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8 18:33: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语文课后辅导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
在新课改教学的今天,为了使学生能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课后都需要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加深记忆。在教学工作中,一些课后作业使学生深感乏味,如课后要求死记硬背的题目,作为小学生只能产生任务心理,结果事半功倍,收效甚微。
工作中,我探讨了小学生的心理分析,针对布置语文课外作业方面进行了探索,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把主动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让学生克服了机械重复的弊病,促使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勤动嘴。学习方法不断改进,学中有乐。知识学得活,知识面拓得宽。积极性高,兴趣浓。复习旧知引进新知,发展思维。研发气氛浓,相互取长补短,携手并进,得到良好的发展。 提高效率。通过尝试,总结如下:
一种是“考考你”。由成绩相仿的同学结成对子,相互批改。要求试题灵活,难易适中,定时完成,按时批改,及时订正。学生积极性很高,都以小老师的姿态收集材料,翻阅课本,认真出卷答卷。这样不限于教师的指挥圈,试题内容多样,类型多变。学生露一手,旧知不忘掉。
二种是“请你欣赏”。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多读书,读好书是重要途径之一。要求学生读书时摘要优美的句子,积累词汇,定人定期交流,并说明欣赏之原因,让同学共享其乐。有时写在“欣赏栏”内,有时个别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有时在小组内相互欣赏,水到渠成。学生自觉备有“集优簿”,做学习的有心人,写作水平有高。
三种是“今天我‘执政’”。学生轮流“执政”—布置课外作业,规定每次不超过十分钟。学生都有自尊心,谁都愿意把作业设计得新颖一点,灵活一点。因此,作业质量高,有智力题,有趣味题,有听的,有说的,有读的,有写的,听说读写不偏废。
在一段时间训练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部分学生的平时成绩有了提高,特别是写作上,总体比以往写得得心应手。现总结归纳如下: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兴趣较浓,发展思维空间广,复习旧知识引进新知较快。
2、研究气氛浓,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得到良好的发展。
3、克服了机械重复的弊病,促使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去勤动嘴。学习方法的不断改进,使学生学中有乐,灵活性高,知识面总之,在作业布置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突出点,在学生作业中出现比较创意的思路教师就要加倍鼓励,并积极采用各种方法,创设各种有利作业布置的的情境,激发学生对作业思维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地做,让其成为其他学生的模范,从而影响到全体学生的作业效果,达到教师作业布置的目的。
参考文献:
摘要: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基础阶段,其中小学语文学科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
包括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口语教学四部分内容。本文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有效性为出发点,对小学语文课
堂教学中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口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分别作出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课堂;识字;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识字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
基础,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重中之重。在当前小学语
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重识字轻写字、重自主
轻指导、重知识传授轻习惯养成、重形式轻训练。为了实现小学
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做到
以下三点:一是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师通过
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来构建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教学
情境中开展学习,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具有重
要意义。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情境的创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
工具,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来将抽象的内容具体
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二是通过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来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是在两年
时间内掌握 2000 左右的生字,而这对于智力发展尚不成熟的小
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通
过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加以指导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传授的方法包括注音识字、归
类识字、随文识字、图画识字、游戏识字等,这些方法的传授可
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来逐一引导学生进行掌握;三是对教学成果
进行反复巩固。学生要掌握一个生字需要进行反复且及时的练
习,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学生遗忘教学内容。对内容的巩固可以分
为当堂巩固和课后巩固。当堂巩固的方法包括利用游戏以及创设
语境,课后的巩固则包括通过阅读来进行巩固以及通过单元复习
来进行巩固等。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有
效性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一是以单元为模块开展教学,即将每
一个单元当做一个部分开展教学,从强化每个单元的衔接为出发
点进行教学策略设计,从而使阅读教学的各个部分围绕一条线索
开展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要重视
学生主体性以及实践性的体现,而教师则将自身角色转变为与学
生一起探索阅读内容,其步骤主要包括通过单元通读来形成整体
感知、在用案例开展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探索、在对学生
的自主学习进行辅导的基础上巩固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在做
出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求知欲并培养学生创
造力;二是以主题为切入点开展阅读教学。即在阅读教学中,将
具有同样或者相似主题的阅读文本进行整合并引导学生探寻文
本主题,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题思想总结能力。主题教
学的步骤包括对主题进行确定、对文本进行探究、对不同文本进
行比较、将文本与生活进行联系以挖掘文本的现实内涵。这要求
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在上课以前做好备课工作,对教学目的、教
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并对教材进行整合、对教学方
法进行合理选择,同时需要教师能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资料的收
集以及教学流程的设计方面。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写作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关注与热爱生
活,所以写作教学应当围绕这一要求定位目标,通过转变教学观
念和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在此过程中首先要通
过拓宽写作素材渠道来解决学生写作内容缺乏的问题。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素材来源渠道包括现代媒体、生活、学科课堂以及组织
活动。现代媒体指的是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传播媒介来寻找素
材,生活则是指贴近学生生活的人物、事物以及事件,学科课堂
则是指包括语文课堂在内的课堂教学内容,如品德与社会课程中
的小故事等,组织活动则是指通过组织学生接触社会、参与课外
活动来为学生写作创造素材,引导学生用写作传达出自身的感受
与体验;其次要对写作训练方式进行创新,同时对写作指导方法
做出改进。在这一方面可以实现写作与阅读的结合、写作与语言
交际的结合、想象与纪实的结合、作文评改与作文指导的结合,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写作教学中,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
趣,引导学生对自身情感以及体验进行表达,重视培养学生观察、
积累以及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从而在确保
小学语文课堂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
全面发展。
四、小学语文课堂中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推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
任务,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倾听能与表达能力的培
养,同时强调学生情感态度和语言习惯的养成。为了实现小学语
文课堂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首先要创设自然、和谐、平
等、民主的交际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的且投入的表达自身情感、
倾听他人表达,让整个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出互相尊
重、自由、民主、宽容、友善、安全的特点。这要求教师能够在
平时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在了解学生特点与需求的基础上与学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团结问题,对于学
生之间的矛盾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贴
近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进行交际的欲望。通过创设贴
近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来开展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
实践水平,并且在此过程中,与枯燥的理论知识灌输相比,学生
具有更强的积极性来参与口语交际教学,从而为口语交际教学有
效性的提高建立基础。
参考文献:
[1]宣英.语文情境教学法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
(03).
[2]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J].江西教育,2007
(Z1).
[3]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06).
[4]骆舒洪.有效教学的理念、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07
一、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不足
虽说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相结合是当前教学的趋势,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有的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认为没有多媒体的参与,整堂课就是不完整的。这种重机器、轻教师的做法会使学生对课堂“免疫”,根本就达不到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的效果[1]。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强调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形式上的东西,如播放一些与课本知识根本就不相关的动画,不仅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得不偿失。
二、如何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学习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求知,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老师要善于运用一切优质的教学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优势,把抽象化为具体,把无趣变得有趣。如在二年级下册《狐假虎威》这一章节中,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课后的生字,然后用多媒体播放《狐假虎威》的动画片。在看完动画片后,老师随机抽取班级中的几个学生来谈一谈这个动画片主要讲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启示,狐假虎威是对还是错。随后,老师再讲解课本上的内容。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
(二)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思想发育不成熟,认知能力较弱,生性好玩、好动。针对这一心理特点,老师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合理拆解,将知识变得日常化、简便化[2]。例如,在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这一章节中,老师可以制作一个有趣的PPT。一开始,PPT上出现了一只飞得很累、口干舌燥的乌鸦。这时,让学生回答:这时候,乌鸦该干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程丽薪(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中心校广西贺州542701)什么?当有学生回答出“找水”这一答案后,老师再播放下一张PPT:4个装有水的瓶子。第一个瓶子特别高,水特别多;第二个瓶口特别小,水特别多;第三个瓶子很高,水很少;第四个瓶子很高,瓶口很小,水特别少。然后,老师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上的内容来回答乌鸦找到的是哪种瓶子。当学生回答出是第四种瓶子时,老师再让他们联系生活的实际情况来回答:如果你遇见了这种情况会怎样解决呢?然后,老师让学生结合课本上的内容回答: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运用多媒体的技术,将课本上的内容简便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逻辑顺序,而且能活跃课堂的氛围,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
虽然在新课改的理念下给小学语文的教学带来了很多可喜的改变,但是也反映出了很多值得要反思的现象。小学语文的课改纠正的是那些小学系统中传授语言学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方式,而并没有反对“必要的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学习。相反的,我们必须要研究小学到底是需要教授哪些个语文知识和如何来教授这些语文的知识。那么,又如何能使教师拥有新课程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理念以及掌握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的策略呢?当然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还是深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的束缚,只是把学生当成教育的对象,而压抑了学生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且在当前的课堂教学当中,还是存在着“填压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也导致了出现“低效、高耗”的现象,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
一 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反思
1 重教材而轻学生。在传统的教学当中,老师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教教科书”,当然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所编写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并且考试的主要测试也是教科书上面的内容,这也就导致了掌握教科书的程度也就成为了评价学生学习的唯一尺度。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的主要依据也就是教材和教参,教师力图把教科书上里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归纳到自己的预想当中,教学的过程也就成为了对教材的照本宣科。所以当设计的环节完成之后,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算是完成了,而至于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又怎样去掌握和掌握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就要看考试的时候学生“复制”知识的效果怎样才能知道。因此,传统的教学缺乏活力,教师们教得很辛苦,学生们学的也很枯燥。
2 重结论而轻过程。在传统的教学别关注的是结论的记取,而忽视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过程。这是试图要走一条捷径,把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用最高的效率来传递给现在的学生,教师也习惯于把知识嚼烂之后喂给学生们,这样无需动手实践就能快速的将知识存储于学生的大脑里。但这种教学的模式剥夺了学生们思考的权力,也导致了学生们只会死记硬背,却缺少了质疑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这样实际上就是对学生智慧的一种扼杀和对个性的摧残。
二 解决有效性教学问题的途径
1 教学目标的有效性。(1)把握目标要明确,要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能进行准确的定位,也必须要做到目标明确。(2)对目标要有所依据,而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定位,是要建立在对教材的价值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3)目标要有科学性,而教学目标的明确,是应该从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出发的,要科学合理的来制定目标。(4)目标应该要做到适量,而不能宽泛的来设定目标,是要有重点和有选择性的进行设定。
2 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1)教师可以通过对课堂阅读的充分利用,来积极培养和激发起学生们对阅读的兴趣。据《语文课程标准》里的要求,“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这也就是说,要能做到课堂内外的充分结合。要在课堂教学当中,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们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能学到课外的知识的同时,能掌握一些自己探索和学习的能力。另外,还有对于学生们通过对课外的知识的摄取,要养成阅读与学习的兴趣:①要学会学习前的提前预习和设置悬念。②要在课程中设置来疑问,来展示教学的成果。③要课后进行总结分析,好对学到的知识来进行延伸。
(2)设置有效问题。要对问题来进行分析以更有利于学生们培养开放性的思维,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对与文章能有更高的探究和理解能力。以此可见,课堂上的有效性提升,是在于教师能够进行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有效问题的设置上。
(3)运用策略,以达成目标。在小学的课堂中经常可以用到的是活动性的策略。而具体的方法为:利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和试验等等活动,让学生们初尝到成功和失败之后完成学习的任务;引导并且鼓励学生们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创新活动和认知活动当中,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3 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当中有两个关键词:“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而整个的过程可以理解成,“精心预设”是通过课堂“动态生成”的一个过程,所以整体的价值是在于“动态”。以此可见,强调过程的必要性,以及克服过程当中存在的低效性,此外,我们更加应该重视在“调控”和“活动”当中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提升,把对知识的探索来当成课堂教学中的主旋律。
(1)要对素材进行挖掘,来设置生动的问题。而在发现问题这个环节上要能保证学生的主动性,来引发学生们对于问题的探索欲望,来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加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问题也可以有很多种的形式,例如:做游戏、实验操作和激发矛盾等等。
(2)要把活动作为载体,要积极的开展活动化的有效教学。要利用参与的全过程,让学生们的思维高度的活跃,这也说明学生所获得能力和知识,应该在老师的辅导和激励之下,得以从自身的内化活动当中来表现出来,可是如果要真正意义上实现学习过程的内化,还必须要实现教学的活动化的主动获取和发展。因此,活动化的教学是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教师们应该要做到对课程要提前准备,而对课程的预期和要达到的目标有一定的了解,要在课堂当中合理的掌控,要从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是汉文化与母语的基础教育。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建立学生有效沟通的能力,提升国民的民族意识与民族自豪感。小学语文不仅能够教会学生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而且作为文字工具,小学语文教育也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育只注重识词识字与语句段落分析,忽略了情感培养与能力提升,一些偏远地区的语文教更是死记硬背,完全忽略语言方面的真情实感。随着素质教育潮流的掀起,小学语文教育课改已在所难免。
1、小学语文课改现状
1.1、课改成效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改已经取得一定成效,课堂上不再是单一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很多学校聘请年轻的师范毕业生担任小学语文老师。年轻的老师拥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活跃的教学思维,能够运用小组讨论、自主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们还能够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不排斥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课堂上组织比赛或者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知识。这些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的确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看来,小学语文课改的确取得了很大成效。
1.2、课改中的不足
1.2.1、缺乏对课改的深层理解
近年来,各个小学都大力推行课改,出资培训教员,帮助老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技巧。但是很多老师对教学技巧的理解仅限于字面陈述,不能够把握这些教学理念的精髓所在。
例如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少老师囫囵吞枣,把自主学习变成了自己学习,把合作学习变成了小组讨论,探究学习也被等同为在活动中学习。新课改的代表词诸如“对话”、“互动”、“生成”、“建构”也在传递过程中被曲解变味,僵化肤浅的理解致使课改成为了“四不像”。
1.2.2、缺乏实质性课改举措
不少学者发现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急功近利,形式主义现象特别严重。不少学校和教师盲目追求外在表现形式以应付上级检查。在课堂气氛的营造上,无论恰当与否,都组织活动,例如有的老师把一堂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的时间让学生表演节目,留下来的时间照样是单一的“满堂灌”模式。其实这样的形式主义教学正像邯郸学步,学生们既没有学到知识,又没有提升学习能力,教学还是回到了老路子。
1.2.3、缺乏课堂层面的反馈信息
课堂反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与学结合的标志。课堂反馈不仅能帮助老师详细了解作业情况,针对性地提出教学要求,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但现阶段课改中教学课时被缩减,加之教学任务繁重,很多老师都忽略了对教学的反馈。
1.2.4、缺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不少实施课改的学校都购买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但是这些先进的教学资源却很少能够被合理利用。有些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一味追求课件的质量使整堂课成为课件展示课;有的老师则对多媒体的定位不够清楚,或者只是利用多媒体来陈述一下书本知识,使得先进资源形同虚设。
2、小学语文课改的改进措施
2.1、加强教师素质提升
教师的自身素养直接关乎教学水平,关乎学生的学习质量。现阶段课改虽然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是教师的重要性仍旧不可低估。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素质。除了出资培训以外,还要尽可能利用报纸杂志等社会资源,帮助教师时刻了解教学技巧的创新与知识的更新。信息的利用能够加深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并将所得信息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课改成效。
2.2、加强教学考核
很多学校的课改都是换汤不换药,有些学校的课改甚至只是应付上级检查,以至于很多学校的教学氛围并不是真实的教学情况。所以加强教学考核势在必行,这样才能够督促教师在追求形式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切实提升教学质量,落实课改要求。
2.3、加强教学反馈
建立健全的教学反馈机制是优化课改的必要手段。在课堂上及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提供积极的指导;对于课后作业不要过分依赖家长监督,教师还应该一如既往地认真批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措施,帮助优差生互助学习。这样不仅能节约课堂时间,还能锻炼学生能力,让差生变优,优生更优。
3、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小学语文课改在课改潮流中确实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不过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诸如上文提到的反馈制度不完善等。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完善改革措施。我相信,只要教育工作者努力提升自身素养,提高教学能力,就能够在教学改革中对症下药,切实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语文素养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思想情感、品德语感、思维能力、伦理修养、情操情趣、个性发展、学习理念、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机整合,不仅要求学生有比较强的认识字、书写字的能力、阅读作品能力、写作创作能力、口语交流交际的能力,而且要表现为比较强的全面的运用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老师必须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语文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忽视学生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新课标深刻学习,领悟语文教育的新理念。
教师应该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和指导者,而不是课堂学习中的发号施令者。教师只有真正树立创新意识,转变观念,给自己正确定位新的角色,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和充满情感的话语引发、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在课堂中产生情感的共鸣。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真情交融不仅表现在师与生之间,而且表现为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为此,语文老师应该树立“知识与收获、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相统一的创新意识,只有这三方面得到相辅相成的统一的发展,才能逐步形成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语文素养。
二、创新活动模式,建立和谐教学氛围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活动模式目的在于开放性,彻底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作风,让学生实实在在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使课堂教学真正成立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过程。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应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感悟、感受、阅读、体会、欣赏、理解教材文本和呈现语文素材,去搜集、分析、处理、解决的语文课文的信息和社会生活信息,把学习的主阵地还给学生,将学生的学习保持在主动实践与探究、挖掘与发现的状态,从而调动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性、灵活性和创新性,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语文教学要建立创新的活动教学模式,教师就要有开拓思维和探索精神。笔者认为:语文活动模式构大致的环节可以包括:精心准备阶段、过程实施阶段、效果总结阶段。具体分为四个操作步骤:从教师角度说,是“设置情境――指导实施――小组评议――总结鉴定”,体现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从学生角度说,是“培养兴趣――方案制定――互动交流――拓展深化”,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要载体的学习策略。教学与学习两条线相辅相成。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学生的实践活动离不开生活的情境,必须在相对主题情景下开展。情境对学生的活动具有感染、推移的作用,激发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结合课文教材的内涵,精心创设实践活动情境,引领学生入境,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打好基础。
2.制订方案,精心准备。学生在活动精神的感染下,很快就能领会文本内涵,通过精读的感悟,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基础共同合作研究设计活动方案。要充分让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意见,只要扮演活动的引领者、推动者和参考者,就能让学生在自主与互动、合作与探究的氛围中完成活动方案的设计。
3.小组评议,互动交流。这是创新活动教学模式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既是活动“把控者”,又是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的“推动者”,从而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得到体验。同时,教师既要组织好对学生活动的阶段性评价工作,努力及时肯定发现优点,又要指出活动过程中的不足,努力做到扬长避短,使活动实施更趋向合理、科学。
4.总结鉴定,拓展深化。在学生活动交流结束时,教师引领学生及时做好对活动过程的总结和评价,并对活动过程进一步延伸社会,比如引进课外生活体验,向语文综合训练方式延伸深化,从而进一步发挥实践活动效益,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相信,从“教师主导”转变为“教师辅导,学生主体”的活动教学模式势必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创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使用教材是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基础性资源,但教材不是学生课堂学习唯一的内容。教学应该树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意识,多方面地帮助拓展收集学习资源。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整合教学内容,并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得靠老师善于运用。”
新课标对教材的概况是“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把教材作为优秀文本范例,创造性地使用材料,是将“教语文教材”变为“在学生生活中体验语文”、“运用语文学习生活”、“在语文中领悟生活的本领”。教师要深入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对学科的定位、分析学科特点、明确教学目标、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以语文教材为载体,创造性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语文新课标强调:要改革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为此,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知识生长的过程,不能强求答案的唯一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探究结果。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设计多套教学预案:
一是在语文教材文本有多角度的解读内容上,从拓展学生思路出发,逐步优化学生思维过程,提前制定应对“预案”。这种“预案”应是多方面思考基础上优化整合。
通过两年多的语文学科学法指导实验、探索。笔者深感,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学科学法指导,要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抓住优化课堂教学这一中心,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进行自学加引导的学法指导。有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是艰苦的劳动。真如格言:“学海无涯苦做舟,书山有路勤为径,”。但针对小学生特有的心理、生理特征。要将苦学,变为乐学。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轻松、愉快,富有情趣,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科特点,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贯彻“实、广、活、新”的原则,建立“讲、练、学”三结合的课堂结构。运用多示范、多启发、多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实践;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辩论、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创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手段,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生动活泼。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广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真正做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
一、注重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出发,从课文内容入手,研究课文中客观存在的、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和育人因素。依靠知识本身动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是学生爱上语文课。
如教学《蔬菜和水果》备课时,备好教材所反映的白菜、萝卜、香蕉、西红柿、苹果等实物,上课时,让学生开放五官: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巴尝,再说给同桌小朋友们听。从色、香、味、形等方面来比较认识,这样即掌握了字词,又学会了动手、动脑来分辨,使语文课教学有滋有味,趣味盎然,并使语文教学目标达到既授知又育人的目标。
二、注重教学方法设计的形象性:
小学语文教学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无论是生字课、听说训练、还是阅读、习作课。特别要强调兴趣的激发,引起学生的注意,鼓励学生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依据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广泛采用挂图、实物、电化媒体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做到既有教具又有学具,形式多样,具有趣味性、先进性,使学生接受知识从抽象转为直观、生动、形象;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喜闻、乐见、乐学、爱用,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如《繁星》《火烧云》《瀑布》等课文,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教学功能。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其乐无穷。但须在使用教学具时,切忌追求形式、热闹,而要以语文教学内容服务,讲究目的性、科学性,使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课件的制作,重在形象性、实用性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构思。
三、注重教学气氛创设的感染性:
让学生做语文课堂的小主人。要求学生主动地学习;独立地思考;大胆地表述。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获取知识和直接经验,进一步体会字词句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如枯燥乏味的写字课,要从字形结构,偏旁部首人手。出示形象挂图,有机地和日常生活、绘画、雕塑、音乐等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观察字体、笔画,分析间架结构的能力。培养认字情趣,提高识字、用字、写字的能力。
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自主性:
立足于教会学生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启迪学习思路,探索学习规律,进行实践操作,亲自参与,主动体验。从而让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愉。使学习的积极性更持久。
如《刻舟求剑》《飞夺泸定桥》着重教会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什么人、用什么方法、结果怎样等?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关键词句解决问题,读懂课文,师以有条例的板书,辅助学生理清思路。对知识难点,则动手演示,使学生有深刻理解。
并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有无其他方法来做?激活学生思维,通过“质疑——解惑——存疑”的阅读过程。使学生掌握了阅读课文的最基本方法。更便于今后的自学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五、注重课堂结构改革的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实施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途径,而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一定意义上,是以教学学科性质和教材内容的不同,有其各自的依据;并依据教材内容、性质的不同具有其灵活性和针对性。
常见的模式有以下几种,其优点和可行性操作的特征分别是:
辅导式: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对教材、辅导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有的一带而过;有的读、议、讲、练、思重点分析,其流程是:“生质疑——师授惑——生感知”,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讲读课文的教学。
讨论式:是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生在利用辅导教材、资料自学课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点拨,其流程是:“生自主学——质疑——各抒己见——师点拨”,此模式一般同辅导式交替使用于讲读课文的教学。
有效教学,指的是利用课堂教学的形式,使学生得以应有、预期的提高与发展。首先,课堂教学是学生得以发展的基础,不但包括课堂上的空间与时间,更包括了教师对其的组织与指导;其次,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准是学生的发展。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大多数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的不明确,致使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教学目标不明确,并且有很严重的随意性,讲课的内容、进度完全不依照标准,随心所欲。更有一些教师教学目标设置不当,教学内容宽泛,但无重点,课堂结构不合理。
二、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措施
1. 利用游戏的方法讲解课文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都喜爱玩耍,作为语文老师,应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将课文内容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比尾巴》课程时,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动物角色扮演的小游戏,为学生实现制作一些小动物的面具,让学生进行选择,然后互相比尾巴,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2. 利用口诀的方法记忆汉字。
很多小学生都感觉汉字记忆十分困难,从而丧失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改变此种情况,可以引入口诀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黄字时,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口诀:草头黄一横长,由字中间站,八字地下藏。通过朗朗上口的口诀能够降低学生记忆汉字的难度,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
3.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见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小竹排画中游》课程前,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放映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动画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且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以后发展夯实基础。
三、解决有效性教学问题的途径
要有能够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明确,从而保障语文课堂整体的有效性,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 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1)目标要明确,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必须要做到明确。
(2)目标要有依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定位,要建立在对教材价值的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
(3)目标要具有科学性,教学目标的明确,应该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科学合理的制定目标。
2. 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在有效性方面,语文教学与教学方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具有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
要做到课堂内外的充分结合。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更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使学生在学到课外知识的同时,更掌握一些探索与学习的能力。此外,还在于学生通过对课外知识的摄取,养成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学习前提前预习,设置悬念;在课中设置疑问,展示教学成果;课后进行总结,对知识进行延伸。够引导学生思维、有效的问题的设置。
取长补短,组织学生实行合作学习。学生在学习时,一般都会有遇见问题的情况,学生在对问题思考后没有进展,该怎样进行取舍,是退缩不前。向教师进行求助,还有与其他学习伙伴进行讨论,在合作的前提下,实现共同提高。这一点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合作学习”的理念能够使学生把心中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到解决的思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正是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培养。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不但要勇敢发言,更要学会听取其他同学的思路,这有这样,学生的参与过程才能得到质与量的双重提高。才更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
运用策略,达成目标。小学课堂中经常用到的是活动性策略。具体方法为:利用动手、制作、试验等活动,使学生初尝成功与失败,然后完成学习的任务;引导并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创新活动、认知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与特长。
3.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必须要强调过程,克服过程中存在的低效性,除此之外,我们更加重视在“调控”与“活动”中是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升,让对知识的探索成为课堂中教学的主旋律。
(1)对素材进行挖掘,设置生动问题。作为思维起源的情境问题,课堂学习一般都是一定懂得问题而进行的,在发现问题的环节上要保证学生一定的主动性,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同时,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可以有很多形式,例如:实验操作、激发矛盾、做游戏等。
(2)把活动作为载体,积极开展活动化有效教学。利用参与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这说明,学生获得能力与知识,应在老师的辅导与激励下,从自身的内化活动中表现出来,但是如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学习过程的内化,就必须实现教学活动化的主动获取与发展。由此可见,活动化教学是教学有效性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
(3)过程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目标。让有效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满足心理认知需要的过程;成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主发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个性发展和生命意义的过程。
1.课标与教材结合的原则。复习要以教材为依据,渗透《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不漏掉重要的知识点,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主线,巩固、拓宽学生已学的知识,以达到温故而知“多”、知“新”的目的。
2.查缺补漏原则。通过多种形式与方法发现问题,查出缺漏,找出疑难,或讲述,或讨论,解决问题,补足缺漏,弄懂疑难,使知识条理清晰,使记忆深刻,切忌不顾学生的知识拥有情况,不顾学生的需要和学习能力盲目讲解和机械练习。
3.主体性原则。要调动学生学习和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复习,找出问题,自求解疑。复习中的疑难、问题,让学生或查阅或讨论,动脑、动手、动口,提倡不耻下问,虚心好学。要把复习的主体时间和主体活动放在学生身上,切忌教师满堂讲、学生静静听的现象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
4.讲练结合原则。复习时只讲只练都不可取,要讲练结合,如可按“示范指导-训练检查-查缺补漏-再练固”的顺序进行复习。这里的“讲”既要讲知识,又要讲方法;既可教师讲,又可学生讲。这里的“练”既可书面练,又可口头练。讲和练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侧重性原则。复习,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还要侧重对重点、难点和问题的复习。疑难与问题,要言不烦,适当训练;简单又明了的,则要一语带过,可不训练,切莫本末倒置。
6.方法性原则。注意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和学习、识记运用某知识点的方法,使学生有效地学习与复习。切忌复习时只由教师滔滔不绝、苦口婆心地讲述,让学生机械盲目地练习和背诵。
二、小学语文复习的策略
1.开展游戏教学。由于教师对课文和单元规定的教学重点和任务的理解不同,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也可能是不同的,在日常教学中,有一些该讲的内容没讲是在所难免的。虽然在学生作业和辅导时教师已知道这些缺漏,因为要赶教学进度,有些也没有或来不及补充讲解。复习课上针对这些缺漏必须予以补充,以求得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这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和他们玩“击掌传袋”的游戏。如教完十二册一单元后,我让每个学生根据第一单元的内容出一道题,然后告诉大家这个游戏的具体玩法,一听到玩游戏,又考别人,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跃跃欲试。题很快出好了,并装进袋子,“击掌传袋”的游戏正式开始。我一喊停,袋子在谁的位子上,谁就上来抽题,答对了可以回到座位上去,没答对的,有一个小小的惩罚,就是代替我击掌,如此反复,课堂气氛出来了,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很多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多么希望再上这样的语文课。”
2.进行方法指导。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说明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语文的有效复习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传授给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及识记运用某知识点的方法,提高学生解题时掌握要领、懂得方法的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向是考察的重点,而往往有学生概括不够完整或者过于唆而丢分。如果仅靠大量练习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方法,提高自学能力。所以在复习记叙文版块时,对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梳理:(1)摘句归纳法;(2)短意综合法;(3)文题扩展法;(4)串联要素法,再根据学过的文章进行说明。当然,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不可能在短暂的复习阶段简单速成,而需要老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不断巩固。因此,我们在复习阶段必须做的是借助各类文体的相互比较,帮助学生比较清晰地认识和归纳出概括主要内容的各种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提高的目标。
知识和能力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知识的存在和增长的确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对某种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势必会向着高效课堂的方向发展,因为这是对“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最好诠释,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汲取知识,最终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仅对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回归课本
课文是语文教学内容的载体,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课文,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课文。在朗朗的读课文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课文,自己就是课文中的角色。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必须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结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适合自己教学特色,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让语文课堂更具活力。让学生学得好,身心得到发展。
二、提高课件的使用率
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目的是增加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使其更好地辅助我们的课堂教学,但是,在使用课件的过程中,出现了课件代替板书的倾向,文字量很大,占用时间很多,可是下课后一想,屏幕上的内容几乎全是课本内容的搬演,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课件的制作要力求简便容易操作,对课堂内容有辅助作用,而不要为了用课件而用课件,更要避免课件花样太多,从而喧宾夺主,冲淡了课堂的主题,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脑子里全是花哨的画面,真正知识性的东西反而所留甚少,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要多元化解读文本。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作者在执教《美丽的武夷山》一文时就采用“主问题”的设计方式,在全文中设置了一个能一线串珠地贯起全文内容的值得学生深层探究的问题,武夷山美在哪里?问题的提出达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回答。
三、自主学习策略
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教给方法培养“自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要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习方法的示范、渗透和点拨,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悟”出学习方法,从而掌握学习方法,能够在学习中运用掌握到的方法进行学习。低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可通过训练学生让学生掌握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如对《狼和小羊》一课的重点词“找碴”的理解就需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的狼“在上游”,羊“在下游”,小羊去年“还没有生下来”等语句体会小羊不会弄脏狼喝的水。“找碴”意思就是找借口。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自然就会总结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并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按专题编排这是确定学法指导的主要凭借。教师应根据教材编排的体例即按“导读发现――精读课文领悟――略读课文印证――回归拓展归纳小结――课外读写运用”的步骤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使学生水到渠成地学到读写方法,掌握自主学习的主动权,变“学会”为“会学”。 第三 ,给足时间落实“自主”地位。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首要条件。一般来说一节课至少要给学生一半的时间去读、去想、去说、去写,让所有的学生充分动起来。为了保证学生的独立学习时间,一般不要把学生的读书活动和动笔操作的作业一起布置,以免学生为了完成书面作业而虚化读书思考。也不能以尖子生的学习速度来安排时间,而应当有较充分的时间让所有的学生按自己的水平和需要独立读书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释放精神活力,自由宽松积极地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给方法,让学生小组活动有章可循
绪言: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类教育,教师的教授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基础培养同时也决定了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所以引入生态课堂的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应试教育成为主流教育的今天,如何以新的形式来开展小学语文教育,又该怎样带领学生开启语文世界的大门成为了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者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模式进行了分析。
一、语文生态课堂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和教学大纲的不断修订,大家都在关注着新式教育教学模式的出现。通过开展新式课堂的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展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尤为可待,因此大部分教育者都提出要将传统的机械式单一灌输模式进行彻底革新。把授课主体、接受者、学习方法、教学内容、师生评价和学习环境等诸多因素融合成具有生态循环模式的统一整体。这种模式要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中的交互关系,将学生放到具体的实践中去考察。并不再以考试成绩的高低来定夺学生的未来。要让学生在品德、思维、创新、自主等各方面得到培养和重视。这样具有可持续性、良好沟通性和思维延展性的课堂模式就被称之为生态课堂。在教育改革的新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格特征、良好的事物认知和恰当的世界观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我认为将我所熟悉的课堂变成一个令学生向往的知识殿堂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初衷,也是新式教育的必然前进方向。所以我提出了在我的课堂里开展生态课堂,让小学语文教育不再只是咬文嚼字,更贴近生活实际和学生心理。
生态学是研究人与自然融和发展的自然学科。它主旨在于“普遍联系和共同发展”。语文生态课堂是从生态学本身的理论系统中提炼出的新式课堂模式,用循环的眼光去看待语文教育,让语文教育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理想目标。它以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认知、心理、爱好、创新和能力发挥为主要目的,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它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个体的不同闪光点、思想思维的全面发散和情感的真切表达。这种课堂以与自然环境融洽相处为基础,以生命特点为实质,以感情意念为动力,让我们切身体验到生态循环的美感。
二、语文生态课堂的特点
(一)灵活性
1.教学形式的灵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学生之所以要进入课堂,归根到底是为了有更好的身心发展和基础奠定,所以课堂形式是否能吸引学生、能否自主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主观能动性要看他们是否以此为乐。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因此我们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能相得益彰。以小学课文《海底世界》为例,在学习这篇课文时,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海底总动员的片段,来让学生看到真实的海底。然后让学生扮演角色来复述这段故事。其次可以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来写自己喜欢的海底小故事,利用小组优势来进行编演;有些学生在口才口技方面天生就很有优势,教师可以采取播放录音的形式来激发他们的潜能。依然以海底世界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倾听这些声音,结束后让学生口述刚才听到的海底各种声音。这样的课堂不仅灵活多趣,也能发现每一个学生自身的闪光点,这也更贴切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方式。
2.教学内容灵活,将课外知识搬进课堂。
语文生态课堂的教学内容也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可以推荐学生进行课外导读,也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动画演绎来增加课堂内容的丰富有序性。例如《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都是学生很喜欢的童话故事。这些故事里也不乏一些人生哲理。在语文课结束前十分钟,每天都安排学生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或者放一段视频动画后对故事进行总结,这都能很好的丰富课堂内容。
3.教学宗旨灵活,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特点。
语文生态课堂是要带领学生走进语文世界,并不是再以传统的死记硬背和考试分数来评判学生的优劣。教学宗旨更倾向于学生自身的提高和发展,让学生有自己的理解记忆方式,并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教师更应该去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正热爱语文世界。
(二)有序性
1.突出语文课堂的井然有序
在语文教学中也有一定的逻辑秩序和教学系统。我们应该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方向,杂乱无章并不能称之为灵活。小学生学学习的课文通常以人文故事,经典寓言为主。像课文《小猫种鱼》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两篇文章都讲得是种植的寓言小故事,我们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一类故事来给大家讲解什么叫做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通常会告诉人们怎样的道理。再以不同的故事来侧重说明。这样不仅在教学方面体现了秩序的美感,也让课后工作井然有序,使学生减少负担。
2.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有秩序的课程编排能令知识点相互贯通,不仅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让学生课后复习时温故知新。举例课文《司马光》和《聪明的华佗》都是讲要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事情。这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司马光/华佗你会怎么办?你们能想出其他方法解决吗?”这种开放式的问题最适宜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了,他们想象力丰富,语言有趣,答案五花八门,不仅开阔了思路,学会了举一反三,还让课堂的气氛活跃了起来。
(三)创新持续性
小学生还处于一个可以引导启发,思维活跃的时期。他们很有创新精神和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好奇心,来点燃他们自主学习探索的热情。并加以耐心的辅导和帮助,让学生思维更加灵活,敢于挑战自我并向已成理论发出质疑。
在《长城砖》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位宇航员神采飞扬地说,‘我在宇宙飞船上,从天外观察我们的星球,用肉眼辨认出两个工程:一个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个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然而从科学角度来讲,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个质疑点来让学生进行调查,并教会他们敢于质疑权威,要有自己的想法。
三、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模式研究
(一)创设和谐生态环境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一个和谐温暖的班集体会让每一个学生乐在其中。在教室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种植花草,做手工装饰品等来装饰属于自己的大家庭。教师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学生座位的编排、教师的陈设、颜色、采光、空气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需求。在课间教师可以为学生教授一些歌谣、舞蹈,并带领学生一起游戏。这样师生融洽的氛围不仅可以让学生身心放松,也可以陶冶情操一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
(二)与学生打成一片
在班级体中,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任更影响到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塑成。教师应该让自己与学生成为朋友般的关系,互吐心声亲近自然。这样的融洽师生关系会让学生更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也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教学安排和讲授计划。学生感受到了班级的温暖就不会产生厌学、紧张、偏科等不良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更有助于生态课程的建立和发展。
(三)师生评价互动模式
互动式教学的重要形式和表现方法,是生态教学的一部分。实质是要建立一个平台,在学生、教师、课程文本、教学制定之间展开一个多元化的信息沟通渠道,让师生相互评价,互通有无,让教学更贴近学生身心特点。这种相互交流而产生影响的复杂过程将会产生平等相处、共同进步的奇妙效果。并让师生达成相知、互信、共享、双赢的生态关系。在小学开展生态语文课堂就更能促进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把握,也能进一步知道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生活状态。
(四)课堂形式多元化
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倾听者,他们更应该成为知识的领悟者。要让学生进入多元化课堂,不仅要求放飞心灵,打开思绪也要亲手实践,点燃创新火花。例如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就可以师生、家长、教学的同意互动。
用以下形式会让课堂更活跃:(1)巧动手:比如教授孩子如何种植花草;植物的特点以及培育方式。可以让学生中自己喜欢的花草,并通过文字、表格、画图、拍照等形式记录生长过程。(2)做实验:课文中枢煮熟的种子就不能发芽,那么煮熟了的种子真的就颗粒无收吗?教师此时应该鼓励学生回家以后和家长一起做个小实验,让家长帮忙煮熟种子并分开种植,通过实验结果来证实课文中的自然原理。(3)勤获取: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喜欢的花的小故事、生长环境。也可以组织学生去植物园身临其境去认识触摸周围的植物,并写一些观后感或者自己想出来的小故事。(4)大家还可以开一次交流班会,互相赠与自己种植的花草教会学生懂的分享,懂得感恩。
结语:总之生态语文课程就是要有一个清新、自由、发散、灵活、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让师生互动、情感互通、和谐平等、放飞思绪。这样学生才能有敏捷的思维、天马行空的想象、才不会被框架束缚。只要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课堂就会洋溢着生态模式的和谐气氛。老师的指导和点拨就会起到推波助流的良好效果。对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改变也是受益匪浅。带领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便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顾亚峰.试谈如何创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课改研究.2011年12月8日
[2].于琴.浅谈小语文生态课程的开展与探究.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