(IBA)。管理统计学通常在第5学期进行,即面 向我院大三学生开设此课程。以2005级学生为例,80%以 上的学生通过国家英语4级,30%左右的学生通过国家英 语6级。IBA的学生们在选拔的时候英语基础就好一些,因 此国家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更高一些。学生对管理统计学 开展双语教学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从教学资源上看。具备如下条件:多媒体教室,已经制 作完成全英文的PPT课件,全英文练习,有经典英文参考教 材。

综合来看,我们这个教学团队已经具备在一定层次进 行统计学双语教学的条件。

2.2 定位审视

理解和定位双语教学,对我们来说,有过误区,我们曾 经对双语教学的理解是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教学。我校对 双语课程的认定中就有一条,英语表达占到50%以上。这 种理解让我们忽略双语教学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强行往双 语教学的高级层次上靠,只会欲速而不达。在我们双语教 学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教师的自信心不够,自我 否定,将双语教学视为难以为继;学生们在期待中发现双语 只是多了一项新任务,只有负担,没有乐趣,兴味索然。如 果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好一些,上课经验丰富一些,更能调 动气氛,情况会好点。从往年上课学生们评教打分中可以 看出端倪:同一个老师上课,双语课程的得分明显少于非双 语课程得分。

2.3 授课审视

正是将双语教学定位到其高级层次上,教师们双语授 课的模式也是勉为其难地“硬着陆”。上课内容按照中文版 的书(将其作为参考)结构来,给学生提供对应的全英文复 印资料当作教材。授课时用全英文的PPT课件,力图用英 文表达。结果授课表述时,内容上或者变成了复述PPT,或 者变成了中文解释。英语用得生硬,更不用说要达到单语 授课时的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这样远远达不到高级层次的 要求。学生们的情况也不乐观,虽然他们可以提前拿到英 文资料,但是对厚厚的英文资料认真预习,费时费力,多有 逃避,就指望着老师上课讲解,特别是原理与方法的演绎 时,更是希望获得中文讲解,等到要考试时,就希望老师们 出的全英文试题不要太难。事实上,考试也不可能难:平时 少了英文的训练和积累,仅仅是看懂试卷的题目就要大量 的时间。慢慢地,学生们变成“等、靠、要”的消极接受者。 造成这种双语教学的不好效果,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生们 都没有准备好。教师要讲好双语课程需要时间学习积累, 学生们要学好双语课程,也要循序渐进。我们的教学模式 违背了这个原则。

3 我院《管理统计学》双语教学的模式选择

3.1 《管理统计学》双语教学定位

短期来看,基于目前的水平和经验,我们能够选择的模 式是维持式,或者说是半外型,处在上述四个阶段的第二和 第三个阶段之间。具体来看,我们用中文和英文两种参考 教材,讲解上我们中英文结合,具备上述第3和第4种方法 的特征。

长期来看,希望通过3年的建设提高,能够达到过渡式 层次和混合型层次以上,到第三个阶段以上的水平。

3.2 模式的选择

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取决于我们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我们着力于条件建设,然后在模式上进阶。在短期(建设 期),我们主要是立足于维持式,通过专业词汇的渗透,局部 知识点的英语表达突破,由单词、短语、句子、段落等方式拓 展,提高教师们的英语表达的能力,建立和巩固教师们的自 信心。这种方法本身也是双语教学的手段。是对双语教学 方法单词短语式(Word and Phrase Mode)、整句式(Sen- tenee Mode)和复合式(Word and Sentence Mode)的具体演 绎。即分别使用英文单词短语、整句以及两者并用来配合 汉语讲授。

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过去我们的双语课堂忽略了不 同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双语教学的初衷。双 语教学也可分为单向式(Unilateral Mode)、交互式(Bidirec- tional Mode)和多边式(Multilateral Mode)3种。单向式也 称灌输式,是指在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让教师最大限度地向学生灌输信息,并与我 国外语教育“会听不会说”的特点相吻合,对学生而言可能 更乐意接受(逃避说),但同时会由于缺乏及时沟通,默许甚 或助长部分同学的学习惰性,造成对该课程失去兴趣;交互 式又称对话式,是指教师用两种语言讲授,并适时地提问, 要求学生兼用两种语言回答的教学模式(不能纯用中文), 这种模式可能会影响课堂讲授信息量,但由于能达到师生 教与学同步,反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边式亦称讨论 式,是指在案例讨论时允许学生自愿发言的模式,这种模式 对不善言谈的内向型学生来说,有充足的发言准备时间,对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选择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章节,可以灵 活。虽然强调循序渐进,但是也能根据内容的熟悉程度进 行选择。另外条件不同时,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 我院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商学院交流越来越频繁,他们有派 老师在我院授课,这时,可以考虑直接进入浸没式教学,全 英文授课的方式。为了保障教学的效果,可以提供一名中 方教师做助教。

3.3 我院《管理统计学》双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牢记原则。

开展双语教学,不是要形式,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内容。 要“营造氛围,注重实效”。经验告诉我们不可贪多求快,否 则只会欲速而不达。要重视一个术语和一个术语的积累, 一个专业词汇和一个专业词汇的掌握和应用。通过渗透法 创造机会和条件让教师和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2)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

目前,没有很合适的英文教材,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我们暂时还没有能力编写英文教材,但是可以努力编写或 组织汇编合适的英文讲义,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将学生 们从厚厚的英文原著中解放出来,更有效率地学习管理统 计学的知识,而不至于湮没在英文材料的阅读理解上,同时 也能够训练学生们的英语学习与思维,提高英语水平。另 外,就是编写合适的英文题库,以及生动的例子。

(3)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管理统计学》是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许多国 外最近发生的例子都可以拿到课程中来,这样可以极大地 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对时事的关注),容易使他们上课兴奋。 多媒体可以尽可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训练听力,甚至积 极思维。

4 结论

双语教学的成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努力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语教学应该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不 同的模式。关注双语教学的目的比双语教学的形式更重 要,因此要注重实效,在这个前提下,充分利用并创造资源 在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

化学课堂评价途径探讨

张华芬

摘要:课堂评价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物质性质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论理解的有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课堂评价的重要性。讨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评价的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9-0194-02

1 注重课堂评价的语言运用,顺应学生个性心理体验

课堂上如何评价,学生就会有积极的表现、就会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呢?我认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以往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不错”、“很好”、“再想想”、“你能比她还好”等等这样的评价语言。的确,这些语言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用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应有的魅力。

(1)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

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你回答得很好,如果思维在活跃一点就更好了”,“你做得很对,如果能够把化学方程式用关系式表示就更能体现你的水平了”,“你这个方法很好,你再想想能不能用其他方法做”,“你很了不起这么难的题都做对了,但你有没有想过会不会存在另外一种情况……正是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知道了学习化学不仅要掌握好基础知识还要注重知识的迁移,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思路开阔学习才会提高。也正是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一次一次练习中扬长避短,所以很快就有了进步。

(2)评价语言要生动、巧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即使学生的回答出现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学习中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2 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外,还应经常用无声鼓励,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例如,学生积极思考时摸一摸他的头,学生有独特见解时教师传递给他一个赞赏的眼神等。当学生很准确快捷的回答出题目的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当学生拿来书写规范、正确的作业本让我批阅时,我会为他写上“GOOD”,让全班传阅;当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我会快步上前握手祝贺;当学生没思考周全,还不知如何回答时。我会送上期待、信任的眼神……另外,根据学生具象思维突出的特点,还可以巧用有形鼓励,即用象征物对学生作鼓励性评价,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例如,本学期我将学校开展的“争章活动”与课堂评价紧密结合起来,我与学生一起制定了许多根据课堂表现来评定的“子章”,诸如“好问章”、“合作章”、“进步章”等,当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时,我就会及时在他的“争章本”上盖一枚“好问章”,从而鼓舞同学们向他学习;当学习小组合作探讨时,全组同学合理分工、共同研究,表现较好时,我就会给这个小组同学发一枚“合作章”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们从老师这亲切多样的体态语言中感受到了关爱,感受到了赞赏,更感受到了那无声的动力,这一切会推动学生永远向前、向前。

3 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

以往的课堂评价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师主要看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否与课本知识或自己心目中的想法一致,如果一致就是好的,否则不然。动态生成式的课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智力表现。教师评价时要指出学生回答中所包含的智力价值。以及采取了何种学习方法,这样的评价。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特别是创造性学习。

4 师生的心灵对话是课堂评价的重要基础

课堂是动态的,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学生可以变成教师式的学生。对学生来说,这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要实施课堂评价那么教学环境必须是民主、平等、宽容的,没有一个民主的机制、没有一个平等的支持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积极的互相推动。学生是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主动、健康发展是他们的权利,更是他们的内在需求。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试想如果没有主体的参与,没有师生的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作用于课堂教学,怎能会有动态生成?因此,课堂评价得以表征和达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便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习每一位学生,感谢每一位学生,友爱每一位学生,教好每一位学生,并努力将它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就不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具有生命色彩的动态生成一定能得以表征并活跃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

篇2

    [中图分类号]G752;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779(2011)05—0051—04关于 双语 教育 ,大 多数学 者所 接受 的 是世界 着名 的双语教 育专 家加 拿 大 的 M ·F·麦 凯 和西 班 牙的 M ·西 格 恩 在 《双 语 教 育 概 论 》一 书 中 为 双 语教 育 下的定 义 ,广义 的双 语教 育就 是泛 指使 用两 种语 言进行 教学 的教 育体 制 。不 同 民族 和不 同国家之间相互学习和使用对方语言的教育都可称为双语教育 。狭义 的双 语教 育特 指在 一个 多 民族 国家里 以少数 民族学 生 为教 育 对 象 ,使 用 其 本 族 语 和 主 流 语(族 际语 )两种 语 言 的 教 育 系统 ,我 国学 者 通 常称这 种 教育 为少数 民族 双语 教育 。r1一、有关 双语教学模式 的理论研究(一 )关 于双 语教 学模 式 的界定美 国学者 乔 伊斯 和韦 尔 于 1972年在 着 名 着 作《教 学模 式 》中指 出 ,教 学 模 式 就 是 “试 图系 统 的探索 教学 目标 、教 学策 略 、课程 设计 和教 材 ,以及社会 和心理 学理论 三者 之间 的相互关 系 ,已设法考察一 系列 是 教学 活 动模 式 化 的各 种 可 供 选 择 的类型 。”[2王鉴 在 《民族 教 育学 》一 书 中 指 出教 学 模式是 实施教学 的一 般理论 ,是 教学思想 与教 学规律的反 映 ,它具 体规定 了教学 的进 程 ,实 施教学 程序应 遵循 的原则 等 。l3王鉴 和 李艳 红 的 《藏汉 双语 教学模 式研 究 》中认为 双语教 学 的模 式是 双语教 学基础 级与 实践级 之间 的中间环 节 ,它是教 学论范 畴 中的教学模 式 (ModelofTeaching)在 双语 教学 中的演化 。l4]游 汝杰 ,邹 嘉彦认 为所 谓 双语 教 学模 式 是指实 施双语 教学 的结构 形 式 ,其 基本 要 素 有 四个 :一是 教学语 言 的选 择 ,二是引 入第二 语言教 育 的时机 ,三是两 种语 言过渡衔 接 的形 式 和方法 ,四是对两种语 言文 字最终 达到 的 目标要 求 。王斌华认 为双语教 学模式 是一个 国家双语 教育 的标 准形式 ,或可供 他 国借 鉴 的标准样 式 。_5]综上所述观察角度 的不 同,由于跨 学科 的角度 ,强调的重点不同说法不一对于我国双语教学模式 含义也 极 为复杂 。

    (二 )关 于双语教 学模式 的类 型的研究我 国着名语 言学 家桂诗 春先生 曾将双语 教育 归纳 为 四种模 式 :一是双语 社 区模式 ,二是殖 民地模式 ,三是多民族混居地区或国家模式 ,四是校园模式 ,我 们 通 常 探 讨 的 双 语 教 育 是 指 最 后 一 种 模式 。[6成晓毅 在 《我 国高 校双语 教 学模 式 初探 》一文 系统全 面地介绍 了沉浸 式 、导人型 、双轨 式 、过渡 型 、双联 型和三 向分 流等 六种 模式 。l7]严 学 窘提出不同地区双语教育的 6种模式 :延边式、内蒙古式 、新 疆式 、西藏 式 、西南 式 、扫盲 式 ;_l8]( 。’周 庆生从 功 能出发 将双语 教学计 划分 为保存 型 、过渡型 、权 宜 型 。2004年 ,王 莉 颖按 照授 课 教 师 在双语教 育实 验课堂 教学 中使用 的英语 量及其 各学校开 设 的双语教 育实 验的科 目,将 我 国各 地 区现行 的双语教 育模式 概括 为 以下 三类 :(1)全 英语 式 (全英 语浸入 式 )双语教 育 。(2)半英 语式 (半英语 浸入 式 )双语 教 育 。 (3)汉 英 过 渡 式 双 语 教 育 模式 。[9王斌 华在 《双语教 育 与双 语教 学 》 中指 出我国当前双 语教学 领域 经常使 用 的并 在不 断的进 行研究 的模式 有如下 三种 :(1) 沉浸型 教学模式 。在 学校 中完 全 使 用 一 种 非 母 语 的第 二 语 言 进 行 教 学 。

    (2)保 持 型教学模 式 。学生 刚进人 学校时使 用母语教学 ,然后 渐渐地 使用第 二语 言进行 部分学 科 的教学 ,有的学 科仍使 用母语 教学 。 (3)过渡型 教学模式 。学 生进入 学校 以后部 分或全 部使 用母语 ,以后52逐步转 变为 只使用 第二语 言 进行 教 学 。_5王鉴 教授在 《民族教 育学 》一书 中也提 出我 国先行 的双语教学 模式有 三种 :保存 双语 教学模 式 ;过渡双 语教学模 式 ;权 宜双语 教 学模式 。

    凡此 种种 ,多是从 宏 观上进行 规划 ,国内学者对 双语教 学类 型的划 分大 同小异 。有 的按少数 民族居住 的地 域 划 分 ,有 的按 双语 教 学 的 计 划 目的 划分 ,若 研究 能把 宏观 的双语 教学模 式和特 定地域 特定 民族 现存 的模式 结合起 来加 以改进 ,建 立具有地区特色 和 民族 风格 的双语 教育类 型 与双语 教学模式那 么划 分往往 会大 相径庭 。

篇3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与丹麦一知名高校合作建立了国际合作项目,招收国际商务和国际金融专业的本科生。该项目引进英文原版教材进行全英语教学。本文主要探讨合作项目经济学双语教学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双语教学定义

加拿大学者Miguel Siguan与Willianm F. Mackey认为,双语教学即以两种语言作为媒介,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如果仅仅使用一种语言进行教学,即使这种语言并非是学生的第一语言,也不能视为双语教学。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教学定义为“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即在学校使用第二语言或一门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在我国“双语教学就是以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各种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个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因此在我国,经济学的双语教学就是以英语为工具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具有经济学专业知识学习和提高英语水平的双重目标。

二、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

我校合作项目的两个专业,共设有23门课程,中丹双方共同承担教学培养任务,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进行全英语教学。其中经济学是国际商务和国际金融两个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经济理论工具。

1.课程安排

为了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适应经济学的双语教学,在大一年级给学生开经济学入门,教材是国内学者编写的。第四学期使用曼昆的英文版教材学习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第五到第七学期使用 John Sloman编写的经济学英文原版教材学习微观、宏观和国际经济学内容。(见表1)

表1 经济学课程安排

经济学是一门有各种经济变量关系联结在一起的具有很强逻辑关系的学科,数学知识被普遍运用,因此经济学双语教学有着一定的难度,教学模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外语水平高低和课程难易程度来确定(见图1)。我校合作项目在经济学双语教学上采取了以下模式:对于刚入学的新生,英语水平低和相关的专业缺乏,这个时期的教学模式应该是过渡式,也就是说教师首先介绍经济学的一些英文专业词汇,如Economics (经济学) 、Demand (需求)、Elasticity(弹性)等,另外可以介绍名词的英文定义。通过简单的渗透,使学生加深对重点词汇的理解。这个阶段以简单的英文教材为主,适时逐渐增加英语的使用频率,提高学生的英语感受力和对经济学学科英语的掌握,为下一步加大英语信息量和难度略有提高的经济学知识的教学做好准备,课堂英语信息量应占10%左右为宜。

进入大二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但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要加深,不是简单的定义和术语的介绍,要涉及到基本理论和模型的学习,这个时候采取半外型双语教学模式,可以在课堂上交替使用中英文,加大英文的内容,开始引入英文案例,可以要求学生用英文记笔记,写作业,回答问题。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中英文交替使用,英文的使用量在30%到50%。

大三和大四年级,学生无论是英语水平还是专业知识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这个阶段可以培养学生的英文思维,完全沉浸在英文的学习环境中,师生间能进行流畅的互动交流,这是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强化和全面提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当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选择依托型双语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全外型。依托型适用于课堂内容难度较大的情况,例如IS-LM模型的讲解,就不能100%的使用英语,还要借助汉语,学生才能有透彻的理解。全外型双语教学模式适用于课堂内容难度稍低的情况,例如货币政策的讲解,可以100%全英语教学。

图1 双语教学模式

2.多媒体教学

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是不相适应的。首先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就是理论多,模型多,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是教师在黑板上把模型画出来,这样花费较多的时间,而通过多媒体和PPT的使用,教师可以把课件课前制作好,并且可以利用PPT的动画效果,更为生动的展示模型的变化。另外,利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展示图片、视频等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使课堂形式丰富多彩,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双语教学带来的压力。

3.学生小组演讲(presentation)

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展现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运用,高年级的经济学双语教学方式上,可以更为灵活。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到一个经济学话题,例如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钢铁业,中国的农业等等。课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搜集资料,每个小组成员都会参与进来,最后在课堂上把调查好的内容以PPT的形式,用英语讲解给大家。

4.强化练习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每次在讲课之前都会进行提问,问题类型也比较丰富,有选择题,问答题,计算题,讨论题,目的就是对上一次课的复习。另外,每次课最后都给学生留出20分钟的时间(90分钟一节课),让学生提问或者给学生布置习题,经济学和数学的联系很紧密,单纯的理论学习和听课,不会让学生深入的理解,因此需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在运用中掌握知识。

6.考核方法

我校合作项目的期末试题都是由丹麦方出题,丹方是开卷考试,学生可以参考自己的笔记、教材、字典等材料,答题时间为四个小时,题目也非常的灵活。丹方的试题不考学生某个定义是什么或者某个理论是什么,而是考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另外,学生还要参加中方的考试,中方试题由我校自己命题,题型为选择题、计算题等更为基础性的考核。

三、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

双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增加了对外国文化和世界的了解,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学生接触到了一些在学科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词,这些词的日常使用率虽然很高,但很难在英语教学中出现。因此,双语教学在更广的学科领域、更丰富的语言层面上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

2.开辟了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不是专业英语的学习就是大学公共英语的学习,其结果是学生虽然会英语,但是没有专业,或者有专业,但是没有相关的英语水平,经济学双语教学让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下学习经济学知识,又使英语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培养了一批又有经济学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人才。

3.拓宽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领域

双语教学对教师在英语和专业上有双重的要求,教师既要有很好的英语素养,流利表达,而且还要精通专业。这使得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也拓宽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领域。教师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因此需要不断的钻研英语教材,准备英文案例,听外教的课,这为学科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双语教师还要不断反思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四、经济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

1.双语教学资源欠缺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大量英文辅助材料,比如有关经济学方面的英文案例、英文习题等,与书店里面中文类的经济学习题、案例比较起来,非常欠缺,这给老师的备课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这也说明了我国双语教学的环境还很不完善,缺少丰富的双语教学资源。

2.学校欠缺激励机制

双语教学对任何一名教师都是挑战,双语教师要付出比非双语教师更大的精力、时间和勇气去承担教学任务。目前学校对于双语教师缺少激励机制,这样也导致了部分教师的流失。学校应在课时费或者备课费等方面给教师鼓励,激励双语教师不断的努力,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另外,学校还应该有对双语课程质量监控措施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更好的规范双语教学。

3.构建双语教学团队

高校除了对现有专业教师加强培训之外,还要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最好能够引入有国外求学背景的师资,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通晓西方经济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经济运行机制,而且能立足于本国国情,熟悉本国教育文化氛围,具有“中西合璧”的优势。有效的双语教学团队能够促进教师之间形成良性沟通,开拓思维,实现育人和自身提高的双丰收。

五、结束语

我国双语教学开展教晚,经济学双语教学也在起步阶段,更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科学的双语教学理论,因此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经济学双语教学才能发展前进。

参考文献:

[1]曹东云.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ISD视野―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研究个案. 2005.

[2]王本华.顺应时代潮流,营造浓郁的双语学习气氛[J].课程•教材•教法, 2006,(6).

[3]李桂山, 冯晨昱.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双语教学模式的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9.

[4]张守凤,杨宝剑.关于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9.

[5]何东霞,熊红芳,陈根.经济学原理双语教学实践研究与探讨[J].科学文汇,2006.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1-0152-02

比较文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盛行一百多年的一门综合交叉学科,在国内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得以大力复兴发展的新兴人文学科,同时也是教育部要求全国高校中文系列入教学计划的主干课程。它是对文学及其理论作跨国界、跨族界、跨语言界和学科界作总体研究和沟通认识的文学――美学复合型新兴学科。

双语教学是指对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课程同时用汉语和英语授课,使学生通过接触两种教学媒介语。达到提高语言技能的目的而设计的教育课程。另有一种认识,认为这个概念是指在展开某门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涵盖一定比例的英语授课。

近年来,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双语课堂教学在许多高校开展起来。比较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和中文专业本科生必须开设的一门重要选修课,也是本科生考研必考的一门知识。具有跨民族、跨语言、跨学科的学科特点,在其中开展双语课有其显著优势。在比较文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导向和探索中主要从以下几点切入。

一、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制定

参考国内有先进教学经验院校的比较文学双语教学大纲制定情况,结合各校教师及学生能力实际,制定适合本校高年级专业必修课的比较文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通过讲授比较文学学科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在其中贯穿比较文学范例式教学。

在教学事例选择上,侧重国外比较文学学者的专业论述,进行双语讲解,以起到导读、“研读”英文原著的作用。所谓,借助导读去分析阅读英文原著,借助“研读”着力于对其逻辑论述和层次结构的解读和理解,以便直接具体地认识领会西方学者的研究思维过程和表述特点。从中学习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和论述问题的创新能力及其实践运作。

二、师资水平的提高

双语教学对师资水平要求很高,教师不仅要掌握英语这门语言,还要懂得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知识。而在我国国内,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吸收海归教师充实语言师资建设,主要是在首都师范大学和四川大学,但是难道普通高校不具备这方面师资力量就不能从事双语教学了吗?答案不是这样的。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普及,高校教师可充分利用高科技条件解决双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利用网络、多媒体形式进行辅助教学。在比较文学多媒体、网络双语教学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双语环境和氛围,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师生的教与学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引入专业理论术语英汉双语汇释;播放一些国内外著名学者的解读文学、文论原典、英文诗歌朗诵录像;欣赏一些代表性的、具较高艺术价值的英语影视作品片断等。

三、教材体系的构建

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实际,采取的授课教材普遍有三种模式。

一种是以英文原著为主,使用原版英文教材授课。如Susan Bassnett.的Comparative Literature:A CfiticalIntroduction,出版时间:1993。(苏珊・波斯奈特:《比较文学批评导论》,Blackwett出版社)但是存在的问题一是英文原著教材价格昂贵,让一般学生难以承受;其次是由于出版和传播的关系,英文原版教材进入中国要经过一段时间。造成版本太旧。再次,据说国外比较文学授课是没有教材的,由于原教材者往往在某一方面领域研究的过于深透,多是专著性质,上课都是老师自己整理讲义。这就造成部分内容过于详细,有些地方涉及不到。不符合我国学生通习比较文学学科领域的现状。

第二种模式就是选用中国人编写的英文教材,再选用原版英文教材和国内中文教材作为辅助。由于编写者、教师和学生的国学和英文能力水平差异,很难保证取得高效的教学质量。

第三种教材模式是以中文教材为主。选取英美比较文学名师的论著进行讲解。两者起到一种相辅相成的作用。如上海师范大学孙景尧的A Study 0f Important Works inEnglish Comparative Literature《比较文学名著研读(双语版)》,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各高校可根据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编订相应的比较文学双语教材。解决学生听课无的放矢的困境。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

1.课堂教学方法要丰富

推行范例式教学法。在比较文学双语教学中采用了事例教学法。选择范例时,要突出范例的综合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抓范例库的建设。搜集、整理和编写比较文学教学范例,注重国外范例的引进和翻译工作。

进行参与式教学。主张学生能够自主翻译,尝试用自己的感受先代替名家名译,然后再和名家名译做对比,学习经典翻译文本的文学魅力,同时也知晓在感受相同的情况下如何参照写作的文化背景来理解和复述作品原有的思想意义。

实施任务式教学。在教学中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利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同时。相应运用情景模拟、辩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2.教学手段要多样

(1)多媒体教学方式。首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保证人名、篇目、书名的原文附着和对译名的统一和纠正,使用关键词教学方式。其次,经典作家的重点篇目当中的精品段落尽量采用原文、译文双对照。第三,对于重要西方文艺理论观点尝试进行按3:7(英文:中文)划分的课堂内容比例的本专业英文教学,同时用中文再次强调,避免译文造成的观点误读。

对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专有名词解释、人名、书名及重要段落的双语模式进行沉浸式教学,欣赏英文视音频片段,如在对2008级讲授Psychoanalytical criticism的内容时,为加深学生对Oedipus complex的理解,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The King of Oedipus的视频材料,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领会。

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增强了直观性,化抽象为具体,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训练了论文写作和双语思维能力。

(2)课程教学平台建设。课程教学平台建设内容包括以比较文学课程各知识点为单元的开放式的网络课件库、事

例库和试题库。并将专业教师与学生的科研成果也放在网站上,鼓励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思考。

课程规划、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师资队伍、习题解答、参考文献等栏目基本成型,并配备了文字的资料,只要连接上校内网,便可达到资源共享。通过“学术动态”、“学术著述”、“经典专题”和“资源下载”等分栏,不仅能够获取学习所需的各种资源,而且使教与学始终能够洞悉学科发展和研究的前沿。此外。通过该网站上备有的友情连接网址。可以登录其他专业学术网和其他院校了解最新的学术和教学动态。

3.实践性教学环境要完善

(1)建立起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与学生课程论文、毕业论文写作的实践连接。例如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如05级学生王朝的《幻想文学的发展及演变》直接涉及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领域,其他如汉语言文学06级学生“解析《金粉世家》中的女性观”和“的自由意志抒写”等论文都从不同角度将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理论付诸实践。

(2)利用专业实习基地的资源,加强与其他双语教学部门的联系,保证讲座、参观等教学方式的稳定。如,带领学生听取外语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语音室学习。鼓励学生参加或聆听各种英语演讲、辩论、表演比赛,如鼓励学生参加2011年10月在我校举办的“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黑龙江省决赛选拔赛,并在外国专家学者到校做英文讲座时,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如聆听2011年10月外国语学院邀请美国国际教育委员会首席执行官Don Perry博士来校做关于《教育国际化》的专题讲座等。

在授课形式和方法上进行大胆改革,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方式,能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体现出“老课程,新内容”的时代特色。

五、教学实践效果(双语教学质量评价表)

比较文学双语课程的此类教学实践。不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域,而且能够提升他们理性思考与辩证分析的能力。各种反馈信息都业已显明,该课程的开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09-2010、2010-2011和2011-2012每学年第一个学期,共90名学生(每期30名)对该课程《比较文学》进行学生教学质量评价,显示如下:

从统计数据看,学生依托比较文学双语课程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如2006届学生郭美心考取了黑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7届学生张艳考取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郑洪娜考取兰州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第一学年度领取一等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

总之,比较文学跨国家、跨民族、跨语言等学科特性决定了采取适当双语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进行双语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做到了以上几点,就能营造良好的双语环境和氛围,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与研究性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萍,张晓红,比较文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篇5

双语教学一般是指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专业课的教学。其内涵因国家、地区而异。在我国主要是指采用国外原版专业教材,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目前主要是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教学[1]。双语教学使学生有机会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材体系,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拓展,能够系统地接触到学科发展的前沿,能够将外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提高了外语的应用水平,是一种值得尝试和推广的教学模式。但是,双语教学在我国开展时间不长,采用什么教学模式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值得探讨。

一、《生态学》双语教学的意义

生态学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也是农、林、牧、生物技术和环境学科等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人们日益关注环境保护的情况下,生态学的基础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为满足生态学双语教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清华大学等单位从国外引进越来越多的原版教材,对促进我国生态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促进我国生态学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提高,从采用单一的母语教学逐渐演变成英语和汉语的双语教育,对跟踪国际生态学发展前沿、生态学教学内容与水平与国际接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双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高校和教育部的重视,成为我国本科教育评估的指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基础英语的知识,强化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国外双语教学模式[3]

1 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

沉浸式双语教学指的是学校完全采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方式。该种模式首推加拿大。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依靠教师完全用外语上课来学会这门语言,达到语言教学目的。

2 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

保持型双语教学,即学生刚进学校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教学方式。

3 过渡型双语模式

过渡型双语教学是指学生入校后部分或全部采用母语然后逐渐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模式。

(二)我国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3]

1 渗透型双语教学模式

渗透型双语教学是指在正常的教学中适当穿插使用英语。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局限于低年级使用,作为双语教学的过渡,教师在讲授中使用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和专业词汇,并辅以中文解说。

2 穿插型双语教学模式

穿插型双语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因教材知识点而异,在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适当采用英语作为补充解释;对于比较容易接受的内容,主要以英语讲授为主,适当加以汉语解释和说明。

3 示范型双语教学模式

示范型双语教学是在某个学科中,选择某门课程用纯英语进行教学。

4 选修课型双语教学模式

选修课型双语教学即开设某个学科的选修课,用纯英语教学,或将相关学科整合在一起,设置新的课程,用纯英语进行教学,这样既让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又有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三、不同双语教学模式在生态学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一)不同双语教学模式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作者在2006年和2007年对四个班的生态学课程进行不同模式的双语教学。对2006年的一个班生态学教学采用选修课型双语教学模式,2007年的3个班分别采用穿插型双语教学模式、示范型双语教学模式和渗透型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四个班学生成绩如表1。

不同双语教学模式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比较分析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前两种教学模式的平均成绩分别是84.56和86.53,后两者的平均成绩分别是78.35和74.36,变异系数也是依次递增的。渗透型教学模式和穿插型教学模式比示范型教学模式和选修课型教学模式效果好。因此,在我校生态学教学过程中,以渗透型和穿插型双语教学教学模式为佳,从学生平均成绩来看,以穿插型双语教学模式最佳。

(二)不同双语教学模式效果差异的分析

1 因模式不同,导致课堂上教师教学时使用英语份量有异

从四种教学模式的内涵上看,渗透型、穿插型、示范型和选修课型双语模式中,教师授课过程中英语份量逐渐增加,在我校《生态学》教学中,英语所占份量分别为50%左右、80%左右和100%。因此,不同的模式对学生英语综合素质要求有较大的差异,后两种教学模式要远远高于前两种教学模式,因此导致学生接受知识能力也就不同,最终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了解和掌握有差异,造成学生成绩的差异。此外,从不及格人数上看,前两种教学模式没有不及格的,而后两种都有一个不及格的学生。由于双语教学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全面创新,因此,英语授课的比重要因学校实际情况来确定,不能将英语授课的比重作为衡量双语教学实施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

2 教材选取和教学方法的差异

科学地选取合适的双语教材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效果。教材的选用必须遵循着“内容第一,语言第二”的原则。目前国内出版的国外《生态学》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种(表3)。

为此,在生态学讲授过程中,主要选取了Molles M.C.编著的《Ecology:Concept and Application》,然后参考了其他三种教材,对相关内容做了一些删节,然后编成讲义,以解决目前原版教材品种少、在某些规范上差异大、难以组织教学的问题,增强内容的可理解性、背景知识可利用性和系统性。同时,在具体教学中,首先用中文或英语对本章节的内容简要介绍,然后将涉及到本章节内容的关键词用中英文拼写、讲解,最后进行正文的讲解。在讲授过程中,不断利用多媒体,而且更多地使用图表和图片。一方面借助于图表或图片作为参照,而英语语言表达更加流利;学生在听课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眼睛、耳朵和嘴的互动;另一方面,生态学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利用图片和多媒体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使教师有充裕的时间和学生交流,加速学生对双语课的适应过程,同时,多媒体把声音、图片、文字等形象融为一体,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在每堂课结束前,用中英课堂总结,然后介绍下次课的内容,增加学生预习和准备的针对性。

在不同教学模式中,由于渗透型和穿插型模式英语占的份量相对小一些,因此,有比较多的时间来解释和阐述重点和难点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

3 创建运用英语的良好环境,营造学生双语学习氛围的差异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兴趣,在每次上课时经常抽出15―20分钟的时间由学生自己介绍内容或回答问题,营造讲英语、说英语的教学环境,消除学生不敢说的胆怯心理。每次上完课用英语给学生布置作业,并用英语完成作业,既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增强记忆,又可以为用英文考试奠定基础。

在四种双语教学模式中,示范型教学模式和选修课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完全用英语完成作业,而在渗透型和穿插型模式中,要求相对低一些。从平时学生回答问题表现看,要求的多,学生运用英语水平就高一些,说的也比较流畅。

总之,采用双语教学使学生有机会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材体系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拓展,能够系统地接触到学科发展的前沿,能够将外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提高了外语的应用水平,是一种值得尝试和推广的教学模式[2]。但是就双语教学模式而言,一定要根据教师自身条件,学生情况和学校实际而定,采取合适的方式,最终实现双语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在全球一体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的高等教育也逐步与国际接轨。英语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也是当今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的主要载体。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已由过去的分散型研究向全球一体化研究转变,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这要求医务工作者加强与国外学者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更新知识,才能站在生命科学的前沿。通过近些年的努力与奋斗,我国的医学研究领域取得许多重大的进展,但在世界一流杂志上发表的医学论文相当有限,因此医学院校在医学教育中应加强推行双语教学,以培养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医学人才。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及目的

1.双语教学的定义: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

词典》所给的定义[1]即: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在我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目前绝大多数是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

2.双语教学的目的:双语教学决不仅仅是指学生听教师用外语上课,更强调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校教育中其它的科目教学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语言的目的。教师为了向学生提供较多的语言输入信息,逐步使用学生的目的语(英语),让他们有机会接触目的语,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触目的语。使用双语教学,不仅是我国高校走向国际化、增强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而且是学生掌握最新知识的一条重要捷径。

二、医学双语教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双语教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佛经译场、宋代的译馆、明代的通译习所和清代同文书馆。从历史观点看,洋务教育办的同文馆标志着双语教学模式在大学的发轫,同时也是双语教学模式首先在大学的发轫,它是我国近代第一所过渡性高等学校[2]。全国的双语教学已开展了一段时间,试验模式很多,但真正的双语型办学模式还不成熟,甚至有人对医学双语教学的前景产生了怀疑。其实,只要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就知道,医学双语教学已不是新鲜事,而且医学院由于生源广、录取要求高,多数学生已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较高的英语读写能力,为医学双语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条件。早在解放前,当时的国立上海医学院就一直实行双语教学(全英语教学),造就了一大批海内外医学界著名的专家。解放后,在反帝反封建、奉扬本土文化的浪潮中,医学双语教学才停止了。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上海医科大学开始招收英语成绩好的学生进入英语医学班学习,全校掀起了英语学习的热潮,创办了英语角,形成了较好的英语交流的氛围。但是英语医学班却因为绝大多数的毕业生均出国深造而于1987年停止招生。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更强调学生公共英语的学习,而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不够重视。如何使21世纪的医学生获取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知识,从而具备国际交流能力,是医学双语教学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三、医学双语教学的模式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该采用何种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如何分配使用两种语言的授课时间,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各医学院的历史及实际情况有较大不同,目前在中国,医学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简单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采用中文、英文专业教材,课堂板书采用英文,学生的作业采用英文,但教师上课采用汉语讲解。在这个层面上,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使用一些课堂用语和简单的学科方面的英语词汇,以便让学生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该模式主要适用于教师的英文口语能力及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稍差的院校,在用中文讲授医学专业课时,仅加入少量的专业英语词汇。目前我国内地部分医学院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促使学生掌握专业英语词汇、增加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和教师无法真正置身于英语的学习环境,没有学习的动力,学生和教师进步均不大,这种模式并不属于真正要推广的双语教学的范畴,只是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

2.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采用英文专业教材,课堂板书采用英文,学生的作业采用英文,教师课堂讲解采用中文和英文混合方式,运用两种语言的比例一般约为1:1。该层次为部分整合层次[3],教师在课堂上交替使用中英文,用双语对学科知识进行描述、讲解、评述,学生能够使用课堂用语并能够用英语说出一些医学术语及简单的描述。该模式适用于教师、学生英语水平较好的学校。目前我国台湾地区的医学院采用这种模式。该模式可以避免学生一开始因不适应直接用第二语言(英语)教学而产生许多困难,其目的是向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的过渡。目前我国内地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专业教师,虽然英文具有一定的水平,但英语表达能力不足,且学生之间英语水平差距较大,这时不能因为英语水平而限制专业知识的学习,故在条件不够成熟的学校可由过渡式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浸入式教学模式,目前中国内地采用这种模式较为可行。

3.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采用英文原版专业教材,课堂板书采用英文,学生的作业、考试采用英文,教师课堂讲解采用全英语。该层次为全面双语思维层次,教师和学生均能够用外语和母语来思考和解答问题。该模式适用于教师、学生英语水平非常好的学校,对教师英文口语表达的要求也较高。目前我国香港地区的医学院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内地少数医学院校的外文班也采用这种模式。这种全英文的讲授模式是双语教学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但目前我国内地完全使用这种模式仍然有较大的困难。应注意不能将医学课上成外语教学的辅助课。在中国,专业教师用英语授课,其表达能力受到一定限制,遇到复杂的知识点,难免词不达意,授课难点可适当用中文加以说明,以帮助理解。医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医学生更好地掌握先进的医学知识,一味追求英语授课而忽视了医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发展医学双语教学的策略与建议

1.使用多样化和双向性方法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结合使用讨论式、练习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式和互相问答式的学习,加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促进和提高医学双语教学效果。教师应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用英文回答,鼓励学生用英文发言、提问,如果实在表达不清,才用中文进行表述,然后由教师用英总结。对于一些常用的专业术语和句子,课堂需适当复习。用英文完成作业,以训练其英语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学以致用,既可以加强记忆,又可为英文考试奠定基础。医学双语教学难度大,只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应防止教师满堂灌的单向传输模式。

2.采用大量病例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中的有关病例(黄疸、新生儿呼吸困难、呕吐、便血、青紫等),引出医学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英语结合专业知识对医学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尽量使用图表,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眼、耳和口互动,使学生听课变得更加容易。

3.应用现代化手段教学:通过运用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授课内容变得生动、丰富,增大了课堂信息量,帮助学生对英语口语的消化理解,非常形象的照片与模型,加上教师的肢体语言,学生基本上可以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4.加强教材建设:医学院校的课程较多,学制较长,所以在医学双语教学中选好英文版的教材非常重要,教材内容的确定是双语教学最核心的一环。有了好的教材,在上课前进行预习,了解上课的内容和主要词汇后,可以事半功倍。一般而言,双语教学应采用英文原版教材[4],这样可以避免我国教材内容滞后于国际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的弊端,也可以使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国外先进医学知识。但目前引进原版医学英文教材费用巨大,且学生由于英文水平所限使用原版教材时学习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复制”是不行的,“剪切”倒是可行的办法,结合我国国情,在吸收英文原版教材优点的基础上,编写适用于我国医学生的英语教材至关重要。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双语教学对医学专业授课教师的要求相当高,不仅要求他们精通医学专业知识,而且要能准确、流利地用英语讲解专业知识。平时在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同时,更要在医学专业的原版英语教材的消化吸收中多下功夫,这样才能备好课、上好课。医学院校可邀请国外医学专家、学者承担部分课程教学,但要使医学院校的双语教学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系统培养本土教学人才,医学院校应该依靠自身力量培养医学专业与英语专业水平俱佳的双语教师[5]。既可以请外籍专家来校进行口语训练,也可以让教师参加函授、夜大、远程教育或者让教师脱产进修或出国培训。建立长期、统一、连贯的培训系统,才能保证教师素质得到真正提高。

6.创造良好的双语校园环境:仅在双语教学课中讲英语只是一种“孤岛”效应,在整个医学院出现浓厚的外语氛围,才能使医学双语教学“水涨船高”,如建立校园英语广播、校园英语简报、校园标志双语化等,开辟英语角、英语园地,进行医学英语演讲比赛等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和空间。不但从语言上,更是从思想品德上给予学生和教师无声的熏陶。

7.建立激励机制:医学院校应进一步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支持力度,在工作量、业绩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充分调动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并对双语教学课程的多媒体英文课件的制作给予更多支持。

8.改革评价机制:应考虑设置与双语教学相统一的评价系统(评价标准、双语试题考试等),否则双语教学形同虚设。评价机制的改革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保证,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和导向机制,鼓励医学生向多元化发展。同时,必须把现行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重视医学生提高能力的过程和发展潜能,只有建立这样的发展性评价,医学生在双语教学中所付出的努力才能得到科学公正的反映。

总之,医学双语教学是我国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医学院校实行双语教学更是培养高级医学人才,使我国的生命科学尽快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我们应有步骤地展开,并及时总结经验,把医学双语教学当作一个长远目标来抓,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摸索和改良教学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用的医学双语教学模式,并使其不断完善,跟上现代医学前进的步伐,使医学教育改革取得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岱松,陈岱松,熊兰,等.对高校推进双语教学的几点认识.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5):26-27

[2]鲍依稀,谢友红,陶昆.对高等医学双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08,7(4):423-425

[3]陈逢艳.高等医学院校双语教学质量评价综述.医学与社会,2009,22(11):68-70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04-03

生物科学是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学科之一,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21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带头学科。在高校,生命科学的教学与研究迫切需要与国际接轨,顺应国际化发展。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师及科研人员,均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教学研究水平。所谓双语教学,即是通过两种语言的结合,通常是将英语与汉语相结合,在课堂上对专业知识就是讲解。加强和推广双语教学是高校国际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培养具有高水平、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与世界一流大学教育接轨,迫切需要进行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现已渗透到生物科学各个学科,包括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动物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本文将阐述双语教学在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并探讨生物科学双语教学的模式,最后,对生物科学双语教学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期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对生物科学双语教学理念、教学方案和教学形式进行了完善和创新。

一、生物科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双语教学是国际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国际化是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知识和信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举足轻重,只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能够推动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目前,国内各大高校都在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大学国际化是将国际的、多元的文化融入到中国大学现有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中去,与国际一流大学的教学科研水平接轨。在高校国际化发展进程大力推动的背景下,国际化渗透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各大高校力图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理念、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通过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经验的学生等方式,来提高自身国际化的效率、水平和层次。由此可见,加强和推广双语教学是高校国际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

2.生物科学教学和科研迫切需要双语教学。随着生物科学不断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该学科已进入到不断完善的新阶段。现代生物科学在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粮食与食品安全、生态安全、新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等各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人类生存、人类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息息相关[5-7]。培养生物科学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与现代科技、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然而,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物科学专业在教学和科研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其中,英语水平成为了限制该专业领域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因素之一。双语教学促使教师和学生将中英文相结合,在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更高效的使用英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双语教学,生物科学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加直接和迅速地了解国际教学和研究动态,时刻保持研究领域的国际化嗅觉,紧跟国际化发展步伐,从而提高该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3.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化人才和高素质教师的有效手段。通过双语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科研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也有利于开拓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师及科研人员的国际化视野,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因此,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提高师资力量,与世界一流大学教育接轨,均需要进行双语教学。从各大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已设立国家级生物学理科基地班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班。基地班和国际班的设立,为生物学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完善的支撑体系。同时,联合国际班中外双方的教学力量,为培养具有高水平、国际化视野的生命科学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了优势。在此情形下,部分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成为了提高教育改革、应对国际竞争、培养扎实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复合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生物科学双语教学模式

1.中英文授课相结合。与普通的中文授课和全英文式授课不同,双语教学以中英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同普通课程类似,双语课教学主要以教师讲台授课为主,但授课的多媒体课件均为英文,上课内容以全英文展示。为避免学生不能及时跟进英文课件的内容,老师将个别生疏的或者专业的词汇或关键概念列出,并附上中文注解,从而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双语教学教师主要通过英文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同时辅以中文解说,帮助同学们掌握课堂知识。最终,教师通过亦中亦英的教学方式来创造一种双语的教学环境,既能保证学生们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又能提高学生们的英语理解和应用能力。

2.引用英文教材和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无法离开教材,双语教学既需要优秀的中文教材也需要引进优秀的英文教材。仅靠教师课堂上的英文课件或者英文阐释,尚不足以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要真正体现并实现双语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外教学资源,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让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本领域专业知识。引进并介绍给学生一本优秀的原版英文教材便是前提之一。此外,双语教学不仅需要将教学信息以英文形式进行传授,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并掌握知识内容,需要将中英文教材相结合。通过中英文教材作为参考,可以使班级内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从而达到较好的双语教学效果。同时,双语教学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参考图书以及生动有趣的教学电影、动画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完善和加强双语课程的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3.重视多媒体资源。双语教学注重利用多媒体资源,放映教学图片、电影或动画等。我们从国外有关学校引进了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图片、教学电影,这些图片均是彩色的英文图片,制作精美、色彩鲜艳,教学电影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的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点或者复杂的生物动态变化过程呈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高度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相应知识的了解和记忆,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生物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学生在生物科学专业英语的听力、阅读等方面得到培养[9]。

4.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双语教学主要以老师课堂讲解为主,由于教学内容繁杂,学生在课堂上常常很难长时间保持新鲜感,集中注意力,使得课堂教学质量降低。加上课时数少,学习时间紧,学生们课后复习以死记硬背为主,没有达到理解记忆的目的,不能真正掌握生物学知识。同时,生物科学专业注重理论结合实践,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因此,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需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包括学生自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个别章节以专题讨论形式开展,增加实验课程、野外实习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双语教学的老师鼓励学生进行专题讨论、制作展示课件、轮流进行课程内容讲解和比赛、撰写简单的科研论文。课程中途安排学生走上讲台,用英文呈现自己的PPT,并用英文对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和讨论,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英文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了解学科发展方向、研究热点,拓展学生国际化研究视野,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5.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传统的考核方式为卷面作答的形式。考核形式单一,且易导致学生以应试为目的进行学习,限制学生自主性和科研能力的发展。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逐步改变学生以应试为目的的复习方式,也是双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多元化、灵活的考核形式才能遵循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另需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实践能力。将卷面考试与实验考试、题目作答与课堂论文以及自学成绩相结合,以提高综合能力为目的进行考核,从而避免传统的、单一的、机械式的考核方式。双语教学课程的成绩评定除了期末考试以外,平时成绩以专题讨论、PPT讲解、论文撰写、随堂测验以及课题考勤等形式进行平时学习的考核,目的在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在文献资料查阅、论文撰写、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为将来学生继续深造或就业奠定基础。另外,期末考试使用双语试卷对学生进行考核。即部分试题为中文,部分试题为英文。鼓励学生用英文答题,进行英文答题的学生可给予适当的加分鼓励。

三、生物科学双语教学发展方向

双语教学顺应高校国际化建设发展趋势,只有经过不懈努力的探索和创新,总结经验、勇于实践,才能不断完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我们对生物科学双语教学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1.培养具有较高学科专业英语水平的学生。通过双语教学,与国际上生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接轨,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促使人才培养国际化,全面提高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生物科学专业人才,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科学素养,开拓学生国际化的视野,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出国深造或者进行科学研究做好准备。

2.实现部分课程的全英文授课。生物科学专业部分高年级的学生将选择继续从事科研事业,部分学生将出国深造,成为国际化人才。随着生物科学双语教学逐步开展并完善,培养具备生物科学领域竞争力和国际化素质的学生将成为其主要目标。针对双语教学的课程,建议对其进行课程体系的改善以及教学质量的测评,在已有双语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双语课程的教学,并逐步实现高年级、部分具备条件的双语课程的全英文授课,尤其是一些国际合作课程、国家重点课程以及具备较好前期基础的双语课程,从而满足生物科学教学的国际化需求,与国际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接轨。

参考文献:

[1]李春茂,巫跃凤,刘玉.中国高校双语教学的进展研究[D].高校教育管理,2007,1(5):70-76.

[2]周密,丁仕潮.高校国际化战略:框架和路径研究[D].中国高教研究,2011,(9):16-19.

[3]蒋玉婷.全球经济危机给中国高校国际化带来的新挑战及其思考[D].教育论丛,2010,(2):163-164.

[4]韩立新,于诗卉.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思考[D].教育科学,2013,6(29):35-41.

[5]黄国琼.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6]何白玉.生命科学教育的哲学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篇8

    在解释“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概念之前,首先解释一下“双语教学”的概念。英国着名的朗文出版社出版在《朗文英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第二语言,也就是通常说的外语作为学科的教学用语,这不仅仅是通过上课学习外语,更重要的是通过第二语言来掌握和运用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的能力[2]。第二语言是一种媒介,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它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由此可以认为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是指在国际化的研究和实践背景下,教师在课堂

    上通过国际化语言英语输入医学信息与知识,进行医学实验与讲解,用以帮助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下掌握医学相关知识与操练的能力。使用医学双语教学,不仅是我国医学专业走向国际化、增强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而且也是医学专业学生掌握最新知识的一条重要捷径。

    在我国开展医学专业双语教学试点的实践表明,开展医学专业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时效性[3]。首先,医学专业学生用英语来掌握医学术语也是国际医学专业教学的通常做法,符合双语教学的要求;其次,医学专业学生用英语来进行交流也是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的有效手段;第三,医学专业学生用英语来阅读医学专业的论文与书籍,积累医学专业的信息知识是医学生迎接信息时代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时应具备的能力之一。国际医学专业对双语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是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医学专业学生在运用两种语言能力以及医学知识与文化学习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

    对于学习者而言,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是通过教学语言、教学资源达到学习课程教学内容,而对于教师而言则是为了实现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4]。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医学专业双语教学习得英语和交流语言,医学专业双语教学强调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强调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全方位的第二语言的交互作用,而不仅仅是教师在医学双语课堂上从头到尾用英语授课。医学专业“双语教学”需要特定的语境存在,也就是只有当英语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与汉语同时成为交流用的语言时,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这不仅反映在双语课教学上,还反映在医学实验或其它医学实践活动中。

    2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发展

    2.1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

    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3种:第1种是浸入型双语教学(immersion program),即课堂教学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语言进行专业教学;第2种是过渡型双语教学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即课堂教学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专业教学;第3种是保持型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即医学专业学生先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专业教学。

    在中国的医学院校由于有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医学专业学生对英语普遍较为重视,而且随着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普及使得大多医学专业大学生具备了较好的英语基础,这也是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大多采用过渡型双语教学和浸入型双语教学的原因。二者相比较,浸入型双语教学是医学专业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理想教学效果。但是在医学专业实际双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外语接受水平和对医学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所以对于条件不成熟和部分学生英语水平不高的情况,可先在医学院校的一、二年级实施过渡型双语教学,然后在三、四年级再转为浸入型双语教学。在双语教学中,无论教师选择和运用何种教学模式都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扩大学生医学英语词汇量,提前讲解涉及医学内容的词汇。(2)医学内容涉及的语法较难理解时,可先讲解语法。(3)教师讲解医学内容所使用的英语句子必须符合学生实际的外语接受和理解水平。(4)授课时要利用各种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如图片、多媒体、录像等,尽量把医学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直观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医学专业知识。(5)课堂上双语教师可以用母语回答学生问题,如有必要教师也可以使用母语讲解,但母语的使用要控制在20%的限度。

    2.2 注重医学专业双语教材的开发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原版医学教材,目前国际医学界进行双语教学的普遍做法是引进原语言目的国的医学教材[5]。如引进英美、澳大利亚或加拿大等国的原版医学教材用于专业课教学,这样医学专业的学生就有机会接触原汁原味的外语医学教材,但是不利的因素是如何选择具有先进性、学术性、易接受性的原版教材,因为医学专业双语教材的选取决定了双语教学效果的好坏。还有一种方式是医学院校与外语出版机构合作编写适合于自己的双语教材,这里可以采用对医学专业双语教材进行专家评审和教材立项的方式开展,这样医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能够保持自身的教学特色。授课教师在双语课上也可以参照国外的教材、结合国内的教材编出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讲义。

    2.3 采用病例教学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采用病例教学的方式来学习英语或专业课知识,比如教师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提出有关病例(如黄疸、呕吐、便血等常见病例),通过病例教学引出医学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英语结合专业知识对医学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实践。

    采用病例教学要结合运用计算机、投影仪和网络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这样才能使医学双语教学授课内容变得生动、丰富,增大课堂信息量,同时还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病例照片与模型再加上教师的肢体语言,使学生在双语课上迅速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再有一种病例教学就是模仿国外医生与患者就诊程序,要求学生用英语问诊患者,而模拟患者的教师则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问诊,然后通过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医学知识迅速做出诊断,达到临床知识和医学英语的双语教学同步提高。教师采用病例教学需加强与学生交流,及时解答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疑虑,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2.4 建立医学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在建立双语课程评价体系时,既要考虑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目标的定位、又要考虑学生外语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由于大多数医学专业本科学制是5年,在双语教学的初始年级(如一、二年级)一般不宜将医学学科双语教学目标定得过高,评价体系要顾及医学学科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评价体系应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这样评价体系具有循序渐进的导向性,因而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激励手段。构建双语教学评价体系,需要重视学生外语交流能力、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价,要改变评价中重知识、重书本的倾向,要将外语听说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列为评价内容。对于医学专业学生的外语发展评价,笔者认为在明确总体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对原有的医学生外语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体系进行适当调整,制定分年段双语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包含医学学科专业用语和专用句型。而在学科目标评价方面,应对双语授课的医学学科进行研究,调整其发展目标和相关评价标准,使之与外语学习相适应。

    3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改革

篇9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1022502

1双语教学的定义及由来

关于双语教学定义有很多,本人比较认同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本华的观点“双语就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因而双语教学是一种将语言运用于学科的教学。

1.1全球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信息处理手段网络化影响了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中国同样如此,教育的内容与手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强化英语教育成为高等教育调整的重要内容。据估计,世界上大约70%作用的网络信息是用英语传播的,英语在全球化过程中起着独特的媒介作用,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世界语,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加强英语教学。中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重视并强调双语教学也正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1.2社会对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越来越多,社会对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人才极度需求,因此如何培养出专业素质高,熟悉有关国际规则,能够熟练掌握外语进行国际交往的复合型中高级专业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责无旁贷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双语教学应运而生。

1.3外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传统外语教学专注于语言本身,缺乏应用性,往往学生过了“四级”、“六级”,可到了实际工作中发现语言应用能力不强。双语教学强调语言的应用性,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分析、思考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适应外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2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国外双语教学中,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2.1浸入型双语教学(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

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中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强调完全用非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2.2保持性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

2.3过渡型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由于我国不像加拿大、新加坡那样是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决定了我们只可能是“保持型双语教学”,即对部分学科在适当的时候开设双语教学课程。

据有关学者对国内双语教学模式总结,我国目前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混合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或外文讲义,汉语讲授为主,板书中的标题或主要结论用外文。(2)半外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或外文讲义,外文讲授为主,并用外文板书。(3)全外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或外文讲义,全部用外文讲授。

由于各校的具体情况、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只能循序渐进。由以汉语授课为主是混合型,到英语使用比例占到50%以上的半外型,最后到英语授课占到90%以上的全外型。

笔者所在的江西财经大学,是较早开设双语课程并重视双语课程师资培养的高校之一,自2001年以来,我校已先后派出数十名专业骨干教师出国培训,回来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笔者从2003年开始一直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双语教学,授课对象主要是商务英语专业大四学生,以及第二专业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学生的特点是英文水平较高,然而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因此老师在讲课时就要注重用浅显的语言讲解理论,使学生便于理解,同时将有关事件编成案例,以帮助理解理论。主要采取“沉浸式教学法(Englishimmersion)和案例教学法(Caseteaching method)。“沉浸式”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用英语进行授课,甚至代替汉语作为唯一使用的教学语言的方法。在使用这一双语教学模式过程中,我们注意运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教学,把复杂的理论内容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能顺利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和知识。而案例教学法(Caseteaching method)则是在教学中首先提供丰富的英文案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引导学生思维,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英语语言和专业知识分析、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

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建立公共邮箱,或开设教学博客,个人网页等与学生进行交流,把一些教学辅助资料发到网上,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加强理解。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还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如要求学生分小组,搜集一个案例,或就某一个热点问题,如人民币升值,国际储备过多,通货膨胀,股市房市泡沫等,收集整理资料,做成PPT,在全班同学前面进行演示,做presentation,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一个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学习;同时又可以给他们充分锻炼口语的机会,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国际金融(英)》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格率达到95%以上,优良率达到70%。学生普遍对该课程评价较高,吸引了很多外专业同学来选修该课程。

综合各种双语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应该以全外型模式为目标,实现全部用英语教学,而中文释义仅在需要时提及,或在PPT上标注,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英文水平,尤其是口语能力,要流畅表达,灵活自如。

3双语教学师资培养

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研究者认为,目前各高校能胜任双语教学的老师实在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开展双语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师资问题。在我国,目前各高校的双语师资主要由两类人员构成:外语教师和懂外语的专业教师。外语教师的优势是外语好,但是不懂专业;而专业教师专业强,但外语水平不高。因此双语教学师资的培养就是要对外语教师培训专业,而专业教师加强外语。

语言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促成的,传统英语教学注重阅读和应试而忽略听力和口语,导致某些专业教师无法开口或不敢开口说英语,即使送到国外短暂地留学,恐怕归来后英文水平依然如故。笔者认为应该鼓励外语教师学习专业知识,报考跨学科跨专业学位,培养复合型师资人才。

双语教学师资培训的途径可以有以下几种:

(1)在职培训:校内培训,国内培训,出国研修,或聘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

(2)学历培训:选派英语骨干教师获取相关专业学位,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3)加强骨干教师的外语培训、进修。强调加大投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语培训和进修,对于积极投身于双语教学的教师应予以优先安排外出培训进修,做到学以致用,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同时对双语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应当给予适当倾斜,从而鼓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总之,随着全民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不远的将来,既懂专业,外语又好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合格的双语教学人才也会不断涌现,同时双语教学的模式也会越来越完善。

篇10

称多县完全小学是全县一所民族完全小学,是尝试并引领全县民族学校双语教学工作的典范学校。学校自筹建以来一直承担着培养全县藏族学生兼少数其它民族学生的重要教育任务,为称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培养了大量的民族建设人才。

县内目前实施双语教学的所有学校的学生从小完全使用本民族语言――即以藏语作为母语(亦即第一语言)――进行相互流畅交流。具体来说,称文镇部分藏族学生稍有接触汉语的机会,因此基本能用第二语言(这里特指母语以外的汉语)――进行不同熟知度交流。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同辖于三河的清水河、珍秦等地的藏族居住区就没有汉语社区语言环境,其它乡镇藏族居住区更加少有第二语言环境,日常生活中完全用藏语亦即第一语言对话交流。从人的普遍认知规律而言,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加授的汉语、英语外,完全而且必须选用母语和本民族文字进行学科教学活动,才符合人的逻辑思维规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也符合藏区民族学生的特点,并能够更加适用于当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客观需求。而抛开或违背这一认知规律、逻辑思维规律,却强制推行用别一种语言和文字来实施学科教学,则其效果适得其反,甚至人为地有意制造了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各方面的不稳定因素。藏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自己科学完善的语言体系、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传承固有的民族文化并加以发扬广大,才有可能培养出一代代智慧超群、知识渊博、人格健全、出类拔萃、社会有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若无视客观实际,一意孤行,则会出现因语言障碍问题而导致学生大量流失,甚至有的即使挣扎到高年级,最终依然半途辍学的情况,这正是决策者们的失策。这些半途辍学的学生返回社会,不过多久,所学全忘,于是又成为了复盲者,增加了复盲率。如此恶性循环,民族将永无发展之日、永无发展之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将是一句空话。

二、称多县民族小学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

称多县完全小学自建校以来,始终以振兴民族文化、传承本民族历史文明为己任,付出了几代人的艰辛努力。而困惑了几代人、折腾了几代人的,却是时而风时而雨的教学模式的随意性变动。随意变动的原因有几方面的因素:一是听从个别有影响力家长的意愿选择教学模式,二是缺少双语教师人才资源而不得不实行纯二类模式,三是学校领导的认识错误选择错误的教学模式,四是教育行政部门和上级主要领导的强行命令确定教学模式等。这样的随意性变动所带来的结果,无疑是几近毁灭性的人为挫伤和打击。民族教育之所以形不成规模,之所以得不到持续长足发展,症结也当于此。因此,能否形成系统、完善的民族教育体系,关系到民族教育今后的生存问题,更关系到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能否走向持久稳定发展方向的基础问题。

称多民中的教学模式选择也同其它藏区一样经历了几次波折。建校之初,所有学科知识都采用人教版汉文课本,藏文只是作为一门加授课开设。结果是,少数十几名优生能有进入中学继续就读的机会,其余的更多人则不能中榜而返回家中务农,又重新沦为文盲成为复盲者。除有一门藏语文外,与普通小学无异,学科知识完全用汉语汉文授课。起点虽高,然而终点无果。接着迎来了一缕教育教学改革的春风,民族学校也开始尝试起双语教学模式。但最初的双语教学,在我们的认识上有些偏差,以为学科知识只要用母语教学就算是双语教学了,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最根本的问题,即课本问题、文字问题。因此,出现了用母语上课时学生能听懂老师讲课,下课后看书仍不会做作业的怪现象。究其原因,全在于学生看不懂汉文课本内容所致,无怪乎学生任怎么努力也不会做题、不会用汉文来表情达意了。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不懈实践,现在对双语教学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科学的定义,即完全以藏语为母语,对于以藏语为语言环境的生源区学生实行以藏文为主,加授汉语、英语,使藏语藏文成为其学习各门学科知识的主要工具,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为“一类模式”;以汉文为主,加授藏文、英语,使汉语汉文成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主要工具,藏文作为自己的母语学习文字。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为“二类模式”。两者都要依据学生所拥有的不同的语言环境来选择并确定科学的教学模式。

三、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双语教学在模式选择上还有很大的随意性。产生随意性的原因是:⑴ 听从个别有影响力家长的意愿选择教学模式。⑵ 双语学科教师紧缺、专业不齐而不得不选择实行纯二类模式。⑶ 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部门、甚至于有些县级主要领导强行改变已经选定并且正在实施的教学模式。

2、尚未建立或完善双语教师的培训机制

3、缺少双语教材教辅资料(教师用书、学生练习资料等)

4、考试命题的双语性常有随意性

5、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明确

6、双语人才的就业政策不配套、不统一

四、对民族教育发展和民族地区人才需求的建议

1、在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的选择中必须遵守一些原则

2、由州委、州政府对全州教育模式出台一项专门地方政策或条例。

篇11

关键词: 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模式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bilingual teaching;mod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272-02

0 引言

本文作为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承袭了先前的成果,即加强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与完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关系,[1]以及以佳木斯大学为例讨论的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2]在此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选择适用恰当的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模式的原则和方法。

1 国际商法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所谓的“双语教学”即学校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科内容教学。国际商法作为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适合运用双语教学。

1.1 内容的涉外性 国际商法涉及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产品责任法、知识产权法等诸多领域,并以大量的国际条约和国际贸易惯例为法律的表现形式,涵盖西方两大法律体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该课程内容的涉外性适合开展双语教学。

1.2 法律规范原始文本的英语化 国际商法中很多内容来自于国际条约和国际贸易惯例,这些法律规范文本大都源自英语原文。单一中文的教学往往对这些条约惯例的原意表达的不是十分准确,采用以英语为外语的双语教学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外来法律规范的真实含义。

1.3 国际商法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国际商法课程是国贸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目标是与国贸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是为了培养适应国际化趋势,具有国际视野的能够熟练地运用外语、专业知识和法律解决国际商事事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开展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是实现该目标的内在要求。

2 国内外高校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模式

2.1 国外主要双语教学模式 国外知名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式,包括:

①浸润型双语教学: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②保持型双语教学: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③过渡型双语教学: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3]

以上国际通常使用的双语教学模式是在不同的政策背景下,不同的办学条件下形成的,有时候这几种模式会交替混合使用,以期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国在研究借鉴国外双语教学模式时也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创造性的发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校情的双语教学模式。

2.2 国内双语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的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使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多数是采用英语。中国的双语教学应属上述界定中的“保持型双语教学”[3]。

国内高等院校当前双语教学模式大致有四种:

①渗透型:英文教材(包括英文原版教材或国内学者出版的相关英文教材),汉语讲授,穿插使用英语。这是一种相对较为初级的双语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不高。②翻译型:英文教材(包括英文原版教材或国内学者出版的相关英文教材),英文板书,定理、定律、原理及概念用英文表述,汉语解释。英译汉,需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③混合型:英文教材(包括英文原版教材或国内学者出版的相关英文教材),英文板书,大部分英语讲授,小部分汉语补充解释。英语使用较多,主要是双语思维阶段。④全外型:英文原版教材,英文板书,纯英文讲授;这种模式对学生和教师双方在英语水平上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3 我院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模式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3.1 国际商法双语教学需要的基本条件 开设《国际商法》双语教学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①教师是前提,教师既要具备法学专业知识、国际贸易实务常识,还必须有较高的外语应用水平。②学生是基础,双语教学要求学生必须有较高的英语水准,才能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才能达到双语教学的预期目的。③教材是桥梁,教材是进行双语教学的关键要素,教师的讲授,学生的上课和考试等都要围绕教材进行。④制度是保障,双语教学应纳入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中,形成制度必须执行。⑤奖励机制是动力,学院应制定奖励双语教师和双语教学达标学生的措施,增加双语教师的教学薪酬、加大双语达标学生的学分权重,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⑥双语教学模式是关键,根据以上条件的不同,选择适宜的双语教学模式是开展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

3.2 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模式选择的原则 根据以上基本条件,我们在选择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模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围绕专业教学目标不偏不倚,把实现教学目的作为选择教学模式的第一原则。②因材施教、灵活选择的原则。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为实现双语教学目标服务的。由于各院校国贸专业的条件不同,因此,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要本着因材施教、灵活选择的原则,不能生搬硬套。③借鉴学习、积极创新发展。学习借鉴知名院校的双语教育模式是必要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新发展已有模式,使之更加适合本院的实际。④以学生为本,渐进式开展原则。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其性质决定双语教学势在必行,一切以学生专业技能提高为目的,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方向,渐进式开展双语教学。

3.3 我院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模式选择的方法 我院双语教学环境是:教师已具备双语教学要求,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笔者认为,不能因为学生英语水平不能全部达标就搁置双语教学的开展,单纯追求英语使用比例是没有必要的,而应该本着以人为本,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方向的原则,借鉴国内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创造性地选择双语教学模式,按使用英语的比例由低到高分成“渗透型、翻译型、混合型、全外形”不同级别的双语班。双语班学分权重也由低到高,各班的学生不固定,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流动参与不同的双语教学班学习。为防止学生不顾实际追求高学分而盲目选择带来的混乱和资源浪费,需要老师严把结业关。老师应该充分调查学生英语水平分布情况,采取分层教学的办法,把学生一个不落地编入不同的双语教学班。除此之外,还应选择英文版教材,这是各种模式下的共同点。但由于现有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国贸专业双语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还需采用相关有趣的涉外英文版案例,采用案例式、互动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法,配合完成双语教学的目标任务。

当然,以上改革势必增加校院教学设施和教师薪酬的开支,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真正做到以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支持投入,笔者相信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