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银行课程材料

银行课程材料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03 22:26: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银行课程材料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银行课程材料

篇1

一、"引导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后,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引起了我国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主体性教育理论逐渐确立和完善,如卢仲衡的《自学辅导心理学》、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等,自主学习得到了教育界的一致认可,自主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同时高职教育改革也明确要求提倡“以人为本”,高职教学要由传统的教师’教、讲’向学生“学、练”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导者。"引导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这些教育理念。

二、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出"引导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建筑材料》课程要求学生能合理、经济地选用各种建筑材料;对各项材料试验检测结果,具有分析判断的能力,并能提出改善的方案措施;能根据工程要求进行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沥青混合料配制;具有较快熟悉新型材料和掌握其技术性能、技术标准,并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能熟练操作使用和校核常规试验仪器设备;能根据试验规范要求,正确完成建筑材料各种常规试验、数据处理、书写试验报告及资料的分析整理。为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实现引导型自主学习模式教学,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授课内容主要是简短归纳重要理论和计算方法,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带疑自主学习、动手实践、自主创造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完成水泥技术性能检测这一工作任务时,由老师将这一任务置于一定的工作情景中,引导学生提出恰当的探究任务,并在资料、材料、设备和指导方面提出恰当的支持;学生接受任务之后,查阅相关资料(水泥质量检测报告,教材,相关技术资料等),积极准备,组织实施,明确水泥技术性能检测的工作内容;随后依据国家有关部门标准,教师及学生对整个实施过程(包括试件的制作、仪器的使用、试验数据的计算、试验结果的评定等)进行自检与评价,并提出改进技术措施不断完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真实的工作任务中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于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评定”综合应用训练项目,采用项目教学模式。以模拟实际工作中完成某一种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为任务(现场取样、试验室检测、质量评定及填写检验报告),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依据国家现行标准,对建筑材料的质量作出准确评价。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评价、验收,帮助学生解决工作情景中的疑难问题,强化了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之间的“无缝”链接。

三、基于出"引导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测试比较分析

“引导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贯穿于查阅资料、方案组织、观察操作、与人合作、分析总结的全过程中,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同时也学会了做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后,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下达任务或项目来组织本课程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明确每一次课程的学习任务,同时教师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提出教学目标。实践证明这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在建材实训室模拟真实建筑材料试验,按照专业基本技能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以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教师讲解——学生合作探究任务——组织实施——教师适当引导——师生研讨分析——师生互评总结。目前开展的项目有:水泥试验、混凝土试验、粗细骨料试验、防水材料试验等。

3、学生事前体验职业环境。

篇2

一、引言

根据高职教育办学定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是面向各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一线岗位,毕业后大部分学生从事银行一线临柜业务操作;从金融业务发展看,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为客户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各家银行临柜业务岗位已全部转变为柜台综合服务,对学校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是高职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训主导型课程,在教学中突出对学生的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努力提高学生对银行柜台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度。

基于上述原因,学院金融保险专业开设了《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并对课程进行开发与建设的研究,以进一步完善课程整体框架与课程的实训体系建设,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二、《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开发建设目标及内容

(一)课程开发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业银行柜台组织形式、柜员的基本技能操作、综合柜台业务的主要管理规定、现金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银行卡业务、结算业务、业务等基本规定和业务规程。

项目的开发建设,形成培训的相关资料:1、编制形成银行各项柜台软件使用手册。2、开发出商业银行柜员基本职业能力培养、个人存款业务处理、个人贷款业务处理、个人支付结算业务处理、个人业务处理、个人外汇业务处理、电子银行业务处理、商业银行柜面突发事件处理、金融综合业务技能练习等九个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操作模块,形成实训教材。3、开发、编写出适合学生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训练使用的案例集。4、形成适合实训项目培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5、准备相关银行综合柜台专用材料、工具。6、制定形成银行综合柜台业务的相关规章制度[1]。

(二)课程开发建设内容

1、课程内容的开发与建设

基于工作任务划分模块,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整个课程由九大教学模块组成。构建了以金融保险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模块化教学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按照银行一线柜员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实施“模块教学+项目训练+实践操作”分层叠加的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模块化

基于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工作任务划分模块:商业银行柜员基本职业能力培养、个人存款业务处理、个人贷款业务处理、个人支付结算业务处理、个人业务处理、个人外汇业务处理、电子银行业务处理、商业银行柜面突发事件处理、金融综合业务技能练习等九个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操作模块,教学形式完全采用项目模块导向的案例教学。

(2)实训教学过程与银行柜台业务对接

实践教学中紧密结合商业银行柜台实务操作,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弱的问题,侧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依托模拟银行、金融综合实验室进行各项业务训练,通过银行综合业务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校内实训在仿真的职业工作环境中进行

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必须要有职业工作的环境,分院建立了模拟银行和综合技能实验室,购买了综合柜台业务的实训软件,可以完成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处理系统模拟实训的全过程。依据商业银行临柜工作岗位业务操作的实际情况开发了金融综合技能实训项目,强化了学生对银行临柜业务处理的熟练程度。

实践教学具有以下特点:模拟职业环境,体验职业氛围;实训项目的操作便于学习掌握,与商业银行柜台业务的实际工作做到了无缝对接。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课程设计、实训方式和实训内容较好的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

此外与商业银行、信用社等机构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就业前进行实际临柜上岗实习。经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训,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各项业务的基本核算规程和基本技能,提高银行综合技能水平[2]。

2、课程结构设计的开发与建设

依据商业银行柜台业务操作的实际情况,建立银行柜台劳动组织和柜台业务管理、银行柜员基本技能 、银行柜台业务规范与服务、现金和重要单证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银行卡业务、支付结算业务、业务、电子银行业务、银行柜台安全防范、综合技能实训等知识模块。开发了金融综合技能实训项目,该项目将本课程主要业务项目的具体操作点,作为单项的技能操作练习项目,强化了学生对银行临柜业务处理的熟练程度。

3、注重教学方式的更新

根据职业定位的能力目标,通过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理论归纳和社会实践和实习等教学方式结合起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基本业务实训,使广大学生掌握各项业务的基本规定和基本业务规程;通过基本技能实训和综合业务技能实训,使广大学生提高银行一线临柜业务操作能力,能很快适应银行临柜岗位的工作需要。

4、教材建设

在研究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运行实际,收集整理分析各家银行培训教材的基础上,编写了《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模拟教程》,学生使用后反映教材体系合理、实用性强。

三、课程开发建设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课程开发建设特色

1、注重实训实践的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按实训主导型课程进行改革,增强实训教学的比重,实践教学占比66%以上,课程内容安排紧贴岗位要求。

2、符合实际岗位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训过程、实训环境真实感强。

3、行业专家参与的教学过程:本课程1/4课时有行业专家教学或辅导。

4、多元素构成的考核体系: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注重教学过程的考核,建设完善实训教学考核体系:课程考核的分数比例为3∶3.5∶3.5,即平时成绩30%、实训考核35%、期末理论考核35%,体现了实训主导型课程的教学特点[3]。

(二)课程开发建设创新点

1、探索1+1+1(即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订单培养或个性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银行业务模块化教学改革,使学生的素质、知识、能力更适应岗位和社会需求。

2、进行《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实训主导型教学改革,大幅度增加了学生实训课时,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成立课题组,进行“《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技能课程方案设计”课题研究,探讨商业银行一线临柜业务操作技能,强化对学生岗位动手能力的培养。

4、实行双证制,即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鼓励取得多项金融基本技能项目证书。

5、积极探索和实践“课证融合”,即课程与银行业从业资格证书结合。要求学生必须取得包括银行公共基础、个人理财、银行风险管理等从业资格证书。

四、课程开发建设效果

(一)对于教师而言

通过对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的开发与建设,在授课时使用基于项目模块的教材,使得授课过程既规范又有效。

(二)对于学生而言

通过在银行综合柜台岗位的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深入、全面了解银行柜台的基本业务模块,熟悉银行综合柜台软件,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业务基本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度。

1、在银行综合柜台实训项目中,引入银行综合柜台模拟软件系统。通过软件的使用培训,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一套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软件的操作。

2、项目开发的各个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模块,形成实训教材,学生可以利用教材进行银行各个柜台业务的操作训练,教师可以按照教材进行实训指导。

3、银行综合柜台专用材料、工具的使用,使得学生对银行柜台岗位有感性的认识,提高对这些材料、工具的使用熟练程度。

4、通过银行综合柜台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按照银行实际工作要求进行业务操作,有助于提高学生严谨的、踏实的金融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董瑞丽.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M]. 浙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2]黎贤强. 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篇3

一、《银行信贷》课程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意义

高等学校金融专业担当着培养金融基础业务人才任务。通过专业学习,要围绕专业理论素养、基本研究能力、特定业务操作技能、职业操守以及主动创新型学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银行信贷》实验课程具有理论性、政策性、实务性和操作性强的特征,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型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重大意义:

其一,向研究型实验的转变赋予学生学习的极大主导权。本实验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相关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先修课程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金融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往对实验课程比较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的能力,更多的是一种技能的训练。对本课程进行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探索,符合本课程特点,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学好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力、综合巩固和应用已学相关课程知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非常好的平台。《银行信贷》实验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具备广深的经济金融理论知识,同时又必须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动态和外部宏观经济形势,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需要学生更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和主动作用,自觉利用图书馆资源和其他资源,甚至要学生走出校园, 到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社会中收集第一手资料,这就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其二,向研究型实验转变能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研究型实验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学生要根据实验内容中给定的基础材料进行分析,进行推导和分析,在这过程中通过“边学习、边研究、边模拟”的教学过程,可以从中学会探讨、研究金融领域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欲望和不断创新精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三,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银行信贷》实验中设计了大型课题,需要通过课题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同学们组成课题小组,围绕课题进行分工、小组讨论、汇总、演讲等一系列合作,小组之间又形成一定的竞争。这些环节的设计对学生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自律的培养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银行信贷》课程研究型实验教学的难点

1. 缺乏适用的实验教材。目前高校《银行信贷》课程的教材建设总体滞后,教学内容陈旧、空泛,形式单一,特别缺乏相应案例解读和应用方面的内容,教材内容上虽然依据贷款的流程编制相应的教学内容,但关键的一些方法,比如报告的撰写等都未有涉及,造成学生很难借助教材的学习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继而在学生进入实验环节时在分析解决实验方案时缺乏相应的指导。

2. 实验软件的仿真性不足。实验教学离不开相应的软件系统的支撑。目前使用的软件是教学软件而非真实的银行信贷管理软件,虽然框架上已涵盖了银行信贷业务各个流程,但并没有真正使一笔贷款业务的整个流程打通,软件中提供的背景资料也相对有限,使得依托实验平台模拟贷款各个环节操作的功能弱化。在此限制下,实验内容有必要进一步弱化学生操作性训练,强化研究性实验训练。

3. 学生知识储备薄弱。《银行信贷》研究型实验的开展,需要储备较广的财经知识和比较扎实的金融知识,虽然在开展实验前学生们已经先修了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货币金融学、国际金融学以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等课程,但经常遇到学生对先修课程掌握不够,影响了在这一环节上进行实验的效果。

三、《银行信贷》课程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思路

基于研究型实验的视角,《银行信贷》实验课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基本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和研究开发的能力,为此,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改革:

1. 注重素质和能力训练,提高实验内容的仿真性。首先,选取合适的实验指导材料,一是编制实验指导书,二是将《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辅导教材》和银行手册作为辅助参考教材。其次,实验形式丰富多样,实验环节中的监管机构政策文件和银行内部政策解读并以试卷形式考核、依托实验软件平台的流程操作训练两项内容主要是培养素质;实训报告的撰写、小组讨论及演讲两项内容主要是培养专业技能和研究创新能力。实验内容仿真性主要体现在流程的仿真和业务对象的仿真,其实现途径一是依托模拟实验软件平台,二是及时更新实验背景材料,使实验结果更具真实性。

2.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内容的质量,突出专业技能和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项目。银行信贷业务涵盖内容非常广,实验时必须有所侧重,从研究型实验的视角,主要是弱化一些程式性的实验项目,强化专业技能和研究创新能力培养的项目,在内容上把重点放在贷前和贷后两个环节,考虑到模拟实验的局限性,贷前主要是财务因素分析和贷款调查报告的撰写,贷后主要是资产检查报告的撰写和贷款分类。

3. 实验考核形式更加丰富。一般性理论课程的成绩主要由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项构成。一般性实验课程的成绩主要依据实验软件系统中的打分系统给出。研究型实验课程因为在实验手段、实验形式和实验项目上更加复杂,层次也多,为了更好反映研究型实验的目标和效果,考核方式应包括:反映基本素质的团队配合情况的成绩、基本知识考试成绩和软件系统中操作性实验的成绩;反映专业技能和创新应用技能的实训报告的成绩和讨论演讲情况的成绩。其中团队配合和讨论演讲的成绩由学生互评形成;基本知识和操作性实验由实验软件中自动生成;实训报告成绩由老师给定。

篇4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2

众所周知,“万事开头难”,对于刚接触会计的人来说,会计学原理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于一直固步于学堂,没有接触到社会的学生来说,会计学原理更是用来描述企业生产运营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语言。而现在的学生最突出的特点是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他们最不能接受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讲授基础概念和专业术语时不能太教条,应尽量采用一些比较直白、比较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增强学生们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和会计实践工作中总结出的对部分名词的白话解读,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一、“钱”的不同会计名称

同样都属于企业的钱,由于存放的地点不同,称呼它们时使用的会计名词却不同。如果存放在企业财务部门,比如出纳的保险柜内,我们称其为“库存现金”;如果存放在银行常用账户上,我们称其为“银行存款”;如果被他人借支或存放在企业其他部门,我们称其为“其他应收款”(当然“其他应收款”不仅仅指企业借出去的货币),比如个人出差借支或企业其他部门领用备用金,会计记账时,一方面是增加“其他应收款”,一方面是减少“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如果是企业销售自己生产的商品应该收“钱”但对方却暂时没钱支付,这种状况下的“钱”则有一个专有的名字,叫做“应收账款”。

即使同样是存放在银行的钱,因存放地点及用途不同,财务核算时使用的会计名词也会有不同。存放于企业常用账户,比如企业基本账户、一般账户,为企业的日常经营所储备的资金,我们称其为“银行存款”;但企业还有一部分货币资金,同样也存放在银行,我们却称其为“其他货币资金”,这类资金一般有:(1)企业因临时或零星采购需要,在注册地或所在地以外的城市开设银行账户,存放在此类银行账户里的资金,会计上核算时称其为“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2)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或银行本票,按规定在银行存入相应款项,由银行出具汇票(或本票),企业即可持此票据在异地(银行汇票)或同城(银行本票)支付相应购货款。规定了这种具体用途的存款,会计上核算时称其为“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或本票)存款”。

二、“物”的不同会计名称

采购的材料,尚未运回企业或已运到企业但还处于挑选整理状态,只要没有进入原材料仓库,会计上核算时称其为“在途物资”(实际成本核算)或“材料采购”(计划成本核算)。采购回来的材料经过挑选整理或不需要挑选整理直接进入仓库的,只要进入材料仓库,会计上核算时便称其为“原材料”。还是这些材料,如果被生产车间领用了,材料实物的位置从“材料仓库”转移到“生产车间”,相应的会计核算时,材料成本也要从“原材料”科目转到“生产成本”科目。接下来,这些材料经过生产车间加工完成形成成品,这些成品的实物形态会被人从“生产车间”转移到“成品仓库”,在成品仓库里等待出售。这个转移过程,会计核算时是将“生产成本”转到“库存商品”。企业销售产品,发出商品后,该部分实物资产的价值又从“库存商品”账户转移到了“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在该流程中,其实物的位移和账户转换的对应关系如下图:

反过来,如果有人想知道一个企业下阶段有多少材料可用,就到“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和“原材料”账户去查找;想了解本时点生产线上有多少未完工产品,那就去查看“生产成本”账户;想了解尚有多少货物可供销售,那就要翻看“库存商品”账户了。

三、会计等式的白话解读

众所周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会计学原理中最重要的等式,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但对于刚接触会计知识的人来说,这个等式无异于天方夜谭,总也弄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等式。大多数会计学原理的老师在讲授这个等式时,都要求学生把它当做一个公式先背下来,然后照着套就行了。其实,这个公式和一个简单的道理不谋而合,那就是“物质不灭定理”。

这个等式右边,是告诉我们一个企业的资金来源途径有两种。

第一种是欠别人的“钱”。如果是欠银行的钱,时间在一年以内,称为“短期借款”,时间在一年以上,称为“长期借款”;如果是欠企业内部职工的工资,就形成了“应付职工薪酬”;如果是欠个人除工资以外其他的钱,则称为“其他应付款”;如果是因为买其他企业产品而形成的欠款,又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应付账款”……

第二种是股东的“钱”。如果是股东在公司设立时就投给公司的钱,叫“注册资本”;如果是公司运营期间赚钱后累计存留下来的钱,属于企业的“未分配利润”。

企业的资金来源明白了,那么这些“钱”都到哪里去了呢?等式的左边就清晰了列明了这些资金的去向。你看,如果这些“钱”还躺在企业保险柜里,就是“库存现金”;如果保险柜不安全,“钱”放到银行去了,就是“银行存款”;如果拿去买了材料,或者用去生产成了产品,就形成了企业的“存货”;如果拿去买了房产、设备,就形成了“固定资产”……

如果某个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不一致,那只能说,要么这个企业的会计糊涂,要么这个企业存在贪污现象。

四、借贷记账符号的非白话解读

在整个会计学原理基础理论的讲述中,这个知识点是最难用白话语言解读的。但如果了解了记账方法形成的历史过程,也许就不觉得那么迷茫了。

我国先后沿用过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等复式记账方法,无论哪种记账方法,记账原理都是一样的,其中的“增”与“减”、“收”与“付”都是一种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起源于13~14世纪的意大利。是由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借贷资本家最先采用的一种记账的方法,他们从贷主处借入款项,计入贷主名下的贷方,归还记借方;将款项借出时,计入借主名下的借方,收回记贷方。贷主名下所记内容表示的是“借贷资本家”债务的增减变动,借主名下所记内容表示的是“借贷资本家”债权的增减变动。这时,“借”和“贷”分别表示借贷资本家与债权人、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在以后的几百年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借”、“贷”两字逐渐失去其本来含义,变成了纯粹的记账符号。记录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货币资金的借贷业务,而是逐步扩展到财产物资、经营损益和经营资本的增减变化,并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随后,借贷记账法传遍欧洲、美洲等地,成为世界通用的国际商业语言。

“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都具有增加和减少的双重含义。“借”和“贷”这两个记账符号对会计等式两方的会计要素规定了增减相反的含义。“借”和“贷”何时为增加、何时为减少,必须结合账户的具体性质才能准确说明。在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中,等号左边的资产类和费用类是“借”增“贷”减,等号右边的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是“借”减“贷”增。

再次友情提示,请千万记住,“借”和“贷”其实什么也不是,只是符号而已。如果不考虑会计语言的通用性,而只是用来记录你自己的家庭开支,你可以用阿凡提,或者白毛女,也可以用阿诗玛,你爱用什么用什么,并无本质区别。

五、“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是会计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对于初学者来说,毋庸置疑,是一定要记住的。该规则充分体现了会计复式记账的科学思想,对企业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都清清楚楚的描述了下来,向我们展现出了企业运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对称的平衡美。

概括的说,企业的资金运营一般都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企业的资金占用形态发生了改变,资产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比如用企业存在银行的钱去买原材料,由会计语言描述为: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

在该业务中,企业资产内部一增一减,一借一贷,数量相等,资产总量保持不变。

第二种情况是企业资金来源和占用相互促进,资产和权益同时发生改变。比如企业运营中缺少流动资金,由老板从自己腰包里掏出一部分钱借给企业周转,由会计语言描述为: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

在该业务中,由于企业资金来源的增加带动了企业资产占用的增加,资产和权益一借一贷,数量相等。

第三种情况是资金来源途径发生了改变,由一种新的资金来源替代了一种旧的资金来源。比如上述业务中,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的流动资金缺口成持续性发展态势,企业老板想在短期内收回自己刚借出去的钱似乎没太大的希望。这时,老板就可以把自己原来暂时性借给企业钱转变也对企业的增资,这个过程用会计语言描述为:

借:其他应付款

贷:实收资本

在该业务中,权益内部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一增一减,一借一贷,数量相等,权益总量保持不变。

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一个合格的会计专业人士,不仅要能看懂报表,解释报表,最终还要学会编制报表、运用报表。而对于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看会计报表确实是一件很让人窝火的事。但是如果用白话来解读会计报表的话,却是一件相对轻松的事了。

你看,资产负债表清楚的记录了在某个时点(一般是某个月的月底)企业静态的财务现状,表的右边描述了在这个时点上,企业的资金来源的各种渠道,以及截止到这个时点上从每种渠道聚集到企业的资金量;表的左边则描述了在同一时点上,这些聚集来的资金以何种姿态在企业展现。由于资产负债表是一种静态的报表,是同一时点同时出现的一种状态,所以表中以数字形式记录的各价值量可以互相累加。

而利润表中各数量都是企业一段时间内运营过程中某个财务指标的发生额累加形成的,是一种动态的时期指标。利润表中的各种价值量之间通过固定的勾稽关系最终计算出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的经营成果,用大白话的描述也就是“这个企业是赚钱了还是亏钱了”。

当然,对于会计名词的含义,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描述。以上笔者对部分会计名词的白话解读只是向会计入门者打开了一个通道,不至于让初学者看到条陈繁多的会计专业术语产生为难情绪,以至于发展成排斥心理。无论怎么解读,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想真正掌握这门会计语言,都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并在练习中不断强化。

作为授课老师,我们不仅要在语言上尽量采用直白的语言把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解释清楚,在教学中,我们还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讲述理论知识和演示实训过程,把一个生产型企业的资金周转周期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同学们追逐着企业生产经营的脚步一步一步去感受资金运营的过程,进一步理会这种全新的会计语言。

参考文献:

[1]刘建胜.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研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4).

篇5

2、会计核算过程和业务处理过程的统一性。银行会计部门是银行业务部门的每一线,其会计核算过程就是直接办理和完成银行业务以及实现银行业务的过程。因此银行的业务处理和会计核算具有统一性。

3、会计核算方法的特殊性。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因此会计核算在采用一般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特殊方法。例如,银行的会计凭证采用单式凭证的形式,大量采用原始凭证代替记账凭证。正是银行会计的这种特殊性,使其既能适应银行业务处理的要求,又符合国家的有关财务制度。

二、现阶段高校《银行会计》实践性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管理学科高等教育一直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搞教学、“一支笔,一张纸”搞科研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由于《银行会计》课程的特点,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主要有以下问题:

1、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专业技能培养被忽略。经济管理类专业课可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银行会计》课程属于专业主干课,是实务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理解与熟悉,但目前《银行会计》的实践课时在整个总课时中的比例是比较低的,甚至有些高校没有开设《银行会计》实验课程。一些学校开展了《银行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但受诸多因素(例如经费少、指导老师少、场地有限)影响,大多浮于表面,《银行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深度不够,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

2、硬件设施难以支撑模拟教学软件的有效运行。由于《银行会计》课程从业环境的特殊性,构建校外实训基地非常困难,学生到一线的顶岗实习很难落实,这就需要在校内构建仿真的教学硬件,使学生在模拟教学环境中,锻炼必须的专业技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内《银行会计》课程实训室的建设是一实践教学的有效保证。而从目前来看,在教学中硬件设施难以支撑模拟《银行会计》课程教学软件的有效运行。例如,实验室的电脑因老化、配置低等问题使一些会计专业实习软件不能顺利运行。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将大量精力用于平衡专业利益,在某些单项项目,虽然是教学急需,但由于在决策过程中难以确定花落谁家而难以落实。不同专业各自为政,导致经济管理实验室追求小而全,同一学校在软件、硬件建设上重复购置,重复建设。各专业的竞争逐渐集中于对学校有限投入的争夺上,相互间的利益冲突容易导致专业间出现人为壁垒,实验室资源共享困难,协同发展更是难以实现。

3、实习指导教师指导能力不一,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实习效果。某些实习指导教师受自身实践能力、社会经验、学历等条件的限制,还不能正确指导学生完成《银行会计》课程实验实训任务,有的甚至还误导学生,从而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应该说,在《银行会计》课程课堂理论教学方面,学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对于《银行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却还不完备,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使得《银行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指导教师各行其是,这样也使实践教学的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受学科师资和建设力度等方面条件限制,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程门数少、体系比较零散、专业间发展不平衡和因人设课等现象,制约了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这也影响了《银行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

三、加强《银行会计》实践教学的意义

1、加强《银行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是适应高等教育的要求。高等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加强《银行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加强实践教学是适应《银行会计》课程自身特点的要求。《银行会计》作为一门会计学中的行业技能课,其业务性、操作性很强。《银行会计》不仅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拥有一套规范的专业操作程序和方法,计算性和操作性很强。因此《银行会计》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掌握银行会计的各项技能,培养其较高的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的基础。

3、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包括工作能力、适应能力、求职或生存能力。就业能力的基础是具备目标职业岗位需要的基本技能,这是大学生保持就业能力的前提条件。而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这种能力,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用人单位特定岗位所需要的实际专业能力之间存在差异,这是用人单位不愿意直接招收大学生员工的重要原因。以银行会计为例,有些学生在校缺乏基本的技能训练,在应聘时连假钞的基本辨别方法都不会,更谈不上毕业后立即上柜操作。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要求,需要对学生进行目标岗位导向的专业技能培训。

四、提高高校《银行会计》实践教学水平的建议

1、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突出显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推进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与亮点方面的重要意义,彻底根除头脑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思想。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现状。要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应该从改革现有课程体系设置开始。在课程体系中突出显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这就意味着实践性教学的学时比例要增加,一方面要进一步突出职业技术课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在课程中进一步突出实践环节的比重,并有效落到实处。这也需要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的学习其他院校的已经被证明成功地或行之有效的做法。

篇6

关键词: 信息技术;职业教育;课程整合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221-01

0引言

信息技术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即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此外,还应包括目前在教学中应用的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等视听技术。21世纪初我国在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广泛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由于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职业教育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各课程整合这一有效途径,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就在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课程整合研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出自己的观点。

1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课程整合的存在的问题

1.1 认识上的误区。作者根据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课程整合实践的分析,发现教师对整合内涵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具体在于教师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同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2 职业院校硬件环境建设存在问题,现在很多职业院校基本实现了校校通,条件更好一点的每个教室都装了液晶投影仪和教师用电脑。但事实上,这样的硬件环境要开展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课程整合还是有所欠缺。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教学外,更重要的是必须让学生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而目前的情况下,这一点显然是被忽略了。

1.3 职业学院教师缺乏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的前提。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观念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教师和外界环境都要围绕为学生服务,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

2对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课程整合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2.1 要提高认识,正确理解整合内涵职业学院教师不能把整合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应该深刻理解整合内涵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工具和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从而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2.2 加强职业学校的硬件建设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加大了对职业学校的投资,学校要拿出来一部分钱加强学校的硬件设施,购进设备。除了加大设备购买,还要加大加大教师的培训,这样有利于硬件的使用率。

2.3 转变职业学院教师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就是要提高职业学院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要使教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教育行政部门或各级学校要组织教师集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方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老师目睹信息化带来的好处,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育信息化的认识。

2.4 要加大符合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资源的建设要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来创建资源,对已经创建的资源要进行改进,使其可以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3在职业学院实际应用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挥的作用

我在本科最后一年在当地的一所职业学院任教,我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展示给读者。

我所在学校开设了货币银行学,在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这一节课中我运用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案例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的种类是越来越多了。就在学校前的一条路上就设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学生对银行的认识多少有所了解,但他们的认识是肤浅的,对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不熟悉。有关银行的一些知识、图片在网上可以搜索,所以这节课可以很好的与信息技术融合,给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使他们对三类银行有个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

3.1 知识方面:识记我过银行的分类及各类银行的主要职能;理解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和主要职能,明确各商业银行的性质和主要职能,设立政策性银行的必要性。

3.2 能力方面:①记忆能力:本框题概念较多,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记忆这些概念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②比较能力:通过比较各种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3.3 思想觉悟方面: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人民币,按照国家的政策从事金融活动。提高对加强、完善银行管理体制的认识。

教学重点: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教学难点: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教学方法:课前让学生到繁华的街道了解各类银行,收集材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比较,掌握各类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课前已了解了各种银行,现在大家认一认银行的标志,说出银行的具体名称。(多媒体显示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图标)这节课我们就来把这些银行分分类,再学习各类银行的职能。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知道了我国银行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三大类及其性质和主要职能;了解了我国金融机构的体系。

篇7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课程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金融保险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包括理论和实训两部分。本课程有很强的实操性,因此在课程开发与设计过程中,以面向岗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导向,基于目前商业银行综合柜员的具体实践,结合我校五位一体的要求和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通过案例讨论、情景显现、仿真模拟才操作等活动项目来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商业银行柜面业务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培养其基本的职业能力。

一、本课程教学基本情况

该课程是本学院新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由于是新专业、新课程,在课程、教学内容等方面,在专家和行业资深人士的帮助下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体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新教学方法、手段和内容需要不断更新。

二、优化教学,实现理实一体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课程牵涉知识面较广,且各章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例如可先学习现金业务操作,也可先学习商业银行非现金业务操作。“商业银行柜面业务”课程教材在内容上主要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内容非常多、涉及面非常广。根据我校五位一体教学要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该注重的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保持一致,其教学内容既要能够满足学生从事商业银行综合柜员的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还要使学生能够了解本学科的新知识及新技能,在拓宽知识面,开阔学生的思路的同时,强化培养学生银行实践操作的熟练度。

1、教材选择

目前有关商业银行柜面方面的教材有很多,经过反复验证和专家推荐,尤其是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的认可,我们最终选用了董瑞丽老师等主编的《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该书讲解深入浅出,结合实践非常紧密,其中的模拟银行和我院实训中心拥有的《浙科商业银行模拟教学系统软件》的操作基本类似,非常便于学生的深入学习和强化练习。

2、教学内容优化

结合所选课程教材和银行顶岗实习体会,在教学中将课程内容分为必修、选修和自修三种,首先,将商业银行柜员基本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服务礼仪规范和书写规范,个人存款业务处理,个人结算业务处理,业务处理,商业银行柜面突发事件处理作为必修内容,另外,针对我院金融保险专业的特点,涉及到的个人贷款业务在本专业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也作为必修内容。其次,将现阶段银行大力开展的增值服务内容电子银行业务处理等项目作为选修内容(现有的浙科模拟银行系统中得电子银行业务不够完善)。最后,将个人外汇处理、项目贷款作为自修内容。

3、柜面实训教学调整,使教学贴近实际。

本课程教学不仅要重视常用银行基本理论知识理的积累,而且要将与商业银行柜员柜台操作实际紧密联系的部分作为教学重点,才能使理论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所以根据我校五位一体的要求,在教学中,一方面,注重练习的作用,通过模拟银行的软件操作、强化点钞练习等多种方式做到技能的熟能生巧,培养实践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强化点钞和小键盘录入阶段考核,通过竞赛贯彻全课程,养成银行技能不间断练习的习惯。另一方面,对不具备条件和不便进行的操作以及介绍学科在专业发展前沿的各项变化,则通过影像资料再现,以保证学生认识的需要。实现以实践实训为突破口带动理论讲解的部分,全部配合实训教学,这样可以节省课时,加深理解,能取到事功倍的效果。

4、教学法方法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哪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在柜面教学中不断摸索和总结。一是在每次课结束前几分钟使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师提出几个思考问题作为课后讨论题,在下次上课前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供学生进行讨论,对于这样的教学模式我们金融班的09级和10级的学生反应不一,主要是学生课后学习收集资料有别导致效果有区别。总体而言,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并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使得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活跃,把枯燥的问题变成有趣的争论。二是分析对比式教学方法,其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起到复习巩固和强化的效果,使学生能更清楚地理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加深印象,学会类似问题的处理方法。例如:在讲授贷款申请条件时,可以采用与个人贷款申请要求和企业贷款申请要求分析对比,分析其具体需求的文件资料,通过分析对比,既复习巩固了个人贷款时所需要的文件材料,又进一步加深了对企业贷款申请资料的理解和掌握。

四、结束语

我院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课程如何改革,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还是教学思想的转变,都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银行柜面操作能力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潜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出勤率,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瑞丽 商业银行综合柜面业务,中国人金融出版社,2008.9

[2] 武 飞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石志标 黄胜全 付大鹏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改研究 中国电力教育出版社 2011年第20期044

[4] 范如永 世界银行参与中国职教改革项目专家组作用机制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出版社 2005第一期第26卷总419期

篇8

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各门后续课程的先导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以后专业课程的讲授与学习。而借贷记账法的掌握,又是学好基础会计的关键。因此,借贷记账法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该课程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一课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借贷记账法学与教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熟练的掌握会计科目

会计专业科程是文理兼收的课程,有很多专业知识是与制度和法规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很强的刚性。会计专业教学不象语言教学那样生动活泼,语言教学可以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同一个含义,或者说用不同的语言来形容同一个事物,而会计专业教学要求语句表达精确、用词规范。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分类核算的项目。会计科目的名称和内容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比如,收回某单位前欠货款存入银行的业务处理时,借方记的科目只能是“银行存款”,而不能任意说成“存在银行里面的钱”;贷方只能记“应收账款”,而不能随便写成“某单位前欠的货款”。这就要求初学者应熟练的掌握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有很多,学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部掌握,教师可在书中提供的会计科目表中挑选一些目前学生需要了解的科目。要掌握会计科目,除强记外,还需要巧记。

1、采用“我设问——你回答”的方式强化记忆。为让学生在日后对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时,能够立刻判断该业务引起了哪些会计科目发生变化、该科目归属哪个要素,对基础会计的业务中经常出现的词汇与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制作成卡片。如“应向某单位收回的销货款”是资产中“应收账款”、“企业开出的商业汇票”是资产中的“应收票据”等等。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经常做这种如“企业开出的商业汇票用哪个科目?、属于哪个要素?”的小游戏。这种“我设问——你回答”的小游戏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对经常容易搞错的科目,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思考,进行“自问自答”。初学者容易将“预收账款”这个科目错把它纳入资产类,而“预付账款”则容易错纳入负债类。例如,业务中设及“预收的货款”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思考:

预收他人的款项要不要偿还?要还!是我欠他人的款项还是他人欠我的款项?我欠他人的!“预收账款”是负债。

二、利用会计等式,巧记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将每一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账户的左方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为“贷方”,账户的借贷两方必须做相反的记录。究竟哪一方登记增加额,哪一方登记登记减少额,则取决于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和账户的性质。不同性质的账户,其结构是不同的。

上述各类账户的结构,容易让人搞混乱。如果再把它们以会计等式的形式和几句话来归纳,学生更容易接受。(注:+表示增加,—表示减少。文中其它地方出现时相同)

1、 账户如果有余额,一般在记增加的一方(即资产类账户余额在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余额在贷方)。

2、 损益类账户期末结账后无余额。

三、以填表的方式,作为编制会计分录前的过度

编制会计分录是会计人员的基本功,也是一切业务处理的起点。在会计科目和账户结构都掌握的基础上,编制会计分录应该说不是太难。但还是有很多学生科目写对了,借贷方向却是反的。对任何一笔业务,都要启发学生考虑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该业务引起了哪几个科目发生变化?各属于哪个要素?二是怎样变化?增(或减)的金额是多少?三是记借方还是记贷方?将这些问题在草稿纸上用表格的形式记下来。例如:

1、 从银行借入3个月的借款300 000元,存入银行。

2、 用银行存款偿还前欠A公司的货款20 000元。

3、 从D公司购入甲材料共计50 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其中:有30 000元开具商业承兑汇票支付,余款在下月再付(不考虑增值税)。

根据上表编制会计分录:

1、借:银行存款 300 000

贷:短期借款 300 000

2、借:应付账款 2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3、借:原材料 50 000

贷:应付票据 30 000

应付账款 20 000

分录编制后,看是否符合“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

上述表格的填写,看似多余,但实际上却大有必要。笔者曾经做过此试验:让刚学习借贷记账法的学生,一部分不填写上表直接编制分录,一部分按上述方式填表后再编制分录。结果是填表的学生正确率比不填表的高得多。当然,并不是要一直用这种方式。经过反复练习,非常熟练后,可慢慢将这种过度表甩开。

篇9

申请人递交申请后,如果所提供的信息发生变更,必须书面通知签证审批部门。否则移民部将依据申请人递交申请时所提供的材料进行签证评审。

学生签证申请应包含以下材料:

填写完整的学生签证申请表(157A表)

签证申请费,可通过信用卡、银行支票或国际汇款的方式汇款支付学生签证申请费。

填写完整的家庭成员表(54表)。

提供户口每一页的清晰复印件。

如已有护照,请提供主申请人及随行人员护照的每一页清晰复印件。

四张写有中文姓名及地址的不干胶贴条。

主申请人及随行配偶和子女,每人需提供六张近六个月内拍摄的护照照片。

如果你委托某机构或某律师办理签证申请手续,请填写书面授权表格956表(见157A表最后一页)。今后有关你的签证申请事宜,我们将与该机构或该律师联系。

如果你委托某机构或某律师办理签证申请手续,请说明以后是否将你的护照返回你本人或机构或律师。请注意,我们不能将中国护照寄往中国境外的地方。

将在澳大利亚学习的主申请人还应提供以下材料:

澳大利亚教育机构颁发的留位证明信的原件。留位证明信需注明你就读课程的级别,课程名称及预定的开始时间。留位证明信应包括所有准备就读的课程(比如 必须先读英语课程但没有提供留位证明信,申请将被拒签)。

能证明你的学历或者你目前所受最高等教育程度的文件的清晰复印件和公证书。

学校出具的在读证明(适用于在读学生)和成绩单原件和清晰复印件。

如申请就读中学课程,需提供现任班主任出具的信函,证明你在读的年级和班次。

雅思成绩单(原件)(必须是在递交申请前二年之内得到的成绩)。

提供能够支付你(及所有家庭成员)在澳学习期间所有费用的资金证明。这些证明可以为学生贷款(见以下条款)或银行出具的最新存款证明的原件(存款必须仍然在你的账号上-存款在有效冻结期内),以及银行存单或存折的清晰复印件。你所提供的每一笔存款都须在递交申请前六个月就已存入银行。

所有收入来源地证明,例如商业利润、股份分红等。这可能包括税收纪录或营业执照。这些材料必须清楚地表明所得收入的数额。

如果你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来支付你在澳大利亚学习期间的全部或部分费用(只限于571,573、574类),你必须提供中央银行授权的金融机构(中央银行所属的主要银行,即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和上海铺东发展银行)出具的注有该项“学生贷款”具体贷款额的意向性批准信的原件。(在通过使馆的签证预评估后,你需出示这笔贷款资金已转入你账户的证明)。

如果你的配偶、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兄弟姐妹提供你在澳大利亚学习期间的费用,请提供你的配偶、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现就职工作单位或以前工作单位开具的注有其工作职务、工资和其他收入情况以及工作年限的公函原件。

如果你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提供你在澳大利亚学习期间的费用,请提供注有你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姓名的你本人以及你父/母的出生公证书。

如果你的兄弟姐妹提供你在澳大利亚学习期间的费用,请提供你和兄弟姐妹的亲属关系公证书。

如果你目前有职业,请提供一封由你单位开具的有信笺抬头及单位地址、电话的公函原件,说明你在该单位的职务、任职时间以及工资及其他收入状况,并附上你最近两次的工资单。如果你在澳大利亚学习不超过12个月(含12个月,请提供一封你单位同意你赴澳学习的公函原件)。

如果你已获得奖学金,请附上有关证明材料。

如申请人未满18周岁,并且在澳大利亚不与父母双方中任何一人或法定监护人共同居住,请提供由校方签署的保证书或由父母书面指定的一名在澳大利亚的年龄在21岁以上的亲属出具的法律声明书,他们将负责申请人在澳期间的食宿、供养和基本福利问题。符合条件的亲属包括兄弟,姐妹,(外)祖父母等直系亲属或其他旁系亲属。

未满18周岁的学生,父母双方需共同出具信函表明同意子女赴澳留学、居住,并附上他们的身份证复印件。

如果你去上中学,请提供出生公证书。

如果你是与主申请人随行的配偶或子女(未满18周岁),你还需提供以下材料:

如果你是主申请人的配偶,需提供结婚证书清晰的复印件和结婚证书的公证书。

如果你是主申请人的子女,需提供一份注有父母姓名的出生公证书。

如果你已年满5周岁,或在澳期间将年满5周岁,需提供接受你将就读的澳大利亚学校的留位证明信原件。

如果你是主申请人的随行子女且未满18周岁,并且你父母中的一方将留在中国,需提供你留在中国的父/母一方的信函,表明同意你赴澳,并附上他们的身份证复印件。

如果你申请赴澳与已持有学生签证的配偶或父母团聚,需提供以下材料:

由你配偶或父/母签名的提名表(919表),以及提名表证明注明的其他文件。

如果你是主申请人的随行子女且未满18周岁,并且你父母中的一方将留在中国,需提供你留在中国的父/母一方的信函,表明同意你赴澳,并附上他们的身份证复印件。

从2002年3月1日起,现定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国公民在澳大利亚境外递交赴澳学生签证申请,需把他们的签证申请材料连同以澳元形式支付的学生签证费付款凭据直接邮寄到澳大利亚阿德雷得市海外学生签证审理中心的下列信箱或直接递交到下列地址:

信箱

Offshore Processing Centre

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and

Multicultural and Indigenous Affairs

GPO Box 1393

Adelaide SA 5001

Australia

地址

Offshore Processing Centre

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and

Multicultural and Indigenous Affairs

Level 4,55 Currie Street

Adelaide SA 5000

Australia

临时居住在中国境外的中国公民请把学生签证申请递交到澳大利亚驻当地的使领馆。定居于香港、澳门的中国公民,无论是持有香港临时或永久居留证,还是澳门临时或永久居留证,可继续在澳大利亚驻香港总领事馆递交赴澳学生签证申请。

如果571类学生签证申请时间超过了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网站上所公布的正常签证评审周期,请直接向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签证处查询。(dima-beijing@dfat.gov.au)

如果570类、572-576学生签证申请时间超过了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网站上所公布的正常签证评审周期,请直接向阿德雷得海外学生签证审理中心查询签证评审过程。(offshore.student.processing.Adelaide@immi.gov.au)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签证处不答复任何其他与学生签证申请有关的查询。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签证处将继续签发所有学生签证类别的赴澳签证。在未收到阿德雷得海外学生签证审理中心的通知前请勿向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签证处提交护照。

为确保您递交的申请尽快受到审理,请您在准备申请材料时遵照如下须知:

1、确保填写表格中所有相关部门,并由申请人本人签字。

2、 将申请表格放在所有申请材料的第一位,以便确认申请人所选报的课程种类。

3、 请将签证申请费的支付票据在申请表的第一页。

4、 将护照复印件(如果可以提供的话),护照照片和印有地址的标签用密封的信封递交,并在信封上标明申请人姓名及生日。

5、 所有的文件须在左上角打孔。

篇10

(一)教学方法较为单调传统银行会计课程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学习,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进行备课、教授,教师讲解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案例教学也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参与度不高,对课程内容的感性认识不足,无法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不利于其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抽象繁杂银行会计教学涉及面广。需要讲解的内容很多.会计核算方法与账务核对、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齐头并进,使得教学重点难点不够突出,且在核算过程中,所使用的某些会计科目很抽象、很不好理解;在结算业务中所使用的凭证联次众多、格式不同、传递方向复杂,学生即便很好地领会了讲解内容,也很难与实际工作岗位相衔接。

(三)基础课程设置脱节银行会计逻辑性很强,需要有良好的会计理论基础,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高职院校往往只注重先行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金融概论》等基础课程.或只开设某个基础课程.对于财经基本技能、货币银行学、计算机课程等专业性课程的设置不够,致使学生的基础性、专业性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不够深入。

(四)考核方式不够合理传统银行会计成绩考核普遍采取较为单一、刻板的考核方式。主要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缺少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对于实务性较强的银行会计而言,更应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和操作能力上。

(五)教学设施相对落后由于受到某些主客观因素制约与影响.很多高职院校仍没有商业银行模拟实验室和仿真模拟系统,相关的凭证和账簿设置也不齐全,一些凭证和账簿已不适用:有些院校虽已购买相应模拟操作系统,却很少更新,与商业银行现有系统相比滞后.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这些都将导致学生因缺少上机次数,而不能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 技自 Il练。

(六)教师队伍素质不高从总体上讲,高职院校缺乏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教师队伍.少数指导教师受自身实践能力、社会经验等条件的影响和限制.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完成课程实验、实训等任务。

二、银行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思路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关键环节,对提高学生运用操作水平、创新创业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高职院校在银行会计教学中.既要深入细致地讲授银行会计基础知识,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银行会计的基本理论,更要贴近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确实将实践教学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牢把握理论教学中的实践因素和实训教学中的仿真因素.使理论与实践自然衔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一)牢牢把握理论教学中的实践因素1.运用实物教学,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对于没有任何银行经历的学生而言,其对银行相关业务普遍存有神秘感,各种认识相对粗浅、模糊,很难掌握以三票一卡为中心的新银行结算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使用实物凭证进行直观教学,从银行购买与银行实际使用相一致的银行会计材料.如银行传票、存款凭证、取款凭证、总账、分户账、日计表、日结单、各类委托书以及各类托收承付凭证等等,将这些模拟资料或票样直接带入课堂.让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真实感受实际票据.并亲自进行出票、签发、承兑、贴现、转账等操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操作技能。

2.采用案例教学,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案例教学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对相关信息进行专题讨论,从而掌握信息本身。银行业务本身比较复杂,会计主体间关系纵横交错,如果没有实训案例进行说明,学生很容易混淆。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近年来银行领域乃至金融行业发展的一些趋向、衍生的一些业务新种类、改革的一些新内容,主动将相关案例引入课堂,采用教师提供案例(学生提供案例) 组织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或分环节讨论)分析总结点评(改进实践行为)等方法进行教学,把学生从理论世界带人到特定的情景教学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对话,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每位学生始终处于事件的中心,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3.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环节。银行会计核算方法特殊复杂,学生不易掌握,这就要求教师要紧密结合银行会计核算特点,合理分配教学时数,尤其要突出疑难问题的典型分析,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I生和适用性。如,针对商业银行储蓄柜台的会计、出纳柜员这个典型岗位,分析、总结出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和职能,分解出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然后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而确定银行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出具体的项目和任务,进而编写出既具有耐读性、实用性又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理论陛、操作性并重的教材[2】。

4.借助多媒体课件.实施情景教学(1)通过插图的形式,把业务流程直观、生动地表现出来。银行会计核算具有涉及会计主体多、资金流转环节多、业务流程复杂等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图解教学,将业务核算过程中涉及的各个行处的上下级关系抽象概括为图表形式.并标注资金的流转方向,形象直观地反映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弄清业务所涉及的行处,厘清各行处之间的关系。了解各笔业务的核算手续。进而确定资金汇划方向.做出正确的会计账务处理

比如在讲解银行汇票业务时.根据图1所示的流程图,给学生重点讲解银行汇票业务的处理程序后,将每4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分别代表甲(银行汇票申请人)、乙(出票行)、丙(持票人)、丁(付款行),准备好申请书、汇票等票据。情境布置好后,就可以具体模拟此业务。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环境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全面理解。(2)采用表格方式,弥补教材的系统性不足,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如《贷款业务的核算》一章中的贴现贷款和一般贷款容易混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列表说明二者关系(见表1)。

(二)牢牢把握实训教学中的仿真因素

1.加大模拟实验室建设。模拟实训室是实践性教学体系得以实施的基本载体。高职院校要积极仿照银行进行结构布局,将实训室用玻璃窗口隔成里外两个部分,专门制作银行标牌,并在窗1:3贴上出纳、结算、储蓄等字样,外面作为客户办理业务的大厅.里面作为学生实训的工作场所,从窗口接受老师或其他学生提供的各类凭证票据。受理各项银行会计业务,使得学生坐在实验室内如同置身于银行[41。

2.运用模拟银行系统操作。高职院校应尽量使用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软件,将商业银行的计算器、点钞、凭证填写、审核、盖章与上机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对银行会计各个柜台业务进行全面的、一条龙式的仿真操作,使得课程更加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针对银行会计工作内容设计不同的经济业务,整理出完整严格的银行各项工作操作流程,提供完全仿真的信息载体(包括凭证、帐簿、报表及其他的各种格式的表格资料),让学生自行处理。

3.实行分组多个岗位轮训。在银行会计实验课上,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分工轮训等方式,通过事先制定科学的实验规划,精心设计,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和实验材料,将每个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之间相互独立,小组内部则分工协作,某一岗位的工作每个学生都要分担一部分.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在多个不同岗位进行锻炼。同时,每办理的一项业务至少由其他学生进行复核一次,使得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亲手操作各类业务,全面系统地进行训练。

三、银行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尝试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探索商业银行人才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直接前往银行实习,或者大力推进学生顶岗实习,不断增强学生对银行会计业务活动和操作流程的熟练掌握,逐步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过渡。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也可以组织部分学生到商业银行营业大厅进行实际业务操作观摩,将实验室模拟操作与实际观摩有机结合起来。

(二)提升师资队伍素质高职院校要多渠道地解决专业教师师资短缺、素质不高等问题,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育,既可让教师深入到银行进行实践锻炼.熟练掌握具体业务的操作;也可让教师多参加专门培训,通过与银行进行合作的方式,由银行会计人员亲自传授具体业务的操作过程,从而解决现存的教学需求;还可邀请拥有扎实丰富的银行工作经验的人员.在本课程中担任金融专业外聘课程建设顾问,负责银行业岗位分析、学生顶岗实习实训指导等工作。

篇11

作者简介:张健美(1979-),女,天津市人,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会计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1.2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11-67-02

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将基础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正体现了这一任务和目标。但目前高职院校生源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偏差、学习兴趣不浓等现象,对于会计这门课程更是缺乏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教学目的与生源特点相结合,满足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需求,就成为基础会计教学的重中之重。

本文通过对基础会计课程整体构架和具体问题的解读,帮助学生把握课程学习中的重点,解决理论知识中的盲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好该门课程的决心。

一、突破传统,把握课程总体思路

对于初学者而言,会计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甚至于根本没有概念,学生初次接触这门学科时一旦产生畏难情绪,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但难以产生兴趣,甚至还会出现抵触心理,不想学就学不好,学不好更不想学,形成恶性循环。如何运用简单易懂、深入浅出的讲解方法使学生尽快融入会计情境,是在解决基础会计教学难点问题之前需要思考的。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一味的按照传统方式介绍课程体系,容易使学生陷入云里雾里而不得其意,为使学生能更好的把握知识命脉,在实施教学之前,应对课程进行全盘的梳理,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宏观的、系统的知识构架。经过归纳总结,本文认为学生应该明确五个“W”,即Who、What、Why、How、When。

Who:学习的主体。考虑到技能学习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第一需求,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基础会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学习目标与就业方向相结合,以利于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学习的主体”的介绍,不但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

What:学习的内容。这部分主要解决的是基础会计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会计”这个词对于学生而言也许并不陌生,但是作为一门课程,对其内涵的理解就比较模糊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基础会计,根据整个课程的知识框架,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程脉络。理论部分主要学习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分录的编制、记账凭证的填写、会计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生成等;实践部分主要学习财务软件的系统初始化、总账及明细账处理、出纳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模块。在介绍过程中,对概念性的内容可以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展开叙述,变刻板抽象为生动形象,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Why:学习的目的。俗话说,凡事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部分要解决的就是“所以然”的问题。明确的目标是学习的动力,只有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会计,才有可能学好会计。从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来看,会计行业的缺口还是比较大的,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操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满足就业需要的同时,学好基础会计对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得,都是大有裨益的。

How:学习的方法。学习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目标。针对基础会计的专业特点,学生应做到课前做好预习、课上认真学习、课后总结复习,及时归纳出重点和难点问题,逐个解决落实。对生涩的会计术语和易混淆的概念运用形象思维法、联想法加深记忆,利用财务实训软件系统对会计模块进行反复练习,提高操作技能,真正将理论付诸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另外,学生还可以自发组成学习小组,互学互助,定期进行互测,针对掌握不牢的知识点,着重加深记忆,以提升学习效果。

When:学时安排,授课进度。以天津海运职业学院为例,基础会计总共56学时,其中理论占30学时,实践占26学时,从学时分配上不难看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基本持平,一改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至于各章节所占学时,教师应将授课进度作以介绍,使学生根据各章节的学时比重,大体了解其难易程度,学习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通过对五个“W”的解读,引导学生将自身特点与专业特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深入分析,解决课程具体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难于把握的问题集中在会计理论知识部分,而这部分正是能否把握好整个课程的关键所在,现就难点问题进行阐述和剖析。

(一)会计要素、会计科目概念模糊

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是基础会计的核心概念,也是最易混淆的概念,如若把握不好,无疑会成为今后学习中的绊脚石。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类,是对经济内容进行的大体划分和归集。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细化和分解,是具体化了的会计要素,简言之就是将会计要素按特征取名。

会计要素属于大范畴,会计科目属于小项目。例如,从银行取款,涉及的会计要素是资产,会计科目就是这项经济业务中资产的名字,银行里的钱我们取名叫银行存款,取出的钱我们取名叫现金,那么银行存款和现金就是会计科目。

(二)借贷记账符号含义不明确

借和贷是会计特有的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也是当今会计账务处理普遍采用的记账法,由此可见,正确理解并运用借贷记账符号是极其重要的。

经常有学生认为“借”就是增加,“贷”就是减少,这种理解其实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借、贷”不能简单的归纳为是增加或是减少,对于不同的会计科目而言,它的具体含义也有所不同。若想准确使用记账符号,首先应确定会计科目属于哪类会计要素,再根据会计要素的性质确定借和贷的含义。我们以现金为例,它属于资产类,根据资产类会计要素的性质增加在借方,换句话说现金的借方表示的是增加;再如应付账款,属于负债类,增加在贷方,也就是说贷方表示的是增加。由此可见,不同性质的会计要素借贷方表示含义不尽相同。

(三)会计分录编制存在困难

如果说借贷记账符号是记录经济业务的重要标志,那么借贷记账法则是经济业务核算的重要方法,而这种方法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会计分录。会计分录由会计科目、记账符号及变动金额三部分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既不清楚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也不明白记账符号(即借贷)的增减含义,从而导致会计分录编制不知如何下手。

怎样才能正确编制会计分录呢?下面通过经济业务来说明编制步骤。

例:以银行存款5000元购买材料以备生产。

1、分析确定会计科目。这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有两个,即银行存款和原材料。

2、准确使用“借贷”符号。银行存款和原材料同属资产类项目,其特点是增加在借方,减少在贷方,这项经济业务的实质是原材料增加,银行存款减少,据此应将原材料记入借方,银行存款记入贷方。

3、正确填列变动金额。因此,这项经济业务正确的会计分录应为:

借:原材料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通过对难点问题的分析不难发现,会计要素的性质决定会计科目的性质,会计科目的性质决定借贷符号的方向,借贷符号的方向决定会计分录编制的正确与否,这些内容贯穿整个经济业务核算的全过程,环环紧扣,不可分割,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整个知识链的完整性。

三、总结

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励,想要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出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尤为重要,拥有一技之长往往比纸上谈兵更切实际。根据高职院校生源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启发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搭建课程总体框架体系,夯实会计理论知识,提高会计实务技能,使学生增强独立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为日后择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借此文章可以使更多的读者有所收获,并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唐坤.高职高专《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0).

[2] 吴雪峰.浅谈如何提高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J].科教文汇,2010,(08).

[3] 韦雁玲.基础会计与实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 刘英.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