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9 03:11:0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学困生转化措施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自身原因。
1、先天原因。
受遗传因素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智商低下。
2、后天原因。
有些智力正常的学生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平时怕吃苦,怕经受挫折、经受磨难,一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丧失信心与勇气,总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自己万事不如人,于是破罐子破摔,最后走进“双差生”行列。
(二)家庭原因。
父母素质低,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孩子,也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欠佳。
1、强制型家长对子女用压的办法,按其主观愿望逼迫孩子学习,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2、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
3、宠爱型家长对子女百般溺爱,过度迁就,使孩子滋长了依赖性和懒惰性。
此外,家庭关系不和谐或家庭破裂,也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
(三)学校原因。
教师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不恰当,是学困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社会原因。
1、受校外玩乐场所如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等影响,使贪玩的学生学习分心,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2、受社会拜金主义的影响一部分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念头,尤其是家庭经济状况较富裕的学生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二、帮扶学困生转化的方法步骤。
(一)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是学困生转化的条件。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只有老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待,才会与学生的心贴的更近,情感才会更深入,也才能与学生进行更深刻的交流与沟通,我们与学生之间就不会有太深、太多的隔膜,我们就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2、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当今家庭教育都更加注重亲子沟通,只有在沟通中,才能掌握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困扰与烦恼。在学生厌学这一问题上,更需要家长主动耐心地与孩子交流。
3、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
通过家访、开家长会、打电话、发短息等形式,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认识到“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总会有问题家长”,“要想改变孩子要先改变自己”的正确理论,并且告知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多鼓励、关心孩子,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
(二)包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是学困生转化的基础。
错误缺点人人都有,作为老师和家长必须用爱心包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
1、帮助孩子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于孩子的厌学现象,作为家长和老师,切忌打骂和体罚,要用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相信他们有成功的潜能,也有成功的愿望。
2、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交圈子。
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孩子成长的乐园。因此,我号召全班同学主动与学困生交流,主动帮助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自己不再是“离群的孤雁”,也不再是“受伤的小鸟”,从而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为转化成好学生打下了基础。
(三)选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
针对学困生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较差,对学习感到乏味并且没有兴趣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本着“浅、慢、粗”的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减少难度,降低坡度,循序渐进地教学,让他们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哪怕只有点滴进步,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布置作业时,对他们要有所照顾,在作业的数量上适当减少,在难度上适当降低,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让学困生减小了心理压力,唤起了他们心灵深处的上进心和自尊心,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兴趣,由厌烦学习变成乐于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一、以职业理想与前途为着手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职业学校的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渴望跳出农门,通过读书发展自己,掌握一门技能,以求得一个稳定的职业。由于竞争激烈,他们没有考入通往大学之路的普通高中,许多人是在一种没有思想准备的无奈情况下进了职业学校的校园。这对他们来讲,既是人生追求的一种破灭,又是人生转折的一种契机。作为学校,要善于抓住这个契机,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极早地更新观念,适应职业学校的环境,尤其是大力宣传职业成才的先进典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和当地经济建设对人才多规格的需求,鼓励学生振作精神,巩固专业思想,立志成为新型劳动者。
学校应充分利用他们向往走向工作岗位的心理,在各类走出去、请进来的社会活动和专业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和所学专业知识的价值,让他们懂得学好专业技能,并通过自己将来的出色工作,定能使自己为社会作出贡献,从而获得人们的尊敬,使之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在此基础上,注意引导他们分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学业成绩,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巨大差距。积极而热情地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通过持之以恒的帮教工作,使他们能按照职业的需要来规范自己的行动,这种近似“功利”的思想教育较之单纯的理论说教更通俗,更直观。
二、以“爱”为轴心,建立一支过得硬的教师队伍
学校应在德育队伍建设中,坚持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人人为学生奉献“爱心”的原则,除政教处、团委、班主任这些德育核心外,全校学生以寝室为单位配备德育导师,充当校园里的“爸爸”、“妈妈”,对“学困生”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形式实施教育。
三、运用榜样的力量,坚持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平时的教育中,除用各条战线上涌现的英雄人物来启发、疏导学生,更要注重宣传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和事来教育学生,如,每年“三好生”、“优干”评比表彰后,可以模拟“英雄事迹报告会”,让这些身边的先进人物感染他们,甚至可以与“学困生”进行结对;“校园之星”评比,让“学困生”当中有一技之长者也有机会登上光荣榜;收听、收看模范人物报告会、影视剧、专题晚会、,如“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报告会”、“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晚会、《暖春》、《上学路上》等影视剧,让这些优秀的作品鼓舞他们,这些都是正面教育,另外还要注意组织好对消极现象进行摆事实、讲道理的分析、认识活动。引导学生明是非、辨利弊,从中吸取教训,增强免疫能力。学困生的道德判断往往具有矛盾着的两面性,他们既表现出在一些问题上是非不明、荣辱不分的消极一面,但在对待职业道德、行业行为上却往往具有非观念积极的一面。因此多利用企业实践中碰到的事例来进行分析,更容易使他们认清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卑贱的行为。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和集体舆论的影响,使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增强对社会消极影响的抵抗力。
四、积极开展活动,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8-0004-03
所谓学困生就是这样一类学生:他们智力水平正常,感官上也没有什么障碍,但其学习成绩却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达不到老师所制定的预期学习目标。由于学习成绩落后,学困生往往会表现出特有的心理问题,如自卑、孤僻、封闭、叛逆等。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其心理健康,而且对其后续的学习活动、健康人格的形成及师生关系等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探寻学困生的成因,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于生、于家、于校甚至于国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学困生的表现
每个班级、年级由于各种原因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学困生在外貌特征上与常人无异,但若仔细观察,他们在心理及言行上与普通学生有着较多不一样的地方。
一心理特征
从心理学上去考察,学困生都有着比较固定而稳定的心理特征。如自卑、孤僻、封闭、叛逆等。由于在学习成绩上不如别人,现行教育体制又以成绩来评价人的高下,学困生往往形成了比较强烈的自卑心理,他们不敢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一起讨论学习问题,一起参与其他教学活动,甚至一起聊天等。
二语言表现
学困生多表现为孤僻和封闭。他们不喜欢群体活动,不喜欢说话,自我封闭,不喜欢表达自己真实的心理和情绪,沉默寡言,离群索居,不易接近。
三行为表现
有的学困生在课堂上,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他不说话,似乎也在听课,但他的心根本不在课堂上,老师讲什么他压根就没听。特别是坐在后面的学困生,因为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索性搞自己的小动作,如玩手机、小刀等;或者与周围的同学讲话,即使老师批评了,也只是暂时收敛一下,没过几分钟老毛病又犯了。课后,除了少数比较封闭的以外,学困生都比较喜欢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足球、篮球、羽毛球或排球,等等,有时甚至已经放学了,他们还在球场上忘我地投入其中,自得其乐。出了校门以后喜欢在马路上成群结队,相互追逐嬉戏,不太顾及公共秩序;有的甚至故意欺负那些弱小的同学,滋扰生事。与课堂上的表现相比,活脱脱一个脱缰野马,放荡不羁。
二、学困生的成因
学困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只有仔细分析研究他们的起因,才能对症下药,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个人原因
学困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也是由不同的因素造成的。有的学困生是小学基础就比较差;有的是父母关系不好,自己从小就得不到应有的关爱;有的和社会上的三教九流来往密切,受到他们不良行为的影响,等等。
二教师原因
有的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成绩上,观念也有问题。感情上或心理上总倾向于喜欢听话的或成绩好的学生;而对那些不听话的、调皮捣蛋的、成绩不好的学生总是另眼相看。作为学困生得不到老师应有的关心和爱护,其学习积极性得不到保护,其学法得不到及时的指导,成绩自然得不到提高。
三家庭原因
有的家庭,夫妻俩上班忙,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孩子逐渐远离了学习的轨道,成绩便逐渐走下坡路;有的夫妻关系紧张甚至离异,对孩子不闻不问,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呵护,对学业更是无心专注了;有的夫妻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动不动打骂孩子,孩子到了初中阶段,自尊心逐渐加强,如果得不到尊重,他们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不接受父母的管教,甚至抵触父母的管教,我行我素,在学习上自然就变成学困生了。
四社会原因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有益的、有害的理念和行为从四面八方涌现出来,呈现在每一个人的面前,对人们形成潜移默化的作用。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好的东西偏偏难以进入学困生的脑子,坏的东西却在他们面前显得特别有市场。如: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自从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招收数量比以前几近翻了几番,相应地,毕业人数也是逐年以数十万增加,造成了近年来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的局面,甚至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新的读书无用论随之冒了出来。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学困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再就是,享乐之风的影响。改革开放已有30多年,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娱乐之风、享受之事随处可见。受此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会了抽烟、酗酒,甚至打牌赌博。试想,染上这些不良嗜好以后,有谁还有心思去学习?即使原来成绩不错的学生也会变成学困生。
三、转化学困生的思路
一先从心理方面着手
当素质教育一路坎坷走来,当免费义务教育蓬勃发展,“学困生”的问题仍然长久地伤痛着所有关注和关心教育的人们的心。小学作为共和国教育大厦的基石,是学生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发展和完善的初始期和关键期,这一阶段在“学困生”问题上必然带有源头性的意义。什么是“学困生”呢?所谓“学困生”,是指小学阶段那些智力正常,但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学习动机、态度、目的、方法、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或偏颇,导致学习过程暂时困难、学习成绩暂时不达标,思想品德发展暂时落后于一般同学但并非道德败坏或触犯法律的暂时“落后”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哪一个学校里都存在。今年我所带的一年级(1)班,总人数70人,男生占35人,女生35人。刚开始接手这个班级,我还不是很了解,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相处,发现进入第二学期,班级逐渐开始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基于小学生对班主任往往会无条件地有一种依赖性和信任感,小学阶段班主任在转化“学困生”的问题上地位更显突出,在这学期我觉得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教学实践表明,对于学困生转化,教师不仅在学习上要帮助他们,而且还要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无微不至的关怀。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困生的素质。
一、找“亮点”,多鼓励,因势利导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困生都有他的闪光点。闪光点就是施教的支点。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弱的一点,也要千方百计发扬光大,以此作为转化的“起步点”。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小学生尚未成熟,可塑性极强,拉一把变“前进”,松一松成“学困”,一旦发现他们有了点滴的进步,教育者就可以“小题大做”,如对成绩不好但劳动积极的学生,在劳动结束时可突出给予表扬。对画画好的可请其出黑板报,并对其努力和成就予以肯定和赞美,公开表扬,以此作为他们转化的“立足点”。要像春不吝啬风、夏不吝啬雨那样,不时地夸奖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因势利导,用鼓励扬起他们人生的风帆。
二、扬其长,避其短,激发其自尊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尊敬孩子。”学困生也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在课堂上教师要优先对待学困生,尽量多把信任的目光投向学困生,用眼神鼓励他们回答问题。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应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和自尊,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学困生的长处,点燃他们自信的火种,让他们获得奋进的勇气。我班上有一名学困生,虽然学习成绩较差,但他热爱体育活动,组织能力较强,在班上人缘挺好。当我了解了这一点后,就找他谈话,之后他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劲头一天比一天足,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并在全班试卷分析会上大胆地说,他一定把成绩提高到全班前几名。可见,学生的自尊心一旦得到尊重,就可以释放出无限的能量。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他施展才华的舞台,理解并相信他们,这就是让学困生前进的法宝。
三、持之以恒,反复教育,巩固学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四、成立学困生结对帮扶小组
每位老师和学生对学困生都要坚持正面教育和帮助,严禁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对学困生予以关心和帮助。同龄人之间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大部分的孩子效仿性极强,只要有一个好的榜样在身边,就会产生希望变好的内在动力,逐渐喜欢起学习来。这种榜样的力量有时甚至比说教、打骂更有功效。在课堂上有意将好差生搭配起来,建立互助学习小组,有难互帮,让学生学会自学主学习,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学会交流,让其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作业、考试成绩设立进步奖,由于分配到每个小组,因此可让全班同学看到他们的进步,让他们也觉得很光荣,感到学习的快乐等。这样切实有效的帮助,使得他们通过努力也可实现目标,尝到成功的滋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218-01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大多是随着教材难度的增大,学生对教材的内容理解不了,学习动机不稳定,学习意志薄弱,自制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当所引起。我便把那些成绩不理想、学习不主动、怕吃苦的学生称呼为“学困生”。随着“学困生”的增加,“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成为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在我的教学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学困生”,我对他们采取了如下办法。
一、注意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1、接受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爱是学生的基本生理需要,特别对学困生而言,平时可能更缺少教师赋予的关心和爱护。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把教师和学困生的关系建立在尊重、平等、理解的基础上,用教师的爱来激发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教师要为他们尽量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多种教学活动。学困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我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或让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总是满面春风地说“very good”,他们往往因得到这两个字激动,慢慢地学困生开口的习惯养成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大大加强,消除了畏惧心理。为了激发学困生的兴趣,我常结合课游戏,教歌曲,听录音,讲有趣的故事等,让优秀生与学困生搭配起来,采取集体、小组、双人、个别活动训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节他们的情绪,让学困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2、让学困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从根本上来说,要让学困生能正确认识自我,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我,体会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成功感。教师在教学中应借用手势、板书、实物、情景设计、活动等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如讲“Keep The Candle Burning”时,我拿来实验器材,让学生们用7分钟的时间先预习课文,然后合上课本,边做实验,边用英语叙述,那些学困生的情绪很高,注意力也格外集中,我借势引导,鼓励他们叙述,简单的句子能很轻松的说出,难点的句子让优等生叙述,再一齐背诵,再叫学困生回答,他们记忆得非常好,真是速度快,效率高,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二、根据英语特点,采取科学方法
学困生之所以成绩不理想,不仅仅是他们不够用功,不够刻苦,与其自身的智力意志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很大关系。其中学习方法对他们的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习,还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学习,不仅要掌握一门学科的基本原理,还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1、认知法主张动用多种感官,灵活记忆
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强调利用认知规律培养外语交际能力。记忆单词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困难。教师在教生词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他们读其音、观其形、明其义,并充分运用自己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而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每个单词。如,讲完单词,教师看单词的数量,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快速记忆,然后比比谁记得多,再比比谁会写得多;还可以让学生把单词编写成一段短文,不仅记忆了单词,还练习了写作能力.
2、强化学困生的听课意识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审斯基曾形象地比喻说“注意是学习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英语教师要加强学生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动脑的意识。由于学困生自制力差,上课老是走神。为此课堂上应鼓励学困生勇于开口,大胆表演,不怕出错,努力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或教师有意识地提醒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的内容上面。比如在讲形容词的最高级时,我特意请低、中、高三位学困生说,高个头的说I am tall,在指着中间个头的学困生说 I am taller,最后指着个头高的学困生说I am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然后让他们以第一人称的口气再说一遍。不仅激发他们的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3、让学困生学会做笔记
学困生之所以成绩不理想,是因为他们手懒,不善于做笔记,认为自己听会了,用不着再做笔记。其实不然,当堂记住了,可用不了几个小时又忘了。因此,养成并学会做笔记很重要,记笔记是要有选择突出重点,既不能把教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全部记录,也不能一点不记。对于课文的重点内容,如重点短语重点句型的用法等,做一点笔记是必要的。我们教师对学困生的笔记应该按时检查,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帮其分析原因;还可让他们准备“改错本”,让他们把错题摘录在“改错本”上,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课下反复复习,加深印象,下次再出现就可避免再犯同样的错。
“学困生”是每一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现实。在一个班里,既有学习成绩好、行为习惯很好的优秀学生,也有的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差的学困生。教师要有为学生的发展负责,对家庭社会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想方设法转化学困生。虽然成功转化一名“学困生”非常棘手,但作为教师,必须要有信心,有耐心,想尽办法转化“学困生”。 因为学困生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学困生”的转化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的。正因为如此,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信、掌握方法、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兴趣不浓,积极性低。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学困生在学习数学的许多方面发生障碍,再加上学习数学本身是枯燥的,或由于自身的智力问题,因而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
2.学法不当,缺乏信心。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困生在这方面就是缺乏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学困生很努力,但就是不得法,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会触类旁通。再者,上课听课效率不高,重难点抓不住,别人一听就懂的事情,学困生就是弄不明白。久而久之,缺乏学习的信心;
3.贪玩好动,自控力差。一般来说,学困生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如数学作业没有完成,就和别人一起在玩了,当天的没学明白,以后又学了新的知识。于是,没明白的越积越多,终于停滞不前,数学不像语文,数学是前后有联系的,是系统学习的,不进则退。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对学困生引导和督促;
4.复习预习,遇难不究。学困生往往表现在缺乏有效的复习和预习,甚至不复习和预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再好的记性,再好的脑子也需要勤操练。预习时遇到一点难题就不想探究,不把问题列举出来,打些小问号,做些小笔记,总有一种依赖教师的想法,怕吃苦,怕动脑。长此以往,形不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往往对以后的学习处于被动的地步;
5.师生情感,不够融洽。学困生一般来说不受教师们的欢迎,主要受考试,竞争等影响,认为拖后腿,导致教师上课不再让学困生发言,有时甚至发生言语、动作的冲撞等情况。因此学困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你看不起我,你的数学课上得再生动,再好,我也不听,这主要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所致;
6.家庭教育,重视不足。如有可能是家庭的原因,父母迷于赌博、父母离异、家境困难、重视不够漠不关心等;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学,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其实哪里听得进去,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作业拖拉。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学困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学困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措施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数学教学重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困生对抽象的东西比较难于理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达到声形兼备的特点,带给学生良好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内心喜悦和享受,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
2.融洽师生情感,提升学困生信任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 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困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要爱学生,尤其要爱学困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1.1 接受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爱是学生的基本生理需要,特别对学困生而言,平时可能更缺少教师赋予的关心和爱护。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把教师和学困生的关系建立在尊重、平等、理解的基础上,用教师的爱来激发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教师要为他们尽量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多种教学活动。学困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我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或让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总是满面春风地说“very good”,他们往往因得到这两个字激动,慢慢地学困生开口的习惯养成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大大加强,消除了畏惧心理。为了激发学困生的兴趣,我常结合课游戏,教歌曲,听录音,讲有趣的故事等,让优秀生与学困生搭配起来,采取集体、小组、双人、个别活动训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节他们的情绪,让学困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1.2 让学困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从根本上来说,要让学困生能正确认识自我,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我,体会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成功感。教师在教学中应借用手势、板书、实物、情景设计、活动等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如讲“Keep The Candle Burning”时,我拿来实验器材,让学生们用7分钟的时间先预习课文,然后合上课本,边做实验,边用英语叙述,那些学困生的情绪很高,注意力也格外集中,我借势引导,鼓励他们叙述,简单的句子能很轻松的说出,难点的句子让优等生叙述,再一齐背诵,再叫学困生回答,他们记忆得非常好,真是速度快,效率高,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2 根据英语特点,采取科学方法
2.1 认知法主张动用多种感官,灵活记忆。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强调利用认知规律培养外语交际能力。记忆单词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困难。教师在教生词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他们读其音、观其形、明其义,并充分运用自己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而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每个单词。如,讲完单词,教师看单词的数量,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快速记忆,然后比比谁记得多,再比比谁会写得多;还可以让学生把单词编写成短文,不仅记忆了单词,还练习了写作能力。
2.2 强化学困生的听课意识。俄国著名教育家乌审斯基曾形象地比喻说“注意是学习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英语教师要加强学生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动脑的意识。由于学困生自制力差,上课老是走神。为此课堂上应鼓励学困生勇于开口,大胆表演,不怕出错,努力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或教师有意识地提醒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的内容上面。
2.3 让学困生学会做笔记。学困生之所以成绩不理想,是因为他们手懒,不善于做笔记,认为自己听会了,用不着再做笔记。其实不然,当堂记住了,可用不了几个小时又忘了。因此,养成并学会做笔记很重要,记笔记是要有选择突出重点,既不能把教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全部记录,也不能一点不记。对于课文的重点内容,如重点短语重点句型的用法等,做一点笔记是必要的。我们教师对学困生的笔记应该按时检查,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帮其分析原因;还可让他们准备“改错本”,让他们把错题摘录在“改错本”上,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课下反复复习,加深印象,下次再出现就可避免再犯同样的错。
贫困地区的中学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对学生成绩的好坏非常重视,成绩好的学生便成了老师和学校手中的宝,成为重点培养对象,他们便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是提高学校升学率与荣誉的筹码。而“学困生”却被无情地打入“冷宫”,只要你成绩不好,便只能是个差生,其他方面都无从谈起。这样的教育态度造成的结果便是:在外人看来,也许学校的升学率真的有所提高了,殊不知许许多多求知的心灵却因此而被扼杀了。大量的“学困生”因为觉得前途无望而自暴自弃,甚至放弃学业。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针对这样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应该尽早转变观念,对待学生要做到有教无类,广开“育”路,让更多学生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发展。广开“育”路,就是对学生不仅仅是进行单方面的教育,而是要开展各种各样的全方位的教育。教育工作者要明白成绩不是学生的一切,我们要为学生创造适合他们发展的各种环境,在教育上实行“大锅饭”或者“一刀切”都是非常错误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的关键。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对待学生,我们要因材施教,尽量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再加以挖掘、培养,这时我们就要广开“育”路,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充分办好学校的第二课堂,让更多学生感受到英雄还是有他们的用武之地的。
社团活动是学校的第二课堂,是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的关键之一。“学困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成绩不理想,但他们身上总会有闪光点的,著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主张:“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因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发现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我们就要加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但他们当中有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的写得一手好字,有的对色彩特别敏感,有的歌喉特别优美,有的运动细胞异常活跃,有的能说会道,有的对花花草草的研究情有独钟……这些,都应成为我们要发现的闪光点。要开展各种相应的社团活动,如文学社、记者团、艺术协会、体育班、花卉小组、播音站、外语角等等。在第二课堂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这样,他们有朝一日也会成为一块好材、成为一块宝玉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开放的,这就有如攥紧了沙子的手掌,可能攥得越紧,流失的沙子也就越多,因而我们应广开“育”路,开展各种社团活动,让更多“沙子”都能找到立足之处,这样我们淘到的就不仅仅只是一粒金子。
二、博学而师,教书育人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而一旦他们走出了家门,进入了学校,老师便成了影响他们发展的重要角色。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总会受到学校生活的影响,而老师作为教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个人修养,注意言谈举止的得体,要时时注意为人师表的形象。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只有对工作对学生热爱了,你才能把心思放在上面,自觉地为学生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然而,仅有一颗爱心还是远远不够的,你要明白你所从事的是教育的工作,在三尺讲台上你传授给学生的是科学知识与做人的道理,是教书并育人。因而这需要你具备渊博的知识与良好的个人修养。
教师的学识渊博与否,首先反映在对教材的运用上。现如今课堂学习气氛沉闷、呆板,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是造成“学困”的因素之一。由于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不当,对教材生搬硬套,照本宣科,不会灵活变通,以“满堂灌”“一言堂”的方式授课,因而课堂总是沉闷、单调、乏味,许多学生对其失去兴趣,上课时学生人在教室,心却不知“逃”到哪里去了。长此以往,学生厌学的程度与人数将与日剧增,接下来“学困生”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教师的面前。那么,我们应怎样灵活运用教材,不做教材的“代言人”呢?首先,几十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曾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把教材当例子,而不是一味地死钻,让教材禁锢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要灵活地运用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要博采众家所长集于一身,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三尺讲台的耕耘只有时时补充营养,不断培育,才能吸引更多的花朵扎根于此,成长于此。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意味着他的教育工作已成功了一大半,因为所谓的“学困生”,他们都是有着正常的智力的,“学困”仅仅只是态度问题而已。教师通过自己渊博的知识激活课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能因有兴趣,进而努力走出“学困”的行列,成为一个在某一领域成绩优异的学生。
教书的同时,还要育人,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对待学生不能持有偏见,要认识到在自己的心灵天平上,每个学生的份量都是一样的。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态度一定要诚恳,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他们,并对其多一份爱心,多一点鼓励。激励应该成为教育的态度,真诚的,肯定的鼓励可以将心比心,在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中架起一座爱的桥梁,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困生”就能感受到爱的温暖,感觉自己并没有被遗忘,被歧视。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渐渐地对老师除去了防备,向老师袒露心声,这样,他们由对老师的兴趣逐渐转变为对学习的兴趣,进而走出“学困”的行列。博学然后师之,教书并且育人,这样我们就能从兴趣这一个环节上打开“学困生”的心门,对其进行转化教育工作。
三、引进心理辅导老师,建起一扇心灵之窗
“学困生”形成“学困”的原因是纷繁复杂的,除了外在的因素外,还有来自心灵上的内在因素。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懂得从心理入手,寻找打开他们心录之窗的链条。众所周知,中学生的大部分管理工作都是由班主任负责,班主任既要上课又要照顾学生的生活学习,这种既当爹又当娘的工作分散了他们的精力,他们的工作就很少能顾及到学生的心理问题。特别是那些贫困边远山区中学,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师资力量上都是尽量从简的,一个老师当了班主任的同时还要上几个班级的课,这样“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就会变得难上加难。这时,我们需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贫困边远山区中学引进心理辅导老师,双管齐下,在学习与心理上,同时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工作。心理辅导老师是山区贫困中学所严重缺失的资源。“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在于他们普遍存在着一种失败者心态,自信心严重缺失。长期以来,他们都是身处一种仅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好坏的环境当中,被看成是班上的“另类”,得不到老师、同学的理解、关怀。久而久之,他们便因失去信心而逐渐厌学,进而产生消极心理,最终对学习和对老师产生一种抵制的态度。这时候,我们就要引进心理辅导老师,从心理这个链条打开“学困生”的心窗。育人先育心,育心先知心。让心理辅导老师来完成对“学困生”的心理转化工作,这样当“学困生”自信心不足,有苦无人诉的时候,我们的心理辅导老师就可以适时地来到他们的身边,打开他们的心窗,倾听他们各种各样的心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充分了解、掌握他们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知道如何让他们重建对学习与生活的信心。
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鼓励是人自尊自爱之本。现实疗法创始人格拉泽指出:“人都有爱与被爱两种本能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则可能产生焦虑,抑郁寡欢,自暴自弃等情绪反应。”“学困生”身临困境,受人鄙视,自信心严重缺乏,根据心理学的分析,我们对他们的教育转化就要从适时的肯定与鼓励,真切的关爱,细心的关怀等细微之处入手,对他们的教育转化工作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困生”的特长之处,我们要给予肯定并加以鼓励,因为这正是他们身上的闪光之处,自信心也是最容易从这方面建起。此外,我们又要让他们时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同时这种关爱又必须是细微与真诚的。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最主要的运用就在批改作业时,习惯只打个“√”或“×”,然后评上一个分数或者等级,没有任何评语,特别是对学生作文的批改,有的老师由于工作太忙,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有时竟只打上一个“阅”字,殊不知这无形中已经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要求老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巧妙地运用评语。但是,作为教师,每天要批改上百本作业,若是给每位学生都进行全面的评价,写大篇幅的评语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时我们不防试着运用一下微型评语。微型评语是一种作业批改方式,它篇幅短小,针对性强,而且信手拈来。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就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深切关怀,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在无形中的沟通。那么,如何写微型评语呢?在此举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例如:“你有很丰富的想象力”,“你的字写得真漂亮”,“聪明的同时,记得还要细心哦”“再自信一点,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的”“你的文章让老师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简单而真诚的关怀、鼓励与肯定,却能让学生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在课堂上,教师也要注意应用这种教育方法。我们的提问不能仅仅局限于成绩好的学生,要特别注意照顾那些“学困生”,他们中有的口才好,就让他(她)读读文章;有的喜欢阅读,就让他(她)起来给大家讲讲故事;有的喜欢歌舞戏剧之类的,就让他(她)给大家来一段课本剧表演……另外,提问要注意问题难度的把握,而且还要适时的提示、肯定与鼓励。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也就能更好地实行“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转化学困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是否做好转化学困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大问题。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爱心去温暖学困生的心灵
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学困生需要一个过程,学困生的转化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我发现学困生的内心是十分敏感的、矛盾的。学困生的心理特点通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心与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与反抗自卑的矛盾。学困生复杂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强的心理防御机制,只有让学困生敞开心扉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才能有效地转化他们。学困生在进步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反复,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只要广大教师、班主任与学困生心连心,保持心灵相通,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人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并与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一定会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转化学困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学困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学困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困生的成长。
二、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
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困生一样有其闪光之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用心去寻找、发现那些隐藏在问题和缺点下的闪光点。教育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班主任可能都曾遇到过成绩、品德都不好的“双学困生”,那么如何对待这些学困生呢?我认为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尤其是对那些落后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更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淹没于问题与缺点之中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这样才能重新点燃他们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发奋进取的勇气和自信。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及时地发现、充分地肯定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能使他产生“最佳情绪体验”。班主任应有意创造机会,让学困生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用恒心去触动学困生的心灵
俗话说:“学坏三天,学好三年”。我们要转化、教育好学困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对其进行教育,进行引导。我们当中有些教师对一些经过三番五次的教育后仍无明显改正的学困生往往失去信心,认为这些学生已经“无药可救”了,其实只要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对这些只有十几岁的学生来说,是不是把教育目标定得太高了,给他们的压力是不是太大了,把他们的行为是否看得过分严重了,我们这些成年人在他们这个年龄是否就很完美呢?他们必竟还属于未成年人,思想意识还比较淡薄,正处于好动、贪玩、好奇心较强的时期,对于那种紧张的学习生活他们还适应不了,于是他们紧张的情绪就会通过干扰别人来释放,他们的举动有些纯粹是恶作剧,而不是有意伤害别人,他们的目的只是引起学校、班主任和同学的关注。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用恒心去触动学困生的心灵。
G623.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因而解决好数学学困生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学困生是弱势群体,教师稍有不慎就会影响他们的进步,所以在学困生的问题上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讲究方式方法,要使他们脱困需要教师不懈的努力和研究,更需要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但是学困生一旦形成,最明显的就是孩子和老师之间有了距离。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大多数是较内向,自卑,性格孤僻的孩子。在集体中往往受冷落,不被重视,大都存在自卑感,失落感,缺乏自信;孤独、烦恼又不便诉说。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关怀、同情、理解和尊重。根据心理教育学得知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因此,我们要和学困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困生交朋友,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前进的方向。告诉他们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战胜他们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强者,鼓励他们敢于正视现实,扬起理想的风帆,发挥自身潜能,战胜困难和挫折,找回自尊和自信,做一个快乐的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困生的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困生的友谊,从内心去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信任他们。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使学困生“亲其师,信其道”,迸发出更高的学习热情。
二、搭建体验成功的平台
学困生之所以自卑,不自信,主要是没有过成功,得不到表扬,以至于思想变的消极,不求上进。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给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为后进生搭一个体验成功的平台,慢慢地提高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的竞争意识。所谓的成功平台就是给他们制定一个合适的标准.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我在对每位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期中学习目标期末学习目标(一学期),这个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如果太高,他们就会望而生畏,自然失望而退。如果定得太低,他们会不劳而获,毫无动力可言。“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才是他们的合适的定位。给他们一个力所能及的目标,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灯。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长久以来,他们如:”黑夜中行走的旅人,突然l现前面一点灯光怎么不趋之若鹜呢?”
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克服以点代面,正确评价,消除偏见。平时也要多给学困生创造表现的机会,比如在课堂上,我们做练习时,在基础题方面多让学困生回答问题,搭建一个让学困生成功的平台,不管是回答对还是错,我们都要给他们一定的表扬。这样他们的信心就会倍增,以后学生就会主动回答问题了。
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检验竞争成果的时间尽量要短,要及时。因为后进生自信心不足,意志不够。所以我们的教育要关注“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学困生因为自信心不足,意志不够坚强,就算给他们一个特殊的平台,也不能坚持很久,很容易就松懈了.因此必须让他们早一点感觉到只要努力就可以进步,就可以获得表扬.
三、进行分层优化教学
传统的班级授课存在着一个不可克服的弊端:每个班级的学生之间存在着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水平的差异,而老师上课总是面向全体统一施教,这样对于数学学困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而我们的数学课堂是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实施分层进行优化教学。
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基本可以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优等生是由基础好的、领会快的、吸收能力强的学生组成;中等学生是基础好、领会能力一般,接受能力尚可的学生组成;而学困生则是基础较差、对老师讲的知识不能领会、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针对各个层次,进行分层教学和个别教学。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最重要的是让学困生“吃得了”,这样分组之后,
我们就能够用更多的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辅导,耐心地给他们补课,从基础题入手,一次两次甚至多次,直至学会为止。
通过辅导后学困生的成绩有一定的提高,那么为师者要善于及时总结和评价。给他们以鼓励、肯定和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这些情况来调整层次,采用随时调、阶段调进行调层形成一个良性的动态调层氛围。使学困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只靠教师来转化学困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参与和支持,要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发动社会各界协同配合,为转化学困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学困生问题必将得到圆满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
[2]泮玉芳;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几点做法[J];学周刊;2011年17期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5-086-2
一、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在数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内部的因素。学生本身存在智力缺陷,无法接受正常的学科知识,这部分学生是先天性的学困生,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决定了他们只能是学困生。其次是外部的因素。如教育者的失误,家庭、社会等不良环境影响,有的学生受到环境的不良影响或者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和家长们缺乏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挫折后,逐步丧失学习信心而成为学困生。再次是学生自身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和价值观等造成的。由于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好动、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学学习中就没能打下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基础,到中学,随着数学学科内容难度的不断增加,使这部分学生学习显得尤为吃力,出现课上接受慢,课后无法消化课上知识的现象,进而发展为数学学困生。第四是由于评价标准的单一造成的。学困生是教育评价体系的产物,每个人的智力发展不平衡,有先有后,每个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环境不一样,他们的认识也就千差万别,每个人兴趣不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当然会导致他们学习成绩的差别,可是传统的评价体系却用统一的标准--分数来衡量他们,学困生自然会产生。第五家庭因素也是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因素,家庭不和使孩子缺少应有的爱,感受不到家的温馨,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进而发展为对社会不满,对学校不满,对班级不满,对班中的老师同学不满,学习的动力也就无从谈起。这类学生不仅仅是数学中的学困生,其他学科中都会成为学困生。
二、有效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措施
(一)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用真爱去关心和帮助学困生。数学学困生多表现为课上反应慢,课后无法独自完成作业的共同特性,他们对数学学习不太关注,反而更关心教师对尖子生的态度并进行比较,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产生不满。因此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备好“学困生”这一课,充分了解学困生的状况,把握好学困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真研究他们的思维特点,掌握学困生的认知规律,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教学画面尽可能新颖,教学手段力求多样化,以吸引学困生听课的注意力;教学内容力求有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设问力求低起点,让绝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都能有话说,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每一个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回答错问题的同学,千万不要打击,即使批评,也应婉转表达善意,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要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困生在情感上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是转化学困生的根本保证。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照顾和关怀。课下多与他们交谈,关心他们的生活,体谅他们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时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他们能把老师做为自己最好的朋友。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应设法让学困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克服思维上的惰性,在教学中,教师讲课要力求通俗易懂,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进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关注学困生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点成绩,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在课上只要是学困生回答的问题,一定要鼓动学生通过掌声进行表扬,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做到以表扬鼓励为主,以侧面教育为辅。
(三)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学生合作,树立学困生主人翁精神
在数学课教学中力求分层教学,让转化工作落到实处。教师对需要转化的学生心中要有数,课上提问要有针对性,课后辅导要有目的性,抓重点,促局部。布置作业因人而异,把习题系统分类,采取难易筛选,让不同的学生从中受益。 课堂上把简单的题目让给他们做,让学困生也能体验成功的乐趣,作业有目的布置,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从而达到一定的效果。班内开展“一帮一”,“优帮差”的帮扶小组。教师加以指导。转化学困生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切不可流于形式。
(四)密切与家长配合,共同营造学困生学习的良好环境
密切联系家长,学校家庭双结合,共同辅差。教师要经常与学困生家长沟通联系,互通信息,及时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为进一步转化做好信息储备。同时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好坏也从侧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关系好就会让学困生消除对老师的看法,而主动地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亲其师则信其道”,所以对学困生学习的转化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大多学困生都存在着学习习惯不好的普遍现象,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校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在家则需要家长配合教师监督做好这项工作,所以,与家长关系的好坏也是做好转化学困生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改变评价的方式是转化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