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6 11:58: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部门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在学习和生活上。也因为进入学生会而发生改变。从无所事事的状态变的紧张忙碌,学习上我也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也是正因为这样,促进了我的学习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学会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而又丰富,
个人方面,我也通过学生会锻炼了自己的品质,由冲动的个性逐渐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冷静的思考问题。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不足,弥补过失。学会周密的计划一次活动,也增强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刚开始由于工作方式的不佳和经验的不足。我也想过要放弃,但为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不让自己的学生活枯涩无味,同时也可以为同学们服务,增强自己的责任感。我决定留下来。
在一学期的工作中,我自己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是加入这个集体的第一学期,所以在很多的事上还停留在被动接受的阶段,用一种固有的思维,没有提出自己的想法,没有积极主动的去思考每件事有没有更好的途径去更好的完成,这都是之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因个人的疏忽也偶尔造成了一些失误,使得整个学生会部门间未及时且有效的协作,共同处理好三系的学生会工作。造成工作的滞后,工作成果受到影响!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好的去完成每一件工作,真正发挥好作为主席团成员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做好各部门间的协调和梳理工作。使整个学生会有机的团结在一起,为共建三系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在学习和生活上。也因为进入学生会而发生改变。从无所事事的状态变的紧张忙碌,学习上我也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也是正因为这样,促进了我的学习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学会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而又丰富,
个人方面,我也通过学生会锻炼了自己的品质,由冲动的个性逐渐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冷静的思考问题。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不足,弥补过失。学会周密的计划一次活动,也增强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刚开始由于工作方式的不佳和经验的不足。我也想过要放弃,但为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不让自己的学生活枯涩无味,同时也可以为同学们服务,增强自己的责任感。我决定留下来。
在一学期的工作中,我自己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是加入这个集体的第一学期,所以在很多的事上还停留在被动接受的阶段,用一种固有的思维,没有提出自己的想法,没有积极主动的去思考每件事有没有更好的途径去更好的完成,这都是之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因个人的疏忽也偶尔造成了一些失误,使得整个学生会部门间未及时且有效的协作,共同处理好三系的学生会工作。造成工作的滞后,工作成果受到影响!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好的去完成每一件工作,真正发挥好作为主席团成员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做好各部门间的协调和梳理工作。使整个学生会有机的团结在一起,为共建三系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在学期中段,由于有新的干事的加入,我们原有的人员有了一些调动,有一些和我们工作和有一段时间的同伴离开了我们,同时也为我们驻进了新的血液。为此,我们有对上面提到的三项工作部署开展了调整,制定了新的检查制度,规范了检查时的一些具体做法。
由于新干事的加入,我们对纪检部内部的工作开展了调整。首先是,旗训的相关工作已经交有秘书处管理,不再是纪检部的工作;其次,我门的内部分工也更加完善:有张海详管理有关两操的工作,区小宝跟进有关校门口值日的情况,而何旭艳则开展有关的统筹工作。
在四月份学校迎来了我院第二届学生篮球赛,我们体育部承办,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篮球赛取得了圆满的结束,在比赛期间,我们为比赛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比赛的流畅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比赛开始前我们就把场地划分好,准备好一切器材及比赛用具,比赛过程中对场地进行秩序的维持,比赛结束后对场地进行清理。经过一个月时间的比赛,最终男子组经管系取得了第一,女子组信息系取得了第一。
在篮球赛期间及后面的时间里,我部门也积极配合体育教育室进行各项活动,在篮球赛进行的同时,我们协助体育组开展了教师排球赛,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们多次帮助其开展了各种运动,虽然我们在其中没有起到那种中流砥柱的重要,但是我们在其中所给的帮助是不可估量的,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他们的肯定。
为增进个部门间的联系,我们与宣传部进行了联谊活动,在我们享受快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强了部门间的友谊,也为以后各部门开展活动奠定了基础。
一、周密组织,扎实推动学习实践活动全面展开
我局在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中央和市委有关精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科技创新的实际,确立了“强化科技创新,力促转型发展”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精心制定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每一阶段、每一环节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
1、大力推进思想解放。这次的学习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思想教育活动,更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一是认真学习理论。我局始终坚持把理论学习摆在学习实践活动的突出位置,精心安排了各阶段学习内容。先后三次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局机关集中学习时间都在20小时以上,以学习促进认识提高。二是广泛开展讨论。针对社会各界往往对科技工作了解不多、认识不足的状况,我局以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充分利用互联网作为互动平台,开展了“科技工作还缺什么”的大讨论,在科技局网站主页上开辟了活动部署、工作动态、信息简报、讨论专栏、互动交流等5个专栏,上载了十余篇调研报告和学习心得,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积极实践的生动局面。通过大讨论,社会各界既加深了对**科技工作的了解,也增强了对科技创新紧迫感和重要性的认识,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三是深入调研考察。调研工作既是摸清底细、认清差距的现实需要,也是局机关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基层联系的重要渠道。为此,我局将深入调研考察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主要环节,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统一部署和安排。围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力促产业转型发展”这一主题,确定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加快创新机制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等八个方面的调研课题,并将每个调研课题分工落实到每个局领导和各相关科室。在调研中,先后走访了我市10个镇(园区、街道)、5个相关部门和150多家企业,同时在1月5日还组织局机关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赴江阴市科技局进行学习交流。最终形成了8个方面的专题调研报告。通过调研考察交流,使我们认清了科技工作现状,找到了思想与工作上的差距,进一步拓展了工作思路。
2、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征求意见过程既是密切群众联系、改进工作作风的必然要求,也是体现局领导班子宽广胸怀、开阔干部眼界的具体举措。一是主动征求意见。采取网上征求、书面征求、座谈征求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领局机关同志主动深入基层和社会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先后召开各类人士座谈会6次,寄送征求意见表100份,从各方面征求到各类意见建议36条。二是广泛吸纳意见。在对局领导班子《分析报告》民主评议过程中,通过网上全文公开、书面征求、大会征求、座谈征求、上门征求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仅寄送的征求意见函就有90多份,征求到对《分析报告》的评议、修改意见8条。对所征求到的意见建议都进行认真吸纳,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订了整改方案。三是认真组织群众评议。精心制定了评议方案,召开了机关全体党员及中层以上干部的评议大会,向各镇、园区、街道、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寄送评议表及评议材料100份,全面达到预期要求。
3、认真解决突出问题。我们把能否解决问题作为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根本目标。一是主动查找问题。征求意见建议活动结束后,我局及时对征求上来的群众意见建议汇编成册,分发给每位局领导和机关各科室(中心)进行认真阅读,并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逐条分析。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查找了局领导班子自身存在的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思路;对照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真查找了影响和制约科技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阻碍,努力提高科技工作的指导性和有效性;对照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认真查找了科技系统自身建设中存在的不良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工作方式。经认真梳理归并,形成了3个方面、36条综合意见建议,作为局领导班子检查分析的参考依据。二是深入剖析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局于2月18日专门召开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深刻剖析。找出当前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素 质创新创业人才不足、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等六大突出问题,除从大的宏观层面分析了问题的成因以外,重点查找了局领导班子本身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思路还不够宽、重点还不够突出、开拓步子不够大、统筹协调不够有力、作风不够深入等五大主观问题,并从思想观念、学习和工作研究等多方面深刻剖析了原因。三是切实解决问题。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局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按照全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明确了“强化科技创新,力促转型发展”的工作方针,重点抓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进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等六个方面整改任务的落实。目前六个方面的整改任务已经全面展开,特别是在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4、着力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既是思想解放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最终成果的重要内容。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落实科学发展的关键,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力求重点突破。一是着眼前瞻性部署,建立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引领机制。活动中我们体会到,科技工作既要立足当前,更要谋划长远,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迫需求的同时,加强超前部署,占领事关全局的战略制高点,使科技创新能够切实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为此,我局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切实加强科技创新的前瞻性部署,启动实施了“双百家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专利、标准、品牌‘三位一体’科技创新型企业三年培训计划”等带有前瞻性部署的科技创新重点工作的实施。二是着眼提高绩效,建立以创新产出为目标导向的工作考核机制。科技部门过去往往比较重视项目和投入,对绩效、产出关注不够。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我们主动转变观念,自加压力,建立以创新产出为目标的多层面科技工作考核机制,引导科技系统将科技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增强创新绩效上来。加大对地方科技统计工作的指导、培训力度,健全科技统计工作网络,完善以科技产出为重点的统计监测体系,强化科技部门的工作导向。三是着眼支撑发展,建立完善结对联系服务机制。为了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助推企业转型发展,我局在今年的“企业服务年”活动中,确定了105家重点规模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重点联系对象,力争通过局领导及相关科室的结对服务,引导企业增强科技创新动力,帮助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协助落实各类创新创业政策,最终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四是着眼持续创新,建立科技人才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载体条件和“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虚拟平台,积极探索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和促进柔性人才流动的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不断健全有利于人才集聚的良好机制。五是着眼营造环境,加大国家政策的导向和运用。为了认真把握政策取向,提高政策运用水平,切实把“国家60条”、“省50条”和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切实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我局会同市财政、市税务部门建立了科技促进政策协调小组和科技优惠政策会办机制,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政策的落实。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市委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办、指导检查组对我局的学习实践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和指导。市委常委、组织部李江部长直接领导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李部长对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非常重视和关心,关键环节直接领导,并多次亲临我局具体指导;市委指导组也及时帮助和指导我局的有关工作,为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了坚强了组织保障。局党组多次专题研究,及时根据市委有关要求以及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调整、部署。局领导班子各位领导按照分工要求,主动参与、密切配合,以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直接推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实践热情,保证了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注重实践,科技创新服务科学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学习实践活动重在学习,贵在实践。局领导班子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实际工作之中,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全市科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一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从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看,对我局学习实践活动情况满意率和解决突出问题情况满意率均达到98.4%以上。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有新的深化。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科技工作实际,必须牢固确立三个观念:一是“发展”的观念。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不放松,不断丰富科技工作服务发展的内容和手段,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作用;二是“引领”的观念。开拓性做好科技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以超前的思维进行超前部署,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发展新优势;三是“群众”的观念。科技工作要坚持惠及百姓,要从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划科技工作,注重统筹兼顾,充分调动和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活力。
2、体制机制创新有新的突破。我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检验思想解放与否和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志,出台了一整套制度性文件,着力完善服务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建立了科技创新的引领机制,制定完善《**市“双百家”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并建立相应机制,确保有效运行,构筑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有力地推进科技创新向纵深发展。制定了《科技创新主要工作目标及责任分工》实施意见,建立了20xx年18项重点科技工作整体目标任务完成的目标责任机制、督查考核机制和典型示范机制,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制定了《科技局结对联系制度》,从企业实际出发,重点引导企业增强科技创新动力,帮助企业整合好创新资源,协助企业落实各类创新创业政策,较好地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3、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有新的提高。今年以来,我局紧扣“强化科技创新,力促转型发展”这一主题,围绕推动全市50家以上企业各对接一所科技院校、建成一个企业研发机构、实施一批科技转化项目、创造一批知识产权、引进一批科技人才的总体目标,开展了创新典型现场观摩、科技创新大会、创新创业人才座谈会、“双百家”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启动仪式、“863”新材料领域下地方进企业科技主题活动、科技知识培训和科技系列宣传等七个方面系列活动。今年一季度,全市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2亿元,同比增长2%;按新标准重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4家,目前已进行公示阶段的有5家。载体建设加快推进。调整和修订了《**市三创载体建设规划》,全面启动了“双百家”企业研发机构三年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已完成三创载体建设面积6万平方米,组织申报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0家。知识产权工作全面展开。分别到环科园、开发区等单位举办专利知识培训3期,培训人数达360多人;1-2月份,全市完成专利申请166件,其中发明专利35件,实用新型专利50件,外观设计专利81件。科技项目申报开局良好。积极开展科技计划项目的调研,及时了解全市科技项目情况,在省科技项目指南后,组织企业申报省科技项目简表173项,经省厅组织专家第一轮初评后有133只项目已正式申报。
4、科技部门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有新的气象。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针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采取更扎实、更有效的措施,加强指导和服务。局党组坚持把抓好领导班子建设作为推动系统自身建设的关键举措,班子成员紧密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从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对各镇、园区、街道科技工作的研究和指导,强调工作重心下移。建立了局领导工作联系点,每位局领导对口联系,帮助基层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以推进政务公开为契机,帮助和支持各镇、园区、街道科技部门改善基础条件,增强了各镇、园区、街道科技服务和支撑能力。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组织力量对涉及机关作风建设、基础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规章制度进行梳理。
在历时半年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省局机关根据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在第五指导检查组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主题,精心组织实施学习实践活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突出实践特色、坚持群众路线”的原则,立足“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发展能力、破解发展难题、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的目标,认真查找和解决省局党组班子和机关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问题,认真查找和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认真查找和解决干部职工和纳税人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认真查找和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圆满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11个环节的工作,顺利完成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认识提高,增强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力
省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多次组织学习讨论,列出专题进行研讨,对机关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在机关开展了全面学习培训。通过深入学习和广泛的调研思考,全局上下,尤其是处以上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认识,在更加自觉主动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形成普遍共识:科学发展观是做好新时期地税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做好新时期地税工作的根本要求。同时,深刻认识到,在指导思想上,地税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做到法治公平、规范高效、文明和谐、勤政廉洁;在工作宗旨上,要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工作目标上,要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更加自觉主动地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更充裕的税费收入保障改革成果惠及民生,以更规范的执法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在工作重点上,要着力做好依法治税、税制改革、纳税服务、税收管理、队伍建设、反腐倡廉等工作,以良好的队伍形象提升社会各界对地税工作的满意度。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税收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税收收入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税收执法更加规范、纳税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地税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增强的目标,促进地税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服务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方向明确,增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执行力
坚持上下结合、内外结合和点面结合,广泛征询意见建议,分别召开了由纳税人、特邀监察员、基层税务干部等不同层面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之后,党组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回顾党组班子工作和自身建设情况,既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又正视问题,查找不足,进一步明确了地税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思路。深刻认识到,尽管近些年地税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面对当前税收发展和改革中的新形势,存在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不够强,税收管理观念和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征管质量和效率不高;纳税服务的自觉意识没有完全树立;税收信息化建设依然滞后,信息管理和应用亟待加强;干部的思想作风、能力素质与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以及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有差距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对此,党组认真落实省委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求真务实,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的战略部署,研究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在全省地税部门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主题,积极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建立健全税收服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认真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发挥好为政府聚财、为经济出力、为社会尽责、为民生解困的职责。并针对机关思想、作风、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重点围绕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机制和制度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机关文化氛围等方面加强了整改。
三、解决问题,增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推动力
注重边学边查边改,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性的整改思路,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确定了推动地税科学发展的11个长效机制的调研课题。按照“问题不解决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通过”的要求,党组成员和各责任处室积极制定解决措施,明确步骤,抓紧整改,认真解决学习实践活动期间能够解决的问题,让干部群众切实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如,把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及时研究出台了有关税收政策调控措施,并为困难企业办理了延期纳税;坚持组织收入原则, 加强税收经济分析和各税种征收管理,提高了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优化办税流程,探索建立“纳税人之家”和纳税人参事制度,推行阳光政务,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政策快递、纳税提醒、延长纳税申报期及办税服务厅工作时间实行“朝九晚五”制度,极大地方便纳税人,促进了征纳沟通互信;确定20xx年为“纳税服务年”,组织开展以查问题、找原因、抓整改、树形象为内容的纳税服务检查活动,推动了纳税服务规范化;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注重打造政治素质高、业务技能强的专业化队伍;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和政风行风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纠正损害纳税人利益的不正之风。通过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促进了税收收入随着经济发展实现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去年四季度在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严峻形势下,全年组织税费收入791261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增长35.43%,社保费收入增长20.56%。税收收入继20xx年突破20亿元、20xx年突破30亿元之后,去年又跃上40亿,三年跨上三个大台阶,年均增收超过10亿元以上。
学习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特点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安排。党组会多次进行学习实践活动的专题研究部署,针对税收任务繁重的情况,提出“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的要求,既要把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也要把工作抓得有板有眼,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序开展。围绕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的三大任务,结合地税部门筹集收入、调控经济、调节分配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确定“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制定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各阶段安排,细化活动时间、内容、要求,详细安排部署。
二、深化思想解放,把学习贯穿始终。一是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深刻分析自身的差距,克服自满情绪,克服畏难情绪,克服懒惰心态,克服软弱涣散,克服就地税看地税、就税收论税收的狭隘思想等五种陈腐观念,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进取意识,在科学发展上进入认识和实践的新境界。二是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注重引导帮助,充分发挥党组中心组、机关党委和党支部的职能作用,采取封闭集中学习、专题研讨、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帮助党员干部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
“感受精彩世界,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恰如其分的诠释了体育部的职能与初衷,体育部存在的意义 便在于唤醒同学们的体育锻炼意识,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为学习和以后的工作打 下良好的基础。基于此目的,本部门组织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活跃我院体育氛围的同时,也选 拔出不少优秀的运动健儿参加校级比赛。体育部本着“务实、高效”的原则,在各个部门的协助下,在土木系篮 球赛和足球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活跃了我院的体育运动氛围,增强了班级的 凝聚力,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同学的认可与肯定。
一、工作原则 以"为学生服务"为宗旨,团结一心 务实高效 积极创新。
二、工作效果
1、完善体育部内部机构。统一思想,加强团结,形成有效分工,责任到人,使体育部充满活力和激情。
2、有效开展常规工作,努力发掘体育人才,有效组织活动,使我系在院体育活动中取得较好成绩。
3、扩大影响,激发同学们的最大热情和参与度,丰富内外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4、加强为同学服务精神,使我系体育部成为受院内外同学欢迎的工作部门之一。
三、工作简报
⑴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第十一届运动会 :比赛时间:xx 年 11月 4日--xx 年 11 月 6日 , 比赛地点:安交院北校区, 比赛结果:土木系团体第一名
⑵土木系“新生杯”篮球赛 比赛时间:xx 年 11 月10 日--xx 年 12 月 2 日, 比赛地点:安交院北区大篮球 场,比赛结果:造价二班冠军,港口班亚军,高管班季军 ⑶土木系“新生杯”足球赛 ,比赛时间:xx年12 月 5 日--xx 年12 月 18 日 ,比赛地点:安交院北区操场, 比赛结果:冠军检测专业,亚军港口专业,
(4)土木系学生会“和谐杯”部门篮球赛, 比赛时间:xx年 12 月 6日--xx 年12 月 12 日 ,比赛地点:安交院北区大篮球场, 比赛结果:体育部冠军,治保部亚军。
四、工作缺陷
1、受制于学校活动,学院活动稀少。 从我部的工作任务来看,主要是组织学校和土木系的一些体育活动。对于 10级新 生来讲,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对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是一个很好的推动;09 及08级学长学业繁重,即将面临毕业工作,也希望团 队合作,而体育活动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在工作计划中也提到组织更多比赛,但由于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原 因没能实现,最重要的原因是我院的人较少,组织比赛参加者较少而且积极性不是很好,但这并不是不组织比赛的借口,这就 给我们体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活动应该多样化,有所创新,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达到组织比赛的目 的等,就像我们的运动会,可能比赛两三天就进行完了,但同学们为了参加比赛可能提前一个星期或是一个 月来锻炼,实际上它更好的吻合了我们组织比赛的初衷——让同学们锻炼身体。
2、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所有的部门情况是相同的,部长不可能牵头所有的工作,其他成员也会独立的负责活动,这既是总体 安排,又是在锻炼后者。是部长学长间隔的询问工作进展,还是我们大一干事及时地去汇报工作?在这方面,体育部做 得不够好。
学生会体育部期末总结范文二
时光飞逝,转眼一个学期即将结束,院学生会的工作马上就要全面结束了,让我们不得不叹息时间的无情,美好的时光在稍不留意间就悄悄溜走,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学院学生会各部门都开展了各种活动,我们大学部在这一学期中也开展了各种活动和工作,下面我就本部门本学期开展的活动和工作进行简单的总结。希望可以总结出我们工作中的优点和弊端,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我们学院大学部开展了纳新工作,这次的纳新有很多的大一新生报名,通过初试和复试,选出了九位相对优秀的干事,为大学部吸收了新鲜的血液,更有利于大学部的发展。而我也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融入了体育部这个大家庭。紧接着,我们体育部各方面的工作就逐渐展开了……
不久后,我们迎来了第一个“挑战”——“新生杯”篮球赛。我们负责去各班宣传和发报名表。作为大一新生,初来乍到的,这的确是一个挑战。我们只好硬着头皮去宣传。总算,第一份工作做了下来。虽然最后我们学院的球队都没有出线,但是毕竟,大家都争取过,都拼过,而且我们也学到了很多,这就够了。
“新生杯”篮球赛结束后,就要准备运动会的事儿了。同样,这也需要我们去宣传报名,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们就不再那么拘谨了。因为学院报名的人数很多,但运动会限定的名额又有限,所以我们又开展了运动员的选拔工作。之后就是忙着运动员陪练的事儿了。运动会的时候,每个学院在运动会入场时都需要一个方阵,而我又是方阵的一员,所以,每天还必须抽出两个小时去训练方阵。期间,我还参加了定向比赛。在这同时,又进行了“新生杯”排球赛,从运动员的选拔、训练到比赛,又是一段忙碌的时间。而我又是男子排球队的领队,要安排和通知队员训练,而且每场比赛都必须到场。有时候实在抽不了身,就只能请同学帮忙。在这方面,我们体育部的柳静同学帮了很大的忙,我真的非常感谢她。更加令人激动的是,虽然困难重重,不过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取得了“新生杯”排球赛的冠军,我为我们的运动员骄傲。
而后,期待已久的大学第一次运动会来了。因为我们平时方阵训练的很多,所以我们学院进场的总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开幕式后,我们就忙着陪运动员去检录,让他们能及时的到达比赛场地参加比赛,为学院,同时也为自己争取荣誉。经过这次运动会,我看到了一个团结向上的公管,哪里有我们的运动员,哪里就有我们公管的呐喊声。最后,我们取得了女子组第四名的好成绩。不过,这次运动会也让我看到了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有一点慌乱。不过有了这次经验,我相信,下次我们一定会准备的更加充分,进展也将更加顺利。
运动会后,为增进各部门间的联系,我们与生活部进行了联谊活动,在我们享受快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强了部门间的友谊,也为以后各部门开展活动奠定了基础。
大学部长述职报告一
尊敬的喻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还是自我介绍下,我叫___,来自环艺__06班,现任院学生会实践部部长一职。
下面我对这半学期以来在团学的工作进行述职,学期开始,为了让部门的工作像上学期一样出色,或者更完美。我们部门上下都不敢放松,还是和上学期一样踏踏实实的工作,因为有句话说道:爬得越高,摔得越痛。我们不能掉下去,我们要等下一个接班人握住接力棒后,我们才能放松。
三月份下旬,我院实行了《艺术学院学生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根据上级的安排,我被调到了我现在任职的部门当部长。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有点不敢相信,因为我被调任之前没有任何征兆,后来一想,既然这个决定是常委会的决定,我没有理由不服从。
带着艰巨的任务来到了实践部,在我来之前,实践部的几个助理给我的印象很好,所以当时我信心百倍。给部门订下了目标:三月份尽量进前三,四月份保前三,五月份份拿第一,六月份保前三。在实践部呆了三个多月,总体来说还是蛮愉快的,工作目标虽然没达到,但是我们在进步。目标制定起来很简单,可是实施起来真难。来到实践部我才知道有一个非常让人无语的规矩,那就是校勤工部抽查我们院卫生时,一个教室未扫,扣月考核的一分。大家应该都知道一分是那么的不容易,搞一个活动才加两三分。既然这是规矩,我们就得遵守,因为我们知道,这么简单的问题,谁都会想到,既然没有解决,那也肯定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谁让我们是私立院校呢?
遇到的第二个难题是,同学们积极性非常差。根据调查,发现了许多问题:一、工资分配不合理;二、存在不做事,也拿工资的事情;三、机房等岗位的老师与打勤工助学人员联系不紧密。
问题发现了,必须得解决,为此我们想了一下几个解决办法:
一、内部调整岗位、工资,制定工资标准。减少工作量不多的一些岗位的工资、打扫人员,给一些工作量大的岗位予以补助,提取空岗位的工资;
二、用多出来的工资奖励每月优秀勤工助学人员,余下的上交;
三、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淘汰一些经常不打扫的勤工助学人员;
四、在各班宣传勤工助学的工作,让同学们都能积极才参与进来,补充后援;
五、把所有岗位进行平均分配,部门每人负责若干岗位,每次校勤工部检查之前,提前去各个岗位检查,没来打扫的打电话通知。打电话还没来的,我们就给他们打扫,不为别的,就为了考核,为了让同学们能在一个干净的环境里学习。
经过这些办法,部门在校里的考核有所好转,三月份虽然没进前三,但我们四月份考核第三名,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因为我们所做的工作有了效果。五月份考核出来后,我很震惊,一直以为拖实践部考核后腿的是卫生工作,可从五月份的'考核中,我看到除了卫生这一块,分数扣得更多的是材料迟交、会议未参加。这个事实让我很难过,也很自责。由于我的过分信任,导致了这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
一直以来,我始终认为助理的培养是最重要的,考核第一那是在助理培养成功之后一个必然的结果。所以,我现在最想,也是最希望看到的是我带出来的人能为团学作出最大贡献,真正成才。马上就要离开团学了,想起来有点伤感,心里必然是不舍的,团学那点事,团学那些人,希望都能好好的。
最后衷心祝愿团学发展越来越好!感谢喻老师、以及各位常委这两年来对我的教导,谢谢大家!
大学部长述职报告二
各位老师、同学:
未知未觉中,我已从大一悄然步入大二。经过一年的工作与努力,在大二上学期竞选上部长这一职位,并担任至今。下面是我从20__年9月到20__年3月内履行职责的情况报告如下:
学生会宣传部的工作主要有负责:
1、通知相应年级对对口专业的玻璃板块材料收集和更新;
2、绘画海报、拉横幅、贴背胶、拉拱门以及对系里特色活动进行拍照;
3、按照系校里的要求,下发有关通知,并积极向同学宣传有关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
4、负责“凭栏望轩”、“煜烨苑”的管理;
5、定期举办部门特色活动,如书画、海报设计大赛
6、负责学生会微博更新等。
在这一学期里,作为宣传部部长的我学会了如何更好的实现助理及副部之间的调配协作。也学会了很多技巧,拍照的视角选取,海报背胶的张贴,拱门横幅的拉设等等。当然为人处事方面,收获不容忽视。比如,要怎样与同学及各部门人员联系,用短信联系别人时应注意什么,比如称谓,以及为确定对方是否接到你的通知,为此在发短信时添加“收到请回复,谢谢”等字样。在打电话通知时,应避开上课时间及休息时间,并在开头表明自己身份。细节虽小,却意义重大,为以后工作处事打下良好习惯。也带领新的助理如何适应部门活动及一些规章制度,让他们学会并为下任如何带领好宣传部做了努力。
宣传部的工作向来是公认的繁忙,但在这百忙之余,我部也举办了多个活动。其中,一个是“表彰大会”,另一个是“教室创作与板报设计大赛。表彰大会经过我们部门、文资部及团委宣传部的辛苦奋斗,认真激烈商讨策划,从否定到最后的肯定历经一个多月,随后我们开始准备前期工作,联系颁奖人员,制作视频,邀请嘉宾,在认识到上次举办表彰大会出现的问题后,我们这次对彩排工作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排。
一共经过三次彩排,在大家共同积极的配合下,彩排工作进行的很顺利。最后在开幕那天,整体效果也表现的相当好,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教室创作与板报设计大赛,经过助导们的配合以及新生的踊跃参与,也办的相对有点样子,遗憾的是没有足够的奖励,对参赛者没有给予相应的慰藉,这有些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所以以后会去拉一些赞助,使他们的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
这学期又新开了学生会微博,但由于材料的匮乏,以及没有相应的题材,所以并没有太大的气色。今年开学初,我们将微博分成了几大版块,每天至少更新五条,努力将微博搞起,适应潮流。
我个人工作中多少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由于人比较懒,所以工作一般需要被定性在什么时候完成,才能在最后时刻弄完。以及本人也比较粗心,所以这方面我也会更加注重,改正自身的缺点。
在今后,我会虚心求知,努力工作,多积累经验,加强个人能力的培养及团队协作意识。
请大家批评纠正,述职至此,谢谢大家。
大学部长述职报告三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我们相识在__年的9月,一教的五层,严格的面试,精彩的表现,憧憬的眼神。
经过层层考验,32名__级新同学脱颖而出,9月25日,红榜公示,全部新干事收到并回复确认短信,__届公关部正式成立。
第一次群发短信,第一次例会,第一次自我介绍……我们一起经历着,一起成长着。
一、内部建设
部门成立后,我们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部门规定并严格实施,在日常工作中,奖惩分明,于是,又有了例会上第一次为同伴响起的掌声,第一次被惩罚唱歌,第一次做俯卧撑……
公关部的日常工作充实而繁重,为了让大家在课余时间能够得到更好的调整,我们特别成立了内部建设组。南锣鼓巷一日游、学校里的“找酷”,各样的活动出现在了公关部内,出游、游戏、聚餐……欢声笑语始终伴随着我们。
每个月我们都要过一次生日,大家一起为当月的寿星们唱生日歌,烛光,蛋糕,抹奶油……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温暖和爱,在这里,我们一同见证着每个人的成长。
为了让大家能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我们建立了公关部的q群和博客,在q群上,大家总是聊的火热;博客中的博文和无数照片,更是记录下了我们走过的足迹。此外,部里还组织进行了部长与部员间的谈话,面对面的交流让我们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
经过了三个月的磨合与锻炼,__届公关部已然成为一个既充满活力,又不失纪律性的优秀集体。无论工作还是学习,无论例会还是活动,无论出游还是聚餐,我们总是有说有笑,亲密无间,精诚合作,一路同行。
公关部,我们共同的家。
二、部门工作
有了一支优秀的队伍,自然要把工作也完成的同样出色。下面,由我来介绍公关部本学期的部门工作。
商家赞助
公关部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为学生会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开拓社会平台。于这一职能,我部在本学期举办了包括手机及手机业务、笔记本电脑、银行卡业务的宣传,英语讲座等活动,并为学生会的活动联系合适的赞助。在与赞助商家的商谈沟通过程中,公关部成员们丰富了工作与交流阅历,学到了一些不能从书本和老师那里得到的知识与经验。
品牌活动
读书文化节是公关部的品牌活动,目的在于增强校园内文化气氛,提高同学们的读书兴趣。我部于10月初开始组织筹备为期三周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第五届读书文化节。此次活动我们大胆创新,除传统的旧书市以外,加入了游戏式的开幕式和知识文化展览,并在整个活动中邀请了各院学生会参与,本次活动__级干事表现出色,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此外,与各院会的合作也受到好评,为以后校会、院会间的联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交流联谊
公关部是学生会与院学生会、各高校及各社会团体沟通、交流的桥梁,因此联谊在工作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本学期,在内联方面我们与各院会建立了日常联系,为日后的合作做好了铺垫。
在外联方面我们与演示中的高校进行了交流,并制定了外联策划,为下学期的互访活动做好了准备。工作中,我部的08级副部长及骨干尽心尽职,干事们也积极联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公关部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交流及接待任务。
总的来说,本学期的工作是忙碌而充实的,各项任务有序进行并且已圆满结束。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不论是公关部整体还是每位成员的业务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总结与感想
当上公关部部长已经一个学期了,我发现自己较以前有了一些改变。在做干事的时候,考虑到的多是对于自己的锻炼,而现在,作为北京工业大学校级学生干部,作为公关部这个大家庭的家长,我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应该看的更高更远,工作的时候,我们代表的不再是个人,不只是公关部,而是北京工业大学学生会,北京工业大学,因此我们要表现得足够好,要把学生会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为学校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在公关部已经有一年半的光景,大一的时候我有一个好部长,她带领我们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站在部长后面,我觉得很骄傲;现在我有一批好部员,他们和我一起把很多有意义的想法一一变成了现实,走在他们前面,我感到很自豪!
公关部的路并不平坦,实话说,不顺心的时候也是有的,可是,每次看到我的干事们信任的目光,一份使命感就会涌上心田,我有责任把公关的路走宽,为我的干事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哪怕道路再曲折,也不会驻足,我只求一路上有你们同行。你们的出色,让我感到了无比的幸福;你们的信任,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作者简介:熊颖,女,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15-0055-03
我国台湾土地面积狭小且又四面环海,自然资源缺乏,但仍创造了经济奇迹,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丰沛的人力资源。技职教育特别是高等技职教育在台湾经济的发展史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其经济的腾飞培育了大批的技术人才,是创造台湾经济奇迹的功臣。
一、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及其发展
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涵盖了科技大学、技术学院及专科学校。学制包括专科、大学部即本科与研究所。具体来讲,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higher 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包括科技大学、技术学院、大学附设技术院系及专科学校等技职教育领域。随着时代环境和教育发展的变迁,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关切的主轴重点亦有所不同。在1990年以前,高等技职教育的探讨以专科学校教育为主;但在1990年以后,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的数量及在校生人数都远远超过专科学校,从而成为高等技职教育的重点。因此,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目前所探讨的范畴,除专科学校外,主要以技术学院、科技大学为重点。从学制上看,主要以大学部的本科为主。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发展同样受到经济的制约和促进。1950-1970年代是台湾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其经济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型产业调整。为了配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台湾教育的重心由普通教育向技职教育倾斜。1968年台湾实施九年“国民教育”,停办初职,鼓励增设职高,同时优先扩充专科教育,以提升基层技术人才的水平并培育中级实用专业人才。此时,台湾的专科教育获得了较大发展,专科学校逐渐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中分离出来,并成立了“专科职业教育司”,进一步为台湾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培养技术人才。1974年,台湾成立了第一所技术学院――台湾工业技术学院,招收专科学校及职业学校毕业生入学,以培养高级技术人才。从此,台湾的技职教育开始进入高等教育层次,并形成了职业学校、专科学校和技术学院三阶段实施的技职教育一贯体系。1980年代起,为缓解升学压力,台湾积极筹建大学附设技术院系和专科学校。并在1996年推动绩优的专科学校改制技术学院并附设专科部;鼓励绩优的技术学院改名科技大学。这些措施使得台湾的高等技职学校及学生数都得以快速扩增。1997年,台湾成立了台北科技大学以培养研究生和博士生。至此,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形成了以专科学校、技术学院、科技大学为主体的完整而独立的教育体系。
二、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特点
(一)定位明确
台湾对技职教育的定位力求与普通教育差别明显。目标主要在于配合经济建设的需要,提供优质、适量的技术人才。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尤其强调技职教育“适应产业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立命准则。“其系科(专业)设置以职场工作为核心,而不是以学术研究为核心。课程设计基于职场的工作需要及技职教育系统学生的特质,培养职场所需能力,使学生得以衔接所学,成为各级各类技术人才或专业人才。”在这一系列的原则指导下,各类高等技职学校确定了自己的职责和培养目标。专科学校主要是提供应用科学和实用技术技能等方面的课程,以培养中级实用专业人才为宗旨;技术学院则是以培养技术、工程和管理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为目标。
(二)体系完备,纵横交错
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不仅自成体系,而且体系内部也是纵横交叉。专科学校有两种学制:一是招收初中毕业生修学5年(简称五专);二是招收职业高中学校毕业生修学2年(简称二专)。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属于本科层次的高等技职教育,学制上分为大学部和研究所两部分,大学部又分为2年制(简称二技)和4年制(简称四技)。五专和二技的毕业生都可以在技术学院再读两年以达到本科学士水平,相当于大陆的“专升本”教育模式。四技的毕业生可直接达到本科学士水平,并且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都可以培养硕士、博士。由此可见,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已经构建出有专科(二专、五专)、本科(二技、四技)、硕士和博士的多层次、多规格的完整而合理的立交桥式教育体系,打破了直达车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允许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生源交叉,建立了一种交互的多轨式可分段选择的升学渠道。从而,既保证了经济发展对人才技术能力提升的需要,又满足了学生与家长对升学深造的渴望。
(三)本科层次的高等技职教育规模逐年扩大
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是以专科为主,本科阶段的技职教育比率较小。然而,近年来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专科层次的技职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台湾民众及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当局出台了一些措施,逐步扩大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技职教育规模,为技职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其发展的重点是放在大学以上层次的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培养较高层次且实务能力强的技术人才,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求。如台湾的教育主管部门在1996年制定了《大学及分部设立标准》,规定独立学院具有12个以上系科,三个学院的规模,办学优良者即可申请改名为大学。在普通高等教育体系方面,台湾于1996年出台一项政策,让普通大学附设二技,以衔接专科学校的课程。通过改革,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层次已经逐渐高移,本科层次的高等技职教育规模也逐年扩大。
(四)课程建设的特色化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本科开设课程的最突出特点是制作“实务专题”。本科阶段的技职教育没有毕业设计,而将实务课程作为本科阶段高等技职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实务中学习掌握技术是其关注的重点。在第三、第四学年安排专门“实务专题”制作课程,一个实务专题一般需要1年到1年半的时间才能完成,题目来自各行各业,可由教师确定也可由学生自己获取。“实务专题”是台湾技职教育本科课程与普通大学本科课程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其目的与作用非常明确:是为了满足科技与产业发展的用人需求,通过实际专题的制作来培养学生自行获取信息和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务专题”课程的实施,在培养学生分工、协调工作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以及在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格品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两个问题
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特点和优势明显,特别是本科层次的技职教育比大陆应用型本科的发展更为成熟。但是,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定位问题
通过下表可以概览台湾技职教育发展过程中技职院校数的变化。不难发现,以2005年与1998年相比较,科技大学差不多翻了两番;技术学院增加2.6倍多;大学附设二技院增加了1.5倍多;而专科学校、职业学校却分别减少了三分之二和四分之一。呈现出专科学生人数比例大幅下降,大学部及研究生人数大幅上升的情形。
由于高等技职教育的大幅扩充,技职体系的学生升学道路拓宽。专科改制为技术学院的风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学历的追求,但也导致了高等技职教育的教学转变为以升学为导向,未必符合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台湾早期高等技职教育的工具色彩较浓,其目的是为适应台湾经济发展需求培养产业技术人才,各级技职教育均以培养劳动力及安置就业为目标,具有终结性教育的性质,与普通教育的差别十分明显。但随着教育对象普及化、课程多元化、学制弹性化的发展,高等技职教育的目标已逐渐失去以往终结性职业养成教育的特色,而转变为以学生个人生涯发展准备为主,其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会日渐模糊;未来高等技职教育,特别是如何理清硕士和博士的培养定位问题,实在是非常重要。
(二)师资问题
目前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教师主要是由师范院校培养,虽能保证一定的学历和学识水准,但缺乏产业的实务经验。对于如何将师范院校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职学校所需的实际相结合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与此同时,技职学校为了快速升格和改制,大量招收具有高学历的师资。这些教师虽有完整的基础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知识,上课仍以理论导向授课,难以适应和满足学校教学的需要,以致教师的专长与现实环境相脱节。此外,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教师晋升的审查制度与一般大学并无不同,虽然也考虑年资及服务成效,但关键的依据是博士学位,或是学术研究成果。技职教育原本就是以培养技术实务导向的学生为目标的,鼓励技职教师钻研实务技术,发挥技职教育的实务特色才是重点。而且技职教师的进修对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和待遇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故大部分教师进修意愿不高。长此以往,技职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就很难提高了。
四、对大陆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借鉴和启发
当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已提高到大学本科层次,有的国家和地区还通过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共同来培养技术型人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不仅要求人才数量的增加,而且对人才的结构有新要求。从人才市场发出的信息可以看出,目前较缺的是两类人才:一是高层次的尖子人才,二是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我国高等学校虽然每年有近百万的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但这两类人才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培养高层次的技术人才迫在眉睫。
(一)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
大陆的高等应用型教育应明确定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可定义为主要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运用成熟的技术和智能将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和决策转化为物质形态的产品,并能参与工作现场和生产第一线管理的人才。
目前,大陆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认识到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认识到必须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从重学术教育转向发展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我国台湾地区的本科及以上层次高等技职教育比大陆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先行一步,我们应学习台湾在发展高等技职教育方面的经验,为大陆发展应用型技术本科、培养高层次的技术人才提供借鉴。
(二)给予应用型本科教育应有的地位
在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平行的两条通道。两者的差别是在教育类型上,而不是层次上。作为第二条通道的高等技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有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这不只是为了教育层次的平等而平等,而是从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我国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的发展切合由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再到高科技知识密集型的发展趋势,相对应的由中等技职教育到专科教育再到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等一系列推进发展。大陆目前的产业结构比较复杂,处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高科技知识密集型共存的状况。但是不同地区,所占比重各不相同。因此,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因地制宜,走多样化道路。在大力发展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同时,在经济发展比较发达、文化基础较好的地区,可以允许优先开展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
(三)若干问题思考
1.理念问题。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已经形成了发展高等技职教育的理念、价值观和学术氛围,使高等技职教育的定位、教育目标、课程设计、评价等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符合高等技术人才培养规律的共识与做法。在大陆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也需要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形成符合客观实际的办学理念。
2.实训问题。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十分重视所谓的“建教合作”,就是大陆所说的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办学。台湾学者对建教合作下的定义是:建教合作是一种在政府鼓励、监督与制订的办法下,为发挥教育与训练的功能,学校与事业机构合作办理与教育目标相关的教学方案。政府对致力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鼓励和奖励,特别是对在建教合作中接受学生的企业。由于政府有明确的政策引导,这样就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这点和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颇为相似。我们要依靠企业、行业办职业教育,就必须首先明确政策导向,解决企业关心的问题,而这恰恰是大陆的企业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3.职业资格证书与学位问题。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非常重视“证照”,即大陆所说的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台湾主要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分为两大系统:一是考试院办理的专门职业及技术员考试,共分高级、普通和特种考试三类;二是“行政院劳委会职训局”办理的技术士技能鉴定,共规范162个职类,实施办理124个职类,每个职类分甲、乙、丙三级。学生考取“证照”的数量列入教育主管部门对升格学校的审查范围。目前,大陆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证出多门,标准混乱,多头管理,无序竞争。如何在大陆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中鉴定职业技能、建立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制度、完备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整合职业资格培训资源是发展应用型本科必须面临的难题。
学位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程度和取得成就地位的象征,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不同类型但等值的关系。在大陆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应建立相应的、得到社会认可的学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立应用型本科的法律地位。
参考文献:
[1]刘振天.关于大学理念的再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5).
[2]康乃真.发展迅速、形式多样的台湾技职教育[J].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
[3]张晓峰.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1(25).
[4]杨金土等.对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J].职业技术教育,2002(22).
[5]黄鸿鸿.台湾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1).
技术转移是指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的专利政策与管理,基于研究型公司的资产所有权、产业链接计划、以及包括孵化器与技术园在内的区域经济开发等一系列活动的简称(Matkin,1990)。技术转移是将来自大学、科研机构或政府实验室的基本知识、信息与创新,流向私人部门的个体或公司的过程。
目前我国大学技术转移的效率不高,存在的主要原因如下:①大学缺少风险资本金和成果孵化器。我国现阶段风险资本市场,尚处发展阶段,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的渠道不畅,风险投资资金严重不足。②缺乏完善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及成果转化的良好外部环境。在合作方式上,多数科研成果的持有人希望以转让的方式将成果转让,但这种转化方式带来了合作双方互不信任,很容易使转化工作终止,难以长久深入的进行技术转移。③大学部分科研成果质量不高,跟市场脱节。④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动力不足。高校的科研经费多为上级主管部门资助,成果为学校所有,成果持有人推广动力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技术转移的三方大学、企业和政府在转移模式上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转移模式,一定在责权利三方面对大学、企业和政府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具体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大学和企业共建技术转移平台
大学与企业双方优化各自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在资源、共享、共担风险、共同受益的原则下,通过签订协议等形式形成的技术转移模式。在具体模式上有几下几种:委托开发、技术合作、共建一体化研发机构、校企合作型博士后流动站和虚拟创新平台。
二、大学科技园
大学科技园是以大学或大学群落为依托,通过集成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采用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和风险资本等各种资本运作方式,实现大学科研成果向企业和社会有效转化的科技园区。它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府模式
这种模式是政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开办创业园和孵化器,园区隶属地方政府。如日本政府第一个尝试建立的科学城――筑波。筑波完全由中央政府资助,以基础研究为主,属国家级研究中心,集中全国30%的国家研究机构和40%的研究人员,国家研究机构的全部预算的50%投资在这里。
2.高新区与大学共同创办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依靠项目启动。典型的有东北大学科技园,武汉大学软件基地,南京大学科技园区。东北大学科技园己经形成了科学园、创业园、产业园“三园一体”协调发展的模式。科学园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提供技术资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创业园己经成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集聚的基地。产业园由散布全国各高新区的东大企业构成,现己形成以东大软件园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群。
硅谷的组织和成长符合这种模式。硅谷是世界上最优秀人才和最尖端技术的聚集地,其中世界最著名的高新技术公司有10多家,如惠普、网景、思科、雅虎等。硅谷在思想观念、创新环境、科技产业、人才技术、经济效益、发展趋势等方面都有独到的特点。
3.地方政府与大学共建模式
这种模式是依靠系列重点发展项目和地方政府合办,典型的有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大连水产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辽宁省政府和大连市的支持下,按照“校府共建、一园多校”的模式,共同发起建立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典型的还有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它是由北京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共同组建和管理的事业法人单位,研究院采用市场运作的方式,依托清华大学的科技力量、科研基地和科研成果,在政府资金的引导下,为北京市高新技术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改造提供技术。
4.大学建立自己的科技园模式
这种模式是大学自己建立科技园,典型的有清华大学科技园,北京大学科技园,复旦大学科技园。清华科技园内同方、紫光、诚志等科技企业在园区聚集,光盘、CAD、液晶等国家和部委的工程研究中心在园区落户, SUN、Schlumberger(斯伦贝谢)、P&G(宝洁)、NEC等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在园区发展。北京大学科技园依托自己的方正集团、生物城、青岛公司和物业管理等资源在学校周围创办起来。
三、大学衍生企业模式
衍生企业可被定义为运用大学之科研成果从事产品生产与服务而成立的公司。一个衍生企业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衍生企业的创立者来自原来的组织,二是核心技术是从原来的组织中转移过来的。大学衍生企业的母组织就是高校本身。
四、基础研究和社会服务中的转移模式
大学通过基础研究为国家奠定扎实的科学基础,为日后的科技发展准备条件。在社会服务中,大学更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宣传者,通过培养和培训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共和政府提供建议报告,与地方高校合建等方式进行技术转移。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越来越受到了企业的重视,大学独特的科技资源有效的对企业进行技术转移越来越迫切。完善良好的技术转移模式将为转移效率的提高提供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肖正学(1956-),男,四川开江人,西南科技大学校长,教授;董发勤(1963-),男,陕西扶风人,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四川 绵阳 62101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009-02
高校施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既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也是各高校理顺内部管理机制,实现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需要。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1992年高校开始合并调整后学科门类迅速增多,特别是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加快了大学内部结构从建国之初的校、系二级制向校、院、系三级制的转变。所谓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以下简称“校院模式”)是指大学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原则,整合和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层次,通过学校分权和管理重心下移,转变学校职能部门的职能,明确学校和学院的职责和权限,形成学校宏观上决策、学院实体化运行的管理模式。[1]
校院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充分发挥学院作为办学主体的作用,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发展,提高大学的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面对国内各高校学生人数迅猛增加、学科门类与专业数量不断增长和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国际化的现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与深化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众多高校把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作为现代大学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之一,开始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从目前来看,人们对我国大学普遍实行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满意度并不高,[2]其原因主要是各高校没有探索出与本校发展相适宜的管理模式。校院模式不是千校一面的,各高校必须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把握国家教育改革要求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针对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探索出与学校发展相适宜的校院模式。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盲目照抄照搬不利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科学发展,各高校在校院模式探索与实践中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把握好力度、控制好节奏。西南科技大学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14所高校之一,具有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的共有特征,其10年来对校院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已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对西南科技大学校院模式的剖析,希望能为其他地方高校探索与校情相符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提供一些思考。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对大学推进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改革的启示
1.探索与校情相适宜的校院模式有利于促进大学的特色发展
《纲要》第十三章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3]国家层面上施行“政校分离、管办分开”,推广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就能体现在校院模式改革与创新上。学校过分集权并保留主要管理职能,势必让学校领导及职能部门忙碌于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本该作为关键来抓的战略规划、协调、评估与监督、服务等功能被弱化或流于形式。管理刻板化、考评一刀切严重影响了各学科的特色发展,从而影响学校的特色形成。
2.校院模式促进大学办学自的最终落实
《纲要》在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部分指出: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和承担相应责任;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开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学校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设置内部管理机构,对学校人才、财产和经费等均有自主管理和使用权。[3]校院模式正是围绕发挥学校宏观调控与监督功能和强化学院办学主体地位而展开的,是大学办学自,特别是在教学活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等方面办学自的具体体现。校院模式的真正落实与良性运转从根本上促进了大学办学自的最终落实。
3.校院模式是实现大学民主管理、学术自由与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校办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纲要》在第四十条中指出:大学要完善治理结构;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3]校院模式中,学术权在学校层面体现在学术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上,在学院层面上则体现在与学校对应的两个分委员会与教授委员会上。学院在管理工作中结合学科特点和学院实际情况,能更好地实现民主管理,营造适宜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教授在治学上的重要作用。同时,赋予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内部管理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责任与权力,从根本上缩小了学校的管理幅度,既发挥了学校的宏观调控能力,又增强了学院办学的活力,提高了大学的运行效率。
二、推进高校校院模式改革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1.效率与效益问题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高校校院模式改革既要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相一致,又要兼顾学校的整体情况,不能急于求成,不顾学校的实际情况而盲目推进。特别是在人员配备、管理者观念、素质与能力等软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改革的步伐过急会使工作流于形式或陷于混乱中。有的高校校院模式改革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就是把日常管理工作大量下放到学院,而学院无论在权力分配还是人员调整上均没有配套改革措施,工作效率可能提高了,但是效益却没有体现出来。校院模式下管理重心下移如果被误解为单纯把大量的管理工作交给学院做,势必使各学院忙于应付各职能部门下放的任务,出现“学校工作人员忙着找事做,学院工作人员忙着应付事”的误区,提高学校内部治理水平则无从谈起。
2.校院两级的责权划分问题
从目前来看,校院管理模式在很多大学的改革中成效并不显著,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学校的校院模式改革只是扩大化的传统校系管理运行模式,仅仅是因为应对扩招后校级管理难度增大而作出的适应性管理结构调整,也就是所谓的“事权下移”。主要表现为主要管理职能仍然留在学校层面,没有真正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即使管理重心下移了,人权、财权等仍然集中在学校层面,学校权力仍然过于集中。因此,校院模式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处理好学校与学院之间的权力和责任的划分问题。
校院模式下学校构建的是一个简政放权,以目标管理和宏观调控为主的精干高效行政管理系统,学校的主要职责集中在制定规划、宏观决策、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服务保障等方面;与职责相对应,学校的权力主要在确定办学方向、制定主要政策、调整机构并任命相应负责人、高层次人才聘用、经费筹措与预算、审计与检查评估、后勤保障、服务咨询和公共关系协调等方面。学院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内部管理、资源配置和对外交往等方面,体现了学院在大学实现办学主体目标过程中的办学实体作用,承担着大学发展的主要责任;与学院的责任相对应,学校应该根据大学总体发展目标赋予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学生管理、资源配置、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权力,以保证学院作为大学的管理中心运行的必要条件。
3.校院两级核心地位及其管理方式和功能变化
(1)就核心地位而言,校院模式下学校的核心地位由原来的决策与管理中心转化为决策中心,学院成为管理中心,在学校的指导下相对独立履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职能。
(2)就管理方式而言,学校采用目标管理的方式对学院进行管理,而学院则通过具体、细致和及时的过程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确保学校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3)就管理功能而言,学校职能部门管理功能从管理为主变为管理为辅,实施计划、监督、调控、服务为主。
4.学院办学绩效的评比路径问题
在校院模式下,学院作为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载体,是大学重要的办学实体,在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和社会服务上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对其办学绩效的评价和比较对学校和学院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学院办学绩效的评价与比较是学校加强宏观调控和学院加强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学院绩效评比的意义、组织方式、比较标准等都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关于校院模式下学院绩效评比的探索比较多,但是如何找到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有效评比路径仍需要各高校不断探索。
三、西南科技大学10年校院模式探索与实践回顾
西南科技大学自2000年12月组建以来,一直坚持校院模式探索与实践,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与改进中,探索出了与学校发展目标和校情基本相符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并将进一步优化和推进,以促进西南科技大学办学特色的进一步凝练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对西南科技大学10年校院模式探索与实践主要收获进行剖析。
1.学院建制的优化
校院两级管理的重心在学院,基础也是学院,完善、合理的学院建制是推行校院模式的关键。[6]2000年西南科技大学由原西南工学院和绵阳高等经济技术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以一级学科或优势二级学科为中心重新组建了学院。学院的组建既考虑到要有利于原两个学校的专业融合,又考虑到要遵循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规律,有利于学科的交叉、交融和发展。
2.管理重心由学校向学院逐步转移
在这10年的校院模式探索与实践中,学校遵循权利与责任相协调、集权与分权相统一、激励与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以控制节奏、逐步下移的方式将管理重心由学校层面逐渐过渡到学院层面。目前学校各学院承担了在教学、科研、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主要管理责任,同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生管理、人才引进、资源配置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享有比较充分的自。
3.学校管理由过程管理为主过渡到目标管理为主
西南科技大学组建10年来,学校层面的管理由先前的过程管理逐渐过渡为目标管理,目前学校对主要教辅部门、直属部门和学院均采用聘期目标与年度工作目标管理为主的方式进行管理,与在岗教职工签订《西南科技大学聘用合同书》,由学院施行年度与聘期考核管理。
4.学校职能部门工作性质的转变与工作人员素质、能力的提升
为了推动学校校院模式改革,不断探索与学校校情相符的校院模式,西南科技大学提出了“以构建现代大学体系为目标、以二级管理为主体”的学校综合改革要求,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发生了相应转变。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由从前“以管为主”转变为现在“以服务学院为主”,职能部门围绕业务技术、政策咨询、协调沟通和对外交流等方面为学院提供服务,同时从学校层面执行相应计划、监督和调控功能。
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能否为学院提供优质的服务,与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有密切的关系。为了确保校院两级管理的顺利推进,学校要求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学校制定了《西南科技大学机关工作三项制度》(即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西南科技大学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制度,以推动职能工作人员工作作风转变,提高办事效能。学校还通过多种方式和多种途径为教职工提供再学习的机会。
5.学校注重战略规划和制度建设,把工作重点放在宏观决策、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服务保障上
学校非常重视各个阶段的战略规划制定,以确保形成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的切实可行思路,有目的地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学校实行包括人才引进、财务分配、聘期考核、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学位授予、学生录取等在内的主要政策制度改革,确保校院模式改革的顺利推进。比如学校2010年正式启动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和学院自主理财制度建设,学校制订了《西南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校、院(部)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试行)》、《西南科技大学关于深化学院自主理财制度的意见(试行)》、《西南科技大学学院预算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了学校、学院预决算制度,创新了经费分配方式,修订了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学校“统一领导、两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初步形成。
目前学校正在进行的《西南科技大学章程》制定工作,将为学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提供进一步的制度保障,更好地推动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规范运行。
6.绩效评估与监督、评价机制建设
学校不断探索与学校校院模式改革步骤相符的绩效评比路径,通过一系列的考核实施办法,比如《西南科技大学部门教学工作考核实施办法》、《西南科技大学部门科研工作考核实施办法》等对学院、教辅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工作进行监督与评价。学校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对学校新建专业组织评估,并不定期组织对学院部分老专业进行评估抽查。
四、对地方本科院校推进校院模式改革的思考
地方本科高校之间在办学规模、学科结构、发展历程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也因为办学历史、地理环境等问题,有很多与其他高校不同的特点。在校院模式改革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共同探讨和思考。
1.改革力度问题
校院模式改革步伐过慢则束缚了学校的发展,使学校有濒临淘汰的危险;改革步伐过快,又可能因管理脱节而导致管理混乱。改革力度的把握就是要求改革力度与学校发展整体水平相协调,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符。
2.管理工作人员的观念问题
观念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也决定一个组织的未来。学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观念、能力和对校院模式的认识等,对校院模式改革能否真正到位和良好运行有直接的关系。在校院模式改革中,对管理工作人员的筛选、培训、观念转变教育等十分重要。
3.学院行政色彩的淡化与学术权力的强化问题
大学的任何改革都必须是以学术为中心的,在校院模式下,如何淡化学院的行政色彩、强化学院学术权力并充分调动学院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校院模式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中,要杜绝学院变成大学管理的浓缩版,在配备学院管理干部时要坚持科学考察、民主选用的原则,确保学院学术的民主性。
参考文献: