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数学考试成绩总结

数学考试成绩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18 22:31: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数学考试成绩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数学考试成绩总结

篇1

在各高职院校的考试中,高等数学是一向重要的测试,其结果可以测试应试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情况和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并且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考试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也一定要适应"知识型考核"过渡到"能力型考核",最终达到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从这一方面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方式要多样化的高等数学考核,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全面考察。结合笔者多年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对数学考试方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笔者总结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成绩考核以平时成绩、总结论文和建模论文、期末考试这三个方面为主。

一、平时成绩

在我国绝大部分学校高等数学的考核方式,只有期末考试,虽说也基于平时成绩,但平时成绩的好坏只是一个形式而以,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期末考试成绩才是唯一的形式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以期末考试终结式考核模式其实起不到对学生学习的督促作用。有不少学生在快要期末考试前就套题目,用以前的考试试卷凑起来,进行猜题押题。最后考试成绩公布,对大多数学生考试不及格的情况,老师也是相当无奈,只能通过各种方法加分从而提高及格率。这就造成学生,走捷径,急功近利,平时不用心学习的现状。这种一锤定音的终结式考核模式中平时成绩没有起到作用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高等数学的考核中一定少不了平时成绩,并且一定要保证平时成绩能过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作用。以下几个方面是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

1、对平时的作业评价的重视

高校的高等数学的分类为基础课程,比较多的班级上课,每一个教师带比较多班级,如果因为这样就不重视对平时作业的考核评价,将很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于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风气来说,平时作业对学习效果的好坏的密切相关性较高。要怎么来平衡老师没有时间和要批改作业的矛盾呢?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要求课代表收集作业,在作业本编号码,督促所有学生交作业。老师随机挑选一部分作业批改,对作业情况及时反馈,给予优秀、合格、不合格、较差的等级评价,并且在作业后面用上激励性的评语。直接在平时成绩记分册上记录学生作业完成和交作业的等级情况。

2、运用面试的方式

让每个学生都与老师有单独面谈的机会,对学生采取面对面的考试,能够从中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真实情况,能激励学生学习。老师可以利用课间时间点名叫学生面试。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计算量较小的题目,或者找某章的某一节的其中几个概念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情况等等。

3、重视期中考试

有一点对于高职学生特别重要,就是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弱化结果,因为他们自学能力不高,一个学期下来,即使考前压力好大,他们可能考试的时候还是考不出好成绩。通过期中考试老师能够及时从中发现学习差的和学习好的同学,鼓励学习差的同学向学习好的同学看齐。因为好的学习评价,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而不好的学习评价也会促进学生尽早改变学习态度,努力赶上。但是此时方法实施起来存在一些障碍:因为高等数学期中考试涉及到比较多的班级,不可能统一组织,只能随堂考试。又因高等数学大多数是大班课,学生人数相对较多,这就导致考试过程中,有些同学无所谓的态度,甚至等着抄袭他人的成果,这也就使考试纪律难维持,考试的作用打了不少折扣。这就要求期中考试做适当改革,可以采用抽查、抽考的形式等等。总之期中考试肯定要考,但是考试次数尽可能的少。

二归纳论文和建模论文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高素质型人才,学生通过学校三年的专业学习一定要掌握高强的应用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首先我们通过每章写总结性论文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每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应的思想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了。其次教学的重点不是数学知识本身,而是在于掌握数学方法和数学的思维方式,是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能过应用于实际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应该结合各章节内容都要选取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且编写部分和所学内容密切相关,需要查阅大量与之相关的资料才能完成的实际应用性的题目,让学生随机组合六个人一组,在七到十五天内,按照要求规范书写论文。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三、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要做到公平公正,因为期末考试是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试卷的命题不但要起到评价甄别的作用,而且要起到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和激励作用,所有在期末考试内容上要下一番苦功。

1、适当增加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方面的试题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考试要尽可能考到《高等数学》中涉及到的主要概念。考试试卷一定要有基本概念,因为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和核心,这类题目有小量的运算题,主要以填空和选择体的形式出现,学生只要对概念的理解透彻就容易回答。

2、重计算技巧和方法

计算题总是在数学考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计算机代替认得计算内容越来越多,因此考试中的计算题不应以不常用的解答技巧来提高试题的难度,应该以基本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技巧为主。

3、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实用,

高职高等数学的考试内容既要重理论又要重实际,考试内容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点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高等数学考试的题目中应用题是不可缺少的,但由于受考试时间的限制,试题只能是一些简单的应用,计算量也较小。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成绩考核必须通过考试才能体现出来,但高职高等数学的考试形式是多样化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所以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老师,要多方面的结合社会实际,根据发展需要及时调整高等数学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使其能够起到引导作用。只有这样,高等数学的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篇2

一、现行数学考试方式存在的弊端

1考试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能力”。现行高等数学考试仍然侧重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或简单应用,忽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实际技能、素质等综合能力的检测,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狭窄,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了考试的严肃性、公正性、公平性。同时,也导致学生学习上出现“上课死记笔记,考试硬背笔记,考后通通忘记”的现象。

2考试方式单一,“重考试、轻考查”、“重闭卷,轻综合”。目前高等数学考试仍偏重于通过在期末进行一次闭卷笔试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试卷内容又难以涵盖全部教学内容,不能全面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体现“因材施教,因材施考”的思想。

3学业成绩评价单一化,“重结果、轻过程”。不少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到期末考试前,下些工夫突击几天,结果考试照样过关。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对学生的评价形式过于简单,缺乏过程性评价,不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精神。

三、高职院校数学考试改革实施方案

1全程考核。科学评定

将考核贯彻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将学生成绩分为三块,科学区分成绩评定比例:一是平时成绩(20%),教师在评定过程中可综合考勤、小组讨论、撰写学习小结、课下作业、平时测验等几种评价方法,采用加分制或减分制,合理加权平均,使平时成绩更具说服力。以学号为001的学生的成绩为例(平时成绩满分100,每项满分20):(1)考勤考勤实行减分制例如该生旷课一次,扣除3分,迟到一次扣除1分。该项得分16分(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以课程的知识点或课程结合实际的某个问题为题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题目展开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上交讨论结果,然后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评审团进行打分,实行加分制。假没该生得分16分。(3)撰写学习小结。对各个章节进行学习自我总结,以作业的形式上交,由教师进行打分,实行加分制假设该生得分16分。(4)课下作业。从10分开始施行减分与加分相结合的形式,对完成好的进行加分,对抄袭或不交作业的进行减分,最低O分,最高20分。假设该生得分16分。(5)平时测验。可采取开卷形式,题目设计要在反映平时学习的同时,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行加分制。假设该生得分16分。

二是开放式考试成绩(30%),这部分考核可以以数学建模的形式由同学们分组合作完成,教师设汁好若干题目并规定完成的最后期限,学生从中选择其一,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最后以论文的形式上交评分。假设该生得分90分。

三是试卷成绩(50%),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按传统闭卷的考试方式限时完成,或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的考试形式。假没该生得分80分

则该生总分为80x20%+90×30%+80x50%=83分。

2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

试卷根据题型按比例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库要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收集资料、全面深入地领会大纲、全面细致地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逐年进行充实。

三、改革的意义

篇3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187-1

每学期结束时,教师经常要对各门课程的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综合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每学期每门课程都要重复做这项工作,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工作量,而且容易造成统计错误。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完全可以胜任成绩统计工作,且其丰富的图表功能,还能使统计数据更加直观。借助EXCEL的模板功能,可以使设计好的成绩统计功能重复应用于每门课程,这不仅大大地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避免了错误统计数据的产生。

考试是教学评估中检查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考试成绩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直接体现。试卷内容和质量不仅影响考试的可靠度和准确度,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成绩分析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教师必须完成的工作,通过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活动中的薄弱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只有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做出正确、合理的分析,我们才能客观、公正地进行教学评估和教学分析。本文使用Excel软件对我院13级电子专业80名学生的高等数学成绩进行了数理统计量化分析,并据此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一、数据取样

我院13级电子专业80名学生的高等数学成绩:

二、数据分析

假设高等数学考试内容与教学大纲一致,试卷质量良好。

(一)均值

实践表明,若70

(二)离散度

标准差S=是描述学生考试成绩离散程度的最常见、最重要的统计量。标准差越小,表明成绩越集中;标准差越大,表明成绩越分散。一般认为,标准差S=10较为适中。我们利用Excel软件中的统计函数VAR对上述数据进行计算,得S2=231.8783,则S=15.22755,可见成绩离散度偏高,这说明学生高等数学学习情况差异性较大。

(三)偏度

如果试卷内容设计合理,学生的成绩会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一般来说,当偏度系数g1=0时,学生成绩呈标准正态分布;当g10时,曲线向右偏,即呈正偏态分布,表明高分段人数较多,低分段人数较少。我们利用Excel软件中的统计函数SKEW对上述数据进行计算,可得偏度g1=-1.81536

(四)峰度

峰度系数(g2)可以定量描述正态分布的陡峭程度。当g2=0时,成绩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当g20时,曲线呈尖峰态,显得较陡峭,表明学生成绩分布较集中。我们利用Excel软件中的统计函数KURT对上述数据进行计算,可得峰度g2=4.57311,这表明学生成绩分布较为集中。

三、教学评价

从上述考试成绩分析不难看出:(1)学生的学习状况。我院电子专业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且成绩较为集中,但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个别学生成绩过低。(2)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教学,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但对个别落后生关心不够。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稍微调整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应拔高尖子生,提高落后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在上述分析中,Excel软件处理各种数据所带来的方便是显而易见的。通过高等数学成绩分析可以看出,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教与学的情况,它是前期教学的事后反馈,我们需重视成绩分析对今后教学的指导作用。通过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调查、研究,教师可以及时发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做出教学调整,总结经验,使得自身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贾俊平.统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岳粮跃.Excel在学生成绩统计分析中的综合应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1):197-199.

篇4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教界的共识。新的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在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需要建立一种宽松的开放式的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体系,重新认识考试的意义,对考试功能重新进行定位,对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本文就高职数学课程的考试现状与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意义

(一)数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数学与人类文明、与人类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一直在文化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或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即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即数学文化;数学不仅是一些知识,也是一种素质,即数学素质。数学训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上,是其他训练难以替代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从数学角度看问题的着眼点、处理问题的条理性、思考问题的严密性,这些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较高的数学修养,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无论对科技工作者还是企业管理者,无论对各行业的工作人员还是政府公务员,都是十分有益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更是无处不在。各个领域中许多研究对象的数量化趋势愈发加强,数学结构的联系愈发重要,再加上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给我们一个现实的启示:每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现代人,都应当具备一定的数学素质。因此,数学教育对所有专业的大学生来说,都必不可少。

(二)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高职数学课程的设置沿袭普通高教数学课程的模式,忽略了职业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如《经济数学》课程的数学理论较深,在旅游、经贸、商务等专业中与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渗透力度浅,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以课堂纯理论讲授为主,“满堂灌”现象普遍,况且高职学生的生源较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差,学生容易对数学产生惧怕心理,数学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有些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中干脆不设置数学课,或数学课作为选修课,这对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提高极为不利。陈旧的数学考试模式能制约教学模式的改革,影响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改革数学考试模式,转变数学学习评价标准,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二、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考试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较,现阶段高职数学课程的考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考试功能异化

目前数学考试与其他学科一样强调考试的评价功能,其表现主要体现在对分数的价值判断上,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强调分数的能级表现,只重分数的多少,这样只能使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考试功能的片面化必然导致教学的异化──师生教学仅为考试服务,考试就意味着课程的终结。这种考试只能部分反映出学生的数学素质,甚至只是反映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使学生的这一方面能力片面膨胀,其他素质缺失。

(二)考试内容不合理

数学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就高职教学特点来讲,数学的应用性内容欠缺,数学理论性要求偏高,过多强调数学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遇到实际问题,不知如何用数学,教学的结果仍是以知识传播作为人才培养的途径,考试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仍得不到验证。

(三)考试方式单一

数学考试模式长期以来基本上是教师出各种题型的试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闭卷笔试完成。理论考试多,应用测试少;标准答案试题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试题少。很多学生采取搞题海战术的方法应付,忽视了掌握数学学科的思维素质。

(四)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

高职数学的考试模式与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层次的复杂,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效果不理想,造成数学成绩不合格率在文化基础课中占领先地位。2004学年,我对所在学院招收的高职新生第一学期《高等数学》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了统计,结果90~100分占3.8%,80~89分占10.1%,70~79分占20.5%,60~69分占28.9%,60分以下占36.7%。学生在消极和被动中应付考试,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三、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与实践

根据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数学教学要求体现“以应用为目的,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原则,在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下,数学考试模式的改革很有必要,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考试模式作了摸索,取得一定效果。

转贴于 (一)引用“一页开卷”模式

近年来,一些高校试行了“一页开卷”考试模式。该考试模式在北美一些国家较为流行,所谓“一页开卷”是允许学生在考试时携带一张A4纸,在这张纸上写下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或典型例题解法,要求只能手写不能复印,考试结束时,这张纸连同考卷一起上交,并且这张纸上所记录的内容也将被阅卷老师作为打分的一项参考。学生认为,这种考试办法,至少减轻了许多心理压力,不用再死记硬背那些数学公式(如积分、微分、导数公式等),学生在总结这张纸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总结,等于把厚厚的书读薄了。同时也承认,单靠一张纸上的东西是无论如何也应付不了考试的,尤其对数学学科来说,思维素质是最重要的。

(二)学生出试卷模式

学生惧怕考试,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对考试的畏难情绪缘于试卷的“神秘”度,正是这种对试卷的神秘度引发了心理压力。学生自己出试卷的模式完全减轻了学生的这种心理负担,激发了考试的兴趣与复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具体做法是:

(1)教师宣布学生出题的考试模式,学生的兴奋度即刻替代了考试的紧张感。

(2)每个学生必须出一份试卷,并做好标准答案交于老师。这一过程保证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功效,为了能出好卷,并提供正确答案,不得不把知识吃透。

(3)考试试卷的题目将在全班学生试卷中抽取,向学生承诺试卷的全部内容是班内学生试卷的原题,但被抽到学生的题目最多一题。

(4)考试评分30%以学生本人试卷的质量计,70%以统一试卷考试成绩计。

这种考试模式提倡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并增加了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考试结果与没采用这一模式的前一单元比,平均分提高了8.46分,合格率提高了6.7%。

(三)课程形成性考核与论文相结合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培养学生学会认知( learning to know ),学会做事( learning to do ),学会合作(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学会生存( learning to be )”。我们在课程教学和考核中应该且必须贯彻实施。数学教学如何应用于社会经济建设,是评价数学教学的标准,所以高职数学课程《高等数学》《经济数学》的教学评价方式即考试模式,应该与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相挂钩,以下是“30%课堂教学+70%知识应用能力”的考试模式。

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考核。把学生的听课出勤率,上课提问、回答,作业完成情况形成考核内容之一,占数学成绩的30%。

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考核。教师要求学生独立或小于3人合作,走向企事业单位完成所学知识应用的调查报告、论文或企业生产方案论证报告,在寒假完成,上交后作独立论文答辩,以查验合作组成员参与投入度与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如《经济数学》课程,在课堂学会基本数学方法后,教师要求学生就如何利用极限、导数、微积分知识进行对利率问题、投资问题、经济优化问题、产品成本与利润边际问题、市场销售策划等方面的调查报告或论文,并要求必须有数据与事例分析,防止纯理论抄袭。论文的质量与答辩情况占数学成绩的70%。

这种考试模式,开始阶段学生非常赞同,因为在表面上取消了坐下来考试这一关,随着过程实施的体验,学生中会出现畏难情绪,有些学生不知如何迈开第一步,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与同学的相互交流合作下,他们逐步学会了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模式试验结果表明:11%的学生能较优秀完成,且对金融类业务已较为熟悉;56%的学生能基本通过论文答辩,已对经济数学知识基本掌握;33%的学生的论文质量与答辩情况不是很理想,其原因有对数学知识理解不够深透,知识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力的缺乏,也有12年中小学应试教育的惯性。

然而,这一模式不同程度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应用能力,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社会调查、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由单纯考核课程的知识转变为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四、考试模式改革引发的思考

考试模式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系统的方方面面,如果仅仅就考试模式本身进行改革,相关的系统原封不动,改革必然失败,所以,确立新的教学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推进考试方法的改革,完善考试制度与评价体系的关键和保证。因此,考试模式的改革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多样化的不断实践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篇5

大家好!

回顾这半学期,让人感觉这宝贵的时间过得可真是快,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形容时间之宝贵一点也不过分。在老师们的辛勤工作下,本学期期末考试已顺利结束。     

期末考试是对每位同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的检查和总结。通过这次期中考试绝大部同学考到了好成绩,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也有部分同学与自己所定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这次期末考试取得的成绩与我们全体教师辛勤教育,严谨教学是分不开的,与大部份同学勤奋刻苦分不开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这次期末考试中,每个班级都涌现出成绩优秀、学习进步的学生。下面对这些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的班级以及学生提出表扬,其中1、2年级成绩较为突出,5、6年级的平均成绩较期中考试进步大,值得表扬,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迎头而上,其他班级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再接再厉。这次考试三、四年级的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平均分不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花时间在数学学习上,另外,有一些学生在每次考试中他们总是名列前茅,如蒋欣怡、郑智雯、陈天乐、刘冰芯、冷浩洁、孟思环、孟益慧、朱靖、刘扬、宋涛等同学,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习刻苦努力,持之以恒,因此取得了好成绩,还有一些进步很快值得表扬的同学,一年级的黄钰、袁文杰;二年级的汤悦;三年级的杨玉乐;五年级的周建军,蔡佳康;希望其他同学做好考后总结,查出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向优秀学生学习,不断改进和完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成绩优异的同学不能做井底之蛙,要明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其他学校,我们竞争对手有很多。要有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决心!考的不理想的同学,要吸取教训,不要气馁,在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俗话说: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在暑假期间,同学们要增强安全意识,确保人身安全。注意交通、防溺水等安全。

篇6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可以提供学习专业技能所必须的基础知识,比如获取和利用信息、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等,同时可以增强基本技能,提高思维能力,提升个人品质等。但从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这些学生由于长期不受重视,对学习缺乏热情,甚至讨厌数学,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数学无用”,没有必要多学。面对这样的困境,有些教师删减内容,期望以此来摆脱窘境。但数学不仅仅是一些演算规则和变换技巧,也不单纯是“思维的体操”,它的实质内容是让人终身受益的思想方法。数学知识作为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被删减了又如何来体现?甚至还有些学校开始缩减课时,而这同发达国家的做法刚好相反。

那么如何让职业学校的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又怎样让他们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呢?我想,这是我们职业学校的数学老师真正需要思考的。经过这几年来的教学工作,我对课程改革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职校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数学课程过分强调公式、定理的运用,盲目追求演算的技巧。我认为如果在传统的数学课程中适当加入数学史的讲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如在讲解二项式公式时,说到“杨辉三角”,可简单介绍我国数学的发展以及国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历史,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它的发展,引导学生探索这个问题。在讲复数时可先对实数进行总结,告诉学生数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发现了诸如三只羊,三条鱼,三棵树等在量上的共同特征后得出的等等。

通过数学史的讲解,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抽象能力和对数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加强职校学生数学应用意识,适应就业需求

目前我们职业学校的数学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脱离实际,如何把数学与他们所学的专业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学到真正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学习有用的数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以,我认为在平时教学中要多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采用应用型的教学方法,列举数学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例子,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把专业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归纳出数学方法,用数学方法解决专业岗位中的实际问题。从这个角度考虑,数学建模的某些功能是单纯的课堂授课无法替代的。从数学建模的过程来看,数学建模就是一个应用数学知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并用之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从看似杂乱无章的现象中,撇开非本质的属性,更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对实际问题进行猜想、简化假设,从而抽象出恰当的数学问题,并且确定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设计和构建数学模型,借助计算机对模型求解、检验、作答,进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系列过程是通过学生的分析、操作、实验或试验完成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建模能力和应用意识,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状态,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建构过程,激发了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学和用的统一。

但数学建模具有联系实际领域宽广、实际案例丰富的特点。实际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的,而要将这些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对于原本基础就差的学生而言,谈何容易。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合适的度,先选择简单的,容易上手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往往会忘记数学本身的枯燥,从而避免学生主观上的厌学现象的产生,再指导下一步完成建模的各个步骤,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到最后的模型评价应用,能帮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

可以说,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的途径之一,如果能在职业教育中合理运用,一定能推动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

三、改革职校数学考核评价方式,适应实际教学情况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50-02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其中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考试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是评价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考试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模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数学考试方式的改变势必推动教学改革。

一、高等数学课程考试模式的现状分析

虽然高职高专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时间短,还有许多制度沿用的是传统的大专教育模式,考试在实践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

1.考核方式单调。在考核方式上仍沿用了原来的大专教育时候的模式,基本上是以笔试为主,形式上就是在统一的时间内,以闭卷的形式进行。题目一般在22~25个之间,类型主要是填空、选择和综合计算题。考试内容基本上是老师讲什么,就考什么,题目也只是课本上例题或课后作业的原题或是翻版。这样就导致学生被动的学,老师被动的教。

2.考试成绩评定上也基本上是以期末一次考试为准。期末考试成绩在计量上是以平时成绩(30%)加期末考试成绩(70%)不评定的,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和作业成绩,而作为公共基础课的高等数学一般都是大班上课,出勤率的统计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同时作业作为考核成绩的方式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学生最后的考核成绩基本上还是以期末卷面成绩来“一锤定音”。

3.在现有的考试方式下,学生的成绩不理想。高等数学课程是大一新生最先接触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然而,大学学习和高中学习有着很大的区别,学生不会自己学习,考试不出成绩,对今后的大学学习势必造成不好的影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造成学生不愿意学,老师被动的教。学生期末考试不及格,下个学期开学后补考,补考及格率更是不尽人意,给学生造成很重的心理负担,影响今后的学习。

4.在现有的考试制度下,仅仅把考试作为学生能否拿到学分、奖学金、毕业证和学位的依据。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只是把考试当作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考完试,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也就结束了。在考试结束后,学生也是如释重负,对数学的思想、基本方法和数学精神也就都忘的差不多了。造成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只重视考试内容的记忆,而缺乏深刻的理解。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造成能力低下,在以后的专业课的学习中感觉底气不足。

二、高等数学考核方式的创新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确定为: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型应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要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不仅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模式的方式,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工具。所以,为了更好的完成高等数学的教学,笔者试图从高等数学的考试角度来重新审视高等数学的教学。

1.从兴趣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习过程。首先,我国的中学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老师领着学,家长督促着学,学生自学能力差,这就造成了大学新生首先是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其次,高职高专学生一般基础比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第三,高等数学课程理论性强,学生感觉不好接触,所以只简单地采用期末一次考试的方法不再适用他们。为了改变现状,尤其应该加强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改变学习习惯。(1)对一个班级进行分组,组成学习小组,主要是按照高考数学成绩和入学后的数学摸底成绩分组,小组成员优劣搭配,并选出一名组长,小组成员相互帮助。老师在讲授一课后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然后由各小组推举成员进行讲解。比如,在讲授完一元微积分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微分与积分的联系和区别,由学生自己总结极限的求法,然后计入小组成绩。(2)小组共同完成作业,由小组成员互相批改对方作业,由组长总结作业中的问题,上课时推举一名同学总结点评,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同时给该组成员的平时成绩适当加分。(3)在每章讲授完成后,还可以要求学生写出相关的小论文或者是相关的数学故事,也就是加入了数学史的东西,把数学文化的内容渗透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入其中,引起学生的兴趣。(4)在每章结束后,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对该章给出考试题目,也就是换位思考。通过看学生给出的题目,一是可以了解学生对该章的重点、难点的把握程度,二是可以看出学生对该章的题目分布掌握情况,三是老师可以取长补短,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2.期末实行教考分离,开卷考试。在考试前,老师精心准备试题库,同时允许学生把所有的公式汇总起来,打印在A4纸上,代入考场。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盲目的背诵公式,增加理解,先从心理上减轻负担。同时在考试内容上,要突出“实用”、“应用”等特点,重实际、轻理论,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专业联系。

3.在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加入数学建模内容。要求学生联系自己所学的专业课,自己举例,能够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并以数学小论文的形式上交,记录在平时成绩之中。数学建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的重点不是数学知识的本身,而是在于掌握数学方法和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够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去。

4.在考试成绩的记录上,提高平时成绩的分量。根据学生的表现,平时成绩的比例可以在50%左右,期末笔试成绩也在50%左右。

尽管提出了创新的模式,但是在实行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作为公共基础课的高等数学课程一般是大班上课的模式,这必然给分组造成一定的困难,即使分组成功也可能会给一些学生造成“寻租现象”,存在侥幸心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考试制度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厂,所以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之路还很漫长。

参考文献:

篇8

提起考试,人们往往把它与“应试教育”画上等号。考试评价曾因其具有强烈的选拔与甄别而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反面角色”,“”的阴影笼罩人们的心灵,仿佛都是考试惹的祸!其实,考试本身并没有“罪”,罪过则在于人们对它的扭曲与误用。考试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的重要方式,尽管并不是学生学业评价的全部,但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在深刻反思考试制度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加大“考什么”“怎样考”和“怎样处理考试结果”的研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建立科学的数学考试评价机制,让数学考试评价充满“绿色”!下面就新课程下数学考试的命题与评价谈几点想法!

一、为数学考试命题内容增添“绿色”

1.命题注重基础性――绿色之本

基础性是最重要的本质,课改以前,我们的教育始终构建在“以知识为本”的平台上,对基础的认识仅局限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平面地、超负荷地追求“夯实”知识基础与技能基础的短期效应结果。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构筑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平台,我们可以从多方位、较全面地构筑基础的框架。

2.命题贴近生活性――绿色之源

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数学学习的目的所在。因此,我们的数学试题的内容一定要贴近生活。可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作题材,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素材,精心设计试题。

二、为数学考试评价方式增添“绿色”

1.让学生走进“绿色通道”

(1)主动参与考题设计

历来试卷内容的安排是教师的权利,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自己的经验、爱好来设计试卷,学生只有做试卷的义务。然而如果教师下放考试内容设计的权力,发动学生共同参与试卷内容的设计,学生可以交流传抄,研究解答方法,而后由教师选出或组合数张编得好的试卷在考试中使用。这样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极大的热情,他们感到兴奋。

(2)主动融入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在教师评价学生时融入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特别是在以发现学生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形成性评价中,自我评价显得更为重要。为此笔者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每一次测试,学生在做完试卷后,对自己的评价都很高,好像都是满分。即便教师再三督促检查,学生还是无动于衷。一旦试卷批阅后,学生的神情又十分沮丧,原有的自信与现实的分数相差很大。这表明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我。对此,我尝试让学生在考卷上先给自己“打分数”,然后,对照教师评出的分数,检查差距。经过多次的尝试,差距会越来越小,有的甚至趋向于零,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也就得到很大提高。在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找出差距―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有所提高”的评价模式。

2.让教师走进“绿色通道”

(1)恰当运用延时评价

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次测验答卷觉得不满意,教师可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教师可以就学生的二次答卷,给予评价,给出鼓励性的评语。这种延迟判断淡化了试卷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

(2)充分使用激励评价

篇9

有些私立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招考选拔优秀学生,将其班级美其名曰:奥赛班、磨尖班、重点班、实验班、英才班、励志班,没有普通班、平衡班之称。数学是那些班选拔时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科目。在数学考题中,偏题、怪题、奥赛题等不尽其数,以此来打赢优等生源之战。

二、数学考试在农村

我所处地区的部分乡村,公立学校生源稀少,教师积极性不高,农村学生纷纷去私立学校、去县城学校。数学学科没有辅导班,学生也不买辅导教材,数学考试除了期中、期末,啥都没有,有时期中、期末也不考。农村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没有实现,更谈不上普及,所以许多资源不能共享,使数学学科教育发展缓慢。

三、数学考试在国内国际

2001年,李岚清同志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深刻指出:“目前的考试评价制度,成为了扭曲整个基础教育的指挥棒,不仅把高中教育,甚至把初中、小学教育也导入应试教育的轨道,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关注较多的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解题技巧,而对于创造力、情感态度、个性发展等因素关注较少,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是笔试,这不能反映其全面发展状况。所以,积极推进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验的根本保证。

数学考试有评价功能,恰当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长期以来,由于一味地追求升学率,评价被严重扭曲为考试成绩打分、排序、甄别与选拔。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在建立评价体系时,教师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其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多鼓励、多肯定。比如一位学生在数学考试中,试卷满分为100分,他考了90分,只有一道10分的难题不会做,说明该学生的思维不够成熟。而另一位学生考了78分,难题做得好,只是计算不仔细,出现了许多不应该的计算错误。教师就要针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一个要培养综合推理能力,另一个要培养细心计算的心理品质。两种学生都值得肯定和鼓励,这也就是数学教学中两大亮点:计算与思维。

在国际上,评价功能和评价技术都有了本质的变革,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倡导新的教育理念,改变我们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改变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况,重建学生文化,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要为学生生动、活泼、有个性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

四、数学考试中的积累

对数学考试这种评价方式,教师要注意评价内容要多元,既要注重学生的数学成绩,又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还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考试前,教师要注重学生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在考试后,要评价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创造力。分数高低不能成为评价学校、班级、教师、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数学考试要杜绝偏题、怪题、繁题,不能将学生的成绩排队公布。只要让每个学生自己知道自己的分数,公开优秀学生的个数和最高分就可以了。

在数学考试前,教师必须把握好试题在教学内容之内,以及试题的难易程度,等等,以便把握好考试时间。一般的,平时小测验、单元测验、自编题测验的时间应该比卷面规定的时间至少要缩短十到十五分钟,这样,学生才能养成把握考试时间的习惯,日后参加月考、期中、期末、中考、高考这样的大型考试,就会觉得时间宽裕,不会出现过于紧张的情况,能更好地发挥水平。

在数学考试中,学生在答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书写、作图、计算心理、独立性、依赖性、真实性、完整性、综合推理能力、自我创新精神、自我承受能力、勇于探索精神都是需要我们好好把握的。在美国的南卡・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教授格莱德以档案的形式,把学生分数装入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并分类型,作为一个学生的成长记录,值得我们借鉴。

在数学考试后,答案张贴要及时、清晰,满足求知欲望旺盛的学生,提高学生对难题的兴趣,让他们回忆、反思做题过程,从心灵深处总结自我,提高学习效率。

篇10

拿了试卷,回到家里,父母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我无言以对,因为我*砸了,输了。输就输在一次又一次地认为考试很轻松;输就输在一次又一次地认为自己很聪明;输就输在一次又一次地认为自己肯定能考上九十分的侥幸心理!

篇11

高中数学在我国现代高中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成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是否能够考上较好的学校,同时数学考试也是拉开学生档次最好的方式。因此,学生在数学解题中应避免不必要分数的丢失,在这种情形下,答题的规范性就成为学生减少不必要分数的最有效方式。因此,我们列举了高中学生在数学解题中常见的错误,从而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些错误,并且借助科学有效的方法避免规范性错误造成丢分情况的产生。

一、我国高中数学解题中常见规范性错误

1、选择题涂卡出现的规范性错误

选择题作为高中数学应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值占据了60分,并且要求学生用2B铅笔把自己选择的答案誊写在答题卡上。很多学生在做完选择题时,为了减少时间的浪费,在涂卡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由规范性错误带来的电脑不能识别选项,甚至是忘记涂卡的现象。这种较为低级的错误使得学生在数学测试中很容易出现不必要的丢分,从而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另外,由于答题卡是电脑识别选项,因此,答题卡不能够在答题过程中进行折叠和污损,从而使得电脑能够自动识别选项。但是,由于我国学生答题不够规范,进而出现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不小心折叠或者污损了答题卡的情况,从而出现了电脑无法识别选项的现象。

2、解不等式出现的规范性错误

在解不等式时,尤其是对于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在对其简化和拆分的过程中,由于答题的不够规范,使得很多学生直接省略了其中的一部分步骤,直接变换成最终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答题结果是正确的那么判卷老师在很大程度上不会对学生进行扣分。但是,一旦结果和正确答案存在出入时,由于中间过程的省略,使得教师很难发现学生在哪步和哪个环节中出现了错误,从而给出错误出现之前的步骤分数。但是,由于之前步骤的省略,使得教师按照步骤给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从而使很多学生在结果和正确答案产生偏差时,在解不等式中产生了不得分的现象。

3、三角函数解题时出现的规范性错误

三角函数往往会作为第一道大题出现在学生的大题试卷中。但是由于部分三角函数题型较难,学生在解题的中需要借助一系列的简化和辅助绘图进行全面的分析,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寻找解题思路。但是,由于考试纸张篇幅有限,对于难度较大的题型,学生只能在对答题区域进行简单的板块的划分。但是对于男生而言,很多答题区域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答题的需求,从而出现了省略答题步骤和把题写在其他答题区域、甚至是没有图形的现象。这种考试的不规范即使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答案,但是由于答题板块划分的不合理或辅助图形的忽视使得学生在考试中出现了丢分的现象。

二、避免出现规范性错误的有效策略

1、涂卡要标准

选择题在高中数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试卷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因此学生在进行数学考试时基本不应该在选择题上丢失分数。选择题在高中数学中是借助电脑设备实行的自动阅卷,因此,在涂卡时学生的自身行为不规范很有可能造成电脑无法识别涂卡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应得分数的丢失。因此,学生在进行数学选择题答题时,尤其是在涂卡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师指定的标准,先填写其个人基本信息,并且规范的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从而避免因为涂卡力度过轻造成的电脑无法识别以及力度过重出现的答题卡破损的现象,从而能够在答题中展现出自身的数学真实水平。

2、答题板块划分要规范

由于数学个别大题所需要书写的内容过多,整个试卷规定的答题区域不能够书写下其答题内容,从而要求学生能够在答题范围较小的地方对答题内容进行模块化和板块化的划分,从而避免答题超出规定答题范围而造成的分数丢失的现象。对于答题板块的划分会使得学生能够对答题区域进行合理利用的同时,清晰自己的思路和答题步骤,从而消除因为中间跳步多出现的细节错误。另外,对答题区域的细分会使得学生能够严格控制自身字体的大小,从而使得答案不会超过规定的答题区域,从而有效的避免了超出答题区域不给分数的现象。

3、答案要完整

对于立体几何和不等式和曲线问题,学生在明确思路后,往往会做出正确的答案。但是学生在做出正确答案之后,最后结果只是保留了原始的式子和结果,而并没有完整的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回答,从而出现了答案不完整而扣分的现象。因此,学生在对此类问题进行解答时,不仅仅要求出最后的结果,还要用较为简洁的话语对最后的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尤其是对于统计问题,如果没有最终的话语对此问题进行相应的回答,即使求出了最终的正确答案,也不会拿满分,从而由于学生的答案不够完整,从而扣除一小部分分数。因此,学生应特备注重这类现象,并且通过完善自身的回答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

4、答案书写要规范

学生在数学考试中知识量可能已经足够,从而能够在复杂的问题中求解出最终的答案。但是却存在很多由于书写的不规范使得教师在阅卷的过程中无法正确识别学生的答案及字迹的现象,从而导致了不必要分数的丢失。因此,在面对这种现象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学生尽可能的把自身的数学进行相应的规范,从而使得教师能够看懂自身的答案,以避免因为试卷太过缭乱所造成的分数的丢失。

三、小结

总之,数学作为高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高低,且数学答题的规范性会直接影响学生考试成绩。为此,作为数学教师而言就必须在重视数学解题规范性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与教学实际,对学生考试中常见的规范性错误进行简单的分类与总结,从而使学生能够清晰的意识到自身在考试中存在的规范性错误,以正确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因规范性错误所带来的不必要分数的丢失。

作者:韩洁 单位:冀州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