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教育部师德师风十不准

教育部师德师风十不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02 20:00:2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育部师德师风十不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教育部师德师风十不准

篇1

1.强化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我校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庄浪县教育局关于印发教师职业道德“十不准”》等法律法规,学习省、市、区教育部门关于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文件,学习省教育厅、庄浪县教育局严肃处理教师违反师德等问题情况的通报,引导教师严格遵守《教师廉洁自律规范》,坚定职业理想,坚持职业操守,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始终严守规矩,淡泊名利,敬业爱岗,乐于奉献。没有发现明显的教师有偿家教、体罚学生、索请索礼、以教谋私等各种师德失范问题。

2.建章立制,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

学校一方面抓思想、抓学习、抓教育,从源头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方面抓制度、抓管理、抓惩戒,加大对教师的约束力度,规范从教行为,推进依法治教。各学校建立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考核制度、集中培训制度等。通过解读上级文件、警示教育、专项督查等方法和途径,让全体在职教师增强法规意识和廉洁从教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利益观。结合“四有好教师”评选活动,对教师进行评议。通过“问卷调查”、“四评”评价、家长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全面掌握师德师风情况。重点开展了“治理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专项整治工作。学校对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分析原因,责令相关教师认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跟踪监督,确保整改效果。

3.开展活动,引导教师做师德师风的践行者。

为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具有时代特色,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大局,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开展了“强师德、正师风、树形象---向师德楷模学习做学生喜欢的教师、人生的领航人、最美教师、特色教师”等主题系列活动,举行师德公开承诺暨教师集体宣誓仪式,开展“最美教师、学生喜欢的教师”、等评选评比,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引领广大教师坚定职业理想、恪守职业规范,自觉履行职责,建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促进教师肩负重任,奋发进取,追求卓越。开展“正师德、铸师魂”演讲比赛,每年都评选9名优秀教师。

4.成效明显,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新形象。

通过活动的开展,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进一步提高,敬业精神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质,因材施教,以生为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二、师德师风仍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师德师风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有的教师业务学习能力不强,对教育教学不深入钻研,工作效率不高。二是少数教师爱岗敬业精神不强,使命感、责任感淡薄,对教学工作精力投入不够。三是仍有个别教师从事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现象。四是有的教师不爱读书、不善于学习,理论知识储备量不够丰厚,教学方法陈旧,接受现代教育思想慢。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配套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热情、提高教书育人本领。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让教师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对工作高度负责,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爱校如家,为人师表,尽职尽责。

2.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激励长效机制。

篇2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以更新师德观念、规范师德行为、提升师德水平为重点,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学生满意的教师”为目标,以“爱与责任”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师德建设,强化师德素质,建设一支能够担当起教书育人重任的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师德建设目标: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教师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精神。以活动为主线,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落实好教师道德行为“十不准”,做好教师用语“十提倡”,加大查处力度,坚决遏制以教谋私、有偿家教现象。学生未通过对每位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考核评价,使良好的师德转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转化为广大教师的人格品质。

三、具体措施:

<一>、健全组织,强化师德建设观念。

学校要把教师师德建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抓好师德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成立教师师德建设领导小组,部署教师师德建设活动,以“现代教育”理念树立起献身教育、教书育人的现代教师的师德观。在师德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定树立起终身从教的职业信念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为主线,有效开展教育活动。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素质。

1、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学习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

2、严格落实教师道德行为“十不准”、教师用语“十提倡”等。“十不准”即:①不准参加组织和迷信活动;②不准从事有偿家教和收费补课;③不准上课时吸烟和接打手机;④不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⑤不准在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以及其他娱乐活动;⑥不准利用任何形式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言论;⑦不准训斥、指责和羞辱学生家长;⑧不准私自向学生收费、摊派读物及推销商品;⑨不准赌博、酗酒以及说脏话;⑩不准穿奇装异服、戴奇特饰品、浓妆艳抹,留怪发型。“十提倡”即:①“你真聪明,真能干”;②“你真可爱,真活泼”;③“你还有什么问题?”;④“你的问题一定能解决”;⑤“别着急,慢慢说”;⑥“别灰心,再来一次”;⑦“看到你进步,真高兴”;⑧“今天,你做得很好”;⑨“相信你,一定行”;⑩“通过努力你一定能成功”。学校要严格贯彻落实教师师德禁令及其他师德规范,教师人人熟知,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3、结合上级师德建设有关要求,全体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教师除掌握好专业知识外,还要积极参加进修深造,从而在理论上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能力,以适应教育体制的转轨变型。

<三>、丰富活动载体,开展系列活动。

本学年我们将实施“五师”教育工程:

(1)铸师魂教师要具有“四心”:关爱学生诚心,了解学生细心,教育学生耐心,服务学生热心。

(2)育师德教师要做到“三爱”: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对后进学生要有“三心”:爱心、耐心、信心。

(3)树师表教师要实现“一二三四”目标:一强——强化为人师表意识;二严——严肃的自我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三种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四高——高度的觉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教学艺术。

(4)正师风通过制度规范、行为规范、榜样规范,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5)练师能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按师德先进集体和师德标兵目标进行培养。

<四>、完善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师德建设实施。

学校将教师职业道德确立为年度考核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不断完善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推动师德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塑造教师师德群体的良好形象,使师德建设落实到实处。

<五>、展示学校风采,提高学校的影响力。

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开展信息渠道,大力宣传师德高尚的教师,树立师德典范,鼓励教师多上传文章,展示我教师师德风采,扩大我们学校的新形象。

(二则)

经过学习师德师风建设材料,我深深的体会到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师德建设,每位教师都要坚持不懈,认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光荣使命。社会在变化对我们这代人的人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追求”,如何“保持”是个复杂的问题。我们要很好地对待,很好地解答,把学生的思想引到正轨上来,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好思想、好作风、好行为,在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我在工作中深切地体会到,我作为一名教师,要发展必须在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不但要创造优美的教育教学环境,而且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具有渊博的学识,崇高的境界,高尚的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为人师表。时时刻刻把“爱岗、敬业、爱生、奉献”放在心上,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以自学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通过自查,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

(二)业务有待提高

(三)工作经验不足

针对性以上缺点,本人提出整改和努力意见如下:

(一)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学校教育部门有关学习活动,把时间用在业务钻研上,勤劳苦钻,精益求益。

(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虚心求教,探索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

(三)提高主动性,积极性,团结互助,发扬奉献精神。

教师对学生一生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行为示范。我将一认真学习,审视自长,把师德建设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教师是为人之表,要有好思想,有高尚的品德。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把树立教师师德的形象放在首位。以自身高尚师德影响教育学生,态度和蔼,有礼貌,避免态度生硬,在学生和家长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研究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才能使自己的整体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我将继续努力,以新的姿态迈向21世纪的光辉事业。

(三则)

过师德教育学习后,我学习了《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有关师德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先进教师的先进事迹,反思自己,觉得自己的表现在示范方面做得很不够,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我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

一、发扬成绩,努力克服缺点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过去工作中的优点,总结在实践中取得的好的成绩及经验,努力克服过去在工作中出现的缺点,改正过去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二、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和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教学工作要保持与时俱进。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将不懈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使自己始终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我会不断提高业务修养,不断学习,改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从而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始终站在教改的前沿。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活到老、学到老,工作之余,我除了学习业务知识外,还要不断猎取各家知识,不断汲取前人留下的知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思想、老庄哲学等对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受益终身,“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厚积而博发”是每个做教师都应具备的才智。在积极努力地上好课的同时,还要主动参加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不断向别人学习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教育事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雷锋同志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人生是在奉献中才会更美丽。

四、关注学生,爱护学生

篇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坚守岗位,教书育人,深受学生的爱戴。但是,在尊重知识人才,尊重教师的政策还未全面落实的情况下,在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受到冲击的情况下,个别教师受社会上不良思想意识的影响,忽视师德修养,理想情操失落,道德观念下降,过分讲实惠、讲自我,一切向钱看。一些教师重技术业务,轻政治理论学习,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松懈,要求不严,服务意识淡薄,育人观念欠缺。极少数教师违反教师职业道德,从教行为不规范,为教不廉,以教谋私,不讲诚信,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和教育事业的整体形象。

具有极高的教学水平并不能使教育者成为一个优异的教育工作者。一个优异的教育工作者除了具有相当高的教学水平外,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而良好的师德师风来自于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对师德师风的学习认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和觉悟,激发他们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对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校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师生关系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风向标

师德师风建设并不是教师个人的活动,良好的师德师风要表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这就必须要求教师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体现出教师的专业技能,更能体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

第一,以德为先,树立榜样。教师的高尚师德,首先体现在为人师表,模范地遵守国家的法律、纪律和社会公德上。教师的道德、性格、意志、情操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我们平时常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是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教书育人的水平与高洁的为人师表的品行。正如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所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叶圣陶指出:“教师必须讲究师德,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1页)

儿童、青少年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作用最大。因此,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个性、品德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该表里如一,言传身教。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致,说得漂亮,做得很差,这样会对学生心灵产生极坏的影响。因此,每个优秀的人民教师都要加强师德修养,在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南京市特级教师斯霞说得好:“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斯霞《对青年教师谈几点希望》,《人民教育》1982年第12期)

第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教过”不等于“教好”“教会”,按时上课,照本宣科,按规定布置作业,机械地批改作业,不能算有师德。在崇高的神圣的事业心的鞭策下,满腔热情地教导学生,不仅关心学习和思想的进步,还要关心学生性格、习惯与兴趣的养成,这才是有师德。教师具有师德,才会真正去爱学生,帮助学生,使之能健康成长。否则,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也是无以复加的。

第三,敢于担当,尽职尽责。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是并行不悖的。有的教师认为,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这个不准,那个不准,教师也不能管学生了,只好放任自流。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这些话是有道理的,但是严格要求不等于体罚。教师对学生要严慈相济,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自己敬而有爱,而不是敬而远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对好的学生不迁就,对待差学生,更要付出格外的爱心,精力和时间,批评教育和帮助,同情了解学生的苦衷,启发学生的自信,扶植他们跨出正确的一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教师的严格要求也不能狭隘地表现在仅是对学习过程的严格要求上,这是不全面的。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学会做人,要经常关心他们思想状况、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第四,尊重个性,发扬民主。热爱学生,就应该尊重学生,发扬班级民主,不搞“一言堂”。在教学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学习中有错误,允许学生改变看法,允许学生保留意见,允许学生向老师随时质疑,允许学生同老师争论问题。并给自己规定“四条守则”,要积极表彰和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肯定学生发言中的正确意见,妥善处理学生的错误答案,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与疏漏。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学生,把学生放在什么位置,对于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集体民主意识至关重要。如果教师能把学生看作是与自己地位完全平等的人,看作班级的主人,决不包办代替,那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对这个集体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会想方设法把这个集体弄好;如果教师不这样做,总是自以为是,独断独行,听不得学生一点意见,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缺少民主作风,那么,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很难体会到作为集体一分子的责任感。

篇4

教育的本质在于让学生成人,即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启迪学生的人生智慧,使其成为适应和引领社会发展的人。在学生成人的过程中,教师无疑是重要他人和关键因素,其自身品德高尚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修养。是故“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素就是良好的师德师风。相应地,对教师的评价也必须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的第一标准。长期以来,教师评价的维度过于偏狭,主要聚焦在学生的分数上;形式过于单一,主要聚焦在易于量化的数据上。而师德师风是一个难以通过量化手段去完整呈现的教师重要素养,其对学生的影响更多是教师身体力行而发生的潜移默化的效应,难以在学科分数上得到体现。因此,以“唯帽子”为主要表征的人才评价方式正是上述偏狭的教师评价观的具体反映,它扭曲了人们对教育本质、教育价值和教育生态的本真认识,放弃了全面衡量教师师德师风、教书育人能力和职业态度等多元标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该弊端主要表现为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停留在口头、文件和会议等形式层面,不能对广大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实质性的导向作用,无法激发起教师内心的职业崇高感和使命感,无法与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功利化和短视化负面效应相抗衡,结果少数教师丧失了道德自律意识,出现了一些逾越师德红线的事情。这些屡禁不绝的违背师德的事件,不仅阻碍了教育功能的发挥,而且通过各种媒介的传播与发酵产生了极其不良的社会反应,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社会形象。那么,如何有效践行教书育人的核心使命和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需要在师德师风评价方面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界定清晰,落实师德评价的刚性标准。近年来,教育部等部委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一系列有关师德师风的政策文件,各省份也相应出台了上述政策的实施细则。在这些政策的指导下,一些地方还颁布了诸如“教师行为十不准”等更加具体的师德师风方面的要求。所有这些政策规定构成了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和行为禁令,也成为评价教师师德师风的底线要求。为此,学校要认真学习这些政策文件的精神和具体内容,组织教职工讨论并参与制定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师德师风评价标准,形成明确且完整的师德师风行为准则,并落实在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教学研究和管理服务等全过程,成为规范教师具体行为的指南。同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准入、招聘考核、职称评审、评先推优、表彰奖励的首要要求,从而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落到实处,严把教师评价中的政治关和师德师风关。2.建立规范,完善师德评价的合理流程。《总体方案》指出,要“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等具体举措。该制度的有效实施,有赖于师德评价之规范流程的建立,包括评价主体的选择、评价程序的设定和评价结果的运用等三个方面。一定意义上,评价程序的合法化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程序正义,属于师德评价的题中之义,不可或缺。具体而言,选择评价主体时要落实《总体方案》确立的系统观,加强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不同主体在教师评价工作中的协同联动性,形成各方共同支持评价制度改革的合力。设定评价程序时,要制定师德失范行为的处置程序,将举报、受理、调查、上诉、认定、处理、解除和存档等不同环节的工作细化,订立合理合规的管理制度,使师德失范行为的处理及时而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时,要完善师德考核的负面清单,建立完整的师德师风档案,让师德师风评价结果直接关联教师的利益,在各种类型的评价活动中对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3.修炼内在,注重师德师风的实质性评价。师德师风既是国家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统一要求,也是教师自身的一种境界修为,是优秀教师基于对教育工作的深入理解而形成的使命感的体现。换言之,师德师风不仅是一种外在的律令,更可能是教师内心信念的追随。可以说,师德师风是在教师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锤炼而成,有赖于教师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历史责任感的承担。为此,对师德师风的评价要避免管理手段的异化,要坚定不移回归教育的本质、初心和规律,从教师作为完整的具有主体性的人的角度评价师德师风,从教师自我价值与意义实现的角度把握师德师风的生成性和特殊性,从而引导教师加强自我品格的修炼,自觉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精神,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育人水平的提升。

二、要聚焦教师履行教育教学的基本职责

合理的考核评价,不仅为教师的入职、晋升、聘任、培训和奖惩提供了基础和依据,也有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教学、教研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整体提升教师素质和水平。对于如何解决教育教学实绩的操作化难题,《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长期以来,教育教学在教师评价中主要以结果评价的方式存在,即教育教学服务于考试,并最终化约为考试分数。判断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尺就是分数。对分数的热衷导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班级之间、学校之间存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关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课程大纲让位于考试大纲,后者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真正依据。在强大的功利性目标驱使下,一些教师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知识考点的深入研究上,放在带领学生对知识考点的反复操练上,而对于知识考点之外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都置之不理,从而无法保障国家课程的有效和全面实施。因此,有效落实《总体方案》,必须用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引导教师履行教育教学的基本职责。1.建立教学述评制度,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以“教学要基于学生”为出发点,以“教学评价要促进学生学习和反思”为归宿。要求教师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将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要素和全流程;要求教师实施差异性教学,关注学生不同的认知心理特点,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增值;要求教师科学研判学生的学业状态,避免将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采取考察维度更加多元、结果与过程兼顾的教学述评制度。为此,学校要完善教学述评制度,要求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要发挥大数据时代的信息获取优势,尽可能地全面搜集学生的学业信息,对其学业状况进行系统分析;要将述评前收集信息和研判学情、学生学情的述评以及述评后落实指导意见等环节统整起来,让学生明晰自己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对其产生一种积极性压力,以在每一个环节都让评价发挥促进学生学业进步的发展。2.落实教师家访制度,考核家校联系情况。家访制度是指教师到学生家中,与家长深入交流学生的在校表现和进步得失,进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商讨可行的方案。家访不仅有助于增强家校联系,促进教师对学生的进一步了解,而且有助于家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随着人口的激增与流动,学生居住地的分散,教师家访制度在很多地方已经消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仅限于学业上的表现;家长平时也无从知晓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更不可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情绪变化,结果常常在孩子出现重大问题后才被通知到校,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为此,学校要落实教师家访制度,根据学生家庭分布区域制订合理的家访计划,并且将家访纳入教师评价的范畴,促使教师走出校门,走进学生家门,开启家校合作的新局面;要对教师进行适当培训,提高教师与家长理性沟通的能力,帮助教师基于家校共育的理念建立良性的亲师关系;要充分利用发达的通信技术,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访工作新模式,破解社会疏离带来的沟通障碍。3.通过资源的再分配,引领对教学的关注。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这种导向会引导教师关注自身的垂范作用、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落实对学生成长的关注等,不知不觉间让教师聚焦到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上来。事实上,教学具有高度情境性、经验性、实践性、发展性等特点,在本质上是一项高度复杂、难度系数极高的工作,需要教师沉潜学问、教书育人。就此而言,需要发挥学校资源分配制度的杠杆作用,旗帜鲜明地倡导学校重视教学的价值观念,捍卫与坚守教育教学为教师安身立命之职责的信念;促进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鼓励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聚焦学生成长的教师共同体;引导教师基于教学专业人员的角色,在理想信念、使命担当、身份认同、教育理念、教学技能、行为表现等各个维度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篇5

《中国教师》:贵地区2011年接收免费师范生的情况如何?

董学军:我市2011年接收了12名免费师范生,基本上安排在市、县属学校,已经全部解决了工作和编制问题。总体来说,我们对接收的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

《中国教师》:贵地区对教育人才的需求情况是怎样的?

董学军:到目前为止,我市学前教育的师资缺口还是比较大的,初中一些学科的教师资源还很紧缺,另外,我市存在湖区、山区、滩区学校,农村中小学相对分散,教师配备也比较薄弱。下一步在人才选择上,我们主要是向幼儿教师岗位倾斜,农村中小学英语、美术、音乐等学科都是下一步要充实的重点。

《中国教师》:在响应国策的情况下,当地对免费师范生的接收和定岗都制定了什么样的方针和政策?

董学军:针对免费师范生的就业问题,济宁市教育局、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济宁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济宁市财政局已经在2010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济宁市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意见的通知》(济教人字〔2010〕5号)文件,并从2011年首批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开始执行。《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对一名生源地免费师范生提供不少于两个就业岗位的机会,以供免费师范生选择,充分为他们的就业提供便捷。

《中国教师》:您怎么看免费师范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项政策对当地有怎样的影响?

董学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合理吧,但是多少还是会造成一些影响和困难。比如我市的事业单位实行“凡进必考”政策已经很多年了,但是免费师范生的直接安置就业政策的实施就会对其他未就业人员造成一定的影响。2012年我市将有17名免费师范生毕业,需要提供34个就业岗位,我们已经完成了这项任务。不过,因为今后还要继续接收免费师范生,我们希望可以充分考虑基层单位的接收困难。同时,也希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加大与机构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的协调力度,出台操作性强的政策规定。

“贯彻执行我们始终坚持的‘强师德、提师能、增素质’的工作要求,继续着力开展四项工作,以完善教师的职业发展道路。”

二、人才培养

《中国教师》:当地如何留住免费师范生,不让人才流失?

董学军:在人才管理上,我们首先是严格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合理定岗,落实工资福利待遇,尽力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其次是重视对免费师范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并加强对他们的业务培养。再次是结合我市开展的教育工作,让免费师范生与本地教师得到同等的发展机会。

《中国教师》:免费师范生与当地教师怎样才能优势互补,形成有战斗力的团队?

董学军:互帮互学,互相进步吧。一是要指定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作为免费师范生的指导教师,搞好传、帮、带工作,使他们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二是要充分发挥免费师范生的专业特长,将他们在大学里接受到的新思想、新理念充分应用到教育教学环境中,多与当地教师加强交流,形成优势互补、战斗力强的教育团队;三是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的培训,协助教师们制定好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鼓励他们争做优秀教师和教学骨干。

《中国教师》:贵地区怎么落实免费师范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两年”的问题?

董学军:在这一点上,我市确实做到了认真贯彻和落实。已到城镇学校任教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在任教期间,结合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精神,首先到农村中小学校支教服务两年。在基层学校工作,各项教育资源比较有限,发挥免费师范生的优势和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带动当地教育的发展。所以,为给免费师范生日后的工作发展提供助力,我们也有两项举措。一是团结教师力量,实行“1+1”结对子,既能使免费师范生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又能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理念;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免费师范生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期间享受派出学校工资福利待遇,相关学校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在学校评优树先、职称评聘等问题上给予照顾。

《中国教师》:当地为充分发挥免费师范生的优势,保证免费师范生的职业发展,都建立了什么机制,制定了什么政策?

董学军:我市去年毕业的免费师范生不少,又是第一次接收,算是积累经验的一年吧。通过去年接收工作的完成,我们也正在积极探索能够发挥免费师范生优势、保证免费师范生职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以便推动日后每届免费师范毕业生的接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不过,以目前情况来看,要做到这两点,保证当地教育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开展,从长远的角度,我们还是会贯彻执行我们始终坚持的“强师德、提师能、增素质”的工作要求,继续着力开展四项工作,不仅可以完善教师的职业发展道路,更可为免费师范生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一是开展的“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可以为免费师范生创设思想道德建设平台。我市把2011年定为“师德师风建设年”,集中开展“正师德规范、树师表形象”活动,层层举办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为定期举办奠定基础。市教育局还印发了教师“十不准”规定,制定了《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引导教师文明执教、优质施教、廉洁从教。比如已在国家、省、市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的鱼台县“椅子教师”王树科的事迹,就是我们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表率。

二是全面推进教师培训工作可以为免费师范生创设在职学习与进修的平台。我市建立了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市财政每年划拨200万元专项教师培训经费。2008年以来,我市逐年加大培训力度,每年市级集中培训都在万人以上,县市区在2万人以上。培训重点对象是新招考教师(包括免费师范生)、骨干教师、名师和幼儿教师;在培训方式上,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远程研修与常规培训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三是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可以为免费师范生的学习与进修提供宽松的环境保障。我市建立了能够一次承担600人培训任务的济宁市教师培训中心、12个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和100个学科教师培训基地,构建了以市教师培训中心为龙头、县级教师教育机构为主体、100个学科教师培训基地为补充的三级师资培训工作体系,为教师在职培训工作提供了设备先进、条件完善的场所。

四是实施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可以为免费师范生创设实现“未来优秀教师、教育家”梦想的平台。为推进“青年教师千名教育硕士培养计划”,我市连续三年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了1 000名教育硕士。为发挥名师专业引领作用,我们精心挑选了100处有省、市名师的重点学校,命名为“济宁市学科教师培训基地”;依托“济宁市教师教育网”,设立了100个“名师工作室”,加快培养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为6万名专任教师设立了“网上工作室”,组建了教师教育专家信息库、远程教育指导教师库和教师教育资源库。此外,全市每三年评选一批“杏坛名师”“特级教师”,现已命名两批“杏坛名师”100名、“特级教师”206名。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教师新秀、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特级教师、杏坛名师”的五级教师成长梯队。同时,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教育家,推进名校长建设计划,每年还举办一次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每五年组织一次校长素质提高培训,并建立了名校长信息库。

“建议今后能够加大经济欠发达地区免费师范生的招生计划,并在经费、培训等方面进行重点倾斜;而对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则可以根据当地需求适当减少,以平衡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协调发展

《中国教师》:您对师范大学的培养有什么建议?

董学军:首先是希望师范大学可以搞好基层单位急需人才的调查研究,根据基层单位的急需专业,合理招收免费师范生;其次是在高校培养期间加大力度,严格要求,杜绝安逸思想;再次是加强免费师范生的师德教育,特别是要端正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农村教育的认识,强化奉献意识,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最后是加强免费师范生实践环节的训练,知识固然重要,但学习能力和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却更重要。

《中国教师》:对这项国策有什么建议或者意见?

董学军:建议今后能够加大经济欠发达地区免费师范生的招生计划,并在经费、培训等方面进行重点倾斜;而对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则可以根据当地需求适当减少,以平衡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免费师范生招生培养上,要突显国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乐教、爱教的优秀学生报考师范专业。

篇6

当前,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央和省、市、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先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xx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要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同时也提出,要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历史性任务。这是对农村教育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今年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也就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提出了明确指示。2012年,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王县长提出:我县将突出实施“六大”民生工程,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要提高工作水平,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必须以班子建设为突破口,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多干事,干实事,出成绩,出效益。

首先是着眼于建设团结协作、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只有努力提高每个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对工作高瞻远瞩,驾驭全局。教育局领导班子现有成员7人,大家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工作中团结一致,作风务实,凡要求下面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大家时时处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为己任,以创建“廉洁高效、务实求真”的领导班子为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其次是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服务化,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落实型”机关新形象。根据省、市、县精神,教育局机关继续开展了以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活动,始终坚持“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十不准”要求,通过活动,全局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和纪律观念得到了明显增强,学习理论的自觉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加牢固地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意识,更加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的目标。

第三是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积极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县教育局深入扎实地开展了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成立了工作领导组,制定了《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方案》,召开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动员大会,举办了听证对话会,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机制,突出抓了规范收费行为、完善校务公开、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内部管理等四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局机关的岗位责任制、首办负责制、行政首长问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工作流程图、行政不作为和过错追究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形成了“廉洁高效,务实求真,服务大局,争创一流”的机关作风,体现出了传播先进文化、推进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的时代特征。

第四是认真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教育各级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领导组,制定下发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面向社会公布了县教育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举报电话,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和各学校校长签订了收费工作承诺书,在实施过程中,把专项治理工作与纠风工作相结合,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确保了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二、以创新发展为目标,扎实工作,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首先,通过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了全县“普九”水平。

推荐同主题文章相关于:2012年县教育局局长工作总结【返回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其次,通过配套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第三,通过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校长教师的职业能力

篇7

当前,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央和省、市、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先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xx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要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同时也提出,要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历史性任务。这是对农村教育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今年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也就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提出了明确指示。2010年,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王县长提出:我县将突出实施“六大”民生工程,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要提高工作水平,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必须以班子建设为突破口,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多干事,干实事,出成绩,出效益。

首先是着眼于建设团结协作、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只有努力提高每个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对工作高瞻远瞩,驾驭全局。教育局领导班子现有成员7人,大家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工作中团结一致,作风务实,凡要求下面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大家时时处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为己任,以创建“廉洁高效、务实求真”的领导班子为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其次是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服务化,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落实型”机关新形象。根据省、市、县精神,教育局机关继续开展了以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活动,始终坚持“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十不准”要求,通过活动,全局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和纪律观念得到了明显增强,学习理论的自觉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加牢固地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意识,更加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的目标。

第三是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积极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县教育局深入扎实地开展了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成立了工作领导组,制定了《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方案》,召开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动员大会,举办了听证对话会,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机制,突出抓了规范收费行为、完善校务公开、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内部管理等四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局机关的岗位责任制、首办负责制、行政首长问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工作流程图、行政不作为和过错追究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形成了“廉洁高效,务实求真,服务大局,争创一流”的机关作风,体现出了传播先进文化、推进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的时代特征。

第四是认真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教育各级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领导组,制定下发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面向社会公布了县教育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举报电话,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和各学校校长签订了收费工作承诺书,在实施过程中,把专项治理工作与纠风工作相结合,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确保了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二、以创新发展为目标,扎实工作,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首先,通过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了全县“普九”水平。

一是教育经费实现了“三个增长”。2010年财政对教育的拨款19666万元,比上年的14779万元增长33.07%;财政经常性收入29330万元,比上年的28654万元增长2.36%。全县生均教育事业费4050元,比上年的3253元增长797元;小学生均公用经费404元,比上年267元增长137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584元,比上年的368元增长216元。

二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不断深入,保障范围逐步扩大。2010年,全县安排中小学公用经费总额为2061.1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公用经费876.88万元,省补助292.32万元,市补助105.66万元,上级转移支付资金482万元,县财政安排304.18万元,农村小学、中学、县城小学、中学的基本标准每生每年分别为354元、534元、470元、652元);安排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为211万元(其中中央147万元,省级64万元);2010年春秋两季,全县中小学免费提供教科书总额为5699955.64元;全年补助寄宿生生活费80万元,补助人数1111人(小学133人,初中978人)。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住宿费61万元。

三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救助。救助残疾学生25名,金额近4万元。继续对全县所有孤儿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救助,使每个孤儿享受从小学到高中12年全免费教育,免费总金额为20万元。2010年,不断加大对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力度。先后有兴大高中助学工程、省彩票基金助学行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县关工委助学行动、县政协育才济困基金会助学行动对全县困难家庭高中学生进行学业救助,受惠学生570人次,资助金额83万元。

【1】

推荐同主题文章相关于:2010年县教育局局长工作总结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全面实施,使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得到了提高,有效地保障了学校正常运转,减轻了农民负担、降低了学生辍学率,进一步巩固提高了全县“普九”成果。目前,全县6-11周岁适龄儿童人口数22841人,在校生数22841人,入学率100%;12—14周岁适龄少年人口数12316人,在初中就读数11986人,入初中率97.3%。辍学率:上学年初小学在校生数28592人,学年末在校生数28592人,学年内无辍学学生。上学年初初中在校生数14374人,学年末在校生数14309人,学年内辍学65人,辍学率0.45%。普及率:14周岁人口数4608人,受完初级教育人数4608人,初级教育完成率100%;16周岁人口数4735人,受完初级中等教育人数4640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8%。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率:残疾少年儿童51人(其中三类残疾21人),全部随班就读,入学率为100%,进城务工子女614人,全部入学。

其次,通过配套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一是列入政府惠民实事中的教育建设工程圆满完成。继XX年年投资3300余万元完成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宿舍取暖改造工程和东关学校搬迁新建工程后,2010年,全县5所学校的改扩建列入省惠民实事,其中:一中新建学生公寓楼,建筑面积4591平方米,投资500万元;三中新建教学楼,建筑面积2016平方米,投资246万元;岔口中学学生宿舍楼改扩建,建筑面积103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新建冠庄小学,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投资269.5万元;平定二中教学楼新建工程,投资540万元。全县1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改造工程列入市惠民实事,分别是张庄中学、巨城中学、娘子关中学、岩会中学、槐树铺中学、柏井中学、东回中学、古贝中学、石门口中学、阳胜中学。市财政对上述每所学校食堂达标改造支持4万元,共计40万元。2010年列入县惠民实事的项目是平定一中校舍扩建、平定二中和平定三中教学楼新建工程和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改造工程,其中,平定一中扩建工程,投资300多万元;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改造工程除市10所项目工程校外,涉及全县31所寄宿制中小学,县财政安排53万元。目前,各项目工程均已完工投入使用,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全部实现卫生防疫达标。

二是进一步整合了优质教育资源。2010年,按照规划要求,我县完成了6所小学的撤并任务,合并教学点10个,农村中小学总数由174所降至168所。同时,继续兴办寄宿制小学,目前全县共有25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已经显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

三是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升。继XX年投资100万元进行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套后,2010年,投资170.9万元为全县中小学配备音乐、美术和卫生器材14667件,使全县所有中小学音乐、美术、卫生器材达到国家要求配备的标准。图书馆建设方面,全县学校通过购置和捐赠的办法,新增图书1万余册,利用省教育技术装备对我县奖励的10万元资金,我县配套10万元用于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增加图书近3万余册,全年图书馆藏书新增4万余册,生均增长约0.9册,城关中学等五所中学通过了省二级图书馆验收。

第三,通过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校长教师的职业能力

一是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制定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规范,建立完善师德档案考核。积极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育的公信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班主任队伍建设取得实效。2010年3月份,在全县开展爱心班主任评选活动,共评出“双十佳爱心班主任”20名,“爱心班主任”20名,并将先进事迹材料印发全县学习交流。2010年5月,组织全县班主任素质展示活动,通过六个单项活动的评比,共评选出小学优秀班主任11人,中学优秀班主任20人,共有4名教师参加市级素质展示评选活动,并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2010年教师节,在市委、市政府组织的“阳泉市教育功臣”、“阳泉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评奖中,平定一中张俊田等10名教师被评为“阳泉市教育功臣教师”,平定一中李华峰等4名校长被评为“阳泉市教育功臣校长”。

二是继续实行城镇教师下乡支教制度,增强城乡学校校际之间的教研合作与交流。继续坚持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定期送教下乡。2010年全县共有51名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其中全职支教15人,兼职支教36人,促进了城乡教师的交流互动。

三是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

篇8

(2007年3月30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自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在上级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使我校义务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稳步提高。为了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不断改进,现将我校近年来学习贯彻《义务教育法》情况进行简要的汇报。

一、学校概况

永昌职中创建于1985年,1988年又命名为永昌县第二中学,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属正科级事业单位。2000年被确立为甘肃省重点建设的40所职业中学之一,2005年被评为省、市级绿色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5333平方米(38亩),建筑面积13384平方米,固定资产达1267万多元。教职工188人,专任教师160人,高级教师17人,一级教师100人。目前办学模式为初中、职高和普高“三位一体”,52个教学班,3220名学生,其中初中30个教学班1939人,高中1281人,在高中学生中普高9个班498人,职高13个班783人,开设5个专业(电子、机电、数控、财会、计算机)。

二、学习贯彻《义务教育法》基本情况

1、认真学习宣传新《义务教育法》

2006年9月1日起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施行后,我们从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新义务教育法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把义务教育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作为当前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实抓好。通过大会学习、专题讲座、教职工演讲、校园广播、黑板报、橱窗、主题班会、团队主题活动、宣传标语、条幅、学校公告栏、家长大会等方式,扩大宣传面,增强宣传效果,切实提高了广大师生对义务教育法的认识,为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新《义务教育法》的一个立法宗旨。多年来我们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不断规范教学管理行为: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或挪用非会考科目课时;逐渐取消考试后按成绩排名次和公开张贴学生考试成绩的极端做法;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课外活动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科普知识传授、科技制作、课外阅读、体育竞赛、社会实践、书法绘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开设和拓展校本课程,目前,我校已经开发出的校本课程有10门,其中一些正在实施,如初中语文组的《乡土语文教材》、高中语文组的《传统节日诗话》、高中数学组的《生活中的数学》、生化组的《化学与生活》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和考试次数,规定非毕业班每门学科每天作业量不超过20分钟,毕业班的不超过30分钟,非毕业班每学期考试次数为两次(期中、期末),毕业班的主要课程在此基础上,由课任教师自行组织1—2次小测验。

3、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历来就很重视队伍建设,针对年青教师多的特点,我们将重点放在培养年青教师和强化师德建设两个方面,坚持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分批多次派教师到外地学习取经,促使年青教师尽快成长。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等教育法规,并以县政府《关于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若干意见》和县教育局提出的“八条基本要求”和“十不准”禁令为准则,组织开展了“树师表、建师德、强师能、铸师魂”系列活动,并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和“师德问题责任连带制”,有效地促进了师德师风的明显好转。

4、高度重视学生品德教育

我们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办学思想不动摇,不断转变德育工作方式,丰富德育教育形式。改变以往学校德育工作中“集中灌输多,启发引导少;理论讲得高,亲身体验少;口头说教多,品德内化少”的被动局面,开展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德育体验活动、感悟教育活动。为了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我们制定出了《永昌职中以德治校方案》、《永昌职中依法治校方案》、《永昌职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安排意见》、《中学生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通过强化班主任队伍、重申《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教育、校园广播、艺术长廊、校园文化艺术节、法制宣传教育月、表彰奖励优秀学生、每周综合评比、老师与学生结对子、升旗仪式、晨会、主题班会、主题团队活动、张贴标语和横幅、开通心理咨询室、消防和交通安全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创新品德教育载体,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5、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1985年学校成立时,还没有教学楼,1987年11月3365平方米的教学楼投入使用。学校历届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求生存,谋发展,几经努力,永昌职中又建起了6735平方米的综合楼、1117平方米的办公楼及学生宿舍楼和学生食堂,目前学校装配有高标准实验室14个和多功能厅2个。建有卫星数字传输教育网络、远程教育宽带网、高保真听力系统和价值70多万元的千兆校园网。图书馆藏书1.6万册,拥有容纳1.2万册图书光盘一套。现有高级钢琴等音乐器材201件,体育活动场地4.5万平方米,体育设施和器材一应俱全,从而为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6、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和学生宿舍管理工作

我们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将安全工作纳入了学校议事日程,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总务处、政教处和教导处是安全工作的负责部门,校长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学生宿舍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去年学校为住校生购买了高质量的大容量洗衣机一台,彻底解决了床铺脏的现象,我们把学生宿舍管理作为育人工作的一部分常抓不放,进一步明确了宿舍管理人员的职责,实行轮流值班24小时不离人,加大监管力度,校长和总务处负责领导经常到学生宿舍了解情况、与学生交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起色。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学校每年都将校园犯罪率控制在0.3‰之内,基本上实现了“四无”目标:校园无盗窃、学生无刑事犯罪、学校管理无重大事故、教师无体罚学生的现象。

三、初中“四率”及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入学情况

近年来,中央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非常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我校积极响应,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努力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我校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在免费、学籍管理、毕业证颁发、升学、就学期间的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到了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2005、2006两年来我校“四率”情况:普及率和入学率均为100%,巩固率依次是98.79%和99.63%,毕业率依次是98.79%和99.63%。

四、“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及其他情况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国家抚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两免一补”实施步伐有关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办[2005]7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对我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工作的领导和实施,学校于2005年9月成立了永昌职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两免一补”实施办法,明确由政教处负责落实。据统计,2005年共有80名学生享受补助金4000元,363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金额达24970多元,按照国家政策,同以往相比,春学期免去1713名学生学杂费共计248385元,秋学期免去1654名学生学杂费共计239830元,2006年共有60名学生享受补助金7170元,1844人次享受免费教科书金额达10万多元,春学期免去1767名学生学杂费共计256215元,秋学期免去1855名学生学杂费共计268975元,2007年春季732名贫困生享受免费教科书金额共计34万多元,免去1939名学生学杂费共计281155元。

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严格制度,开源节流,始终坚持“三公开”和“三监督”,即公开收费政策、公开收费项目、公开收费标准,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特别是对义务教育经费更是专款专用,“好钢用在刀刃上”,2006年省上拔给义务教育专项资金15万元、市上拔给5万元,都用在了购置教学设备、维修校舍等方面。2006年中央给每生补助义务教育经费230元、省上给每生补助32元,学校一年的义务教育经费共计499992元,这些经费主要用在了教学业务管理、水电暖支出、设备日常维修等方面。

五、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新课改的评价体系与现行的以教学成绩为主的评价机制存在矛盾,我们一方面要推行新课改,倡导新理念,另一方面又要抛开新理念去搞“题海战术”、违心地继续走“应试教育”的老路子,这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最大问题。

二是我校目前班额过大,初中各年级各班学生都在60人以上,最多的达67人,最前面学生的课桌几乎挨到了黑板,特别是七、八年级各班均在65人以上,严重制约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育人为主的教育目的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同时也加重了教师工作量,给教师心理造成极大压力。

三是学校现在使用的操场管理、维护问题。一方面,我校学生在操场上进行课外活动时,因没有围墙而难以很好地进行强化管理,另一方面,尽管学校安排专人每天早上用洒水车洒跑道,但当学生大范围活动时,如课间操、课外活动、上体育课时,仍旧是尘土飞扬,极大地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另外清明寒食烧纸的络绎不绝、体育设施经常遭到破坏,现在操场已经破损,亟需维修并加强管理。

四是学生公寓的建设问题和学生食堂,我校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现有校舍窄小破旧,应该住校的学生在1080人,而今年实际住校的学生只有312人,768名(初中239人、高中529人)学生在外寄宿,据政教处记载,80%的违纪学生都是校外寄宿生,给学校管理造成许多的不便。学生食堂也只能满足七、八十人就餐,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学生公寓楼及食堂的修建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希望上级部门能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五是解决职业教育实习基地问题。学校只有教学实验场所,缺少职业教育的实习基地及必备的专用教室,制约着职教事业的发展。

六是校园周边环境问题。学校周围小商店、小饭馆的老板为了盈利,常常给学生零售香烟、赊账购物赊吃,既给学生家长造成了经济损失,又影响学校的声誉。

七是教师职称限额不足,高级职称指数18,中级职称指数68,尤其是中级职称指数严重缺少,目前已经取得中级职称资格者有99人,而未聘者还有35人,这种现状极不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心。

六、对当前教育的建议和意见

一是针对学校教育中存在重智轻德,家长中存在重分数轻品德的倾向,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使学校、社会都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行政部门要修改完善对学校、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

篇9

鄱阳二中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完全中学。她创办于1975年。1975—1982年期间校名为鄱阳镇中学,属鄱阳镇镇办中学。1982年升格为县级普通中学,更名为鄱阳县第二中学,沿用至今,2000年5月,鄱阳二中晋升为上饶市重点中学,2002年10月又被省教育厅命为“十五”期间全省重点建设中学。学校从创办以来,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1977年恢复高考时,学生宁长龙被中山大学录取,填补了鄱阳县当年高考的一个空白。1995-1997年,学校与江西省东南高级职业中学(现蓝天科技学院)联办职高,向省高职推送生源430余人。1998年-2003年,学校连续六年获全县中考升学率、录取总人数第一。高考一年一大步,一步一层楼,2002年高考录取率达63.2%。2003年5月,鄱阳二中代表队荣获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初中组)团体总分全市第一名,在鄱阳县教育史上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鄱阳二中自建校以来,已累计培养毕业生20000余人,近10年

来从这里初中毕业被省重点高中录取的学生中有近300人先后考上了清华、北大、人大、中山、复旦等全国名牌院校,学校还向全国大专院校输送了一大批专业好、素质高的体育、美术人才。1990年,学校被授予“上饶地区文明单位”,1997、1998年,鄱阳二中连续两年荣获“地区先进学校”光荣称号,2003年3月,学校被确定为“全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2004年再次被评为市文明学校。

2004年8月,新的校领导班子组建后,根据县情和校情,制定了“做精做细初中,做大做强高中”的发展思路,力争通过若干年的艰苦奋斗,把学校办成全省一流重点中学。

二、我校教育发展情况、特点和经验

我校由过去一所镇办初中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全省重点建设中学,根本原因就在于各级领导对我校的关心、支持,在于我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才实现了成功的跨越。现将我校在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中教育工作情况、作法和经验汇报如下:

1、各级领导重视和认真指导,是我校发展壮大的有力保障。

在我县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大前提下,县政府在制订年度计划时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数年前,原省政协副主席黄懋衡就曾亲临我校指导工作。每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都要到我校来几次,进行调研、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今年,市委常委、县委书记赵东亮同志上任伊始就就于春节前夕带领部分县领导来我校调研,看望教师;在最近召开的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赵书记在讲话中就要求县级领导率先垂范,做到“两带四不”,即带头关心教育、带头支持教育;不调(借)一名教师改行,不批一个条子徇私情减学费,不打气招呼干扰一个教师调动,不接受学校的一次吃请。从而为我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并要求教育部门争创“四个一流”的新目标,又为我县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的“三个月有明显的起色,下个学期有明显转变,两年之内有明显成效”,更是对我们这些学校提出了殷殷希望。去年和今年,市教育局局长盛平珍同志曾两次来校指导工作,这些,都充分反映了省、市领导、县委、县政府对我县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我校也正是在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才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2、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推动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

⑴在教育中,我们一直秉承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新理念;在教学中全面贯彻“三个让”的办学宗旨,即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每个家长都体会到子女进步的喜悦,让每个教师都享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为了让社会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成立了家长理事会,每年换届一次,实行开门办学。而学校每个重大决策都需经教工大会讨论商定。以德治校、民主治校。教学上,采取教研组、年级组双重管理。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坚持行政值周制,履行查岗、护航等职责。在学生中开展的“养成教育”充分体现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推动了全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朝着更加科学化,更加自觉化、主动化的方向发展。

⑵注重素质教育,促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秉着“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个个成才”的办学理念,学校十分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狠抓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学生的终身着想。在省、市、县组织的中学生绘画、书法、作文、体育演讲比赛中,屡屡获奖。前不久,刘枭同学在中学生美术赛中获全县第一。在去年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电视辩论赛上,我校参赛选手获全县第三名的好成绩,这充分展示了鄱阳二中素质教育结出的累累硕果。

⑶强化初中“王牌”意识,打造高中“特长班精品”

①初色。初中是二中的精品,拳头产品。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我校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成功经验。每年中考,占有绝对优势。前后连续八年全县夺魁。2003年参加全国奥林匹克数学比赛,荣获全市团体第一名,全市颁奖大会因而在我校隆重召开。2004年中招考试,全县前10名,我校占7席。李逸同学获个人总分全县第一。

②美术、书法、音乐特长班斐名远扬。

我校是一所二类完中,生源质量相对较差,文化基础不扎实。为此,我们从学校实情出发,根据高中部分学生的特长,开设音体美特长班,加大了对音体美教学设施的投入,抓紧了施教人员的素质培养和提高,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多年来为高校输送了一大批体专、艺专生。近几年,我校此类学生录取比例占全县50%以上,受到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⑷积极开展“普九”验收前期工作,确保2005年底我校“两基”验收达标。

学校于去年就成立了以卓凡校长为组长,其它班子成员为组长的“普九”验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了“普九”专干,印制了调查摸底表格,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成员动员大会,尽一切力量配备配齐各种软、硬件设施,以迎接“普九”验收。

3、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夯实我校发展基础

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多方筹资,我校的硬件实施建设已初具规模,达到了二类完中的验收标准:

⑴我校现有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科技楼、师生宿舍楼、校办印刷厂楼共10幢,生均建筑面积4.4m2,生均空间面积3.2m2。

⑵64座语音室2间,微机150台,400米跑道一个,足球场一

个,篮球场2个,乒乓球台4个,“英派斯”名牌体育设施一套。

⑶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投资50万元的双向教学系统已安装到位,于近期投入使用。还有电子备课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各一间。

⑷图书馆现有图书20000余册,可同时供师生200人阅读。学生宿舍能容200名住宿生,厕所蹲位合计60个。

⑸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校积极主动配合县公安、工商、防疫、交警和文明办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的摊点、网点、摩的、食品店等场所进行定期、不定期地检查、清理,基本上有了良好的氛围,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营造了一个比较好的外部环境。

4、妥善、科学使用各种经费投入,采取多种措施控学保辍,规范学校收费行为。

⑴在“以县为主”的财政体制下,近五年来,我校教师工资均由县财政统一足额发放,从没有克扣、拖久现象发生。

⑵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县政府逐步加大了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就拿我校来说,科技楼的竣工,县政府就拨款538550元;公用经费、义教助学金都按规定如数下拨;校舍维护、改造和建设以及课桌、凳的添置均得到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⑶采取多种途径,尽量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我校初中学生有2134人,其中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和城镇贫困家庭,尽管学校财力有限,但是我们还是尽最大努力减免学生学杂费,从去年秋季到今年春季,学校共减免6万余元,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结对帮扶,资助贫困学生;同时还积极与团县委、县妇联取得联系,争取“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助学款,接受社会爱心捐助,帮助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和度过高中阶段的学习时光。

⑷严格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

每学期开学报名,我校均严格执行省、市、县有关部门的规定,实行规范的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在学校公开栏上张贴收费标准,公开接受媒体、社会和家长的监督;我校对初中学生实行一次性收费,各年级中途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取任何费用;高中学生严格按照“三限”政策的具体标准执行收费,从不以任何借口和方式收取其它费用;我校按规定收取的学杂费,全部用于公用经费开支,而不挪作他用;开学之初,校领导与教师层层签订责任状,从源头上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5、建章立制,使学校的管理在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的轨道上有效地运行。

⑴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我校认为没有制度、没有规章,难以保障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而结合我校实情,在教师队伍管理、常规教学管理、校本教研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班主任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成效。

⑵每年秋季来我校就读初一的学生均是按照就近入学的方式,分班采取平衡班,没有重点班与普通班之分;在办学过程中,学校从不向年级、班主任下达升学指标,也不把中、高考成绩作为评价师生的唯一标准,而是采取一种动态的、科学的评估体系,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学。⑶校政教处、保卫科制定的《鄱阳二中学生校园内“十不准”》、《治安动态日报制》、《鄱阳二中学生行为规范》的颁布实施,以及校总务处对校内食堂、楼梯口电线、电扇、电源以及校内设施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这些举措及时消除了校内各种安全隐患,杜绝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多年来,我校保持了重大安全事故为零的良好态势。

6、创新形式,打造了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我校现有教师217人,其中中青年教师126人(40岁以下),结构较合理;走上讲台的教师都具备了教师资格,实行了聘任制度,没有一个不具备教师资格的教师上台讲课,教师的学历、文凭、职称基本达标,就是与县内两所省重点中学相比也毫不逊色,不少教师在县内,甚至市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我校这支好的教师队伍是通过以下这些方式培养出来的。

⑴我校定期、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听课、评课、示范观摩课、说课、集体备课等。

⑵以老带新,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建立帮扶对子,着力培养中青年教师,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每学期将从名校中请名师来我校传授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方法,同时组织我校教师到名校参观学习。

⑷有计划地安排部分中青年教师参加短期或长期进修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吸收先进教育教学理念。

⑸我校面对全校教师长年开设电脑操作和课件制作培训班。

⑹与景市五中、玉山二中等名校建立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的平台。

⑺引入竞争机制,强化教学管理,迫使教师努力钻研,主动吸收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⑻积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树师德标兵,以榜样事迹和示范力量,提升了全体教师的新形象。

三、我校发展过程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着我校的可持续发展,2002年,我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重点建设中学,对照省重点建设中学的标准,校园须占地150亩,而我校当前只有53亩,正如此,学生公寓、食

堂、教师办公楼、实验大楼至今无着落。学校发展空间有限。

2、师资结构不合理。我校教师总量不仅缺,而且地理、物理、微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更是严重匮乏,影响了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校周边环境仍存在不良因素。虽然我校200米之内没有网吧、游戏室等,但把200米作为界定标准,有失偏颇;再者门口店面内的食品店卫生状况堪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干扰了我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4、我校高中办学举步维艰。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每年中招录取、重点高中优先,而我校只能招收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由于政策上的不公平,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就因为没有政策,我校就连自己培养的初升高的优质生源都不能保住,100%都被重点高中“挖”走,在高中师资方面我校并不比重点高中差,就因为生源的差异而长期甘居人后,并造成了招生难,考重点大学难,升学率不高,实在是于心不甘。

5、高中收费政策不应偏向重点高中。重点中学不仅学费高,而且择校费高。我校是一所二类完中,担负着国家三年义务教育的职责,我们责无旁贷,但义务教育阶段是实行一次性收费,中途不能收取任何费用,学校为此还要垫付部分资金;而高中属非义务教育,原本来我校就读的择校生就不多,且多数来自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我们不仅收费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免部分学杂费,从而造成学校可用资金极为有限,影响了学校规模的拓展。

6、对照“普九”验收的标准,我校在图书、仪器、体育器械等方面还有差距。

四、对策和建议

鉴于以上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我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我校在不断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完善内部机制以及提升学校

新形象的前提下,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上级部门在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更新办学理念,想方设法努力争取建设银行对发展省优质高中贷款落实到位,尽快使学校食堂、学生公寓楼落成。

2、以当前“普九”验收和“两基”达标为契机,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求得县国土资源局的支持,争取今年把位于学校西边的西门村委会的10亩荒废鱼塘征集到位,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地。

3、请求省厅领导根据二类完中的实际状况,重新确立“一次性收费”和高中收费标准,在适度范围内调整高中招生政策,在收费和招生等方面,以确保享受公正、公平的教育权利,与我们相似的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转,从而使学校有发展的后劲,更好地为我县培养多种层次的人才。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