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防汛减灾注意事项

防汛减灾注意事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19 13:34: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防汛减灾注意事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防汛减灾注意事项

篇1

Abstract: The non engineering measures for flood control engineering measures can be regarded as a supplement. Non engineering measures by means of law, administration, economic means and direct application of flood control works of other means to reduce flood damage loss measures. Non engineering measures of small investment, quick effect, but also for the flood control project bring into full play to provide guarantee.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and practice show that, it is a cost efficient macro measures, therefore, should be widely used in flood control work.

Key words: flood control; construction; city flood control;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城市防汛的必要性 水灾是我国和世界上多数国家常见的灾害之一。多数城市沿江河或滨海分布,既受水之利,又遭受洪水的威胁。城市洪灾的发生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化发展使城市水文特性发生了改变,对降雨、径流、洪水等水文要素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加剧了洪灾的影响;另一方面,自身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市政规划不尽合理、防洪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与城市防洪要求的不适应,以及人们防洪意识的淡薄等也是导致城区洪涝灾害的原因。

二、非工程措施作为城市河道防洪措施的内涵

防汛措施主要是指能够缩小洪水泛滥的范围,减免洪涝灾害损失的具体办法和手段,可分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是与工程防洪措施相对立而提出的,是指不修(或少修)防洪工程而采取其他各种减少洪灾损失的措施。尽管修建防洪工程的防洪效益很大,但投资也很大,而发生稀遇大洪水的机会毕竟是较少的。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的发展,使得修建防洪工程以后,每年的洪水损失仍有增无减。对洪水管理分四种情况:试图改变洪水;试图改变洪灾的危害性;试图改变洪水损失带来的负担;准备并承担洪水损失。第一种情况为“工程措施”,其他三种情况为“非工程措施”。在防洪工程措施不足以解决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可采取非工程措施进行防汛治理。但是,从防洪减灾的策略思想来看,这只是一类独立的防洪减灾策略思想,体现了人类尊重洪水规律,主动协调人与洪水关系的自然观和社会发展观。通俗地说,防汛工程措施着眼于“管水”,而防汛非工程措施着眼于“管人”。可见,防汛工程措施和防汛非工程措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处理人与洪水的关系,体现了两种不同的防洪策略思想,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的正确结合才能最有效地达到防洪减灾的目的。防汛非工程措施的内涵是:通过约束人类自身行为,以改善人与洪水的关系,从而达到防洪减灾目的的一种措施。具体说就是通过法令、政策、经济手段和防洪工程以外的其他技术手段,以减轻洪涝灾害损失的措施,统称为防洪非工程措施。而这一系列的非工程措施构成了防洪非工程体系。

三、深化宣传,提升全民水患意识;拓宽思路,构建水利民生

1、强化领导,为水利宣传提供保证宣传工作必须和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抓。领导一手抓,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抓,分管领导经常抓具体抓,对本单位水利宣传要出课题、下任务。建立健全单位宣传工作领导责任制,做到人员、设备、资金、措施、组织五落实。让宣传工作从上至下的贯彻实施。

2、提高水利宣传人员的素养,开辟新的宣传平台,提升宣传能力事业兴衰,关键在人。我们要在原有的政策宣传上再下功夫。一是要继续深入基层,了解群众之声,真正了解基层所需,化解矛盾、提高自身素质。二是要加强纵向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参加各种培训向兄弟单位学习好的经验与做法,内化吸收提升宣传的整体素养。三是要扩大宣传信息网络。在开会政策宣传的基础上,可在电视媒体上设立水利专栏进行了宣传,同时通过网络搭建互动信息平台做活宣传,也可将防汛材料制成传单,利用集市向群众宣传。四是要宣传内容做文章,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喜闻乐见,要把宣传内容有机的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的“动态”中去,营造有利于水利建设和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在应对大汛、大旱时,水利宣传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具体生动的宣传,凝聚民心,体现民意,汇聚民智,展现民力,使全民水患意识和水利意识不断提高。

四、 要加大水利执法巡查和执法力度

近几年河坡河堤种树现象严重,个别渠道河底种庄稼的也是屡见不鲜,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部门、执法部门要加强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制定切实有效的可执行制度,对于心存侥幸,被眼前利益蒙蔽水患意识淡薄违规建设、违法破坏行为要加强巡查,限期整改,对说之不听,劝之不闻、指正不改的不仅要依法制裁,还要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广泛宣传和报道。

五、组织、建立一支专业化与群众相结合的抗旱防洪队伍

每年汛前都要进行实战演练。事实证明在大洪 、大旱、大灾面前专业化的引导和汇聚群众的力量是制胜最有效的法宝,因此我们:

篇2

[中图分类号] P4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390-1

近几年我国气象灾害较为频繁,干旱、水土流失、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警示我们到了要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的时候了。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它在预防以及减轻气象灾害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地理信息技术、中小尺度气象监测网、新型的催化剂和播撤工具的运用,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奠定了科学的可靠基础,也提高了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效果。

1人工影响天气的的意义

(1)人工影响天气的应用非常广泛,对农业、工业、国防、航空等领域都有重要意义。在灾害方面的防微杜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及民众的生产积极性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开展,在减轻干旱、冰雹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缓解水资源短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人工影响天气应用的主要催化剂

(1)播云(雾)催化剂。选用催化剂必须考虑有效、经济、不污染环境、容易播撒、安全无毒害等。当今所用催化剂主要包括吸湿性巨核,包括盐(NaCl)、氯化钙、尿素和液水等,它们常用于对暧云的催化剂。

(2)致冷剂,包括干冰(固体CO2)、液态丙烷、液氮、液态空气等,它们常用于对冷云作催化。投入冷云后,将使它们周围空气急速降冷,产生大量冰晶胚胎,并进一步生成冰晶。以干冰为例,实验室结果是:每1 g干冰可产生1012个冰晶。

(3)人工冰核,包括碘化银(AgI)等无机冰核及介乙醛(低聚乙醛,属剧毒物质)等有机冰核,其中以碘化银最常用。它们常用于冷云增雨和防雹试验中,把它们播入云层,使云增加大量冰核,进而生成大量冰晶,造成增雨或消雹的效果。

3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1)多普勒天气雷达应用。雷达以多普勒效应为其基本的工作原理进行设计的,其在对降水的监测作用和降水量的定量估算等方面具有与其它气象雷达不同的优势。

(2)云中液态水含量测量。目前微波辐射计探测技术比较成熟,运用于液态水含量的探测,其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可以进行较长的探测时间。微波辐射计探测技术的不足之处是没能获取大范围的信息,这是该技术在空间上的局限。卫星探测液态水含量是通过搭载的探测设备获取的数据,然后进行计算等,从而得到范围较广的信息。

(3)作业地点的选择是人工增雨作业的关键所在,因为作业地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受益点。作业受到云速、风速、作业点与受益点距离的制约,因此,作业地点要选择在受益点的上风向。另外,由于使用高炮或者火箭在发射完成后,其弹壳一般不会炸毁,完成爆炸后会因为重力作用落回地面,因此,就要考虑弹壳的落回是否会对人、房屋等建筑造成损害。

4强化人工影响天气的主要保障措施

(1)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对于相关的作业点等也要进行实地考察,务必保证其科学性、安全性。同时,做好安全防患体系,制定人员分布以及紧急突况时相应的对策,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严格操作,安全、有效的开展技术活动。

(2)政府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将一切安全隐患消除,改善操作站的操作条件,将操作站点的工作用房、人工居住用房、弹药库房进行分离,严禁人、弹同室。将站点的防雷和防盗等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3)对操作材料的日常维护、保养和保管等工作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强,以保证每项操作材料的完好性,对弹药混装、误用、丢失和被盗等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严厉的消除,确保人工影响天气的安全进行。弹药存放的地方要派专人进行看护,24小时都要有人负责值班,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定期清点弹药的数量和对质量进行检查,并把每一项数据都进行记录,把过期和有问题的弹药进行销毁。

(4)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人工影响天气作为防灾、减灾的手段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科学发展中不断地加以研究、改造,加强人工影响作为科学研究的投入,使灾难减轻到最小化,同时也要加强技术的有效实施,提高效果。利用已有的设备和技术,进一步研究其潜力,加强高炮、飞机、火箭等的作业能力,时刻增强创新意识,在研究现实的基础上,推出经济投入更小、效益更高的产品。

5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发展

(1)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各级领导要重视抗灾工作,每逢旱季、冰雹多发生的季节要提前组织人手,保证各种设施齐全,人力、物力等进行多方面的投入,给群众发安全手册、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防汛防寒等知识讲座,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程度减轻气象灾害等对人民日常生活等的影响。

(2)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人工影响天气作为防灾、减灾的手段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应当认清的是,这种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技术仍然处在胚胎阶段,缺乏一定的成熟性,因此还需要在以后的科学发展中不断地加以研究、改造,加强人工影响作为科学研究的投入,使灾难减轻到最小化,同时也要加强技术的有效实施,提高效果。利用已有的设备和技术,进一步研究其潜力,加强高炮、飞机、火箭等的作业能力,时刻增强创新意识,在研究现实的基础上,推出经济投入更小、效益更高的产品。

(3)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项目。在干旱的季风性地区,水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桎梏,因此根据该地区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作业的能力,增加人工降雨量。而在温室地区,水资源丰富,但是极易发生水灾,因此雨季未来临之际就要做好防汛工作,把排水等工作做到细致。

(4)健全各种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确保各种科技措施正常运行的前提,对于相关的作业点等也要进行实地考察,务必保证其科学性、安全性。同时,做好安全防患体系,制定人员分布以及紧急突况时相应的对策,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严格操作,安全、有效的开展技术活动。

6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也会得到长足的发展,这将会为人们预防或减轻各种气象灾害提供更科学而又有效的手段,促进农业的发展,保障人民的生活,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U698.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武汉、北京、成都、南京等国内大城市频频出现因暴雨发生严重内涝,造成大面积交通中断、人民财产损失。前段时间,美国飓风“桑迪”的肆虐,一座城市瞬间成为一座水城。该类城市的内涝问题一定程度上的确暴露出了城市排水系统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但我们要充分分析城市内涝出现的内在原因,提出相应应对措施,做到最大程度的防患于未然,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基本情况

闵行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西南部。东与徐汇区、浦东新区相接,南与奉贤区隔江相望,西和青浦区、松江区接壤,北邻嘉定区、长宁区。总面积372平方公里,全区现有9个镇、3个街道,1个市级工业区。 201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48.40万人。黄浦江纵贯南北,把全区分为浦西、浦东两部分。吴凇江流经北端。境域内河道纵横,地势平坦,平均海拔4米。现有河道1414条,分属淀北、淀南、浦东三大水利控制片,其中市级河道6条(不含黄浦江、吴凇江)、区级河道17条、镇级河道176条、村级1213条。

本区处于太平洋季风区,雨量丰沛,闵行年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大,且常有连续几年降雨量偏多或连续偏少的现象。闵行区1959~2011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43.6mm。每年6~9月四个月平均降水量占平均年降水量的51.5%,为588.95mm 平均降雨日为120天。特别是在台风、暴雨、等共同影响下,区内各老城区短时间易造成积水现象。

2.2 研究区排水设施现状

闵行区污水治理基本确立了以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污水治理方针,相继建成了吴泾、闵行等地区污水外排工程、苏州河支流污水截流工程、春元昆污水外排系统工程,初步形成了东川路、虹梅南路、外环线上的一级输送管网和中北片、春申路、元江路、昆阳路等11个污水收集系统。污水收集处理率的大幅度提高,为闵行区创建“国家生态城区”、“国家文明城区”等各项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闵行区雨水排水基本确立城市化地区形成以强排水模式为主、缓冲式自流排水模式为辅;非城市化地区形成以缓冲式自流排水模式为主、强排水模式为辅的格局。现状形成31个建成或待完善强排系统,雨水排水泵站35座,排水泵站总能力为406.6m3/s,服务面积约为57.57km2。建成15个自排系统,服务面积约为65.28km2,待完善自流系统8个,服务面积约为196.5km2。自成系统的雨水系统4个, 服务面积约为12.27km2。但随着上海城市人口和工业不断向郊区疏解,闵行地区人口规模有较大的突破。

根据最新的第六次人口普查,闵行区的居住人口已达243万,超出原《闵行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人口数,同时这些地区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布局调整、区域功能提升、社会结构转型,都对城市污水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原先的污水处理系统规划规模和治水手段已满足不了新形势下人口增长和产业发展对水环境治理的量和质的需求,对于防汛及排水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3 区域排水关键问题识别

①排水设施养护管理重点区域为建设工地周边、倒虹管、易积水路段、餐馆周边等地区,轨道交通站点沿线车站,莘庄地铁南、北广场,闵行区金融、文化、行政等重点地区以及各排水泵站的安全运行管理。

② 防汛排水的薄弱环节为各镇老城区,如莘庄老城区、七宝古镇区、江川路街道老城区等,排水设施建设速度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管道与泵站能力不匹配、老城区管网设施老化。

③由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闵行区污水总量的增加,受外环线污水总管黄浦江过江管的制约,导致污水泵站经常高水位开车,污水管道水位普遍偏高,引起一些地势较低的居住小区排水不畅,污水冒溢,投诉不断。

④闵行区属于分流制排水系统地区。随着该区域雨污分流工作的不断推进,雨污混接现象得到了有力的控制,但局部雨水、污水混接现象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尤其是老、旧小区,雨季期间雨水流入污水管道,给污水泵站造成重大压力,污水管道往往处于高水位,一旦进入防汛防台期间,污水系统存在溢出现象;污水流入雨水管道,自流排水区域污水排入河道,环境影响恶劣。

⑤大多数居民群众对排水及设施情况的不了解、不熟悉、不重视。环卫人员将树叶、垃圾扫入雨水进水口;沿街商业房餐饮废水随意排放入雨水进水井;施工工地将泥浆水偷排至市政管道。这些情况造成管道堵塞,给管理养护带来不便,更直接导致汛期、突降暴雨时路面积水、管道不畅。

3.城市排水系统管理建设

城市排水系统管理能力建设主要通过落实行业监管措施、提升行业管理能力和加大行业宣传力度三个方面展开,形成多方位的完整系统建设。

3.1 落实行业监管措施

加强问题患处梳理,落实解决方法,落实行业各项监管措施,全面提高防汛排水和城市管理能力。

3.1.1根据闵行区排水特点、雨污水管道问题多发地点进行特征梳理

①地势低处——地势低易造成在暴雨时的短时间快速积水,主要有:下立交、地势低洼的居住区、地下室等;

②管道细处——部分地区由于管道甚至主管内径有限,暴雨、强降雨时限于排水能力有限,导致区域性积水,甚至倒灌现象;

③节点多处——由于地区发展,新建设施的不断接入部分地区的管道一段内分支节点较多的地方极易形成流向对冲的问题,一定程度会影响排水畅通性;

④积垢厚处——该情况一般发生在污水管中较多,管不通则排水不畅;

⑤经验管段——在排水行业管理日常管理、养护工作过程中,通过梳理会发现部分地区问题存在重复性,该类的管段称之为经验管段;

⑥在建工程点、规划点——根据以往经验,多数问题就是因为施工造成,如:原有管段被破坏、基坑水乱排放等,所以在建工程和即将列入规划新建的地区有可能就是问题多发点。

3.1.2针对以上问题具体内容的处置计划及内容

①区域的雨污水管线的分年度、区块的检测

区域所涵盖的城乡差异特征较大,新旧管道更新层次不齐,甚至部分地区土壤条件存在问题,必须彻底对区块内分级分片区进行摸查,可采用技术包括CCTV、物探等。

②进一步建立健全区属设施的养护机制

根据区域排水设施特点,一方面对区属设施进行最终的梳理(其中包括新移交、旧“抄告”、镇分管、未移交等内容),使行业监管目的明确,内容清晰;另一方面以上级单位及部门提出的养护大会战的行业管理要求为背景,构建机动化灵、处置力强的养护队伍。

③推动工程建设、抢修、截污纳管工作的进度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逐步推进积水点、混接点改造工程,同时对检测出问题的地方实行及时的抢修,严重情况将考虑成本架构,决定是否要重新敷设管道。同时坚决落实污染源调查工作,确保截污纳管工作的推进力度,保证区内污染源集中收集排放,确保地区水质水安全。同时在泵站管理建设上,先期做好雨水泵站的旱流截污工作,预防汛期相关混接污水直接排放河道。

④尝试新技术的使用,提升设施管理

建设以排水管道及相关内容为背景的信息化平台,使原有的纸质、CAD图等资料集约化,数据库化,对本行业的监管能提供较大的便利,为内容的更新更是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更为现场管道流向及管理情况提供了全新的信息化运用模式,做到了简便快捷。同时在防汛重点之一的下立交方面,采用先进实时监控、监测技术,如:下立交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下立交积水情况,实时判定、及时告知,并充分调度下立交泵站的运行能力,确保下立交畅通安全。

3.2 提升行业管理能力

提升行业管理人员现场处置能力。针对行业特性,现场问题现场处置时有要求,从根本上提升现场处置人员的业务素质、沟通能力、现场应变能力尤为重要。

提升行业内外的联动机制。排水行业不是孤立的一个职能部门,各项工作内容涉及到的其他职能部门众多,需要各行业彼此之间积极配合,建立联防机制,行业互助机制。

3.3 加大行业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提升人民群众对排水行业的认知度和行业影响力,通过如:世界水日宣传、志愿者服务、日常热线接听等直接途径,合理而有效地向广大社区群众宣传排水行业特征及要求,普及本行业监管内容及范畴,为诸多排水民生问题、尤其是汛期积水处置问题,使广大民众一次性投诉对象及处置成功率得以提升。

提升排水户排水合法化意识。合法化要从基础抓起,本质上要从截污纳管初期就应给排水户灌输排水应合法化的理念,宣传整个排水注意事项,做好工程建设涉及内容的备案监管制度,保证设施隐患不因人为因素而产生。

4.防汛减灾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4.1 基本目标

①暴雨强度在排水系统排水标准以内的,做到道路无积水;

②暴雨强度超过排水系统标准的,做到道路积水少、退水快;

③基本实现区域管理范围内不发生人为积水事故;管辖范围外积极协调配合解决;

④处理突发事件及时有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次生灾害发生;

⑤发挥市区镇联手,形成市、区、镇泵管联动、市容环卫行业联手的防汛排水合力;

⑥保持通讯畅通,量放水人员及时、到位,主要道路实现网格化巡视和养护。

4.2 落实预案制定和演练

①每年汛前制定(修订)行业管理防汛预案,内容涉及设施安全、物资准备、量放水人员、下立交及其他重点区域专项预案等;

②将防汛内容图表化,通过图、表方式使关键性地区防汛预案内的流程及要求一目了然,如下立交防汛预案,通过图、表的方式,使相关下立套泵站内日常管理人员了解熟识该处立交相关预案内容及抽水点位置,使其第一时间起到防汛配合作用;

③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及时推进大项内的防汛抢险演练工作,从演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起到日常练兵的作用,为防汛实战做好准备。

5.结语

本文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在深入剖析城市排水关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排水系统管理能力和防汛减灾应急保障能力的具体思路。以完善的排水管理能力积极应对城市内涝问题。完善城市排水系统,落实防汛安全的各项工作,不仅关系到雨污水及时收集排放,保证水资源环境清洁,同时对保障人民财产安全,为构建“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4

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核心是“防”,强化宣传是“防”的关键。一是多次组织召开镇村干部大会、村级党员大会或村民大会,集中学习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及相关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州、县各级领导重要讲话精神;通报森林草原火灾、野外违规用火典型案例和查处情况,宣传森林草原火灾预防、扑救和安全避险等基本常识,特别是群众参加灭火的注意事项和安全常识。通过组织学习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干群思想认识,强化群众敬畏心和警惕心。二是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人口普查等当前重点工作,走村入户宣讲森林草原防火相关法律法规及火灾扑救知识,宣传森林草原火灾报警电话12119,做到人人皆知。三是各村组自查宣传横幅、防火标语是否完整,并及时补充完善,在重点林区地段、人群聚集地、坟园墓地、交通要道等醒目处张贴书写森林草原防火标语。四是各村建立护林防火工作专卷,联系村领导及包村组干部结合当前开展的防汛减灾、镇代表选举、人口普查等工作,入户宣传森林草原防火相关知识,检查并及时完善护林防火保证书张贴情况。四是在传统祭祀期间,积极倡导绿色文明祭祀,在引导群众破除迷信的基础上,用植树、送花、网络等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文明方式进行祭奠。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明确相关责任

对照县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了我镇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完善了《镇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处置办法》、《镇护林(草)员考核管理办法》、《镇村组干部考核管理办法》等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相关制度规则,指导各村完善《村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及《各村村规民约》,明确细化了辖区各学校、林区各企业、各村各单位职能职责,将“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宣传、禁止野外用火,造成火灾的追究其责任,取消该户本年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资金”等内容纳入各村村规民约。

三、进一步加大责任落实及队伍建设物资储备到位

一是各村按照我镇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会的要求,切实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严格落实包片责任制度。二是各村组建了不少于30人的群众义务扑火队伍,结合防汛减灾开展应急防灭火演练。三是清理各村的扑火物资储备情况,并登记造册。

四、进一步强化值班值守及巡山工作力度

篇5

危险性,

加油站,

安全教育

1、春季安全教育(在每年的3月上旬安排)

内容:

进入春季,凤大,气候干燥,加油站要注重做好防火工作,加油站周围及罐区附近的杂草要及时清理干净,站内要严禁烟火。

员工要对站内的设备、设施、重点要害部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时清理站内易燃物品。做好一季度的防雷、防静电检测工作,以备雷雨季节的到来。

学习加油站灭火作战预案,进一步明确灭火作战预案内的人员职责,要求每个员工要做到“三懂三会”,即懂火灾危险性、懂预防措施、懂扑救方法;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带领员工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使每一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从而在工作中能自觉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

学习“安全管理制度”及上级下发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普及安全文化理念,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个人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学习上级通报的事故案例,组织广大职工对典型案例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剖析事故案例,深刻接受事故教训,使广大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2、夏季安全教育(在每年的6月上旬安排)

内容:

进入夏季,气候变化异常,受高温、雷电、多雨、强风等气候变化影响,极易诱发事故。我站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切实做好夏季汛期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制定相应措施,全面做好防洪、防汛、防台风工作。加强汛期值班和设备设施的巡查,疏通加油站的排水系统。采取防油罐上浮、防管线拉断、防机电设备浸水、防房屋院墙浸水下陷、风刮倒塌等措施,确保夏季汛期安全。

进一步加强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检测检查。防雷、防晒和降温措施要落实到位,消防器材保证完好有效。

夏季温度高,油品挥发快,加油站内油气密度增大,员工一定要注意安全操作规程。摩托车必须在指定的位置熄火加油,严禁违章操作,杜绝“三违”发生。

高强闪电、雷雨频繁时要严禁加油、卸油、计量作业,设备要断电,防止雷击。普及有关防汛、渡汛、防雷、防台风的基本安全知识,提高员工的抗灾,减灾和自救能力。

进一步强调防汛抢险预案中,每个员工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任务具体,职责清楚,责任落实到人。一旦遇有险情,将按照预案内容,有条不紊进行。

雷雨天气,当班人员要做好水位巡视,一旦当地水位超过警戒线,要及时报告站经理,做好相应处理。雨后要及时清理现场积水,注意检查罐区内是否有坍塌现象,操作井内是否有积水现象,及时测量油罐水高。

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确保员工安全健康

3、秋季安全教育(在每年的9月上旬安排)

内容:

秋季是收获季节,田地里的梗秸有的被焚烧、有的被堆放在一起,这个季节加油站员工要注意防火,夏秋交界有时候雨水较多,同时也要注意防汛。做好秋季防静电检测工作。

日常工作中,当班安全员要密切注意加油站周围情况,一旦因为焚烧梗秸而危及加油站,当班安全员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加油站安全。

进一步落实防汛抢险预案中每个员工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任务具体,职责清楚,责任落实到人。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学习卸油操作规程,结合加油站卸油过程注意事项,要求员工必须做到静电接地仪、灭火器到位有效,安全员现场监护,司机不能远离油罐车。

带领员工进一步学习油品知识、岗位责任制。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要牢记自己的岗位职责,加油站作为一个特殊岗位,每一位员工都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确保加油站万无一失。

最后要求加油站员工要及时清扫加油站内落叶及易燃物品,确保加油站整洁、无隐患。

4、冬季安全教育(在每年的11月中旬安排)

内容:

冬季即将来临,天气寒冷气候干燥,是各类安全事故的多发期。针对冬季安全工作特点,我站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防火。我站要对站周围的枯草等易燃物进行彻底清理,若发现加油站周围放火烧荒现象,当班人员要及时制止。

防爆。针对石油产品易燃、易爆的特点,每位员工认真落实“防火防爆令”,严格操作规程;当班人员要提高警惕,若发现站内顾客有使用手机现象,要坚决制止,防止事故发生。

防冻。入冬前及时排放露天设施设备的积水,防止因积水冬坏设备;冰雪天气收发作业,计量员上下油罐、油罐车及各种设施设备要注意防滑,防止人员摔伤和冻伤。

防静电。冬季风干物燥,极易产生静电,卸油员在卸油时,必须穿好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减少静电产生,防止静电积聚,预防静电导致的事故。严禁向塑料桶等非金属容器内加注汽油;严禁在作业现场穿、脱、拍打化纤服装;加油区内严禁穿钉子鞋的人员进入。

篇6

一、基本情况

奉化市地处浙东南沿海,宁波市区南面,距宁波市区28 km。介于东经121°03ˊ~121°46ˊ,北纬的29°25ˊ~29°47ˊ。东濒象山港、隔港与象山县相望,南连宁海县,西接新昌县、嵊州市、余姚市,北与鄞州区相邻。东西相距约70.5 km,南北相距约42 km。本市辖5个街道,6个镇,356个行政村,2011年全市总人口483937人。全市陆地面积1268 km2。地貌构成大致分为“六山一水三分田”。奉化市境内有两大水系,大部分属奉化水系,属甬江流域;小部分属莼湖水系,也称港湾水系,为独流入海(象山港)小河流。奉化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县江、东江、剡江。三江流至东北部平原地区支流纵横,河网密布,水流贯通,有水闸调节。莼湖水系包括莼湖、松岙、裘村等乡镇的溪流,源短流急,自北向南,单独流入象山港。

二、山洪灾害防御现状及存在问题

奉化市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山洪灾害发生,最近10多年来,对重点水库及小流域安装了自动水雨情测报系统,改造了防汛数据采集和预警中心,对7个镇(街道)进行了山洪灾害防治及防汛预案的编制,国土部门也对地质灾害进行了普查。同时,还兴修、扩建、改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措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为因素影响

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山洪灾害。由于历史原因,山林破坏严重,加上不合理地开发山丘土地,致使水土流失加剧;违规开发占用河道,致使河道过水断面变窄,河道行洪能力下降;开挖坡脚、削坡取地建房建路,破坏了山坡原有的稳定性,且无任何防护措施,造成山体失稳,加剧山洪灾害。在09年“莫拉克”台风中,溪口镇岩头村一小时、三小时、六小时降雨分别为56.8毫米、131.2毫米、192.3毫米,造成房屋冲塌、道路冲毁,4人死亡,造成该村直接经济损失1300余万元。

(二)保护工程欠缺

奉化地处浙东沿海,特殊的地形和地质结构,给山洪灾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遭强降雨后容易失稳而导致水土流失及泥石流、滑坡的产生,原有堤防工程防洪标准低,加上年久失修,河道过流能力不足,当山洪暴发时,洪水无法及时下泄,而山区村民往往依河建房,成为受山洪灾害威胁最大的区域。1988年7·30洪水,奉化的西南、西北地区在11个小时内骤降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西南片、西北片平均降雨分别达到420毫米、337毫米。致使西南、西北山区多处山洪暴发,造成13人死亡,堤防、房屋等冲毁,经济损失达1.2亿元(当年标准)。

(三)监测、预警等非工程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山洪灾害范围小、破坏强度大、预警时间短等特性,靠现有的监测系统,往往还是无法全部监测局部性、小范围的强降雨,为此需加强小流域监测系统建设和预警系统建设,从基层建设,从点到线、从线到面考虑,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有效防御山洪灾害。

三、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

根据国家对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奉化市作为全国第二批小流域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县(市) ,投入600余万元,开展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完善防御预案、宣传防御知识等非工程措施为主的项目建设,有效防御山洪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1、山洪灾害防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和预警平台

建设了市级和镇级山洪灾害防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和预警平台,实现了实时雨水情、卫星云图、基础信息、预警、应急响应、系统管理等功能。建立了水雨情和水利工程等数据库,实现了省、宁波市、奉化市三级平台兼容和数据共享。

2、视频会商系统高清改造

对防指视频会议中心和计算机房进行了改造,主会场大屏幕改造,配置了交换器和电力保障系统。实现了从村—镇—奉化市级—宁波市级—浙江省级高清视频联接。

3、水文监测站点建设

在全市40个山洪灾害易发行政村(44个自然村)建设安装46个的简易自动雨量站和46个河道断面的水尺和水位警告标志,柏坑、大堰、石门等重要山洪防御点自动水位雨量语音报警站6个,重要屋顶山塘水库建设自动水位报警站27个,实现降雨、水位变化自动监测和报警。

4、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对剡江、县江、东江等重要河道断面安装了视频实时监控5套,与亭下、横山2座大型水库视频实时工情监控联接,配置了单兵巡查设备,若发生应急情况,可以将实时情况以视频方式传送到指挥中心的大屏上。

5、报警设备建设。建设LED气象信息预警屏48处,将灾害天气信息及时通过LED屏进行预警,为群众的安全转移赢得时间。每个山洪灾害村都配备手摇报警器和铜锣,对人员相对集中的重点村安装了6套预警广播,有关责任人配置了PDA移动预警终端,在降雨或水位达到山洪灾害预警值时及时报警,组织人员撤离。

(二)强化群测群防体系

市、镇、村三级建立了防御组织责任体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采取市、镇、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制作安装转移图44张,危险区警示牌44个。向危险区的每户村民发放了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明白卡上印有转移对象、联系联络方式、注意事项等。并落实“四包、七落实”岗位责任制。汛前,每个村(居)、每一户由谁负责,转移到哪儿,怎么走,什么信号、由谁都要一一明确,落实到人。遇情况,要确保群众安全有序转移。

(三)完善防御预案

对全市受山洪灾害威胁的16条小流域所涉及的7个镇(街道)、40个行政村进行了全面普查,划定山洪灾害危险区和警戒区,确定危险区人口3013人,房屋3360间。对各村河道断面进行水文计算和分析,确定了准备转移和立即转移两个等级,以及临界雨量、临界水位在内的预警指标。并编制了各防御区域的洪水风险图和撤离路线图。编制完善了市级防御预案1个、镇级防御预案7个、村级防御预案44个。

(四)宣传防御知识和开展预案演练

市防指对各镇(街道)防汛信息员和小流域山洪预警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LED气象预警屏向公众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制作并发放宣传折页3000份、宣传光碟60张,市防指组织各镇(街道) 农业镇长(主任)、防指成员单位、部分村的防汛责任人,在莼湖镇河泊所村进行了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演练, 现场有600多名群众观摩了演练。预案演练过程制作成教育片,分发到有关村进行宣传教育。

四、工作建议

1、加强责任制落实

山洪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大,而直接面对防御工作的是基层,由于镇(街道)的防办人员都是兼职人员,再加上人员调动频繁,业务不熟悉,工作连续性差,对山洪灾害防御的重点、弱点掌握不全,缺乏深度,难以发现事故的隐患。所以要根据人员调整情况,对新任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使其尽快了解山洪灾害工作情况,确保责任制落实。预警员是险区人员是否能及时安全转移关键岗位,必须要加强对山洪灾害预警员业务培训。

2、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宣传和应急演练

山洪灾害具有成灾快、破坏性强、危害严重的特点,因此加强宣传、培训和演练对提高基层防汛人员的抢险救灾能力、群众的避险意识的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进一步丰富宣传方式,通过宣传册、宣传展示板进村等形式,广泛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宣传,确保防御预案、避灾方式深入民心,做到人人心中有数。加大演练和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预案演练,重点是演练抢险组织工作,演练应急撤离方案,使防指各成员单位通过演练提高协调配合能力,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更加到位。

3、加强对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成果后期维护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已基本能实现管理各类预警信息、分析和展示预警信息、和传递预警信息三大设计功能,在运行和使用中要不断完善,充分发挥作用。这次建设后,我市各地共有测站百余个,站点密度非常大,后期的维护管理和资金保障压力将会很大。要拼弃重建设轻管理思想,保证山洪灾害非工程建设的后期维护费用,建管并重,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建设项目真正为防灾减灾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服务。

五、结语

我市属于山洪灾害多发区域,不仅点多,而且面广,因为它的突发性较强,破坏力较大,预报预警难,防御难度大。山洪灾害防治可以使人员伤亡降到最低,这是防治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防治措施的重点是在防的基础上进行的,防与治相结合,站在非工程措施的基础上,充分地结合工程措施。通过今年汛期运行,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成项目在汛期所发挥的防灾减灾效益是比较突出的。

篇7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经过多年建设,城市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发展,目前在我国城市生态区建设中生态水利方面的建设是其中很主要的一块,又是实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推动城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水资源日趋紧张,水利建设也在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城市水利建设工作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为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将水利建设放置在新的高度,认真审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的建设举措,才能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一、城市水利建设工作面临的基本问题

1、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利用粗放。事实上,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短缺、旱灾频繁的国家,如果按人均水资源量来计算,我国人均占有量仅仅有2500m3,大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已经被联合国列为 13 个贫水国家之一。目前全国的总供水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节水,浪费严重。2)自然性灾害频频出现,洪涝灾害每年都有,再加上平时水利工程方面城市与乡壤地区防洪抗洪的能力较弱,致使每次灾害过后都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因为淡水量总量少,长期已久,干旱灾害就会出现,也会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损害。3)我国现有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高,设计标准偏低,一些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大中型灌区工程配套不齐,致使工程效益衰减,有的工程甚至报废。4)水污染严重。城市的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增加了污水排放量。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进入河道,使现有河流湖泊的污染程度日益加剧。有的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工业污水未经严格处理就进行排放,不仅污染地下水源,也给城市居民的健康带来威胁。被污染的河水再进行农业灌溉,将进一步污染土壤和庄稼,造成恶性循环。

2、城市水土流失严重

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1)城市发展中为解决大量人口居住问题、加强外部景观建设,直接造成建筑物增加。由于城市面积有限,为满足建设需求,原先的植被往往被破坏,河道被堵塞,最终导致地面硬化。泥沙堆积、环境污染、河道堵塞等问题越发严重,城市水土流失也使防洪问题更加严峻。 2)地下水补给减小加重了水资源紧缺。城市人口聚集,产业集中,城市水资源供应日趋紧张。3)环境污染和景观问题。从进行建设的时候开始,环境就一直处于被污染的情况下,因为会有很多的建筑垃圾和粉尘,个别偏远地区,所含有的水资源相当匮乏,国家为了减轻群众生活负担,设立了橡胶水闸,可以抵御洪水,由于平时的不注意,导致河道积淤严重,防洪、泄洪的作用大大降低,水流动缓慢,冲击力度加大,结果产生了洪水水土流失的现象。因此,所以说,国家首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水利方面的工程发展建设,然后才可以起到促进国家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全面提升。水利的发展建设内容比较繁琐,施工起来所触及到的问颇多,比如说水资源的采取应用、管制体系、配备设施、策划布置、节约环保、工程的使用和治理、水利的投资和建造、人才的专业和水平、水土资源的保护、防制洪涝、管理决策和运行机理、科学手段和法律法规等相关注意事项。其中,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生态型城市水利建设工作的措施

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型城市的水资源利用应以高效、合理、可持续为目标。在城市水资源利用方面,政府部门应完善节水管理机制,对生活用水、工业用水提供科学指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水资源的开采应确保合理,尤其是对地下水的利用、河流资源的开发必须保持谨慎,避免短期效益与长期的生态效益相冲突。沿海城市人口密度大,工业现代化水平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考虑积极发展海水淡化项目,用淡化的海水支持工业生产,并通过深加工缓解紧张的生活用水需求,从而也避免了对地下水资源的无尽开采。

2、加强城区绿地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

植草种树是城市绿化、改善环境的最佳方法。植树种草可以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可以为保护全球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不断完善洪水预警报系统和防汛指挥决策系统,科学防洪,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实施河道绿水、清水工程,加大城区河道水环境的整治力度,并不断完善防洪工程和旅游开发项目建设,确立防洪战略目标,确保防洪安全。

3、强化水利建设的法制监督

城市水土资源的保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环境的保护需要获得依法监督,以增强各责任主体对相关水利建设的重视,确保责任到人。政府部门应加大《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的宣传力度,结合地区城市实际建立具体的管理细则,实时监测水质,随时抽查污水排放,不断提高城市水质,有效保护水土资源。

4、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提高设计质量,以利于雨水的回收以及水资源的不断循环利用,水利建设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经济社会用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等方面提供足够的保障;水利在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外的发展也日益表明,在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日趋紧缺的形势下,水资源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因此做好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必不可少。

5、加强城市水利防灾治理

生态型城市的水利一方面要确保水资源供给,另一方面还必须重视水利风险问题,加强防灾治理是城市水利的又一重任。城市应构建系统的防洪、排涝系统,通过植树造林、绿地种植、水土保持、蓄栏工程建设使城市分栏截流能力提高。在此基础上,城市应努力提升排涝能力,防止暴雨发生时出现大规模积水。此外,城市还应努力对旧有工程进行施工改造。

6、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做好城镇水土保持工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要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通过探索建立水权制度,不断完善节水的体制机制,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和提高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逐步解决生态恶化问题,促进全省水利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好地表水开发利用和地下水的涵养,建立科学用水和文明用水的节水体系,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效益,建立节水型社会。

三、结语

生态水利建设既是城市生态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水利管理过程中需要设立专项的管理资金,长效、稳定的投入是城镇管理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利建设工作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为了城市的健康发展要结合地区城市实际建立具体的管理细则,实时监测水质,随时抽查污水排放,不断提高城市水质,有效保护水土资源。

参考文献:

篇8

1、概述

雨情、水情信息是防汛决策及水利调度的基础信息,及时准确地采集、传输、处理江河、水库、水电厂及城市的雨情、水情信息,建成防汛指挥及水调自动化系统,可保证预报决策、防汛安全、合理使用水资源,最终达到防汛减灾、合理调度、经济运行,兴利增效的目的。水位观侧是这方面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其他部门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建立数模和航道整治施工测量等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常利用仪器来记录水位和传输。目前国内最常用的仪器为自记式压力水位仪、下面概述自记式压力水位仪使用方法、实际操作经验与技巧等相关内容介绍。

2仪器工作原理

2.1 水位的测量原理:被测水位在压力传感器处形成相应的水压强,由压力传感器受水压强的作用感生出相应电压,经传感器内部的变送器放大转换成4~20mA电流输出,压力传感器中同时测出水温并自动补偿,所以输出的4~20mA水位信号是一个不受水温影响的水位信号,仪器通过传感器输入端接收,经取样转换,再经A/D转换后进入单片机处理,系统自动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贮存,也可选择使用SDI-12浮子式水位计。

2.2雨量的测量原理:雨量的测量,由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感应雨量信号,通过双芯屏蔽电缆线传到仪器主机内,经过机内接口电路除去干扰后,送单片机处理计算并贮存显示雨量和雨强。仪器设有下雨和雨停识别功能,只要每次下雨,开始存贮并存有下雨启始时间,在下雨过程中可选择3分钟、5分钟或6分钟存一个数,连续20分无雨量时,仪器判为下雨停止,并停止存贮。

2.3温度的测量原理:温度的测量由温度传感器感应温度信号再传到仪器主机内,经过机内接口电路除去干扰后,送单片机处理、计算并贮存、显示温度数据和温度趋势。并且每隔四个小时自动上传一次数据,具体为0:454:458:45 12:45 16:4520:45

.4、水位仪使用前期准备

1、蓄电池(60Ah充满可供电10天左右、)

2、根据实际地形选择探头线长度。

3、水位议主机:远传式(手机卡)自记式压力水位仪内存可记录10天左右数据、常规压力式水位仪可记录一个月数据。

4、水位观测超过一周要配备内经大于50毫米的保护铁管周围打孔。

5、仪器主机与探头线接通测试、基本要调试好。

.5、水位站选址与安全

1、到了测区水位设置区域要向当地渔民及当地人员了解水流变化情况,船只航行规律,码头靠船情况等。

2、根据实际地形选择河口、浮码头里面、船只行驶少、水该流稳定位置设水尺。设立河口时要注意水闸放水和对水位资料的影响。

3、水位仪设置后要安排专人看管,租船:要考虑船只安全、仪器与探头线安全。委托码头人员或岸边人员:要找责任心强负责任的人、把水位仪安全注意事项交待清。联系方式要留好。

4、巡测人员要对各个水位站可能会出现问题的测站要重点加强巡测。

.6、水位仪安装

6.1、压力式水位仪传感器安装

1、固定在水尺桩上或用竹杆固定探头插入河床但一定要固定在不易松动的地方。

2、根据实际地形将探头固定在水下建筑物上如水泥桩、码头柱等不变动的地方。如果探头线通过码头边或有船碰幢的地方最好用铁管把线套在中间,以免靠船压坏。

3、要了解测区水位变化特性。变幅大小。最好选择低水位时间段安置探头确保最枯水位有0.3米以上的水深。

4、海区滩地可制作长铁管做好孔,探头用螺丝固定在管内打入滩地,管内探头一定不要打人泥中。小岛礁石坎边也可斜置但岸上部分要固定好不可有滑动。

5、在海洋中设置水位由于探头线不够长可制作浮标排安置主机,制作长铁管探头放入铁管中,浮标排要用三个锚固三个方向,锚绳长度不易过长、不要离探头铁桩太远,探头线在水中不易过长一般大于仪器主机与探头铁桩1.5倍。

6.2压力式水位仪传感器参数没定与操作

到达测区要进行参数设定,因为各个测区水流介质有一定的差异,直接影响参数值,一般根据当地水位变幅选定大于变幅水深进行率定,一般选择0.3、0.5、1.0、1.5、2.0、2.5、3.0米等水深记录仪器数据,至少往返两次以上观测己消除误差,仪器设置时间要进行校正,参数在一般河流中是这样的:10米变幅的传感器,其K为10*1000/16*1000=0.625,K值系数为625,其余量程水位依此类推。参数设置时空气中最好有1.0厘米左右水深数据。丹杰水位仪设B、K参数,20米变幅探头一般B为5.0、K为26.0,10米变幅探头一般B为2.5、K为13.0,现场率定一般不做改动,比测数据作为资料计算水位时再改算。

参数在现场率定的很好,而且水流介质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如果困难条件下水位和议器比测数据少也可较好的改算水位。但有些河流涨落潮水流介质(水温,泥沙含量、盐度等)变化很大,参数变化也就大,外业测量就要加密比测水位数据才能保证成果准确。收集比测数据要消除误差,辟开波动影响、如风浪、船舶行驶等。

6.3压力式水位仪安装要点

A、探头线与仪器的接头经常会出规断接,线头有两个压片会松动要固紧。

B、安装接电源时一定要认真分清电池的正、负,千万不能接反,也不可短路,仪器没有保护装置,一旦接错仪器立马就烧。接线时先把接头接好再通电源脉冲也会损坏主机。

C、水位议主机要放置在安全地方固定好,要防潮、防水,最好用防水的东西盖好。

D、海区如果用浮标排上放置仪器通常采用泡沫箱两到叁层防水。

E、探头线在岸上每隔几数尽量用绳子或胶带固定好,容易损坏的地方要用软管把线套好,在水下不可放置太长线,防止有小船碰断,要防止水中浮物如树枝、树根等其它东西把线拉坏,但也不能太紧因为流速大也会把线拉坏,探头线中有一通气管,固定时不可太紧。

.7、水位仪观测水位误差分析

7.1水位仪观测误差来源及特性

利用压力式水位仪记录传输水位产生误差有:1、时间的滞后性,主要指仪器记录的数据是在某一时段内的平均值与瞬时水位差。2、受河道特性影响,与河道地理形状变化有关。3、航运船舶影响指航行速度船舶大小产生的波浪影响。4、区间来水与变动回水影响。5、自然气象影响指风力风向对水流的影响。6、人工观测与仪器比测的误差

以上观测误差的类型可归纳为: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偶然误差(指没有什么规律性)、系统误差(指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者一个定数差)的概念,系统误差在理论上是可以计算修正的,而偶然误差即随机误差它可用概率分布(或频率分布) 来描述,

随机误差的几个主要性质:独立性、有界性、对称性、抵偿性和单峰性。对于单次测量来说很难断定那一项因素在起主导作用,只有通过数量较多次数测量才能得到误差的统计规律性。

7.2水位观测误差消除

水位测量误差来源主要是仪器设备误差、环境误差、测量方法误差和人员误差。按照测量误差的不同特点,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三类。解决以上误差的最好办法是通过上下游水位上比降合性分析修正,也可通过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如在感潮河段和沿海潮位观测可通过多年潮位特性验证如平均潮位、通过流速流向与潮流传插速度来修正。

结束语:以上是在水位仪观测水位实际工作中经验总结,在大江大河与海域观测水位潮流比较常用和实用,工作中一定要树立较强的责任心,关注水流密度变化,特别在入海口河口淡水与海水交替变化对水流压力的影响。根据地形特点和水流特性选择最优方法。

篇9

目    录

 

1  总  则 ………………………………………………………(5)

1.1  编制目的 …………………………………………………(5)

1.2  编制依据 …………………………………………………(5)

1.3  适用范围 …………………………………………………(5)

1.4  工作原则 …………………………………………………(6)

1.5  预案体系 …………………………………………………(6)

2  组织体系 ……………………………………………………(7)

2.1  应急指挥机构 ……………………………………………(7)

2.2  办事机构 …………………………………………………(8)

2.3  专家组…………………………………………… ………(9)

3  预警预报……………………………………………………(10)

3.1  预警信息…………………………………………………(10)

3.2  预警准备…………………………………………………(11)

4  应急处置……………………………………………………(11)

4.1  信息报告…………………………………………………(11)

4.2  响应启动…………………………………………………(11)

4.3  分级响应…………………………………………………(12)

4.4  分部门响应………………………………………………(16)

4.5  分灾种响应………………………………………………(18)

4.6  现场处置…………………………………………………(18)

4.7  社会动员…………………………………………………(18)

4.8  信息与新闻报道……………………………………(19)

4.9  应急变更与终止…………………………………………(19)

5  恢复与重建…………………………………………………(19)

5.1  制订规划和组织实施……………………………………(20)

5.2  调查评估…………………………………………………(20)

5.3  征用补偿…………………………………………………(20)

5.4  灾害保险…………………………………………………(20)

6  应急保障……………………………………………………(21)

6.1  队伍保障…………………………………………………(21)

6.2  治安和交通保……………………………………………(21)

6.3  物资保障…………………………………………………(21)

6.4  资金保障…………………………………………………(22)

6.5  宣教、培训与演练………………………………………(22)

7  监督管理……………………………………………………(22)

7.1  奖励与责任………………………………………………(22)

7.2  预案管理…………………………………………………(22)

7.3  预案实施时间……………………………………………(22)

附件1 防范应对气象灾害各主要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措施

(附表1-15) ………………………………………………(23)

附件2 区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流程图……………………………(42)

1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着力提高全区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江苏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常州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常州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常州市天宁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规范性文件。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影响本行政区域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冰冻(道路结冰)、雾、霾、龙卷风等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工作。

因气象因素引发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冰雪灾害和重污染天气等其他灾害处置,适用其他有关应急预案规定。

凡涉及跨本区行政区域,或超出本区处置能力,或需要由国家、省、市负责处置的特别重大、重大、较大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依据《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或《江苏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或《常州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处置。

1.4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全面加强应对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预防为主、科学高效。采取多种措施,扩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提高防御标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各项应急准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依法规范、协调有序。各级各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职责,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加强基层开发区、镇、街道与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气象灾害应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运转协调。

分级管理、属地为主。根据灾害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对气象灾害实施分级管理。气象灾害发生地所在开发区、镇、街道统一组织开展本区域应急处置工作。

1.5  预案体系

全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由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开发区、镇、街道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或工作手册,以及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应急预案组成。

易受气象灾害影响的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或应急工作手册。

2  组织体系

全区气象灾害应急组织指挥体系由应急指挥机构、办事机构、专家组组成。

2.1  应急指挥机构

2.1.1  区应急指挥机构

当发生或即将发生气象灾害,并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大危害时,根据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区人民政府成立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区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全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总指挥由分管副区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区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和区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区人武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发展和改革局、区教育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区商务局、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天宁分局、天宁交警大队、天宁消防救援大队、自然资源和规划天宁分局、天宁生态环境局、天宁交通执法大队等单位为成员单位,其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成员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时予以调整。主要职责如下:

组织协调指挥气象灾害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在灾害性天气可能形成或已经出现气象灾害时,综合研判各类信息,决定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的启动和终止,负责指挥、协调、督促开发区、镇、街道、区各成员单位做好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

当因气象因素引发的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冰雪灾害、重污染天气等灾害,已有其他有关应急预案应对的,按照相关应急预案规定,启动相应的区级应急指挥机制。

——台风、暴雨引发江河洪水、山洪灾害、渍涝灾害、台风暴潮和干旱灾害等,由区防汛防旱指挥部负责指挥应对工作。

——暴雪、冰冻(道路结冰)、低温、寒潮影响正常道路交通,由区扫雪除冰指挥部负责指挥应对工作。

——气象因素引发的突发地质灾害由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应对工作。

——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由区森林防灭火指挥部负责协调组织。

——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处置,由区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负责。

——气象灾害受灾群众生活救助,由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组织实施。

2.1.2  开发区、镇、街道应急指挥机构

开发区、镇、各街道参照区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建立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针对上述各种灾害,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组织做好应对工作。区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开发区、镇、街道的相关工作进行指导。

2.2  办事机构

区指挥部下设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设在区应急管理局,区应急管理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担任办公室主任和副主任。主要职责如下:

(1)执行国家、省、市、区关于气象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

(2)负责区指挥部的各项日常事务和临时交办的工作。

(3)负责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修改、论证、报批及实施工作,并指导开发区、镇、街道编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或工作手册。

(4)检查指导开发区、镇、街道、区各成员单位落实各项应急准备措施。

(5)组织协调气象应急宣传与沟通工作,根据区指挥部授权起草关于气象灾害应急方面的新闻和信息,起草区指挥部的各种命令、通告、公告等文稿。

(6)组织区各成员单位联络员、工作人员培训,参加、筹划、组织和评估有关气象灾害事件应急演习。

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与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指定本单位的气象灾害应急工作职能科室,明确有关同志担任联络员。联络员既是本单位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协调、联络人员,又是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的兼职工作人员。

2.3  专家组

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应成立全区气象灾害应急专家组,并完善相关咨询工作机制,为气象灾害应对工作提供分析评估、决策咨询和处置建议等。可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专家组成员直接参加突发气象灾害的具体应急处置工作。

3  预警

3.1  预警传播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是指由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根据国家、省气象行业有关规定负责制作,并按有关规定程序报批后分级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内容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的类别、预警信号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机关等。

建立和完善多种手段互补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机制。接收到市气象台的预警信号后,快速传播,提醒各级各部门、相关行业和社会公众做好气象灾害先期防御、灾害发生的应急处置准备。

开发区、镇、街道、区各成员单位应结合实际,整合现有预警信息传播资源,建立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传播渠道,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

开发区、镇、街道及其区域内的社区(村)、学校、医院、工矿企业、建筑工地等要指定专人负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传播工作,建立健全“乡镇-村-村民小组-户-人、街道-社区-居民小区-户-人、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单位-人”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机制、反馈机制和监督机制。

3.2  预警准备

气象灾害预警分为一级(特别重大)、二级(重大)、三级(较大)、四级(一般)4个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一级(红色)为最高级别,具体预警分级标准参照《常州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有关规定。

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收到市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的气象灾害预警时,应及时向各级各部门转发。有关责任人员立即上岗到位,组织力量深入分析、评估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尤其是对本地区、本单位风险隐患的影响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落实抢险队伍、物资和避难场所等,做好启动应急响应的各项准备工作。

4  应急处置

4.1  信息报告

气象灾害应急处置相关单位应按职责及时收集和提供气象灾害发生、发展、损失以及防御等情况,迅速、及时报告属地政府或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开发区、镇、街道、区各成员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逐级向上报告。

4.2  响应启动

按照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的程度和范围,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等级。

当市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一级或二级气象灾害预警,或者气象灾害已经在我区造成特别重大或重大损失时,区指挥部立即组织各成员单位和专家分析研判,综合评估气象灾害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报请区长签发启动一级或二级应急响应。

当市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三级气象灾害预警,或者气象灾害已经在我区造成较大损失时,区指挥部立即组织各成员单位和专家分析研判,综合评估气象灾害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由总指挥签发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当市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四级气象灾害预警,或者气象灾害已经在我区造成一定损失时,区指挥部授权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立即组织指挥部成员和专家分析研判,综合评估气象灾害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由副总指挥签发启动四级应急响应。

当同时发生两种以上气象灾害且分别达到不同预警级别标准时,按照最高预警级别灾种启动应急响应。当同时发生两种以上气象灾害且均未达到预警标准,但可能或已经造成损失和影响时,根据不同程度的损失和影响在综合评估基础上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当接到市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指令时,区指挥部在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常州市气象灾害预案》和本预案的规定,启动相应应急响应。

4.3  分级响应

4.3.1  一级、二级应急响应

区指挥部领导、相关成员单位领导及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负责同志24小时坚守岗位。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按照区指挥部统一部署和职能分工,指挥和协调本部门本系统相关防御工作;开发区、镇、街道按本级相关应急预案应急响应程序做好指挥和协调工作;开发区、镇、街道和区各成员单位每天按时向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报告应急响应工作情况及灾情。同时,区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做好以下工作:

(1)区指挥部总指挥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全面部署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工作。区各成员单位分析气象灾害发展趋势,提出各自防御对策;区指挥部形成应对气象灾害应对处置的决策建议,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必要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直接主持召开紧急会议,组织指挥协调全区气象灾害应对工作。

(2)督促指导有关区域、有关单位落实防御措施,做好抢险救灾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区指挥部负责人分别带领相关部门,赴灾情严重地区指挥防灾救灾工作。

(3)区指挥部组织协调有关专家参与应急救援,各级抢险队伍进入应急作战状态,各应急物资保障单位全力提供应急保障。

(4)驻区部队根据区政府或区指挥部要求以及有关兵力行动批准权限,担负抢险救灾任务。

(5)组织协调公共场所大型显示屏管理单位等及时播发和随时插播气象信息、有关防御指引以及区指挥部的相关措施,协调通信运营企业协助做好相关信息的工作。

(6)根据法定职责和程序做好灾情统计和新闻工作。

(7)区指挥部向市政府或市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气象灾害灾情,必要时请求支援。

(8)研究并处理其他重要事项。

4.3.2  三级应急响应

区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和开发区、镇、街道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领导24小时带班制度。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按照区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指挥和协调本部门本系统相关防御工作;开发区、镇、街道按本级相关应急预案应急响应程序做好指挥和协调工作;开发区、镇、街道和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每天按时向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报告应急响应工作情况及灾情。同时,区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做好以下工作:

(1)区指挥部总指挥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全面部署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工作。区指挥部成员单位分析气象灾害发展趋势,提出各自防御对策。区指挥部形成应对气象灾害决策建议,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

(2)督促指导有关区域、有关单位落实防御措施,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区指挥部派出工作组赶赴重灾区协助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协调筹集、调运防灾救灾资金和物资,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3)组织协调有关专家参与应急救援,各级抢险队伍进入应急作战状态,各应急物资保障单位全力提供应急保障。

(4)驻区部队根据区政府或区指挥部要求以及有关兵力行动批准权限,担负抢险救灾任务。

(5)组织协调公共场所大型显示屏管理单位等及时播发和随时插播气象信息、有关防御指引以及区指挥部的相关措施,协调通信运营企业协助做好相关信息的工作。

(6)做好灾情统计。

(7)区指挥部向市政府或市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气象灾害灾情,必要时请求支援。

(8)研究并处理其他重要事项。

4.3.3  四级应急响应

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开发区、镇、街道按照区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做好相应的应急响应工作,并及时向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书面报告应急响应工作情况及灾情。同时,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及成员单位做好以下工作:

(1)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及时向区指挥部报告灾情和应对工作开展情况,重要情况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报告。

(2)要求有关区域、有关部门做好防御工作。区指挥部视灾情派出若干工作组,到受灾较重地区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3)区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立即做好相关准备并积极开展工作。

(4)区级相关抢险队伍进入应急值班状态,防灾抢险物资储运单位做好随时调动准备;开发区、镇、街道抢险队伍进入应急作战状态。

(5)请示上级协调驻常部队(含预备役)做好担负抢险救灾的准备。

(6)组织协调公共场所大型显示屏管理单位、电信运营企业等及时刊播有关信息,加强气象灾害知识宣传。

(7)做好灾情统计。

(8)研究并处理其他重要事项。

4.4  分部门响应

气象灾害造成煤电油气运、重要工业品出现重大突发问题,由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分别依据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响应;

造成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由发展和改革部门依据《天宁区粮食应急预案》牵头开展应急响应;

造成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出现突发问题,由商务部门依据相关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响应;

造成群体性人员伤亡或可能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卫生健康部门依据《天宁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牵头开展应急响应;

造成严重损失需进行紧急生活救助、造成突发地质灾害、引发森林火灾,由应急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分别依据《天宁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天宁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天宁区处置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等预案牵头开展应急响应;

引发生产安全、道路交通事故、火灾和特种设备事故,由应急管理、公安、交警、消防救援、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分别依据《天宁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天宁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天宁区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天宁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等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响应;

造成突发环境事件,引发重污染天气,由生态环境部门依据《天宁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天宁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牵头开展应急响应;

引发水旱灾害,由水利部门依据《天宁区防汛防旱应急预案》牵头开展应急响应;

引发城市内涝,由水利、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依据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响应;

影响或涉及农业生产,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依据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响应;

造成道路积雪结冰,由城市管理部门依据《天宁区扫雪除冰应急预案》牵头开展应急响应。

区委宣传部负责随时播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应急防范处置措施。发展改革、教育、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水利、商务、文化体育和旅游、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单位按照相关预案做好气象灾害应急防御和保障工作。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慈善分会等单位做好相关领域协调、配合工作。消防、民兵预备役、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基层应急队伍及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在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做好抢险救援工作。驻区部队按照《天宁区突发事件军地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规定参加抢险救灾工作。

4.5  分灾种响应

启动应急响应后,区各成员单位、开发区、镇、街道应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针对不同气象灾害种类及其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和行动。根据本区可能受影响的灾害性天气类型,可分为台风、大风、暴雨、暴雪、寒潮、低温、霜冻、冰冻(道路结冰)、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龙卷风、雾、霾等气象灾害,具体气象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见附件1(附表1-15)。

4.6  现场处置

气象灾害现场应急处置,由灾害发生地所在开发区、镇、街道或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统一组织;区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包括组织营救、伤员救治、疏散撤离和妥善安置受到灾害威胁人员,及时上报灾情和人员伤亡情况,协调各级各类救援队伍应急行动,查明并及时组织力量消除次生、衍生灾害,接收分配援助物资等。

4.7  社会动员

区政府或区指挥部可根据气象灾害的性质、危害程度和范围,广泛动员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气象灾害处置,紧急情况下可依法征用和调动车辆、物资、人员等。

气象灾害发生地所在开发区、镇、街道或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各方面救援力量迅速抢救人员,组织基层开展自救互救。

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包括国际组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捐赠和援助。审计、监察部门对捐赠资金与物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

4.8  信息与新闻报道

气象灾害信息应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形式主要包括:权威、提供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会等。内容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种类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因灾伤亡人员、经济损失、救援情况等。应急处置和灾情信息由相关主管部门或区指挥部审核和。

发生气象灾害时,宣传部门应当加强对新闻媒体报道的协调和指导。开发区、镇、街道或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根据气象灾害影响程度,提供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内容;区指挥部会同区委宣传部按照规定,做好相关气象灾害的宣传报道;必要时,由区政府或区指挥部召开新闻会,通报有关情况。

4.9  应急变更与终止

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根据市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的变更或解除气象灾害预警,结合区域各类气象灾害现场处置等情况,及时变更或终止气象灾害应急响应。

启动应急响应的机构或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变更应急响应级别或终止应急响应。

5  恢复与重建

5.1  制订规划和组织实施

受灾地所在开发区、镇、街道组织制订恢复重建规划,区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使受灾地区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发生较大以上灾害超出开发区、镇、街道恢复重建能力的,区政府组织制订恢复重建规划,出台相关扶持优惠政策,给予相应资金支持,帮助受灾地区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5.2  调查评估

区政府或区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对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及气象灾害的起因、性质、影响等进行调查、评估与总结,分析应对处置工作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灾情核定由区应急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全面结束后,相关调查评估结果与应急工作情况报送市人民政府。

5.3  征用补偿

区政府建立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征用补偿制度。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因救灾需要临时征用的设备、设施、场地、运输工具和其他物资。造成损坏或无法归还的,应按有关规定采取适当方式给予补偿或做其他处理。

5.4  灾害保险

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与气象灾害事故相关的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灾害发生后,保险机构要根据灾情,及时主动办理受灾人员和财产的保险理赔事务。

6  应急保障

6.1  队伍保障

区有关部门应加强自然灾害救援、消防救援、危化品救援、医疗卫生救援、森林消防等专业抢险救灾队伍建设,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经常性开展协同演练,提高共同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开发区、镇、街道应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基层抢险救灾队伍,加强日常管理和培训。

发挥共青团和红十字会作用,依托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社区(村)建立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形成广泛参与应急救援的社会动员机制。

6.2  治安和交通保障

交警、交通执法等部门完善抢险救灾、灾区群众安全转移所需车辆等的调配方案,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运输畅通。

公安、交警等部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做好灾区治安管理、救助和服务群众等工作。

6.3  物资保障

发展改革、应急管理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储备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救援救灾物资装备。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水利等各相关行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制定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储备抢险专用物资,以备抢险急需。

6.4  资金保障

区政府建立健全与气象灾害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资金保障机制,将气象灾害救助资金和气象灾害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达到《天宁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响应等级的灾害,区财政应根据相关规定给予相应支持。

6.5  宣教、培训和演练

开发区、镇、街道、区各成员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社会各界主动获取预警信息的意识,提高社会公众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

开发区、镇、街道、区各成员单位以及易受灾单位要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定期组织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7  监督管理

7.1  奖励与责任

对在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气象灾害救助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7.2  预案管理

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负责本预案的编制、解释和日常管理。预案实施后,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其他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按照规定程序修订本预案,报区政府批准后实施。    

7.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1

防范应对气象灾害各主要部门联动和

社会响应措施(附表1-15)

附表1  台风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四级、三级

二级

一级

台风蓝色、黄色预警

台风橙色预警

台风红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台风蓝色、黄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发台风橙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发台风红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准备。密切关注高火险天气形势,做好森林火险预报预警,指导开展火灾扑救工作。通知重点单位做好防台风暴雨安全工作。

负责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督促高危行业、企业落实防台风和台风暴雨工作。

负责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参与、协调台风和台风暴雨引发的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

公安、交警

部门

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保护。

组织警力,随时准备投入抢险救灾工作。限制重要道路车流车速,及时处置因台风暴雨引发的交通事故。

负责灾害事件发生地的治安救助工作。必要时封闭相关道路,实行交通管制。

发展改革部门

根据指令负责应急采购相关救灾物资

教育

部门

通知学校做好防台准备、暂停室外教学活动。

督促学校做好防台应急准备、停止室外教学活动,保护已到校学生安全。必要时,通知学校停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督促开发区、镇、街道巡查、加固居民危房,巡查、加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按照管辖职责通知高空等户外作业单位做好防风准备,必要时停止作业,安排人员到安全场所避风。视情况利用人防工程为受灾群众提供安置场所。

城市管理部门

督促有关单位加固户外店招店牌等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的必要时可依法拆除。做好倒伏行道树及公园(绿地)倒伏植物扶正、加固工作,协助指导住宅小区内倒伏植物的处理。督促管辖范围内公园做好有关游乐和服务设施的防风安全管理,必要时停止运营,引导人员安全疏散。

农业农村部门

提醒果农、菜农和水产养殖业主、林场等做好防台风准备。

指导果农、菜农和水产养殖户、林场等采取一定的防台风措施。

农业、水产业、畜牧业、林业等应采取防台风措施,组织种植业主抢收成熟瓜果和防护低洼地带的作物。

水利

部门

通知江河湖库、涵闸站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做好防御台风暴雨准备工作。负责江、河、湖等水情的监测和预报。

做好各类水利工程的巡查和安全运行,落实险工险段和在建水利工程的抢险队伍、物资和设备,及时开展抢险救灾。负责江、河、湖等水情的监测和预报。

督促各地做好重点险堤、险库的巡查防守,及时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提供水情、工情、灾情信息。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文化体育和旅游部门

宣传台风可能对游客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配合政府和部门组织协调旅游企业做好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疏散工作。

协助做好受灾旅游景点的救灾工作。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

通知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

组织人员重点巡查地质灾害危险点,采取防范措施。

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开展应急调查,协助政府采取应急措施。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的台风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台风灾害防护。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驻区

部队

 

进入紧急抢险救灾状态,对灾害现场实施救援。

开发区、镇、街道

通知居住在低洼地带、各类危旧住房、厂房、工棚、临时建筑人员注意防台风,并组织排查安全隐患。

撤离区域危旧住房、厂房、河边窝棚等危险地方的临时居住人员。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危坡、危墙、危房的监测。

对居住在确有安全隐患的各类危旧住房、厂房、工棚、临时建筑的人员,进行撤离并安置。

村、

社区

及时收听有关台风信息,并通知本区住户。

关注台风最新动态,检查本区各项防台措施的落实情况。

组织力量对区内出现的灾情进行救援。

学校

做好防御台风准备、暂停户外活动。

停课后,保护好在校学生和幼儿园儿童的安全。

社会

公众

注意收听、收看媒体的台风信息,及时了解台风动态;不到台风途经地区游玩。

调整出行计划,尽量减少外出,关闭门窗;不在广告牌、架空电线电缆、树木下躲避,以免受伤。

尽量不到户外活动,户外人员应寻找安全地带躲避,并注意防止雷电袭击。危险建筑物内的人员应撤离。

建筑

工地

及时收听有关台风信息,做好防台工作。

停止户外作业。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2  大风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三级

二级

大风黄色预警

大风橙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大风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次。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准备工作,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救助。督促重点单位加强大风天气的安全生产监管。参与、协调灾害性天气引发的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

教育

部门

根据防御指引、提示,通知学校做好停课准备,调整上下学及休息时间,避免在突发大风时段上学放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督促施工单位根据大风等级,严格按照施工安全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规程做好防大风工作。

城市管理部门

督促有关单位加固户外店招店牌等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的必要时可依法拆除。做好倒伏行道树及公园(绿地)倒伏植物扶正、加固工作,协助指导住宅小区内倒伏植物的处理。督促管辖范围内公园做好有关游乐和服务设施的防风安全管理,必要时停止运营,引导人员安全疏散。

农业农村部门

提醒果农、菜农和水产养殖业主等做好防风、防火准备工作。组织种植业主抢收成熟瓜果和防护低洼地带的作物。

指导果农、菜农和水产养殖户、林场等采取一定的防风、防火措施。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文化体育和旅游部门

提醒相关旅游企业做好防风工作。

配合政府和部门组织协调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的大风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大风灾害防护。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实施本区域各项防御、救援工作。

村、

社区

及时收听有关大风预警信息并通知住户做好防风工作,提示居民注意安全。

社会

公众

注意收听、收看媒体传播的各类大风预警信息,及时了解天气变化。

尽量不出门,不在广告牌、架空电线电缆、树木下躲避。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3 暴雨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四级、三级

二级

一级

暴雨蓝色、黄色预警

暴雨橙色预警

暴雨红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暴雨蓝色、黄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暴雨橙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发暴雨红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的准备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指导督促高危行业、企业落实防暴雨措施,做好暴雨天气安全生产工作。

负责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指导督促高危行业、企业落实防暴雨措施,做好暴雨天气安全生产工作。

灾害性天气引发的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

水利

部门

通知江河湖库、涵闸站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做好防御暴雨准备。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做好城市内涝排水工作。

认真做好各类水利工程的巡查和安全运行工作,落实险工险段和在建水利工程的抢险队伍、物资和设备,及时开展抢险救灾。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做好城市内涝排水工作。

按照防汛防旱指挥部的决策和部署,及时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公安、

交警

部门

对水毁、积水路段制定绕行路线,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保护。

组织警力,随时准备投入抢险救灾工作。限制重要道路车流车速,及时处置因暴雨引起的交通事故。

负责灾害事件发生地的治安救助工作。必要时封闭相关道路,实行道路警戒和交通管制。

发展改革部门

根据指令负责应急采购相关救灾物资

教育

部门

提示学校做好防暴雨准备、暂停室外教学活动。

督促学校做好防暴雨防洪准备、停止室外教学活动,保护已到校学生安全。必要时,通知学校停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组织巡查、加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动员或通知施工单位必要时暂停户外作业。督促开发区、镇、街道组织巡查、加固居民危房。与水利部门做好城市内涝的排水工作。

农业农村部门

针对农业生产做好监测预警,落实防御措施,组织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

卫生健

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文化体育和旅游部门

 

督促、协助旅游景点疏散游客。

协助做好受灾旅游景点的救灾工作。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

通知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

组织人员重点巡查地质灾害危险点并采取防范措施。

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开展应急调查,协助政府采取应急措施。

宣传、网信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暴雨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暴雨灾害防护工作。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驻区

部队

 

进入紧急抢险救灾状态,对灾害现场实施救援。

开发区、镇、街道

通知居住在低洼地带和各类危旧住房、厂房、工棚、临时建筑的人员防范可能出现的水浸、房屋漏雨等情况,并组织排除隐患。

撤离区域危旧住房、厂房、河边窝棚等危险地方的临时居住人员。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危坡、危墙、危房的监测。

对居住在确有安全隐患的各类危旧住房、厂房、工棚、临时建筑的人员,进行撤离并安置。

村、社区

及时收听有关暴雨信息,并通知区域住户。

关注暴雨最新动态,检查区域各项防雨措施落实情况。

组织力量对区域内出现的灾情进行救援。

社会

公众

注意收听、收看媒体传播的暴雨信息,及时了解暴雨动态。不到暴雨发生地区游玩。

调整出行计划,尽量减少外出,尽快回家。关闭门窗,以免雨水进入室内。

户外人员寻找安全地带避雨,防止雷电袭击。危险建筑物内的人员应撤离。

建筑

工地

及时收听有关暴雨信息,做好防雨工作。

停止户外作业。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4  暴雪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四级、三级

二级

一级

暴雪蓝色、黄色预警

暴雪橙色预警

暴雪红色预警

应急

管理

部门

及时转发暴雪蓝色、黄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发暴雪橙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发暴雪红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负责灾害性天气引发的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负责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通知重点单位做好防雪灾安全工作。

负责灾害性天气引发的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负责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督促高危行业、企业落实防雪灾措施。

开放紧急避难场所,并为进场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组织转移、安置、慰问灾民。参与、协调灾害事故的抢险、救灾工作。

公安、

交警

部门

及时路况信息,限制重要道路车流车速,及时处置因暴雪引起的交通事故。配合城市管理等部门及时开展清雪。

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保护。

组织警力,随时准备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负责灾害事件发生地的治安救助工作。必要时封闭相关道路,实行道路警戒和交通管制。

发展改

革部门

根据指令负责应急采购相关救灾物资。

教育

部门

提示学校做好防雪灾准备、暂停室外教学活动,必要时通知学校、幼儿园停课。

督促学校做好防雪灾准备、停止室外教学活动,保护已到校学生安全。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

通知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

组织人员重点巡查地质灾害危险点并采取防范措施。

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开展应急调查,协助政府采取应急措施。

城市管理部门

会同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采取路面防冻措施,根据积雪情况及时组织力量或采取措施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重点加强国道、省道、城市道路以及桥梁、涵洞、弯道、坡道、站台等路段的扫雪除冰工作。加强巡视,组织力量开展行道树、公园(绿地)植物除雪除冰行动,做好倒伏行道树及公园(绿地)倒伏植物扶正、加固工作。协助指导住宅小区内倒伏植物的处理。

卫生健

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农业农村部门

组织种植业主、养殖户做好防雪灾、防冻害及采取其他有效防御措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督促开发区、镇、街道加强危房检查,加强建筑工地临时工棚的巡查,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动员或组织撤离可能因雪压倒塌的房屋、建筑物内的人员。视情况利用人防工程为受灾群众提供安置场所。组织供水、供气行业落实防冻措施,做好责任范围内的扫雪除冰工作。

文化体育和旅游部门

 

督促、协助旅游景点疏散游客。

协助做好受灾旅游景点的救灾工作。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暴雪天气预报信息。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驻区

部队

 

进入紧急抢险救灾状态,对灾害现场实施救援。

开发区、镇、街道

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辖区内雪灾防御、积雪清理及灾害救援工作。

村、

社区

及时收听有关暴雪信息,通知住户清理积雪并组织检查。

关注暴雪最新动态,检查本区积雪清理情况。

组织力量对区内出现的灾情进行救援。

社会

公众

注意收听、收看媒体传播的暴雪信息,及时了解暴雪动态。

调整出行计划,尽量减少外出。主动做好门前积雪清理工作。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5  寒潮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四级

三级

二级

寒潮蓝色预警

寒潮黄色预警

寒潮橙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寒潮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

采取防寒措施,避寒场所开放。

实施应急防寒保障,尤其是贫困户以及流浪人员等。

采取紧急防寒防冻应对措施。

城市管理部门

对园林树木、花卉等采取防寒措施。

加强园林树木、花卉等防寒工作。

对园林树木、花卉采取紧急防寒防冻措施。

农业农村部门

指导果农、菜农和水产养殖户采取防寒防风措施。对树木、花卉等采取防寒措施

做好牲畜、家禽防寒保暖工作,农业、水产业、畜牧业等应采取防霜冻、防冰冻、加暖、加盖和防大风措施。对树木、花卉采取紧急防寒防冻措施。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寒潮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做好寒潮灾害防护工作。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实施本地区各项防寒、救援工作。

村、

社区

及时收听有关寒潮信息并通知区域住户做好防寒工作,提示居民注意取暖设施用电、用气安全。

社会

公众

注意收听、收看媒体传播的各类寒潮信息,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注意添衣保暖。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6  低温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四级

三级

低温蓝色预警

低温黄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低温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并根据事态发展适时变更预警信息。负责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指导督促高危行业、企业落实防低温措施,做好低温天气安全生产工作。

农业农村部门

组织对农作物、畜牧业、水产养殖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实施本地区地温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社会

公众

注意做好个人防冻保暖,适时添加衣物。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7  霜冻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四级

霜冻蓝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霜冻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

农业农村部门

做好防霜冻应急工作。组织农村基层广泛发动群众防灾抗灾,对农作物、林业育种应采取田间灌溉等防霜冻、冰冻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对蔬菜、花卉、瓜果应采取覆盖、喷洒防冻液等措施减轻冻害。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霜冻预警信息,刊播霜冻防护知识。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通知各社区(村)做好霜冻预防工作,注意防寒保暖,对贫困户、五保户采取特殊保护措施。

社会

公众

注意防寒保暖。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8  冰冻(道路结冰)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三级

二级

冰冻(道路结冰)黄色预警

冰冻(道路结冰)橙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冰冻(道路结冰)等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负责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交警 部门

及时路况信息,加强交通秩序维护,注意指挥、疏导行驶车辆。必要时关闭易发生交通事故的结冰路段。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组织供水、供气行业落实防冰冻措施,做好责任范围内的除冰工作。

农业农村部门

组织对农作物、畜牧业、水产养殖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城市管理部门

根据冰冻情况,及时组织力量或采取措施做好道路除冰工作。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道路结冰预警信息,加强社会引导。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开展区域范围内的道路除冰工作。

村、

社区

及时收听有关冰冻信息并通知区域住户做好防范。

社会 公众

及时了解掌握天气预报信息,做好出行前的各项防护工作,防止因道路结冰打滑造成外伤。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9  高温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四级

三级

二级

高温蓝色预警

高温黄色预警

高温橙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高温蓝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发高温黄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高温橙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指导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等高危行业、企业做好高温天气安全生产工作。加强会商和综合研判,统筹协调森林火灾扑救力量。组织协调高温天气引发的灾害事故的抢险、救灾工作。

交警

部门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防止车辆因高温造成自燃、爆胎等引发的交通事故。

教育

部门

督促学校做好学生防暑降温工作。

提示学校停止举行户外活动。

通知学校停课,要求对在校学生应派专人负责看护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督促建筑、施工等露天作业场所采取有效防暑措施,防止发生人员中暑。

督促各建筑施工单位、户外作业单位合理安排户外作业。

建议建设作业单位停止户外和高空作业。

农业农村部门

对种植、养殖物采取防高温保护措施。

指导紧急预防高温对种植、养殖业的影响。

加强对种植、养殖业防暑防晒应对措施的指导。

水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采取措施保障生产和生活用水。

采取紧急措施保障生活和重点生产用水。

确保居民生活用水。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文化体育和旅游部门

督促旅游景点、饭店和旅行社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采取措施,建议某些户外旅游项目暂停开放。

关闭户外旅游场所。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

做好高温对林业带来不利影响的防范。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相关工作。

人社

部门

加强对用人单位遵守高温天气期间工作时间规定情况的执法检查。

 

督促用人单位在高温时段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依法严格控制加班加点。

督促相关用人单位停止露天作业。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加大对市场零售使用防暑降温药品、防暑防晒化妆品、保健食品的质量监管力度。严格监督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防范因食品变质引发中毒事件。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高温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做好高温灾害防护工作。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配合做好救助困难户、老弱人员。在辖区内广泛宣传防高温中暑常识。

村、

社区

及时收听有关高温信息并通知区域住户做好防暑工作。

社会

公众

注意收听、收看媒体传播的高温天气预警信息;中午前后避免户外活动。

调整作息时间,注意饮食调节,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停止户外活动。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10  干旱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三级

二级

I级

干旱黄色预警

干旱橙色预警

干旱红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干旱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采取应急措施,做好救灾人员和物资准备,并负责因旱缺水缺粮群众基本生活救助。

水利

部门

负责江、河、湖等水情的监测和预报。合理调度水源,组织实施抗旱减灾等工作。做好地下水水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工作。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农业农村部门

指导农户、水产、林业生产单位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减轻干旱影响。

生态环境部门

加强监控,督查相关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确保水环境特别是饮用水源的安全,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

指导林业单位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减轻干旱对林业的影响。

宣传、网信

部门

及时传播抗旱预警信息,加强抗旱工作新闻报道,做好新闻舆论引导。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开展区域内的抗旱工作。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11  雷电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雷电灾害应急响应

应急管理

部门

及时转发雷电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负责灾害性天气引发的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督促高危行业、企业落实防雷电工作。

消防救援

部门

应急处置因雷击造成的火灾。

教育部门

通知学校停止露天体育课和升旗活动。督促检查学校在雷电发生时让学生留在教室内,待雷电天气过后才可室外活动或离校。

交警部门

组织警力上街巡查,疏导道路交通,处置因雷击造成的交通事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提醒、督促建筑施工单位注意防范强对流天气,必要时暂停户外作业。

城市管理

部门

提醒、督促环卫作业单位注意防范强对流天气,必要时暂停户外作业。组织力量做好倒伏行道树及公园(绿地)倒伏植物扶正、加固工作。协助指导住宅小区内倒伏植物的处理。

卫生健康

部门

组织做好伤员救护和统计工作。

农业农村

部门

针对农业生产做好监测预警,落实防御措施,组织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

文化体育

和旅游部门

督促旅游景点停止户外娱乐项目。

宣传、网信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雷电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做好雷电灾害防护工作。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开展区域内雷电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

村、社区

在社区(村)内公告雷电预警信息。停止集体露天活动,提示居民收好阳台衣物并关闭门窗,减少使用电器。

社会公众

避免在空旷处行走,尽量躲避在室内等安全场所。避免在大树、高耸孤立物下躲避雷雨。尽量避免在雷电时拨打接听手机,减少使用电器。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12  冰雹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冰雹灾害应急响应

应急管理

部门

及时转发冰雹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负责灾害性天气引发的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负责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农业农村

部门

做好防冰雹应急工作和雹灾发生后的救灾工作。

卫生健康

部门

组织做好伤员救护和统计工作。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冰雹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做好冰雹灾害防护工作。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开展区域内冰雹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

社会

公众

及时了解掌握天气信息,减少户外活动,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13  龙卷风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龙卷风灾害应急响应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龙卷风监测防御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负责灾害性天气引发的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负责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农业农村部门

做好龙卷风灾后应急救助工作,帮助农户恢复生产。

城市管理部门

做好人行道及公园(绿地)倒伏植物扶正、加固工作,协助指导住宅小区倒伏植物的处理。

卫生健康部门

组织做好伤员救护和统计工作。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气象部门的龙卷风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做好龙卷风灾害防护工作。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开展区域内龙卷风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

社会

公众

及时了解掌握天气信息,龙卷风发生时避免户外活动,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14  雾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四级

三级

二级

雾蓝色预警

雾黄色预警

雾橙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雾预警信息和相关防御指引。

交警

部门

组织警力做好交通引导,及时处置因雾造成的交通事故。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教育

部门

及时了解天气信息并转告学校,要求学校开展雾天安全注意事项教育。

提示学校减少或取消室外活动,妥善安排在校学生。

要求学校取消所有室外活动,必要时停课。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雾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做好雾灾害防护工作。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开展区域内雾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

社会

公众

尽量不到户外行走,更不要早起锻炼。非出门行走不可的最好戴口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注意交通安全。

户外人员应使用口罩等防护品,尽早到室内躲避浓雾天气,注意交通安全。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15  霾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三级

二级、一级

霾黄色预警

霾橙色预警、霾红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霾黄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发霾橙色及以上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生态环境部门

加强环境监测。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合会商,及时转发大气污染预警。

加强环境监测。启动与相关部门的即时会商机制,及时转发大气污染预警。根据环境监测和预报,采取相应措施。

教育

部门

及时了解霾预警信息并转告学校,要求学校减少室外活动,做好防御霾危害的相关工作。

告知学校霾出现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做好霾危害的宣传和防御工作,要求系统内学校取消所有室外活动,必要时停课。

交警

部门

组织警力做好交通引导,及时处置因霾造成的交通事故。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霾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做好霾灾害防护工作。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实施区域内霾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

社会

公众

不要早起锻炼,必要时出门行走应戴口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件2

 

    天宁区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