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化学实验室实习自我

化学实验室实习自我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28 08:59: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化学实验室实习自我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化学实验室实习自我

篇1

CIS,全称“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即“企业识别系统”,分为理念识别MI(Mind Identity)、行为识别BI(Behavior Identity)和视觉识别VI(Visual Identity)。MI是核心和原动力,BI是动态识别形式,VI是静态识别系统。CIS源起于西方,由IBM公司首次导入企业并加以全面推广。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引进CIS并大量融入东方文化内涵,使其得到深化和丰富。20世纪80年代末,太阳神、健力宝等企业CIS系统的成功建立和推广引发了中国企业界导入CIS的热潮。

经济领域中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客观必然性,CIS的产生及运用是由其自身的文化性(Culture)、活动性(Activity)和可识别性(Distinction),即其CAD特征所决定的。通过CIS的运作,可以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凝聚力、扩大企业知名度,获取消费者的认同。

培养目标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1996年9月,《职业教育法》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合法地位;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进一步推进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数量和招生规模上的突飞猛进。

作为未来的企业职工,高职大学生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目前很多企业反映新进员工普遍存在着缺乏实际工作能力、难以融入团队、工作热情不能持久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从“学生”到“职工”的身份转变未做好;二是从“学校”到“企业”的环境转变未做好;三是从“学习”到“社会”的责任转变未做好。究其深层次原因,很关键的一点来自于高职学生自我识别的普遍弱化上。

PIS,“Personal Identity System”,是CIS主要理念在个体上的运用和体现,通过价值观建设、知识性构建、自我意识能力、自觉行为导向等方面的努力,塑造个体的特定形象,以期得到社会的广泛了解、认同和接纳。强化高职学生的自我识别,塑造高职学生的全新形象,才能提升高职信息的传递能力和形象诉求,从而大幅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据此,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以下领域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在理念上强化高职学生的自我识别

1.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企业元素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以“责任”、“诚信”、“创新”、“感恩”等为主题。在全校学生中评选“十佳爱岗敬业明星”、“自强之星”、“感恩之星”,树立意志坚定、积极向上、心态阳光的健康形象;组织学生参加国网系统的“青春光明行”志愿服务,先后参与“电力天路”图书馆捐书、“电力三下乡”等活动;组织学生学习爱岗敬业模范吕清森、职业道德标兵江小金等先进人物及行业中涌现出的“抗冰保电”、“抗震救灾”等先进事迹,让学生在感动之余深刻领悟优秀的电力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

2.企业优秀员工到校兼职教育

为了让学生对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有更直接的感悟,学院聘请电力企业优秀员工到校参与学生的教育。这些来自一线工作岗位的优秀职工,不仅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带进课堂,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以自身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优秀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形成企业所需的优秀职业道德。

二、在行为上强化高职学生的自我识别

1.教学班引进企业班组建制

高职教学班身着统一的工作装,借鉴企业的班组建制,采取学生自愿、教师指导的方式将全班分成若干个班组,各班组民主选举班组长、制定班组制度和共同愿景;班组将学院、班级事务下放、划拨到每个班组成员,成员间既有共同目标,又有各自不同的任务。利用看板定时呈现各班组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每位成员建立个人成长记录,根据目标实现程度及任务推进情况定期评选优秀班组和班组之星,为学生树立勤学守纪的典型,引导正确的发展方向。该项举措既强化了班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又加强了班组间的良性竞争意识。

2.教室、寝室、实训场地的5S企业现场管理

借助于5S企业现场管理的方法,要求学生对教室、寝室、实训场地进行整理,区分要与不要的物品,把不需要的杂物清除掉;教室里的桌椅、清洁工具,寑室里的洗漱用品、生活用具,实训场地里的设备、工具、图纸、资料等全部按规定合理、规范放置;各种标示一目了然、物品放置易于取用、区域划线清晰分明,定期进行清扫,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通过不间断的检查来确保改善的持续深入推进。企业优秀管理方法的实施,不仅能够使校园保持清洁,更能使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提高个人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精益化、标准化的管理要求。

3.校园内的企业文化活动

在学院“素质拓展训练基地”对学生开展攀岩、跨越、求生等训练,强化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举办“电力安全知识竞赛”、“水利工程中的CAD应用”、“电能计量装置误接线判断”、“登杆作业”、“全站仪控制测量及放样”、“触电救护”等各类技能训练和技能比赛,在校园中创设企业的仿真环境,进行岗位适应性训练,让学生把所学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动手能力。

4.校外社会实践活动

在学生中大力开展党团建设,端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干部实行素质拓展认证制度;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到偏远地区调研水利、电力、教育等情况,开展电力科技、农村安全用电等科普宣传,建立“社会实践服务基地”,完成调研论文上报省电机工程学会。

5.校外企业顶岗实习

学院与四川省电力公司、国电集团川渝公司、中国水电五局、中国水电七局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用电检查、电力营销、架控线路施工、电能计量等专业对口的企业岗位实践,让学生进入企业、下到车间,以企业职工的身份代班代岗。通过顶岗实习,学生们熟悉了企业环境、工作流程、生产要求,也清晰了自身与工作岗位间的差距,既促进学生对自身高职角色的认知,更有利于学生向企业职工的角色转换。

三、在视觉上强化高职学生的自我识别

视觉识别独具直观性和形象性,对人有最直接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最容易被感知、记忆和认同,学院特别注意强化学生对自己高职身份的识别。

1.基础视觉识别

作为国家电网下属的高职院校,学院在基础视觉方面呈现出与企业相同的风格:使用国家电网徽记,标准色统一为深绿色,在标志外环的企业名称下加注学院名称。这种集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于一体的徽记,在向学生传达国家电网为社会提供洁净能源,与客户建立互惠和谐关系的企业服务理念的同时,也体现了学院植根电力,与光明同行的办学方针。

篇2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不断积累,也是教师成长道路中的基石。在教育教学中,有的时候觉得思路不顺畅,通过反思,常常豁然开朗、思路顺畅。因此,我坚持每堂课一个小反思,每个月一个总结性反思。通过不断的总结性的反思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促进发展,构建个性化学习平台。

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反思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

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材进行对比,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性的增强和故事性的缺乏,相对来说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是复杂的、枯燥的。所以,在讲述历史知识的时候,如果可以和时事相联系,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将历史知识和现实相联系。今天是历史的延续,我们可以从今天的事件中看到历史的影子。比如,在涉及香港问题时,我们可以把它与1842年的《》、1860年的《》及后来的瓜分狂潮联系起来,更深刻地理解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我们还可以把日本侵略台湾、日本的“大陆政策”与今天的结合起来。总之,我们可以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让学生感到历史离我们并不是很遥远。

在讲授中日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过和第二次相关的知识,可以把他们联系起来,进行整体的比较分析。同时,还可以引入当今时代的一些战争做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战争的爆发是交战双方国际、国内环境共同造成的。

2 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历史学科在中考中不是考试科目,许多学校没有正式进行历史教学,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开历史课,一些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比较差。高中历史课堂如果单纯由老师讲授,学生走马观花,印象淡淡。而如果在有限的45分钟内,老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看书寻求解答),归纳重点知识。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仅起引导和点拨总结的作用,这样就会大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探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要大大好于教师单纯的传授和讲解。

当然,这一方法也并不是适合于所有课程和所有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等,会出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的不等。而且,有的课程中,知识比较难以理解,仍旧需要教师进行重点式的讲授。总之,课堂教学还处于不断的实践当中,作为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水平,多做尝试,探求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

鉴于这一学期我校资源的具体状况、教师自身的情况以及学生的接受情况,对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方案有了初步的具体构思和规划。

首先,导课部分力求生动,展示课程标准。讲授新课之前,进行简要的上节课重要内容的复习。新课的导入上多下功夫,尽力寻求吸引眼球的方式。课程标准在导入新课之后在大屏幕上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了本节课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接近高考。做任何事情好的开端至关重要,对于课堂授课来说,好的导课是成功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方面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和探究学习。具体授课方式要结合每节课的内容而定,比如:理论性很强的内容需要教师讲授的内容就多些,教师居主讲地位;理论性较为浅显的内容教师起引领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结合学生的探究和讨论;有的内容实例较多,没有很深的理论,可以酌情让学生提前准备,由学生来进行讲授,教师整体驾驭课堂,进行重点点拨,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还掌握了课标知识。

再次,当堂检测及课后作业的布置。课堂上主体内容部分结束以后,对于知识的检测时间要不少于十分钟。选取本节课涉及的典型题进行重点知识的考察,做题的时候注意尽量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尤其是班中的学困生,如果他们都可以解决这些典型试题,那么说明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全体学生都初步掌握了。历史学科属于文科,所以有一些知识是需要学生进行识记,累计知识的。所以,每堂课尽力抽出几分钟时间帮助学生进行课标知识的识记,当然这个情况要视班级情况而定。课后作用的布置着重于课后的自我测评以及练习册。

以上内容是对于新学期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的设计的整体规划思路,在讲授课程的时候视每堂课和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多多实践,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篇3

化学实验教师是化学教师中的一员,其素质构成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实验技能素质、管理素质、科研素质等,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教师素质结构图2 化学实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2.1 良好的思想素质

一个热心于实验室工作,素质优良的实验教师,可以促进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教学的开展。实验室工作看起来平凡,但弹性很大,需要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的有效结合。要保证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按课改要求与时俱进。实验教师应树立为教育事业当好教仆的理念,热爱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勤恳踏实,耐心细致,拓宽思路,全力投入到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工作之中去。

2.2 扎实的专业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迅猛的发展,实验教师仅靠学校里学的那点“老本”是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像小河,有水长流。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实验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新东西,不断给自己“充电”,要坚持在职进修,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和实验理论,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有关实验室工作的新理论、新观念、新仪器、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防止知识老化和头脑僵化。

2.3 过硬的实验技能素质

实验室工作要求实验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验室的管理、实验仪器操作、实验教学组织等业务能力和素质。为此,实验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掌握实验教学的规律,要苦练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做到“一专多能,纵横交错”。“纵”是对本学科所有的实验都必须能熟练操作,讲解清晰,分析透彻;“横”是对其所学科如物理、生物实验等能有所了解。实验教师还要熟悉本学科教学仪器和电教器材的技术参数,掌握其保养、维修方法,对教学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能够及时排除,并要积极参与改进和自制教具,以增强实验效果和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及制作技能。

2.4 稳定的心理素质

实验教师是课堂实验教学的灵魂,学生通过实验教师的引导来获得课堂实验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所需,并努力达到学生的所求。这种师生的心理沟通,往往成为教师把握课堂实验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稳定性是实验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例如:偶然的实验失败,导致实验教学效果的偏差,这时实验教师处理问题的方法就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实验教师心理素质的稳定性会使他泰然、镇定、实事求是地突破自我,鼓励学生超越,勇于创新。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甘为人梯的精神,可以成为实验教师追求事业成功的精神动力,也为学生树立了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的榜样,是实验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

2.5 组织管理素质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研究性学习、活动与探究、小实验、动手做、家庭实验室、实习等新的教学形式都已经列入了新课程计划。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搞好实验教学,首先要管好实验室。实验教师往往担负着实验器材的管理和为实验教学服务的双重任务,实验教师对自己管理的实验室里的每一件物品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仪器摆放要科学规范,保管要干净整洁,性能要了如指掌。这样当师生有需要时,才能迅速、准确地做好准备。同时应做到“五熟悉、一了解”:熟悉教材、熟悉配备目录、熟悉学校其他实验室仪器药品和电教器材情况、熟悉市场、熟悉周边环境,了解教学进度。要及时做好仪器的订货和采购工作,暂时短缺的仪器药品,通过“找、代、制、修”等办法及时解决,并创造条件尽可能的增开学生实验组数来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篇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合格化学人才的重要环节,化学实验室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化学教学的必备条件。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水平,定期实行岗位轮换,实验员为适应新岗位、新工作而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是提高实验员个人素质和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1-2]。

一、化学实验室岗位轮换的优越性

1.提高实验室人力资源利用率

目前一般本科院校化学实验室常规的人事安排是每个实验室有专职实验员从事相应实验室管理事务和实验准备工作。管理工作有实验教学管理,仪器管理和安全管理,实验准备工作有每个实验室开设的常规实验、综合实验和开放性实验的准备工作,各个实验室的工作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一岗制的有利之处是各施其责,分工明确。但实验室资源和工作是一个有机循环的整体,实验员的工作是一项同各方面配合,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工作,既有单独性、又有群体性。一项工作远非一两个人所能完成[3]。

实施岗位轮换后,实验员对各个实验室教学管理事务和实验准备工作都会非常清楚,实验室的人力资源呈良性循环状态,有利于实验室人力资源共享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也有助于提高实验室对教学管理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若遇到相关人员暂时不在岗而又有紧急事情需要处理时,其他人员马上就可代为处理,如遇到某人调离,此人所负责的工作也马上有人接替,不会给整个实验教学管理带来任何麻烦。

2.提高实验员的业务素质

化学实验准备是一种繁杂细致、专业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是实验室的灵魂,一岗制在熟悉专业技能和业务工作的连续性上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化学各实验室的实验项目不同,层次不同,现有的人事安排造成实验员对其它实验室的工作和业务流程不了解的现象普遍存在。

对实验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工作岗位的轮换,既是对实验技术人员学习各种专项技术和知识的一种激励,又是对实验技术人员提供的一种实践机会,是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有效措施[4]。岗位轮换使每个实验员学到其他两至三人的工作技能,知道其它实验室的具体工作如何处理,从而适应多种岗位需求,提高了实验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另外长期在一个岗位上从事实验准备工作的人,会逐渐丧失对工作内容的敏感而降低工作效率和质量。化学实验室内部轮岗,实验员为适应新的岗位工作需要而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消除了厌倦疏懒情绪;处理不同实验室事务,取长补短,加深理解,使工作思路更全面周到,而且在不同的岗位施展自己的能力,有机会正确认识自己、定位自己,充分挖掘个人的潜能。

3.消除分工不均,提高工作质量

近年来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招生规模的扩大,不可避免地造成仪器设备使用混乱和试剂消耗增加,使实验室工作量成倍增加,加之实验准备工作机械、复杂、琐碎,决定了化学实验室岗位分工很难均衡,经常引发实验员之间的矛盾与不满。一岗制引起的工作内容长期的固定性与流水性,使实验员之间缺乏沟通和换位思考,也体会不到别的岗位工作的艰辛,遇事不能站在全局看问题,在工作上容易形成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各个岗位工作难以协调、配合。

假设整个实验室工作量是若干个栗子,岗位轮换可以做到朝三暮四和暮四朝三的分配效果,使实验室工作量短期看分工不均,从长远看变得绝对的公平,消除了实验员因岗位设置本身的不均衡和工作量的不均而产生抵触情绪和矛盾,兼顾了岗位与岗位之间、岗位工作量之间的矛盾。增强了实验员之间的凝聚力,因此,除个别特殊的岗位外,实行岗位的轮换,有利于加强实验室工作的协调性和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二、实验室岗位轮换的可行性

1.从实验室的岗位设置来看

实行岗位轮换的重要条件就是组织结构简单、层级分化不明显[5],传统的高校实验教学管理模式规定一门专业课程设一个实验室,并配备一名专职实验员。一般本科师范院校化学实验室的岗位类型,有无机、分析、有机、物化、教法、高分子、化工、仪器分析和库房,仪器分析目前由实验指导教师专管外,其余都属于同一由实验员一岗管理模式的实验室,是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教辅机构,实验员工作量的深度和广度相当,工作报酬和待遇相当。因此,化学实验室组织结构的平行性和岗位类型的多样化为岗位轮换创造了可操作的基础条件,适合岗位轮换。当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其岗位职责、岗位要求、岗位技能也各不相同,但在数字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各实验室间是既相互独立又紧密关联的,实验员只要经过岗前培训,都能很快适应并能很好地胜任新的工作,操作岗位轮换在目前的实验室设置和管理模式下难度不大。

2.从实验员水平来看

化学实验室的实验员目前30岁以上的都是化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工作专业对口,学历相当,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具备开展新岗位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具备培训新实验员的能力,岗位轮换可获得新岗位的工作技能外,还可在新岗位上扬长避短,挖掘自己的潜力。按三年一岗进行工作轮换,实验室的管理和教学、实验员的工作经验都会更上一层楼。

近年来新进实验员大都具有硕士学历,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实验室环境及业务工作流程不甚了解,工作岗位和自我评价有落差,因此在三个月到一年时间内适宜于安排到各个工作岗位去实习,进行工作技能的基础培训,更新教育观念和转变教育思想。同时也发挥个人的专业特长,开拓不同实验室的教育资源。

从职称结构来看,中级以上职称的实验员占总人数的60%~85%以上,不仅具有扎实的化学专业的理论和丰富的实验室实践经验,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较高的实验员素质也为岗位轮换创造了很好的人文环境。

三、建立合理的岗位轮换机制

1.建立可行的管理措施

在人事制度上,要合理设置实验室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岗位,实施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和弹性工作时间制度[6]。在实行岗位轮换之前,首先制定一项完整的、周密的、切合实际的轮换计划,做好岗位轮换前交接工作和实验员的思想工作,全面打好岗位轮换的基础,然后根据每个岗位的特点和技术含量,在遵循总体稳定、保证实验室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局部轮换。同时明确岗位轮换的人员比例、时间、目标及轮换后的人员监督、考核、奖惩等,确保岗位轮换以人为本,合理,规范地进行,例如应制定《岗位轮换实施细则》、《岗位轮换考核细则》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实验室还应该和学校管理的定编、设岗、招聘、竞争上岗等激励措施相配合,以达到最佳的轮岗效率。

2.采取有效的培训措施

实验员的工作不同于教师,是偏向于技术性、应用性的工作,但新进的实验技术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岗前业务培训就直接上岗,已经上岗的也长期得不到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相关培训机制,实验室实现岗位轮换,必须进行岗位培训。根据实验员具体情况和岗位需求,可以在实验室统一安排下组织培训,也可以采取传统的传帮带的方法,在原岗位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学习岗位业务知识。

培训内容有应不同实验室的管理差异进行的管理培训,应实验室常规实验准备工作和仪器管理要求进行的基础培训,以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项目准备工作为主的专项培训,各实验室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维修及其新功能开发的专项培训等。培训形式主要有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两种。培训方式可以是通过参观、交流、在职培训、举办研讨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分批量地对实验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培训目标当然是培养既懂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有一定专业方向,熟悉现代实验管理和维修,以适应新时代实验要求的精英实验员。

四、结语

岗位轮换制是一种成本低、能效高的现代管理制度,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实验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的新型实验员,更好地服务于实验教学,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推动实验室工作的全面发展。因此,化学实验员岗位轮换制应大力推广,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保持岗位轮换的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李艳华.浅谈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6):129.

[2] 李跃林.浅谈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时代特征[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20):122.

[3] 胡建,徐汶.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岗位意识再探[J].实验室科学,2009,(1):12.

篇5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探索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不同于理论课,它是在一个较为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的科学实验,因此为了维护学生的人身安全,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在化学实验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作为职业学校,我们是为化工企业输送后备人才,在生产过程中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作业场所时常存在,一旦操作和管理失控,极易发生重大事故,造成社会危害,所以在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进行安全教育和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已成为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职责。

一、当前化工职业学校安全教育的现状

1.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上安排的较少。现行化工类专业课程设置上,安全教育和安全法规课时十分少,部分学校几乎没有安排,基本都是学生实习前安排一些安全知识的宣讲,没有系统地安排实验前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学生进入企业生产过程中难免对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不知所措。2.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足。一直以来,职业学校都把教学、管理、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来抓,对学生实验实训安全教育工作没有足够重视。想着学校实验教学和教研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像生产企业那样明显和突出,所以职业学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往往被学校忽视,导致职业学校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对师生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安全教育缺乏,形式单一,没有能够让学生从安全教育中真正获得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3.制度不完善,责任不明确,大部分学校都安排处室代课老师兼职管理实验室,管理实验室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兼职管理所以工作重心也就没放在重点上,且缺少训练,职业素养普遍不高。

二、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前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安全教育是实验室过程中保证安全的基本条件,是安全工作的基本内容。实验前的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安全意识,是防止实验过程中各类事故发生的最重要保证。2.安全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验中所用危害性药品的安全操作方法。3.安全教育可以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安全与防护常识,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中毒、防止化学药品灼伤、防止玻璃割伤、防止电伤害、防止环境污染。4.安全教育可以让学生正确识别试剂标签和仪器技术说明书,了解使用的化学品的危害性,和仪器操作的规范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会学生必要的应急处理办法

1.可以实地模拟火灾的情形,现场给学生讲解和演示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然后给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使学生能有更深刻的感官认识和亲身体验。2.让学生模拟练习最基本的包扎涂药技术,例如:不小心被玻璃割伤,遇到这样的情况时首先要小心地取出伤口中的玻璃碎片,用消毒棉棍,或者用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然后用红药水涂抹伤口,伤口如果比较脏,可以用2%的双氧水清洗,消毒后再进行包扎,如果伤口严重出血时,应立即送往医院处理治疗。3.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药品灼伤后的应急处理办法,例如:不小心被酸类灼伤:首先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弱碱稀溶液(2%的碳酸钠溶液)冲洗.如果是浓硫酸,记住千万不能直接用水冲洗,因为浓硫酸遇水会发放出大量的热,稀释后反而会造成更大面积的灼伤,应先用纱布擦拭干净后再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用2%的碳酸钠溶液冲洗;如果是碱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弱酸溶液(如2%的硼酸溶液)冲洗,可先用干纱布擦拭干净,再用清水冲洗;溴液灼伤,用石油醚洗后,再用2%硫代硫酸钠溶液洗,最后用大量水冲洗,严重者须送医院诊治。4.实验室内吸入有毒有害气体后的应急处理办法:例如:吸入氯气后,会出现一阵性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有咳嗽,胸部紧束感,气短、胸闷或胸痛,轻度发绀现象,这时应迅速撤离人员至上风空气清新处,保持通风良好,然后再进行应急处理,眼睛部位可以用3%苏打水冲洗,呼吸道可以吸入3%苏打水热蒸汽缓解,然后尽快送入医院进一步检查诊治。四、安全教育结束后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考试通过防火、防玻璃割伤、防易燃易爆、防有毒有害、防强腐蚀性化学药品等多个专题安全教育演练后,要对学生进行一次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实验。五、建立长效的安全检查机制,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实验过程中老师的安全巡查和监督时刻也不能放松,要不定期、不定次的安全抽查,不要等安全事故发生后后悔莫及,不要让安全意识停留于形式教育,要深刻地贯通到学生的行为操作中。

小结: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验安全是保障实验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实验安全工作需要学校发挥每一个实验者的作用,切实加强实验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才是保障实验安全及人身安全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篇6

药物制剂专业是研究如何将原料药制成适于医疗应用的成品药,是一个兼属药品生产及其安全有效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其目标主要是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药物制剂专业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和领域,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性、技能实践性的特点。

药物制剂专业是2009年在我校开设的本科专业,结合药物制剂专业的特点,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实践是我们农业院校开设此专业的关键。我们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再通过实践教学强化学科发展。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特色”的原则,探讨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的发展,以适应药物制剂专业人才的培养。

1、课程体系的设置

1.1药物制剂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

药物制剂主要培养能在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和管理等领域从事天然药物提取精制、药物制剂与剂型设计和制备、药物分析检验、质量评价等方面工作的科学技术人才。该专业主要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30余门课程,为加强药物制剂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该专业应具备较完整的化学和药学知识模块,在此基础上,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此,我们将理论课程设置为由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的三阶段课程体系:第一阶段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解剖生理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医药数理统计、生物化学、药理学、仪器分析等,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学生下一阶段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专业课程,包括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生物药剂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等。主要是为培养学生掌握药物制剂专业所需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在该阶段的学习中,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特色”的原则,调整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突出教学实验、综合训练、科研训练、教学和生产实习环节,使学生不仅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制备原理及技术,并且通过课程实践锻炼与强化以满足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医药行业生产一线,具备药物制剂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制药工艺设计、药物制剂制备、生产、质量检验与控制、药物研发、销售和管理等能力,可在药厂、医药公司、医院、药品检验部门、研究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制药工艺设计、药物剂型制备、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经营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1.2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的设置

从教学实习、教学实验、生产劳动、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活动、创新与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探讨。分别建立相应的基本框架,即基础实验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及实验能力拓展,分别从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实验、专业实验教学、实习实践、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创新与素质教育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实验目标: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课程实验训练和考评,使学生熟练掌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基本操作,如称重、量取、倾倒、观察现象和科学分处理结果和数据等,要求学生结合理论课的学习,将实验原理理解透彻,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具备规范化操作的基础实践能力,总结分析问题能力。专业实验教学目标:在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实验基础上,根据已学过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理论知识进行专业实验设计。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使学生具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实践能力。实习实践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科技创新目标:主要是通过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实践目标:主要是安排学生进入药厂,企业根据本院实习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提高学生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明确自我发展目标和职场规划。

1.3对课程体系的实施

通过专业理论课方面、实践教学环节、毕业环节等环节的实践,找出问题与不足,制定解决方案。专业理论课方面,每一门专业理论课都成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研究团队,团队内教师职称结构及学历层次合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环节,药物制剂专业共开设两门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实验课程:无机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六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医药数理统计实验、生物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学实验和药理学实验。六门专业实验课程: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化学实验、药剂学实验、药物分析学实验、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实验。以及相关的专业选修实验课程,生产实习,教学实习等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提高自身实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毕业环节,本专业的毕业设计,以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契机,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及药厂制剂设计中。

2、教学实践改革[1]

2.1基础实验训练层。以我校药物制剂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重点,确立训练学生基础实验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同时,认识到实践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性,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增强对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

2.2综合实验训练层。通过方案的确立,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前期学到的实验技能,解决一些生产实际问题,并明确这些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生产意义。

2.3实验能力拓展层。通过教学实习环节、第二课堂活动、师生合作课题、到药厂生产一线锻炼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实验能力并能紧密结合前沿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化的生产实践。通过完善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应用能力。为吉林地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落实措施

3.1对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进行修订。到医药企业、兄弟院校进行人才需求状况调研;召开学生座谈会;根据药物制剂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切合我校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

3.2改革教学模式[3]。药物制剂专业教育与公共教育并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搞好第一课堂教学的同时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使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互融合,知识结构合理化、课程体系最优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基本要求统一化、学生发展个性化。

3.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充分利用校外药物制剂GMP实训基地进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校企合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由原来的理论为主转为理论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按实际生产流程,对主要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消化与理解,从而使实训内容有针对性,理论教学内容的学习更深刻、更扎实,两者相辅相成。

3.4加强师资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加强师资教师队伍的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稳定骨干教师队伍,造就拔尖人才,培养若干名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形成和聚集一批在国际、国内有相当知名度的学术创新团队,建成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通过贯彻实施国家及教育部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计划”,造就一批国际国内一流学者和优秀学科带头人。通过实施学校的“院士工程”、“紫江学者计划”、“优秀团队计划”、“优秀后备人才计划”和“博士后培养计划”,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学科梯队。师资队伍建设,将围绕学校“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进行,通过科研启动经费、科研配套经费和博士后专项基金等方式支持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结合农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情况,鼓励教师“走出去”,到药企等生产一线锻炼实践教学能力,达到“双师型”要求。

3.5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建设实习基地作为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对实习认识不足,不能适时进行角色转换,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差,实习过程中缺乏职业精神;对实习基地专业指导教师队伍的配备上,部分高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的指导工作流于形式,实习质量难以保证;学校、学生和实习单位三方之间的责权划分不清,当学生和实习单位发生纠纷的时候,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等。这些问题是我们在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

农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药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药剂学、药物化学、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等方面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具备药物剂型和制剂的设计、制备、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使本专业学生得到系统的药剂学知识与技术的培训。因此,农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课程设置不应单纯地以学科型为主,应兼顾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即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的认可为依据来设置课程。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也体会到只有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学科发展方向,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修养,才能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09-01

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能力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诱导等手段,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思维的内在动力,去探求、创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发明。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本科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全面检验,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同时,还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1]。

然而,在全社会都重视与提倡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下,安全意识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理论知识本身的再次提高,更是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升华,通过各类实习、创新实验、毕业论文环节等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能力质的飞跃。因而,安全意识教育对化学化工类大学生的培养来说尤为重要[2~5]。

1 安全意识教育

本文这里所指的安全意识教育并不涉及校园普通安全教育,而是针对化学化工类工科专业特点的专业技术安全意识教育。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创新实验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体现的安全内容设计,以及各类实验与实习、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等环节自身需必备的安全意识。

1.1 设计环节内容上的安全意识教育

各类设计环节是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安全设计是设计内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在化工工程设计中,特别是工艺流程设计,在达到最大生产负荷量的前提下,还应充分考虑各类安全问题。此类设计不仅要考虑设备设施的安全问题,而且要考虑整个工艺流程的安全问题,还要考虑所用原料、产生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安全问题。设计往往是实现安全本质水平的根本途径,要保证设计中不留安全隐患,以避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酿成重大生产事故。

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 前,应该注重安全意识的灌输和应用。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不断深化,安全设计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安全设防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为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目标,在设计过程中选择本质安全设计尤为重要。安全设计要工艺成熟、系统安全、设备设施可靠、易于操作维修等,使用无危险的物料和安全的工艺流程,从根本上避免危险,保证安全。

1.2 实习等实践环节的安全意识教育

为锻炼化学化工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体系开设的专业内容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同时还开设有毕业论文环节,以实现整个大学知识体系的有效融合。近几年,为了能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各高校专门设置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环节。此外,长沙理工大学各级部门还设置有科技立项以供学生申请,以鼓励在科技研究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由于化学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学生在实习与实验过程中,安全问题都是指导老师尤为关心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在实习与实验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安全因素。如工厂发生高空滴漏和泄漏等,实验室发生烧伤、烫伤等。在化工厂和化学实验室,许多化学药品都是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险物品,在使用过程中因其性质特殊,易发生燃烧爆炸、腐蚀、使人中毒等现象。也会因为自身操作的错误或安全意识差而发生事故。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习与实验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意识教育,引导其树立“安全”就是“生命”的理念。

针对这个过程中的安全意识教育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6]:

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在进入实验前,让学生先熟悉自己所做实验涉及的危险物品,特别要了解物质的性质、危害以及应急处置措施。不仅仅要“我了解安全”,还要应用于实践,“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二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原则。从“受教育者”大学生的角度看,接受安全意识教育,利己、利人,是与自身的安全、健康息息相关的事情,接受安全意识教育是发自内心的要求,不是被动接受“要我安全”,而是主动要求“我要安全”。

三是巩固性与反复性原则。安全知识,随着工作和生活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可能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安全知识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对安全意识教育要遵循巩固性与反复性原则。

四是典型性与广泛性相结合原则。利用已发生的血的事故案例来进行教育,使受教育者有更真实的感受,让受教育者能更真实地感受到安全事故的严重性,感受到细节、小违规带来的惨痛教训,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动思维和自觉行动。安全意识教育工作的展开并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对象,因为安全是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上来讲,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安全存在,所以安全教育工作应该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对于一些常用的通用类的安全知识应该广泛宣传和灌输。

五是教学手段与时俱进原则。随着现代教学工具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作用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教学手段,采取多形式的教育方法,使安全意识教育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和真实化。

总之,高校教育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应把安全意识培养放在能力培养工作的最前方,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安全超前意识,应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指导方针,把安全意识的培养工作当作持之以恒的教学课程,让大学生把“安全意识”深入每个人的心中。

参考文献

[1] 刘淑琴,王彩虹.加强大学生实践教学,培养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0):33-34.

[2] 仇念文,钟杰,贾继文.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推进“平安校园”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5):132-134.

[3] 柯红岩,钱大益,杨超华,等.实验室安全教学领域自我教育模式探究[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1,28(10):184-186.

篇8

二、学校在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做法

学校在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做了探索,将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条件(校内外)、企业学习资源等有机的融为一体,并融入到整个培养过程中。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做了探索:学制: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3由两部分组成:两年的基础能力培养,即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学习和在第三年配备专业导师,学习专业课,进行一年的专业能力培养;1是指一年的企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即学生在武汉水务集团排水发展有限公司、武汉森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学习,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实施SEI(科学、工程和创新)三种教育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战略。高度重视学生培养质量,构建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用人单位评价和行业评价多元综合评价体系。结合“民族院校”和“环境工程”专业自身特点,以环保产业的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不断优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来提高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分流:在培养教学环节上,采取“多途径、多规格”的动态,与美国加州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等高校合作,通过“普通班+国际化教学实验班”的结合,通过多种途径选拔学生进入,也实行淘汰机制进行分流。优秀学生在毕业后推荐到国外高校继续深造或合作企业工作,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模块:构建了基于MSET(数学、科学、工程和技术)一体化的知识模块和基于DSTS(设计、模拟、测试、管理)一体化的能力模块,EPCM(工程、采购、建设、管理)一体化的实践模块。所有课程的培养均按模块化进行设置,学生课程包括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大模块。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某一课程模块修读一定的学分。工程实践作为一门应用实践类课程,学生可以通过科技竞赛获奖、参与科研创新、参与企业实践等多种方法获得相应学分,只要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毕业,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色:以工业水处理为特色,注重核心课程的建设。进一步强化《水污染控制工程》专业课程的建设,建设方向要充分反映环保行业主流技术与前言方向。通过重金属废水处理工程技术中心和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研发推广中心两个校内基地的建设,科研带动教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资源,体现学校环境工程专业以“工业水处理”为核心的学科特色。

篇9

论文摘要:通过改革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本科生有机化学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开设综合性实验—有机化学大实验的实施与实践,对高等林业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之一就是进一步加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如何通过高等林业院校的化学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知识和能力,将“素质和能力”培养落到实处,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也是我们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包括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七五”、“‘八五”期间,我们主要致力于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将立足点放在结合林业院校的特点,优化实验内容,淘汰某些验证性实验,增加操作实验和应用性较强的实验,开放实验室,强化学生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适当开设综合性实验,从而为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1、改革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

1.1实验指导书内容和实验方法的改革

(1)基本操作高等林业院校林学类专业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基本操作、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色谱技术和天然有机物的提取。基本操作部分对于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至关重要。编人我院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的绝大部分基本操作既有独立的实验,又结合在有机化合物制备和天然有机物提取分离这两部分内容之中,且涉及每项基本操作在生物学科特别是在林业上的应用,强化了学生把基本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林业科技工作紧密结合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水蒸气蒸馏属重要的基本操作之一,广泛用于植物中易挥发成分(香精油等)的提取,与植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关系密切,而一般的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都是通过含杂质苯胺的提纯,使学生掌握这一基本操作。实验人员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选用含杂质的正丁醇作为苯胺的替代物,既解决了安全问题,又适于初学者掌握操作步骤。除此以外,实验指导书中还安排了供选做的水蒸气蒸馏的应用性实验:松脂含油量的测定。通过前一个实验内容,对于真正掌握水蒸气蒸馏这一基本操作的学生,完全能够借助实验指导书独立完成松脂含油量的测定。

(2)色谱技术色谱技术对于从植物资源中提取、分离和鉴定天然有机物,是必不可少的实验手段。其中薄层色谱既可直接用于天然有机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又可用于柱色谱选择洗脱剂和收集流分。而许多天然有机物对紫外光有吸收,所以在薄层色谱中常利用一定波长紫外光照射替代显色剂进行显色.。鉴于一般实验指导书上无此内容,任课教师选用蔡、a-茶酚作为试样,摸索出用硅胶板分离这两种化合物的展开剂,用紫外光(=254 nm)显色,检验分离效果。经过几年实践,表明该实验方法既简便又省时,效果十分明显。

(3)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属应用性较强的实验内容。在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技能训练,所选实验项目应难度适中,而且要能够在3学时内完成。我院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中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部分共编人了7个实验,其中两个实验分别选自我院和兄弟院校教师科研项目的部分实验内容,但由于条件和实验学时所限,无法面对本科生开设二“七五”期间开设‘、油脂的提取”和、“茶叶中提取咖啡因”,这两个实验内容综合性不强,仪器、试剂的投人和消耗量过大,因此在“八五”期间逐渐被另一个实验“黄杨叶中色素的提取”所替代。该实验内容属有机化学大实验“黄杨叶中胡萝卜素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内容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复习分液漏斗的使用、薄层色谱用薄板的制作及薄层色谱。柱色谱等实验技能以及初步掌握溶剂提取植物材料中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方法。该实验内容综合性较强,试剂、玻璃仪器的消耗量低,而且能够在3学时内完成。

1.2优化实验内容

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项目,我们除淘汰一定数目的验证实验外,尽可能优化实验内容。首先安排固体有机物的重结晶。第二次实验则包括熔点、沸点的测定两个实验内容,一方面便于用学生以已知标准物为对照,检验重结晶实验所得样品的纯度;另一方面通过常量法测沸点,又掌握了普通蒸馏这一最基本的操作技能。第三次实验则安排水蒸气蒸馏和折光率的测定,除用无水乙醇、蒸馏水为样品学习阿贝折光仪的使用外,还测定水蒸气蒸馏分离提纯后的正丁醇折光率,并用分析纯正丁醇作为对照,既掌握了折光仪的使用方法,也检验了水蒸气蒸馏分离提纯的效果。而分液漏斗的使用和液态有机物的干澡,则是通过水蒸气蒸馏、乙酸乙醋的制备,以及黄杨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三次实验,使学生得以掌握和巩固。另外,我们把柱色谱、薄层色谱和纸色谱三个实验内容集中在一次实验内完成,利用柱色谱洗脱样品的间隙,完成另两个实验内容。随后安排的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又为学生掌握色谱技术创造了条件。

2、本科生有机化学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

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仅依靠有限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学时,难以使学生的基本功更加扎实,对基本操作也不可能运用自如。因此,在院教务处的协调下,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对本科生的有机化学实验技能进行强化训练。把立足点放在操作要点的指导和掌握方面。例如,对蒸馏和合成实验,反复对学生进行实验装置的装卸和操作要点的训练。在此基础上、指定实验内容,对学生进行考核。让他们根据实验指导书独立列出所需仪器的名称和件数,自选仪器,完成装置的装卸,再由教师指出操作过程的不足,并针对实验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最后根据各个环节给出成绩。又如,对糖和蛋白质的性质实验,我们则模拟理论考试中的化合物性质鉴定,让学生拟定方案,自己动手鉴定未知物,并写出鉴定过程和结果。 以上是强化训练的第一个环节,接下来是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时间,各系部挑选出5名学生(优秀生1名,中等生2名,一般生2名),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技能的抽测。由主讲教师担任主考,有关各系部主任担任监考,教务处处长担任巡考,学生持学生证进人实验室,以抽签的方式选定实验内容,在3学时内完成实验和实验报告,主考教师按实验考核办法当场评分。6个专业7个班级的36名学生参加考核,平均成绩87.7分、90分以上14人,8D一89分17人,7079分5人。其结果表明,强化实验技能训练获得了预期的效果。

第三个环节是开放实验室,利用晚自习和双休日,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操作薄弱环节,有目的的进行进一步强化训练。

经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强化训练,使每个学生的基本技能达到合格标准,并对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循序渐进的作用。

3、开设综合性实验—有机化学大实验

篇10

1.1 各高校师生安全意识不够强

大多数高校都存在着重视教学科研,轻视安全工作的思想,认为安全工作是由学校保卫部门负责。从防水、防火和防盗三方面来阐述一下。

第一,防水。例如,实验楼计算机实验室某天上完课没关实验室的窗户,当天晚上下起了暴雨,计算机实验室进水了,数台电脑因进水而不能使用。这起事故是由于上课教师或实验员责任心不强而造成的。电脑损坏不但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而且还给学院造成了损失。上课师生来上课的同时,洗手间的水龙头不关掉,导致水一直哗哗的流,有的甚至都流的满走廊都是,如果流到实验室里,会不会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坏?如果流到电线接头处会不会导致电线短路,造成更大的危害?

第二,防火。冬天,天气冷,尤其是在阴面教室上课的教师,有的教师私自带来了小太阳,由于功率过大,引起电线着火,更有甚者有的老师上完课不断电,小太阳开着就把教室门给锁上了,直接走人,任由小太阳开着,机器开着,这些都是咱老师安全意识不足,造成的,如果每一位上课老师安全意识强一点,责任心强一点,把安全隐患也就扼杀在萌芽之中了。有些高校,实验楼使用好多年了,很多线路都已老化,老师在使用机器前最后先检查一下线路,提前报修、更换,以防引发火灾等。

第三,防盗。安全也是一个经常涉及的问题,也是各大高校比较重视的事情,实验楼很多实验室都配有贵重的实验仪器及器材,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上百万元。这件事情应该引起学院领导的重视,像实验楼一楼全是玻璃窗,一楼有机房又有昂贵的建筑器材,及时的把一楼安装上防盗窗是必要的。还有,实验室上课老师的钥匙管理也要相应的重视起来,老师上完课一定要确保门窗是否锁好,尤其是一些配有贵重仪器的实验室,最好不要让学生私自带钥匙,老师要把自己实验室的钥匙管理好。现在各大高校,都在实验楼安装了相应的监控仪器,安装监控仪器也是实验楼防盗管理的必然趋势。

1.2 安全管理制度不够严格,执行力还不够强。

各大高校上实验课期间,不少学生将零食、瓜子等食物带进实验室,在实验室里吃东西。按规定严禁学生将食物带进实验室,有些实验室里存放一些精密仪器,容易损坏。像有的同学不小心把饮料倒进计算机键盘里导致键盘不能用等现象。由于各学院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实验室吃东西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化学实验室,里面有一些有毒的化学用品,如果学生带零食,很容易导致学生中毒等情况发生。

由于上课老师的疏忽,上课前没有及时的把本节实验课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讲给学生听,导致学生做实验时操作不当受伤。

1.3 实验室消防设施不足

许多高校实验室都存在着消防设施不足的现象。实验室虽然配备了消防设备,但由于一些实验室常年只开了几次,消防设备不定期检查,消防设备故障不及时更换,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方面,均达不到安全防火的要求。还有许多大学实验室没有配齐气体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防毒面罩等固定或移动消防设备。如果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2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对方法

2.1 开设实验室安全培训课程,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针对各个专业实验课的特点,对涉及到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进行了分类培训。结合实验室发生的事故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废弃物处理、化学危险品、特殊危险设备的重要操作事项、事故的救援和自救、网络信息安全、实验结束后的仪器恢复检查等。

通过培养学生加强安全观念,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

2.2 加强教师队伍安全培训管理

实验室授课,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责任心强,服务质量高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安全环境的重要保证。对全校老师及学生施行安全培训和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杜绝安全隐患。例如,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安全器材使用、事故案例分析等都是提高老师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加强安全实际操作训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按照仪器标准程序进行培训,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对学生进行安全技能训练,定期进行消防演习,请专业人士讲解消防知识、灭火常识和灭火器在各种场合的使用方法。在有意外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采取措施,减少人员伤害等。

2.3 完善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促进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学校不断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卫生管理制度、实验实习制度、实验室检查制度、实验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针对各项制度,以及各部门和二级学院的大力配合,落实到实处,明确的规章制度下,实验楼面貌焕然一新。

2.4 杜绝安全隐患,加大对实验室基础设施的规范化建设。

实验室的基础条件是保障安全的首要条件。我院把安全建设规程已纳入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中,把实验室安全问题充分涉及到各个环节包括实验室的建设、设计、仪器设备的购置和放置及实验室水、电、气等管线方面。

篇11

自我国开展精品课程工作以来,各类高校都十分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许多高校根据不同专业课程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依据国家级、省部级精品课程建设目标,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制定了本校精品课程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并配套投入相应的建设经费,全校齐抓共管共同努力创造良好条件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精品课程如何有效的发挥示范模范效应,如何更好地展示其优秀精粹所在,要依赖于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建设与分享。精品课程网站是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自学、师生教学互动和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

1.1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资源共享中存在问题

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中提出,国家精品课程按照规定上网并向全国高等学校免费开放。但现实却并非如此,目前存在的现状是教师和学生在使用精品课程资源时出现有点击网页时找不到服务器无法显示网页、网络无法连接、无权查看网页、无法连接数据库等问题。而在能够浏览的精品课程中,也有部分课程出现网络不通、网页跳转速度太慢、无法找到文件、IP受限、非本校用户不能下载等问题。精品课程网站出现这些情况表明,一些高校在精品课程申报成功之后很少对精品课程进行后期有效的完善和维护,没有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定期维护和更新,这种现象和结果背离了教育部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没有真正实现优质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和免费共用,不利于高校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共同进步。

1.2精品课程建设中只求“量”不求“质”

精品课程是涵盖教学目的、教学定位、教育理念、教学思路、教学体制、教育前瞻性、教学队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教材等多种要素改革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有些精品课程的建设出现的问题表现在:有的精品课程还停留在“知识”的表观表面教育上,专业教师平时不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经验、教材改革、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等的积累,一到申报精品课程时,临时上阵,仓促准备资料、胡乱堆砌资源,而没有全方位考虑专业课程的特性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当一些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之后,可以明显观察到,绝大部分精品课程网站的更新和维护工作就停止运行,没有专门的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和更新,特别突出的是,课程网站的学习交流、疑问解答和师生互动基本上都发生在该精品课程评选的当年,而在评选之后长时间内没有师生交流学习互动的体现,学生在论坛和留言板中的留言、提问和迷惑等都没有得到教师及时的解答和有效的解决。

1.3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评价方式单一

我们在学习浏览精品课程网站时可以看到大多数精品课程使用了教学评价体系,而这些评价体系许多只是使用了专家和部分听课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并且普遍采用的是学生评教与专家、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这些评价只是单方面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注重了对该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学的这一角度,没有从接受者学生的这一侧面来考虑,忽略了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对学生学的结果进行评价。

1.4精品课程建设中网站的设计制作欠缺

有的精品课程网站设计得很花哨,使用的颜色复杂多变,看着即不美观也不大方,视觉效果欠佳,这种网站不适合长时间浏览,而且有的网站没有一个清晰的布局,各部分内容安排的不合理,分配不均匀,设计杂乱,没有给浏览者一目了然的感觉。

2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开放精品课程资源,实现资源有效共享

实现精品课程资源的有效共享,不仅有利于学生方便的查找与学习有关的资源或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也有利于各个专家、教师进行商榷探讨学术问题,取长补短,及时修改教材、教法等存在的问题。

2.2充分运用交互平台,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中,设计者和教师要能够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发展前沿,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功能全面的学习交流平台。如在网站中可以建立BBS,留言板,blog、QQ群、微信、微博等这样的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在这些交流互动平台上组织教学及研讨活动,与学习者交流探讨专业及前沿知识,为学习者提供教学、科研指导和启发,为学习者解决专业、思想难题,为学习者排忧解难,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交流与探讨,教师要经常去查看交互平台,如有学生留言,应及时地给与反馈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以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能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范围。这种积极有效的平台可以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网上教研的行列,形成高效互动的良好学习环境,使精品课程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专业课程建设方面真正起到模范示范作用,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真正的精品课程。

2.3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教学评价监控系统

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创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而精品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是精品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系统完善的教学评价系统对精品课程教学可以进行有效地指导和监督,因此,各级各类高校应根据不同学科领域自身的性质和专业特点,从不同着重点出发,尽可能全面制定评价体系并兼顾个体差异,既要能够反映出高校教学的改革动态和前沿发展方向,又要能够引导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激发学生有创造性的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采用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有效地结合,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体系,尤其在教学评价中,在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学生评教、专家评价、同行评价等方式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对学习者自身的评价以及同伴的评价,进而实现全方位、立体式、多种形式并存的教与学的评价,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另外,根据精品课程的国家级、省部级、院校级的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分类,对其具体的评价标准也要有相应的差别,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规划、教学队伍、教学内容和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教学效果、课程特色。

2.4健全丰富网站内容,建设功能全面的精品课程网站

专业课程内容、网页的设计和制作,必须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和专业授课教师的共同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可以解决课程网页设计制作技术上的问题,经过一定时期的试讲、学生的反映进行反复修改,能较好地实现专业课程设计的思想和特色。

3《无机化学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

按照高校《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目标,不懈努力强化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龙头地位,以产学研三位一体相结合,以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交叉渗透和谐发展为依托,有效推动无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以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为中心,将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任务逐一进行分解确认,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共同参与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以期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实验教材、实验教师队伍、实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考试体系、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取得一流的成果[2-3]。(1)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教育理念先进、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高职称、高学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实验教师、助理实验师。(2)充分发挥博士的科研优势和化学结合的特点,建立一套产学研融合,能适应21世纪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无机化学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编写出内容先进、特色鲜明并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系列新教材。(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两手一起抓,强化理论和实践的并重性。高度重视实验、实习、见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施计划,通过多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着力推进实验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考核,实验考试体系的改革,多开设综合设计性、创新性和研究探讨型实验,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研实践活动。(4)探索和建立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建成培养化学及有关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高水平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基地和实训基地,形成基础实验、课外开放实验和实训基地实验三位一体的训练模式,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5)积极改革和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大胆改革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相关课程可以适时适当采用网络、QQ群、微信群、学院主页等多种新媒体方式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师的教案、问答与思考、实验注意事项、基本操作及安全指导、参考文献等要免费上网开放,同时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规范操作步骤等一并上网开放。

4目前我院《无机化学实验》提高实验技能的几点做法

4.1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紧密结合

理论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结构-性能-原理-应用”为主线,理论部分与元素化学部分相结合,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和无机化学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和需要进行合理取舍,将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安全、基本操作技能等融入理论课教学中,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4]。

4.2基础实验训练

实验课程按照“查阅文献-实验预习—实验课—结合理论课书写实验报告—思考与分析”的原则开展教学,使学生在实验动手能力、实验方法、科学态度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综合能力等方面受到良好的训练。实验过程中随时对学生进行节约药品的理念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并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改进研究,跟踪观测学生的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4.3课外开放实验训练和实训实验训练相结合

二年级学生开始走进实验室进行课外开放实验训练:(1)通过学生选导师,业余时间由老师指导完成;(2)通过导师选学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业余时间由老师指导完成;(3)通过导师选学生申报我校大学生基金项目,业余时间由老师指导完成;(4)四年级下期考研笔试后准备进行面试前,由优秀的指导老师进行开放实验室统一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完成;(5)还有我院每年下学期针对新生举行的一次无机实验技能大赛,每年针对高年级学生举行的实验技能大赛,使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都发证书),学生成果以论文及各种奖励得到认可,因此使学生更加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扩展了学生的视野。(6)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课程已建成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充分进行和完成相关技能训练。

4.4存在问题

目前我院欠缺的有:教学内容如何优化和组合?针对性强的优秀教材如何选择和编写?目前,我们的《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复,对于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应化专业的实验内容该如何进行整合?这两个专业实验内容的区别和联系?另外,应根据课程改革要求和化学学院一年级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结构及实验技能特点,编写适合本系学生使用的《无机化学实验》教材,对实验内容进行合适的重组,尽可能使学生在实验动手能力、实验方法、科学态度、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验问题和初步具备独立设计完成实验的综合能力等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所以,针对性强的优秀教材的选择和编写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