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26 21:04: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全神贯注教学反思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篇1

一、培养自主习惯,奠定发展基础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白学生终究是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的,自主学习习惯对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对所有学科都很重要,数学亦然。自主学习的习惯主要表现在课前预习的习惯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预习其实就告诉学生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能否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自己先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看哪里有困难……它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环节,更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石。学生在每次上新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上课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去听课,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而复习就是有目的,有重点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切忌机械的重复,要自觉查漏补缺,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从而使思维得到发展,使所学知识更加完善。温故才能知新,课后及时复习,就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就能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达到新的水平,何乐而不为呢?

二、关注自觉习惯,形成发展核心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推理学科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毅力,其主要表现在完成作业、独立作业、专心听讲、全神贯注、勤于思考、认真审题等自觉学习习惯上。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孩子的发展就有了核心力量,就会爆发出无限的潜能。

学生完成作业是巩固知识很重要的一环,其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老师地指导和督查。首先作业题的设计要认真,力求数量少,质量高。由于题量少,学生没有沉重的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不仅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其次督查要到位,逐渐养成书写规范,独立作业,认真运算和验算、及时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要想做好作业、独立作业,这就与上课认真听讲相关,如果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作业完成就会有问题,因此上课专心听讲是必须的。专心听课的习惯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老师细提要求,反复练习,及时提醒,恰当评判。

专心听讲主要表现在听讲过程中的全神贯注,当然我们的要求不光是听还要思,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全神贯注与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实际上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集中注意力听课的良好环境、情境,也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在不太理想的环境中也能专心听讲的意志力。在课内,要求学生:一要仔细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弄清公式、法则等。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学生不能勤于动脑、积极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这些习惯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时段,要培养好的习惯,也要注意克服坏的习惯,把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相连,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三、勉力自省习惯,凸显发展内涵

作为数学教师还应该明白学生的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犯错和纠错的交替过程,如果学生所犯的学习错误一一由老师来纠正,那么这个学生永远也长不大。因此,必需培养学生的自省的能力和习惯,自省就要学会质疑和反思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不懂就问,不要不懂装懂,这就是质疑。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提出问题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要使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要善于捕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才能做到。

篇2

一、微课在高效学习中的优势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学生在上课时难以全神贯注集中精力去听课。儿童总是对多感官刺激的事物感兴趣,而课堂大多数时间都是学生坐在座位上,视觉和听觉在感受黑板和老师的声音,未免枯燥无味,并且外界的各种变化对于儿童而言都有可能影响学习。而微课则改变了这一情况。首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例片段,包含了设计、素材、反思、练习与反馈等,如果把传统的课程看作是米饭,那么微课就是一小块精美的蛋糕。量少、内容精、目的明确是学生最直观的感觉。微课只有几分钟,而在这几分钟内,视频、音频能让学生的精神集中程度达到最高,再加上明确而富有针对性的学习目的,效率自然不言而喻。

二、微课可以突破难点、查漏补缺

在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把新课程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制作成微课视频、音频发给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辅助资源。由于音视频的丰富程度以及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使学生全神贯注,这样能在课前就消化相当一部分知识,这对于后续的教学减压、知识精讲、学习反馈有着很大的帮助。

而对一些重点进行二次讲解的时候,微课又有它的用处。在讲解“把字句和被字句”这一知识点时,先学习知识,按照正常的模式学习,然后进行小型测试,发现一部分学生在转换上面出现障碍,针对学生的这些漏洞“对症下药”详细讲解,同时做好记录(笔记、视频、音频等)和反思。通过让学生复习记录,再进行一次小型的针对化测试,获得学生的反馈。学生在一个精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知识点强化,因此,记忆力深刻,效果不言而喻,并且整套内容花费的时间是传统教学时间的一半,学习效率提升显著。

三、微课可以分层教学

因为微课教育模式更加尊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个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分层针对教学中要重视引导,从微处入手,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同时,由于微课的独立自主性,可以重复、多次地观看视频,因此性格内向而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可以在课后的休息时间仔细地观看、学习,有效地减少了学困生的出现。

篇3

二、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标准和表现

很多教师在课堂中注重贯彻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活动。然而,由于缺乏一些具体的衡量标准,很多教师很难把握自己课堂。切实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应该能实现以下几点:

1、学生呈现全神贯注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课堂表现出极高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并投入其中,虽然在遇到困难时会出现卡壳现象,但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能顺利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2、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寻找解题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并由此让学生感受到解决苦难,获得成功的乐趣,引导学生培养学习的高级动机。

篇4

例一:《全神贯注》教学

课末,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中印象深刻的词句,并默写或抄写在本子上。

师:课文中有一个句子,我觉得大家要再加深印象,一起来听写这个句子。写之前,先听老师读两遍,边听边记,记到心里去。等老师读完两遍,你也记住了,这个时候,再拿起笔来写。这样做,就叫全神贯注。

师:(读两遍)“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生写句子后与课本核对)

师:请拿起笔,把“一刻钟过去了”圈掉。

(生迟疑)

师:态度坚决一点。圈掉后,我们再读一读句子。

生:(读)“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师:能不能圈掉?

生:不能。总觉得抒发不了激动的感情。

生:句子中的“越干越有劲”和“更加激动”,是与时间有关系的,圈掉后前后就不一致了。

生:有了“一刻钟过去了”,才能感觉到时间过得特别长。

师:看来不能圈掉。在你圈掉的话下面加上几个“Δ”,表示要恢复原句。

(生加注“Δ”)

这堂课中,学生对于罗丹全神贯注的体会,关注了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句,但体会不深。针对这一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听写的句子上圈去“一刻钟过去了”,来体会其存在的意义。这一看似不经意的比较,其实巧妙地促使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反思,使原来的无意识变成有意识,学生自然地去思考文本特殊的言语形式在言语内容上传递出了怎样特殊的意味,产生了怎样特殊的表达效果。于是,就有了学生对语用规律真切的体验。

例二:《巨人的花园》教学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理解了正是因为巨人“赶走了孩子们、砌起围墙、竖起告示牌”等原因,才使曾经“漂亮的花园、孩子们的乐园”变成了“荒凉的花园”之后,课堂出现了以下场面:

师:同学们都对巨人说的话印象深刻。现在请你把巨人赶走孩子们的三句话合在一起读一读,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找、读,师相机出示:

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到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生:我发现巨人真的很生气。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巨人说的三句话中都用到了一个“滚”字。

生:三句话中用了“很生气、又发脾气、大声叱责”等词语。

生:三句话中都用了感叹号。

师:你还关注了标点符号。

生:我发现巨人越来越生气了。

师:你的发现又进了一步。你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因为我发现三句话中作者的提示语有变化,第一句是“很生气”,第二句是“又发脾气了”,第三句是“大声叱责”,感觉越来越生气。

生:第三句话中的“滚”字前加了“赶快”这个词,也说明巨人越来越生气了。

生:我发现巨人说的话一句比一句短,特别是第三句,生气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

师:这个发现了不起!

生:我发现第三句的提示语与前两句不一样,前两句在前面,第三句放在了后面,这说明巨人越来越不耐烦了。

师:真是一个精彩的发现!这些都值得我们在写文章时好好学习。

师:有了这些了不起的发现,我们一定能读好这三句话。来,让我们用自己的声音、表情把这些体会表现出来。

(生自由练读,师生对读,个别读。)

在这个片段中,对话的主题明显已经不是“内容的读懂”,而是语言文字表达的揣摩了。

我们知道,文本中的语言是客观存在的,但往往只有联系起来思考,才会发现“语言使用者”的表达意图,而这往往需要教师的介入助推――学生把文本中散落的三句话聚在一起比较,马上有了“巨人很生气”“越来越生气”的发现。这些发现来自于对句子中相似的字词、相同的标点、提示语的捕捉,以及句子长短、说话人节奏、语势的关注。这样,教学就走出了内容分析的胡同,引导学生从表达的角度进行审视,从而进入语义学背后的语用学的范畴,直面“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心理状态、情感状态以及相关联的言语行为。

例三:《军神》教学

学生围绕“为什么称为‘军神’”开展批注交流。教师发现学生的回答、交流大都聚焦在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缺少对其他人物(主要是沃克医生)的关注,于是,有了以下调整:

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但是你发现没有,其实文中写沃克医生的语句一点也不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来写沃克医生呢?同学们先把这些语句找来读读,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找、读,小组讨论。)

生:写沃克医生的句子表明这次手术很危险。

生:写沃克医生的语言、动作、神态,其实是衬托了的刚强。

师:比如――

生:比如“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沃克医生曾经是军医,见过大场面,但还是双手颤抖,额上汗珠滚滚。这就很好地衬托出了的刚强。

……

师:说得真好!如果说写是正面描写的话,那么写沃克医生就是――

生:侧面描写。

师:回想一下,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也有过这样的描写吗?

(生交流)

师:(示意学生看插图)当时的手术台边,还有一位女护士,我们能不能结合刚才的学习,想象一下女护士的动作、神情,

从侧面来衬托的刚强、坚毅。

篇5

一.阅读教学首先是读

古代语文教育的重点是读。因为读是明经(即悟道)和写作的前提。古人特别看重朗读(包括吟诵、默读、精读与博览)。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关键。古人虽未提出“语感”一词,但在语文教育实践中却非常看重语感的作用。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在《家训》中也说:“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得其雄伟之慨,非密吟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字觉琅琅可通矣。”这都是谈学习语文必须先读的道理,没有阅读就谈不上理解。“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不能靠抽象空谈的方法去培养,只能通过大量的阅读理解来提高。“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二.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要提醒学生克服粗疏、漫不经心等不良阅读习惯,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不理解的问题要反复推敲,查阅有关资料,善于发现作品的生花之笔。阅读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居里曾夫形象地说:“当我像嗡嗡作响的陀螺一样高速运转时,就自然排除了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全神贯注,不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阅读就会逐步养成用探究的眼光看问题,才会逐步脱离读书的肤浅和低俗,才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与感受。阅读,是一种文化旅行,听诗云子曰,犹如瞻仰一座座丰碑,不凝神屏息,不深入探究,怎可能领悟思想的深邃精辟、文字的隽永精湛?又怎可能品尝到阅读中如饮琼浆玉液般的快乐?良好习惯的形成来不得突击,要细水长流,持之以恒。习惯成了自然,阅读就有了深度。

三.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一个人思维活跃的程度与他的文化底蕴、知识构成关系密切。知识储存丰厚,知识面宽,文化修养就有底气。阅读不是简单的读书,而是进入作品的深层,与作者的心灵进行对话。如对《荷塘月色》一文的阅读,一般阅读得到的认识是:作者借描绘荷塘月色表达对当时和严酷现实的不满,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苦闷与彷徨。而在阅读了作者生平及有关作品后,就会有不同认识,有学生就这样认为:这篇文章的基本色彩是静谧与洁净,体现了他超然物外的情怀。与其它游记作品一样,是愉悦自然、钟情飞鸟流云的精神追求。这种认识就是广泛阅读之所得,是一种很接近作品本质的认识。

篇6

首先必须始终如一地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热爱本职工作,关心国家大事,坚持政治学习,记录政治笔记,提高觉悟和意识。还要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克已奉公,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误人子弟,要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更要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组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大家庭。

二、工作内容

1、备课:作为一名教课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上好每一节课,因此在教课方面,我将注重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下功夫。

课前认真备课。作到课前再备课,工作重点备教材、备学生,认真书写学案,认真准备课件,熟悉教学软件的操作过程,保证课前的准备工作及时、充分。

课中全神贯注。以精讲多练为原则,打造高效课堂,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将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运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用热情贯穿课堂始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的用脑、用耳、动口、动手去完成老师所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兴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课后及时反馈。记下教学中的成功点和失败点,及其改进方法。写好教学反思。

2、自主学习。作为一名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不断学习,不断充电。

除了上好课之外,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自己充电。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

3、其他方面,每周写好自学笔记,一个学期,二十四课时,一万多字。每周至少听一节课,写好听课记录,两周一个教学随笔,一周一个详细的教学反思。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按时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

篇7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谈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要注意理解,不能走马观花,可边看边划出重点,划出不懂的地方。预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思索出疑惑带着问题去听课,并把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想法对照,这样就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我让学生预习时做到下面三点。

1.想一想。预习要讲究方法,应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识记。预习定律、公式时,要注意它的推导过程,弄清楚来龙去脉,可先自己推导一遍,再和书本上的对照,想一想自己的推导过程是否和课本上的一致。预习例题时,要注意解题思路,想想每一步的依据。预习时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做到数形结合。

2.补一补。数学知识连续性强,前面的知识没有学懂,后面的课程就不易学下去,预习时如果发现学过的知识不明白、不清楚,那么一定要在课前查阅书籍搞清楚,做到及时弥补。

3.做一做。做数学题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不做一定数量的习题,很难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需要在做题中理解,数学思想需要在做题中体会,数学方法需要在做题中掌握,数学能力也需要在做题中逐渐提高。因此,预习中可以多做练习题,用来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学生要在课堂上专心听讲,需要教师的指导,但真正落实是学生自己。因此,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一是要求学生上课前把文具盒、练习本等课中必须用具准备好,课桌上不允许出现其它无用书本。二是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良好的坐姿能让学生随时精神饱满,约束自由散漫思想的滋生,必要时还可以抬头挺胸唱一首校园歌曲,达到集中精力,减少无意注意的干扰。

2.全神贯注投入听课。首先,在听课时,一定要把注意力集中到理解上,切忌单纯记忆。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经过自己认真思考和分析,马上由教师解决的问题,会弱化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养成有问题找老师的条件反射,遇到疑难缺乏自信心。其次,在听课中一定要让学生克服消极等待的听课方式,要积极主动地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紧跟教师的思路,“思则明,不思则暗”,学习离不开思考,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当然离不开思考。再次,要培养学生大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怕暴露错误,暴露错误是好事,在老师的指导下及时解决问题就是收获。数学科目是循序渐进、积累性很强的科学,所以,当堂的问题当堂解决,不要欠帐。要全身心投入课堂,使自己的听课达到最佳效果。

3.开动脑筋,勤学好问。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把自己课前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要求学生上课时尽量克服无意注意的干扰,思维要始终放在老师要求的方面,并且在课堂中认真做好笔记。

4.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听课过程中,除了紧跟教师的思路,对于同学提出的疑问,也要积极的思考,想想自己是否也有相同的困惑,或者能否回答这个问题,有机会可以主动帮同学解答问题。同样,在其他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自己要集中精力分析和判断,听听同学的回答哪些是最精彩的,哪些说法又不够严谨,取长补短,做到及时举手补充回答。

三、培养学生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并提出明确的要求:认真书写、认真思考,作业干净整齐、格式规范、按时完成作业等。做作业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差事,而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体会数学方法的作用。要让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独立思考不轻易问人,更不应该抄袭别人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作业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学习情况,在作业上不弄虚作假误导老师,自欺欺人。对作业中出现的疑惑,应该尝试自己没有把握的解题方法。做错一道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不会装会。另外要求学生作业要积极按时完成。实践证明:当堂完成的作业和拖堂赶写的作业效果截然不同,当堂完成的作业书写工整、正确率高;拖堂赶写的作业,潦草、正确率低,这是环境因素作用于心态的结果。拖堂赶写作业导致作业环境恶劣和学生的心境不良,使学生产生心态异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因此,我坚决杜绝拖堂赶写作业,让学生在优化的作业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心态,达到满意的效果。检查反馈时,教师对作业质量高的学生还要适时地给予表扬奖励。久而久之,作业的正确率提高了,速度加快了,习惯也就养成了。

篇8

一、多阅读丰富理论提升认知

在这些天的培训中,很多的培训内容都是理论知识,但专家教授们却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让原本无趣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吸引得我们全程全神贯注地聆听。专家、教授们在讲座中旁征博引,引用了大量国内外各大家的理论且金句不断。尤其是湖北文理学院王正福教授,在他讲授《新课标下中小学课程的实施策略》的内容时,只有一支粉笔和寥寥无几的幻灯片,可我们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却是最多的。那些理论在我看来他都是信手拈来并且妙语连珠。反思我自己,平时动手写一两篇反思,内容更多的都是具体的实例,文中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撑,显得没有深度。看教学中的问题时也只能停留在行而下的现象上,不能形成行而上的理论。其实归根到底还是自己的阅读量太少,这是阻碍我成长的最关键因素。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只有以书为友才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名师对话。

二、多思考解决问题改进行为

没有足够的反思和总结,那么再多的实践最终跟没做一样。在这么多天的讲座学习中,专家、教授们还有一个共性让我深深折服,那就是遇事多思考的精神。通过自己的经历反思了想要优秀的条件一一强迫自己。在讲座中,教授们讲的实例很多都是他们亲身经历的情境或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情形,但在他们眼中,经过他们一番思考却都不平凡。反思我自己,在生活中和教学中也遇到过很多问题,也有过恰当的处理。但平时懒于反思,也没有积极的行动跟进,如郭所长而言,我们要做教学的有心人,教科研的研究对象就是教学行为中的每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教而不思、不研,只能像一只驴拉磨样原地打转,难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有了教研得来的方法,如若我们在行为上跟进,那就从优秀走向了卓越。

篇9

1.吃透课标。《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小学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备课前认真钻研,明确各年级的目标要求与重点,并做到烂熟于心,这样备课时才能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2.精读教材。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凭借教材这个例子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师要发挥范例的实践模仿作用,从范例语境中得到练习,习得方法,以一学多,触类旁通。教材中的文章都文质兼美、内涵丰富、见解独特,非精读不能悟其精华。如何做到“精”呢?①把握“面”,不仅需要理解每段的主要意思,还要抓住全文的主要内容。②牵住“线”。这是纵向的整体把握。要善于理出文章的结构线索、结构特点,去皮肉见其骨。不仅要理清文章的主旨,更要悟出体现主旨的层次,去其骨见其魂。③扣准“点”。要善于扣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深入体会关键的字、词、句、段。

3.细读教参。教参可以让教师从整体上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具体把握教材的特点与教法、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教参中的一些案例也可以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4.博览资料。备课时,教师必须充分、广泛地阅读相关资料。如作者简历、生平、当时写作背景和名师对教材的处理等,从中获得启发借鉴,从而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作者、走进文体,与作者、文体产生感情共鸣。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体会完萧红在祖父的爱里自由自在的成长后,再补充萧红的生平资料,学生再来读《祖父的园子》就由甜中读出了几丝苦涩的味道。

二、主题与变奏――生成设计

教案是思维的产物,同样,课堂的行进也是教师思维的产物。只是在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环节,这正是“现设备课”的关注点、生成点,应把这个看成是课堂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不躲闪回避,而是正视它、重视它、解决它。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思维,灵活应变。具体来说,教师一要善于发现。教师胸中有教案,眼中有学生,就能全神贯注地观察倾听学生,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并有效地加以利用。二是要精于思考。对于出现的情况是学生理解的原因还是创新的火花,能准确迅速地判断其原因并积极思考解决的办法。三是要随机应变。思考后能马上做出反映,顺势而导,修改预案,调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篇10

一、合理分配时间

结合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初中生的年龄小,普遍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会超过30分钟。因此,一堂课程的40分钟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种漫长的煎熬。为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必须对此进行研究,将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划分或者分配,一般都是采用师半生半的时间分配。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全神贯注地学习听课,也使学生拥有自己的展示机会,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使教师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因材施教。

二、全班分组教学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以及表现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合理的搭配、平均分配,并且每组设有一名组长负责本组的学习事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习,比如研究、交流、表演以及讨论等,然后经过小组的研究总结出一个结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表达小组观点。这样在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带领下发奋学习,实现了整体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教师也要对表现优胜组进行表彰以示鼓励。教师也要关注每个小组的纪律表现等方面,这样不同小组之间形成了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会为了自己组的荣誉而尽量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篇11

笔者以为,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空间,离开了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