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7 15:25: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职业生涯规划前言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014-01
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国家考研政策放宽等原因,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在就业、出国、考研等之间选择了考研。相关数据显示[1],报考2012年研究生的人数已经达到165.6万,相对于2011年的151.1万人次,报名增长率接近10%,其中跨专业考研更是有所升温。
1 大学生跨专业考研的动机及现状分析
跨专业考研动机包括内在需要和外界诱因[2]。在榆林学院69名跨专业考研学生中,考研动机为好奇心的占1.45%,出于兴趣的占46.38%,为了更好就业的占46.38%,在父母压力下考研的占1.45%,是从众心理的占5.80%,是学校鼓励的占4.35%,动机为其他的占2.9%。
榆林学院2009-2011年学生考研上线率分别为14.7%、13.5%、11.8%,而跨专业考研成功的学生在考研上线的学生中占的比率分别为16.9%、12.1%、15.1%。文科专业中,跨专业比例最大的为同级跨越。2009年——2011年,从文科的一个专业跨到文科的另一个专业的比例分别为6.4%、4%、7%;在跨专业考研准备中由文科专业跨到理科专业的学生,但没有成功的案例。在理科专业中,从理科的一个专业跨到理科的另一个专业的成功率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09年为5.8%,2010年这种跨越为8%,2011年为7.3%;但是成功地从理科专业跨到文科专业的学生比例在锐减,由2009年的4.9%降到不足1%。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一个“认识自我”、“分析环境”、“合理抉择”的过程[3]。有助于大学生全面的评价自己,帮助大学生早日确立奋斗目标,实现自我价值。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相对滞后。相关调查显示,只有2.8%的学生表示对高考时填报的专业非常了解,12%的学生选择专业是出于对专业的兴趣,且该兴趣也只是受社会舆论和家庭经验的影响,而不是受学校个性化、专业化教育的影响[3]。其次,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自我价值定位过高、期望与实际不符、心理脆弱、行动滞后等问题。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较少接受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指导。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课程流于形式,开展生涯教育以讲座、测评等方式已显陈旧。再次,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浅显,很多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测评的层面上,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测评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有的还想当然的职业规划与性格测评等同起来,更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测评指导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4]。所以大学毕业生无法确立职业方向与目标,在择业和走向社会时一片茫然。
3 跨专业考研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3.1 职业生涯规划是跨专业考研的前提和基础
跨专业考研是学业上的一次跳跃式发展,它的成功显然是以良好的学业规划为基础的。
在笔者的调查中,有29.1%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原专业,也不想从事与此专业相关的工作,另有12.9%的学生则因为学得吃力而不喜欢。不喜欢原专业的的跨考学生,有较好的学业规划,且对考上的期望非常高,也有较为明晰的职业生涯规划。
3.2 专业考研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自有其时间梯度。“由于人生具有发展阶段和职业生涯周期发展的任务,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就必须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并划分到不同的时间段内完成。每一时间阶段又有‘起点’和‘终点’,即‘开始执行’和‘完成目标’两个时间坐标。如果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就会使职业生涯规划陷于空谈和失败”。以发展的角度看职业生涯规划,跨专业考研就是一次实际的任务,它无疑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发展。
3.3 职业生涯规划对跨专业考研具有战略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集中体现了大学生的职业理想,设计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步骤以及发展自我的轨迹。当然,战略性的规划也需要学生认识到其弊端,“战略方向也会像眼罩那样遮住潜在的危险”[6]。跨专业考研学生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还需要拿出足够的耐心去应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生涯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得到检验,学生应评估自己的生涯规划,不断修正它,完善它。
考研学生是跨是守,只需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战略指导下,尊重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就能做出抉择。
根据教育部门统计,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001年为114万人,到2012年达到680万人,2013年更是高达到699万人,12年间增幅达6.13倍多。就业难现象并非一朝一夕,我国毕业生基数大,以往年度的剩余劳动力积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依然非常严峻。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攻克就业难关,实现理想的关键。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学校长期健康发展、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以及维护社会繁荣稳定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综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得到了社会各界学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已经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自2006后,我国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关键字的论文数量大幅上升,研究视角也开始多样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大部分论文的视角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黄林楠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赵辉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等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他们强调个人职业规划不明确是阻碍他们就业的主要原因,并给出了很好的对策。(2)张靖的《重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运用》,朱福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等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他们指出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环节。(3)张兴博的《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反思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刘晓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因素分析》等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解决方案,他们指出大学生在校期间容易形成较高的期望值,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心里承受能力较弱,所以构建大学生职业规划心理辅导体系至关重要。(4)粟晏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惑及对策》,李华平《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困境与出路》等探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出路。
由此可见,我国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学科视域上看,主要集中在管理规划领域,学科视角不平衡,领域研究不够全面。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方法上看,理论研究比较零散,不能形成系统,实践性研究还是很缺乏的。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上看,主要是对国外职业生涯理论的简单介绍与研究,并未能结合中国高校的特色加以改造,起到的实质性作用很小。本文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在实证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具体指出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结合笔者自身及周围的实际,给出一个较为切实可行的对策,旨在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早日解决。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我认识不明,规划意识淡薄
通过对武汉理工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689份,回收有效问卷7704份。数据显示超过50%以上的毕业生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明,没有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定位,几乎没有做过职业规划或者缺少系统稳健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意识不明确。这一情况主要是长期以来我国忽视职业规划教育,家庭、学校、社会也很少关心。绝大部分学生以为进了大学就万事无忧,不能对自己的性格和能力进行理性的评价,不知道自己的爱好、特长,优势,不重视职业实践,对职业缺乏深刻的理解,导致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2、大学生价值取向偏颇
从调查情况上看,本科生期望工作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中部地区的占调查总人数的75.83%,西部地区只占本科生人数的3.81%;期望工作的单位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12.59%,15.47%和36.70%。
由于受市场观念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当下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对自己职业规划的观察和思考容易理想化,没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普遍认为只有经济发达的地区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没有为基层为祖国服务的责任感,他们不愿意去小单位、小城市。在考虑是否进入一个企业时,首先考虑是否国企、事业单位,待遇如何、地域是否好等等。青睐“北上广”不去“新西兰”等等这些负面的声音也充斥在我们周围。他们内心有着很高的职业理想,做着天下任我行的美梦,职业规划期望很高,就业时急功近利,不管自身条件是否符合,只看重最好的岗位,盲目的加入“公考”大军。总之,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判断标准更倾向与务实主义和非理性的功利主义,很多大学生都不能理性的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
3、高校提供的职业规划指导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据调查发现,约有44.15%的本科毕业生学院没有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这一现状说明,高校对学生进行的职业规划工作还没有很好的开展起来,高校课程结构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业指导严重滞后、指导形式单一,师资队伍水平低,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够重视。就业指导的满意度和有效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虽说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但是机构工作人员很多只是考取资格而已,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重表面形式,轻实际内容。同时我国现在的职业生涯辅导仍然侧重于就业安置,辅导工作主要是对毕业生进行突击教育,辅导的内容也很局限,主要就是指导同学了解就业信息,编写自荐材料,提高就业技巧等方面。这种快餐、促销式的职业辅导与“发展性的职业辅导”模式相差很远,只重短期效益,而轻全程规划。
4、不同学科间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差距较大,就业职位满意度低
通过分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职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情况调查显示,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不同学科间差距较大。全校共有20个学院参与问卷调查。紧密相关度最高学科门类为汽车工程学院(83.76%),紧密相关度最低学科门类为政治与行政学院(14.67%)。同时只有45.77%的本科毕业生对企业所提供的就业职位持满意态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人职匹配”。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高考后,未能对自己和周围环境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只要找到能录取的学校、科系、便草率的签下自己的一生,等到毕业的时候才发现“所学非所用,所乐非所适,所愿非所能”;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的标准与学校的评价体系存在很多矛盾的地方。高等教育的办学现状未能及时公布,导致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不能很好的掌握数据,研究判断就业形势,从而很难实现教育与产业对接、专业与职业对接。
三、对策与建议
1、大学生应树立职业理想,理性规划,提高职业规划的能力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所以大学生自身的改变至关重要,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只有清楚的认识自己,才有可能抓住机遇。
大学生首先要有一种规划意识,树立职业理想,进行自我评估和环境分析,即通过相应的测评体系对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技能等进行测评,这也是一种自我剖析的过程,同时也要分析内外环境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影响,从而理性规划,设置合理的期望值,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其次制定行动计划,在大学期间我们要主动培养自身能力,打铁还需自生硬,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规划能力和就业能力。
2、高校要健全服务机构,发挥职业规划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对于高校,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服务水平是关键。目前有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只是起到“临阵磨枪”的装饰效果,因此高校应该转变观念,注重实际效果。现在几乎很多高校都只是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选修课程,众多专业一起教学,教学效果很不好。所以科学设置课程,加强学科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需要有专业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的成功建设是这门课程很好开展的有力保证,所以打造师资队伍,实施专业辅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3、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高校首先应该深入用人单位进行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听取企业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及毕业生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意见,建立与企业评价体系一致的学生考核体系。同时企业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以岗位的实际需要设定招聘的门槛,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其次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与大学生就业适度挂钩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调整方法,避免高校专业重复设置和资源的浪费。
4、五位一体,多方合作,相互促进
政府层面,主要是从大的宏观环境出发,努力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制定有力政策,建立专业性组织,合理配置资源。用人单位也同样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与高校联合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良好的实习基地。另外,家庭要转变观念,不能一切“包办”,学会放手为学生提供保障。社会舆论导向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时代需要正能量,主流媒体应该对社会的现象给与客观的评价。
四、总结
综上所述,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这个系统的工程中需要政府尽职,需要高校尽责,需要大学生转变观念、理性规划、提升能力,也学要企业的配合,家庭的参与,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同时也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向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尹成基.2012年就业和社保情况以及2013年工作安排[EB/OL].新华网.http:///fortune/2013-01/26/c_114506092
[2]李名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述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4]杨书良.大学生素质与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程社明.人生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99-02
一、传统教学,问题初现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门课程选用的教材是《职业生涯规划》,由黄艳芳主编,广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内容是教材的第二单元第二节“认识自我,人生规划”性格分析和培养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目标:正确的认识性格与职业的关系,了解性格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掌握性格培养与调适的方法。情感态度目标:体验个性调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发现自己与职业要求存在的差距并作改变,适应社会需求。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就业意识,形成关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态度,确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三)原教学效果分析
1.学生没能准确认识性格与职业的关系。原来希望通过教学,学生们学会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选择工作,减少在求职过程中的挫折,提高他们的方向性与目的性。但实际是,学生只形成工作要与自身性格匹配的一个片面认知,是不符合当前的就业教育理念和就业的实际情况的,对学生有害而无利。
2.学生没能形成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价值观。基于单一的性格与工作关系的认知,学生片面的根据自己的性格去选择匹配的工作,与自身性格匹配的工作就做,不匹配的就不做,而没有去思考这样的一个可能,当自身性格与现有工作不适应时,又该何去何从?这个不仅是没能准确认识性格与职业的关系所带来的缺失,更是因为课程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引导学生形成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价值观。
3.学生丢弃了调试自身性格的可能。因为缺乏对性格与职业关系的准确认识及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价值观的形成,同学们没有办法把性格、职业与性格的养成这三个知识直接联系起来,在遇到自身性格与当前工作不相适应时,更多会选择换工作,而非主动改变去适应工作,这样,性格的养成方法被“学习”之后,同时也被“丢弃”了。
二、初识体验式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三、体验式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尝试
(一)教学内容:性格的养成
(二)教学班级:2009级会计专业1班学生
(三)教学设计
1.上讲复习(3分钟)。(1)概念:性格?职业性格?(2)财务人员与销售人员的职业性格特点对比?由此就提出:当自身的性格与职业的要求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如何?引入新课学习内容。
2.新课学习。第一部分(15分钟)。观看视频,视频讲述:小韦是一个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工作调动,转岗为营销员,因为自身性格与岗位的需求不相符,工作表现十分糟糕,面临被炒鱿鱼。播放完案例之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是应该选择勇敢的留下,还是依然决然的选择离开?并让学生根据自身支持的观点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自由辩论,辩论时间为8分钟,之前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准备。辩题为:正方:小韦应该留下来,去努力适应当前的工作;反方:小韦应该离开,去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根据学生的辩论,教师进行点评,重点是引导学生形成努力尝试改变自己去适应当前的工作需要的意识,为后面性格的培养的方法的学习买下伏笔。第二部分(18分钟)。播放视频2。然后和同学们分析留下的原因及运用了哪些方法培养自己的性格?由此展开“培养性格的方法”的理论教学。设置案例观影分享环节,由学生自主的发表、交流感受。
3.课堂小结(3分钟)。回顾本次课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于性格养成对于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赠送能量金言:年轻没有失败只有放弃!让学生重复朗读,到达激励学生的目的。
4.作业布置(1分钟)。让学生回去完成性格分析表格填写让学生进行自我性格、理想职业及需要养成的性格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
四、本次课程的总结
1.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课堂活动氛围十分热烈。本次课程在课堂上设计了辩论活动环节和分享活动环节。辩论环节中,观看完“小韦的烦恼”视频之后,针对小韦的去留问题,同学们分正反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分享环节中,播放完“小韦的选择”之后,同学们也是踊跃的发言,特别是那些原来坚持认为小韦应该离开的同学,他们不仅能够主动的承认自己原来的观点存在的不足,还坦言主人公的经历给了自己很好的教育,表示自己应该要转变态度和观念以适应当前的就业情况。
2.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们正确认识到: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固然要考虑根据自身的性格选择工作,如果自身性格不适应当前的工作,就要努力重塑自身的性格以适应工作的要求。
3.教学形式受到欢迎。同学们普遍表示,知识不是“灌”的,而是通过体验“悟”出来的,这种学习方式,能让他们有更自由的空间表达、展示和发展,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也能让他们更容易学懂、学透和活用知识。
4.创新教学改革,受到鼓舞。采用视频的形式播放案例,学生以直观的方式进入老师预设的教学场景中,自由辩论、分享环节又让学生以教学主体的身份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学生的体验感很强,教学效果超出了预期。这都让尝试教学改革的我受到极大的鼓舞,没有不能教好的课程,只要借助于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21世纪是知识时代,也是学习的世纪,而普通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自学考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为有志成才之人创造了良好的平台。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包括自考生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校园招聘比往年减少,而毕业生人数却比往年增多。但同时,社会很多岗位如服务业、制造业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手,出现了“有人无岗”、“有岗无人”的局面,也就是就业上的结构性困难。因此,加强大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力度,以及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紧迫性与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全日制自考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普通高校举办高教自考助学班中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缺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课程
目前,各大普通高校举办的高教自考助学班课程教学主要是以国家或省市考试计划所规定的全部科目作为开课计划。由于在国家或省市考试计划所规定的考试科目比较多,这与当时教育部组织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历史背景有关,毕竟要保证自考毕业生的理论水平,从而,开设了大量的理论教学课程,忽视了实践教学课程,因此,导致普通高校在举办的高教自考助学班中为了完成规定的考试科目教学,再难以安排一些社会工作实际需求方面的课程教学,更无法开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课程了。
2.专职教学师资力量不足,难以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普通高校举办高教自考助学班,能拥有一支稳定专职师资的并不多,一般都是由兼职师资唱主角。并且,兼职教师来源也十分复杂:一部分来自是退休教职工,二是来自本、外校在职教师。此外,很多学校还聘请了一批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担任教学工作。而这些兼职师资由于时间等原因在课程教学方面,为了追求较高的通过率,其教学通常都是以“自学考试大纲”为指南,采用系统教学和课堂练习的应试教育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只强调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和对知识的识记,完全采用的是一种应试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职业教育,也就更难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了。
3.教学管理方式过于简单,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够
由于普通高校举办高教自考助学班的“生命线”在于学生较高的通过率,所以,各项教学管理的中心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而学生结构复杂,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毅力。这导致教学管理工作者把大部分的时间在管理学生事务性工作,例如抓到课率以及安全工作等,而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够。
4.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缺乏系统性与协调性
目前,很多高校对于大学生包括自考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仅仅局限于毕业生这一个群体,并且基本都局限在就业这一个环节上,而对非毕业生、就业之外的环节则缺乏必要的指导与帮助。而事实上,大学生的就业与此前的学业、此后的职业和未来的事业都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因此需要进行系统的指导,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影响其未来的发展。社会上普遍只将学校和专业的就业情况作为衡量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对就业指导如何反过来促进学校和专业的发展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更常见的是,只注重将大学生推向社会,但对大学生如何在社会上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缺乏必要而科学的指导,没有将大学生的发展与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协调起来。
二.解决全日制自考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问题的对策
为了能较好的解决目前全日制自考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促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笔者结合多年以来自考助学教学与管理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深化教学课程改革,增加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
虽然要保证自考毕业生的理论水平,有必要开设了一定量的理论教学课程,但也不能忽视实践教学课程。尽管我们所面对的对象是自考生,但也是大学生,其求学的目的不仅仅是通过考试,拿到大学文凭,更主要的是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一种求生存的本能,为自己走上社会,适应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光是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还需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将教学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课题及时转化为教学实验或实践项目,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学时数,同时,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见习、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紧密衔接,有机融合,强化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系统训练,此外,尽可能安排一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以求锻炼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2.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加大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查
目前,在普通高校自学考试助学的教学中每门课程考试所参加的都是国省考,一次考试决定每门课程的学习是否合格。虽然有部分课程进行试点改革,增加了网络学习平台,但是力度还是不够。在某些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可以通过进行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教学,用实验报告或社会实践报告作为考查内容,占课程评价中适当的比例。此外,还可以与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将相关职业资格考试中考试科目纳入教学课程,把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试合一,或者成绩互认。这样也就可以提升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以满足社会岗位需求,解决就业的结构性困难,从而,提高自考生就业竞争力。
3.加强专职师资力量的配置,以保证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落实
普通高校在举办高教自考助学班的过程中,加强稳定的专职师资力量的配置,以便在提高理论教学质量的同时保证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落实。因为只有专职于自考助学班的教学与管理,才会用心去研究和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而这需要足够的专职师资力量得以保证。当然,举办高教自考助学班的高校,除了配置足够的专职师资力量以外,同时也应该想办法稳定与充分发挥专职师资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可以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4.学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性与协调性指导
自考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提高自考生素质,促进高教自考助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加强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实施自考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遵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阶段性与持续性相结合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努力从强化学生职业生涯意识,明确自考生成长各阶段的规划任务及目标,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所以,对自考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不能仅限于毕业生这一个群体,也不能仅仅局限在就业这一个环节上,而应该对所有在校生、就业之外的各个环节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将自考生的就业与在校的学业、今后的职业和未来的事业作为一个整体,以此对自考生进行系统性的指导。此外,举办高教自考助学班的普通高校应该构建平台,建立机制,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学校、个人合力作用开展工作。这有利于自考生掌握如何在社会上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将自考生的发展与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协调起来。
参考文献:
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经济社会和个人实际发展的需要,制订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蓝图,即对个人职业前途的瞻望,是落实职业理想的规划,是职业生涯教育的文字产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帮助中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分析职业需求、培养自主规划与自我创业能力的教育。
一、研究的背景及目标
在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中职汽修新生1009班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模糊、缺乏正确的职业观等特点。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与实践,提高汽修专业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促进自我管理和能力的提高,使其能正确认识自我,建立科学的择业观,提高就业成功率,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有利于中职学生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二、研究对象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及实践意义
对中职1009汽修班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发现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存在以下问题:①被动选择学习汽修专业,缺乏对专业全面认知;②学习、生活目标模糊,缺乏明确的目标;③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职业能力等缺乏客观全面的了解;④对未来就业能否适合自己缺乏自信;⑤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缺乏引导;⑥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专业的指导。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①加强汽车维修专业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加强目标教育,确立明确清晰的目标;③加强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价值观;④加强技能训练,增强就业信心;⑤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规划好自己的职业人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①有利于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全面客观剖析自己;②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③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④有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⑤有利于学生确立更具体、更明确的目标;⑥有利于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现目标等实践意义。
三、中职汽修职业生规划指导的研究成果
1.梳理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人生的指导意义明显、实用价值突出。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生涯规划意识,感受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书,为今后的实习和就业做准备。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的过程中发现,中职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和在学生时代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是否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有没有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后期有没有得到持续的职业指导,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着眼于学生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以及成才观的树立,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树立理想、认识自我、职业认知、生涯设计”四大模块的指导,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有效帮助学生做好适应社会、融入职场和就业、创业的准备,成就辉煌的事业,创造美好的生活,享受幸福的人生。
2.帮助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书”,搭建通向成功的台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设计。结合学生及其所学专业,让学生确立奋发向上,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发展目标,构建近景期望、中期期间、远期期望的发展台阶。每个台阶都是“稍加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攀登一个个台阶,品尝取胜的乐取。制订具体、务实、针对性强的发展措施,并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将目标变为现实。制定一个方向正确、目标明确、符合实际、步步攀登、内容翔实、措施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搭建通向成功的职场人生台阶。结合学校技能大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学校、南京市、江苏省的各类比赛,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有效改善了中职生在实习期间的流失现象。据学校就业指导处对以往中职学生实习状况的了解,大部分中职生,进入生产实习期之后,从第一个月兴奋好奇,到第三个月有的学生觉得每天干的活都是一样的,产生疲劳;有的不能适应企业规章制度、怕吃苦;有的缺乏沟通能力,与领导、同事相处不当;有的因动手技能不适应企业要求;等等,会产生离开岗位的念头,甚至有的学生会在岗位上流失。目前中职汽修1009班的36位学生在第2012年6月开始顶岗实习至今,一直在实习岗位上工作学习,稳定率100%,有28人在汽车行业工作,对口率占78%,有8人在第三产业工作,占22%。
4.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通过对“职业生涯”理论、规划等书籍系统的学习,从整体上强化了教科研意识,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水平。
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有具体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探索教学规律,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特点、差异等因素进行深入的钻研,推出新的教学方法。对现代教育思想在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和研究。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成为新时期的合格教师。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学会反思,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提高教科研能力。
四、中职汽修职业生规划指导的反思
1.缺乏完善课程设置,完善构建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思路。中职汽修1009班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是以“辅导讲座”的形式进行的,内容多,课时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教学,学生掌握不全面。部分学生主动探索不够,所导致的自我认知不足,特长分析定位不准,兴趣特长与职业专业发展结合度不高,职业规划方向不明确,职业指导教师所掌握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信息,多为教师按照书本理论一厢情愿“设计”出来的“纸上谈兵”,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全面性、针对性、有效性”的问题较为突出。
2.中职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弱,缺乏综合分析运用能力。中职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弱,主动学习的动力不够,在加上自我认知技术和职业、专业发展信息的缺乏,使指导者无法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强项,准确定位职业方向。通过分析发现中职生自我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和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没有紧密联系,如何使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服务,没有进行综合总结,使得“职业生涯规划书”不够完整,同时也弱化了有效性。
3.教师缺乏专业技术,职业规划设计指导质量提升困难。教师对职业生涯教育多为教材内容迁移式的理论讲解。从业教师职业规划指导专业技能的缺乏,多使学生智力、性格、能力、评价信息收集分析停滞在经验分析阶段,缺乏科学性、针对性;教师职业与专业发展认识不足,直接造成职业规划时“人职匹配”分析结合留下缺陷;综合影响职业规划设计指导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通过对中职汽修职业生规划指导的反思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今后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实践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蒋乃平,杜爱玲.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参考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江苏省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教材编写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一、前言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增长,我国逐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资,社会各层面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另一社会矛盾也日渐凸显――高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专业和就业不匹配、就业难、就业环境低于理想预期而导致频繁跳槽等现象频发。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对以后自己从事职业及方向有所了解的第一个环节,而这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对学生今后生活、进步和成长的影响巨大。在我国知识产权尚不完善、文化产业不够发达的社会环境下,艺术类高校学生所面临的职业竞争更为残酷,针对艺术类高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势在必行。艺术类高校更应该重视对艺术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地去了解、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问题,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模式。在对艺术类就业岗位的现状、艺术专业的特点、艺术生的个性化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对艺术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改革创新提到日程。高校就业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创设机会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及职业素养,提高其专业能力的同时,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研究,创设条件,激发个性优势和内生动力,以使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力,发挥技能优势,适应社会发展,实现职业价值。
二、艺术类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1.艺术类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不符合要求。由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高校开设的时间较短,多数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方式都感到陌生,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精髓。许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教师只是把它当做一门公共理论课来进行简单的讲解,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特别是对艺术类学生的重要性;2.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没有针对性。当前,多数高校都没有建立一个系统而又具有专业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多数高校都是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当做一门公共课来进行教学,老师在教学时只是一味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不管他们是否知晓其中的意义,而再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学生也只是把这门课程当做修学分的公共课,很少与老师互动,私下也很少与老师交流、探讨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问题;3.高校素来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课程的老师。因为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起步晚,同时高校一直以来也不也是特别重视,因此,专门从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师资是匮乏的。而艺术类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教师更是稀缺,这也导致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达到社会的要求。
三、关于创新艺术类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研究
艺术类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开设前,应该在学生间进行调查,充分的考虑学生的需求,在满足学生需求的情况下来开设相应的课程。同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学生设置出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这就需要艺术类高校在以前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基础上来进行创新研究,设置出既符合学生需求又符合社会要求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究:1.增强艺术类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重视。高校领导要切实引导艺术类学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并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处,激发学生对职业规划的热情,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科学的职业规划体系,以便他们能够有计划、有目标的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做出规划;2.要建立具有个性化特点的课程。高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因人而异,有层次、有计划的进行教学,建立起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以便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3.要有专业且师资雄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优秀的师资队伍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艺术类高校必须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授课教师队伍,这些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教学模式,以便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开设针对艺术类学生的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不断地创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使得其更加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并且能够使学生、高校及社会都对此课程感到满意,这就需要高校加大对艺术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要重视艺术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积极的职业观,增强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以及职业道德品质,以便他们在将来的求职路上能够稳妥并淡定的处理在求职及职业中所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学会管理并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为自己的未来做出合理的规划及安排,并为将来绘制好蓝图。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45-02
1 前言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终身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个历程,是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所有职业或职位的总称。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机遇等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从而选择职业发展路径,确定学习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预先设计的系统安排。从时间上划分,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划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四种类型。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对象是大学生,教育内容重点是获得和改进个人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动机、行为等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最终能够结合自身的状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从而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发展方向。
2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首先,能够帮助学生避免盲目就业。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并正确的进行自我认识,明确自己在职业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对自己有更全面更适合的定位,以避免在择业过程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最后只得盲目就业的现象出现。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增强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竞争也日益激烈。大学生要想在竞争中占有有利的位置,就必须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尽可能的避免频繁跳槽,四处胡乱求职,这样既不利于增长知识,同时也耗费了大好的青春。消极的求职状态还能够挫伤个人求职的积极性,消磨了对工作的热情。同时,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具有未雨绸缪的作用,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找到适合自己工作的起点。再次,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人才在市场上的合理配置。如果学生盲目就业,就会对人才市场造成极大的混乱场面,造成人才供求局面的混乱。学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就会盲目就业。只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有助于学生在竞争中占于有利地位,选择适合的职位,同时也为人才市场的供求理顺了秩序。
3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3.1 自我评估不够客观,不能准确审视自己
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的起始环节就是自我评估。能够客观全面的对自己进行评价,是进行合理、科学的职业规划的前提条件。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估上海不够客观,因此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存在的优越点,也就不利于进行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有客观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优缺点,认识自己的职业适应性和就业环境,才能够进一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大学生自我评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一些单纯的测试,另一种就是根据朋友、老师或者家人的评价。这样就会导致学生过分肯定或者过分否定自己。当学生过分肯定自己时,就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期望过高,从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当学生过分否定自己时,则会导致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期望值过低,从而失去信心。因此,不全面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估,就会导致职业定位不准,就业困难。
3.2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尽管各大高校已经陆续开展了职业规划教育,但是其真正的普及面还很不够,受到的重视程度也一般。首先,高校经费本来就很紧张,因此在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的情况下,不愿意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其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一般都是辅导员或者教学秘书等,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因此在教学上水平一般,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再次,许多大学生自己本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就不到位,认为过早的做出职业规划是没用的,误以为职业生涯规划是走入社会之后做的事情。
3.3 对社会环境的关注和了解不足
缺乏对社会环境的管制与了解也是导致学生无法做出正确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原因。很多学生的视野都被局限在校园之中,对外界环境的认识非常有限。社会是一个更大的教育平台,比校园要复杂许多,如果学生只将自己的目光定格在书本知识上,缺乏对社会环境的关注和了解,必然不能很快的在毕业之后融入社会生活当中。我国的就业市场非常复杂,并且变化万千,社会需求也是不断发展的,不能关注和了解社会需求,就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计划,无法让自己的素质同社会需求进行匹配,也就不能符合职业市场的需求,造成就业困难的现状。因此,只有将职业规划同社会需求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更加具有职业竞争力。
3.4 缺乏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
在我国,许多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还缺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比较晚,目前有许多高校还只是单纯的复制发达国家的职业指导经验,欠缺符合国情的理论支撑。首先,我国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数量上有所欠缺。当前,职业生涯规划的绝大部分工作都是高校就业中心工作人员承担,还没有从就业管理向就业指导、服务及研究的方向转变过来。而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知之甚少,真正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能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老师数量严重不足。其次,师资队伍的稳定性较差。目前承担只有我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主要是辅导员和政工干部等,而这部分人员的流动性很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就会面临转岗等问题,因此导致职业指导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最后,师资队伍在指导能力上也有所欠缺。当前师资队伍个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时主要围绕就业政策、面试、简历制作等内容,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流程和自我认知等内容很少顾及,导致了指导能力的欠缺。
3.5 职业测评工具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职业测评有助于学生更科学全面的进行自我认识。目前,我国常用的职业测评工具的专业化程度还不高,不能满足当前需求。首先,我国的许多测评软件是通过对国外测评量表进行修订得来的,不能符合中国学生的现状。其次,测评软件铺天盖地、良莠不齐,学生在选择上无从下手。再次,从事职业咨询行业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人根本不具备理论知识,从而导致测评结果失效。再加上许多高校缺乏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从而降低了职业测评工具的专业化程度。因此,许多学生的测评结果同自己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也就无法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正确的依据。
4 解决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策略
4.1 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
首先,大学生本身就应该树立和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意义。然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过程,学生应该从刚入学就做好准备,有目的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逐步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其次,学习应该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工作。学生只有在学校的正确指导之下才能够顺利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并且要求教职工积极为学生进行指导,鼓励班主任和辅导员等利用班会会其他时间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走出择业误区。最后,社会应该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只有合适的社会氛围作支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才会更加顺利。
4.2 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为了保证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顺利进行,高校应该采取措施,建立一支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许多西方国家的职业辅导专业化、全程化和制度化的程度都非常高,值得我国高校进行借鉴。在我国,要想建立一支适合大学生职业发展的专业化职业指导队伍,首先要先营造职业生涯规划氛围,积极争取政策和经费支持。其次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队伍的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方面有经验的专家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职业指导队伍的培训制度建设,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有能力的专业职业规划指导队伍。
4.3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建立
职业测评是大学生实现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做好职业规划的前提条件。科学全面的自我认识对建立正确的人生定位,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应该建立专业的职业测评队伍,能够给学生提供科学、客观、公正的测评和解释,其次要完善测评手段,从而给学生提供完整、科学的自我认识。高校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职业测评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挑选和引进适合的测评工具,鼓励所有学生参加职业测评服务。
5 结语
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大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也有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隆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心理健康研究,20(5):729-731.
[2]宋荣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20):57.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这其中固然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从大学生本身来讲,还要直面困难,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提高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为自己撑起一片蓝天。及早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内部条件,做出合理的规划,并坚定的实施,相信工夫一定不负有心人的。不过,就目前而言,在大学生当中没有制定清晰的职业规划的仍大有人在,这不仅给今后的职业发展带来很大的盲目性,也使当前的生活学习缺乏目标和动力。职业规划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从大一起就使学生逐渐形成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根据自我认识拟定初步职业的方向。大二阶段可以围绕职业选择提高基本素质,打好知识基础;大三阶段提高
全面素质和能力,考考相关的资格证书;大四时加强自身职业技能训练,使其成为就业的“T”型人才。再者,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和竞争力,提升成功的机率。
为了清楚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从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识程度,对自身的认识
程度,对就业前景的认识程度以及职业期望四个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做了调查,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前言
当今国内外就业的严峻形势,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军训的时候,学校就让我们07级的学生写了《大学生涯规划》,但很多同学都不知道怎么写,对就业依然很模糊,大多数人都没想过毕业后的事……所以,在这次的政治实践调查报告中,我们选择了这个十分普遍并且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的问题进行调查那么,究竟什么是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对我们大学生究竟又何重要意义呢?我们通过资料的查找与收集,作出了以下的解释: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职业生涯规划分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不是个人面临就业时的某个单独事件,而是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
前言
许多高职高专学生经过长期的校园文化熏陶,初入社会时由于不适应社会环境,导致成长过于缓慢。学生对于择业观也有一定的偏差,因此,我国应该在学生入学时,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此外,学校教育培训计划里增添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提前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根基,并教导学生处理好创业和就业的关系。[1]
一、高职高专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原因
1.盲目的选择目标
很多高职高专的学生缺乏自我认识,不明确自己的性格和特点,甚至在从事工作时不能正确的给自己定位。选择工作时比较盲目,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同时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高职高专学生选择目标上的盲目性是令人担忧的,目标没有针对性,往往不会给实践带来好的效果。
2.轻率的接受工作
与长时间接触社会的人员相比,高职高专学生还未曾真正适应社会。单纯、浮躁、幼稚、冲动等特点经常会体现在工作中,这些特点会令许多学生受到极大影响。他们容易接受一份工作,同时也容易发现自己不适应,工作的打击会给他们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可能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1]。
3.人格塑造易偏离
高职高专学生长期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因此在初入社会时,依然留存校园的气息并且希望快速的实现自我,殊不知在社会工作实践中,需要集体主义思想做主导,而大多数学生的错误观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有这种心理的毕业生,往往不会被用人单位所接受,因此,毕业生人格塑造偏离容易成为求职的阻碍。
4.发展方向迷茫
之所以高职高专要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是因为开设课程可以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感。学生离开学校时,会面临很多困惑,对其自身职业发展方向都是不利的。[2]
二、高职高专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1.由培养目标决定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学生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连接纽带,很多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高职高专学生在毕业后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工作。在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以至于初入社会时,对自己更好的进行定位。
2.由教育机制决定
比起美国教育,我国教育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美国的教育机制中,早在学生职业兴趣未定型之前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我国在学生高中阶段未曾实施,甚至好多大学也未曾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
3.由职业发展决定
人的职业生涯是分为很多个阶段的,从进入期到退出期需要经历十几个周期。人生进入职业生涯阶段以后,就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了,总会经历一些坎坷和磨难。高职高专的学生如果在学校期间可以接受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训,那么可以使毕业生缩短探索期所用时间以及尽早度过适应期[2]。
4.由教育形式转变决定
我国传统的教育会使很多学生的择业观变得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很多,因此,就业问题是毕业生需要正视的问题。很多毕业生的择业观是受传统观念影响的,一些热门行业的职位出现饱和状态,而冷门行业则无人问津。因此,高职高专学校应转变教育观念,提倡教学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三、高职高专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具体做法
1.交给学生专业选择权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志向。学生在选择相关专业时,一定是与自己的志向相适应的,自主进行选择专业,是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也是学生的一次心理的审视。
其次,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学生对专业的选择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对社会职业信息的了解过程。学校可以通过讲座等公开课的形式向学生们传递一些职业信息。
最后,引导学生设定目标。学生在校期间有明确的目标,可以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自我,为步入社会选择职业时减少一些困惑。
2.学校教育培训增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首先,引导学生制定计划。学校对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促进学生社会意识的觉醒,也可以帮助学生较快的认识自我,给自我进行定位,还可以促使学生制定计划,有利于实现目标。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反馈和总结。学生制定的计划会因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学生经常进行反馈和总结,可以促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是否适合从事一项工作,以及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否符合现实要求。
最后,引导学生接触社会。高职高专学校应引导学生多去社会与社会人接触,通过与人交流获取相应的经验和认识,这些经验是认识是学生在书本上所学不到和感受不到的。
3.处理好就业和创业教育的关系
学校通过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规划课程,教会学生既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又要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和认识;既要教育学生学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又要学生拥有改变社会环境的勇气[3]。
学生走出校门以后,不仅仅是一个求职者,而且还是一个岗位创造者。学校要教会学生正确择业,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勇气。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就业与创业的关系,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会更容易生存和发展的更好。[3]
结论
学生离开校园,面对的就是社会,在社会大家庭中,学会成长很重要。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前教导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交给学生专业选择权、增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处理好就业和创业教育的关系等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成长,学生面临社会的选择时,明确自己应该如何择业。
参考文献:
[1]陈翠萍.职业高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J].新课程,2012,15(3):47-48.
[2]杨红进.高职高专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0,3(15):76-77.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95-01
1.前言
职业生涯规划也被简称为生涯规划,指的是有机结合个人和组织,通过测定、分析以及总结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依据自己的意向,来对职业奋斗目标进行科学确定,然后在奋斗目标的引导下,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安排。具体到大学生身上,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大学生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环境因素,然后依据个人的职业意向,预期自己的职业生涯,结合确定下来的目标,来对大学学习以及生活等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以此来实现个人综合素质以及就业竞争力增强的目的。目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在逐步的深入,那么对于医学生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医学生需要系统综合的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通过引导和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心理,更好的就业。
2.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步骤
一是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估:要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对自我进行评估,以便更好的了解和认识自我;只有充分结合了自身的具体情况,并且联系了所处环境,才可以更好的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那么对于医学生来讲,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手段和方法,比如通过其他人的客观评价以及自我测试等,全面认识自己的性格、能力以及职业兴趣等,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结合这些分析结果,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二是要正确的进行职业分析:在职业生涯规划时,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正确的进行职业分析。要对职业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比如本地区的环境特点、政策措施,职业角色的发展以及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要深入的了解本职业的现状,预测职业的未来。要知道,一个行业内不同的岗位也需要求职者具有差异化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条件,因为医学学科具备一定的特殊性,那么对于医学生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医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需要树立奉献精神,做好吃苦的准备,要不断的进行实践,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三是确定合理的职业目标:经过前两个步骤之后,就需要合理设定职业生涯目标,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以及兴趣和环境来进行。对于医学生来讲,救死扶伤就是职业目标,但是确定的职业目标会受到现实因素的限制作用,那么在进行职业目标合理确定时,就需要有机的结合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将个人职业目标的实现融入到社会之中,提高职业目标的可操作性。
四是通过努力,满足实现职业目标所具备的素质条件:进入到社会以后,用人单位在选择人员的时候,第一个依据就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用人单位不仅仅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特别重视,还会考虑学生会否会将掌握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能够很好的适应环境。医学生要想提高个人综合竞争力,就需要有机的结合社会需求以及专业知识,更好的满足岗位需求。
3.推进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一是要对其充分重视,对医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通过调查发现,很多的学校都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将其流于形式, 那么就需要进行改变,要将其融入到大学教育全过程中,结合年级的不同,确定不同的目标,对就业指导体系进行完善。对于大一学生来讲,需要促使其更好的认知就业形势,了解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对于大二以及大三学生来讲,需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基本技能,促使其全面了解就业方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对于毕业生来讲,则需要培养学生的择业技巧,并且大力宣传就业形势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鼓励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提高自己的环境适应能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来促使学生对自己正确认识,了解社会环境和职业要求,合理安排,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是丰富载体,促使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的有效:要改变以往那种职业生涯教育单一载体的模式,丰富载体形式,可以从这些方面努力;首先,要大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集中规范的讲解,综合采取诸多的手段和方法,来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充分激发出来。其次,要定期经常的举办各种专题讲座,除了邀请专家之外,还可以邀请社会上的一些成功人士来传授经验,这样学生的视野就可以得到开阔,通过这些专题讲座,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感悟和理解,对社会环境以及行业发展特点等进行掌握。再次,可以采用集中交流的方式,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互相交流和学习,对面试以及求职等进行模拟。最后,还可以成立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社团组织,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社团组织内部定期举办相关的活动,通过辩论和交流等来帮助学生。
4.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得知,虽然医学生整体就业前景良好,但是在种种外界因素的限制作用下,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存在着较大的挑战;针对这个问题,医学生就需要认真评估自己,结合具体的就业形势,来确定职业生涯目标,然后结合目标,来进行努力和奋斗。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3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112-01
前言
一个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其对自己的技能兴趣和知识以及其他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职业目标与计划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为其员工实现职业目标进行相应的计划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从而达到把员工的个人需要与企业的需要统一起来,结合企业日常的工作行为以及对员工的相应技能提升,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并且以此来促进整个企业的发展。
一、电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1、电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角色分配
电力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电力员工的自身方面,包括;了电力员工的自我评估以及对职业生涯发展机会进行相应的分析与判断,确定目标并且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规划,之后要实施发展计划。二是电力企业方面,要帮助电力员工确立其在电力企业内部的前进目标,为电力员工提供在工作中相应的条件和机会,实现电力员工和电力企业的共同成长的目的。
2、电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阶段的划分
电力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可以划分为,一是电力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这是电力员工与电力企业彼此相互认同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电力企业要对新近的电力员工进行上岗培训,指导电力员工尽快地熟悉工作等;二是电力职业生涯中期阶段,电力企业要加强员工的职业管理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电力员工容易出现动荡的阶段,电力企业就需要激励他们克服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挑战;三是电力职业生涯的后期阶段,电力企业在这一阶段是帮助电力员工适应其相应的责任和权利等逐步下降的事实,可以将宝贵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年轻技术人员,为其他技术人员做好榜样。
二、目前电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电力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受重视
由于现在的电力企业是技术密集型的社会服务型企业,其特点是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一直存在,懂经营管理的人才不多,且相对应的人才结构也较为单一。在这种背景下,电力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及时有效的引起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电力员工自身的重视,长期以往就会导致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下,且留不住人才。
2、电力企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
由于电力企业与员工都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不够,导致现在的电力企业的人才队伍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培养和使用机制,相应的人才开发和管理模式是十分落后的,不能够有效的实现电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性。另外由于电力企业没有对电力员工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导致电力人才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同时经营型和技能型的人才培养选拔和管理机制存在着不健全,不能有效的形成扎实的人才队伍。
三、提升电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措施
1、全面的开展电力员工的自我职业评估
电力员工的职业规划要从自我的职业评估开始,之后建立可实现的目标并去实施。只有认识自我才能结合自身的职业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电力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最佳的选择。另外开展电力员工的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估,可以帮助电力企业的电力员工挖掘更多的潜在机会,避免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性错误。电力员工的个人目标要与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进行统一,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并为电力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才华,达到电力企业绩效的最大化。
2、电力企业要指导电力员工制定职业生涯的目标
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根据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和相应规划的要求,帮助电力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的选择,并结合电力员工自身的素质及其它特点开展短中期和长期的职业生涯目标的制定。在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时,电力员工个人需要自己职业生涯中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知识结构有非常清楚的计划。
3、电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实施
电力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针对不同的电力员工制定出相对应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步骤,帮助电力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进行学习,以此来提升自身职业生涯的目标中所必须的各项技能与知识。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要在电力员工的职业素质提升方面,计划学习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
4、确定电力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将各职位的需求状况做出实际的规划,进一步的分析电力企业的职务任职资格等,并通过对电力员工全方面的测评,全面地分析其长处与不足;针对其不足并拟定相应的培训方案。
5、针对电力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
电力企业需要对电力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全过程和多角度的评价,以检验电力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情况,并为相应的职业规划后续工作做好有关的准备。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每年都总结1-2次,电力员工所在的相关部门要在2-5年内进行全面的回顾与总结,改善存在的不足。在全体员工中推行职业生涯规划一段时间后,可进行全面的总结,从而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和成功经验,把职业生涯规划制度化模式化,将活动的程序、内容“标准化”相对固定下来,减少混乱、提高效率。
6、电力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
电力企业在电力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时刻的注意及时反馈有关电力员工职业的相关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具体调整。由于影响电力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只凭借预测是不可能将所有的电力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到底的,因此需要不断的调整与完善,不断对电力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相应的评估和修订,并且还结合相关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电力企业自身的前进步伐,以使员工得到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其知识技能可以不断地更新换代,从而使企业能够得到持续发展。
结束语
当前电力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竞争是越来越激烈,而在竞争中人才是整个电力企业能够进行长期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相应的电力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所以电力企业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把电力员工个人的发展与电力企业的发展进行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促进电力企业人才队伍的壮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芸,董杰,焦杰等。电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