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乡村规划设计

乡村规划设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27 22:18: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乡村规划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乡村规划设计

篇1

二、主要内容与步骤

1.教学计划与教学组织

根据本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乡村规划设计》作为专业设计课安排在第六学期,前置课程为《城市规划原理》、《社会调查方法论》。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的乡村规划与设计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各方面专业技能与能力得到初步锻炼,为将来工作做一个提前的模拟演练。进度安排如表1。

2.村庄选择

村庄选择时尽量符合一下的几个基本条件:1村庄规模人口方面保持在300-500户即1000人左右的村庄,大小控制在2KM2以内,方便初学者快速掌握村庄规划的内容与要求。2位置方面尽量选择离学校较近的村庄,或者公共交通系统直达的村庄,方便学生前往调查。3村庄内涵尽量丰富,例如选择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村庄,文物古迹保存较多较完好的村庄,或是自然资源条件特点突出,有部分乡村企业、问题较为突出的村庄选择。即方便学生在进行规划时抓住村庄的主要矛盾,也利于后期村庄特色的规划与展示。

3.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非常必要,主要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知识。任课老师需要提前布置相关任务,要求学生先期阅读。(1)阅读与学习“村庄规划”课程的理论书籍,弥补理论深度不足、细节不详尽问题。做到应知尽知,为后一步的村庄规划与设计做好理论铺垫。(2)阅读国家与所在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条例、办法,特别是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国务院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条例与规范。培养加强学生们查阅规范条例、阅读规范条例、使用规范条例的思维意识和能力。(3)查找阅读村庄的上位规划,包括城市、区县、乡镇的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重点阅读与村庄规划相关的文本内容。一来使得同学们正确理接上位规划的规划意图与要求;二来使得同学们能够学会并收集相关资料的方法与途径。

4.村庄实地调研与资料收集整理

调研是做好一切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础,我们模仿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乡村调研环节,首先在课下做好基础资料收集,如阅读地方志,网络收集村庄概况。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在了解村庄概况前提下,采取单个小组专题调研,共享调研成果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研准备、完成分专题调研报告与图纸。具体小组内容分工如表25.村庄规划设计与图册文本制作在进行完村庄现状调研基础上,进行村庄规划设计工作。按小组分工形式,确定每位同学的图册与说明书的工作量。主要包括:现状问题归纳与分析、村庄定位、村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修规总平面、公共设施规划、市政管线综合规划、公建住宅设计等部分。

三、总结

通过以上“模拟工作流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们从乡村规划理论学习、资料查询收集、规范标准执行、村庄调查分析、村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文本说明书撰写、方案演示与讲评、团队协作等方面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锻炼,对尽快适应乡村规划工作流程,掌握工作要点与沟通技巧,做了一次提前模拟演练。全过程地完成一次规划模拟训练,不仅使学生们初步掌握了规划编制的方法流程与基本要点,而且使同学们对于平时课本上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理论联系实践”的意识更加印象深刻。通过上述《村庄规划设计》课程的实践,是在结合本校建校方针的前提下,结合本校生源特点与市场需求而提出的课程改革,随着课程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与发展,还需逐步完。我们希望本课程可以为本专业的其他课程提供一个较好的实验平台,不断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使他们早日成为合格的规划人才。

作者:高鹏 刘赚 倪乐平 单位:安阳工学院土建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我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起步较晚,关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和体系还不完善,这就导致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生态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面积较大,因此需要重视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以现代农业资源为基础,依托于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将乡村景观、经济生产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并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从而打造出美的乡村,为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1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1.1 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打造美丽的乡村,不能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在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科学技术,并将其与人类及自然环境有效结合,从而打造出一个具有人文景观风貌的乡村,为农民提供一个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1.2 尊重地域文化特色

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保留乡村的原始风貌。乡村的民风民俗作为什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的保留这些历史宝藏,尊重地域文化特色,从而增加乡村的文化内涵。

1.3 可持续性发展

在当前乡村发展过程中,人们受制于社会条件限制,往往对自然环境资源利用较多,这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较大的破坏。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有效的保护好乡村自然资源,避免出现滥砍滥伐的现象,充分的实现对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

2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

2.1 村落景观

村落作为一个综合体,属于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村落景观要具备较高的欣赏价值,以此来吸引旅游者,使游人能够享受景观资源。而且通过将社会、生态、文化和村落形态等诸多元素进行有效组合,从而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为乡村打造出适宜开发旅游的风景。按照物质形态来对村落景观的要素形式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点、线、面等三种形态。

2.1.1 点。无论是在村落布局还是景观效果上,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点的存在会增强景观的中心感,使景观更具向心性和标志性。可以将村落景观看成一系列点状空间,将不同的节点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丰富的村落景观。

2.1.2 线。点运动的轨迹即为线,同时线也是面运动的起点,线具备多种形态的造型元素,具有较强的表现性和概括性,因此在村落景观规划设计中,可能将线作为街景艺术的重要单元,利用线来决定村落景观空间形态的轮廓线,并利用线来表现村落内部的结构和组成。乡村景观中的线性景观,在连接各景观要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线性空间的曲直变化及动静结合,从而打造丰富及优美的村落景观。

2.1.3 面。面在景观中分布范围十分广,而且具有非常好的连通性,在村落景观中,面充分的集合了村落景观诸要素的特征,不仅决定着景观的性质,而且对景观动态发展也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2.2 农业观光园

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农业观光园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主要以休闲和观光作为主题,以高科技现代农业生产为基础,集多功能于一体,通过广泛的资源和多样的形式打造出来的乡村农业观光园能够吸引大批游人,成为乡村旅游不可或缺的主要形式。在农业观光园中,充分的将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进行结合,将乡村特有的文化、民俗风情和技艺进行传承和延续,从而打造出具有特色的乡村景观。

2.3 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规划

2.3.1 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为游客在旅途中应对日常事件、突发事件,增加其逗留时间和消费的设施,此类服务设施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的特点,同时又是游客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在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上,可以采取统一规划布局的措施,根据乡村的游客量、需求量,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设置游客咨询中心、公厕、超市等,将各种服务设施遍及进行整个村域,构成完整的服务设施系统。

2.3.2 旅游标识系统。旅游标识系统主要是反映乡村的景观节点、服务点及道路交通等旅游信息,指导游客能够快速、便捷的找到理想中的目的地。因此,在乡村入口、道路沿线、重要节点附近设置指示牌、标识牌,增加特色鲜明的景观元素,加强标志性特色,便于游客及时获得相关的导游信息。在标识景观设计中,根据乡村所处的区位、资源、环境,充分运用当地的材料,设计具有乡土气息的景观设施。

3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3.1 尊重传统村庄肌理,构建聚落温馨格局

乡村在长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更适应自然的环境,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传统村庄的肌理,有效的保护乡村原有的风貌,构造出温馨的乡村格局,为居民打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增进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落造出温馨的氛围。同时,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有效的保护好自然环境和资源,进一步挖掘对乡村规划有利的景观素材,从而打造出美观的乡村环境。

3.2 发扬乡村的地域特色和魅力

乡村历史文化风貌及民俗文化等都是展示乡村特色的传统文化,也是当地百姓的精神财富。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突出地域民俗色彩,充分的运用乡村特色来使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效的相结合,展现出乡村景观的文化魅力,提升乡土气息,这不仅有利于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对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3.3 构造尺度宜人的乡村生活空间

乡村的居住部落和街道形成了乡村空间,这其中街道起着有效的连接作用,以此来形成具有特色的乡村地理风貌。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要遵循心计适宜的原则,更好的显示出道路布局的合理性,确保道路顺通,从而为居民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而且在具体规划设计时,当需要添加一些公共服务设计时,不能对村民正常的生活带来影响,要通过科学的设计,采取合理的尺度,从而为村民打造一个舒适、宜居的乡村环境。

4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农村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因此需要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依托于乡村的地域特色及自然环境资源,为村民打造出美丽宜人的乡村景观。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不仅具备民俗色彩,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而且通过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有效的提升当地的经济效益,更好的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为乡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1 引言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勾画的“建设美丽中国、打造生态文明”的宏伟蓝图中,美丽乡村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自然景观和人文客体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在我国呈现出磅礴的发展态势,同时也涌现出村庄边缘化和空心化、生态环境恶化、传统农业衰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对乡村的具体情况进行理性判断,因地制宜地选择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本文旨在探寻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契合点,以推动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发展。

2 景村融合模式探研

2.1“景村融合”的内涵

乡村旅游是借助游客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乡土亲情的需求为游客提供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但当前乡村旅游纷纷涌入因追求短期利益而导致乡村旅游核心资源破坏、文脉断裂、传统村庄沦陷的行列。以旅游景区的标准建设美丽乡村,以旅游景区建设带动乡村发展是避免以上情况的有效措施,即用“景村融合”的方式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景区建设融为一体实,实现乡村与景区的协调发展。

2.2“景村融合”的模式

“景村融合”是将景区与村庄视为一个系统,通过村庄内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村庄的生产活动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村庄与景区的空间互应、资源共享、要素互补、利益互显是“景村融合”的主要模式。

2.3“景村融合”的路径

“景村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平衡居民与游客的利益诉求,要求美丽乡村的建设与旅游景区的建设同步规划。“景村融合”的主要路径有:明确村庄功能定位,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树立景区与村庄的主题形象,创新旅游产品,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

3 实践:河南省登封市少林街道办事处雷家沟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

3.1 项目概况

登封市少林街道办事处雷家沟村位于登封市西北十三公里处,地处嵩山腹地,三面环山,与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隔路相望,自然风光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是一个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文化旅游型美丽乡村。现状雷家沟村地势险要,用地复杂。村庄呈小片长带状、零星点状分布,基础设施薄弱,居住条件较差。

3.2 规划思路

本规划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修缮改造古民居群及历史文物,美化亮化村域环境,整治山地农耕设施,建设“禅修”养生基地,借鉴“景村融合”的开发模式,以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

3.3 总体定位

雷家沟村紧邻千年古刹少林寺,区域内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少林寺的发展无形中带动着周边旅游文化的建设,雷家沟村则占有天然的地理优势。雷家沟“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总体定位以少林文化为背景,将雷家沟村打造成一个集农、禅文化体验、生态旅游观光、佛学禅修文化教育和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目的地。

3.4 组织结构规划

本案根据村庄的具体情况将整个整合结构划分为“六区、一街、一园、一中心”:

3.4.1农业体验观光区:村庄入口现有土地为一般耕地,在此处打造农业观光园。在该区域中开展牛犁地,石磨磨面,石碾碾米,男耕女织等游客互动项目,体验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

3.4.2民俗文化体验区:以废弃的雷家沟老居民区为依托,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通过修缮整治农家老宅,建造民俗文化体验区,将几近绝迹的农村民俗、耕作农具、农家技艺、本土手工艺制品等的现场制作、体验等展现在游客面前,使游客特别是中老年游客找到儿时的记忆、久违的乡愁……

3.4.3农耕休闲采摘区:以雷家沟东洼及百草岭的丘陵、坡地为主,就地取材将田埂进行梯田改造,美化生态环境以提升观赏效果。以原生林果、苗木为基础,联合农、林科研单位,在保留村庄原有林果业种植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副产品,逐步形成以休闲采摘、农耕体验为主的多功能旅游休闲体验区。

3.4.4禅修养生区:将废弃的养鸡场区域改造为禅修堂、文化艺术展馆、道德讲堂等,集中形成禅修文化养生区。聘请得道高僧、知名传统国学文化学者到此讲禅论道,并定期举办书法、古典音乐、国学讲堂等活动。

3.4.5传统武术研修区:“禅”、“武”是少林寺的精髓,雷家沟村位于“禅武圣地”的腹地,具有非常浓厚的禅武文化底蕴,亦是村庄的特色和灵魂所在。本案以太子沟下现有的武校“少林罗汉院”为依托形成武术原生态展示区、传统武术研修区,定期举行少林武术研修、表演,以此作为吸引游客光临的一大闪光点。

3.4.6现有文物保护区:雷家沟现有的永泰寺、永泰寺塔及其附属景点已基本成型,具备接待游客的能力,针对这些重要文物进行保护性开发,后期再加大宣传力度,并引导游客有序游览。

3.4.7素食文化街:为最大限度的开发资源,充分利用沟壑的现状地形,计划在雷家沟的沟壑底部内依沟而建素食文化街,招商引进各具农家乡土特色的风味美食,打造素食文化专区。建筑风格与改造的居民区保持一致,以青砖灰瓦的明清建筑风格为主;街区步行道内由上而下潺潺细流曲折而过流入荷花池,在景观荷花池旁设置以少林禅武文化为背景的雕塑小品。

3.4.8传统体验园:将刁家沟老村庄和现有土地做为传统产业基地,在此展现农业农庄特色,用比较原始的农耕方式,让人们可以回归田园生活。

3.4.9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景区的第一门户区,为游客提供停车、问询、租赁等旅游服务。建设与景区相配套的多功能商务服务区,以特色美食、禅武文化为基础,打造一个集住宿、度假、会议为一体的商务服务中心。

4 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涵盖范围很广,涉及村庄美化、环境提升、景观塑造、生态保护、村庄文化品质和精神面貌的改善等方方面面。基于“景村融合”的美丽乡村规划在规划旅游景区层面通过对村庄的功能及形象定位、空间布局、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配套等,丰富了现行村庄的规划内容。关于雷家沟美丽乡村的规划依托村庄的区位优势、自然风光和纯朴民风,把民俗文化、禅宗文化和传统的姓氏文化作为项目的核心资源,走“保护-开发-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期以乡村旅游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保障乡村旅游发展,从而推动了乡村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亚明,刘 慧.“景村融合”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J].规划师,2016.

[2]邵剑杰,黄淑娟,李先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 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桂林市阳朔县新寨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住宅科技,2014.

[3]黄震方,陆林,苏勤,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 [J].地理研究,2015.

[4]林若琪,蔡运龙.转型期乡村多功能性及景观重塑[J].人文地理,2012.

篇4

[Abstract] There is a lot of frequent water logging in our country. We have not realized the truth which is the country building design in water logging areas. This article is writing about country planning which study on concepts and combines the parturition and lives of the farmer, thinking deeply to the countryside building design, trying to search for a ecological harmony, beautifu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ad for countryside building.

[Key words] Ecological;Countryside building plan;Waterlogging countryside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608271)基于3S技术的淮河流域乡村内涝地区集约型景观设计研究、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4YJC760061)我国内涝地区乡村景观的生态研究成果之一、2015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江苏沿淮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的生态设计方法研究(1501044C)阶段性成果。

乡村景观规划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融合建筑学、地理学、经济学与环境美学等不同的学科知识,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使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在关注环境的利用和村民的短期需求时,更加注重的是景观的生态完整性、观赏价值及其带给人类的有益效用。其目标是合理协调的使用土地,在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设计出一种生态上完备的、文化上适宜的、美学上优秀的规划设计方法,以期能够为乡村居民创建一种环保、美丽、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且,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在坚持与时俱进与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同时,凸显乡村景观的地域性特色。

一、背景介绍

我国是一个河网水系十分发达的国家,在面积较大的流域中下游,通常为富含冲积土的平原(图1)。这些平原地势平坦,且冲积土中堆集了河流沿途由动植物排泄物和尸体所形成的大量养分,所以通常比较富饶沃腴。这样的土地吸引了人群在此耕作与久住,通常人口众多,农业发达。但这部分乡村往往也是洪涝灾害的高发区,几乎每年都需要进行大量的防洪、抢险、救灾等工作。这部分乡村的防洪工程标准通常不是很高,又往往临水而居,洪涝灾害发生的时候,损失情况十分严重;同时人与水争地的现象也十分严重,大规模地围湖造地,居住空间开发至浅滩甚至湿地等,这些行为在减少环境对洪水的行调能力的同时更增加了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内涝地区的这一普遍性问题,本着防洪抗涝和改善乡村生活环境的想法,秉持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生态型乡村规划设计中地域特点的提炼及田园风光带的规划。

二、区域特色型生态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概述

现在的乡村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容易把景观规划理解成简单的绿化行为,盲目而批量地进行植物种植,把水系与人居环境的协调设计理解成简单的洪水处理,一味地开挖河渠增高堤岸,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如此做法容易导致乡村景观的低层次发展以及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区域特色型生态乡村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只有综合考虑多种人为与环境影响因素,才能做出全面、合理的生态型乡村规划设计。

基于内涝地区生态型乡村规划的普适性与复杂性,其规划原则的制定应遵循一定的规范:(1)科学系统化原则。内涝地区生态型乡村的规划原则应该以科学合理化为基础,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依靠RS与GIS技术,对乡村景观资源评价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生态环境质量、人文景观资源、景观视觉资源等多方面综合进行评价形成景观资源评价框架,根据规划地区的客观情况,统筹流域内的整体性发展,使规划区域与设计原则有机联系起来,达到景观设计整体功能最优,保证规划结果的全面、可靠、准确。(2)实用性原则。以构建带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型乡村的目的为出发点,做到原则简单,通俗易懂;同一流域内的乡村建设可以相互参考,形成带有流域特色的整体性规划设计。应以适宜当地的生态环境发展为原则;在保证规划结果完善、优效的前提下,便于乡村建设工作开展。(3)因地制宜原则。我国河网水系发达,流域特色明显,同时,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生态型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经验越来越丰富,运用的措施越来越广泛多样。因此,在进行生态型乡村建设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流域内的资源、地势,抓住规划设计的关键节点,根据具体的环境有所侧重,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带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三、区域特色型生态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一)基于科学系统化原则的设计方法

进行科学系统化的规划设计就必须要提到“斑块―廊道―基质”的基础景观概念。“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由美国著名景观生态学家福曼在《景观生态学》一书中提出,是景观生态学中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构成了现代宏观尺度的景观规划的理论基础。

其中斑块是指与周围背景不同的,相对而言比较均匀的非线性区域。在内涝地区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应该科学合理地将大小自然斑块分派到乡村景观之中,这不仅能够满足乡村景观的丰富性,实现生态美学的目的,还能够增加土地的洪涝调蓄能力,使乡村景观的生态环境更加稳固,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在此我们引入生物浮岛技术。该项技术将高等水生植物或者经过改良的陆生植物种植到浮力足够大的材料之上,在营造水上植物景观以及净化水质的同时构建了一系列完整的水生

生态系统。即使在洪水泛滥时期,浮岛上的植物生长也只受轻微影响,还可以为为鸟类、水生动物等提供休憩和避难的场所。水生植物浮岛的种植技术要点是浮力设施、种植平台以及植物种类的选择。浮力设施的材料必须具有足够大的浮力,且除污能力效果好的植物。

景观生态学中的廊道(图2)是两边均与本底有显著区别的狭带状土地。拥有防洪泄涝,生物多样性保护,遗产保护,游憩等多种功能。在一般的乡村建设景观绿色设计中,为追求形式美,设计者较少考虑乡土植物,而选用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栽培浇灌的外来名贵物种,并且植物品种单调,合理丰富的生物群落无法成形,在洪涝灾害发生的时候往往损失巨大。着重关注乡村建设对于生物以及环境的影响方面来设计生物廊道显得尤为重要。

基质是景观中分布最广、最具连续性的背景基础。在最近几年中,乡村景观基质的构成由自然景观的面积略大过于人工景观,变成了以农田、水产养殖塘等人工景观为主。高收益的水产养殖、工农业生产用地和居住用地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水产品采集、粗放式的芦苇种植等产业。不正当的建设、人居环境争夺水源地、建筑区扩展至浅滩甚至湿地等加重了行洪缓慢甚至难以行洪的状况。在乡村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中,必须要重视湿地滩涂的作用,预留出足够的湿地面积,才能在洪涝灾害发生时给出足够的行洪泄涝空间。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的规划与设计需要探寻乡村景观中的环境因素,特别要维护和增加生态斑块、景观廊道以及绿色基质建设等。这对建立景观模型以及进行乡村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基于实用性原则的设计方法

实用性的景观构造方法应该成为乡村景观规划的主要方法,应以实用性为原则,在乡村景观建设中依据区域特点具体实施。例如乡村道路绿化的布局应以当地乡土乔木树种为主,适当配置灌木和草木,兼顾景观效果,形成落叶阔叶树与常绿阔叶树复层配置结构,并且带来层次鲜明的绿化视觉。村口的道路风光带,采用“乔木-草本”的配置模式,为村民保留通透的风景透视线,达到绿、美的视觉效应。下文将就生物行洪带、绿色庭院与灌排系统等三个例子展开叙述。

生物行洪带应该依据乡村水岸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和陆生耐水湿植物,形成“乔木-灌木-草木”、“乔木-草木”和“灌木-草本”等多种配置模式,构建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发挥其巨大的蓄水行洪的功能。需要指出的是,在洪涝治理的过程中,不是靠洪水来临时一味地加高堤岸,而是在洪水未来临时就预留出足够的行洪带。行洪带在水位较低的时候,可作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当洪水来临的时候,则允许其被淹没,作为行洪带。这区别于传统的治理方法,该做法能为乡村景观规划治理节省大量的用于堤岸建设与灾后治理的资金。

其次应该充分利用乡村庭院有限的空间,打造绿色庭院(图3)。根据不同庭院的立地条件,选取攀援植物和立地植物,在住宅的各种构筑物和空间结构上,包括屋顶、墙面、阳台、廊、柱等,进行栽植或者铺贴。乡村绿色庭院的构建可以增加乡村景观绿地面积,减少汛期的地面水量。同时不同地区的植物种类搭配选择可营造出当地所特有的景观文化。植物选择上应当以乡村本土植物为主,选取吸水耐涝能力强、繁殖周期短,适应能力一流的植物,同时结合滴灌、植生袋和节水型容器等新型技,营造科学环保的乡村住宅绿色庭院。

最后应该构建农田河网布局,做到灌排分开,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灌溉与排涝系统。沟、渠、田、林、路应该进行系统化的规划设计,统一布局,由干河以及大、中、小沟等组成一个完整的灌排系统。干河为总排水河,大、中沟主要负责满足引、排需要;小沟则负责排地表径流和降低地下水。排水按日雨200mm两天排出设计。大沟间距2~3km,底宽4~5m,挖深4m左右;中沟间距500~600m,底宽2~3m,挖深3m左右;小沟间距100m,底宽0.5~1.0m,挖深1.5~2m左右。灌溉采用区域布局,提水站布置在大沟或中沟边,渠道采用两级或三级,斗渠设在中沟边,农渠设在小沟边。新、老垦区水系布局相互联系,新垦区引水干河,上接老垦区的主要引、排河道,并在引水口门建闸控制。结合老垦区泄洪、排涝,同时也有利新垦区引水灌溉、冲淤保田,改善水质(图4)。

(三)基于因地制宜原则的设计方法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乡村衍生了大量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景观及人文特色,形成了一种完整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但是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带有流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村落风貌正在快速、大面积的丧失,严重缺乏保护意识的旧区改造,使得名树古迹一次次面临灭顶之灾;传统民居、宗祠的破损无人问津,景观空间不断被挤占缩减,传统的水系、街巷的肌理已不复存在。在面对城市化的强烈冲击下,最大程度地保护自然原生态、景观原真性、减轻环境负荷,体现人与自然自由交流的和谐境界,开展乡村景观建设原真性保护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乡村生态景观规划中,应该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构建原生乡土植物群落,包括植物选择、植物配置、植物种植及养护管理等四个方面。要结合实地条件,以原生植被群落中的乡土植物为主,依地就势,充分利用乡村的水面、片林、地形等条件,构建生态效益高、稳定性强、具有自然维持和演替能力的植物群落。

在规划过程中,要选择性地保护和发扬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景观,维护景观的完整性和特色性,设计出带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景观。例如在乡村中,许多村落都保留有“风水树”和当地居民膜拜的“神树”。古树名木具有生态景观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是具有动态性、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在洪涝灾害中,往往就是这群古老的树木为生物提供了休憩、避难的场所。但因为古树生长年限长,目标保护范围大,洪涝灾害对其伤害往往是巨大的,许多古树在这一过程中生长衰弱甚至趋向死亡,所以利用技术对其采取系列保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可依据实地情况进行刚性支撑或弹性支撑等,并在设置围栏保护,定期补打微量元素营养液。同时围绕乡村的古树名木,重点设计一系列的休闲娱教场所,使其形成当地所特有的景观文化。使村民在享用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能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图5、6)。

结语

乡村是我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细胞,在绵延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中,村落形成了极其复杂的、统一与多样、无序与有机相互交织的空间形态,其古朴的风貌和完美的肌理令人感动,但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类不断地开拓新的居住面积,侵占土地空间,乡村规划建设盲目地模仿城市建设,无度地开发涂滩、湿地,使乡村的水文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乡村面临着资源破坏、文化缺失、特色没落、洪涝灾害频发等一系列建设、文化和生态难题,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乡村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政府必须加以积极引导并进行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全社会协同保存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与特色文化。景观设计是长期的投资和建设行为,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探索,不断进行理念和实践的创新,惟其如此,才能为乡村居民营造出一个舒适、美丽、和谐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闫攀,车伍,赵杨,李俊奇,王思思.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构建城市良性水文循环[J].风景园林,2013(02).

[2]刘海龙.景观水文:一个整合、创新的水设计方向[J].风景园林,2014(01).

[3]刘滨谊,戴岭,王南.以环县为例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景观化集水造绿的水绿调配规划与增长机制[J].中国城市林业,2014(05).

[4]刘滨谊,王南,戴岭.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景观化集水造绿空间网络构建――以甘肃环县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4(04).

[5]成玉宁.当代科学技术背景下的风景园林学[J].中国园林,2015(07).

[6]袁D洋, 成玉宁.参数化风景环境道路选线研究[J].中国园林,2015(07).

[7]宗净.城市的蓄水囊――滞留池和储水池在美国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05(03).[8]刘海龙,张丹明, 李金晨, 颉赫男.景观水文与历史场所的融合――清华大学胜因院景观环境改造设计[J].中国园林,2014(01).

[9]车伍,李俊奇.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篇5

(二)加大投入,加快对观光型小景区的开发

在目前大景区建设尚需时日的情况下,组合做好*等景区保护与开发工作。一是加快梅源*景区建设,在打造原有摄影基地品牌的基础上,开发自驾游线路,形成以*摄影为核心辐射*、*乡村旅游发展的以点带面、区域联动的新局面;二是建设叮当岩-佛儿岩游步道和旅游基础小配套,丰富*文化村的旅游内容,着力将其打造成AAA级景区;三是启动石浦船帮古镇项目;四是全力扶持童话*—木玩游乐园项目建设。

(三)继续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业

继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一是在巩固*、*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沿库景区周边局村、龙门、赤石等地的乡村旅游开发。

(四)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行业行为

切实加强旅行社导游员,宾馆、饭店服务员,旅游定点生产企业员工,景区(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注重旅游人才培养,树立*旅游人新形象。同时,狠抓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监督,特别要加强旅行社车辆、公务接待游船、宾馆饭店特种设备的管理监督,从而不断提高行业形象和经济效益。

(五)完善旅游产品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1、提升现有旅游产品。以创A本文来自为抓手,提升景区品位和档次;推进旅游行业的服务与管理标准化,分类制定景区(点)、农家乐和生态旅游景区等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

2、要建设一些功能性的项目。*现有旅游资源单体景点较多,但资源分布较散,尽管在全县范围内已经形成特色比较明显的旅游区块,但各资源点之间的连接性不强。应该考虑加强功能性的项目建设,以连接不同旅游资源,连点成线,有利于推出各种不同类型的、适合不同市场的旅游产品

(六)加强旅游教育培训,加快培养各类旅游人才

篇6

[Abstract]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rural local landscape has faced a great challenge , how to create a beautiful rural landscape in the situation , is worthy of study and research. In the paper, Beijing Guajia valle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s, do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n order to achieve visual effects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Keywords] Rural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Guajiayu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研究缘起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迅速的发展,全国各地乡村都在火热的开展各自旅游业,但是在一片火红的背后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乡村本土景观被破坏。要想在开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保证其乡村景观的优美,就需要一个系统且适合当地特色的乡村景观设计与之相配。本文以北京挂甲峪为例,通过实践研究,探析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基本概况

挂甲峪山庄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北部大华山镇,它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间是一个盆地,村域总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挂甲峪一共有村民146户,460人口。挂甲峪是北京近郊乡村旅游比较成功的典范,先后获得了“2011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2009年北京最美乡村”等殊荣。挂甲峪乡村旅游的成功使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的成功也得益于本地自然条件的优渥。

挂甲峪位置属于典型的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度适宜,气候宜人。整体自然条件保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千亩大桃,梯田如波催涌,果树如澜吐翠,水潭星罗棋布,山路千回百转,勾画出一幅世外桃源的美景。

总体规划

3.1规划目标

虽然挂甲峪的自然条件基础很好,但是在其开发旅游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异质移植的情况,很多不符合挂甲峪当地特色的设计出现,破坏了挂甲峪的原始自然风貌。综合分析挂甲峪本地植物种植的特色,通过景观规划设计,将乡村旅游与景观相融合,建设出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完美结合的游憩景观。

3.2规划原则

3.2.1景观生态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要以植物景观的自然形态为主,通过植物的树形、枝干形态、色彩搭配出一定的变化,显示出植物的多样性,但又要在变化中保持一定相似性,形成统一感,这佯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3.2.2生物多样性原则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一个地方生态平衡的最重要的因素,生态环境遭受干扰后也能比较容易恢复原貌,而生物多样性还能提高景观效果,丰富植物造景,使得景观层次更加丰富,形成良好的聚落景观。

3.2.3因地制宜

在景观设计时,要根据设计场地的现状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原有地形地貌的植物种类,根据当地地形进行景观改造与升级,合理种植植物,布置景观小品等。

3.2.4以人为本

乡村景观服务于当地村民,还是服务于旅游者都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以人使用便捷舒适为前提的,以人的行为习惯方式出发,创造良好的宜居,优美实用的人居环境景观。

3.3总体规划布局

综合考虑挂甲峪用地现状,地形地貌,当地景观特色,内部用地的环境特征,结合景观结构构思,规划形成“一带五区”的景观布局。

3.3.1“一带”景观

“一带”景观设计是结合挂甲峪周边山势而成的,利用挂甲峪的三面环的山脊线打造而成的“万米生态步道”。“万米生态步道”主要贯穿了挂甲峪现有的人文景观,如长寿山,石龟,老官顶,八卦石,五瀑十潭等。“万米生态步道”将会利用挂甲峪现有本地石材,顺着山势走向铺设而成,以碎石小路为主,以保持景观的原真性。在“万米生态步道”不同的地方,建造观景平台,雕塑等景观小品,而植物种植以松、柏为主,小品处种植竹等。“万米生态步道”将会是挂甲峪景观主线和能欣赏高处景观的地方。

3.3.2“五区”景观

“五区”景观设计主要依托于挂甲峪的山体自成风水之势,挂甲峪三面环山,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坐山望水的地势。而“五区”景观规划则以五行来布置,为不同区域的植物种类种植来提供指导建议。

挂甲峪东侧为青龙方位,区域内种植常绿植物,如国槐、杜仲、碧桃、油松、侧柏、龙柏、雪松等。南侧是朱雀方位,区域内种植红色植物,如石榴、榆叶梅、夹竹桃、杜鹃、晚香玉、郁金香、石竹、月季等。西侧是白虎方位,区域内种植白色植物,如山梅花、太平花、大花溲疏、白娟梅、广玉兰、白丁香、梨树、水仙、邹菊等。北侧是玄武方位种植深绿色和紫色的植物,如紫藤、紫薇、紫丁香、三色堇、桔梗、泡桐、二月兰等。中间则是种植黄色的植物,如迎春、连翘、栾树、金茶花、大丽花、萱草、金盏菊等。这样挂甲峪种植的植物,将在不同季节以不同的颜色来展现,丰富各个季节的景观效果。

局部景观规划设计

4.1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在进入挂甲峪山庄的道路是一条精心设计的灯笼路,高高的架子上爬满了葡萄藤,郁郁葱葱,在配上火红的灯笼煞是好看,但是其他道路却缺乏设计。其他道路极度缺乏路旁遮阴,这样旅游者在游览的过程中会全程暴晒。由于挂甲峪整体道路系统缺乏明显的分级,人车混行。在路旁种植高大的乔木,配以低矮的灌木,形成绿色通道,这样既可以将人车分行,又能形成很好的景观效果。道路旁还可以设立供游客停留的小站,刻上有挂甲峪传说故事的石刻,让游客加以驻足,停留休憩。

4.2水边景观规划设计

挂甲峪主要景观五瀑十潭,潭水边缺乏景观设计或设计太生硬。潭水边景观应该是很具活力的景观,应种植自然的景观,在加以休闲游憩的景观小品,不仅仅让潭水边有欣赏价值,更加具有游玩的效果。水边种植达到很好的群落效果,种植的草本植物如,鸢尾、菖蒲、香蒲、水葱等,木本植物如,水杉、乌桕等,种植达到一种丰富的层次感。加上休息的座椅,亲水的游戏平台,叠水景观,小桥等,创造更美的景观效果。

4.3庭院景观规划设计

农家院是主要的休息场所,庭院景观可以让游客达到更好的休息效果。而挂甲峪新村,老村缺少院外和院内的绿化景观,使得居住外道路过于空旷。院外道路可以借景于庭院景观,达到美化的效果。而庭院种植宜种植经济类作物,增加庭院景观的效益和可观赏性。

5小结

可以预见,随着乡村旅游的红火,乡村景观会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将成为景观的新学科。乡村景观要在保持本土性和景观完整性上来挖掘其价值,以本土植物和地形地貌为基础来进行景观设计,只要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适宜的乡村景观。

参考文献:

[1] 徐琴. 乡村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

[2] 吴维,吴家根,方鸿,王继斌. 浅述淳安县乡村景观绿化规划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2006.

[3] 王国良,杨梅炳. 乡村景观规划的生态策略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3.

作者简介:

篇7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131-02

江西省面积的97%属于鄱阳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农业发达,被称为“鱼米之乡”。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农耕文化底蕴深厚,逐步形成了在歌谣、节令、习俗、耕技等方面独具地方特色的古村镇。距今为止江西省有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浮梁县瑶里镇、青原区文陂乡陂村、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江湾镇汪口村、思口镇延村、龙南县关西镇关西村等2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镇。流域内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具有较大的旅游发展潜力。乡村旅游已成为鄱阳湖流域经济开发和旅游研究的热点[1]。笔者试图对鄱阳湖流域乡村旅游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实现乡村旅游景观的生产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完美统一,让农业发展方式与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相协调,维护鄱阳湖“一湖清水”[2]。

一、研究区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的意义

(一)保护文化遗产,丰富旅游资源

鄱阳湖流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丰富多彩,农耕文化与良风美俗交相辉映;茶文化、稻作文化、鱼俗文化、候鸟文化、陶瓷文化、药文化、酒文化、禅宗文化、傩舞文化、庐陵文化、客家文化异彩纷呈[2]。对乡村景观进行旅游规划,开发中国最美乡村游、梅窖三僚“风水文化第一村”、 “中国客家围屋第一县”等乡村旅游,对保护文化遗产,丰富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2]。

(二)保护环境,提高旅游资源的品位

由于工业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滑,因此,城市居民对乡村优美环境的向往油然而生。乡村旅游吸引城市居民的亮点及乡村旅游的卖点都是优美的环境,因此,对乡村景观进行旅游规划,通过旅游业的科学管理促使当地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保护环境,提高旅游资源的品位。如都昌古塘村、安义古村群、进贤文港、西湖李家、汪山土库、婺源理坑、永修吴城、浮梁瑶里、新余昌坊、龙虎山上清、金溪竹桥、广昌驿前、龙南关西、贵溪樟坪、井冈山菖蒲、乐安流坑、铜鼓大等乡村环境无一不让行人和游客交口称赞[3]。

(三)振兴乡村经济,促进社会和谐

乡村旅游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带动功能大、辐射能力强、倍增效能高等优势。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能拉动居民消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能增加乡村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调整和优化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让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4],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二、研究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困境

(一)开发与保护相矛盾

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经营者因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惜牺牲资源与环境、破坏文化遗产,导致旅游开发与保护相矛盾。如,婺源鸳鸯湖由于水上旅游项目的开发带来的快艇的影响和游客的进入,干扰了来湖栖息越冬的鸳鸯,冬季来婺源栖息的鸳鸯由开发旅游前每年大约4 000对锐减至每年2 000多对[5]。为了经济效益,乡村旅游景区商业气息过重、旅游商品泛滥,严重破坏乡村特质性景观,淡化了乡土文化特色。如婺源不少乡村不少居民为了经营旅社、饭店和小买卖,拆旧房建新房,导致古建筑的破坏和文化遗产的丢失。

(二)缺乏景观资源特质性的认知与保护,导致景观同质化

乡村景观是乡村与其所处的自然、文化、社会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系统与格局[4],不同的乡村文化不同、特征不同。研究区乡村景观规划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往往因为眼前利益,头脑发热,照抄照搬他人挣钱的项目,缺乏景观资源特质性的认知与保护,导致景观同质化。

(三)景观类型单一,景点分散

研究区乡村旅游景观类型单一,主要有,一是古村落景观,如安义古村群与2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镇是研究区乡村旅游主要景观;二是农家乐和采摘园景观,如采梨、采橘、采莲、摘草莓等与品农家菜、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研究区乡村旅游景观不仅类型单一,而且景点分散;不仅研究区2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镇分布在全省各地,而且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东线、北线、西线各景区景点也很松散,通达度不高。

三、研究区乡村旅游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一)生产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鄱阳湖流域是中国水稻生产主区,在鄱阳湖沿岸鄱阳、余干、万年等乡村构建稻、鱼、鸭共栖农田景观;在郊区或城市周边的乡村构建轮作农田景观、间混套作农田景观;在丘陵地区建立“丘上林草建好塘,河谷滩地果渔粮”立体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如婺源篁岭丘底河谷滩地形成稻-鱼和藕-鱼特色水域区,丘上小于5°的缓坡地带种植特种水果、瓜类及蔬菜,丘上5~25°的陡坡种植桃、梨、桔、橙,大于25°的丘顶形成水保林木区,布局上突出春季赏花、夏季品果、秋冬民俗体验的景观特色[2];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去构建“粮(饲)―猪(牛)―沼―稻(果、棉、茶、油、菜)”农田景观[6]。

(二)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

鄱阳湖流域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依托历史文化名村为龙头的古村名镇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依托陶瓷文化的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依托客家文化的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依托道教文化的的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以婺源为龙头的中国最美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

(三)综合性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

综合性乡村景观旅游规划包括自然景观、生产景观、文化景观、体验景观的规划。在规划过程中要保护景观的动态性特征、景观的复合性特征及乡村景观资源的整合,并依据乡村旅游的特点、鄱阳湖流域自然景观、资源环境及目标市场与系统内部空间结构相互作用的关系,按坡度、等高线从低到高进行水域和湿地渔俗文化体验与候鸟观光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平原农耕文化体验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丘陵、盆地特色种养休闲农业旅游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和山地景观旅游垂直开发规划设计(包括山底温泉度假享乐景观构建、山腰认知观赏与休闲疗养景观构建、山顶草甸体验休闲景观构建)[2]。

参考文献:

[1] 大江网.江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1个数量列全国第4位[EB/OL].http://.cn/o/2013-02-26/175926365729.shtml,

2013-02-26.

[2] 金姝兰,姚宁萍,潘华华.鄱阳湖流域农业旅游垂直开发模式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2,24(5):931-935.

[3] 张香凤,杨光灶,金姝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旅游互动模式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2):312-316.

篇8

我国的乡村数量较多,并且在开发的过程中,逐步的与市场经济相互融合,与社会需求相互融合,对于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得到了很好的成就,同时在城市内部获得了较多的支持。但是,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要想得到长久的进步,还是应该在自身的特色方面努力,不能盲目的跟风,这并不容易得到预期效果,还容易造成严重的损失。

1、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

1.1意向规划

与城市不同,乡村在发展的过程中,每一名乡民都需要积极的参与,虽然也有一定的官员领导,但是如果违反了民众的意志,很容易造成强烈的冲突,并且在乡村的稳定性方面,也会造成特别不好的影响。本文认为,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当中,意向规划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产生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首先,在意向规划的过程中,有必要在社会上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要从客观上把控好意向的正确性【1】。一般而言,乡村的意向规划,是需要大家投票来完成的,乡民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可以选择不参加整体规划,在给予的选择性方面较为突出。其次,在意向确定以后,要在组织乡民代表,去考察分析,搜集较多的资料与数据。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当中,如果出现了严重的偏差现象,特别容易在未来的工作中,造成特别大的隐患,同时产生的损失也是特别强烈的。因此,意向规划的重点,也仅仅是意向方面的内容,后期的各项具体实践工作,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决定了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成败。

1.2整体格局规划

就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本身而言,有些村落的覆盖范围较大,有些村落的覆盖范围较小,我们想要在最终的工作上得到理想的成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从多个方面来努力。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在整体格局规划方面,应按照积极、谨慎的态度来完成,不能出现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在整体格局规划的过程中,应该能够让乡民获得更多的利益,能够给自身的未来发展,提供较多的支持【2】。例如,华西村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村,但是旅游景观的开发、设计,并没有阻挡本身经济的建设、发展,反而是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让前来旅游的人员,不仅可以去参观,同时还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经验和指导,经过长久的发展、拓展以后,华西村已经赢得了我国“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其次,在整体格局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固有的一些功能进行不断的强化。乡村所拥有的资源较多,这是传统城市所不能比拟的。为了在今后的全局规划上,得到更好的成绩,需要将自身的特色更好发挥出来。例如,前来乡村旅游的人,都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喜欢宁静的氛围。此时,很多乡村在电视当中都出现过,本身可以吸引较多人前来参观,再加上对房屋的简单装修、周围环境的简单治理,可以供游人居住、休养等,实现了长久盈利项目的建设,并且得到了社会上的高度认同。

2、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对策

2.1增强整体保护规划意识

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对环境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为确保日后的设计能够得到理想的效果,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必须积极的增强整体保护规划意识。首先,乡村本身的生态环境较为良好,但这是乡民积极保护的结果,没有重要污染的企业,也没有大量的排放污染物。在开展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将整体保护工作不断的加强【3】。例如,在日常的规划工作中,必须对各种污染物限定排放,特别是生活垃圾的处理,以及游人的一些规范等,都要做出严格的制定,不能表现出较高的随意性,这很容易造成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方向偏差,同时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也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

2.2避免经济效益主导,减少过渡开发

在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当中,肯定会涉及到经济方面的内容,可是我们不能完全按照经济效益主导的原则来工作,这样特别容易造成工作的严重缺失和不足,如果出现了过渡开发的现象,很容易对乡村本身造成严重的破坏,届时再进行保护和弥补,不仅在难度上特别高,同时还容易造成严重的恶性循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乡村旅游的迅速升温,过急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使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而且对乡村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在进行规划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从整体大环境考虑,找出自身优点,形成合力,最终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对乡村的经济效益有一个明确的制定,按照阶段性提升、巩固的原则,让所有的乡民,都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这样才能弥补他们的损失。乡村的开发过程中,应坚持执行绿色开发的原则,保护乡村环境的过程中,促使绿色开发的内容,给国内的各个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与肯定,最终能够创造出的价值是无限的。

2.3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当中,除了要在上述的几项工作中努力,还必须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上不断的健全。乡村的发展,与我国未来的建设,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倘若在法律法规上出现了缺失的现象,则热别容易造成严重的隐患,届时所造成的不良问题,将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本文认为,没有政策,没有法规,就难于管理,也不能保证其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积极制定发展乡村旅游的优惠政策,制定乡村旅游管理法、观光农业管理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管理法、农家乐管理法等。使得l村旅游景观规划,实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另一方面,在法律法规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保证坚持执行,不能出现任何的人情现象。现阶段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得到了社会企业的很大资助,在具体的权利、责任、利益分配上,也愈加复杂,这也是要重点管控的。

总结:

本文对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展开讨论,现代化的工作当中,设计可靠性、可行性不断提升,在问题的解决上,达到了良性循环的目标。日后,应继续在设计工作上深入研究,加强乡村的特色发展,推动国家和社会的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通过国家对村镇建设的不断努力,有效的推进了乡村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及建设的规范作用,也将良好的机会提供给了乡村景观的发展当中。可是,当前全国进行的乡村景观建设只关注于建设公园、广场当中,这些只是将乡村居民的居住环境改善了,并没有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为了可以将旅游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中发挥出更佳的优势及作用,我们一定要将乡村景观建设的更好,积极发展旅游业,让前来旅游的游客们能感受到全新的体验。我们要将乡村建设的更具魅力和活力,让乡村景观与旅游可以发展的更加和谐。这是旅游行业的新领域,是可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也完全可以体现出乡村旅游为我国乡村经济和城乡之间的互动所体现出的作用,乡村景观与旅游业成为了乡村持续发展的珍贵资源。

一、乡村景观的珍贵生态性资源

乡村的面积辽阔,人口分布不均,资源分布却相对充足、平均,它结合了社会和自然两大类资源,成为乡村生产商品及提供服务的珍贵资源。在当今这个全新的发展环境和城乡关系下,乡村的生态型包含了植物、动物、地质、气候、土壤等方面,还包含了景观生态过程和与之相关的生态现象,例如人口、价值观和文化等,以及人类对于景观影响所受的程度。这些资源都是为了有效的将景观结构、社会文化、自然过程进行规划,为景观的生态做出分类,并进行有效的分析。

过去的发展状况是受到思想观念、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经济体制的制约的,当时我国对于乡村的资源观念非常浅显,许多情形下都将乡村资源视作农业资源和矿业资源。将大部分精力都专注于农业的自然资源、矿业资源、劳动力资源上,而大大忽略了可以更快推动乡村全面建设的乡村景观资源。

乡村景观作为一个非纯粹的自然资源,是经历过特定的文化渲染、历史更替的事物,可以让人们对其进行管制和创造,它成为了乡村自然资源和人类在资源利用中的一座桥梁,可以说,资源管理是可以平衡人均财富及导致环境恶化的一个过程,乡村景观是一个最基本的构成部分。

透过旅游学我们可以看出,乡村景观自身就是一项非常关键的资源类型,是完全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旅游资源,因为社会空间都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社会制度等,乡村之所以会有吸引力,是因为乡村可以提供给人们都市所无法提供的事物。

二、确立农村基本的社会服务系统

农村基本的社会服务系统包括了文体活动方面、商贸服务方面、休闲娱乐方面等。通过不断的规划设计,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农村社区,人们在这个和谐的氛围里进行生产、生活及各种社区活动,不需要为了生活而每天奔波,并且可以在商贸服务区域里获得到生活的必需品及基础服务,而且可以参加一些文化娱乐的活动,还可以进行阅览图书和一些文体类活动。

还可以将路灯、花坛、树木、路牌、座椅等设施填充到农民周围的环境里,通过有效的规划设计,将墙体进行美化,赋予诗意,让农村的景观达到更加优美的状态,水榭亭台、沿河廊亭,一幅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的优美景象。

三、怎样做好乡村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

1、要将当地的乡村景观风貌保护起来,推进乡村居民的环境建设及提升景观品质。目前,我国的乡村建设正面临着由传统迈向现代的过渡阶段,不同类型的矛盾、利益冲突在相互制约,并且从资金、人才、规划及理论研究等方面都相对不足,导致我国的乡村建设长期都在被忽略的状态。位于东部的沿海地区,有些乡村的经济相对发达,可是古老的乡村景观已经消失不见了,野生动物、湿地、丛林、河流都在陆续消失,所谓区域规范、整齐的村镇络绎不绝,矗立在村庄里的毫无规划设计、毫无美感、毫无特色的新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乡村景观在想低层次方向进展。所以,当新时期来临时,做好我国乡村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具有以下重要的意义:首先,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改善当前很多乡村只进行片面追求城市化现象的形式,有效保护了乡村景观的完整性和历史性,加强了旅游资源的稀有性;其次,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充分运用乡村景观的资源,协调生产的产业化结构,促进当地的特色化产业经济,让资源可以形成翻倍增值及运用的效果;再次,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协调乡村景观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关系,协调乡村居民的人文环境,优化乡村的生态环境,以便达成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最后,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将乡村和城市间的景观有效的结合并共同进步,提高了整个范围的景观品质,加快了任何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2、将当地的乡村景观的旅游价值体现出来,加快景观资源的生态利用率。乡村景观的资源利用方面,不但只代表着特定范围里的景观构成及空间激励,并且乡村景观是一个可以被人们合理利用和开发的资源,它自身具备了很多比纯粹的应用价值更优良的生态、社会、美学的价值,因此,地区的旅游规划及开发问题,应当抛开传统旅游规划里的单一利用方式,和纯粹追寻经济利益的方式,让资源可以更加有效、安全的进行利用,让当地的社会可以发展的更加自然、和谐、有序。

3、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知识及方法引进到当地的旅游规划当中。乡村景观体系包含了村庄、耕地、河流、丛林、山川、等多种因素,乡村景观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生态结构,在规划当中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引进其中,出现的不但只是一个规划的形成,还会更加有助于实际情况里出现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宏观性、开放性、综合性的设计理念,从规划的操作角度来讲,结合当代先进的设计理念,让乡村景观可以更具备生动性和时效性,这还有利于在规划角度上作出新的突破,可以将定性及定量有效的贯穿于整个规划当中。

4、强化政府在旅游规划里的主导性,并同新农村建设的计划有效结合。目前,乡村景观与旅游的进展缺少的是规划,乡村旅游的基本设施相对落后,民营旅游素质较低,这些都制约了乡村景观旅游的发展。要处理这些问题就一定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尤其是当前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阶段,就更应当强化政府在旅游规划里的主导性,让该地域的旅游规划可以同新农村建设计划构成良性的互补形式。

结束语:乡村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要同区域旅游、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计划紧密相连,有效保护乡村景观的原貌,正切指引乡村建设和发展,强化乡村居民的景观意识,充分运用自然生态景观、乡土文化景观、农业景观,为创造出真实、完整、自然、和谐、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参考文献:

[1]范春.论乡村旅游的开发[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5).

篇1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Anhui good rur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as the basis, through the city of Huainan pan generation Miao Village Center planning experience, summed up the problems of villages, and main points of the village planning, which highlights the development of village industry, improve the supporting facilities, creative proposed guidelines for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guide and control the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beautiful village; village planning; Dai Miao Village Cente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uilding environment remediation guidelines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

近年来,全国各地大规模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环境整治工程,[1]为了进一步规范村庄规划工作,符合《城乡规划法》对于村庄规划的要求,各省市陆续颁布了村庄整治技术导则和建设规范,安徽省此前也出台了《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标准(试行)》和《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为未来8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村庄规划提供依据。

1 美好乡村建设的要求及意义

1.1 总体目标和原则

美好乡村建设提出的总体目标为“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2]

原则上坚持以人为本,农民主体;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坚持生态优先,彰显特色;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以县为主,合力推进。

1.2 重大意义

美好乡村的建设,要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推进乡村产业与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途径;要改善乡村的生活环境,保护乡村的山水生态资源的完整性,构建绿色可持续的乡村模式。同时,通过村庄规划,完善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

2 淮南市潘集区代庙中心村概况及现状问题

2.1 村庄概况

代庙中心村隶属于淮南市潘集区芦集镇,是新农村试点村、示范村。村庄位于芦集镇中心,紧邻017县道,交通便利。现状居民2106人,486户。村庄水网密集,树木繁茂,自然环境十分优美。村内居民主要以从事农业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以酥瓜种植为主。

2.2 现状问题

(1)布局凌乱

村民利用自家的宅基地随意搭建住宅,疏密不一,导致村庄建筑布局凌乱,人均建设用地更是达到了 196.7㎡/人,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和设施的有效配置。

(2)特色产业不具带动作用

除水稻、小麦的种植,代庙中心村有自己独特的酥瓜种植产业,但同样作为农业种植,附加值较低,且一年只有一季的产量,不能很好的引导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3)缺乏基本配套设施

相对于淮南市其他村庄,代庙中心村已具备一定的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如村委会、小学、卫生所、深水井等,但随着人们生活品质和需求的不断提高,村庄仍然缺乏村民日常基本的配套设施,如污水处理设施、环卫设施等等。

(4)建筑缺乏特色

代庙中心村与大多数皖北村庄一样,建筑基本为1-2层,屋顶样式不统一,墙面既有粉刷也有贴砖,颜色也不统一,新旧建筑相互混杂,形成差异明显、色彩混乱、缺乏特色的“皖中村庄风貌”。

(5)人居环境较差

由于农村设施的匮乏以及村民素质的不同,“脏、乱、差”等环境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禽畜圈舍用地与村民居住区的混杂,垃圾随意乱倒,污水乱排等,村庄闲置地以及河流沟塘中被杂草和垃圾所覆盖,人居环境亟需整治。

3 基于美好乡村建设的村庄规划编制要点研究

3. 1 与上位规划相衔接

村庄规划只有保证在与上位规划充分衔接的前提下,才能得到有效实施。因此,代庙中心村建设规划必须建立在潘集区村庄布点规划的基础上,确定其为保留或改造扩建中心村,则对其开展建设规划,同时也要注意在规划过程中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避免出现村庄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的情况。

3. 2 确定产业发展方向[3]

以往的村庄规划大多把精力放在整治村庄环境、建筑,这些表象中,很难深入研究村庄的社会经济水平,现有产业发展以及一些特色文化、产品上,从而使得村庄环境好了,村民生活条件一如既往。因此,从村庄可持续的角度,需要为村民考虑发展新的产业,优化原有的产业结构,保障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代庙中心村就是结合特色的酥瓜产业,利用即将停产的窑厂旧址作为酥瓜交易基地,并利用周边环境,开展农家乐旅游休闲产业,以一产带动三产,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村庄知名度,为村庄持续的发展提供保障。

3.3 配套基本服务设施

基本配套设施是农民日常生活的必须和保障,也是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环节。《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明确提出了对于中心村,配置“11+4”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2] [4]

代庙中心村在保留现状和扩建的基础上,利用村庄集体用地新建了一所幼儿园,并利用村委会东侧沿主要道路空置的房屋作为乡村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所、农资店等对外营业的场所。最终11项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集中于村庄中部的公共服务组团中,辐射整个村庄。

现如今城乡互动越来越多,公共交通成为必然,因此规划结合村庄对外的主要出入口设置了公交站。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原则,在村庄内根据一定的服务半径配置垃圾桶和垃圾收集房,由环卫工人定期按步骤的处理村庄垃圾。污水通过暗渠或管道通往生态垃圾处理设施中,通过“厌氧——自流充氧接触氧化渠——人工湿地”等简单的步骤,达到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又能有效解决村庄污水的问题。村庄在人流集中处应设置水冲式公共厕所,利用污水管网,排入生态污水处理设施中。

3.4 建筑环境整治引导

(1)建筑整治导则

针对建筑的屋顶、墙面、门窗、附属建筑等几个要素对现状村庄的建筑进行分类,例如分为平屋顶、坡屋顶、清水墙、水泥抹面墙等等,然后描述每个要素现状及整治后的形式、颜色和材质,进行对比。通过这种分类分项的整治方法,能够简洁细致的控制和引导整个村庄的风格与格调,具有可操作性。

代庙中心村现状建筑风格凌乱,在征求民意和节省开支的前提下,最终确定了公共建筑和坡屋顶住宅建筑采用红色坡屋顶,平屋顶建筑统一改造成为带红色檐口的平屋顶。墙面全部刷白色涂料,现状部分贴砖的尽量补齐或涂白色涂料。大门统一采用深红色,窗框刷红色涂料,使整个村庄的建筑形式相对统一整齐。

(2)环境整治导则

主要针对村庄道路两侧、宅前屋后、公共中心、滨水区域的绿化景观提出整改要求,明确硬化路面与软化景观的范围,提出了硬质铺装的材质要求,以及各区域植物配置的建议,为施工阶段提供参考依据。

另外,在代庙中心村中对于影响村庄环境的垃圾收集点、臭水沟等提出整治措施,即垃圾收集池加盖形成收集房,并做好周边的隔离绿化,清理水渠水塘中的垃圾,种植芦苇等净化水质的植物,岸边为绿化护坡,植以柳树,形成生态自然的景观环境等等。

4 总结

代庙中心村建设规划作为淮南市唯一入选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优秀方案集中的规划作品,不仅提出了发展村庄特色产业,完善基本配套设施,更创造性的总结了建筑与环境整治的导则,使规划更具引导性、操作性和可实施性。随着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我们也将继续深化和完善这些编制内容。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的意见. 皖政[2011]59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

[2]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

皖政[2012]97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

[3] 王健, 王鹏, 陈振华. 京郊村庄整治规划与研究. 规划师. 2007, 4: 44-49

篇11

[中图分类号]S625;F5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3-0071-02

一、川西地区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

根据市场需求特点,结合川西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特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市场导向出发规划形成新一代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2.情景体验原则

在情境化设计原则的指导下规划开发体验性和感知性强的旅游产品,达到“以情入景――情因景生――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境界。情景体验主要围绕“天府之国”乡村意象、天府农耕文明演变、乡村湿地生态环境设计等进行。

3.人性化设计理念

在旅游项目设计、空间利用、休闲方式、经营理念的进行人性化设计,为游客创造舒适、自然的乡村旅游地,还要考虑当地农户的生产生活,为当地居民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和更多的致富机会。

4.自然生态原则

借自然之力,借水流、风速等自然力量,设计休闲娱乐项目;融自然之势,将地势、水势等自然形态融入娱乐休闲项目之中;得自然之神,借助溪流、树木、泉眼等自然现象的神韵而形成休闲项目。

二、川西地区乡村旅游项目体系规划

1.川西林盘休闲

“林盘”是川西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最独特之处,川西农村中的林盘原生态聚落,可开发不同主题的休闲体验项目,能够带给游客文化、生活等多层次的细腻感受。

2.生态农业体验

主要包括中草药园、租赁农田、采摘农园、果林飘香、租赁菜地、家禽家畜认养、果林飘香、风车种稻、反季节瓜果类、田畦迷宫等。

3.农耕文化体验

农业文化景观、农耕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传统村居习俗、川西林盘以及与之和谐的各种副业等,都是川西农耕文明的典型风貌。农耕文化体验主要为针对农业种植和农村节庆活动设置的游客参与农业劳作、收割,以及农事节庆庆祝活动等相关产品。

4.乡村田野观光

主要包括漂流家园、木盆漂流赛、湿地野营基地等,项目充分利用当地的水渠溪流和泉眼,打造亲水娱乐、水产养殖基地、果基鱼塘、荷塘月色、茶花种植地、藤本植物棚、鸟语林、浆果植物区、水生植物区、奇异瓜果棚、大片生态粮田、特色蔬菜、花卉苗木、乡村农舍、溪流河岸等特色产品。

5.乡村体育运动

“乡村体育”也称“轻松体育”或“快活体育”,是大众体育的一种形式。“轻体育”不断适应人们的需求,注重精神调节与心理调适,既健体又健心,使健身朝着更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本类项目主要包括山野露营、晃晃屋、自行车、乡村足球、乡村排球、乡村定向运动以及一些老年活动。

6.乡村保健养生体验

主要包括生态农业休养地、森林避暑胜地、青少年休闲农场、度假夏令营和留学教育基地、中老年休闲大学、绿色校园、保健避暑度假村、家庭农园、少儿农庄、银发族农园、残疾人农园、自然修养村等。

7.乡村购物

主要包括乡土手工艺品、新鲜农产品购销中心、旅游商品展销中心、小商品购物点、田园广场、跳蚤市场等。

三、川西地区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

(一)湿地景观设计

1.湿地的水流系统和植被设计。水流系统由支渠、斗渠、农渠、毛渠、水塘、稻田、滩涂等构成,夏天为浅水湿地,冬天为泥沼,随着气候、水量的变化,其中的植物、动物发生交替与变化,景观也就明显不同。

2.人工湿地、芦苇地、池塘、稻田和水生植物等,通过多种植物搭配,形成以树、花、草为主体的多彩植物塘和植物床,组成独具特色的人工湿地塘,并在这个湿地塘中形成串珠式的小水塘,可开展钓鱼、抓鱼和湿地游憩活动,并设置戏水池和生态堤岸,为游人提供戏水、亲水活动场所。

3.溪流。通过溪流形成水网,并在水流过程中设置水流雕塑,利用水的落差产生冲力,使水在一个个小石涡中回旋、激荡,形成具有活力的水流景观。池塘沿岸的典型景观布满有根植物和挺水植物。

4.按合理比例放养一些水禽和其它水生动物,通过生态调节,逐渐形成一个湿地生态系统,使得其中充满动物和鸟禽的生活气息,可作为人工湿地保护研究基地,并吸引游客观鸟等。

5.发挥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功能,对景区内现有的水渠系统进行治理,除了设计生态景观效果外,还考虑对农庄等场所生活污水的处理。

(二)农耕文化景观设计

1.林盘

依托自然山水田园环境,构建以林盘为依衬,以水为脉络,以田园为基底,以干路为骨架,以集中居住点统领,既具有浓郁川西传统乡村风貌特色又具有时代特征,各组团彼此统一协调又各具特色的川西林盘风貌,打造具有川西山水田园诗画般的乡村生态文化景观。

2.水渠

川西地区水域丰富,应充分利用和改造好村落内纵横交错的沟渠系统,将渠系作为完整生态系统的的中心,保护水边自然景观和水域空间的生物多样性,恢复和创造水流的多样性,体现水与人、水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关系。

3.老民居建筑

川西地区部分乡村还留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它们素面朝天、朴实无华。作为与当地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元素,乡土民居更凝结了人们的记忆。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应充分重视这一要素,选取现状保存较好的老民居进行改造,并赋予其新的功能。

4.其它景观

在川西地区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还应注意对水磨房等农家要素的乡土素材进行景观化处理,游客可以观赏了解其特色;对水堤、小桥等进行处理使其自然又不失景观价值。

基金支持:本文参考成都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都江堰市天府乡村旅游景区总体策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