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毕业展考察报告

毕业展考察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29 06:28: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毕业展考察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毕业展考察报告

篇1

旭日企业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服装制造和出口企业之一。拥有着名休闲服品牌“真维斯”。“旭日企业”是香港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目前拥有1100多家专卖店,其中国内专卖店900多家,在休闲服品牌中,无论是销售总额,还是店铺数量,均居国内首位。澳洲专卖店200多家,居澳洲第二位。真维斯(惠州)总部共600多职员,500多台电脑,拥有专门的局域网。

真维斯在国内的知名纺织服装院校均有投资。董事长杨钊、总裁杨勋先生担任东华、北服、西纺、天纺等多所院校的客座教授。真维斯与西纺惠州服装学院共同培养ao生(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合作,已经进行了九年,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每年大约20~30人,时间6个月,从大三的本科生、或大二的专科生中选拔。大约10个学分的课程(主要是企业管理、纺织品贸易等课程)由旭日企业研究会承担。该研究会设在西纺惠州服装学院内,由香港理工大学教授、西纺惠州服装学院教师、旭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组成,课程也由他们承担。学生毕业后即成为旭日企业的中、高级职员。这次从广西工学院选拔的7名毕业生应该说是准ao生,她们与西纺惠州服装学院的21名毕业生一起纳入了旭日企业的人事计划中。

二、 深圳昌兴公司情况

深圳昌兴胸围杯公司人事部负责人李国林先生,1月10日,在我们乘车前往惠州的途中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告诉我公司将停产放假,原定本学期赴该公司进行毕业实习的时间改为下个学期。1月11日,我对该公司进行了考察。该公司是一家女式内衣专业生产厂,500多人,厂址位于深圳龙岗镇爱联村。该公司在东莞新建了一家内衣企业,目前还没有启用,预计5月份启用。录用后的服装专业毕业生主要安排在东莞的新建企业内。与该公司签定了实习协议。仍然承诺下学期接收毕业生实习、就业。该公司条件一般,规模较小,管理并不规范,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并不合适,但作为学生就业选择仍然不失为一条门路。

三、 惠阳真美公司情况

1月12日,我对惠州市惠阳真美公司进行了考察、访问。惠阳真美公司是一家大型港资企业,主要生产甲克、羽绒、衬衫、压胶服,目前拥有员工2500人。该公司新购置了5万平米的土地,新建了6万平米的厂房,80%的基建工程已经完工,从2005年2月起将陆续迁入新工业园生产。与该厂的洽谈取得了实际性的进展:从无意接收学生实习、就业到春节后考虑接收部分学生试一试,但对英语应用能力要求较高。该公司发展空间较大,迁入新工业园区后,估计生产能力将翻一番。新工业园区是一个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服装园区。通过努力可以发展成为校外实习基地,今后工作重点是加强与该企业的联系与沟通。该公司可以作为我院重点实习基地建设的企业。

四、 惠州富绅公司情况

1月13日,我访问了富绅公司。此次访问富绅的目的主要是修补因毕业生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富绅公司是我校去年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已于2004年5月迁入了新的工业园区。约3000台(套)国内、外先进缝纫设备,拥有美国进口的全自动裁床、服装cad系统,西服生产线正在安装。富绅品牌最近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成为广东省第一个获得如此殊荣的企业。2004年富绅公司录用了广西工学院6个毕业生,目前仅一个毕业生韩冬冬留在富绅工作,其余5个毕业生均于试用5个月以后离开了富绅。究其原因,企业和学生的说法不完全相同。企业认为,广西工学院毕业生缺乏积极、进取精神,能力平平。毕业生则认为,企业产品单调,下半年经营淡泊,只能用裁员的办法降低成本。离开富绅的本科生除了冯苑苑外,唐继梅、司鑫收在深圳平湖天宇饰品厂实现了再就业。专科生丁荣芳、冼献晓在佛山溢达公司实现了再就业。

由于企业正处于裁员中,暂时不接收毕业生实习和就业。我和富绅行政部经理盘国华先生的个人关系仍然如故。

五、 佛山溢达公司情况

1月17日,我对佛山市高明区的溢达公司进行了考察、访问。佛山溢达公司是一家特大型港资纺织、服装联合企业,目前拥有职工2万多人,其中杨梅分厂(服装部分)就有员工1万多人。该公司是一家生产纯棉衬衫等纯棉成衣的全能企业集团。该公司每年10月左右都要到十几个纺织服装院校去选拔应届毕业生。院校有天纺、西纺、安徽机电学院、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等。尽管已经有两位广西工学院的大专毕业生最近加入了该公司,但公司人力部的负责人仍然说:没有听说过广西有个工学院,工学院有服装专业,还将我错当广西纺校的老师。

该公司录用办法也很特别,求职者首先遇到的是一份类似英语四级考试的试卷,或直接用英语进行面试。专业考试时十分注重纺织与服装的联系,如服装求职者要能够鉴别基本的面料疵点,分析产生的原因。这样要求是为了让进入中高层的管理人员具备全方位的能力。

与该公司的洽谈也取得了实际性的进展:总公司及分公司均表示,2005年的人事计划已经完成,一般到4月份时有部分实习生会放弃,到时与我联系补充事宜。2006年的人事计划可以考虑广西工学院。今后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与该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同时鼓励考研的学生选择该公司就业。通过洽谈,该公司可以成为我院实习基地,争取让该公司2005年10月进校选拔学生。

六、 广东中山新金纺织时装公司情况

中山新金纺公司对我院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很感兴趣,目前已经初步录用了包括高职学生在内的13名毕业生进行试用,主要从事跟单、设计、打板工作。通过洽谈,该公司可以成为我院实习基地。

七、 中山美丽华、霞湖世家、利生、恒茂等公司情况

1月18、19日两天考察了中山市的美丽华、霞湖世家、利生等公司。除了霞湖世家外,其余公司均为港资企业。除了美丽华位于黄圃镇外,其余公司均位于中山市沙溪镇。沙溪镇是国内知名的休闲服生产基地,已经举办了5届国际休闲服装节。以上公司均为大、中型服装企业。尤其是位于沙溪镇隆兴工业园的霞湖世家、利生、恒茂等公司均为外表装修豪华的现代化服装企业(业内人士称“五星级酒店”)。

中山美丽华公司希望学生投递简历和相片,根据情况录用。该公司可以作为实习基地建设的企业考虑。

利生公司表示只接收英语过四级,会粤语的学生,对服装艺术设计的学生不感兴趣,认为“这些学生做不了事情”。

霞湖世家是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实习基地,已经选拔了一批广东纺院的学生到企业就业。该企业表态目前只能够接收愿意下基层的学生。霞湖世家也是可以作为实习基地建设的企业考虑。

中山恒茂制衣厂是一家外表装修非常豪华的现代化服装企业。该公司表示愿意选拔几个学生试试,目前该公司已经和李海燕等同学联系过了。该公司可以作为实习基地建设的企业考虑。

以上公司均对应聘者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除了中山美丽华、霞湖世家、恒茂外,其余公司均表示不愿意采用先实习后录用的办法,顾虑经过培养后学生不愿意效力本公司,因毕业设计断档而影响公司工作的连续性。

·考察报告格式 ·民办教育考察报告 ·服装企业考察报告 ·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八、 虎门面料市场情况

1月15日对虎门的服装市场、面料市场进行了考察。虎门富民布料大市场、兴裕布料辅料市场,集中了全国流行的各种布料、辅料。我收集了今年冬季流行的全棉珠帆格、蜜丝绒、cvc等面料小样。在着名的富民布料大市场对面,另一座布料市场——虎门国际布料交易中心已经拔地而起。广东的虎门、浙江的绍兴、广东的西樵,已经成为中国的三大布料市场,主宰者中国布料市场的半壁江山。

九、 几点建议

1、 加快步伐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

我系2004级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几易其稿,但仍然感觉不足。西纺惠州服装学院根据广东的情况,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设定了服装贸易方向,目前,又在调整原有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在目前的情况下,建议在2004级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合并设计与工程方向,增设管理与贸易方向。课程体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运作需要进行调整,淘汰作用、效果并不明显的课程(这是个敏感问题,我暂时不发表看法),增设能够反映企业运作所需要的纺织品贸易、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加大专业英语的教学力度和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的工作。

2、 加大专业品牌的包装、宣传力度

我院服装专业的品牌问题是我这次考察感受最强烈的问题。访问原来没有打过交道的企业,没有一个知道广西有个工学院,工学院有个服装专业的。象佛山溢达那样的特大型公司,竟然还将我当成广西纺校的老师,真是尴尬。此次考察,除了名片和毕业生的资料外,没有任何宣传资料,和象富绅、真维斯、利生这些公司的精美宣传资料相比较,确实感到相形见拙。如何进行包装、宣传,建议召开专门的会议研究。

3、 更改系名

用人单位往往是输入“服装院校” 几个关键词进行搜索。“艺术与设计系”这个系名不便于企业搜索,同时也易产生混淆。有的公司说:“我们不要搞艺术的学生”。有的公司说:“艺术系怎么还有工程师?”服装是艺术与设计系唯一的专业,然而系名中却没有“服装”两个字,容易造成服装这个专业在该系只是权宜之际或不起眼的地位。国内服装院校的竞争,基本上是规模的竞争,系名对专业发展的作用不可小视,建议在系名中冠以“服装”两字。

4、 从有企业运作经验的本科毕业生中引进师资

这些年来,我们总从服装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引进教师,由于毕业生缺乏企业实际运作经验,授课内容枯燥,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建议从有三年以上大公司运作经验的优秀本科生中引进教师,改善我系现有的教师结构状态,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办法。有三年以上大公司运作经验的优秀本科生,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说,比刚毕业的硕士生要强得多。

5、 对挂职实践的同学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支持

广西工学院的7名毕业生刻苦、勤奋、谦虚,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基本上进入了工作状态。同时,她们也感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一是与西纺惠州服装学院ao生之间的差距,尤其是英语、专业能力的差距;二是首批准ao生的压力,她们是否成功关系到广西工学院的品牌,关系到师弟、师妹的前途;三是进入到一个现代服装企业后要面对许多从未接触过的领域、知识。真维斯公司,尤其是陈经理给予了她们许多鼓励和帮助,加上旭日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人文关怀和科学的培养机制,相信她们不会让艺术与设计系的老师和同学感到失望。建议系领导、老师们经常与她们沟通,鼓励她们在实践中成才,帮助她们消除一些心理上的障碍。

6、 与广东大型服装企业建立校企联系制度

广东的服装企业是我系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广东的服装院校均与本省的企业建立了经常的联系制度。如聘请知名企业的掌门人为客座教授,请有成就的企业家到学校作报告,带学生到企业去参观,亲身感受企业的文化、形象等等。当然,我们离得远,但只要我们真诚地付出,我们仍然能够把广东的知名企业请进来。

篇2

多年来,在国内音乐类高等艺术院校的音乐学本科办学过程中,形成了重视课堂教学和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体系。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音乐学本科培养模式与社会对人才素养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发明显,并成为各音乐类高等艺术院校音乐学本科办学必须面对和正视的问题。自2006年以来,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对本科教学计划进行了全方位细致的修订。目前,该专业依托“实验教学中心”,以田野考察为实践教学平台,整合各类专业课程,并结合校内外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构建起立体化、多层次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理论创新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音乐学人才。

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音乐学专业首先要求实施学科基础实验教学;专业研究的特殊性要求实施专业实验教学;为使实验成果得以具体呈现,还需结合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教学,开展综合实验以及拓展创新实验。根据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对实验教学提出明确要求。由理论到实践要求实施验证性实验教学,主要涉及学科基础实验教学与专业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对理论的认知能力;由实践到理论要求实施研究性实验教学,主要涉及综合实验以及拓展创新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二、课程结构:三个层次,综合互补

所谓多层次的课程结构包括三类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综合课程。实践课程由田野考察、实验性课程及讲座类课程组成,该类课程重于实践操作技能和拓展学生专业视野的训练。理论课程由民族音乐学概论和音乐考古学两门课程组成。综合课程,主要包括论文写作,分为音乐学写作和毕业论文写作(后者是前者的延伸)。理论课程重点从理论方面讲授田野考察的方法及实践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还涉及到在考察过程中应该以怎样的视角、态度和方式进行考察操作等文化和伦理方面的问题。对田野考察的实践操作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储备作用。实践课程重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古乐器测音、民间音乐田野考察、城市音乐田野考察),训练学生专业实验技能(测音数据分析、记谱分析、频谱分析),协同理论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在专业研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术创新能力。综合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方法从事音乐学研究,并最终以论文的形式呈现。自从在教学计划中设立田野考察课程以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运用田野考察的方法,增强实践操作,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锻炼了艺术实践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综上,田野考察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没有理论指导的田野考察实践活动是盲目的,因此理论课程(民族音乐学、音乐考古学)的开设与之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仅有以上两类课程是不够的,因为音乐学的培养成果最终是以论文形式体现的,因此综合性的论文写作课程则成为学生最终学术研究成果实现的重要途径。由此,以田野考察为平台的多层次课程结构得以建立,并成为音乐学专业近年来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此外,讲座类课程进一步引导本科生培养的专业方向,增强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求知欲望,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体现了本科教学“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定位。

三、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是今后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构建功能强大的实验中心网络管理及教学平台,是规范实验中心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①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化。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建立以音乐学学科网站、专题网站及教师个人教学网站为主体的教学应用网站;按学科课程建立音乐学教学实验中心专用的数据库;进行多媒体素材、课件和网络课程等的开发与整合建设,学生可以通过高效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网络教学,使实验中心教学效率得到整体提升。②网络化建设及应用。采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教学手段,形成多元化的、全面开放的教学环境,实现资源共享,进行设备借用预约等,实现网络化的开放管理。

四、推进实验室开放

面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制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等制度,采取以实验项目带开放的办法,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运用专业版测音系统、视频处理剪辑系统、音频处理系统和专业频谱分析系统等开展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利用综合实验和拓展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们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田野考察、信息数据采集、分析研究、策划与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五、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也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一个关键所在。打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利用假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各类实习实践。如定期为博物馆新进和馆藏乐器测音,定期赴文化馆举办民间音乐或城市音乐田野考察汇报等。系部多方筹措经费扩大投入,保证实践教学经费充足;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合理利用,确保实践教学稳步进行;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探索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多途径、多形式建立校外基地,加强与基地的共建和广泛交流,提高基地建设与管理水平。同时利用实验室开展学生创业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创业能力,以便更好地产生社会效应。

六、管理模式:统一规划,动态管理

没有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将大打折扣,所以将课程建设、实践操作、学术活动、考评机制纳入统一的建设规划,将田野考察操作能力、理论创新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最终以“田野考察报告”或学术论文的形式体现教学成果。在管理过程中,通过两级管理制度,规范化的考核机制,依托“实验教学中心”,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统筹安排教学内容,规划多层次的课程结构;定期开展学术活动,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①制定两级管理制度。所谓两级管理制度是指院级(教务处)和系级(音乐学系)各司其职,统筹兼顾的管理方式。教务处主要负责宏观调控:修订与田野考察相关的教学计划;制定与考察活动具体实施有关的管理方案;确认具体的学分认定方案和教学效果测评等内容。音乐学系则主要负责微观的管理:教师安排;课程的具体运行;考试与试卷管理;田野考察档案和资料的管理;学分统计和报备;组织学术活动等等实际运行环节中的内容。同时两极管理部门在制定管理规定和具体运行过程中经常相互沟通,以达到制度合理化(符合实际情况)、运行规范化(符合管理规定)的目标。②制定动态考核模式。艺术实践教学以田野考察项目为主要内容,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讲座类课程及其他艺术实践,以固定考察(以实习基地为主)、流动考察和自主考察三种方式构成,实践教学考核采取以固定学分制和申报学分制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流动考察需按事先规划的考察队伍分组提交考察报告和考察资料(录音、录像资料及测音资料等),由各组带队考察的教师评分;固定考察需按照要求完成提前布置的考察任务,并分组提交田野考察报告和考察资料,由各组带队考察的教师评分;自主考察需提交田野考察报告及考察资料,经专业指导教师确认后评分。其中流动考察和固定考察列入教学计划,是学生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属于“约束”机制———固定学分制;自主考察不列入固定的教学计划,但可根据学生的论文选题自行安排、完成考察活动,经确认合格后,仍给予艺术实践学分,属于“激励”机制———申报学分制。音乐学专业具有非常强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实践教学管理需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有不断发展音乐理论教育模式,才能为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篇3

一、我院校企合作的现状

目前,我院拥有115家合作企业,其中,大型企业18家,中型企业53家,小型企业44家;一产企业2家,二产企业41家,三产企业72家;合作关系密切的有52家,合作关系一般的有 63家;与工科类专业合作的有67家,与文科类专业合作的有48家。

2007年以来,合作企业帮助学院建设实验实习设备共投入970.5万,主要来源于汽车与机电两个学院的合作企业。其中,韩国现代集团捐赠的汽车价值约200万元,日照方圆汽修厂与深圳大雷实业公司提供的实训设备约700万元,其它专业70.5万元。

近三年来,合作企业共推荐技术人员150人到学院兼教任教,最多的是机电学院的合作企业裕鑫动力11人,其次是信息学院的合作企业联想集团10人。学院与合作企业签订289人的订单培养,主要是外国语学院与青苹果数据有限公司签订100人,机电学院与日照钢铁50人,旅游与两家合作企业55人。合作企业提供实习岗位1008个,主要集中在机电、建工、旅游等相关专业上,占实习岗位总数的19.7%。合作企业共接收毕业生就业298人,接收教师企业顶岗128人,学校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893人,以上工作集中于建筑与财政两个院部的专业。

目前,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专业数是37个,受益在校学生达4526人。以企业冠名的订单班有4个,其中,旅游学院3个,信息工程学院1个;以企业冠名的实训中心(基地)有5个, 其中,旅游学院2个,机电、汽车外国语学院各1个。2家企业在学院设立奖学金,分别是日照运总与银座泉城。

二级学院主要是按专业大类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目前,共有108人,其中来自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专家或技术、管理人员73人;其主要职能集中在需求调研、职业能力分析、指导学生校内实训、指导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有:工学交替 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模拟训练、顶岗实习、聘请一线专家授课指导实训等。合作企业参与了18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的工作。其中文科类专业7个,工科类专业11个。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23门,其中一体化课程16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34 部,其中正式出版11部,自编讲义10 部,实训指导书13部。

多数学院的校内实训基地主要用于为学生提供实训,其次是展职业技能鉴定,仅有少数学院兼顾用于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培训、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宣传合作企业形象上。

二、存在问题

(一)合作企业数量不足,专业发展不平衡

学院现有58个专业,合作企业仅有115家,且多是中小企业,每年接收的实习学生数量只有几百人,提供的实习岗位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工科类专业明显好于文科类专业,在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37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有21个;在合作企业全程参与专业教学过程的18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11个。

(二)校企合作形式多样,但深度不够

综观二级学院的校企合作的方式,大约为以下几种:第一,“2+1”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进行毕业设计。如水产学院与日照水产集团的合作,机电与双港集团的合作,都采用了这一模式,第二,“订单”式,即院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类培养目前以“冠名班”形式最常见,如银座泉城班、联想班、蓝海班等。第三,“工学交替”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这类多体现在建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专业上,如艺术学院玉马服装厂,食品学院与日照质检所的合作。

然而学院在争取企业资金与设备支持上,学院为企业提供的技术服务上仍然没有突破。一是多数专业也是停留在企业加入建设职业院校的专业指导咨询委员会,定期到合作企业参加交流活动,可能安排学生参观等浅层合作关系上。突出表现在浅,没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二是个别专业只是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开展比较深层次的合作,但是不是全方位的合作。

(三)企业主动性不高,校企合作难以找到切入点

在访谈中,多数教师反映,中小企业很需要职业教育为其提供后备人力资源,但是又没有能力参与深度的特别是全面深度的合作,而有能力的大企业往往不愿参与合作。有些实习生知识、技能水平的职业道德都不满足企业要求。突出表现在对工作没有正确认识,一心想坐办公室、吹空调、当主管,眼高手低。个别实习生有的不打招唿就离职。

(四)教师积极性不高,实习管理有漏洞

在12个教学院部调研中,有一半以上的院部认为,多数教师对校企合作认识不清,不能全身的投入工作中,在指导学生实习上,也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通过电话采访,被调查企业反映个别院部对实习生疏于管理。

(五)管理制度不健全,目标考核落实不到位

学院出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管理办法(暂行)》,在20xx年上半年,对全所专业进行初步考核,只是收集了状态信息,没有对表现突出院部进行表彰。

篇4

【摘要】课堂教学受到教学大纲和课本的限制,其教育内容往往滞后于人类的科学技术活动。现代科技教育总是要把最新的科技信息传播给青少年,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已经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最简单的途径就是通过课外的科技活动。让青少年参加科技教育活动,它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通过参观与考察,科普竞赛,科技兴趣小组等活动的组织,可以让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

【关键词】科学教育;课外科技活动; 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203-01

科学和技术作为人类的活动,离不开传播,也离不开教育。科学教育,是提高人们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科学教育不仅使人类获得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人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在新世纪的教育整体改革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开展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而安排和组织课外科技活动,正是教学必要的补充和提高的手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

1参观与考察,让学生领略科技的先进

进行参观与考察活动是深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科学教育活动。学生通过一些科技参观和野外考察,能获得大量的感性的,直接的科技知识和信息,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对学科学的兴趣,而这些科技知识通过我们平时的课堂显然是得不到的。通过参观,还能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感受到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力量,从而立下掌握科学技术的志向。

结合我们钦北区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了钦州港码头的建设。钦州港是一个新兴起的码头,可供小学生参观考察的项目很多。不同的年龄的学生,我们安排参观考察不同的内容,参观的时间都安排在综合活动课时间。

我们在进行组织参观与考察活动的全过程中,还注意了以下事项:

1.1活动的准备。包括对学生目的性、纪律性教育、考察方法指导、考察人员分工、记录表格设计以及有关器材的准备。

1.2实地参观考察及观察记录。参观考察活动中,要求同学做好记录,养成他们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要求记录尽可能详细、真实,数据要绝对可靠。

1.3整理报告。考察活动结束后,指导学生根据考察记录整理成考察报告。

1.4汇报交流。可通过考察报告会、成果展览会、主题班会、演讲会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考察成果,达到互相交流学习的目的。

通过参观与考察钦州港码头建设的活动,让学生看到了先进的科技生产力给生活带来的好处,同时熟悉了科学这一门学科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科学课上很明显的能够发现学生在研究问题时思路非常明确,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2科普竞赛,让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

科普竞赛作为科普活动的一种手段,通过学生认真阅读、学习科普读物,使学生们认识自然科学的无穷奥秘,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从小树立向往科学、热爱科学的远大志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水平,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我们学校一如既往的积极参加钦北区组织的小学生作文竞赛和知识竞赛。我们的做法是首先积极的宣传和发动,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努力做到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知识竞赛的活动中。同时不能排斥"差生",我们往往会觉得数学语文不好的学生,科学素养也不好,我们不可否认有些"差生"的科学知识是比较丰富,能力比较突出,我们不能因为我们错误的观念而因此扼杀了一个对科学充满热情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他一个平台,让他有机会发挥在科学方面的特长。宣传完后就组织全校的学生进行初赛,在严格的评比中选出优秀学生,通过进行集中培训,为决赛做准备。在培训期间,我们让学生通过认真阅读《科学大众》,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我们还让学生观看了一些科技音像资料,如《十万个为什么》《探索》等,还从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通过讲解说明,让学生及时的补充科技不断发展带来的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

在科普竞赛活动中,同学们都得到了很多的收获,在遨游知识的海洋的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丰富多彩,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还学会了如何撰写科学小论文,语文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3科技兴趣小组,让学生动起脑和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中,最常用的就是传授法, 或者就是问答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只是教会了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但是现在的社会需要有创新能力,有思维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让学生像科学家探究真理那样去获取知识,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能力和兴趣,但真正的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究在短短的40分钟内的课堂上很难得以体现。但是在课外,利用成立科技兴趣小组,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进行科学研究的尝试,让学生在充裕的时间内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一节课、两节课……没有时间的制约,他们可以尽情的亲历、体验一次次完整的探究活动,积累探究的经验,逐步养成探究的能力,提高探究的素养。这样可以满足学生对科技的兴趣,有效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高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学习水平,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我们学校组织并成立了科技兴趣小组,从对科技活动感兴趣的学生中经过筛选,选定思维活跃,阅读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就会积极的投入到探究中去。我们学校建立了一个科技活动教室,室内配备常规实验器材、科技知识书籍等,利用每天下午活动时间,进行科学探究。兴趣活动的安排执行专人专项负责,由科技辅导老师进行创造发明、模型制作的指导。一个阶段后,我们建立了一个科学作品展示区,向全校师生展示科技活动的成果。

就拿模型制作来说,我们首先利用网络、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有关模型制作的知识,然后讲解制作的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自由的去探模型制作中所蕴涵的科学技术知识。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都会相互的交流讨论,会来和老师交流,上网查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我们却看不到多少这样的热情。学生在模型制作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了他们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品质,让他们更加喜欢科学,让他们懂得相互合作交流对他们带来的帮助,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力以及动手能力的提高也会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

课外科技活动为学生开辟了获取最新科技信息的渠道,课外科技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显露才华的舞台,通过参加不受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限制的课外科技活,他们可以在各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富有感染力的活动中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和科普知识、技术与自己的关系、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学会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的相处。通过生动的探究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方法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充分显露出学生的聪明才智,让素养和能力在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得到提升,为其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青少年心理学[D]2005.08

篇5

首先,部分服装专业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组织实践教学还不明确,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出现放任自流的情形。其次,学生对实践教学也普遍存在片面认识和消极情绪,仍然只关注服装设计的造型与美感,追求艺术设计的创新,认为工程技术是服装技师的工作。他们都忽略了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现代服装行业的需求。本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系统掌握服装设计、产品开发、商品企划、生产管理及销售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及知识,精通服装结构和工艺的基本原理与技能,通晓服装纸样设计、成衣工艺设计、工业推板、服装CAD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基本具备鉴别、选用、初步开发制衣材料的能力;具备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版、产品开发、服装营销、服装展示、服装工业化成产和管理等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就业压力影响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建设

近几年,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服装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成倍增长,就业压力很大。许多服装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忙于四处求职、考研,实习实训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不可能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第七、八学期设置的专业实习、专业考察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中,多数学生以求职、应聘等为借口,简单应付实践课程,而学校和教师也不得不放宽要求。以我院服装专业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为例,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但因为就业或在外地实习等缘故,许多学生不得不简化程序或降低毕业作品的质量,更有甚者花钱雇人做毕业作品。虽然学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但仍有学生报有侥幸心理。

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对策

(一)建立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坚持以国家需要为前提、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于2010年重新制订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培养“注重实践,能够在服装行业从事设计、企划、制版、工艺技术、管理营销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技术性专门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专业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四年学习的特点,从专业考察、服装工艺实践、服装设计实践、生产实习、服装专题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七个环节来设置实践课程。重要环节又划分为不同难易内容,循序渐进地安排在不同学期。例如,服装工艺实践划分为基础实践、课程实践和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设计方向设置为:第二、三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五学期安排二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工程方向设置为: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三、五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这样的实践环节合理地分布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优化了专业实践课程的结构。

(二)更新观念,改革实践课程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越来重要,实践工作量不断加大,难度也在逐渐增加。因此,要大力宣传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深入细致地做好教师、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明确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实践课与理论课是同样重要的,但我校现在实行的实践课程课时的计算方法还很原始,与理论课的工作量差距甚远,而且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践课程的工作量不能充分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工作量的不平衡不能体现出重视能力教育,不能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所以,建议学校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并且为教师提供企业实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科研与教学的水平。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每一门实践课程都有较强的针对性,所以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好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其次,制定实践项目指导书或实践手册以及考核标准,这些材料既为实训提出了详细的目的、要求和任务,也规定了考核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从理论的理解到实践操作有一个整体实训规划,同时也有助于督促教师和学生认真完成实践任务。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例如,把一些有代表性的服装款式或工艺复杂的零部件的制作过程录制成光碟,在实训室中播放,让学生反复观摩,更清晰地了解服装制作的工艺过程,使实践操作的步骤更程序化。利用摄影机、数码相机等设备将现代化服装工厂里的科技化含量较高的流水线设备以及生产工艺流程摄录下来,配以详细的讲解和说明,播放给学生观看,既缓解了学校资金短缺、设备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又可以将现代数字化的服装生产线展示给学生。通过这些教学形式,教师的教学劳动更具知识化,还可以节省出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解决学生在实操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课程效率。

篇6

在国际工程教育方面,工程教育认证既是一种通行的的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完成工程教育国际化和工程师资格国际化认可的必要基石。工程教育认证,在我国是由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召集相关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及相关的职业学会、协会,一起对工程类方面的专业进行的一种合格性评估。认真贯彻围绕学生、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认证理念,针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应该从多角度、多方式出发。在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过程两者的考察中,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要重视在毕业时能否达到标准。在工程专业发展进程中,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南京工业大学(原南京化工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简称“过控”)专业身为始建立于1958年的“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历经将近60年的发展和建设,在科研和教育成果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81年,专业支撑学科“化工过程机械”获得硕士学位授权;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在当时众高校中,是最早拥有本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2003年设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设立动力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从1961年首届毕业生走上社会,至今已为国家培养了4600多名本科毕业生和100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活跃在机械、石油化工、能源、环境、冶金、建材和军工等领域,为国家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本科毕业生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杰青2名、长江学者3名。

一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特点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简称“过控”)以机械工程为基础,融入过程装备、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和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塑造拥有过控专业知识以及工程专业技术的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化工设备的设计、生产、制造相关技术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是融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和控制工程于一体的复合、交叉型本科专业,体现了现代工程技术日益综合的特点。“过控”专业作为“化—机—电—材”一体化的多科型、交叉型专业,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比如在石化,冶金,机械,建材,环境,食品安全等,本专业在国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首先,能源,石油,动力,化工等这些支柱产业支撑国家命脉,而这些产业发展需要过程装备与就控制工程的支撑。过程装备与就控制工程为支柱产业提供具有先导性的工艺过程和先进的控制技术及装备,保障其相关行业的稳定发展。其次,一些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第三,纵观我过石化行业装备的发展历程,从起初引进国外整套设备,到引进主要设备,再到关键核心设备,到相关辅助设备的国产化。其中经历的每一次发展变革,都倾注着过控专业人员辛勤的付出和不断的创新。在今后的引进、吸收、创新和发展中,本专业将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专业认证过程与方式

依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由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颁布),程教育专业认证主要包括学校自评、专家组进校考查和形成认证报告这三个阶段。首先认证学校应向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秘书处递交工程教育认证申请书,主要内容包括四大部分:一、申请认证学校与专业概况,二、专业基本状态数据表,三、本专业培养方案(请见附件),四、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工程教育认证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撰写和提交自评报告。在接到学校的自评报告后,秘书处专业类认证委员会应与学校协商并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的目的是核实学校所提供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且能够去考察学校中的其他未在自评报告中体现的情况。会晤学院(系)负责人及专业负责人、教师、学生、用人代表及毕业生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审阅,对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条件的审查等,都是专家组在进入学校所要考察的重点内容。在整个认证过程中,不对学校进行任何横向比较和评价,只是针对所要认证的标准能否达到要求进行判定。其达成度包括P、P/c、P/w、F。P表示本项指标已经达成;P/c表示本项指标已经达到要求但是在下一次进行认证时可能会出现负面的变化;P/w表示本项指标基本上达到要求但会在某一环节存在弱点,可能会对学生达到预期有负面影响;F表示认证方无法提供可信的材料证明该项标准的要求能够达成。专家组在进行现场考察后,在规定的15天之内,要撰写并提交现场考察报告。接下来专业认证委员会会对“现场考查报告”、“自评报告”及“学校的反馈意见”进行审核,并且给出认证是否通过以及相关建议。“不通过认证”、“通过认证,有效期3年”、“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这三部分是认证委员会对校方做出的认证结论及建议。认证方提交认证结果,再由审议委员会审议,最后由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审议结果。

三专业认证实践

工程教育认证通过说、做、证这三个环节,对学校的投入、资源、过程进行考察,对学生的培养是否达到要求进行判断,最终做出认证结果。“说”就是说明,具体指所要求认证的专业要对自己的培养目标、办学定位、毕业要求等清晰明确;“做”就是执行,具体指所有的教学活动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毕业要求来实施,而且要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状况进行跟踪式评估;“证”就是证明,具体指专业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来证明自己达到标准。因此专业的“说”“做”“证”必须一致。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确立了“立足江苏,面向国家急需、世界一流,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过程工业发展”的专业定位。结合工程认证标准,制定本专业毕业生几年之内应达到以下培养目标:(1)具有从事过程装备特别是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检测与管理的能力。(2)熟悉机械加工过程及机械设计方法、设计标准。(3)具有对先进过程装备及其成套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4)具有良好的经济、安全和环保意识,能正确认识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5)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及国际视野,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结合工程认证标准中的12条毕业要求,制定本专业12个毕业能力要求,如能力(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了解过程装备与控制的创新设计方法,具有对先进过程装备及其成套技术进行初步开发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考虑安全、环保、伦理等制约因素。

四总结及思考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学校在谋求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人才保障机制;同时高等工程技术人才自身素质的提升也离不开良好的人才保障机制。对控制专业市场和确立专业地位需要工程专业准入制度与认证制度相关联为其提供基本“门槛”。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推进了高校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推动了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使毕业生可以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同时为我国的工程师走向国际市场,得到国际认可奠定基础。当然和已经发展几十年的国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比,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的探索,但是随着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顺利实施和发展,未来的专业认证会更加成熟。因此,对于逐渐趋向国际化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积极面对,对工作经验要不断总结,对认证结果的使用和持续性改进更加重视,将会使我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对学生的技能、知识、道德标准进行规范,在工程专业领域为其提供前瞻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2]陈文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J].高教论坛,2011(7):29-32.

[3]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C].2014.

篇7

《计算机教育》:那么什么是“合格性”认证呢?

陈教授:专业认证在国外已经有许多的经验。它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社会,特别是让用人单位可以对一个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所达到的水准进行评判。因此,工程教育认证需要评判是否全体拿到毕业文凭的同学均已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在保证认证标准中所规定的要求以外,每个专业应该明确地定义自己的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而是否合格则完全按照这一目标达到与否来判断。因此,制定合理、适当的培养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计算机教育》:计算机专业认证有什么特点呢?

陈教授:计算机领域是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新兴领域,相应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也迅速的扩展。现在计算机专业教育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包含了从基础理论到应用的各个方面。因此,国外在计算机专业认证是否在工程教育认证的框架内进行一直有争议。如美国的做法就是将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包含在工程教育认证内,而将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特别划在计算学科专业认证中。客观地说,我国目前几乎没有一个学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单纯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大部分的毕业生是在产业界与应用部门就业。因此,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包含了计算机专业。正因为如此,在认证标准与实际认证过程中,都十分强调通过实践环节来确保毕业生得到必要的工程能力培养。专业认证特别强调目标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及自我改进机制等方面的情况。

《计算机教育》:计算机专业认证如何进行?

陈教授:在教育部指导下,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负责实施认证,并组成了由教育界、科技界与产业界专家参加的计算机专业认证分委员会(目前是试点工作组)。根据全国工程教育专家委员会颁布的试行文件规定,任何已有三届以上本科毕业生的计算机类专业均可向该委员会的秘书处提出认证申请,如申请被接受,则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的内容要求提交自评报告。计算机专业认证分委员会将指定专家在充分研究自评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考察。考察组向分委员会提交报告以及关于认证结论的建议。分委员会的考察报告在认证委员会大会上通过后即成为正式的认证结果。结果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合格的有效期有3年与6年两种。判定合格与否的依据是认证标准的有关规定与被认证专业自己制定的培养目标。“合格”是指认证委员会认定给专业能达到上述标准与预定的目标,特别是指全体拿到毕业证书的同学的目标达成性。

《计算机教育》:什么是“国际实质等效”?

陈教授:全国工程教育认证强调“国际实质等效”,这是我国加入工程本科学位国际互认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所谓“国际实质等效”是指经我们国内认证合格的专业在国际上也应该被认为是合格的。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的认证标准与认证过程必须在国际上得到认可,但并不是说我们必须完全按照国外的做法进行专业认证。目前已颁布的相关试点文件就是充分考虑到国际认可的需要,同时也考虑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情况制定的。

《计算机教育》:工程教育认证中所强调的目标导向该如何理解?

陈教授:前面说过,被认证专业自己设定的培养目标是判定其合格与否的重要依据。其实,一个专业培养目标是否明确本身也是认证标准中要求关注的重要项目。所谓培养目标明确有三方面的要求,首先,目标要相对具体,而不是一句很空泛的描述,特别是对毕业生状况应该有适当的描述;其次,该目标的可达成性必须是可判断的,比如笼统地说培养“领军人才”或是“创新,创业人才”,其可达成性就难以判断;最后,培养目标必须被全体教师以及学生知道并理解,并能够成为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性原则。

《计算机教育》:专业认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该如何理解?

陈教授:对教育的评价一直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着重与资源投入与过程的规范性,另一种是看“产出”,即培养效果。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过去的教育评估往往侧重于前者。而专业认证则兼顾两方面,非常重视资源能够被全体学生享用的状况。包括优质的教师资源、场地与设备资源、网络与图书资源被本科生实际使用的状况是认证考察的重点。这里还要特别强调,是“全体”学生利用资源的状况,而不仅仅是少数或部分优秀同学的状况。教学过程是一个“传递”过程,认证特别重视有多少东西实际传递到了学生那里,而不仅仅是学校与教师做了什么。

《计算机教育》:专业认证中强调的自我改进机制是什么意思?

陈教授:近年来,各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努力,在绝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质量监控体系,有一套相对规范的做法。认证关注的是这些工作能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使得教育质量监控中得到的信息与数据能够通过一个机制持续地反馈到教学活动中,使得教学质量处于一个持续提高的过程之中。

《计算机教育》: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对毕业生的能力与素质有什么要求?

陈教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对所有工程专业毕业生提出了统一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总共有八条,分别是:

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本专业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5.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6.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7.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

8.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计算机教育》:这些要求是挺高的,但是完全没有量化指标,在认证中如何掌握呢?

陈教授:我们特别强调这些要求是对全体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认证中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判断其达成性。一是任何一个要求必须在教学过程的一定环节上得到体现(必须是全体同学参与的教学环节,而不是学生自愿参加的活动);其次是通过抽样的办法来考察。由于专业认证是对一个专业进行的,参加认证的专家均长期从事相关工作,试点表明不依赖量化指标是可以达到期望的效果的。

《计算机教育》:现场考察如何进行?

陈教授:现场考察的目的完全是为了确认自评报告的可靠性,并澄清自评报告中没有充分表述清楚的内容。现场考察紧紧围绕认证标准的要求进行。考察活动方式与本科评估类似,但特别体现上面提到的三个强调。考察的重点内容包括:

培养目标:除自评报告以外,是否存在有关培养目标的文件?是否定期对培养目标实现状况进行检查?培养目标中是否包括对毕业生的描述,如何检查这些描述是否实现?是否评价结果得到足够的重视?

学生支持方面包括课程是否能有效地实施?学生是否有足够的与专业课教师沟通的机会?学生在选课、就业、顺利完成学业等方面是否能得到足够的指导?学生的成绩是否能反映在毕业达到培养目标要求?

教师方面包括是否有证据证明教师能胜任课程教学以及课程建设?是否有足够数量的教师保证教学的连续与稳定?是否有证据证明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考虑教师工作量是否包含了学生指导与其他系务工作负担?教师队伍整体氛围如何?

课程方面包括教学内容是否满足培养目标要求。能否覆盖所有的目标点,对不够清楚的课程,需检查课程材料,并询问教师与学生。口头与书面沟通能力培养,社会伦理相关内容是否能确定包含在课程教学中。

实验条件包括实验设备是否足够?是否每个学生都能有足够的时间方便地使用课程所需的实验设备?实验室是否有足够的合格技术支持人员?

另外还包括教学支撑环境以及利用的状况。与专业负责人、教师、学生、毕业生代表的座谈在考察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座谈会采用指定人回答问题的形式,通常会问具体的问题,很少问很泛的问题,参加人员随机抽取。

《计算机教育》:目前试点的情况如何?

篇8

二、调查报告写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

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

扼要说明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对象或范围;做了哪些调查;本文所要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基本情况和提出问题,写法可灵活多样。

2、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一般把调查的主要情况、经验或问题归纳为几个问题,分为几个小部分来写。每个小部分有一个中心,加上序码来表明,或加上小标题来提示、概括这部分的内容,使之眉目清楚。

3、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般来说,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1.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

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主题宜小,且宜集中;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2.取舍材料

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

1)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

2)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

3)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

3.布局和拟定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

构架的原则

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

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4.起草社会实践报告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

篇9

二、民办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传承学科本位。作为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教师由于是在学科本位下形成的知识体系,所以当其站在讲台上时,很多情况下还是在重复自己上学时老师授课所采用的方法:重讲授,轻实践,重语法,轻口语。重点放在语法词汇讲解,学生缺少课堂锻炼机会,忽略了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旅游专业技能的培训,这就与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特色不相符合,无法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考试方法固守笔试答卷。目前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对理论性的内容教授十分丰富,但对实践中应用的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很多旅游英语的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多数采用期中期末笔试答卷的方法,这些课程的实践性要远远大于其自身的理论性。所以只采用笔试考核的方法无法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师复合能力欠缺。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既包括使用英语授课的英语专业课,同时也包括使用中文授课的旅游专业课,而往往这些课程都是由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分别授课。作为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其自身的英语水平可能非常高,但对旅游专业知识却一知半解。所以授课重点放在了语法、单词等内容上,不能使学生通过英语专业课学习到旅游专业知识。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旅游专业的教师身上。一些教师由于自身英语水平所限,无法将旅游专业方面的一些重要词汇及国际旅游市场的最新动态传授给学生,教学内容体现不出本学科的时代性和全球化特点。

4、教学与专业实习脱节。实习对于在校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来讲是增强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但更多时候只是停留在表面,双方各取所需,学校完成其教学计划中的实践课程要求,扩大知名度,提高招生入学率;旅游企业得到较廉价的劳动力,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至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符合从业要求却很少过问。这就使得教学与实践生产脱节,在就业竞争中无法体现出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在旅游和英语两个方面的优势。

三、民办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教学目标定位: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高等职业院校旅游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的旅游英语人才。从旅游市场的需求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多数毕业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无法达到旅游企业单位的要求。为此,我们不断修改和完善教学计划,在保证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加大了口译技能的培训,口语课贯穿于每学期的教学当中,在学生毕业实习的前一阶段,加大口语课的课时量,达到每周6学时。

2、教学方式:突出“能力本位”,引进“合作学习”。旅游英语专业应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其中包括旅游英语的业务操作能力、学习与研究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与网络应用能力等。为此,要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模式,以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课堂教学采用的形式主要有:两人对话、小组讨论、小组作业、组间交流、组间竞赛、角色扮演等。首先,教师把全班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若干小组,使具有相同兴趣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合理的搭配,以确保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背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使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各小组自己推选组长,在小组合作中,每组成员都有自己独立的任务,有分有合,各展所长,特长互补。其次,教师把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例如上英语导游课时,教师要求各小组课前收集某一旅游景点的材料,在课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模拟旅游景点现场,让各组选派学生分角色扮演导游员和游客进行模拟导游训练,最后,进行组间互评、竞赛。

篇10

①自身知识素养有待提高

大多数旅游管理教师都是研究生毕业,但是却发现很少有人能够完完全全掌握中国旅游地理这门课程。正如前面提到过的,首先这门课程涉及到的学科非常多,对于一个旅游管理毕业的研究生来说都是有难度的。如上所述的每个学科都可以有自己相对应的专业,可想而知,作为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教师必须懂得非常多的其他学科的东西才能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上挥洒自如。旅游管理专业流行一句话: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是一个杂家,不是专家,什么都要懂得一些,但什么又都不专。笔者个人认为,如果是作为旅游管理从业人员,那么可以只是杂家;但是如果你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那么在杂家的基础之上还得更进一步,不能单单停留在杂家水平,对相关知识需要更进一步的透彻了解才能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所以这对于中国旅游地理教师来说,自身素养的提高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一个难度,毕竟这门课程涉及到的学科太多了,对一个老师来说将所有学科都了解清楚会很有难度。不管怎样,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有待提高。

②教学方法要丰富化

已经有很多教师都曾提到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要多样化、丰富化,比如多用图片、视频,多让学生参与授课,用模拟导游方式、组织实地考察教学、多开展课堂活动以及对比教学法等。目前绝大多数的教学方法都是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虽然很多教师都已经意识到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但是中国这么多年来积累的“你教我记”的方式还是占主流。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也是如此。在课堂教室中教学的时候很多教师都考虑将一些趣闻、传说、神话故事等穿插在讲解中,但其实这种方式也会造成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这些东西会占去很大的时间,从而使得授课内容讲不完。实地考察教学在很多学校都是不可行的,这是因为校方不同意将学生带出学校以免发生安全问题。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方法的确需要丰富多彩,需要图片展示,更需要趣味性故事。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教师对于相关方式“度”的把握。怎样让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又不觉得枯燥,这才是最好的方式。再次,关于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方面,学生普遍对中国旅游地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很多学生认为中国旅游地理是地理学的分支,觉得自己的方向不跟这个相关,甚至与自己将来的工作技能无关,于是对此不予重视。甚至部分高校是实行开卷考试,很多学生都对开卷考试的课程很不重视。再者,因为中国旅游地理的内容非常的多并且很零散,于是在授课的时候很容易造成学生不知道重点在哪里,这样会让学生非常困扰,就会认为中国旅游地理是一门很散的课程,觉得抓不住重点,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兴趣。最后,学校对于实践课程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虽然这不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在部分高校中会出现校方为了安全问题而禁止学生被带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的学习方式。这对于部分学科来说不会有影响,但是,对于旅游这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特别是中国旅游地理这门学科来说,其影响是非常大的,这就好比是学生永远都是对着书本说中国的山山水水、古建筑,看到实体的东西对于学生了解与理解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际教学知道,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形状、布局等特点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是如果只是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可能只是当下感兴趣,等课程结束之后,该忘记的还是忘记了,除非不断强化记忆。但是如果能够将学生带到古建筑实体前面,对照实体跟学生讲解,那么学生的遗忘可能性会小很多,兴趣会更加浓厚。再如,很多学生目前对于很多少数民族的民俗提不起兴趣,觉得别人的生活习惯有什么意思,但是若能实地去考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亲自体验当地的生活,这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整体上提高学生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热情。此外,考试方面,中国旅游地理有两种主要的考试方式:闭卷与开卷,不管是开卷还是闭卷考试,大部分中国旅游地理都会以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简答题等形式出现,论述题的形式很少出现,绝大部分的教师与学生都认为中国旅游地理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记忆大量的基础知识。这样的考试方式的后果之一就是导致教师教学时会明显刻意地直接灌输,弱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二也会让学生觉得这是门只需要强记背诵的课程,于是在上课过程中不太重视,并且提不起兴趣,所以很多教师都尝试提出用其他方式考试。

二、对于相关问题的建议

1.规范教材的编写。教材内容应该丰富,注重趣味性与视觉感官的享受性,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内容应该尽量避免与其他学科重复,出现重复的地方应该予以说明。

2.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养。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不管是教中国旅游地理还是别的专业课都必须使自己的知识素养增加,在以前的基础上快速提升,至少要做到半个专家。对于教师来说,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以及合理选取教学内容也是必须注意的问题,既然市场上的中国旅游地理教科书与其他学科的书目重合度很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教学计划,避免重复学习。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在现有的条件下,争取以更丰富的内容来引导学生学习。结合多种方式教学,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增加学生的自主思考。

3.提高学生对于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在其他课程中的教学中就应该不断给学生强化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开始教这门课程时,就应该跟学生强调并解释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聘请知名旅游专业从业人员来对学生进行重要性的强化。

篇1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179-02

后,黄炎培将全部精神转移到教育事业上,一方面,定居上海,潜心研读西方的各种教育著作,了解西方的教育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开始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他认为“吾辈业教育,教育此国民,譬之治病,外国考察,读方书也;国内考察,寻病源也。方书诚不可不读,而病所由来,其现象不一,执古方治今病,执彼方治此病,病曷能已。”①“教育者,将俾其人克自适于所处之社会,以遂其生存者也。故离社会无教育。欲定所施为何种之教育,必察所处为何种之社会。”②黄炎培从中国社会面临的实际教育问题入手,历时3年,通过国内外大量的教育考察,在认真分析、比较与反思的基础上,最终选择了职业教育,实现了从实用主义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跨越。

对国内的考察:南下北上

1914年2月,黄炎培以《申报》旅行记者的身份开始了他为期3年的国内外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他历时95天,考察了南方皖、赣、浙三省,对三省的教育状况、社会情况、民生疾苦乃至山川名胜都作了详尽的记录。对于这些,他都以“旅行记者报一”的名义写稿发表在《申报》上,对于途径之地教育情况的调查与考察,则撰文按期在商务印书馆的《教育杂志》上发表。随后,又将两者编辑成书,名为《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集),由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年2月出版。在南方三省考察结束后不久,当年9月,他又历时36天,北上对北方京、津、鲁三地进行实地考察,将所撰文稿笔记编辑成书,名为《黄炎培教育考察日记》(第二集),由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年7月出版。③经过对国内的考察,黄炎培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得到第一手教育资料,了解到当时的教育现状。

黄炎培对于皖、赣、浙三省的考察主要集中于教育,将教育考察视角一方面放在学校方面,另一方面放在社会方面,他认为离开社会便无所谓教育,“欲定所施为何种之教育,必察所处何种之社会”。因此,“凡夫一切现象苟足以表示某一社会之特性习惯能力者,皆所在宜考”。④他在随后发表的《考察皖赣浙教育状况之报告》(原载《教育研究》1914年第14期)中,对学校经费、教师素质、公私立学校、教育行政、师范教育与道德风纪等方面都作了翔实的记载与总结。如在教学方法上,三省学校或私塾“能用问答启发式者,甚属寥寥,盖用注入法。其黑板上大率抄录教科书,进而注释某字作某解,又进而注释其典出某处,或列一表,然其表亦只照录课本,不易一字,而能用图画等物为直观教授者,未之闻也”。而“教会所设学校,佳者颇多。其校长及教务主任,均明白教育原理。校长美人,教育主任华人,皆毕业于美国师范者。……其他均由浅入深”。⑤面对国外教会学校与国内公私立学校(尤其是师范学校)各方面的差距,黄炎培感言:“教会设学校,外人代中国办教育,吾辈思之,诚宜感愧”。⑥考察期间,黄炎培还应邀义务地进行教育讲演,介绍当今教育状况。在总结南方三省教育情形和社会状况时,黄炎培提出:“各种社会无一不困于生计,但求得过且过为佳,断无三年九年之蓄”。“各地中等学校,其教材类有过多之病,于脑力上既患用之过度,于智识上尤患食而不化”。“在教室外游戏活泼之儿童,忽上修身课,集之教室中,授以枯燥无味之训言,此真格不相入”。⑦此时,黄炎培已经开始认识到,仅在普通教育中抽象地强调“实用”并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⑧

黄炎培北上鲁、津、京三地进行考察时,基于总结南方三省考察经验,更加注重教育状况和教育意见的记录。在山东考察时,黄炎培感受至深的是由英国人怀恩光通过募捐兴建的广智院,在《山东广智院》(原载《教育研究》1914年第19期)论文中,他感慨道:“……余所尤叹服者,各种土地面积、人数、物产、商务,及其他关于文化事物,一切比较图表,皆以中国为本位,而与他国较,使人油然生爱国之心”。“譬如学校讲授黄河,据此黄河模型,一方口讲,一方指画,八千余里之长流一览而尽,既易了解,又助记忆,不亦善乎?有志革新教育者,盍于此举加意矣”。⑨在考察京、津二地教育情况后,他对北京的通俗教育、巡行讲演与天津南开中学的露天学校教育等活动非常赞赏。好友远生对黄炎培推理京津教育发达缘故时说:“……京师之民有惯习焉,业务余暇,必听讲书词、小说,久乃成癖,若日用饮食之不可离。今导以宣讲,变其义、仍其形,民之听之,若犹是书词小说也,故势至顺而易效,南方无是”。黄炎培日后感言:“远生之言验矣,巡行宣讲也,露天学校也,其所为法,一纸可以尽之,非有深奥之理论,与繁难之手续,足以致人疑沮者。所难得者人耳,亟记之以告一般教育界。”⑩同时,黄炎培更加悲叹:“各种学校毕业生,除升学外几无他路,此为方今教育亟待研究之点,若中学校为尤甚”。{11}

两次国内考察使黄炎培对当时中国教育的症结问题有了较为深刻而清醒的客观认识,这个症结问题就是:长期的闭关锁国,居高自傲已经使当时中国的教育发展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同时中国封建教育思想制度残余仍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各级教育,学校教育中尚文轻实、教育与实际相脱离、办学思路狭隘、教学方法陈旧刻板等务虚现象非常严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考察中,他还不遗余力地宣传、强调教育上的实用主义,号召学求实际。虽然在此期间他没有明言通过在中国发展职业教育改变中国教育的窘状,但是在考察过程中他所提出的社会生计问题、学校毕业生(特别是中学毕业生)的出路问题,反映出他已经开始致力于寻求一种更好的教育形式。{12}他认为“语以抽象的实用教育,不若语以具体的职业教育之惊心动目”(《实用主义产出之第三年》)。仅从普通教育入手进行改革,很难尽快达到教育效果,必须另辟蹊径。以1914年的两次国内教育考察为转折点,黄炎培开始从宣传实用主义逐渐转变为致力于提倡职业教育;从提倡普通教育(主要指小学教育)的改革转变为更多地关注如何沟通促进教育与职业的关系。

对国外的考察:大洋两岸

在即将完成国内教育考察之际,1915年4月,中国农商部组织了游美实业团进行考察,黄炎培受聘担任编辑报告,随团赴美考察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但他的真实意图在于考察美国的教育:“调查美国教育状况。至调查之目的,不外两种:一为职业教育之状况,一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联络问题。夫在美国调查此种教育,实最为适宜”。{13}他以“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我’字。盖考察者我也,非他也。我之所以考察,亦为我也,非为他也。以故足迹所至,苟有咫闻尺见,其所发第一念即‘于我之比较如何’,其第二念即‘我之对此当如何’”{14}的态度,停留约三个月,游遍美国,访问了美国25个城市中的52所各级各类学校,与美国教育界、实业界人士广泛接触。黄炎培将他的这次美国之旅的考察报告以及日后有关美国教育的讲稿整理成《黄炎培教育考察日记》(第三集),于1917年4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通过考察美国学校,研究分析美国教育制度和体制,走访社会各方面,广泛接触各界人士,黄炎培深感中美职业教育的差距,深知中国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他了解到美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职业教育对美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中美教育之间的比较分析,从教育思想的根本层次上,总结了中国教育的弊症问题之源。他在《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原载《教育杂志》1916年第8卷第1号)中感言:“两大陆国力之强弱,生事之厚薄,民生之开塞,有不可同日而语者”。他将两国发展悬殊问题的原因归于教育的差距,指出:“虽然,此现象也,果谁为之,而孰令致之耶?将必曰教育矣。夫彼之教育,曰以利人群也,福国家也。我之教育,亦岂有异趣者,而何以所获若是其悬绝?此其因果相仍,至微极复”。{15}对此,他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一曰,彼之教育,大都取自然,而吾取强制也;其二曰,彼之教育,大都取各别,而吾取划一也;其三曰,彼之教育,最重改造,而吾惟重模仿也;其四曰,彼之教育,最重公众,而我惟重一己也”。{16}黄炎培已经深刻认识到中国教育的落后之处在于:中国封建伦理的宗法性和政治化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如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等落后思想带有鲜明的等级性与歧视性色彩,对教育的影响已潜移默化并根深蒂固,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桎梏。美国“以新发明博文明之声誉”,而中国“以善模仿为不二法门”。美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生产劳动技术,学生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且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反观中国,学校学生眼高手低,鄙视生产劳动,教学内容刻板单一,与实际生活生产严重脱节,毕业后无一技之长谋生活、谋发展。面对此窘况,黄炎培不禁感叹:“他国之教育,其进行也有方针,其设施也有计划,全国上下,万众一的,而吾国如何?求生存之政府与国民,宁终无动于中耶!”{17}“讲教育若干年仍是毫无效果,外国上下一心提倡职业教育,而我国何如,可胜叹哉!”{18}黄炎培指出:“……盖西人之教育,向采自由主义、进步主义,以独出心裁为可贵,故不知不识间,人人心花怒放。我国教育向重师承,重模仿,譬诸写字,必学颜柳,后遂无高出于颜柳者。其间优劣姑且不论,第问今后吾人尚宜固守东方民族之思想;抑宜参合西方民族之思想,以求活泼进步;此极应研究之问题也。”他将美国教育的优势归纳为两点:“一曰应用。即要用者教之,不要用者尽不可教。二曰各别。即能各各发表其特色,而不求统一”(江苏省教育会常会中的报告内容)。黄炎培基于对美国各方面的考察、总结与思考,结合当时中国教育状况,认为中国教育改造可以从三个方面借鉴美国教育:“一曰实用教育。彼国无论何种教育,皆注重实用。二曰体育。……三曰校外教育亟宜注意。彼国之社会教育,与我国稍有不同之处,即我国往往特设机关,彼则以学校为中心,此点亦宜研究”。{19}对美国的考察使黄炎培对职业教育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新认识、新思考、新发现,也使他更加坚信在中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回国之后,他告诫教育家要“越去书本教育之阶级,而进入实用教育之阶级也。至于政府既须与学校社会通力合作,更须多派有经验之教育家,往外国考查,籍作他山之助,然后教育可期尽善尽美也”。(《调查美国教育报告》)1915年黄炎培随团在美国考察期间,在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时看到了菲律宾(时为美国殖民地)的教育出品和各式各样的图表,他推断菲律宾一定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此外,他认为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社会习俗相近,最重要的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几十年间由一个封建国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肯定有适应世界潮流与趋势的改革措施,是值得考察和借鉴的。经教育部批准,1917年1月,黄炎培等一行6人赴日本、菲律宾进行第二次国外考察,此次考察,他直接把目光投向了两国的职业教育,“同行诸子考察之目的,多重在师范教育,而余重在职业教育”。(《东南洋之新教育》,商务印书馆1918年版)在日本期间,考察团先后赴东京、横滨、长崎等地参观了各种类型的学校,并向日本教育界、工业界等人士就职业教育问题进行了请教、沟通与交流,职业教育“外感于世界潮流之推动,内迫于社会现况之要求”的客观现实,使黄炎培更加坚定了走职业教育道路的信念。在菲律宾期间,考察团对农业、工业、商业、师范学校教育进行了深入了解,黄炎培了解到菲律宾的教育宗旨意在普及和统一,而职业教育也是根据此宗旨制定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一方面职业教育要与家庭联络,一方面职业教育要与商业联络,这两点又与社会教育交融,所以大部分属于社会教育的内容,兼具社会教育的属性。至此,菲律宾“不十年而改观,……市无游民,道无行乞,国多藏富之源,民有乐生之感,皆出自职业教育之赐”(黄炎培等:《考察日本菲律宾教育团纪实》,商务印书馆1917年版)。

实现跨越:高举职业教育旗帜

通过两次国内教育考察与两次国外教育考察,黄炎培对兴办职业教育的信念更加坚定。一方面,通过分析比较,不时地在各种教育期刊上发表自己对职业教育的新认识与新理解;另一方面,通过游历全国各地,不断地传播、讲解、介绍国外职业教育的新情况与新进展。在务实理念的指引下,黄炎培顺势而行,在这片曾经有着光辉灿烂历史文明的古国大地上,第一次高高地举起“发展具有中国自身特点的职业教育”的鲜明旗帜,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开始从“器物―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建构职业教育思想统一体系之树,并使之不断发展壮大。黄炎培在从事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将考察调查放在突出位置,这为他的职业教育思想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中国教育考察研究的先河,实现了他从实用主义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跨越,为当代和后世的教育者树立了榜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考察研究,就没有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20}

注释:

①②④⑦黄炎培:《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集),商务印书馆1915年版,第1,3,3,205-206页

③尚丁:《黄炎培》,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4-46页

⑤⑥⑨⑩{13}{14}{15}{16}{17}{18}{19}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集》(第一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32-134,136,147,155-157,266,184,184-185,186,167,273,170页

⑧田正平,周志毅:《黄炎培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46页

{11}黄炎培:《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二集),商务印书馆1915年版,第158页

{12}谢长法:《黄炎培的教育考察与职业教育在中国的萌生》,《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